還記得今年正夏天的書單是藍色系,而逐漸步入深秋的十月書單排開則是暖色系,粉紅、咖啡,連白底都會配橘紅字樣與書腰,看來大家是有默契的。就在分享這個月待讀書籍的時候,又熊熊發覺拍照時疏忽了一本友人的散文集《#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與日前才辦過活動的 Agatha Christie《#尼羅河謀殺案》,其他大多還是近期上市的作品,除了一本贈書回答燒到的松本清張《砂之器》,我們後面慢慢介紹。
先來看最中間的十月選書《#現代愛情》,無論改編影集或原著故事都相當好看,為《紐約時報》熱門專欄的讀者所投稿之真實人生旅程,從 2004 年開始,持續刊登各類型創作人親筆寫下自身關於愛的經歷,映照出人們在感情裡的笑淚與甘苦,此本書籍精選專欄中 42 個揪心掙扎的篇章,展現勇氣的不同形式。那些戀人之愛、親子之愛、夫妻之愛、陪伴之愛、遲暮之愛,關乎血緣的、無關血緣的,關乎命運的、無關命運的,愛慾交織的、柏拉圖式的,無從解釋的、難以量化的,篇篇撐開這些真實經歷的生命容器,這群踏實生活在遠方的人們會讓你相信,「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只是為電影而生的空泛金句,《現代愛情》透過多段人生風景,帶領我們重新看待各種形式的愛之可能,以及萌生更多勇氣從生活中尋找現階段的歸屬,用不著汲汲營營,用不著驅車趕路,最好的事物,真正屬於我們的一切,會在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時間點,不慌不忙,翩然到來。
其次是首度與博客來合作的村上春樹全新散文集《#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相信大家都有領取到這裡的專屬折價券,這本輕巧細緻的新書,篇幅雖稱不上多,行文維持一貫的冷靜克制、字斟句酌,細讀之下卻沒由來地觸動心弦,就如天底下多數親子關係的模糊命題橫亙一生,兒子從少年走到中年,父親從黑髮走到白髮,村上春樹留存腦海的日常光景也是苦樂參半,從父子倆意圖棄養一隻貓的童年片刻,投射在爸爸被上一代「拋棄」的成長歷程,憑著有限的文獻資料揣摩父親一路走來遭逢的心境轉折與掙扎壓抑,於記憶和現實的錯落下尋找兩個世代和解可能,而後拉遠思考個體在命運洪流中的輪廓、責任以及位置。(完整文章:https://bit.ly/2FYZstl)
個人本月首選還有 Paulo Coelho 的《#嬉皮記》,這是這位享譽國際的作者年輕歲月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在路上遇見改變未來的人生導師,沒有這段旅程,就沒有日後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時有個纖瘦、留著山羊鬍及長髮,懷抱作家夢,名叫保羅的年輕人,他為了尋找自由及人生意義而踏上旅程:首先到玻利維亞、秘魯、智利及阿根廷,接著他來到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在那裡遇見了卡菈,她說服保羅一同前往尼泊爾。他們一起搭乘魔法巴士,在嬉皮小徑上結識了一群有趣的旅伴,每個旅人都有各自的故事,每個人也因這趟旅程而轉變,重新排列人生的優先次序及價值觀。而保羅和卡菈透過探索彼此的關係,做出改變他們人生方向的抉擇。
去年讀過 Evelyn Waugh 的《一掬塵土》後就被這位風格獨特的英國現代主義作家圈粉,另一本代表作《#慾望莊園》也在最近問世,為 BBC 迷你影集《故園風雨後》的原著小說,描述一戰後的英國貴族、天主教、牛津大學校園、異性/同性情愛等議題。男主角查爾斯萊德和賽巴斯提安佛萊在牛津大學相識,出身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查爾斯,個性拘謹卻嚮往隨性自由的生活;賽巴斯提安則出身於傳統英國貴族世家,天性浪漫不畏世俗禮教。兩人的友誼為喜愛藝術的查爾斯打開了一扇通往上流社會的門扉,使他得以造訪布萊茲赫德莊園,進而認識賽巴斯提安的親友,朝夕相處中,查爾斯漸漸發現自己為賽巴斯提安所吸引,兩人之間的關係日漸升溫而變得微妙曖昧,卻讓保守的母親表示不再歡迎查爾斯的來訪,兩人也斷了聯繫。多年後,查爾斯如願成為畫家,結婚育有兩子的他,仍對年少時在布萊茲赫德莊園的記憶有所憧憬,在一趟旅途中遇見了正與丈夫分居的茱莉亞,當年未萌發的激情一點即燃,兩人立即陷入愛河,然而在世俗道德和宗教教條約束下的兩人,又能何去何從?
還有兩本因為觀賞了改編作品,決定趕緊入手的原著小說,《我想結束這一切》與《神棄之地》。相信看完電影的觀眾都對《#我想結束這一切》感到一頭霧水,歡迎一起從原著解惑,在陌生荒涼而充滿壓迫感的場景中,看似甜蜜熱戀的男女主角面對感情的不安、遲疑、倦怠逐漸聚焦放大,使他們不斷重新估量彼此了解的程度、懷疑自己愛與信任的能力、焦慮於內心感受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脫節錯位,終至惶恐得無法辨別身邊詭譎的景物與事件,究竟是心魔的象徵還是真實的威脅。這是一部兼具懸疑性與文學性的驚悚小說,也是關於孤獨、疏離感與存在危機的深刻探索與漫長辯證。另一方面,《#神棄之地》電影也相當精彩,Tom Holland、Sebastian Stan、Robert Pattinson 幾位要角的精彩詮釋都是看頭,透過幾個極度扭曲的靈魂,多段沒有救贖的人生,交織成一部節奏緊張又極度暗黑的暴力驚悚之作。述說從二次世界大戰到 1960 年代,一個讓靈魂麻木的暴力小鎮,一群奇特人物無可避免的絕望命運,他們不時向上帝苦苦祈求,然而始終只得到魔鬼的回應。Donald Ray Pollock 井然有序地編織與敘述故事情節,揉合奧利佛史東扭曲強烈的《閃靈殺手》和美國南方宗教哥德式筆調,揭開美國夢的陰影下潰爛化膿的偽善及恐怖人性,如同《舊約聖經》中最血腥的章節充滿暴力,又集結了黑暗、悲慘、罪惡、謀殺與懸疑各種迷人元素。
東山彰良也再度出了新書《#越境》,以自身獨特的成長經驗,融合幽默的文字紀錄,為一本觀察臺灣與日本的絕妙隨筆集,作者親自表示:「無論小說或散文,我之所以持續書寫,或許便是為了傾聽那股聲音。越境的意思,大概便是『跨越境界線』,而這並不僅限於國界,我們週遭充斥著許多的境界線。首次寫小說時,我便跨越了一條境界線。希望這本散文集,能成為你跨越境界線的某種契機。跨越之後,或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荒蕪風景,也或許會遇到比現在更糟糕的處境,但不試圖跨越,便什麼也說不準」。另一方面,身為昭和時代最後一位文豪,松本清張《#砂之器》生火之處在於他拓展了推理小說的可能性,以沙子堆砌的容器,象徵著隨時可能崩垮的空虛之物,一個在社會底層的陰影中,鍥而不捨追逐真相的刑警。一個在通往未來的光亮中,乘風破浪抓住夢想的青年。是怎樣的完美犯罪,牽引永遠不該產生交集的兩人,在命運之路的盡頭相遇?揭開重重疑雲之際,人性的卑微可憫與現實的無常悲涼,織就一部難解的宿命樂章。楊照老師更進一步解析,「清張的推理是為了探究犯罪的動機,鋪陳犯罪動機又是為了彰顯社會正義。一個沒有推理習慣,缺乏推理能力的社會,必然招來許多謊言,更多黑霧。我們從清張的筆下,跟著他一起看見世人的形貌,看見我們自己。這是清張的胸懷,也是世世代代都閱讀清張作品的原因所在。」
同時,麥田推出的新版《#科學怪人》為 MIT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特別註解版,透別收錄七篇由哲學、歷史、倫理學、性別研究、生物科技等各角度探討《科學怪人》的論文,從人造技術、基因倫理、性別思考等 21 世紀關鍵字出發,與 19 世紀文本跨時空對話,讓讓一般大眾思索科學的發展史以及人類未來的拓展能力,並且反思對於這類能力蘊含的責任。再者還有主題上有些呼應的精準與詩意兼具的醫學書寫之作《#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兼具執業醫師及暢銷作家身分的 Gavin Francis,以東西神話、藝術、文學、歷史及醫學知識為經緯,結合臨床診治的個案實例,透過深富人性關懷的二十四篇專文,探索人類身體的各種改變,闡述「變化」正是你我從生到死、身而為人的本質,進而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情緒,接納再自然不過的身體變化。最後一本翻譯小說《#德文女老師》也令人深感好奇,關於昔日戀人的重逢,沒有溫情敘舊,只有刀鋒上的舞,電子郵件、對白、兩人彼此傾訴的故事、警局筆錄、一段一段手術刀般切割出來的人生與多種敘事手段,奧地利作家 Judith W. Taschler 以舞台劇般的詩意及真實人生的凡庸,回答關於「相愛」和「故事」的謎題。
接下來五部華文作家作品,本本皆是佳作,正在閱讀的是游善鈞《#瞬間正義》,相當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科幻小說,在不遠的未來,為了解決警察用槍意外頻傳、誤傷無辜民眾的問題,並提升辦案能力,透過人工智慧與員警連結,分析出員警最佳用槍時機的「瞬間正義」系統。薛博澤正是首批祕密參與此計畫的員警之一,在一樁超商搶案中,系統讓他射殺了一名少年現行犯,輿論一面倒譴責警方執法過當,逼得警政署不得不將計畫公諸於世。記者會上,科偵中心蕭苡麟博士出面說明系統機制:於警察大腦植入晶片、配槍加裝生物鎖,執勤時,人工智慧即能透過員警們的感官蒐集外界資訊,警員之間還能相互「共感」,進而決定扣下扳機的唯一瞬間。貫徹正義的那一天眼看就要到來,卻接連傳出民眾遭警方誤擊,隨後,這些發生誤擊的同仁一一「被自殺」,參與計畫的成員人人自危,薛博澤和蕭苡麟該如何挺過風波,並釐清重重疑雲?
以及備受期待的馬翊航新書《#山地話/#珊蒂化》,「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吳明益老師本月罕見推薦了兩本作品,陳宗暉的第一本著作《#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從母親因病離去的記憶談起,寫下曾被霸凌的童年經驗、大學時努力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軍旅時期的荒謬歲月、在蘭嶼工作時找回生命意義的過程,以及近年來與父親相伴、一起練習面對死亡恐懼的日常時光。此本散文集分為「共病生活」、「帶病旅行」、「後病時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疾病隨行,更有他者相伴。在一篇篇沉潛於病中所產出的文字裡,讀者得以看見一個努力向外界「報平安」的人的身影。「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如果這些信件可以讓你也覺得健康快樂 ── 衷於悲哀的快樂,衷於傷病的健康。」先無論那是不是一個別字,這段話中的那個「衷」,不是某種故做堅定的「忠」,也非結束於此的「終」,而是一顆與他人分享心內話的由「衷」之心,而那也是散文創作能夠動人的初衷。另一本為陳信傑的《#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台灣第一本以『電玩遊戲』混合『情慾探索』的小說集,作者以其電玩成長背景,開闢了六條探索的路徑,跟著他和柴貓,我們一起搭乘著大翅鯨,前進最暗黑的欲望之地。這本揉合魔幻場設和情感詩意,集結電玩遊戲主題和同志文學的小說集:在聲光電幻的遊戲架構中誕生的故事,自由的切換了通俗而易感的文學劇情收服了每個人的眼睛,正式將特殊議題的小說,引入大眾文學小說的世界。
最後一本為最具影響也最受爭議的中國當代作家閻連科精心醞釀十年的全新長篇散文集《#她們》,書寫家族裡外四代女性的散文集,一個又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女性,以情意低斂深長的文字,點出難以言明的女人與家族心底事,深刻思索女性生而為人的困乏與她們的命運路徑。這本書旨在叩問「人」的存在性:你若放棄黑白分明的男性、女性視野後,把她們當做女性的「人」或「做為人的女性」時,那就能看到她們身上的光芒。閻連科透過《她們》傾訴女性的運命,爬梳數代女人的生活經驗和際遇。記述母親、姑姑等母輩的生活故事,也書寫同輩的姊姊、嫂子們的身影,一直寫到與孫女輩;他寫出人生的不易與生命的趨光性。從不同世代的女性生存狀態,得以窺見生命在時間之河沖積的生活天地,以及新時代如何改變女人的生存條件與亙古不變的生活困境。
「麥士蒂索人階級」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Re: [問卦] 南美洲強不起來是殖民遺毒嗎-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Gossiping - [問卦] 美國的黃種人階級怎麼排?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Re: [問卦] 南美洲強不起來是殖民遺毒嗎 的評價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第二次期中考高二社會組地理科試卷 的評價
- 關於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印第安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情報】
『BBC票選影史百大外語電影片單』
BBC繼前兩年分別票選出21世紀百大電影以及影史百大喜劇後,今年將目光移至外語電影,邀請到43個國家、涵蓋41個語系的209位影評人共襄盛舉,台灣則有焦雄屏、聞天祥兩位影評人參與。
這次百大外語電影的片單,分別出自67個導演之手,來自24個國家以及19種語言,其中法語片共佔27部,再者則是華語片12部、日本片11部,義大利片11部。
而票選出的百大前5名,分別為《七武士》、《單車失竊記》、《東京物語》、《羅生門》以及《遊戲規則》,前五名內就有兩部黑澤明電影。而這次最被推崇的導演為柏格曼以及布紐爾,都分別有5部電影入選。
將片單攤開來看,亞洲電影共佔25部(日本11部、中國5部、台灣5部、香港3部、韓國1部),《花樣年華》為亞洲電影最高排名,共位居第九。
台灣部分,分別為侯孝賢《悲情城市》、楊德昌《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及李安的《臥虎藏龍》和《飲食男女》,《悲情城市》位居十八名,為臺灣名次最高;香港部分,不意外地皆由王家衛一人拿下,分別為《花樣年華》、《重慶森林》以及《春光乍洩》;中國部分,則有陳凱歌《霸王別姬》,張藝謀《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及費穆的《小城之春》。
有趣的是,前年BBC釋出的21世紀百大電影片單,《花樣年華》排名第二,但到了外語電影片單卻下拉到第九,而楊德昌的《一一》原本排在第八名,卻也直落至二十五名。
推測除了評審組成不同外,評分方式也有所影響。因為主要評分方式是由影評人選出前十名,並以10分為滿分依序遞減,再以總分最高的電影,透過投票率來排序,因此許多影評人心中的第一名雖然有在榜單內,排名卻不高,而名氣較低的導演或電影,可能也會影響到排名。
另外,雖然黑澤明的《七武士》位居榜首,但參與票選的6位日本影評人卻都沒有投給他,根據外媒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當初黑澤明以《羅生門》奪下1951年的威尼斯金獅獎,成為首位享譽國際的日本導演,也帶動國際影人對《七武士》的興趣;再者,黑澤明曾提及自己的電影深受美國大師John Ford的影響,因此明顯可看出他的電影皆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時代劇風格融入西方特色,這反而讓他的作品更易被西方觀眾所接受。反倒對日本影評人而言,他們更喜愛小津安二郎以及溝口健二,認為他們對日本文化的呈現更為精準。上述原因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可以擁有20%的票數搶下寶座,因為國外影評對黑澤明的熟悉度都較高。
其中較為可惜的是,雖然有將近一半比例的女性影評人參與票選,但卻僅有4位女性導演進入榜單,分別為香妲艾克曼《珍妮德爾曼》、卡提亞蘭德《無法無天》(共同執導)、克萊兒德尼《軍中禁戀》、安妮華達《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主要仍因為女性執導的電影數量較稀少,就算依照好萊塢目前的情勢來看,女性電影工作者依然佔少數,根據外媒報導,2016到2017年所舉辦的23個國際影展,女性執導的電影平均僅有6部,男性導演則有18部。雖然好萊塢從去年的#MeToo運動就開始掀起一波多元化浪潮,為好萊塢女性平權大力發聲,順勢讓女導演以及編劇,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搶手貨,但男性工作者仍不可避免地佔大多數。
*貼文圖片為入選片單的五部臺灣電影
以下附上百大外語電影片單:
1.《七武士》黑澤明,1954/日本
2.《單車失竊記》狄西嘉,1948/義大利
3.《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1953/日本
4.《羅生門》黑澤明,1950/日本
5.《遊戲規則》讓雷諾瓦,1939/法國
6.《假面》英格瑪伯格曼,1966/瑞典
7.《八又二分之一》費里尼,1963/義大利、法國
8.《四百擊 》法蘭索瓦楚浮,1959/法國
9.《花樣年華》王家衛,2000/香港
10.《生活的甜蜜》費里尼,1960/義大利、法國
11.《斷了氣》尚盧高達,1960/法國
12.《霸王別姬》陳凱歌,1993/中國
13.《M》佛瑞茲朗,1931/德國
14.《珍妮德爾曼》香妲·艾克曼,1975/法國
15.《大地之歌》薩耶哲雷,1955/印度
16.《大都會》佛瑞茲朗,1927/德國
17.《天譴》 韋納荷索,1972/西德
18.《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臺灣
19.《阿爾及爾之戰〉傑羅龐泰科法,1965/阿爾及利亞、義大利
20.《鏡子》塔可夫斯基,1974/蘇聯
21.《分居風暴》阿斯哈法哈蒂,2011/伊朗
22.《羊男的迷宮》吉勒摩戴托羅,2006/西班牙
23.《聖女貞德受難記》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1928/丹麥
24.《波坦金戰艦》艾森斯坦,1925/蘇聯
25.《一一》楊德昌,2000/臺灣
26.《新天堂樂園》吉賽佩托納托,1988/義大利
27.《蜂巢的幽靈》维克多艾里斯,1973/西班牙
28.《芬妮與亞歷山大》英格瑪伯格曼,1982/瑞典、西德、法國
29.《原罪犯》朴贊郁,2003/南韓
30.《第七封印》英格瑪伯格曼,1957/瑞典
31.《竊聽風暴》賀克唐納斯馬克,2006/德國
32.《我的母親》佩德羅·阿莫多瓦,1999/西班牙
33.《遊戲時間》賈克大地,1967/法國
34.《慾望之翼》文溫德斯,1987/德國
35.《浩氣蓋山河》盧奇諾維斯康蒂,1963/義大利
36.《大幻影》尚雷諾瓦,1937/法國
37.《神隱少女》宮崎駿,2001/日本
38.《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1991/臺灣
39.《特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0/伊朗
40.《安德烈盧布列夫》塔可夫斯基,1966/蘇聯
41.《活著》張藝謀,1994/中國
42.《無法無天》佛南度梅瑞爾斯、卡提亞蘭德,2002/巴西
43.《軍中禁戀》克萊兒德尼,1999/法國
44.《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安妮華達,1962/法國、義大利
45.《情事》安東尼奧尼,1960/法國、義大利
46.《天堂的小孩》馬塞勒卡內,1945/法國
47.《4月3週又2天 》克里斯汀穆基,2007/羅馬尼亞
48.《薇麗狄雅娜》路易斯布紐爾,1961/西班牙
49.《潛行者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79/蘇聯
50.《亞特蘭大號》尚維果,1934/法國
51. 《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1964 / 法國、西德
52. 《驢子巴特薩》羅伯特·布列松,1966 / 法國、瑞典
53. 《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 日本
54. 《飲食男女》李安,1994 / 臺灣
55. 《夏日之戀》法蘭索瓦·楚浮,1962 / 法國
56. 《重慶森林》王家衛,1994 / 香港
57. 《飛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72/ 蘇聯
58. 《伯爵夫人的耳環》馬克思·歐弗斯,1985/法國、義大利
59. 《見證》埃列姆.克利莫夫,1985 / 蘇聯
60. 《輕蔑》尚盧高達,1963 / 法國、義大利
61. 《山椒大夫》溝口健二,1954 / 日本
62. 《逃離非洲》吉布里迪厄蒙貝提,1973 / 塞內加爾
63. 《小城之春》費穆,1948 / 中國
64. 《藍色情挑》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1993 / 法國、波蘭、瑞士
65. 《復活》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1955 / 丹麥
66. 《恐懼吞噬心靈》法斯賓達,1974 / 西德
67. 《泯滅天使》路易斯布紐爾,1962 / 墨西哥
68. 《雨月物語》溝口健二,1953 / 日本
69. 《愛慕》麥可漢內克,2012 / 法國、奧地利、德國
70. 《慾海含羞花》安東尼奧尼,1962 / 義大利
71. 《春光乍洩》王家衛,1997 / 香港
72. 《生之慾》黑澤明,1953 / 日本
73. 《持攝影機的人》齊加‧維多夫,1929 / 蘇聯
74. 《狂人皮埃洛》尚盧高達,1965 / 法國、義大利
75. 《青樓怨婦》路易斯布紐爾,1967 / 法國、義大利
76. 《你他媽的也是》艾方索·柯朗,2002 / 墨西哥
77. 《同流者》貝納多貝托魯奇,1970 / 義大利、法國、西德
78. 《臥虎藏龍》李安,2000 / 臺灣
79. 《亂》黑澤明,1985 / 日本、法國
80. 《被遺忘的人》路易斯·布紐爾,1950 / 墨西哥
81.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尚皮耶居內,2001 / 法國
82. 《塞琳娜和朱莉出航記 》賈克‧希維特,1974 / 法國
83. 《大路》費里尼,1954 / 義大利
84.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路易斯·布紐爾,1972 /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
85. 《風燭淚》狄西嘉,1952 / 義大利
86. 《堤》克里斯馬凱,1962 / 法國
87. 《卡比莉亞之夜》費里尼,1957 / 義大利、法國
88. 《殘菊物語》溝口健二,1939 / 日本
89. 《野草莓》英格瑪柏格曼,1957 / 瑞典
90. 《廣島之戀》亞倫雷奈,1959 / 法國、日本
91. 《男人的鬥爭》朱爾斯達辛,1955 / 法國
92. 《婚姻場景》英格瑪柏格曼,1973 / 瑞典
93. 《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1991 / 中國
94.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1987 / 伊朗
95. 《浮雲》成瀨己喜男,1955 / 日本
96. 《浩劫》克勞德蘭茲曼,1985 / 法國
97. 《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1997 / 伊朗、法國
98.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1994 / 中國
99. 《灰燼與鑽石》華依達,1958 / 波蘭
100. 《霧中風景》泰奧·安哲羅普洛斯,1988 / 法國、希臘、義大利
#大家看過幾部
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八卦
虛偽的左派深層政府最害怕真相,它們利用媒體與學界掩飾一切、愚弄人民。當你表現出一點不同意他們觀點的跡象,種族歧視、反移民人權、反女權、反性別平權、反福利政策、反環保綠能的帽子馬上扣下。當然,我說的是現今的美國;而台灣,支持民主黨「進步價值」的左派青年、知識份子,甚至是媒體,在21世紀初也開始有這種傾向。
挑這篇已不是「新聞」的報導其實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是美國主流左媒竟然可以無下限到連一名頭戴 MAGA 帽子的青少年都要啟動戰爭機器聯合瘋狂追殺;然後被「取消」的青少年在媒體和網路霸凌下毫不退縮,悍然提告,讓多達13家媒體露出其反基督、反傳統價值、反川普的原形,而跳得最歡的《CNN》最早對假新聞以鉅額賠償和解。再來是這名青少年提到左派以政治正確「取消」美國人民的存在感,只因違反「進步價值」且拒絕保持沉默就會被媒體與網路聯合壓制、封殺。許多人因而被解僱、被羞辱甚至被威脅。
這就是所謂的「取消文化」,請參考︰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2201
還有一點,是媒體慣用且十分有效的方式:「洗新聞」。當發生對媒體與其背景不利的事件後,媒體不是淡化處理就是不斷製造「新聞」以沖淡影響,進而讓該事件在民眾記憶中消失。
屬於時代華納集團,也是以負面新聞攻擊川普最多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26日同意肯塔基州考文頓天主教學生尼克·桑德曼(Nick Sandmann)提出的訴訟中,以「未披露」的2.75億美元金額達成「假新聞」和解,起因是該媒體以虛假新聞「報導」了他與一位老年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的遭遇,而導致假新聞病毒式傳播,使這名學生遭受網路霸凌,俗稱被「取消」。
桑德曼的律師托德·麥克默特里(Todd McMurtry)和林木(Lin Wood)去年3月對《CNN》提起了2.75億美元的訴訟,原因是1月在華盛頓特區考文頓天主教高中學生在「為生命遊行」的事件錄影顯示,桑德曼和參加印地安原住民遊行的內森-菲利普斯對峙中以微笑相迎。《CNN》和其它全國性媒體以假新聞誤導的方式播放了這段影片,暗示桑德曼和幾個戴著 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的學生在嘲諷菲利普斯。
桑德曼的家庭律師指責該網媒欺負這位戴著紅色「讓美國再次偉大」球帽的考文頓天主教高中生,以推動其政治目的,《CNN》對此予以否認。與它的「事實第一」公關策略相反,《CNN》無視事實,將其反川普行動放在首位,對桑德曼發動了為期7天的媒體霸凌,對他進行虛假、惡毒的攻擊,而他的「罪過」不過是戴了一頂 MAGA 的紀念帽。根據3月提起的58頁訴訟說。
托德·麥克默特里告訴《Fox News 福斯新聞網》,針對多達13家其它被告的訴訟將在30到40天內提出。其中包括:《ABC 迪士尼》、《CBS 哥倫比亞》、《The Guardian 衛報》、《The Huffington Post 赫芬頓郵報》、《NPR 國家公共廣播電台》、《Slate 板岩》《The Hill 山丘》、《Cincinnati Inquirer 辛辛那提詢問者》、《North Jersey Media 北澤西媒體》等。他補充說,針對《WP 華盛頓郵報》和《NBC環球》的單獨訴訟已經提告。
《News Break》CNN settles $275M “FAKE NEWS” lawsuit with Covington Catholic student Nick Sandmann
https://www.newsbreak.com/…/cnn-settles-275m-fake-news-laws…
弄虛作假的美國主流左媒,終於踢到鐵板。但比起川普動了它們大老闆們的乳酪,擋了每年至少數千億美元財路來說,幾億美元的賠償還不算什麼。預料這些主流左媒不會學到教訓,對川普的負面報導仍將持續。
如果看過週五晚介紹《絕望者之歌》的讀者網友,應該可以猜出尼克·桑德曼就是來自鐵鏽地區的貧窮藍領白人階級「鄉巴佬、紅脖子老粗」後裔,是川普啟動製造業回流美國,讓「鄉巴佬」們有了工作,桑德曼才有機會就讀大學。也正是「鄉巴佬」文化,讓他擁有強烈愛國心並保有傳統價值觀;而且對媒體與網路的聯合追殺,他不但沒逃避,還對所有製造假新聞霸凌的媒體提告,這正是「鄉巴佬」們信奉的行事方式。
桑德曼參加「為生命遊行」而引發此一事件,原因在於他支持《心跳法案》。根據美國最高法院「Roe vs. Wade」(同時也是墮胎合法化的關鍵法令)中,允許在24週以內墮胎。之所以會有24週這個決定,是因為醫界認定24週的寶寶可以在體外生存下來,形成獨立的生命。實行《心跳法案》的州則是將這個時間點提前到8週左右,除非胎兒或母體有醫學上的問題,不能合法墮胎(要不然就要去美國其他州進行手術)。
再談到左膠,他們似乎忘記這個專頁只是個人閱讀後的寫作平台,而不是媒體。竟然要求有評論就必須要雙方各打50大板的假中立,如果提到拜登戀童癖就要談川普風流史;好比你批判國民黨貪腐、親中、舔共,也必須同時罵民進黨墮落一頓才行。既然左膠連翻譯的修飾與註釋也要挑三揀四,本文以下就對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的這篇報導完全直譯。其實即使完全直譯,他們同樣會批評《Daily Mail》不中立,說得好像《CNN》、《NYT》、《WP》、《WSJ》、《NBC》、《ABC》、《CBS》、《BBC》、《VOA》都很中立一樣。
《Daily Mail》26 August 2020
【標題】
不服輸的考文頓天主教青少年尼克·桑德曼戴上了讓他「聲名狼藉」的 MAGA 帽子,他抨擊激進左派媒體,說他拒絕被「取消」。
【前言】
17歲的尼古拉斯·桑德曼(Nicholas Sandmann,又名 Nick 尼克)週二在共和黨大會第二晚演講時戴上了他的「 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
他說媒體試圖「取消」他,只因為他戴著一頂 MAGA 的帽子。
「我的生活在那一刻永遠改變了,主流媒體的全面戰爭機器進入攻擊模式」,桑德曼在第二晚說。桑德曼在林肯紀念堂的台階上與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內森·菲利普斯(Nathan Phillips)對峙時的影片引發了病毒式傳播。
他在1月份與《CNN》達成了秘密和解,在起訴索賠2.75億美元後,他聲稱媒體的報導是誹謗。訴訟指稱草率的新聞報導錯誤地將他描述為種族主義的煽動者;事件的完整鏡頭顯示,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首先逼近他;和解金額仍然保密,但在法庭上卻奇怪的險些被披露。
【內文】
一名肯塔基州的少年因去年在林肯紀念堂與一名美國原住民互動的視頻而聞名,他週二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第二天發表講話時表示,他不會屈服於「取消文化」。
17歲的尼古拉斯·桑德曼在大會上表示,他認為新聞機構在報導這一事件時受到「反基督教、反保守主義、反唐納德·川普」偏見的驅使,因為他戴著一頂紅色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
「如果他們推進的敘事毀了一個來自肯塔基州考文頓少年的名譽和未來,那就這樣吧」,桑德曼在林肯紀念堂--讓他成名的事件發生地--預先錄製的消息中說 「這將教會他不要戴 MAGA 帽子」!
這位考文頓天主教高中學生與《CNN》達成了和解,他以誹謗罪起訴《CNN》。由於法院規則的怪異,這筆金額幾乎被披露,但現在將「維持保密」,因為大流行病將預定聽證會推遲到他18歲生日之後。
2019年1月遭遇的錄影顯示,桑德曼和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內森·菲利普斯站得很近。桑德曼看著對方,不時還微笑著;菲利普斯則唱著歌、敲著鼓。
桑德曼說,媒體在報導他們的對峙時,試圖「取消」他。
「我的生活在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流媒體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進入攻擊模式」,桑德曼聲稱。「他們這樣做,沒有調閱事件的完整錄影,沒有調查菲利普斯先生的動機,也沒有詢問我的說法。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真相並不重要」。
「我知道了發生在我身上的遭遇是有名字,它叫做被取消」,他繼續說「被取消就是發生在這個國家各地人們拒絕保持沉默而被極左派壓制的事。許多人被解僱、被羞辱甚至被威脅。通常,媒體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
桑德曼堅持說:「但我不會被取消,我努力反擊,揭露媒體對我的所作所為,贏得了個人的勝利」。
「雖然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但我期待有一天,媒體能恢復提供平衡、負責和承擔責任的新聞報導。我知道川普總統也希望如此」,桑德曼最後說。
他還稱川普是「'媒體不公平報導的最大受害者」。
桑德曼週二在大會上詳細介紹說,他在華盛頓特區上學時買了這頂 MAGA 帽子,參加支持生命的「為生命遊行」年度抗議活動時穿過首都。
「2019年1月,我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生命遊行活動,在那裡我為捍衛未出生的生命而示威」,桑德曼在他預先錄製的演講中詳細介紹了這一活動。「當天晚些時候,我買了一頂『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因為我們的總統唐納德·川普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支持生命的總統,我也想表達對他的支持」。
旅途中,菲利普斯走到這名戴著新的紅色 MAGA 帽子學生面前在,在離他臉部幾英寸的地方敲了敲鼓後,桑德曼引起了病毒式傳播。這名少年因為在對峙中的一臉笑容而受到媒體指責。
桑德曼週二解釋說,「尷尬的微笑」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想法,避免讓自己尷尬或進一步刺激菲利普斯。
桑德曼在1月份與 CNN 達成了秘密和解,此前他起訴該網媒索賠2.75億美元,並稱該網媒在去年一段病毒傳播影片的報導中誹謗他。
據《辛辛那提問詢報 Cincinnati Enquirer》報導,和解金額似乎是通過肯塔基州肯頓縣的遺囑案件披露的,因為當時桑德曼還是未成年人,不能直接索要這筆錢。
由於法院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中的拖延,根據法院文件,桑德曼最近年滿18歲,不再是未成年人,可以自己索要這筆錢。
桑德曼是來自肯塔基州帕克希爾的考文頓天主教高中的學生之一,他們於2019年1月在華盛頓特區參加「為生命而戰」反墮胎集會。
他與內森·菲利普斯面對面的鏡頭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後者當時正在參加一場單獨團體支持美國原住民權利的示威活動。
戴著一頂紅色「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的桑德曼和菲利普斯後來都說,他們正試圖化解參加各種示威活動的三個不同團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其中包括顯然是為了反抗議美國原住民而到來的希伯來以色列黑人。
遭遇的錄影顯示,菲利普斯走到桑德曼身邊,並站在離他很近的地方,桑德曼注視著他,有時還微笑著,菲利普斯在他臉旁唱歌和敲鼓。
桑德曼後來解決了對《CNN》和其他媒體的訴訟,稱他們斷章取義,誣陷他和其他考文頓學生嘲諷和恐嚇菲利普斯。
這位肯塔基州的少年是週二(8月26日)在虛擬的共和黨全國大會上預定的發言人之一。
桑德曼安排在集會的第二天晚上發表演講,敦促選民再次選舉唐納德·川普總統,當時的主題是「機會之地」'。
桑德曼現在在推特上自稱是特蘭西瓦尼亞大學學院(the Transylvania University College,源於拉丁語,意指「在森林那邊」)共和黨人的發言人,他在推特上說,他無法表達「我對能參加今年的 RNC(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是多麼興奮」!
他將與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Melania Trump)和國務卿邁克·龐佩奧(Mike Pompeo)一起出現在大會上,因為大會關注許多熱門議題,包括墮胎和中東政策,並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描繪成過於極端,無法贏得11月的選舉。
「我們需要繼續談論喬·拜登的激進政策」,川普連任競選經理比爾·斯蒂芬(Bill Stepien)週二接受《政治家 Politico》在線採訪時說。「我們越是談論喬·拜登及其黨內激進派推行的民主黨政策,我們的情況就越好,我們在這場比賽中的勝算就越高」。
上個月,桑德曼的律師發誓要對《CNN》和《華盛頓郵報》採取額外的法律行動,因為他們涉嫌違反了他們在最初訴訟中達成的和解協議中的保密協議。林木(Lin Wood)律師將這兩家媒體再次置於他的訴訟範圍內,他指責《CNN》主播布萊恩·施泰特勒(Brian Stetler)和一名郵報記者在推特上炒作和解協議,違反了保密協議。
【NICK SANDMANN 在 RNC 的演講全文】
大家晚上好,我是尼克·桑德曼。我的名字是尼克·桑德曼,我就是去年在林肯紀念堂台階上與一群抗議者相遇後被媒體誹謗的少年。
在開始之前,我要感謝川普總統給我機會分享我的一些故事,以及為什麼它對今年11月的選舉如此重要。
2019年1月,我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為生命遊行」,在那裡我為捍衛未出生的生命進行了示威。當天晚些時候,我買了一頂「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因為我們的總統唐納德·川普是我國歷史上最支持生命的總統,我也想表達對他的支持。現在回想起來,我怎麼可能想到,戴上那頂紅帽子的簡單舉動,就會釋放出左派的仇恨,讓自己成為全國各地網路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目標?
作為來自肯塔基州,亞伯拉罕·林肯的出生地,我和同學們參觀了林肯紀念堂。我發現自己與內森·菲利普斯和其他職業抗議者面對面,希望把我變成最新的海報孩子,顯示為什麼川朗普是壞的。雖然媒體把我描繪成臉上帶著「無情笑容」的侵略者,但實際上,錄影證實我是背著手站著,臉上帶著尷尬的笑容,隱藏著兩個想法。一、不要做任何可能進一步激怒在我臉上敲鼓的人的事情;二、想聽從家人朋友的建議,千萬不要做任何讓家人、學校、社區難堪的事情。
在我知道發生了什麼之前,一切都結束了。菲利普斯先生的一個煽動者同伴大喊「我們抓住他了」!「這一切都在錄影上」,「我們贏得了爺爺」!我以為是一次奇怪的遭遇,但很快就發展成了一個包含影片的重大新聞。
我的生活在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流媒體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進入攻擊模式。他們這樣做,沒有調閱事件的完整影片,沒有調查菲利普斯先生的動機,也沒有詢問我的說法。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推進他們反基督教、反保守主義、反唐納德·川普的敘事方式。如果他們推進的敘事毀了一個來自肯塔基州考文頓少年的名譽和未來,那就這樣吧,這將教他不要戴 MAGA 的帽子!
我了解到,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有一個名字。它稱為被「取消」,就像在廢止、如同被撤銷、如同作廢的意思。
被取消就是發生在這個國家各地人們拒絕保持沉默而被極左派壓制的事;許多人被解僱、被羞辱甚至被威脅。通常,媒體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
但我不會被取消,我奮力反擊,揭露媒體對我的所作所為,贏得了個人的勝利。雖然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但我期待有一天,媒體能恢復提供平衡、負責和承擔責任的新聞報導。
我知道川普總統也希望如此。我很自豪地說,在我的媒體噩夢中,我一直得到川普總統堅定不移的支持。我知道你會同意我的說法,當我說這個國家沒有人比唐納德·川普總統更是不公平媒體報導的受害者。
在11月,我相信這個國家必須團結在一個總統身邊,他呼籲媒體,拒絕讓他們創造一個敘事而不是報導事實。
我相信,我們必須與一位將挑戰媒體回歸客觀新聞的總統一起。
我相信,我們必須一起擁抱我們的第一修正案的權利,而不是躲在對媒體的恐懼中,也不是躲在科技公司或憤怒的暴徒中。
這值得我們為之奮鬥!這是值得投票支持的!這就是唐納德·川普總統所代表的。
謝謝大家今晚聽我講話,還有一件事...讓我們...讓美國再次偉大!
《Daily Mail》26 August 2020
Defiant Covington Catholic teen Nick Sandmann puts on the MAGA hat which made him notorious as he rails against 'the radical left media' saying he REFUSES to be 'canceled'.(內有影片)
https://www.dailymail.co.uk/…/Covington-Catholic-teen-Nick-…
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Gossiping - [問卦] 美國的黃種人階級怎麼排?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八卦
黃種人在美國被歧視的很嚴重被白人、黑人看不起我就在想R 這群黃種人有沒有分階級啊不同 ... 5樓 噓vwpassat: 麥士蒂索人>>>>>>>>>>>>>>>其他所有黃人 111.242.213.15 ... ... <看更多>
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Re: [問卦] 南美洲強不起來是殖民遺毒嗎 的八卦
為了統治數量龐大的原住民,西班牙將殖民地居民大致分成四個階級: 1. ... 與原住民混血的白人(麥士蒂索人): 基層平民,勉強可以擔任低階官員、 ... ... <看更多>
麥士蒂索人階級 在 Re: [問卦] 南美洲強不起來是殖民遺毒嗎-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