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出門玩,别忘戴口罩喔。
剛剛臉書跳出來八年前我的Po文當中引用了一篇文章現在看起來覺得有趣~自己絕對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哈哈哈好遙遠?So far yet so close~
對照現在全球挺台灣,我們要說,台灣加油!妳好棒,在這麼辛苦的環境下,我們一起做到了.珍惜台灣!❤️❤️❤️謝謝大家一棒接一棒的努力!
(以下)
三、四、五年級生 1940 - 1970出生的成長史!
台灣 沒石油 沒鐵 沒煤
沒黃金
沒牧場 沒土地
沒資源 沒邦交國
今天台灣
GNP 21000美元
GNP 購買力 37500美元
外匯存底 世界前4名
電子業 世界前4名
鋼鐵業 世界前12名
石化業 世界前12名
進出口 世界前12名
高鐵捷運品質 世界前5名
全民健保品質 世界前5名
水費 世界最低
電費 世界最低
汽油 世界最低
學費 世界最低
繳稅率 世界最低
罵總統 世界最大聲
反對黨 世界最兇悍
因為當時三四五年級都很努力讀書考試
都很乖
聽 蔣總統的訓話
每周上班五天半
不跳樓
不罷工
不丟豬糞
只聽鳳飛飛
白嘉莉唱歌
.
.
.
才有...今天的好日子過
「三、四、五年級生」的成長史!
越看越有味,
不要錯失!
★童年時期只有三家電視台可以選擇,
台語節目每天限播時數與時段,布袋戲甚至要「說國語」。
★為了政令宣導,九點鐘到九點半必須是「三台聯播」,
轉過來轉過去都是「寒流」「海棠血淚」。
堅信大陸同胞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都在啃樹皮(長大之後第一次在新加坡某研討會遇到一位大陸同胞,
才聽說他們的教科書也說台灣同胞在啃樹皮。
★小孩時期都曾經被叔叔阿姨舅舅姑姑帶去冰果室跟情人約會充當電燈泡。
★晚飯之後搶不到電視,因為阿嬤都在看楊麗花歌仔戲。
★最紅的卡通片應該是[太空飛鼠]「雷鳥神機隊」
「小英的故事」「小甜甜」「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
★最愛的漫畫書是[漫畫大王]「小叮噹」「老夫子」「四郎與真平」,
第一次投稿是「王子月刊」和「國語日報」。
★「包青天」「保鏢」演好久,好比「夜市人生」和「娘家」。
★很期待中秋節,因為可以蒐集中秋月餅的玻璃紙。
★三不五時就有「反共義士」駕機投奔自由,可以領黃金還能上電視綜藝節目。
★一二三自由日,要聽谷正綱演講,但是聽不懂說什麼。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宋能爾牧師佈道大會」。
★ 四月四日 兒童節會收到健素糖當禮物,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給豬吃的。
★地理課本歷史課本關於台灣的篇幅可能只有半頁,
一定要背黃河跟長江流經哪些省分,但不知道濁水溪在哪裡?
★小時候最大的恐懼就是「共匪打過來」!
★蔣總統死掉的時候,電視機會從彩色變黑白,學生制服要別黑紗,
升旗典禮要「默哀三分鐘」,從此畢業旅行都要去慈湖跟頭寮謁靈。
★但「畢業旅行」不可以是「畢業旅行」,而是「公民訓練活動」。
★每到國定假日就要穿制服去體育館開「團結自強大會」,
不知道是什麼道理,但也是男女校互窺的好時機。
★演講比賽不管什麼題目,最後都要「復興中華文化,
堅守民主陣容,
消滅萬惡共匪,拯救大陸同胞」「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插滿秋海棠的每一個角落」等口號做結尾,這是最早的內容自動產生器嗎?
★選舉賄選最流行送味精與彩色鍋。
★最冷的笑話是:「請問下一屆蔣總統是誰?」
★寫作文寫到「總統」,前面沒有空格就死定了!
★朝會聽演講要是聽到「蔣總統」三個字就要立正!
★超過五成的人會唱兩種版本的「總統蔣公紀念哥」
(噗,寫錯啦,是紀念歌……還有,忘了空一格,警總不要來抓我)
★高中男女在校外走在一起,被教官發現一定記過!
★制服沒有紮進褲子裡也要記過!
★高中女生頭髮長度不得超過耳下一公分或不能超過衣領
(所以脖子短的人就倒楣了),要穿軍訓裙,要戴船型帽,
軍歌比賽要踢木蘭步,每學期打靶還會被後座力撞到內傷
★大學很難考,俗稱「窄門」,還有一部賣座電影叫做「門裡門外」。
★大學在校外偷開舞會如果遇到警察臨檢,
必須開燈關音響,立刻變成包餃子或湯圓聚會。
★幾乎每個人都玩過小天使遊戲。
★暑假不能出國遊學,只好參加救國團活動,因為不是國民黨員,
所以報不到最熱門的「溪阿縱走」和「虎嘯戰鬥營」。
★每個班級都有國民黨指派的小組長。
★要看藝術片就要去小隔間的MTV,想約會就去西門町冰宮,
要改褲子就去中華商場。
★最時髦的手機是黑金剛。
★有BBCall就很了不起,用數字就可以發簡訊,譬如520就是我愛你!
★看「天天開心」看到主題曲一字不漏記下來。
用過手動打字機(打錯字要用刀片刮。什麼意思? 唉,聽不懂就算了!)
★沒有ATM,沒有號碼牌,提款存款都要在櫃臺前面排隊。
★星期六要上半天班,除夕要到五點鐘才能下班。
★看病之前要先去公司管理部開一張手寫「勞保單」。
★因為沒有手機,所以才有日劇「東京愛情故事」
莉香與完治最後在車站擦身而過的淒美梗。
★沒有交友網站,只有「愛情青紅燈」與「姊妹雜誌」。
★還沒有「壹週刊」跟「蘋果日報」,最猛的是「獨家報導」跟「自立晚報」。
★以前怕人口爆炸,大力鼓吹「家庭計畫」「3321:結婚三年生一個,
再過三年生一個, 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
現在憂心少子化與高齡化,高喊「助你好孕」,發獎金催生!
★以前要「保密防諜」,不得與匪勾結;現在要ECFA,沒有中國就沒有世界觀!
★以前聽費玉清唱「中華民國頌」好激動;現在重新把歌詞看一遍,覺得好KUSO。
★以前罵總統要被抓去關,現在罵總統有時候被鼓勵,
有時候被教育部警告,但還不至於抓去關。
★以前最紅的是綜藝節目,現在最紅的是call in 節
目,但兩者基本功能相同
★以前說「當選」,現在說「凍蒜」(吼,講台語,罰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
麗正兒童口罩 在 雲海 陳雲海 Facebook 八卦
一班早產父母借我呢個地盤發表聯合聲明,佢哋譴責林鄭月娥以及全力支持撐醫護人員:
「早產爸媽撐醫護♥️
一群早產嬰兒父母致全港市民的公開信:
我們是一群曾經和正在陪伴我們至愛的早產嬰兒經歷生死邊緣的父母,我們強烈譴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所發表「醫護人員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未能得到適切照顧」之言論,並作以下回應。
我們當中部份父母的子女現時仍然留醫在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加護病房(SCBU)和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接受治療。即使已出院的嬰兒,大部分還有數之不盡的醫院覆診期,需要經常出入公立醫院。雖然醫護罷工對我們及子女確實有直接影響,但我們仍然堅定地支持醫護罷工!因為醫護罷工所爭取的全面封關,是為了守護他們服務的香港人,一日不全面封關,不能堵截病毒源頭,不但不能集中資源對抗疫症,而且還會令社區爆發大規模感染風險大增,導致原本已不勝負荷的香港醫療系統百上加斤。醫護罷工不是逃避什麼責任、害怕什麼感染,而是為了拯救香港人,這些我們都十分了解及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的記者會中,不盡不實地聲稱醫護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運作,刻意誤導公眾及企圖轉移視線。實情是行政長官以及特區政府,試圖利用早產嬰兒及其他需要深切治療的嬰兒之安危來誤導香港市民,令市民錯覺有新生嬰兒會因為醫護罷工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及照顧,此等說法實在可恥!
讓我們把事實告訴大家:現在最令早產嬰兒處境嚴峻,並令我們這群父母極之擔憂的,是武漢肺炎疫症的急速擴散!偏偏政府沒有盡力為我們的孩子把關,遲遲未落實全面封關,令我們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上升。除了父母,在孩子們住院期間最用心愛護他們的,就是前線醫護人員。還記得在孩子住院時,會有醫生護士們自稱為孩子的「契媽、契爸」,對所有的孩子都愛護有加,甚至因他們的一些小狀況,比身為父母的我們更為緊張。無論工作有多繁重,身軀有多疲憊,仍願意每天為父母解答問題、指導我們更懂照顧孩子和減少擔憂。正因愛子心切更懂一天不全面封關,社區感染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加劇,越多隱形病人,在醫院裏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就會越來越高。抗疫工作迫在眉睫,惟特首多次拒絕聽從專家建議,甚至拒醫護罷工前的討論會於門外,他們才在無可奈何情況下,逼不得已冒著犧牲自己前途的風險而進行罷工爭取全面封關。
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內大部份病患都是因為早產出生時器官發育未完善,以致心臟、腸臟及呼吸系統,尤其肺部,會較一般嬰兒虛弱。因此,就算只是很輕微的感染,病情也會急速惡化,直接危害他們的生命。一旦有醫護人員或探望的父母本身已受感染,孩子們更危在旦夕,要以他們虛弱的小身軀與病魔搏鬥。而我們這群父母,則擔驚受怕,怕自己會把病毒帶入病房。每天進入病房前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進行消毒,穿上保護衣物及口罩。現在甚至連觸摸自己的子女都不敢,生怕萬一自己成為隱形帶菌者,會不慎把病毒傳染給嬰兒。醫院縮短甚至取消探訪時間,也是希望減低小生命受感染的風險。我們雖然萬分不捨,但也明白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弱小嬰兒,我們亦深信病房中的醫護人員會盡心盡力地照顧我們的孩子。可是政府一直拒絕全面封關,疫情如今已經在社區擴散,這些弱小的生命以及全香港人已成為政府傲慢態度及不作為的賭注。
就算已出院的早產嬰孩,亦需要常常出入醫院接受各種跟進檢查及非常重要的覆診,例如早產嬰兒眼檢查、腦部超聲波、心臟超聲波、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等等的跟進。亦有很多已出院的早產嬰孩,只要一旦感染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更需要入院霧化,嚴重者更需要插喉幫助呼吸,試問如不全面封關,令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在社區大規模爆發,醫院裏滿是隱形患者,我們怎敢帶孩子去醫院?可以怎樣保護這群生命小鬥士?
事實上全港的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已經出現至少兩宗因為內地父母隱暪情況或提供虛假資料的懷疑個案,情況確實嚴峻。
東區醫院一名雙非孕婦誕下三胞胎,刻意隱瞞曾到內地醫院就醫。雖然後來確診為普通肺炎,但若該名孕婦真為武漢肺炎病人或帶菌者,產前病房的同房病人及醫護人員均有被傳染的風險。而為其進行手術的醫護人員亦有機會受到感染。雖然未有證據顯示武漢肺炎能經母體傳給嬰兒,但存有病毒風險的嬰兒就與我們的早產嬰兒同一病房中,著實令我們一眾早產父母憂心不已。
另外,聯合醫院一個發燒男嬰留醫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期間,該男嬰父親隱瞞其內地醫護身份,以及曾在武漢肺炎爆發後於內地醫院前線工作的實情。若該名父親為帶菌者,由他踏入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開始,住在同一病房內的早產嬰兒及病房內所有醫護人員均承受着被傳染的風險。弱小的嬰孩在武漢肺炎的陰霾下,根本沒有任何保障!現時尚未出事,只是萬幸,理應立即行動,堵截源頭。
此外,由昨天起,香港已經出現多宗香港本地人傳人個案,接着幾天確診個案只會不斷增加。武漢肺炎已經開始在社區爆發,香港的醫療資源已長期捉襟見肘,怎能有效應付每天過萬名內地入境人士? 多位專家已經警告若不全面封關,香港會變成第二個武漢,那政府是憑什麼理據維持多個關口開放?特首辯稱封關是歧視,國際間已用行動說明並非歧視,而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須及果斷措施!難道讓隱形病人在香港四處走動流竄,甚至瞞報病歷及背景,大增社區傳播風險,就是上策? 難道為了這些不負責任的外來病患者,香港七百多萬人,包括我們的早產嬰兒及前線醫護的性命,就可以忽視?
當政府未能確保外來病患如實相告背景及外遊紀錄,全面封關是唯一可以保障我們的早產嬰兒、醫護以至全香港人的方法。只有減少外來患者及帶菌者湧入,醫護才有足夠人手照顧病患,否則杯水車薪,香港醫療系統必然崩潰!所以我們相信醫護!支持醫護的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人員並非想逃避,而是以死作諫,希望政府救救香港人,除了我們的嬰孩,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的媽媽也曾在鬼門關徘徊,亦是由醫護人員盡力搶救才把我們性命拉回來。為何我們都是公立醫院的服務使用者但仍支持罷工?全因我們相信醫護,從17年前的沙士到現在,我們從未遇過會臨陣退縮的醫護人員,現在他們不是因為害怕照顧患上肺炎的病人,亦非擔心自身安危,而是因為政府遲遲不肯截斷病毒源頭,而作出如此重大及影響自身前途的決定!
這是一場短期醫療效率與保護長遠醫療制度的博弈,沒有完美解決方法,除非政府願意重新負上責任,真心聆聽市民的聲音和依從專家的意見,為香港,為香港人作出正確及時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緊守崗位的重要性,但更明白醫護人員的性命同樣重要,他們保住生命這才能守護所有病人的生命。正正因為我們的早產嬰兒都是生命鬥士,努力地求存和成長,我們更加重視及珍惜每一個生命。全面封關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的經濟損失,但如不封關,許許多多的香港人可能將永遠失去身邊的至親。在疫症時期,便民措施不應凌駕市民安全!
特首的言論,是把政府未能全力有效抗疫的責任,本末倒置地推卸在前線醫護身上,並且騎劫早產嬰兒及其父母,以我們孩子的名義道德勒索前線醫護,抹黑他們的專業操守。有關言論亦有誤導市民大眾之嫌,用錯誤訊息激起反對醫護罷工的聲音,令大眾轉移視線針對醫護而模糊了對政府不封關、縱疫情的過失。
我們及我們的早產嬰兒,全賴香港這一群專業醫護的支持和照顧,才能捱過生死存亡的住院時期。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我們的一家齊整,非常感激他們當日的支持與照顧,無以為報。而在他們需要支持的當下,我們一眾早產父母定當義不容辭,站出來支持他們的選擇,支持他們的行動。
醫者父母心,我們身為父母,絕對明白醫護罷工的決定,是以全香港人的福祉為依歸,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父母,願與香港醫護同行!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聯署
二零二零年二月五日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 聯署名單:
屯門醫院22位
2007年 NICU 28周出世 皮蛋爸爸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謙謙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 出生,住院134日 逸賢&逸謙父母
2017年 NICU 24週,住院210日 璟軒&璟皓父母
2018年 NICU 27週出生 粒粒父母
2018年 NICU 熙熙媽媽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甩甩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3出生 絡堯&豬仔包父母
2019年 NICU 33周4出世 卡樂B媽媽
2019年 NICU 28週2出世 豬肉丸媽媽
2019年 NICU & SCBU 迷你豬父母
2019年 NICU LingIn父母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 小蜜瓜父母
伊利沙伯醫院34位
2017年 NICU & SCBU Kiu Kiu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1週出生 Ki媽媽
2018年 NICU & PICU 24週出生,住院20個月仍在醫院 公主媽媽
2018年 NICU 29週出生 信信&言言爸媽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恩悅父母
2018年 NICU & PICU 諾諾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over 100日 順順父母
2018年 NICU 30週5出生 俊皓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66日 豆豆父母
2019年 NICU E&T爸媽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135天仍在醫院 熙熙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大頭仔父母
2019年 NICU 小新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0週出生,住院37日 朝B爹娘
2019年 NICU & SCBU 兩個豬豬爸媽
2019年 NICU 25週出生 柏樂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8週出生,住院70日 芯芯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6出生 俊堯父母
東區醫院19位
2017年 NICU & SCBU 26週出生 小豆父母
2017年 NICU & 兒科病房 33週出生 宸安父母
2017年 NICU 33週出生 哲純哲翔父母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Darren父母
2018年 NICU 24週出生 Grace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小b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1個月 天堯日舜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TinYau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1出生,住院118日 樂兒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 開心果媽媽
威爾斯親王醫院43位
2015年 NICU 恩恩&賢賢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住院 2.5月 豆沙父母
2017年 26週5出生 Yau Yau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出生 Billy & Bella父母
2017年 NICU 30週5出生 Brittany & Bernice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2出生 Isaac Caleb父母
2018年 NICU 星語父母
2018年 NICU 31週6出生 Shelton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承霖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住院兩個月 霖霖父母
2019年 NICU Tanya父母
2019年 2NICU & SCBU 32週出生 Selina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 知知父母
2019年 NICU 薯薯父母
2019年 NICU 3T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4個月 霈翹父母
2019年 NICU 皮蛋父母
2019年 NICU 臨臨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炘炘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澄澄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3出生 天祈父母
2019年 NICU 31週出生 Tin父母
瑪嘉烈醫院22位
2017年 NICU 24週出世 吱吱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 Raina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79日 Kansley父母
2018年 NICU 32週出生 易柔父母
2018年 NICU 28 週岀生 HS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Estelle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晴晴父母
2019年 NICU 32週出生 Elijah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住院107日 小豬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瑤瑤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 軒軒父母
瑪麗醫院21位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畯然媽媽
2017年 NICU SS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 朱古力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 哲純父母
2017年 SCBU 34週出生 小喵父母
2018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 8.5個月 BiBi & DiDi 父母
2018年 NICU 33週4出生 住院1.5個月 Jensen 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住院15個星期 子誠子楊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3出生 住院8星期 Jamie父母
2018年 NICU 住院1星期 卓潁媽媽
2018年 NICU 35週出生 住院6星期 敏莉父母
2019年 SCBU 32週出生 星星父母
廣華醫院14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70日 Hei父母
2017年 NICU Hang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Tisha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Wing父母
2019年 NICU 小小媽媽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包包母
2019年 NICU Kiki父母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Ava父母
聯合醫院24位
2016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86日 朗舜父母
2016年 NICU 33週6出生,住院24日 思博父母
2017年 NICU 23週出生,住院 740天 Daniel父母
2017年 鷄蛋仔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出生 甄甄父母
2017年 NICU 貓仔父母
2017年 NICU 恆恆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 嵐嵐父母
2018年 SCBU 34週出生 Ho Ho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爾洛父母
2019年 NICU Wei Wei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出生 Ying Ying父母
其他醫院2位
2019年 NICU 25週 晞玥父母
麗正兒童口罩 在 雲海 陳雲海 Facebook 八卦
一班早產父母借我呢個地盤發表聯合聲明,佢哋譴責林鄭月娥以及全力支持撐醫護人員:
「早產爸媽撐醫護♥️
一群早產嬰兒父母致全港市民的公開信:
我們是一群曾經和正在陪伴我們至愛的早產嬰兒經歷生死邊緣的父母,我們強烈譴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所發表「醫護人員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未能得到適切照顧」之言論,並作以下回應。
我們當中部份父母的子女現時仍然留醫在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加護病房(SCBU)和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接受治療。即使已出院的嬰兒,大部分還有數之不盡的醫院覆診期,需要經常出入公立醫院。雖然醫護罷工對我們及子女確實有直接影響,但我們仍然堅定地支持醫護罷工!因為醫護罷工所爭取的全面封關,是為了守護他們服務的香港人,一日不全面封關,不能堵截病毒源頭,不但不能集中資源對抗疫症,而且還會令社區爆發大規模感染風險大增,導致原本已不勝負荷的香港醫療系統百上加斤。醫護罷工不是逃避什麼責任、害怕什麼感染,而是為了拯救香港人,這些我們都十分了解及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2月4日星期二早上的記者會中,不盡不實地聲稱醫護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運作,刻意誤導公眾及企圖轉移視線。實情是行政長官以及特區政府,試圖利用早產嬰兒及其他需要深切治療的嬰兒之安危來誤導香港市民,令市民錯覺有新生嬰兒會因為醫護罷工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及照顧,此等說法實在可恥!
讓我們把事實告訴大家:現在最令早產嬰兒處境嚴峻,並令我們這群父母極之擔憂的,是武漢肺炎疫症的急速擴散!偏偏政府沒有盡力為我們的孩子把關,遲遲未落實全面封關,令我們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上升。除了父母,在孩子們住院期間最用心愛護他們的,就是前線醫護人員。還記得在孩子住院時,會有醫生護士們自稱為孩子的「契媽、契爸」,對所有的孩子都愛護有加,甚至因他們的一些小狀況,比身為父母的我們更為緊張。無論工作有多繁重,身軀有多疲憊,仍願意每天為父母解答問題、指導我們更懂照顧孩子和減少擔憂。正因愛子心切更懂一天不全面封關,社區感染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加劇,越多隱形病人,在醫院裏的孩子受感染的機會就會越來越高。抗疫工作迫在眉睫,惟特首多次拒絕聽從專家建議,甚至拒醫護罷工前的討論會於門外,他們才在無可奈何情況下,逼不得已冒著犧牲自己前途的風險而進行罷工爭取全面封關。
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內大部份病患都是因為早產出生時器官發育未完善,以致心臟、腸臟及呼吸系統,尤其肺部,會較一般嬰兒虛弱。因此,就算只是很輕微的感染,病情也會急速惡化,直接危害他們的生命。一旦有醫護人員或探望的父母本身已受感染,孩子們更危在旦夕,要以他們虛弱的小身軀與病魔搏鬥。而我們這群父母,則擔驚受怕,怕自己會把病毒帶入病房。每天進入病房前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進行消毒,穿上保護衣物及口罩。現在甚至連觸摸自己的子女都不敢,生怕萬一自己成為隱形帶菌者,會不慎把病毒傳染給嬰兒。醫院縮短甚至取消探訪時間,也是希望減低小生命受感染的風險。我們雖然萬分不捨,但也明白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弱小嬰兒,我們亦深信病房中的醫護人員會盡心盡力地照顧我們的孩子。可是政府一直拒絕全面封關,疫情如今已經在社區擴散,這些弱小的生命以及全香港人已成為政府傲慢態度及不作為的賭注。
就算已出院的早產嬰孩,亦需要常常出入醫院接受各種跟進檢查及非常重要的覆診,例如早產嬰兒眼檢查、腦部超聲波、心臟超聲波、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等等的跟進。亦有很多已出院的早產嬰孩,只要一旦感染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更需要入院霧化,嚴重者更需要插喉幫助呼吸,試問如不全面封關,令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在社區大規模爆發,醫院裏滿是隱形患者,我們怎敢帶孩子去醫院?可以怎樣保護這群生命小鬥士?
事實上全港的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已經出現至少兩宗因為內地父母隱暪情況或提供虛假資料的懷疑個案,情況確實嚴峻。
東區醫院一名雙非孕婦誕下三胞胎,刻意隱瞞曾到內地醫院就醫。雖然後來確診為普通肺炎,但若該名孕婦真為武漢肺炎病人或帶菌者,產前病房的同房病人及醫護人員均有被傳染的風險。而為其進行手術的醫護人員亦有機會受到感染。雖然未有證據顯示武漢肺炎能經母體傳給嬰兒,但存有病毒風險的嬰兒就與我們的早產嬰兒同一病房中,著實令我們一眾早產父母憂心不已。
另外,聯合醫院一個發燒男嬰留醫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期間,該男嬰父親隱瞞其內地醫護身份,以及曾在武漢肺炎爆發後於內地醫院前線工作的實情。若該名父親為帶菌者,由他踏入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開始,住在同一病房內的早產嬰兒及病房內所有醫護人員均承受着被傳染的風險。弱小的嬰孩在武漢肺炎的陰霾下,根本沒有任何保障!現時尚未出事,只是萬幸,理應立即行動,堵截源頭。
此外,由昨天起,香港已經出現多宗香港本地人傳人個案,接着幾天確診個案只會不斷增加。武漢肺炎已經開始在社區爆發,香港的醫療資源已長期捉襟見肘,怎能有效應付每天過萬名內地入境人士? 多位專家已經警告若不全面封關,香港會變成第二個武漢,那政府是憑什麼理據維持多個關口開放?特首辯稱封關是歧視,國際間已用行動說明並非歧視,而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須及果斷措施!難道讓隱形病人在香港四處走動流竄,甚至瞞報病歷及背景,大增社區傳播風險,就是上策? 難道為了這些不負責任的外來病患者,香港七百多萬人,包括我們的早產嬰兒及前線醫護的性命,就可以忽視?
當政府未能確保外來病患如實相告背景及外遊紀錄,全面封關是唯一可以保障我們的早產嬰兒、醫護以至全香港人的方法。只有減少外來患者及帶菌者湧入,醫護才有足夠人手照顧病患,否則杯水車薪,香港醫療系統必然崩潰!所以我們相信醫護!支持醫護的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人員並非想逃避,而是以死作諫,希望政府救救香港人,除了我們的嬰孩,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的媽媽也曾在鬼門關徘徊,亦是由醫護人員盡力搶救才把我們性命拉回來。為何我們都是公立醫院的服務使用者但仍支持罷工?全因我們相信醫護,從17年前的沙士到現在,我們從未遇過會臨陣退縮的醫護人員,現在他們不是因為害怕照顧患上肺炎的病人,亦非擔心自身安危,而是因為政府遲遲不肯截斷病毒源頭,而作出如此重大及影響自身前途的決定!
這是一場短期醫療效率與保護長遠醫療制度的博弈,沒有完美解決方法,除非政府願意重新負上責任,真心聆聽市民的聲音和依從專家的意見,為香港,為香港人作出正確及時決定!
我們深明醫護緊守崗位的重要性,但更明白醫護人員的性命同樣重要,他們保住生命這才能守護所有病人的生命。正正因為我們的早產嬰兒都是生命鬥士,努力地求存和成長,我們更加重視及珍惜每一個生命。全面封關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的經濟損失,但如不封關,許許多多的香港人可能將永遠失去身邊的至親。在疫症時期,便民措施不應凌駕市民安全!
特首的言論,是把政府未能全力有效抗疫的責任,本末倒置地推卸在前線醫護身上,並且騎劫早產嬰兒及其父母,以我們孩子的名義道德勒索前線醫護,抹黑他們的專業操守。有關言論亦有誤導市民大眾之嫌,用錯誤訊息激起反對醫護罷工的聲音,令大眾轉移視線針對醫護而模糊了對政府不封關、縱疫情的過失。
我們及我們的早產嬰兒,全賴香港這一群專業醫護的支持和照顧,才能捱過生死存亡的住院時期。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我們的一家齊整,非常感激他們當日的支持與照顧,無以為報。而在他們需要支持的當下,我們一眾早產父母定當義不容辭,站出來支持他們的選擇,支持他們的行動。
醫者父母心,我們身為父母,絕對明白醫護罷工的決定,是以全香港人的福祉為依歸,我們一群早產嬰兒父母,願與香港醫護同行!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聯署
二零二零年二月五日
203位早產嬰幼兒父母 - 聯署名單:
屯門醫院22位
2007年 NICU 28周出世 皮蛋爸爸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謙謙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 出生,住院134日 逸賢&逸謙父母
2017年 NICU 24週,住院210日 璟軒&璟皓父母
2018年 NICU 27週出生 粒粒父母
2018年 NICU 熙熙媽媽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甩甩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3出生 絡堯&豬仔包父母
2019年 NICU 33周4出世 卡樂B媽媽
2019年 NICU 28週2出世 豬肉丸媽媽
2019年 NICU & SCBU 迷你豬父母
2019年 NICU LingIn父母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 小蜜瓜父母
伊利沙伯醫院34位
2017年 NICU & SCBU Kiu Kiu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1週出生 Ki媽媽
2018年 NICU & PICU 24週出生,住院20個月仍在醫院 公主媽媽
2018年 NICU 29週出生 信信&言言爸媽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恩悅父母
2018年 NICU & PICU 諾諾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over 100日 順順父母
2018年 NICU 30週5出生 俊皓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66日 豆豆父母
2019年 NICU E&T爸媽
2019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135天仍在醫院 熙熙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大頭仔父母
2019年 NICU 小新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0週出生,住院37日 朝B爹娘
2019年 NICU & SCBU 兩個豬豬爸媽
2019年 NICU 25週出生 柏樂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8週出生,住院70日 芯芯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6出生 俊堯父母
東區醫院19位
2017年 NICU & SCBU 26週出生 小豆父母
2017年 NICU & 兒科病房 33週出生 宸安父母
2017年 NICU 33週出生 哲純哲翔父母
2018年 NICU 26週出生 Darren父母
2018年 NICU 24週出生 Grace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小b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1個月 天堯日舜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TinYau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1出生,住院118日 樂兒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 開心果媽媽
威爾斯親王醫院43位
2015年 NICU 恩恩&賢賢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住院 2.5月 豆沙父母
2017年 26週5出生 Yau Yau父母
2017年 NICU 25週出生 Billy & Bella父母
2017年 NICU 30週5出生 Brittany & Bernice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2出生 Isaac Caleb父母
2018年 NICU 星語父母
2018年 NICU 31週6出生 Shelton父母
2018年 NICU & SCBU 承霖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住院兩個月 霖霖父母
2019年 NICU Tanya父母
2019年 2NICU & SCBU 32週出生 Selina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 知知父母
2019年 NICU 薯薯父母
2019年 NICU 3T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27週出生,住院4個月 霈翹父母
2019年 NICU 皮蛋父母
2019年 NICU 臨臨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炘炘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 澄澄父母
2019年 NICU 27週3出生 天祈父母
2019年 NICU 31週出生 Tin父母
瑪嘉烈醫院22位
2017年 NICU 24週出世 吱吱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 Raina父母
2017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79日 Kansley父母
2018年 NICU 32週出生 易柔父母
2018年 NICU 28 週岀生 HS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Estelle父母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晴晴父母
2019年 NICU 32週出生 Elijah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出生,住院107日 小豬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瑤瑤父母
2019年 NICU 26週 軒軒父母
瑪麗醫院21位
2017年 NICU 30週出生 畯然媽媽
2017年 NICU SS媽媽
2017年 NICU & SCBU 32週出生 朱古力父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 哲純父母
2017年 SCBU 34週出生 小喵父母
2018年 NICU 28週出生,住院 8.5個月 BiBi & DiDi 父母
2018年 NICU 33週4出生 住院1.5個月 Jensen 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住院15個星期 子誠子楊父母
2018年 NICU 29週3出生 住院8星期 Jamie父母
2018年 NICU 住院1星期 卓潁媽媽
2018年 NICU 35週出生 住院6星期 敏莉父母
2019年 SCBU 32週出生 星星父母
廣華醫院14位
2017年 NICU & SCBU 33週出生,住院70日 Hei父母
2017年 NICU Hang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Tisha父母
2019年 NICU & SCBU Wing父母
2019年 NICU 小小媽媽
2019年 NICU 33週出生 包包母
2019年 NICU Kiki父母
2019年 NICU 24週出生 Ava父母
聯合醫院24位
2016年 NICU 30週出生,住院86日 朗舜父母
2016年 NICU 33週6出生,住院24日 思博父母
2017年 NICU 23週出生,住院 740天 Daniel父母
2017年 鷄蛋仔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出生 甄甄父母
2017年 NICU 貓仔父母
2017年 NICU 恆恆父母
2017年 NICU 27週 嵐嵐父母
2018年 SCBU 34週出生 Ho Ho父母
2018年 NICU 25週出生 爾洛父母
2019年 NICU Wei Wei父母
2019年 NICU 25週出生 Ying Ying父母
其他醫院2位
2019年 NICU 25週 晞玥父母
麗正兒童口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每周爆肝系列再度來臨! 這次要來講的是漫威新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
剪輯: 麗芳、Bruce Lu
監製/編輯:黃豪瑞(Jasper)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在任務結束之後,他的小組搭檔知會他關於新興起的恐怖組織「旗幟破壞者」的訊息,
這個組織認為被彈指之後的世界確實是更好的世界,
更提倡一個沒有國籍、邊界的聯合世界。
順帶一提,這名搭檔是瓦金托瑞斯,在漫畫中也有帶著獵鷹的稱號,
差別就在於他是被實驗變成人鳥的混合體,不是靠機械飛行。
這個角色在漫畫中是在Sam Wilson: Captain America這個漫畫故事線中首次出現,
其中的故事提到了山姆接下年邁的美國隊長的位置,
更與旗幟破壞者以及「山寨美國隊長」USAgent交手,
所以這影集應該有受到那個系列啟發。
托瑞斯更是向山姆提起了一個陰謀論,說美國隊長住在月球上,
在漫畫中,月球上確實有人,像是之前推出影集卻完全失敗的異人族,
或是即將在動畫系列What if 出現的觀察者。
那麼,有些人一定非常好奇,美國隊長到底去哪裡了?
之前《終局之戰》的導演有解答老隊長的來龍去脈(雖然跟編劇的回答完全互相牴觸)
他們說,隊長真的是在另一個時間線與佩姬白頭偕老,
最後才回到這個時間線把盾牌交給山姆。
所以...他也許是又回到了原本的時間線?或者是不想要造成麻煩,就此歸隱了。
記得,在《蜘蛛人:離家日》之中,我們看到學生製作的影片之中有其中一個畫面是"RIP美國隊長"
所以至少世界認為他是死的
注意此處獵鷹說了一句話:
"When things get better for a group, it gets worse for others"
這裡,我們看到了漫威也許真的想要透過這部政治驚悚影集探討一些不一樣的議題,
獵鷹這句話也許不是在諷刺某個特定的事件,但是絕對是在闡述最近的政治紛爭,
無論是去年的BLM,兩方都無盡地爭論到底誰獲得了比較多好處、特權。
或是近期因為某些族群因為覺得受到進步派興起而日漸壯大的民粹主義,
現代兩極化的政治,全都是起因於「我的東西被另一群人奪走了」。
如英國脫歐,就是原本的英國人因為歐盟移民而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就是因為傳統的價值受到挑戰,而一開口就受到訕笑,才會使脫歐公投成功
甚至是到台灣最近雙方都互相恥笑的政治,全都來自於這種相互「受剝奪感」。
一旦作出修正、反彈,又換成另一方受到壓迫,於此開啟了無盡的循環。
這就只是一句話而已,也許是我想要漫威有深度,為了尋求意義而過度解讀,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正因為這一集接下來的發展,你馬上就會看到他們欲探討的議題了。
任務完成,山姆來到華盛頓DC發表演說,將美國隊長的盾牌隆重的歸還給政府保管,
他認為一個象徵,如果少了背後帶來象徵的人,就會失去意義。
這種觀點跟《黑暗騎士》三部曲所闡述的觀點完全相反,或許很多人也不會認同,
但是這兩種觀點並沒有對錯,象徵確實是能夠給人帶來希望以及啟發,
然而,如果實際履行理想的人已經不在了,我們是否只是在緬懷歷史?
《獵鷹與酷寒戰士》從前幾場戲就連續展現
它將用超級英雄的故事探討再人性不過的問題:
傳承以及身分。
什麼是傳承?傳承不就是在一個你永遠也看不到的花園裡種下一顆種子,
這不只跟傳承者有關,那些往後在花園裡倘佯的人們,
也必須面對維護這個花園的重擔。
我們,要如何知道前人對於他傳承事物的期待是什麼,其他人又是怎麼看待我們處理這些傳承的?
究竟,我們有沒有義務接下這個我們不願接下、或是無法接下的責任?
美國隊長確實是一個傳奇性的象徵,他象徵著希望、改變、以及堅毅不拔的精神,
有些人也許會說山姆將盾牌歸還政府保管,
將美國隊長的稱號拱手讓人的選擇是個不負責任,甚至懦弱的展現。
但這也正是漫威英雄吸引人之處。
在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英雄,摘下面具終究是一個「人」,
對自己身分感到懷疑、為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懼怕,是再也人性不過的事了。
山姆可能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格,也可能是不想活在史帝夫的陰影之中。
無論如何,如果這影集接下來能夠不只是蜻蜓點水地探討這個主題,那絕對會是漫威的一大創舉。
接下來,有在現場的戰爭機器找他私下聊天,在對話中隱隱透露了自己擔憂,
現在鋼鐵人跟美國隊長都走了,輪到誰來保護世界?
不需要明說,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他自己正在思索如何維護鋼鐵人的遺志,
我就問一句:
為什麼我們這麼少看到超級英雄作品的角色用這種「表面說一句,心理說另一句」的方式呈現?
就因為他們穿著緊身衣,不代表我們不能像這樣給他們微妙的對白啊!
故事此時一個大轉折,我們看到巴奇,也就是酷寒戰士,殘忍地屠殺一群人,
這段真的超兒童不宜,
最後甚至還冷血處決了一個只是剛好倒楣經過現場的路人。
巴奇突然驚醒,我們才知道這全是一場夢境。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巴奇睡在地板上,這正是戰爭對他帶來的影響,
山姆在《美國隊長2》也有提到這點
畫面再切到他坐在諮商室,心理諮商師問他最近做了什麼噩夢,
想當然耳,他含糊帶過,
但是坦承了他依照諮商師的指示開始「彌補過去」,也就是修正了他在酷寒戰士時期所犯下的錯,
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被他拱成參議員的九頭蛇走狗,
而他彌補的方式,就是讓參議員被逮捕。
而這整段-抱歉,我會一直稱讚這部影集-透過與諮商師的對話直接尖銳地解構巴奇這個角色,
更在這場極為安靜,後半段甚至只有特寫的戲之中,探討創傷後遺症的影響。
注意此處用了異常的構圖,讓巴奇處於壁紙下方,
象徵著他現在仍然受到這個看似祥和的世界壓迫。
巴奇一直以來都是像是個襯托美國隊長的配角,現在我們終於開始進入他的本質。
跟汪達一樣,這影集透過他來探討創傷,
但是巴奇的創傷不是來自於他所失去的親人,而是自己在過去犯下的駭人罪行,
雖然他並不是出於自願,但是就如現實生活中,
人們總會將許多錯誤完全怪罪於自己身上,久而久之,
這就形成了一層如繭一般的防護網,把所有試圖親近之人都拒於門外。
就如巴奇現在所做的一樣,我們害怕會再次犯錯,即使那錯誤並不見得是出於自己。
即使是如這場戲之中的醫生,堅定地告訴巴奇「你自由了」,
失去指令和目標的他反而變得漫無目地與迷惘,
這個世界仍然有如囚牢,好似隨時都會再次把他一把攫走
而每個人面對創傷的方式也都有所不同,有時較為劇烈,
像是把一整個城鎮綁架飾演一場情境喜劇之類的劇烈法。
有時,如巴奇,不過就是想彌補自己曾造成的傷害。
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面對,漫威目前這兩部影集都顯示「孤立」所帶來的附帶傷害,
就這樣,在這五分鐘之內,這影集就給巴奇帶來了好幾部電影都無法達成的立體。
回到故事劇情,我們看到巴奇幫鄰居解決糾紛之後-
你沒有聽錯,幫鄰居解決糾紛,這影集就是這麼日常化,我超愛。
這也讓人想起了美國隊長第一集,
巴奇真的很愛在巷子裡救人。
兩人到壽司店吃飯,而鄰居就這樣一言不合幫他把妹,
問服務生要不要跟巴奇約會,而對方就這樣爽快地答應。
但是鄰居在看到桌上的紅豆麻糬之後,突然潸然淚下,
說他兒子以前最愛吃麻糬,但是在出差的時候突然被殺害,警方也不願意告知死因。
我們可以看得到巴奇的神情不太舒服,等一下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接下來的這場戲則更讓人驚喜,畫面來到了山姆的老家,
我們才知道他有個妹妹,還有兩個外甥,
在對話之中,我們得知了妹妹因為經濟困難而想要賣掉父母親所遺留的的漁船,
但是山姆不願意,認為一定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他可是復仇者聯盟的獵鷹啊!
這一整段,以及接下來的許多橋段,都是用這種寫實主義的自然手法拍攝,
運用手持鏡頭,親密地跟隨角色。
如果你給一個不知情的人看,他甚至會以為這是個小眾獨立電影。
(再次表示,我真的超愛。)
在多次上演拯救世界以及英雄內心掙扎的偉大戲碼之後,
漫威在山姆身上第一次探討了所有人-幾乎所有人-
都會面臨的問題:錢。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
漫威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角色,為什麼要兩個角色探討如此稀鬆平常的問題?
但這也許就是重點-希望是啦。
這影集接著《汪達幻視》的奇異詭譎,從預告中看來似乎又要走回漫威的公式化,
可能是間諜片、又是可能戰爭片,總之就是會以很爽的動作戲作為核心。
然而,第一集直接告訴了觀眾,不,這並不只是那樣的影集,
我們要把這幾個角色當成人來看,這已經不再是你習慣的超級英雄作品了。
而在這樣的切入點之下,
我們更能夠深刻體會彈指以及五年後反彈指兩大事件對於這個世界的劇烈影響,
這不再只是個毀天滅地的危機,而是深刻影響到原先社會的本質,甚至造成歧異的變因。
想想看,在彈指之後,世界全然失序,有些人失去身邊的人,重要基礎機能無法運作,
在一陣慌張之後,世界好不容易恢復運作,人們好不容易學會放下,
但是...在五年之後,浩克彈指,消失的人口忽然又出現。
這好不容易重新建立的秩序又瞬間被打亂,
人們辛苦建立的生命觀又變成了不知如何應對的焦慮。
光是從山姆與沒被彈走的妹妹對話就能看得出來,
那些留在世上的人,必須獨自面對被彈掉的人無須面對的恐懼以及無助,
當然也無法維持正向思考,只求如何生存下去。
而這也不只是漫威奇幻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的2020年之後,
我們恐怕也無法完全回復以往的狀態。
說說看,即使是在疫情完全解決之後,你敢不戴口罩上捷運嗎?
故事回到山姆身上,他與妹妹到銀行貸款,但是,即使山姆是個多次拯救世界的英雄,
銀行還是無法借錢,他們只能悻悻然地離開。
這十足顯現了山姆所代表的問題,即使是像他這樣的英雄,
還是會面臨現在眾多非裔美國人面臨的問題。
不是明擺著的歧視,那當然還是有,而是這種因為膚色而產生的差別待遇,
我不敢說如果他是白人就能馬上借到錢什麼的,但是這場戲絕對是有其諷刺標的,
無論是日漸重新崛起的種族主義,還是只能在底層打轉、永不得翻身的邊緣族群。
更是一再深化「彈指」這個漫威大事件對於一般市民所造成的影響,
這不只是失去自己親近的人而已,更是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不信任。
全宇宙的人,等於是硬生生地產生了五年的代溝。
也許,山姆無法接下美國隊長的傳承,還是與自己的身分不斷掙扎,
就是因為他打從心底知道,分歧的美國,還是無法完全接受他成為美國隊長。
當然,漫畫中也有一個橋段直接講出了這點
下一場戲,則更加深了這點諷刺,
山姆在電視上看到了國防部驚為天人的宣布:
為了維持美國的傳統,保持啟發人的象徵,國家決定指派新一任的美國隊長,
他手上拿的,就是山姆捐贈給博物館的盾牌。
此外,你還可以看到他的腰間掛了一把槍,
一個美國隊長在二戰過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的武器,
當然,你不用槍,怎麼代表美國價值勒?
而這一整段刻意呈現得像《黑袍糾察隊》那種假惺惺的人工英雄形象,
新美國隊長的微笑看起來正義凜然,卻又不懷好意。
再一次地,這影集又強化了「傳承」這主題,
一個人的傳承並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人所能夠定義的,
傳承,或是象徵,許多時候只會被某些強大勢力用來操作情勢,達成私利。
但是,這樣反而也更顯現了像是山姆以及巴奇這種人存在的必要性,
也證明美國隊長看上他們繼承自己理念的眼光。
汪達幻視 正義聯盟 獵鷹與酷寒戰士
麗正兒童口罩 在 聚鼎口罩麗正兒童單片包裝口罩-拍賣與PTT推薦商品-2021年2月 的八卦
口罩 已經解禁開放各大通路販售,為首位以國人資金,蝦皮特價商品,並在電商平臺蝦皮購入5件口罩發現是假冒正廠醫用口罩, 麗正 集團- 聚鼎口罩 ... ... <看更多>
麗正兒童口罩 在 麗正兒童平面口罩- 看板Tainan | PTT台灣在地區 的八卦
交易類別:出售面交地點:仁德或東區交易物品:麗正兒童平面口罩/四盒800 網拍要買成人的下錯單買成兒童用的共4盒一盒50片,共200片家裡沒有小朋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