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灣疫情|跟進鴻福苑鴻澤閣進行強制檢測】
Admin:因應田灣鴻澤閣出現不明源頭確診個案#11265,衞生署今日於鴻福苑兒童遊樂場設臨時檢測站,截止傍晚已有約800人完成於臨時檢測站完成檢測,並感謝食環署🙇🏻♀️今日較早時份迅速清洗了田灣街。
嘉蔚團隊與 林德和 Andrew Lam 議員 陳衍冲 Chan Hin Chung 議員及 黃銳熺 Angus Wong 今天亦於現場提供協助及解答居民疑難,傍晚放工時份我們亦設置街站繼續向居民講解有關疫情最新資訊及檢測流程。
鴻福苑兒童遊樂場的臨時檢測站會於明天早上10點開放至晚上8時,如仍有受檢人士需進行強檢,可於明天來到進行檢測或於3月17日或之前透過其他途徑檢測。
今天團隊亦有探訪嘉蔚,她已知悉田灣有確診個案並吩咐我們繼續密切跟進確診事宜及社區事務,亦表示已收到很多田灣街坊的來信,當中看見很多朋友於信中畫有巴斯光年公仔時窩心到喊呢~
請各位寫信師繼續多多寫信給嘉蔚喔🙇🏻♀️~
----
其他檢測渠道🧫:
1. 指定郵局
居民可於開放時間(Mon-Fri 9:30am - 4pm/Sat 9:30am - 1pm)內到全港121間郵局領取樣本瓶進行檢測,然後交回醫管局轄下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最近田灣的郵局位於香港仔大道金豐大廈地下(170個樣本瓶)。
2. 黃竹坑流動採樣站
居民亦可到黃竹坑遊樂場(2號足球場)接受檢測(10am-8pm)。
3. 指定地鐵站
居民亦可到全港20個設有自動派發機的地鐵站拿取收集包: https://bit.ly/3pQOGam ,並於之後交回普通科門診診所。最近田灣設有派發機的地鐵站為黃竹坑站(B出口)。
4. 普通科門診
居民可到47間指定診所拿取病毒樣本收集包。最近田灣的普通科門診為香港仔水塘道賽馬會診所(樽仔派發時間:Mon-Fri 9am - 1pm/2pm - 3pm;Sat-Sun 9am - 1pm)或鴨脷洲大街的診所(樽仔派發時間:Mon-Fri 9am - 1pm/2pm - 3pm;Sat 9am - 1pm)。
5. 社區檢測中心
居民可前往港島的社區中心(開放時間:Mon-Sun 8am - 1:30pm/2:30 - 8pm)進行檢測。建議居民前往前在網上預約。最近田灣的檢測中心為石塘咀體育館及禮頓山社區會堂。
6. 私家醫院
居民亦可到最近田灣的兩所私家醫院(養和及港怡)自費進行檢測,惟費用偏貴約2千元。
7. 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衞生署認可之私營化驗所。這些化驗所的名單及聯絡方法可見:https://bit.ly/3oMwE7I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faanhouABC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朗氣清的香港仔,泊着一艘艘舢舨艇戶。和煦陽光,灑落在萬中無一的一艘,白煙裊裊的熱湯,隨風飄逸的香味,跟浪搖曳的鐵漢身軀,默默經營一場海上流動的盛宴,艇仔粉。漢子名叫林流,人稱流叔,今年64歲,做艇仔粉已經35年,駕着艇,穿梭香港仔鴨脷洲海旁一帶。有時神龍不見首尾,但只要撥個電話,他就會現身。以一碗...
鴨脷洲大街 在 袁嘉蔚 Tiffany Yuen Facebook 八卦
【南區市集🎄❤️】
明愛南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今日喺鴨脷洲大街叄瘋舉辦「想匠」市集,去到今晚7:00 ,如果大家去開南區可以過去睇睇喔~
我就買咗由一班年輕媽媽製作嘅辣菜脯同辣椒油🌶
呢班年輕媽媽大部份都係照顧者,要趁小朋友瞓咗覺之後先有時間去製作。對於家庭崗位正義同照顧者需求嘅關注一直都被社會忽視,謝謝明愛組織呢班年輕媽媽,希望大家都多多支持,話比呢班媽媽知道,佢哋除咗照顧家庭之外本身亦都好叻!
市集裏面亦都有由年輕人製作嘅紮染product、明信片、皮革、肥皂~有一樣啱你心水,記得歎埋杯熱辣辣嘅咖啡先好走呀☕️ 唔夠瞓嘅我飲完杯暖粒粒嘅flat white當堂醒晒😎
喺香港,大家都努力生存亦努力生活,讓我地喺絕望嘅縫隙尋找一線生機。
————————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Twitter| http://twitter.com/tiffanyykw
🏠辦事處地址| 田灣邨田麗樓地下8號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erirut6kxPiTKgbLFRweQ
————————
長夜守望 昂首對抗
Night gathers, People rise
鴨脷洲大街 在 袁嘉蔚 Tiffany Yuen Facebook 八卦
【#港島街站|鴨脷洲大街🦆】
瞓咗四個鐘之後今朝繼續係區諾軒 Au Nok-hin同我一齊喺南區嘅鴨脷洲大街擺早站!
「嘉蔚你要加油呀!」街站過程遇到唔少返緊學嘅中學生,好感激你哋每一句嘅打氣,望見着住校服依然勇敢抗爭嘅大家,係我其中一個奮鬥落去嘅理由,一齊頂住,撐住香港!
————————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Twitter|twitter.com/tiffanyykw
🏠辦事處地址| 田灣邨田麗樓地下8號
————————
長夜守望 昂首對抗
Night gathers, People rise
鴨脷洲大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天朗氣清的香港仔,泊着一艘艘舢舨艇戶。和煦陽光,灑落在萬中無一的一艘,白煙裊裊的熱湯,隨風飄逸的香味,跟浪搖曳的鐵漢身軀,默默經營一場海上流動的盛宴,艇仔粉。漢子名叫林流,人稱流叔,今年64歲,做艇仔粉已經35年,駕着艇,穿梭香港仔鴨脷洲海旁一帶。有時神龍不見首尾,但只要撥個電話,他就會現身。以一碗魚湯,一箸艇粉,一塊燒鴨,一件牛腩,配上一撒溢香的胡椒粉,慰藉每個饑腸轆轆的人。
流叔1980年代初開始做艇仔粉,他不是水上人,但見親戚做得有聲有色,遂頂手一隻艇試試,就這樣,靠一門小生意,養活了一頭家。一艘艇,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他在此煲湯、淥粉、斬燒味,由早上六時開始準備,忙至傍晚五時做完清潔才回家。只他一人,凡事一腳踢,對六旬老人來說,也算辛勞。
艇仔粉舊時多服務水上人,勝在方便。「水上人捉魚養魚,見到魚都驚,所以艇仔粉就準備一些肉類,牛腩、幾樣燒味,夠飽,又夠香。」可惜近年,食物種類變多,漁業又式微,水上人少了,一個香港仔由20家艇仔粉,變成全香港只餘幾家,一天賣幾百碗變成幾十碗,生意難做。加上政府不再發牌,艇仔粉漸成歷史遺物,碩果僅存,全港剩下的,五隻手指數得完。
流叔就是少數堅持的一個。艇仔粉的精髓,在於其魚湯底,不放豬骨,他就沿用傳統做法,把大地魚先煎香再熬湯,舊時更會放入梭羅魚,熬上三小時才入味。牛腩、滷味等等均是自製,以確保質素。呷一口魚湯,撒上自家磨的胡椒粉,及各色隨心附送的餸菜(因流叔很喜歡加其他料),勝在風味一流。「以前我連燒味也是自己燒,在岸邊的木棚,但棚仔沒了就沒辦法燒了。」他惟有向鴨脷洲大街的牛記取叉燒和燒鴨。時移世易,想掙出一條生路,他就只能默默適應求存。
三十載間,難忘滋味多不勝數。他試過燙傷被迫休息兩個月;次次打風擔驚受怕艇仔破損。辛酸事多,但他一直苦苦堅持。時光荏苒,若有幸在海旁遇到他,他還是老樣子,沸沸騰騰地舀湯,快快捧上一碗粉,答話時充滿鄉音,卻掩飾不到真誠:「如果沒有了艇仔粉,也沒有啥可不可惜。如果65歲要退休,我做多一兩年也不做了。辛苦。」驀然醒覺,那一口鮮活,那一份傳統,不要等失去才懂追憶。
編採:莫小巧
攝影:邱覺達、謝致中
剪接:謝致中
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營業時間:10am-4pm
電話:9140 2628
Facebook: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註:平日可致電給流叔,約實位置吃艇仔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鴨脷洲大街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我們漁民就要追這風味,這兒始終是南區,漁民多,又是漁港,別的地方未必懂吃。」日發什貨海味老闆周太笑說。鴨脷洲大大話話也是個漁港,生猛海鮮、醃鹹鮮,甚至鹹魚也寧舍多,父母輩已是漁民的周太,就在這鴨脷洲大街開檔賣鹹魚乾貨有廿多年,由細到大,連食鹹魚也食得特別刁鑽,就讓她為我們推介五大鴨脷洲特產。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鴨脷洲大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金粉灑落碧水之上,漁艇早已飄蕩至海中心,與點點燦光相融。岸邊是一條長廊,看了看錶,十時正,難怪晨運客已不見。這裏是鴨脷洲,從前不曉她,以為她是個如長洲般的偏遠小島,然而,她其實是港島南區的一個彈丸之地。步離海旁只有一條路徑,就是往中心的大街走。這大街啊,其實小巧筆直,坦率親切,兩三步一小店,五六步遇左鄰,如今有了利東站,多了外來人,更為熱情。
眼前正迎面走來一名略肥的婦人,臉上一抹燦笑,沿路跟不少途人寒暄着,大家都一句二句「貞姐」地喊。來到一道頗舊的鐵閘前,貞姐拉閘至半開,竄進店內。舉目一睹 ,淡青的招牌,左右各有六張食物的照片,中央夾着「金龍」兩個紅字,半點不別緻。然而,她的俗氣卻養活了足足四代人,雖庸猶貴。
穿閘而過,率先入目的是右方的粥檔,一個大鍋配一個小鍋,旁邊數個放配料的小膠盒空蕩蕩的;左方則是腸粉檔,冷冰冰的腸粉櫃旁邊,是一個沒有油的炸鍋。再往內走,玻璃面的方桌、圓桌數張,旁邊是天藍色膠櫈;密麻的菜單及照片掩去鏡面牆身;腳下踏着翡翠襯白的磁磚地,來到食廳盡頭的水吧,探頭一望,裏面還有一個明檔,看來是裝放糖水的。暗忖一切甚是老舊之時,貞姐早已身在廚房。
庸菜細煮
她是小店的第二代,自五年前接父母手後,就主力撐起小店。小店雖說下午四時才開鋪,但她每天十時就要回來做準備工夫。先是煲粥,小店賣的是生滾粥,所以特別注重粥底,洗好米後,下腐竹及柴魚到粥鍋內熬煮,貞姐接着邊把粥料洗切好備用,邊沾沾自喜地低喃着,自家的碎牛艇仔粥、及第粥、雞粥多麼好吃,但一切歸功於母親,「我媽媽識煮好多嘢,教我要用心煲粥,用心煮嘅就最好食。」她自言自己的廚藝,全都是媽媽教,在她心中,媽媽總是萬能的。備妥粥料,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煮糖水。主要先煲好中式糖水,如西米露、木瓜糖水、番薯糖水等,這些都是由媽媽作主的年代維持至今。說起往事,她倒滔滔。
小店雖只立廿七個年頭,但那個昔日則要從三十八年前說起。那時候的貞姐,年約十二,當時媽媽於工廠區推車仔檔,專賣中式糖水予附近的工人,她每天放學後來幫忙,自幼就有一手好廚藝。只是,車仔檔始終不穩妥,日日膽顫心驚。母女堅持十年,終於得一小店於利東邨街市,雖然只是外賣小店,但總比走鬼日子來得好。當時父親也協力顧店,果真是自家生意。貞姐畢業後,外出工作兩三年,就應母親的要求回店裏幫忙,她爽朗一笑:「佢希望我學她嘅手藝,唔係就冇人傳承啦。」一家人性子隨意,偶爾煮到好吃的,就想把菜式加入餐單,但做外賣畢竟有限制,結果於一九九一年,決定搬到地鋪。這家人是土生土長的鴨脷洲人,很多相熟街坊,對這地方感情最深,順理成章遷到此地,才有了現時的金龍。
明火正紅,幾個大鍋各自煮着糖水﹑白粥及例湯。說是茶餐廳,小店賣的食物卻雜得很。大汗淋璃的貞姐,轉身又埋頭開腸粉漿。只見,她小心翼翼地秤好材料:「一定要用磅,唔可以靠估,爭少少個味就唔同咗。」她口裏說着話,目光卻專注磅前數字。一切妥當,她接着開水,再把粉漿耐心搓至均勻,這樣才不會起粒,口感滑溜。將完成的腸粉漿拿到門口腸粉檔時,已經有客人在外等候,瞄了瞄牆鐘,噢,原來已經將近四時。她見狀立即把鐵閘打開,着這位兩手提重物的大嬸先進來坐坐,又匆匆跑進廚房,捧出一盤剛釀好的煎釀三寶到炸鍋旁邊,二話不說就丟到鍋裏去,看來是熟客。三寶於炸鍋內奔跳,乍看之下,明顯較坊間的大件,且塞滿自家手打魚肉,炸好排放於碟子上,淋上自製醬油,就端到客人面前,「今日食唔食腸粉?照舊翠瓜叉燒腸?」她熟稔地對大嬸說,見對方點頭,就準備跑到腸粉檔。怎料一轉身,一名頭戴鴨嘴帽的婦人已立於此,雖然把一頭短髮染了啡紅色,臉龐上的仍見歲月的痕迹,她正是貞媽。性格似乎比貞姐更爽朗,貞媽見人就開口道:「呢個腸粉櫃用咗廿幾年啦,係我大佬構思畫圖,再請人整,出面買唔到㗎!」這台機器是座地式,的確比平常的較大,厲害之處是由開檔到收檔都不用加水,以致速度及蒸氣更佳,火候好,做出來的腸粉方滑。試過有遊客每晚遊樂完畢,都來吃煎釀三寶及腸粉,吃足一星期,貞媽聞言搭訕:「梗係覺得滑啦,唔係都做唔到咁多年。」與其說她自信,倒不如說是自豪,雖自知這些食物只是粗菜,卻用心細做。貞姐自小就受到薰陶,對食物同樣充滿熱誠:「阿媽教落,自己擺得入口先好賣畀人。」五年前,父母因為腳疾而退休,由她接手小店,只偶爾到店裏幫忙,令她緊張不已。如今可保持着媽媽的水準,她已經滿足。傳承是孝德,一顆赤子之心,卻是難得。
情若瑰寶
天色漸見朦朧,一盞又一盞錯落的街燈陸續亮起。下午時間的客人多是吃些小點,或買外賣,加上父親也回來幫忙看鋪,貞姐就步進廚房去準備晚餐。為鍋子內的湯加鹽調味後,她徐徐步到廚房的後門,看着馬路的遠方,盼着甚麼似的。驀地,眸子被強光刺中,舉手一擋,回神之際,一輛貨車已經停泊於門前。引擎聲一下子消失,一名身穿間條衫的男人利落地跳下車子,往店裏走來。貞姐見狀,率先步回廚房,又着對方快點幫忙準備晚上的蒸餸。細看,二人樣子還真有幾分相似,她解畫:「呢個係我個仔昊賢,佢日頭做司機,黃昏返嚟幫我手做晚市。」說起兒子,她倒有些少愁色。一如當年她接手小店般,現時她同樣希望兒子可以接手,畢竟她已經五十歲,總有退下來的一天。只是,昊賢喜歡開車,自小已告訴貞姐,長大後要做司機,當時,她可是晴天霹靂,果然一直到長大後,仍然不變。對於這個事實,她也是理解的,年輕人喜歡自由,還沒定性,所以她也沒有強人所難。
終於到數年前,她的氣餒才令兒子決定回小店工作。當時父母退休,移居於大陸,不常到店內幫忙。有員工辭職,可是這飲食業啊,要招聘也不是容易事,員工不足,備菜﹑煮菜﹑樓面﹑洗碗,她只得硬撐。她皺着眉心,直言無助:「真係好辛苦,你睇我咁嘅身形,一日企咁多個鐘,對腳好痛。」腳痛得躲起來哭,又不敢讓人知道。終於有一天,她坦白跟兒子表示,打算把小店關了,不再做下去。昊賢這下子可緊張起來,一來得知媽媽的辛酸;二來不願看到兩代人的心血就此去,於是提出回來幫忙。他不諱言:「我梗係希望做全職司機啦,但唔想睇到媽媽咁辛苦,我見到金龍需要我多啲。」一旁的貞姐拍拍兒子肩膀,調侃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而且還欠缺了一點熱心,強調這一行真的要用心去做。昊賢口裏唯唯諾諾,手則用力地炒着鑊,她看在眼內,心裏還是有點點欣慰。還盼,守得雲開月正明。
月兒亮,依舊擋不住漆黑。幸而,萬家燈火,照亮了一切。小店的星火很是溫馨,貞姐的弟弟及弟婦下班後也會到店裏幫忙。小店早已坐滿了熟客,甫坐下,人人送上例湯一大碗。貞姐一家人就坐於旁邊圓桌吃晚飯,期間不住與客人逗着趣。
大半輩子都守着金龍,並沒有賺過甚麼大錢,她說這是一個情意結,只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家,一家人想吃甚麼就能吃。對待客人亦然,因為自己有家庭,會關心是否有靚湯喝,這正正是這條街的人情味。「可以咁講,金龍係我哋一家人﹑所有街坊嘅聚腳點,呢個就係我辛苦咁耐嘅得着。」她眸子內反映了店子的一牆一磚,庸舊卻宛如瑰寶。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金龍茶餐廳
地址:鴨脷洲鴨脷洲大街124-126號
電話:2553 7363
營業時間:4pm-12am
詳情: http://bit.ly/2zBmf8o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鴨脷洲大街 在 "鴨脷洲大街" [ Main Street - Ap Lei Chau ] - YouTube 的八卦

Location : Ap Lei Chau, Hong KongDate : Jun-2022#香港#香港仔#鴨脷洲# 鴨脷洲大街 #街市#香港行者#鴨脷洲大橋#香港仔#觀光舢舨#hongkong #aberdeen ... ... <看更多>
鴨脷洲大街 在 鴨脷洲大街內容: 週五下午的情況。 - YouTube 的八卦
鴨脷洲大街 2022年6月3日下午鴨脷洲主要街道週五端午節情況怎樣?沿路多唔多人?食肆外多唔多人?Ap Lei Chau Main Street Hong Kong Street View@步行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