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立法院的同事葉毓蘭委員tag了異溫層的我,請我繼續分享最近閱讀的書籍。
老實說,身為立法院的菜鳥,最近光是閱讀預算書、各種報告就飽了,根本沒時間看書,更別說寫什麼閱讀心得。
於是,我把辦公室最近在看的預算書曬出來,外加一本我不用看也絕對熟透透的書籍,來跟大家分享:《我袂放你一個人:律師,永遠的反抗者》(作者:我)。
這本書,我寫下與各路夥伴所參與過的一些案件。他們是國家暴力的受害者,是等待平反的冤屈者,以及更多更多,等待一個希望的人們。
連結:https://readmoo.com/book/210089439000101
我很誠摯的邀請葉委員,如果有時間,可以到立法院的圖書館翻閱一下這本書,或是看一下底下附上的自序。
對妳來說,這些故事可能很陌生,或是顛覆你的認識,但這是真真切切的台灣,一個安安靜靜,就會有血淚默默留下的台灣......
(立法院剛開議,政治工作者也忙著處理各項事務,我就不再tag其他人了)
--
自序
大家一起鬥腳手
本書的出版遲延許久,其中,有一度放了好幾個月。因為我阿嬤過世了。
從小就跟阿嬤一起生活,在嘉義竹崎山區的小村落。庄內沒有一家商店,除了賣菜車從山下上來,可以買些豬肉魚肉之外,就是吃著阿嬤摘來的過貓(過溝菜蕨)、地瓜葉、竹筍長大。
阿嬤的過世對我算是滿沉重的打擊,因為除了受她照顧,很長一段時間,她也是我的工作夥伴。從小跟她上山除草、施肥、噴農藥、摘龍眼,一直到讀法研所的暑假,只要收到她的指示,都還會回家一同摘龍眼、忙農事。
對於去世的人,很奇怪,人走了,但聲音還留在腦海裡,甚至說話的樣子、音調,還有一些特殊的字句,依然鮮明。例如,阿嬤的口頭禪是:「咱共話要照天良共!(講話要憑良心。)
天良,對她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
告別式後,又載著妻小,北上新竹工作。
車開到雲林,忽然太太說:
「告別式上,很多坐在後面的庄內人一直在啜泣。」
想想也是,阿嬤一生確實跟很多庄內的人有很深的交情。
一位阿姑,小時候我常跟著阿嬤去找她,她住在庄外的墓仔埔的山後。每次阿嬤工作回家路上,會順路帶著剛採的竹筍或過貓、番薯葉去給她。
黃昏的墓仔埔,菅芒花迎風搖曳,眼前盡是高低不一的墓碑、墳塚,有時候還有搭著工作布帆的新墳。常常拜訪完,回家路上已經天黑,心裡有說不出的害怕。
為什麼要住在這邊?每每心裡總是納悶。
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這就叫作農村社會的弱勢者。
這位阿姑的先生,因為終年在外流連,對兩個小孩完全不負責任,一家人又無地可耕,沒有任何作物可以收成,單單靠阿姑打零工賺錢生活。
每當阿嬤帶著東西來到阿姑家,一旁的我就會聽到阿嬤以一流的口才、充分的說理、無敵的反應能力,描述這些過貓番薯葉家裡如何如何吃不完、今天採的竹筍又如何如何的多,說服阿姑一定要接受。而且每次理由都不太一樣,讓阿姑難以拒絕。
我心裡難免想,挖哩勒,今天採的竹筍不就那幾根嗎??怎麼會這樣講呢?於是,回家路上,就問阿嬤。
阿嬤一臉「你太淺了」的表情,笑著說:
「伊自己飼兩個小孩,生活比較卡艱苦,咱要給伊鬥腳手啊!」
「咱要給伊鬥腳手」(幫人家忙),也是阿嬤的口頭禪。
阿嬤出殯前,另一位阿姑每天晚上都會來陪我們守靈,一起摺蓮花、摺元寶。我過了幾天,才認出她來。
大約二十多年前,阿姑的先生外遇,而且動輒把她打得鼻青眼腫,家暴非常嚴重。阿嬤知道後,強烈的力挺她,一直幫她出頭。
有一回,跟阿嬤走在路上,狹路相逢,阿姑的先生正好迎面而來,手上有一把除草用的柴刀。阿嬤一見,馬上趨前數落,不假辭色,眼看這位先生好像越來越生氣了,我在旁邊心驚膽戰,但阿嬤毫無懼色,記得阿嬤最後嗆他說:
「你安呢查某一個換過一個,我跟你共,老了沒人愛,不信,你再試看嘜!」
這位阿姑後來當然是跟先生離婚了,但阿嬤還是非常照顧她,終其一生,兩人維持著良好的友誼。
自己當了律師後,看到無助的人,會想要幫忙,或許正是因為從小看阿嬤這樣勇敢的助人,耳濡目染下,內化成一種想要給人「鬥腳手」的心情吧。
國中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媽媽接了台中舅舅的電話,立刻嚎啕大哭,癱軟在地。原來是媽媽的母親,台中的阿嬤早上六點出門倒垃圾,被一個飆車少年疾駛的機車撞死。
媽媽到了案發現場,看到少年駕駛的機車把手上,沾染了外婆當時拿的垃圾袋內裝的木瓜。她立刻叫舅舅拿照相機拍照,留下證據。果然,少年向警方表示,不是他撞到我阿嬤,他行經現場時,我阿嬤已經被先前的車輛撞倒,他因為看到阿嬤倒在地上,緊急煞車才滑倒。
媽媽沒有錢請律師,在請教律師之後,決定自己寫狀紙聲請假扣押,並且告飆車少年及其法定代理人。那陣子,我常看到媽媽早上五點多起床,一邊生火煮飯,一邊看法律書籍。
但有一位同村的長輩知道後,卻說:「我跟妳共,告這無效啦,只會了錢的,當場又沒人看見,對方也不承認。」
沒想到媽媽聲請的假扣押,竟獲准了。當裁定寄到我們村莊,大家屏氣凝神打開信,看到准予假扣押的文字,都要哭了。
很快的到了開庭日。媽媽天未亮就騎著她那台「山葉YAMAHA美的」80cc的機車,沿著山路來到嘉義火車站,隨身帶著她的狀紙、法律書籍,以及阿嬤的遺照,坐火車來到台中。
法官雖然看了媽媽提出少年把手沾染木瓜的照片,似乎也認為少年的機車撞倒了阿嬤,但還是希望能找到證人加以證明。
就這樣,媽媽和阿舅遍訪鄰居。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一位鄰居的親戚,案發當時曾跟阿嬤在巷口交談,阿嬤走出巷口後,他就聽到「碰」一聲巨響,跑出去一看,只見少年跟阿嬤已經一起倒在路旁。但這位鄰居的親戚住在台東,不確定要不要出來作證。於是,媽媽又從嘉義,坐著火車,繞過半個台灣去到台東。這位證人終於同意出庭作證。
法官終於判決媽媽勝訴,對方上訴,又遭台中高分院駁回。二審之後,對方終於願意按照法院判決的金額賠償。
媽媽將判決書仔細收在老家的抽屜裡。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法院判決書。
自己當了律師,看到有些當事人無依無靠、茫然的眼神,腦海裡就會浮現媽媽在天未亮,自己寫狀紙、查法條,騎著機車去開庭的背影。
當時,如果有人可以幫忙她,不知道該有多好?我常常這樣想著。
本書的許多案件,正是基於這樣單純的想法,「鬥腳手」、不想讓這些遇到「代誌」的當事人孤孤單單⋯⋯
誠如張娟芬說的:「我覺得我們這些人,常常處在互相推坑的狀態,一個人因為某種機緣做了一件什麼事情,不小心感動了下一個,於是下一個人也做了一點什麼,然後這種感動就這樣來回乒乓傳染,而過程裡,影響力便慢慢傳了出去。」
我覺得沒有人說得比娟芬更好。這些案件正是一群又一群熱情的NGO夥伴、社會運動者及律師們,一起組成一個又一個律師團,互相推坑、來回乒乓傳染、交互感動,通力合作進行的。
本書希望記錄下的,就是這些人前仆後繼的身影。或許有些案件獲得一定的成果,但更多是失敗和挫折,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真真切切陪伴了當事人,在他們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裡。
衷心的盼望,也許有一天,在台灣某個偏鄉的角落,有個小孩無意中看到這本書,忽然有一點點感動,興起日後在有人困難時想要「鬥腳手」,興起讓台灣人活在真正公平正義天空下的想望。
最後感謝大塊文化郝明義董事長,以及我的編輯,能夠寬容我一再的遲延,沒有他們,我不可能完成這本書。
鳥來嬤過世了嗎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關於孩子叛逆的一則故事
原文網址:
https://ppt.cc/fKduHx
在兒子小一升小二的暑假,
我與孩子一起經歷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整段故事的時間主軸,要拉回到上一個暑假,沒有安親的他因為放長假而玩得很開心,但也開始不斷的為小事而卡關,在幼稚的堅持後,與姊姊爭吵,與阿嬤互瞪,與母親大聲抗議爭執,甚至與我嘔氣,在得不到想要的條件後,脾氣整個大爆發,被罵之後開始想破壞東西,甚至威脅要傷害自己,若暫時被壓抑下來,則是一個人像一隻刺蝟般縮在角落生悶氣,任憑誰都不理,越是關心越遭池魚之殃。
整個暑假,他讓家人看見了他的叛逆
而叛逆,正是一條慢慢覺醒的脫殼之旅,
體驗什麼呢?
第一次與姊姊怒目相瞪的仇恨眼神
第一次叫媽媽滾出房間不准進來的口氣
第一次要我閉嘴不要跟他講話
第一次說想要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
第一次對我們大喊想要換掉爸爸媽媽
多少親子之間又痛又辛辣的體驗,
每撕開一次,都是一次痛徹心扉。
由於他從小就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這樣突然的轉變,加上惡劣的態度,最年幼的他,當然很快的遭到了壓抑與反擊,能言善道的姐姐往往辯得他有口難言、氣得流淚,威嚴而強勢的阿嬤,則是洗腦式的要他服氣並孝順長輩,至於最火爆的老婆更不用說了,好說歹說再不聽,便要拿愛的小手朝他開扁,這個暑假我在調和鼎鼐爭取緩衝中,過得是精彩非凡!
就在某一個傍晚,又是為了沒快點收拾吃飯的小事,與媽媽又起了嚴重的爭執後,他氣憤地宣示不吃飯而關回房間去,然後結束一天工作疲憊的我,返家打開門迎接的,是老婆女兒連珠式的輪番告狀,聲量之大連樓上生悶氣的兒子恐怕都聽得一清二楚。
➡️ 處理孩子情緒的要訣就是帶孩子一路放鬆
上樓時從走廊旁的窗戶,看見他坐在床頭旁,一邊嘴巴碎碎念,一邊在打枕頭洩憤,見這火勢正旺,我決定讓他發洩一會兒,於是轉身上樓先洗個澡放鬆,接著再下樓處理。
整理好自己後,知道脾氣正倔強的他可能會鎖門拒見,於是我輕輕敲了他房門,並且在走廊大喊:「二兵粘迪舜,請求進入指揮官房間。」這一招太無厘頭,果然讓他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只好連忙來開門請我進來。
一進房門,我先打開冷氣調到26度,然後默默坐在他身旁,試探性地跟他聊幾句,但他拒絕回應有建設性的話語,大約十分鐘後,溫度逐漸降到舒適的二十八度後,於是我開始進入解題模式。
➡️ 讓孩子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我遞了一杯水給他飲幾口,然後說:「你別擔心,我不會要你不生氣,相反的你可以生氣,別壓抑自己的正常情緒反應,即使對象是你最愛的家人,你喜歡生氣嗎?」
他忿忿不平的說:「我不喜歡,可是我阻止不了自己,我就是很愛生氣,我也不曉得最近怎麼搞的,就是一直在吵架,我真的很討厭這樣子的自己。」
兒子一邊說氣得用力抓手,弄得手背上一條條的紅通通,然後氣憤的說::「我剛剛真的很生氣,我氣到希望他們通通去死,然後我要把他們都忘光光,永遠都不要再記得他們。」
他用這充滿力量的挑釁做結尾,告訴我他剛剛的感受,隨即像逐漸洩氣的皮球,慢慢的又感到不知所措,在剎那間,我彷彿看見一隻小鷹,在不斷試圖展開揮動翅膀的同時,又困擾著身上那一身未褪的雛鳥羽毛。
➡️ 教孩子怎麼擁抱自己的喜怒哀樂
仔細看了手背上一條條的痕跡,有點心疼的我,忍不住親了親他的額頭說:「孩子,先讓我來跟你說一個故事。」
關於忘光光這件事,在二十幾歲時,我曾在安寧病房照顧哥哥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陪伴他,直到他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親眼看見從小與我一起長大,總在身旁相互支持的的哥哥,就這麼在眼前這麼去世,曾經~這件事讓我很憂鬱,那過程太痛苦了,那回憶太刻骨銘心,甚至一度讓我每晚站在陽台前無語問蒼天,為何帶走的不是我而是他?
我想,當時的我跟現在的你一樣,你因為憤怒而想把一些人忘光光,我則因為悲傷,而想把那段回憶忘光,當情緒太滿的時候,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但這人生這過程,難道只有憤怒與悲傷嗎?
孩子,情緒並沒有這麼簡單~
你還記得嗎?有一部卡通電影,叫腦筋急轉彎
在樂樂與憂憂重返控制中心的最後一刻,個性島剛好又有一座崩毀,讓思想列車中途斷軌,粉紅色的小彬彬跟黃色的樂樂掉進垃圾區,而藍色的憂憂則掉進長期記憶區,一向樂觀面對的樂樂,想到再也不能回到上頭而難過,她看著手上的核心記憶,隨手輕輕一撥,發現主人萊莉獲得家人關心跟朋友歡呼前,是憂憂先作用,讓萊莉哭了之後,引起別人注意,而召喚大家關心並鼓勵她!
➡️ 體驗不同情緒來接管你心的感受
在那一剎那間,樂樂終於明白,人的情緒不可能永遠都是正向的,而沒有悲傷難過。悲傷跟你的怒怒一樣,生氣並不是一種罪過,而是宣洩負面情緒、讓別人前來關心或鼓勵你的良藥,就像我現在正在做的事,不是嗎?
還記得多年前,在我哥過世前兩天,他在仁愛醫院等待開刀前,擔心身體已經極度虛弱的他,再也走不出開刀房,我跪在床頭哭泣,顫抖到幾乎崩潰,但當時的他做了一件事,他就像卡通裡的小彬彬,在意識到一隻手不見即將逐漸消失前,仍然伸手拉了倒地不起的樂樂最後一把,並大聲唱著歌啟動彩虹火箭,幫助她重返頂端,
當時,哥哥很樂觀的握著我的手,並平穩的對我說:
「弟弟啊!如果這是我們兄弟最後一次見面,答應我一件事,此生不再嘗試自殺了,你要好好勇敢的活下去,不管人生再累再苦,你可以忘了我,但要記得這句交代你的話,然後有一天,你要把這份勇氣再傳給你的孩子,知道嗎?」
如同影片中,小彬彬對樂樂,輕輕地那句叮嚀:
「幫我帶她上月球,好嗎?」
哥哥啟動了彩虹火箭,送我上了岸,
幾天後,他也揮手消失在我的生命中~
這個故事,難道情緒只有憂憂製造的一種痛苦嗎?
不是的!在藍色憂傷的記憶球中,其實混雜了他傳遞給我的黃色回憶,所以至今,這顆球仍然存放在我的核心記憶區,人生很多時候,是你想忘都忘不了的,就像這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事。
➡️ 不傷害自己的原則下品嘗你的喜怒哀樂
回憶故事至此,我們父子倆都流下了眼淚,兒子主動趴上來給了我一個擁抱,瘦小的身軀彷彿用盡了全身力氣,緊緊的傳遞了滿滿的愛與關懷,我拍了拍他的背,讓他緊緊靠在我肩膀上,彼此擁抱了五分鐘後,他終於學會靠自己讓情緒過去,冷靜之後他開口說:
「所以,我可以生氣,生氣之後再學習冷靜,然後用怒怒去做更有意義的事,闢如像卡通裡的厭厭那樣,用怒怒頭上的火把,把玻璃燒出一個大洞,把樂樂跟憂憂救進來,而不是讓怒怒坐上控制台,這樣對嗎?」
聽他這麼說,我忍不住親了親這孩子的額頭,我知道他終於略懂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往後的人生,也許情緒依然不斷輪番上陣,但他終將學會調控情緒製造出的色彩,將畫筆與調色盤握在手心,揮灑自己的故事篇章。
♨️ 孩子沉默可能不代表認同而是代表無法溝通
♨️ 孩子咆哮可能不是挑釁而是試圖爭取認同
♨️ 一起用傾聽與陪伴度過每一個叛逆時期
(圖片摘自迪士尼-腦筋急轉彎)
from 粘迪舜 許宜宸 的親子故事
鳥來嬤過世了嗎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關於孩子叛逆的一則故事
原文網址:
https://ppt.cc/fKduHx
在兒子小一升小二的暑假,
我與孩子一起經歷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整段故事的時間主軸,要拉回到上一個暑假,沒有安親的他因為放長假而玩得很開心,但也開始不斷的為小事而卡關,在幼稚的堅持後,與姊姊爭吵,與阿嬤互瞪,與母親大聲抗議爭執,甚至與我嘔氣,在得不到想要的條件後,脾氣整個大爆發,被罵之後開始想破壞東西,甚至威脅要傷害自己,若暫時被壓抑下來,則是一個人像一隻刺蝟般縮在角落生悶氣,任憑誰都不理,越是關心越遭池魚之殃。
整個暑假,他讓家人看見了他的叛逆
而叛逆,正是一條慢慢覺醒的脫殼之旅,
體驗什麼呢?
第一次與姊姊怒目相瞪的仇恨眼神
第一次叫媽媽滾出房間不准進來的口氣
第一次要我閉嘴不要跟他講話
第一次說想要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
第一次對我們大喊想要換掉爸爸媽媽
多少親子之間又痛又辛辣的體驗,
每撕開一次,都是一次痛徹心扉。
由於他從小就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這樣突然的轉變,加上惡劣的態度,最年幼的他,當然很快的遭到了壓抑與反擊,能言善道的姐姐往往辯得他有口難言、氣得流淚,威嚴而強勢的阿嬤,則是洗腦式的要他服氣並孝順長輩,至於最火爆的老婆更不用說了,好說歹說再不聽,便要拿愛的小手朝他開扁,這個暑假我在調和鼎鼐爭取緩衝中,過得是精彩非凡!
就在某一個傍晚,又是為了沒快點收拾吃飯的小事,與媽媽又起了嚴重的爭執後,他氣憤地宣示不吃飯而關回房間去,然後結束一天工作疲憊的我,返家打開門迎接的,是老婆女兒連珠式的輪番告狀,聲量之大連樓上生悶氣的兒子恐怕都聽得一清二楚。
➡️ 處理孩子情緒的要訣就是帶孩子一路放鬆
上樓時從走廊旁的窗戶,看見他坐在床頭旁,一邊嘴巴碎碎念,一邊在打枕頭洩憤,見這火勢正旺,我決定讓他發洩一會兒,於是轉身上樓先洗個澡放鬆,接著再下樓處理。
整理好自己後,知道脾氣正倔強的他可能會鎖門拒見,於是我輕輕敲了他房門,並且在走廊大喊:「二兵粘迪舜,請求進入指揮官房間。」這一招太無厘頭,果然讓他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只好連忙來開門請我進來。
一進房門,我先打開冷氣調到26度,然後默默坐在他身旁,試探性地跟他聊幾句,但他拒絕回應有建設性的話語,大約十分鐘後,溫度逐漸降到舒適的二十八度後,於是我開始進入解題模式。
➡️ 讓孩子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我遞了一杯水給他飲幾口,然後說:「你別擔心,我不會要你不生氣,相反的你可以生氣,別壓抑自己的正常情緒反應,即使對象是你最愛的家人,你喜歡生氣嗎?」
他忿忿不平的說:「我不喜歡,可是我阻止不了自己,我就是很愛生氣,我也不曉得最近怎麼搞的,就是一直在吵架,我真的很討厭這樣子的自己。」
兒子一邊說氣得用力抓手,弄得手背上一條條的紅通通,然後氣憤的說::「我剛剛真的很生氣,我氣到希望他們通通去死,然後我要把他們都忘光光,永遠都不要再記得他們。」
他用這充滿力量的挑釁做結尾,告訴我他剛剛的感受,隨即像逐漸洩氣的皮球,慢慢的又感到不知所措,在剎那間,我彷彿看見一隻小鷹,在不斷試圖展開揮動翅膀的同時,又困擾著身上那一身未褪的雛鳥羽毛。
➡️ 教孩子怎麼擁抱自己的喜怒哀樂
仔細看了手背上一條條的痕跡,有點心疼的我,忍不住親了親他的額頭說:「孩子,先讓我來跟你說一個故事。」
關於忘光光這件事,在二十幾歲時,我曾在安寧病房照顧哥哥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陪伴他,直到他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親眼看見從小與我一起長大,總在身旁相互支持的的哥哥,就這麼在眼前這麼去世,曾經~這件事讓我很憂鬱,那過程太痛苦了,那回憶太刻骨銘心,甚至一度讓我每晚站在陽台前無語問蒼天,為何帶走的不是我而是他?
我想,當時的我跟現在的你一樣,你因為憤怒而想把一些人忘光光,我則因為悲傷,而想把那段回憶忘光,當情緒太滿的時候,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但這人生這過程,難道只有憤怒與悲傷嗎?
孩子,情緒並沒有這麼簡單~
你還記得嗎?有一部卡通電影,叫腦筋急轉彎
在樂樂與憂憂重返控制中心的最後一刻,個性島剛好又有一座崩毀,讓思想列車中途斷軌,粉紅色的小彬彬跟黃色的樂樂掉進垃圾區,而藍色的憂憂則掉進長期記憶區,一向樂觀面對的樂樂,想到再也不能回到上頭而難過,她看著手上的核心記憶,隨手輕輕一撥,發現主人萊莉獲得家人關心跟朋友歡呼前,是憂憂先作用,讓萊莉哭了之後,引起別人注意,而召喚大家關心並鼓勵她!
➡️ 體驗不同情緒來接管你心的感受
在那一剎那間,樂樂終於明白,人的情緒不可能永遠都是正向的,而沒有悲傷難過。悲傷跟你的怒怒一樣,生氣並不是一種罪過,而是宣洩負面情緒、讓別人前來關心或鼓勵你的良藥,就像我現在正在做的事,不是嗎?
還記得多年前,在我哥過世前兩天,他在仁愛醫院等待開刀前,擔心身體已經極度虛弱的他,再也走不出開刀房,我跪在床頭哭泣,顫抖到幾乎崩潰,但當時的他做了一件事,他就像卡通裡的小彬彬,在意識到一隻手不見即將逐漸消失前,仍然伸手拉了倒地不起的樂樂最後一把,並大聲唱著歌啟動彩虹火箭,幫助她重返頂端,
當時,哥哥很樂觀的握著我的手,並平穩的對我說:
「弟弟啊!如果這是我們兄弟最後一次見面,答應我一件事,此生不再嘗試自殺了,你要好好勇敢的活下去,不管人生再累再苦,你可以忘了我,但要記得這句交代你的話,然後有一天,你要把這份勇氣再傳給你的孩子,知道嗎?」
如同影片中,小彬彬對樂樂,輕輕地那句叮嚀:
「幫我帶她上月球,好嗎?」
哥哥啟動了彩虹火箭,送我上了岸,
幾天後,他也揮手消失在我的生命中~
這個故事,難道情緒只有憂憂製造的一種痛苦嗎?
不是的!在藍色憂傷的記憶球中,其實混雜了他傳遞給我的黃色回憶,所以至今,這顆球仍然存放在我的核心記憶區,人生很多時候,是你想忘都忘不了的,就像這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事。
➡️ 不傷害自己的原則下品嘗你的喜怒哀樂
回憶故事至此,我們父子倆都流下了眼淚,兒子主動趴上來給了我一個擁抱,瘦小的身軀彷彿用盡了全身力氣,緊緊的傳遞了滿滿的愛與關懷,我拍了拍他的背,讓他緊緊靠在我肩膀上,彼此擁抱了五分鐘後,他終於學會靠自己讓情緒過去,冷靜之後他開口說:
「所以,我可以生氣,生氣之後再學習冷靜,然後用怒怒去做更有意義的事,闢如像卡通裡的厭厭那樣,用怒怒頭上的火把,把玻璃燒出一個大洞,把樂樂跟憂憂救進來,而不是讓怒怒坐上控制台,這樣對嗎?」
聽他這麼說,我忍不住親了親這孩子的額頭,我知道他終於略懂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往後的人生,也許情緒依然不斷輪番上陣,但他終將學會調控情緒製造出的色彩,將畫筆與調色盤握在手心,揮灑自己的故事篇章。
♨️ 孩子沉默可能不代表認同而是代表無法溝通
♨️ 孩子咆哮可能不是挑釁而是試圖爭取認同
♨️ 一起用傾聽與陪伴度過每一個叛逆時期
(圖片摘自迪士尼-腦筋急轉彎)
from 粘迪舜 許宜宸 的親子故事
鳥來嬤過世了嗎 在 「阿春姨嬤」白明華睡夢中離世...享壽85歲!!!她在逝世前45 ... 的八卦
《鳥來伯與十三姨》女演員白明華驚傳於9日早上10點多在睡夢中過世,享壽85歲。她在該劇扮演「阿春姨嬤」被全台觀眾熟知,曾是「黑貓歌舞團」台柱,不但在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