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有聽說過「黿」,但我相信幾乎沒有人親眼見過。
黿是外來種,學名Pelochelys cantorii ,俗稱沙鱉。是全球瀕危物種,在台灣列為二級保育類動物。
2018年南屯豐樂公園在進行水池清淤工程時,意外發現湖中有一隻黿。去年經何文海議員質詢,發現這隻黿的下落不明。追問之下,才知道黿已在2020年6月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往生。因疑點重重,台中市議會也成立了「二級珍貴稀有保育動物『黿』死因調查專案小組」我也成為其中一名委員。
黿於豐樂公園被發現後,因《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不可野放,先被建設局送往位於雲林的私人魚塭安置,於2019年1月2日由中興大學接手照顧研究,後因負責照顧的教授過世,2020年5月21日移至台北市立動物園收容,黿不幸於6月2日往生。
也因此調查小組今年先後前往了中興大學與台北市立動物園開會,才發現黿的死因並不單純。
根據解剖報告指出,黿的體腔蓄積大量紅色液體,皮下瀰漫水腫,體腔脂肪漿液性萎縮,是長期營養不良的表徵。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免疫情況低下,讓黿最終因病而死。
根據專家說法,豐樂公園的黿可能是幼時即被放養,相對容易適應環境。但黿被發現時已經長大,突然被移到不熟悉的空間,會產生很大的緊迫。再者,魚池的魚苗密度很高,對因移動需要休養的黿,也會是很大的干擾。
2019年1月3日有網友於爆料公社上傳一段人群圍繞著貨車上的黿喧嘩,並隨意擺弄黿的影片,雖原po並未說明時間地點,但經我比對,這應就是當事黿無誤,顯然這是交給中興大學前所拍攝。這樣的舉止無異讓黿產生了相當大的緊迫。而這都可能是黿後續進食狀況不佳的主因。
回顧黿的身體狀況歷程,黿的體重從一開始被發現時的37公斤,到中興大學接手之前已急劇下降至32.6公斤,這段時間都被安置在雲林的私人魚塭。
也就是說,頻繁移動過程中的不適與先前安放在魚塭的決定,可能都足以對黿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今天我對此提出質詢,為什麼當時建設局會做出將黿送往私人魚塭的決定?這中間經過任何專業評估嗎?農業局的角色是什麼?為什麼黿出現異樣,專家卻未能即時介入?
《動物運送管理辦法》第四條明定,運送人員裝卸動物應依動物特性,採取適當的裝卸措施,以避免動物遭受驚嚇、痛苦或受傷;第十一條規定,運送人員以運輸工具運送動物時,應備具動物運送紀錄。根據2019年網友上傳的影片顯示,這隻黿在前端的運輸過程中並沒有得到適當的運送環境與保護,也未見市府有任何運輸的紀錄。
我認為,正是制度與程序的不完善,才間接性造成黿的死亡。
種種事後看來無法理解的決策,與台中市政府在過程中的輕忽,都讓人不解市府對於保育類動物的態度。
2014年河馬阿河的死,推動了《動物保護法》的修訂。
在台中市發現的保育類動物「黿」也不能白白犧牲,我要求農業局應制定一套指引與流程,讓各單位在遭遇野生動植物的特殊狀況時,第一時間能夠得到專業的諮詢與指引,且在運輸過程中也務必確實依《動物運送管理辦法》進行,避免悲劇再度重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