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豚已出港
#港區生態保育
上個禮拜生態保育團體通報我,台中港出現海豚徘徊,疑似是白海豚。(如圖,雖然解析度不佳,但仍可以看出是海豚) 我請港公司全力協助,幫助海豚脫離困境。港公司隨即會同中華鯨豚協會等相關單位協助搜尋,但並未再見到海豚蹤跡,研判有可能已經出港了。
今年年初高雄港發生小虎鯨集體迷航情事,且觀察近幾年鯨豚迷航案件連年攀升,保育團體研究保育類動物白海豚洄游途徑,認為有誤闖台中港的可能。
我已經請台中港務公司主動掌握海豚資訊動態,若接獲民眾通報鯨豚誤闖,將聯繫相關政府保育單位與鯨豚協會等保育團體到場監控後續引導保護事宜。
此外,也將每天主動電洽港區水域的工作船、碼頭裝卸單位、以及港務公司航管、監控中心等持續注意提供鯨豚動態,以維護鯨豚保育安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鯨豚迷航 在 TVBS 新聞 Facebook 八卦
好多隻喔!!!
追蹤更多後續報導→https://goo.gl/QDzHny
.
【20多隻鯨豚迷航高雄港區 警艇護航引路】
https://news.tvbs.com.tw/life/867065
鯨豚迷航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中午,我和陳椒華委員取得聯絡,針對近日小虎鯨迷航進入高雄港,預計再進一步提出作為。
包括,陳委員將邀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航港局、鯨豚救援組織、學術單位和地方政府建立「迷航鯨豚處理流程」。當發現鯨豚迷航時,第一時間引導牠們出港。 🐬
我在質詢時強調,「預防」類似事件很重要!即便目前工程施作都有納入環境影響評估,但顯然目前制度面沒有將「一字堤」對水文、鯨豚的影響考量到。
因此我建議海洋局應該和中央海保署合作,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釐清小虎鯨迷航原因,如果證實有因果關聯,未來相關海事工程施作前,應該將鯨豚洄游納入設計、施工考量,或是在港口設置水下聲納等趨避設施,避免大群鯨豚入港,產生難以收拾的局面。🐬
鯨豚迷航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鯨豚迷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黑潮飄流」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廖鴻基
內容簡介:
他不是少年PI,他只是老海人,
他的身體是一艘船,
天宇為帳,海波為床,黑潮流動,
下水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樣了!
★34篇動人文字,台灣第一部無動力黑潮漂流文字全紀錄
★攝影師張皓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躍然海上
他用全身的海味,來說大海的奇幻,離岸12浬的漂流,無可比擬的落拓!
二○一六年八月,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著信念以及一艘簡單的方筏,航行到島嶼以東,大洋以西,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開啟一段海上壯遊,投進黑潮懷抱裡,以微渺心性,臨摹浩瀚黑潮。廖鴻基深深期盼,黑潮的大洋氣魄,能讓島嶼長出志氣,不再狹隘;一旦讀懂黑潮,我們的心將重新浮現一座島嶼,和不再迷航的自己。當島嶼轉過頭來面對開朗展放的海闊天空,島嶼的氣度、格局必將有所不同。
「浪漫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漂泊根本是失敗、失意者的行為,流浪,一定是魯蛇,而漂流呢?漂流就是集所有不切實際、失敗、失意、魯蛇之大成。但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最值得拿出來談的,就是這些浪漫、漂泊、流浪和漂流的故事。」—廖鴻基
作者簡介:廖鴻基
1957出生於花蓮市,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1997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
榮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2006年巫永福文學獎、2016年花蓮文化薪傳獎。
出版作品包括《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飛魚.百合》《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尋找一座島嶼》《漂島》《腳跡船痕》《台灣島巡禮》《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