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安琪自資成立唱片公司後新歌派台 】
今天是2021年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二日夏至,即全年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這天對於謝安琪新歌《離不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日子,她必須趕在這天來臨前派台,究竟為何?
出道16年的Kay,自今年初約滿離開幻國文化後,一直未有公布新去向,蜇伏半年,日前Kay終於宣布自資成立唱片公司「淺白本部」(Light White Studio),並於本月初(6/6)晚上推出首支派台歌《離不開》,Kay首度包辦曲、詞、編、監四職,她特別感謝另一位負責編曲和監製是李智勝(Justin)(曾為張繼聰監製單曲《生命之花》):「Justin在配樂以及演奏方面很有經驗,很高興今次他願意接受邀請,這是我們在音樂上的首次合作,很有紀念性。」以此作為自己音樂事業踏入新階段的重要一步,Kay希望能夠將親手譜的曲和親自填的詞,將自己想對外宣揚的訊息,更直接投放在作品之中,拉近與大眾的距離,據她與周國賢在IG直播時談到,今次為初試啼聲兼任填詞人,需要反覆嘗試,邊寫邊改,至於歌曲則在外地完成後製工夫。
今次之所以創作《離不開》,並趕及今年夏至之前推出,Kay坦言是一種對於大自然改變的情緒反饋:近幾年,春天好像已不復見,夏季報到的時間愈來愈早。「記憶中,小時候的春天總是濕冷的,可是現在的春天大部份時間酷熱如夏季。」溫度提升,植物的反應最直接,有部份植物因為持續高溫而長年花開無間,表面上看來賞心悅目,但換個角度來看,不就是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已擺在眼前嗎?於是Kay借歌詞裏書寫一段感情消逝,比喻氣候已回不去舊時,面對這種無法挽回的轉變,難免手足無措,我們應該如何自處?Kay笑言,她已將自己的祝願好好的放在歌詞的最後兩句「春暖花再開/願心無罣礙」鼓勵樂迷。「在歌曲的末段,我寫上了心中的祝願,在盡力減輕環境傷害的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好好活在當下,無論環境變化如何,也(要學懂)欣賞不同時分的美好,以誠敬的心態承載生活的喜與哀。」
既然歌詞借書寫氣候變化不似回憶來慨歎情已逝,MV的畫面順理成章以香港的自然景色鋪滿,由Kay負責構思,新晉導演李刀拿(Liknifena)掌鏡,「男神」柯煒林(Will)擔任男主角,這是繼《第25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作品《那麼溫柔的、暴烈的》(Endless Chain of Lies/2020)後,李刀拿再與柯煒林合作(可於hmvod點播收看)。在團隊的努力下,MV在隱秘的淺灘與森林取景,透過鏡頭紀錄香港自然景色,美得令人感動,當中柯煒林疾走呼喊時花恤衫反光,以及他與Kay抬頭望向天空彩霞,這兩幕實在美得無話可說。李刀拿坦言,前者在拍攝時,是阿Will一直跑,後方有另一人舉燈陪跑,才出現大家看到的效果。後者則是日出前開始錄影,直到天色漸亮,魔幻時刻彩雲繚繞盡收眼底,能夠拍到這一幕,導演笑言非常感恩。
Kay亦指,MV拍攝期間遇到很多美好時刻,「例如突然有牛群向鏡頭走來,在航拍的時候,又恰巧迎來一群鳥在翱翔,這是一首以大自然(作)為靈感(而)寫的歌,感激大自然也眷顧我們。」為了令MV拍出來更臻完美,Kay在拍攝現場事事親力親為,既與阿Will在錄影前對戲,又與他和導演一同看影片回放,而其中一幕拍攝阿Will想起前度女友(Yellow飾)邊吃飯邊流淚,Kay更專誠將那些製作團隊訂製的日本料理上桌擺位。Kay坦言今次合作過程相當愉快。「衷心感謝這群年輕人和我一起,一絲不苟地製作這個MV,和我一起用心嘗試,在他們身上,我也看到了熱情和勇氣,希望大家會喜歡今次的作品,也感受到當中的意義和(畫面)質感。」
《離不開》MV:https://bit.ly/3iWNNft
劇照攝影: instagram.com/saladd
【 香港製造MV系列報道 】
Serrini ╳ Maggie ╳ 柯煒林 ╳ 莫竣名之搶耳音樂節「不如我哋一齊睇音樂節」:https://bit.ly/3sXBD8c
莫文蔚22年後再唱《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https://bit.ly/3glukCx
張敬軒 ╳ 阮兆輝《魂遊記》四大密碼解說:
https://bit.ly/2TPPWiA
容祖兒《東京人壽》影像解密:
https://bit.ly/3xzuTiX
導演張蚊拆解Gin Lee《幸福門》MV(第二篇):
https://bit.ly/2TToJMg
導演張蚊拆解Gin Lee《幸福門》MV(第一篇):
https://bit.ly/3xDAa94
(2106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謝安琪 #離不開 #柯煒林 #李刀拿 #musicvideo #廣東歌 #夏至 #淺白本部 謝安琪 Kay Tse 陽光女孩躁鬱症 Will Or 柯煒林 StoryTeller 說故事 9588hk 廣東歌fans應援事件 快樂的 Music Picks Blacklight Artist Management #香港真係好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V.K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K-Love Infinity Live Concert in Taipei 4 V.K克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Kstyle V.K克 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VK-style.com/ 演奏曲目 : 07 海洋之息 0...
魔幻之音有第二季嗎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刺激1995》,講的是每個人都有第二次機會的故事。
有些事情當然沒有第二次機會,《刺激1995》就有兩件。
【《刺激 1995》25 週年紀念:票房爛片、影史經典、還有相識 25 年的這對知心老友】
http://bit.ly/32Atngy
第一,它在美國當年的票房鴉烏烏,別怪當年觀眾水準差,乃時也運也命也。
第二,它的中文片名就是這麼刺激,別怪當年片商水準差,乃......whatever.
但是它終於在台灣獲得了第二次機會,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要重映《刺激1995》了,3月13日上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5A-GhH93SQ
當然,大王不是一定無條件支持這種經典重映──我視之為「文青補習」,這樣有些只查過wiki就當看完整部片的人,也可以說「我看過大銀幕了!」
但是《刺激1995》重映,有兩個趣點,正好符合最近的天時地利。
1. 如果你在今年的奧斯卡,為羅傑迪金斯阿公奪得職涯40年來第二座最佳攝影獎而歡呼,那你真的應該看看《刺激1995》。
當年他也因為這部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然後落空)。迪金斯的魅力在於色彩與亮度的調配,能夠製造戲劇性濃厚的效果──也就是所謂的魔幻效果。你即便有《刺激1995》單碟版還是雙碟版還是藍光版碟片,在家感受的效果就是會打折,這需要大銀幕,沒有辦法,是純粹視覺上的奇觀。
安迪的過去、還有典獄長與獄卒有關的場景全是暗黑色系,所有監獄場景都是灰的、放風操場是灰的、天也是灰的,這份劇本裡沒有寫到任何角色的情緒台詞,但你不需要看過劇本,光看這些鏡頭下的打光與配色,你就知道這監獄裡是沒有 happy。
屋頂上是澄黃、走向樹底祕密是一片綠、片尾是放肆的大藍,這是迪金斯色彩的魔力,我把字幕都砍掉,你一樣看得懂、感動達標。
反過來,你可以想想《1917》裡曳光彈劃過夜空那一幕,那些建築物的陰影轉向變化,不是 60 吋螢幕可以傳達的震撼,你需要該死的8層樓 IMAX 銀幕。
(聽說IMAX要重映《1917》嘍! 大家快把握機會!!)
2. 如果你今年為湯瑪斯紐曼沒有得到奧斯卡最佳配樂而怒怒,我懂你,我也怒,很怒。
.
你知道嗎?湯瑪斯紐曼的 90 年代代表作之一,就是《刺激1995》。
一首《stoic theme》,當年台中各大咖啡廳、唱片行(那時我還混台中)都要repeat個十來遍充充氣質。《brooks was here》、《Suds on the Roof》常在路上聽到,混著早幾年的《辛德勒名單》,整個人好像都是高尚紳士了。
所以進戲院重看《刺激1995》,這樣你不需要家有百萬等級音響,也能大聲聽爽爽湯瑪斯紐曼的溫軟風格配樂,這當然是享受,如果《brooks was here》沒有他的鋼琴,那些重生人的寂寥,無法被琴鍵一個個挑出;如果沒有《Suds on the Roof》裡悠長的提琴,只怕在屋頂上曬夕陽的暖度也要打折。
.
對了,紐曼當年有入圍奧斯卡,結果碰上季默大神跟強哥大神聯手的《獅子王》,還沒揭曉答案就註定陪榜,有什麼辦法,真心酸。
所以,就是這麼簡單的兩個理由,你得去戲院看《刺激1995》。如果你沒看過,放心我不會罵你,我建議你直上戲院享受完美的初體驗。如果你看過,但不是在大銀幕看的,那這部電影的大銀幕表現會讓你驚喜。
當然,話說回來,話是說「25周年紀念」,但是片商不能只紀念兼收票錢吧。不知道華納這次重映的版本是否為數位重製版?畫質我不是專家,有相關資訊就請各位大德補充了。
*************
上映戲院:
台北 信義威秀影城
台北 國賓大戲院
台北 美麗華大直影城
台北 長春國賓影城
台北 南港喜樂時代影城
台北 誠品電影院
台北 光點華山電影館
新北市 板橋秀泰影城
新北市 永和喜樂時代影城
桃園 統領威秀影城
桃園 美麗新台茂影城
新竹 巨城威秀影城
台中 TIGER CITY威秀影城
台中 站前秀泰影城
台南 南紡威秀影城
台南 真善美劇院
高雄 大遠百威秀影城
高雄 MLD影城
魔幻之音有第二季嗎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是時候進行每月一度(盡量)的書單分享,二月底三月初有很多精彩的書,類型多樣且內容豐富,排開後覺得各出版社又展現了難得的默契,紛紛在這陣子選擇以白、灰為書封或書脊底色,給人清新、淡雅、明亮之感,賞心悅目,果然是屬於春天的氣息。其中還有好幾本是自然書寫,於無法出國的非常時期來一場躍動於筆尖和想像的紙上之旅確實再合適不過,一起來看看這批可遇而不可求的春季書單:)
⠀⠀⠀⠀⠀
照例以本月選書為起點,這兩年獲獎無數、史上最年輕艾略特獎得獎詩人 Ocean Vuong 首部小說《#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承繼同為越南移民、經歷過越戰的作家阮越清,《同情者》思考雙面文化下戰爭所撕裂越南深處的衝突、困境與身分認同,年僅 32 歲的王鷗行,則從受害者心態昇華成倖存者的思維,卸下了憤怒與控訴,愛與慈悲緩緩浮現,藉由一封寫給不識字母親的信,一朵藍色超音波下的盛開玫瑰,極其詩意地將回憶錄式文體內化成傷口與生命。「小狗」年幼隨家人從越南移居美國,面對陌生的土地和陌生的語言,母親教導他維持低調隱形,以保安全。十多年過去,已成為作家的他某天被母親問到:「作家是幹什麼的?」於是他決定為不識字的母親寫一封信,信中款款回溯他與母親以及外婆三人相依為命的童年往事,他出生前的家族史,以及,他個人祕密的情感。
⠀⠀⠀⠀⠀
以及,掛名推薦了符合新世代都會年輕人理想生活方式的一本書《#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這也是我未來期許自己的生活藍圖。獨居資歷超過 20 年的好友漸漸厭倦一個人住的孤單與不安全感,偶然看上一間房子,便決定一起買下,展開同居生活。而後,兩個好友才真正看見彼此的巨大差異,她們在爭吵磨合與長短互補間,藉由與對方的差異,漸漸更懂得自己。一起吃飯、運動、喝酒、當貓奴,不用奉養對方父母,不用成為誰家的媳婦,生病互相照顧、困難互相幫助。兩個女人住一起,找到了單身的輕盈感與有人相伴的溫暖,能夠同時並存的美妙。傳統婚姻制度和家庭觀念早已跟不上生活樣貌變化之快速,「多元成家」代表的不只是性別平權,更包括了突破以婚姻或血緣結合的傳統家庭形式。金荷娜、黃善宇正是掙脫了傳統價值束縛,讓我們看見「家庭組成不只有一種方式」,隨著她們的同居生活,重新找出各自獨立、又能平等付出的幸福生活新藍圖。
⠀⠀⠀⠀⠀
日前分享過台美幾乎同步上市的石黑一雄新書《#克拉拉與太陽》,被盛讚是探索愛、孤寂、生死與人性的偉大著作。過去同樣有著科幻色彩的《別讓我走》,是其小說中個人數一數二喜歡的,據說這次在探索人類與科技的關係中深度延續了故事的獨特性與開創性,不但發人深省,也被許多外媒評為至今最喜歡的石黑一雄作品。克拉拉是最尖端的人工智慧,具敏銳知覺與情感,她的任務是作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存在的理由是盡心盡命地陪伴與愛人。克拉拉對萬千世界充滿好奇,不論是前一刻嘻笑走向櫥窗、下一刻卻臉露哀傷的孩子,還是街角向人乞討的遊民,甚至是奔跑過街急著擁抱彼此的戀人們,她亟欲理解人的喜怒哀樂和離合悲歡。人心的種種執念與反覆無常,生命的轉瞬榮枯,是一條暗潮洶湧、在繼續與放手之間拉扯的旅程。當陪伴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魔鬼交易,當智能進展引來無情的反挫,克拉拉被賦予如太陽般恆久的希望與愛,是否恰恰凸顯人的冷酷善變?
⠀⠀⠀⠀⠀
接著,這兩本書要一起介紹,已經讀完的 Erin Morgenstern《無星之海》與目前讀到欲罷不能的森見登美彥《熱帶》,兩部小說都以書中書的概念開啟難以置信的一趟奇幻旅程。《#無星之海》是《夜行馬戲團》作者睽違八年的魔幻小說,薩克里在圖書館發現一本無名之書,沒有作者、出版資訊,甚至連建檔紀錄也不存在,開頭只有一個美麗的標題,但更多是空白頁以及被撕毀的痕跡。這本書雖然詭異,卻讓薩克里情不自禁地一頁頁翻讀下去。一段海盜與少女的浪漫故事,一座失落的城市與地下圖書館,一場華麗繁複的考驗與驚心動魄的冒險等,這些片段零星破碎,卻讓人深深著迷,但隨後薩克里竟讀到「自己」的故事 —— 他的童年,歷歷如繪出現在書裡。一段幾乎遺忘的久遠記憶瞬間湧現,年幼的薩克里當初沒有勇氣將「門」打開,如今再度現身,他不知道「門」一直都在等待,等著指引他前往神秘浩瀚的「無星之海」。《#熱帶》同樣耗時八年,講述一本讀到一半便會自動消失的小說。在神祕的「沉默讀書會」上,出現有著謎般警語的奇書《熱帶》,但能將這本書從頭讀完的人並不存在,而這群曾經有幸捧起卻從未完食的讀者為了解開謎團而行動,從東京一隅開展的冒險,急速轉向京都馳去,再潛入滿州的深夜。京都才子小說家森見登美彥構思多年的新作,讓人從頭開始就被故事強力拉走,將敘事與追尋謎團結合,親手打造連作者自己都逃脫不出的故事真相。
⠀⠀⠀⠀⠀
再者,還有以下三部作品,先是上周冒著驟雨參加的發表會新書《#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長年在音樂裡馳騁的陳德政轉向眺望山脈,「K2 Project」是文化評論家詹偉雄為應援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攀登世界第二高峰 K2,在 2019 年春天發起的募資與認識高山計畫,獲得熱烈的迴響。同年夏天,陳德政成為隨行報導者,跟著兩人飛到巴基斯坦,歷經顛簸,在氧氣濃度只剩海平面一半、日夜溫差五十度的基地營生活了一個月,目睹朝八千公尺「死亡地帶」奮進的身影,親見那些被刻在冰河裡的名字,體會到疑惑與勇氣如何共存,感受攀登者間命繫一繩的人情。而後,將這趟跨越自身極限的經歷、對國際登山家與雪巴民族的近距離觀察、人類從探索荒野到征服高峰的過程,以及自己如何從一個城市青年蛻變為被自然淬鍊過的大人,在浩瀚的山谷中醒悟到神的力量,精采揉合,寫成這本動人的書。其次為林奇伯的《#極地紀:穿越象徵的森林》,藉由他在芬蘭駐村時的所思所感,開發出嶄新的文學象限。描述旅人愛瑞克在芬蘭原野的一段奇遇,書名典出《浮生六記》的當代作品,與其說是異國題材的書寫,更像是文學、視覺藝術、行為藝術三種手段交互介入下的堆疊與辯證。《極地紀》在形式上採用紀實散文遊記文體,由客觀外在與意識內在同時前行;結構上,則借遊記之形,建構「傳奇」式文本,遊走散文、小說與現代詩的邊界,實踐「生活即創作、藝術即日常」的哲學方法論,發展出全新風格。
⠀⠀⠀⠀⠀
第三本則為《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作者 Sylvain Tesson 新作《#在雪豹峽谷中等待: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我去青藏高原拍雪豹》,為了追尋最後的雪豹,作者和一對野生動物攝影師及野生動物紀錄片導演情侶,以及一名哲學家兼攝影助理,在攝氏零下三十度、海拔五千公尺高的青藏荒原上,展開一段拍攝雪豹 —— 這位世界古老住客的奇異之旅。徒步行進在古老、卻已遭人類拓墾得皮開肉綻的圖博中,一行人在群山中野獸的注視下前進。他們走入犛牛谷、狼之谷,身上沾染羚羊捲起的煙雲,聽見圖博屠殺的倖存者西藏野驢狂奔的嘶吼。待在零下三十度的帳篷,縮在只露出頭的睡袋裡聽狼在唱歌;凝視被人為掏空、毫無生物蹤跡的峰頂;也在輾踏冰川的吉普車上呼吸著火山渣。在山間,獸的聲音如琴瑟和鳴,這群浪遊的孤獨者的心靈也彷彿更加清明起來。終於,他們來到湄公河畔 —— 雪豹的王國一行人埋伏等待在每一座小山谷前,等待雪豹現身,並透過野生動物攝影家之眼,積累了數百幀如夢似幻,由自然賜與的美好禮物。牠是一個轉瞬卻永恆的夢想,讓人們在虛耗多年歲月之後,回想起那些曾經深愛卻終將失去的事物。
⠀⠀⠀⠀⠀
重量級文學翻譯小說《#消失的字母J》也於近期上市,布克獎小說家 Howard Jacobson 繼《芬克勒問題》後再度省思猶太屠殺議題。那是一個人們不再談論過去,也不再談論仇恨的世界。歷史被刪去、姓氏被改寫,藝術只剩追求和諧一途,「現下」公司控管著公眾情緒,人們互相監視,卻不知為何而監視,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不建議」持有物品卻不少,包括爵士樂、華格納的音樂、現代主義藝術、大部分書籍、歷史文物、家族照片或信件,每戶人家只能擁有一件超過百年的物品。此外,若要前往首都,禁止穿宛如喪服的黑色衣服。孤身一人的凱文出生於位處偏僻的魯本港,對家族過往一無所知,不同於周遭人們的暴躁,怯懦又容易焦慮的他總是與旁人格格不入。在壓抑氛圍中,暴力事件日益頻繁,逼得當局不得不嚴加審視國家內部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就在此時,凱文遇見了從北方來的艾琳,很快地相戀,但不知為何,艾琳的室友伊茲似乎非常關切這段感情的走向,艾琳說:「這裡好像到處都有眼睛,像在等你犯錯。」作者以令人膽戰心驚的筆法,描述一個大屠殺後的末世,人們高唱和平、有口無心地道歉,卻醞釀出一股沉默而強烈的反動情緒。隨著只在私下提起的「那件事」慢慢浮出水面,故事的不安感升到最高點。本書直面歷史與人性,展開了族群認同、差異與仇恨的複雜辯證,是小說家致當代的一部警告之書。
⠀⠀⠀⠀⠀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Anne Tyler 去年的小說《#麥卡的難題》終於推出繁體中文版本。故事敘述近似繭居者的麥卡,總把生活畫在一個框框裡,雖有女友,但鮮少與人來往,每天作息固定,深夜開車也恪守規則。他期待生活沒有差錯,沒有失誤,不用修正,腦中永遠有個「你做得好!」的聲音,他的人生完美。直到有天,陌生大男孩出現在家門口,自稱是他兒子,像是麥卡原本密不透風的安全堡壘,裂開一個細縫。當代最能溫柔洞悉世情的小說家安泰勒,以哀情以同理,織就了一個漣漪般,在讀者心上踱步的故事,精準調度看似不起眼、極為平凡的日常,又能節制地不涉入煽情的震央;細膩以緩筆滴釀出一幅貼近我們每個人的人間群像:有種種難以對他人訴說的心事大海,生命歷程切片層疊著暗影與傷疤,渴求愛但阻絕愛,付出愛但常荒腔走板,希冀被愛但拙於接收。愛,簡單的一字,卻是艱難的一事。
⠀⠀⠀⠀⠀
右邊數來第四本沒有印上名稱的,是第 162 屆直木賞得主《#熱源》,出生於樺太島(薩哈林島)的阿伊努人亞尤馬涅克夫被開拓使奪走故鄉,被迫集體遷移,之後又因天花和霍亂而失去了妻子和眾多朋友,最後他改名為山邊安之助,立志再次回到樺太島。布羅尼斯瓦夫.畢蘇斯基出生於立陶宛,他因俄羅斯徹底的同化政策而被禁止使用母語波蘭語,後來還被牽扯上暗殺沙皇之事,被流放到樺太島做苦役。被迫當日本人的阿伊努人,以及被迫當俄羅斯人的波蘭人,遭受其他文明的壓迫、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感到動搖的兩人在樺太島遇見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保護和繼承的東西。此書鮮明地描寫出樺太島嚴苛的環境和阿伊努族的風俗,超越國家、民族、思想,展現出人與人共同生活的模樣。另外,也相當想讀讀這本被宮部美幸盛讚的小說,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一個平凡的早晨,美晴打開房門,心愛的兒子變成一條蟲,她無法形容那是什麼生物,也辨識不出兒子的特徵。原來,全日本正流行「異形性突變症候群」,有的孩子變成植物,有的變成魚,有的變成狗,一旦得了這種病,在法律上只能認定「死亡」,所有家人都勸美晴將這隻怪物丟到垃圾場,只有她堅信那雙眼睛。有一天,她發現自己不是唯一一個不願放棄的母親,還有一群人躲避世俗眼光,獨力扶養仍視為親愛兒女的「怪物」,他們組成社團,共同期盼著心愛的孩子能有一天變回人形,而這些飽受社會責難「不適合當人」的孩子,該如何在「人的世界」繼續活下去?
⠀⠀⠀⠀⠀
《#貓小說集:日本文豪筆下的浮世貓態》同為一眼便吸引我目光的作品,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年代,收錄夏目漱石、宮澤賢治、小泉八雲、梶井基次郎、太宰治、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等十五位日本名家生動描寫浮世貓態的短篇小說及散文傑作。從描寫對日漸衰弱的家貓的愛情、駭人的怪談與將貓咪擬人化的童話詩作,也有改編自心理學真實案例的殺人妄想,還有與野貓共度的窮困生活,以及把貓作為媒介的男女微妙情愫。各篇貓小說中有笑有淚、或新奇或毛骨悚然,文豪之筆情感豐沛、栩栩如生,愈讀愈令人沉浸在貓那令人眼冒愛心、既可愛又傲嬌的形象,同時能深刻感受到這群貓派文豪百般真情的貓奴經。此次書單,更包括每年必收藏的《#九歌109年小說選》與《#九歌109年散文選》,由知名作家張亦絢與黃麗群擔任主編,編選本年度文壇值得一讀再讀的多篇代表性作品。
⠀⠀⠀⠀⠀
唯一購入的報導文學為《#性謊言吹哨者:紐約時報記者揭發好萊塢史上最大規模性騷擾案,引爆 # MeToo 運動的新聞內幕直擊》,歷時三年的追蹤調查全紀錄,紐約時報記者揭露對川普、美國著名製片人溫斯坦、美國大法官卡瓦諾,以及隱瞞在各行各業許多角落中的性騷擾與指控。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昭如表示,藉由兩位關鍵記者在本書的敘事,我們得以窺見女人建立可信度的艱難,深度調查報導又如何幫助建立女人的可信度。本書也呈現#MeToo運動扳倒有權男人的成功與挫敗:好萊塢製片巨人倒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在爭議中上任,已婚白人女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挺身作證仍未能阻止保守派呵護養成的白人男性菁英就位掌握司法大權。這說明了法律的雙面性:既是受害者的武器,也是有權者的保護傘。請閱讀此書,讓我們一起思考媒體、法律與社會運動共行創造改變的可能。
⠀⠀⠀⠀⠀
最後兩本是《#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透過多篇訪談、美術設計、特效解說,以及原作者作者吳明益最新專文〈一把不明的鑰匙〉,為公視耗時五年、斥資二億的旗艦級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深度解析,帶領觀眾走入幕後,進一步領略影像中「八零年代台灣眾生相」的魅力從何而來,並對台灣影視人才豐沛的創作動能有更深的感動與共鳴。世界級好評克蘇魯神話改編漫畫神作《#洛夫克拉夫特傑作集瘋狂山脈》亦值得收藏,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古典恐怖小說體系,眾多恐怖電影、遊戲、文學作品永不枯竭的靈感根源 —— 克蘇魯神話創始者、恐怖小說之王 H.P. 洛夫克拉夫特集「宇宙恐怖」創作觀之大成,創作生涯代表作《瘋狂山脈》,並由日本當代洛夫克拉夫特作品改編漫畫第一人田邊剛,以電影語言精彩轉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無以名狀的恐怖」,完成奧斯卡金獎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的終生想望,也帶領我們從前所未有的角度進入克蘇魯神話的世界。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魔幻之音有第二季嗎 在 V.K克 Youtube 的評價
V.K-Love Infinity Live Concert in Taipei 4
V.K克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Kstyle
V.K克 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VK-style.com/
演奏曲目 :
07 海洋之息 0:03
08 香草泡泡的季節 4:35
海洋之息
寧夏 海風 , 深邃的藍 一望無際.
心情 思念 , 漂流的心 悠遊天際
一切都是那樣的慵懶 ,
那樣的純粹
那樣的耀眼
香草泡泡的季節
12月. 夜 . 你好嗎?
手上這杯香草拿鐵( Vanilla Latte),滋味像是你甜甜的微笑,
香味撲滿了臉頰,味道是那麼的熟悉,彷彿又回到當年你那溫暖的懷抱...
泡泡卻變成了我的回憶 merry x' mas lonley x'mas
絕對沒想過,鋼琴可以這樣彈
你絕對沒看過,創意如此無限
顛覆你的所有想像空間
一場華麗的聲音饗宴
今晚,我們將重新定義《鋼琴》
歡迎進入《V.K克》的魔幻世界
You have never thought piano could be played this way
Endless creativities one has not yet seen
Overturning your every imaginations
A splendid musical feast
Tonight we shall redefine "Piano"
Welcome to V.K's magical world of piano
《V.K克》,台灣新生代跨界演奏音樂最傑出的鋼琴演奏藝術家!
2009年推出第一張個人鋼琴演奏創作專輯《鏡夜》,以不採用唱片行銷售的方式,只在網路上販售,引起廣大迴響及話題,甚至擊敗已經在KKBOX心靈演奏排行榜蟬聯三年冠軍寶座的國外輕音樂大師《凱文‧柯恩》,並同時在海外下載試聽次數達25萬次之多。
2010年V.K更推出他的第二張全新創作專輯《愛‧無限》,不但再度攻陷台灣KKBOX心靈演奏類排行榜冠軍,更在短短一周內,在網路商城博客來演奏銷售排行榜上攻進前三名,引爆風潮,也在兩岸三地華人區引起熱烈討論。
在這樣的好成績之下,V.K擁有來自11個國家的粉絲團,聽眾年齡層從9歲到90歲,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建立在V.K對音樂及對人的一顆誠摯的心。V.K在14歲時即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病症,每天早晨永遠是最痛苦的時刻,錐心的痛卻養成了V.K對人生不屈不撓的毅力與堅持。一天四、五個小時的鋼琴練習,成了V.K最重要的功課,他用音樂來忘卻痛苦,也用音樂記錄人生每一刻的點點滴滴。
V.K的音樂最大的特色是結合各項華人音樂的元素,融合多種樂器,曲風多變,時而清新自然,時而開闊千里;縷縷扣人心弦卻又能讓人感到加倍幸福溫馨。一直對台灣有著相當大的關懷以及情感的《V.K》,利用音樂及網路的力量,在國際間發光發熱,為台灣的藝術音樂文化,增添一筆筆佳話。
一次收藏所有VK克 產品
http://www.vk-style.com/EVENT/FourHands-OST.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_Vvrv7wbC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