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心情不是挺美麗,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陣子求子的心路歷程,可能會有點長,請大家耐心觀看吧🙂
話說從Willson滿一歲之後,我和壯漢就開始順其自然希望能有第二胎,以為已經生過一個,第二個應該不難,但沒想到一直毫無消息,兩年過去了,我也正式邁入高齡產婦的行列,去醫院檢查,想知道是不是我的身體出了什麼狀況?醫生告訴我,很可能是因為我生Willson的時候出血過多,子宮受到傷害,影響腦下垂體,導致排卵機制變差!果然,發現我的卵巢變成像多囊性卵巢一樣,卵很多,但有用的一個都沒有!我很無奈,但我不認輸,急性子的我決定求助外力幫助,先從最基本的,打排卵針開始好了~療程是一次連打五天,往自己的腹部扎針,第一次我就請護士教我如何操作,之後四針就讓我回家自己打,醫生說我真是個很勇敢的母親,我只是覺得,4120公克的小孩都被我擠出來了還有什麼好怕的?打完之後過幾天,要回診照超音波看卵的情況,適當的時間一到就要開始做功課,很幸運的,我第一次就成功了!看到久違的兩條線,我的心情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開心,覺得謝謝老天,讓我一次就成功!但美夢只有2天,我記得第三天我就開始出血,那血一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安胎都來不及,再驗孕,第二條線就消失了!是的,我小產了,感覺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很難過!但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並沒有把我擊倒,幾個月後,我再接再厲~雖然第二次而已,但自己往自己肚皮扎針的勇氣越來越強,也越來越習慣,一樣的療程,一樣的等待,一個月過去了,感謝上蒼,我又成功了!這次清楚的看見一個可愛的小小胚胎在我的子宮裡面待著,我感動到說不出話,但當下的那種感動,心卻是揪著的......
某天ㄧ如往常的錄影,休息時間上廁所,我心涼了!我又開始出血了!為什麼?到底為什麼?立馬去醫院檢查,baby又再次地離開我了......這是第二次小產。
這次的打擊,讓我開始責怪我自己,一定是我沒有好好的保護他!一定是我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他才會抓不住我!一定是.......N種想法開始不斷地在我腦中迴盪,但卻都無濟於事,無法改變已經發生了的事實。難過了幾天後,我決定要好好讓自己補一補,把身體養好了再來!再過了幾個月後,我再次出現在診間,我告訴醫生,這次我選擇要人工受孕,如果成功,我會暫停所有工作讓自己好好在家臥床不希望再有任何遺憾!
療程開始,打針-吃藥-吃藥-打針-植入-等待~
這過程是煎熬的,為了保護一個未知數,在不確定有沒有中的情況下都必須當中了在過生活,加上每天吃多種安胎藥的關係,副作用就是會讓身體有疑似懷孕的症狀!頭暈、想吐、嗜睡、全身無力,這些一個個都不免俗的發生,我每天都在當作自己是孕婦的情況下等待確定的答案來臨,那種內心的掙扎和煎熬真的不是旁人能體會的!
開獎時間到,OMG!我~又~成~功~了!事不過三這說法沒發生在我身上!這次我再度看到了小小胚胎,我記得,當醫生出診間後,我邊穿褲子邊痛哭,我覺得就是這次了!我的第二個寶貝真的要來跟我了!回到家,開始我的臥床人生,除了上廁所吃飯,其他時間我都讓自己安靜安穩的躺在床上休息,看電視也好,追劇也好,能不動我就不動,這樣的保護,應該不可能再發生不好的事了吧?天不從人願,過幾天,我又出血了!我完全的傻眼,呆坐在廁所裡我的腦中一片空白,到底哪裡出了錯?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當下我什麼都不敢想,只能趕快回床上躺好,同時希望這一切都是幻覺!過了2小時去上廁所,血好像變少了!我整個人超開心,一直對著肚子裡的寶寶喊話,請他要乖,請他要堅強,接著我繼續躺平~再過了三小時,我發覺不對勁,起身想去廁所瞧瞧,結果ㄧ站起來就好像啟動了水龍頭開關一樣,血溫熱了我的下半身,當下我心涼了!我不敢再繼續想下去,只能叫壯漢快帶我去醫院,路途中血越流越多,醫生檢查後,很沉重的告訴我寶寶又沒了,本來的胚胎已經流掉不在子宮內了......第三次了,我沈默了,再樂觀的我也無語了!
回程,壯漢緊緊牽著我的手,我望著窗外淚如雨下,我心疼那本來應該可以好好長大的小生命就這樣的沒了,我自責為什麼我的身體會這麼的弱,難道我的人生真的會永遠重複這遺憾嗎?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隨之而來的是血越流越多,我開始頭昏、冒冷汗、想吐,我覺得我快不行了,那就像生完阿森之後失血過多要昏倒前的感覺!趕緊的我爬上床,逼著自己快睡著,伴隨著惡夢,半夢半醒間,持續的流血,持續的難受,不知已經幾點,我躺在床上睜著眼睛發呆,轉頭看著一直陪著我的老公,還有我最愛的Willson,想到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我更不幸運的人,也許我該繼續堅強下去,不該就這麼失去希望,不管老天爺是為了什麼要給我這樣的考驗,最起碼,我還有一個這麼聰明可愛的兒子,人生還是得繼續走下去,或許,太完美的人生就沒有甜味了吧,我嚴立婷沒這麼容易就被打敗的!記得當時,我是這麼告訴我自己的~
藉此機會想鼓勵和我一樣求子不順的媽咪們,也許任何事老天爺都有祂的安排,但我們都要堅信會有好事發生,我想,這樣生活才會過的開心順遂吧,和你們共勉之!最後要感謝這段期間陪在我身邊的家人們、姐妹們、同事們和經紀人,謝謝你們的關心,感動都放在心裡,我一定會好好的!
也請粉絲們不用為我擔心,嚴哥還是會繼續帶給你們正面的力量和歡笑的💪🏻但這篇實在好長喔,辛苦大家了嘿🙋🏻晚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醫如何治療不孕症 醫聖張仲景特輯(13)│談古論今話中醫 特別來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賴榮年 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 第一單元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不孕症 在台灣的婦女平均結婚年齡是33.3歲,幾乎結完婚準備懷孕,但是面臨的問題就是受孕不易,因為就是大家熟知的過了3...
高齡如何養卵 在 劉中薇 Facebook 八卦
這是一封編劇寫給觀眾的情書。
嗨,親愛的《未來媽媽》的觀眾:
故事到了最後,也許你想聽聽,最初,這個故事是怎麼孕育的。
生第一胎的時候,我是高齡產婦、新手媽咪、產後憂鬱,不知道生個孩子,怎麼會把自己搞得苦不堪言?
產後,我受邀授課,對象是社會人士,我告訴大家,今天是我產後四個月第一次出來授課,而這些日子,我天天都在哭。
授課結束,有個清秀的女學員走到我面前,她說:「恭喜老師孩子四個月大了,而我…..也已經流產四個月了。」原來她不孕多年,試管多次,最後都是留不住。
當下我十分羞愧,我擁有別人的求之不得,我竟然還憂鬱?
而我更加震撼的是,為什麼生得出來跟生不出來的女人,都那麼痛苦?
女人,到底為什麼要生孩子?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思索了七、八年……
社會傳統規畫了一條理想航線,求學、就業、年齡到了就結婚、結了婚就生孩子,就像隱形的自動飛行系統,從台北出發,經過安格拉治跟芝加哥,就能在紐約完美落地。這條航線上,結婚生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三十歲以前,我們都覺得人生只要努力沒什麼做不到,三十歲以後才發現不是這樣的,想結婚可是沒有對象,想生孩子可是生不出來,或是生了孩子發現小孩根本不受控,或是請了育嬰假,老闆說不用去上班了…….人生迷航,該怎麼辦?
人生就不是理所當然的啊!
那天,製作人湯哥帶著企劃案找上我,一股使命感湧上。
湯哥最初想談的主題是不孕,但我希望這題材能更深入,不孕、懷孕、凍卵、結婚、生子、媽媽的定義、家的樣貌、婚姻的基礎,甚至是生命為何而來?愛的選擇與詮釋……
我問湯哥,如果我來寫,我會把整個企劃案打掉重來,可以嗎?感謝湯哥給了我全然的信任與交托。
又,我內心想要寫的結局是領養,不知道這個方向商業電視台可以接受嗎?(不行我就翻桌不想寫了啦!)
又,我喔,還想要劇本寫完再開拍,可以嗎?(這編劇很盧耶!)
沒想到電視台都OK,有沒有騙我……(嗚,感動捏)。
好,綁上頭巾,上路吧!
一開始我們主創三人就有共識,從人物到劇情到心情都要非常寫實,有偶像劇的拍攝質感,但不走偶像劇的故事套路。湯哥與監製Sonia有切身經驗,他們是我第一手田調對象,劇本中男女雙方的立場都要呈現。我長期潛水在各大女人心事、不孕社團,窺見赤裸裸的心境,不孕療程上有相關院所讓我盡情田調,無比加分。
劇中我設定郭沁是外商藥廠業務,直覺這是最適合故事架構的職業,可我真不熟悉這產業(幹嘛給自己找麻煩),我把相關影視作品看完,再把網路上能搜尋到的報導、採訪、論文都瀏覽一遍,還是不踏實,再買線上課程自修,又田調了台商、外商不同的業務,熟悉整個業務行銷策略、研討會、進藥流程、行話稱謂,有時劇本並未呈現,但做足功課,下筆不心虛。
這個議題很大,實在無法包山包海,我們決定減法,找出最想探討的。第一輪田調完很快就決定高家妃是不孕症諮詢師,這是一個因應不孕症才新興的職業,本身就充滿故事。
家妃這條線設定為國民夫妻,經歷從婚前恐懼、意外懷孕、流產、不孕等等完整過程,她對人生的得與失,「媽媽」的定義,勢必要有深刻的體悟。柏謙就是一個大男孩經由婚姻的摩擦,轉變成男人的過程。
郭沁這條線想探討大齡女子凍卵議題,晚婚社會中,凍卵人數漸增,有人說凍卵是世上唯一的後悔藥,妳凍卵了,妳就擁有選擇權,就生育自由了,真是如此嗎?論述還不多,可現實已經發生,教育趕不上的地方,靠戲劇吧!我希望藉由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帶出不同觀點。
立芳這條線,想反應社會上的傳統思維容易把不孕苗頭指向女性,擁有子宮似乎是一種原罪,其實男人不孕佔有一半機率,萬萬不能輕忽啊!
至於婆媳關係,呃,一但進入婚姻,就不能不考量進去,在東方社會中,這是多麼微妙的親情。兩種婆婆,各自表述,各有她們的生命脈絡與苦衷。對守寡的杜媽來說,孩子是她堅強活著的理由,對嚴母來說,孩子是她在外遇婚姻中還願意努力的理由。
創作上,三條線交錯的時間軸最讓我頭痛,在家妃進入不孕療程時劇本卡關了,不孕療程是有步驟、時程的,每次取卵就是一個月,還要兼顧另外兩條線的時間合理性,一本筆記本被我畫得亂七八糟。沒有經歷過的人實在難以理解療程的繁瑣,既使我來回研讀醫學資料,也把田調錄音反覆聽,可還是常錯亂。
沒關係,關關難過關關過,有監製Sonia陪我一起過,她不厭其煩地陪我耙梳那些昏頭的細節,還有從人工到試管心境的幽微轉變。我也經由田調搞清楚排卵針、破卵針、AMH、PGS、ERA、D3、D5……劇本中其實有許多醫療部分,但礙於戲劇節奏,最後割捨了(泣)。此外,劇本完成後,任何一個醫療相關的細節,我都再度確認,同時備註在劇本中,希望能幫助演員理解現在怎麼了?
有時候我覺得我在書寫如何面對遺憾。
我們常常在意自己的「沒有」。
不孕的,遺憾自己自己沒有孩子。有小孩的,遺憾自己沒有自由。
有事業的,遺憾自己沒有婚姻。家庭主婦,又遺憾自己沒有事業。
看到缺憾很容易,懂得珍惜是智慧。
「求不得」很苦,但轉念就是天堂。
我真心覺得,有孩子不見得比較幸福,沒孩子也不見得就是悲劇。
有孩子、沒孩子,妳就是一個完整的妳,都值得很幸福。
所以,女人的未來一定是媽媽嗎?
媽媽的定義一定要是親生的嗎?
希望這齣戲可以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其實,我自己生了兩個孩子,偏偏我天生不會當媽媽,也許我不自覺要活成別人眼中的好媽媽,所以倍感挫折。書寫《未來媽媽》的過程中,我同時療癒了自己,終究要接納真實的自己,內省覺察,而不是去迎合社會期待的樣子。
這齣戲開播到現在屢屢成為Netflix排行榜第一,這讓整個團隊驚喜(我是驚呆了)。製作過程中,曾經有人質疑,沒有不孕困擾的人不會關注這作品。
其實故事切入點是不孕,但我想探討的是愛與接納,是關係與生命。
我理解的愛,應該是越愛越遼闊,不是越愛越狹隘。
感謝我的兩個爸爸跟三個媽媽教會我這個道理。
謝謝忍受我龜毛碎嘴的湯哥跟Sonia,還有讓我一直問蠢問題的田調對象。
謝謝阿福導演的加入,導演的視角讓故事更有立體感,我也在討論中獲益良多。
謝謝豐哥,豐富的製作經驗讓這齣戲質感真的好優。
謝謝優秀的演員,讓每個角色活了起來。
謝謝整個劇組,劇本是一個工作手冊,規劃了故事的藍圖,需要許多專業的工作伙伴,才能讓白紙黑字有了靈魂,抵達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謝謝千千萬萬的妳,成為我筆下的女人。
還有,謝謝看戲的你。
你們讓製作團隊相信,只要用心,只要故事能夠打動自己,就可以感動你!
我喜歡立芳的台詞:「一塊木頭會歷經千百次刀刻、捶打,每剝落一層外衣,都令它痛苦不堪,最後才能成為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
也喜歡郭沁的台詞:「女人最強大的靠山,不是婚姻,也不是男人,更不是小孩,是我自己。 」
也喜歡家妃的台詞:「失去的,會再回來。只要你真心想要,屬於你的,會用各種方式回到你身邊。」
故事的最後,我寫了一個三角:家妃漾起微笑,這個笑容,充滿對生命的理解,充滿釋然與感謝(這種意象式的三角太考驗演員了吧?我是不知道這要怎麼笑……)。
最後最後,用家妃劇終的話送給大家:「未來,是誰也猜不到的,可能有時很幸運、有時很不幸,當我搞不懂老天爺在想什麼的時候,我會看看眼前的一切……晴朗的天空,和煦的陽光,充滿綠意的草原。
當然當然,還有難喝的濃湯、破掉的汽球、臭呼呼的尿布,以及那些哭著笑著都愛著我的人。
我不要懊惱過去,也不再對未來不安,當下就是最好的禮物,每一天,都是最美好的一天。」
全劇終。
#未來媽媽
#謝謝大家
高齡如何養卵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關於同志伴侶,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有的權利他們也應平等擁有。基於這立場,我百分之百贊成同性婚姻。只不過,原本我一直以為人工生殖法也在法案通過時同時修改,讓女同志和異性戀(先生精蟲稀少、無精症)一樣可接受捐精,藉由人工授精或胚胎植入受孕。
直到她們走進我的診間:
「沒有心跳,看起來是萎縮的胚胎,需要藥物流產,下個週期再努力,你們是找哪位醫師做人工受精啊?」我說。
「我們是DIY!」聽完我的話,她們兩這樣回答。
我這才發現,她們的努力和別人不同。原來,因人工生殖法目前僅適用於異性戀夫妻,女同志們若想懷孕,多半只能藉由居家「自體滴精」的形式,透過無針頭的針筒將精液打入陰道。沒有專業技術的協助,和在醫療院所執行的人工受精相比成功率肯定低了許多。再加上自行取得的精液未經洗滌,注射進去後更容易引發收縮悶痛。每一次流產、每一次失敗、再找一次精子的無助,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疼痛與煎熬。
更令人無奈的是,人工授精若失敗多次,我們一般會建議病人改採試管療程,在排卵刺激後取卵,讓精卵在體外受精、再植入體內。這個方式醫療介入更多、成功率更高。但技術上雖可行,礙於法律規定目前只有異性戀夫妻適用。
她們是被排除在外的。對於我來說,有種「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和藥物可幫助她們,但法律卻規定我不能」的荒謬感。
為了瞭解此議題到底「卡」在哪裡,我又能做什麼,上個月分別參加了綠黨舉辦的「談到生育,平權的路有多遠?」以及輔大性 /別研究社主辦的「幸福快樂然後呢?專法週年後,婚姻平權的困境與未竟之路」座談。
先說結論,我認為,除了參加遊行、在網路上發聲,最省力的就是,將「是否支持生育平權法案修改」視為妳在選擇政治人物的重要指標,並且一定要去投票。因為各項法案要通過與否,決定權就是我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立法委員,這也是最簡單可直接為她們發聲的機會。
講座中,同家會黎璿萍秘書長分享更多同志求子的困難。
疫情前,同志伴侶為了求子,除了先前提到的滴精,只能遠渡重洋去國外接受試管療程。除了上百萬費用,還得面臨語言、文化上的隔閡與不安。從醫師的角度,我完全可同理。因為即使是較單純的婦科疾病,我心理上也會抗拒語言不通的外國病人,除了解釋上更耗時、效率差,也可能因解釋不清,影響到治療效果。更何況人工生殖療程複雜、需溝通的地方更多。
而疫情後,安排好的試管之旅只能取消,自體滴精失敗的伴侶只能在國內繼續一試再試。當然,疫情終究會過去,世界還是會重新運轉,但是時光流逝,高齡女人的「卵子」有機會等到那時嗎?
最讓人心酸的是,這些同性伴侶來到不孕症診所求助,卻不得其門而入,卻眼睜睜看著外國夫妻特地到台灣接受試管療程,感覺就像是被這個國家遺棄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讓孩子在只有爸爸或媽媽的家庭長大很自私,以後肯定會被歧視。我認為綠黨張竹芩秘書長提出的說法很值得參考:
『相信我們都同意人不應該因性別、膚色、種族、階級受到差別待遇,甚至遭受歧視,但對於孩子呢? 不管是隔代教養、單親、多元成家的孩子,我們都應該打造一個零歧視、友善的環境,而不是反過來問,為什麼你會被生出來?為什麼會生在這個「非典型」家庭』。這段話對於單親的我感觸特別深 ,在過去那個年代,歧視固然有,但我姑姑、奶奶毫無保留地對我付出與照顧,比起典型家庭,我從不認為我缺少了什麼。因此,我一直認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用心陪伴與無私的愛,和家長的數量、性別完全無關。
更何況,為了協助同志成為親職,相關團體也提供許多資源,比如兒童心理諮商相關成長課程、親師座談、志工輔導培訓等,讓同志家長們學習用什麼方式告訴孩子你從哪裡來、怎麼調適母代父職、父代母職。當孩子面對歧視、不公平時,也教他如何應對,爭取權利為自己發聲。
我得老實說,同志決定生兒育女金錢文化門檻相對高,還得拿出更多勇氣去面對這個相對不友善的社會,比如,爸爸該如何帶幼童上如廁?兩個爸爸牽著孩子走在路上可能會頻繁被問「媽媽呢?」。
因此相較起只是「不戴套」就意外懷孕的異性戀,他們對於婚姻、養育的決定,我相信是更加深思熟慮、步步為營的。
同時我也認為同志婚姻其實是一面鏡子,反映社會在性別平權上可以改進的還有很多。我的內心也不時在吶喊,在少子化的時代,,為什麼我們不能給所有想要生育的人,一樣平等的機會呢?
參加完講座,對於這群同志朋友,除了同理,我更多的是敬佩。她們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從學生時代就投入相關領域(社會、法律、人權、傳播),為了爭取大眾的認同,也變得更圓融、包容接納不同意見,面對阻力時,也不斷調整作法重新出發。想想自己身為異性戀,深感可不受限制地結婚、自由選擇要不要生兒育女,是如此幸運。但同時,也因他們無法公平被對待而感到內疚、難過。
我也很佩服林昶佐委員在這個吃力不討好、又會掉選票的議題上一直努力付出。在講座上聽到他反思,經過2018年的挫敗,在溝通議題上我們應該用理性的模式爭取對方認同,不是用吼罵、辯論、甚至是瞧不起對方的態度讓反對者認輸。他認為這樣不但沒用,反而引起反感、遭致更多反撲。
我認為這樣的態度在其他方面也很受用,好比說服長輩重訓、破除孕期迷思,與其情緒性地回嘴「叫你運動你就聽啊!」、「不要管我,你老了不懂」、「年代不同了,跟上好嗎?」,或許我們可以更有耐心地去和他們說明運動的好處、提出科學的數據、解釋迷思的盲點。在一次一次理性溝通中,不僅個人的信念會更堅定,說服對方的論述和技巧也會越來越好!
「結婚都一年多了,什麼時候計畫生小孩?」這句有點熟悉、卻又惱人的話套用在同志族群目前不適用。婚姻是不是戀愛的終點我不肯定,但能確定的是,婚姻只是平權的起點,跨國同婚、生育平權,破除性別刻板,還有許多的議題需要關切,「同志們」讓我們繼續一起努力吧!
小補充:「她們」後來成功懷孕了,目前規則產檢中。
#讓生育成為自主的選擇
高齡如何養卵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中醫如何治療不孕症 醫聖張仲景特輯(13)│談古論今話中醫
特別來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賴榮年
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
第一單元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不孕症
在台灣的婦女平均結婚年齡是33.3歲,幾乎結完婚準備懷孕,但是面臨的問題就是受孕不易,因為就是大家熟知的過了35歲就是高齡產婦的年紀了!
隨著年紀越大受孕機率就會下降,在現今來看似乎是真的,那麼在張仲景醫聖的醫書裡面,是如何描述這樣的記載呢?在當時沒有儀器和統計數值的情況,對照現今的研究會發現古人早已知道原來年齡是這麼的相關!!
但是中醫是如何辨證論治不孕症呢,就是現在你們想關心所以才會點進來的呀~話不多說,快看賴榮年醫師是如何從中醫角度講不孕症問題~
第二單元 中藥調理治不孕
面對公婆、街坊鄰居的關心在長期的壓力下,或許是不易懷孕的原因之一,很多人第一時間的求助會先考慮以西醫的方式,那麼西醫開的會是甚麼藥呢?例如吃排卵藥、打黃體素等,但是伴隨的副作用是子宮內膜變薄,這多傷身體呀!懷孕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子宮能有肥沃的土地著床和養分供給啊,子宮內膜變薄了妳想妳的受孕機率……。
好在還有古代中醫流傳下來的好方法,賴榮年醫師要分享幾個醫案供大家參考哦~不孕煩惱快走開~好孕快快到來吧!
第三單元 【獨家滴雞精】
滴雞精分為兩種,一種是純雞精,一種是有加中藥材的,下面文章介紹的是有加藥材的湯品,但在影片中賴醫師有詳細的介紹哦~還有純滴雞精也不是每個人可以吃的 (⊙ˍ⊙) ,還是來看影片了解一下不要亂補哦。
〈食材〉
雞肉 (全雞或半雞)
〈藥材〉
熟地20g、西洋參20g ,不用加鹽和酒唷!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IeH2D25VAk/hqdefault.jpg)
高齡如何養卵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特別來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 賴榮年
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張閎運執行長
第一單元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不孕症
在台灣的婦女平均結婚年齡是33.3歲,幾乎結完婚準備懷孕,但是面臨的問題就是受孕不易,因為就是大家熟知的過了35歲就是高齡產婦的年紀了!
隨著年紀越大受孕機率就會下降,在現今來看似乎是真的,那麼在張仲景醫聖的醫書裡面,是如何描述這樣的記載呢?在當時沒有儀器和統計數值的情況,對照現今的研究會發現古人早已知道原來年齡是這麼的相關!!
但是中醫是如何辨證論治不孕症呢,就是現在你們想關心所以才會點進來的呀~話不多說,快看賴榮年醫師是如何從中醫角度講不孕症問題~
第二單元 中藥調理治不孕
面對公婆、街坊鄰居的關心在長期的壓力下,或許是不易懷孕的原因之一,很多人第一時間的求助會先考慮以西醫的方式,那麼西醫開的會是甚麼藥呢?例如吃排卵藥、打黃體素等,但是伴隨的副作用是子宮內膜變薄,這多傷身體呀!懷孕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子宮能有肥沃的土地著床和養分供給啊,子宮內膜變薄了妳想妳的受孕機率……。
好在還有古代中醫流傳下來的好方法,賴榮年醫師要分享幾個醫案供大家參考哦~不孕煩惱快走開~好孕快快到來吧!
第三單元 【獨家滴雞精】
滴雞精分為兩種,一種是純雞精,一種是有加中藥材的,下面文章介紹的是有加藥材的湯品,但在影片中賴醫師有詳細的介紹哦~還有純滴雞精也不是每個人可以吃的 (⊙ˍ⊙) ,還是來看影片了解一下不要亂補哦。
〈食材〉
雞肉 (全雞或半雞)
〈藥材〉
熟地20g、西洋參20g ,不用加鹽和酒唷!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GRB2wvvlI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f_3yPvkBTcl99qhTQe6aOWCVtdA)
高齡如何養卵 在 高齡女性備孕,應該如何養卵呢? | PTT新聞 的八卦
高齡 女性備孕,應該如何養卵呢? 公開日: 2018-12-08. 想要受孕成功,少不了優質的卵子以及精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殖器官的衰老,卵子及精子的品質也是會受到影響 ... ... <看更多>
高齡如何養卵 在 [心得] 備孕這條路... - 看板GoodPregnan 的八卦
文長請見諒。
大家好,我目前高齡37,備孕兩年多,在這個板逛了很久,原本是打算等成功的那一天再
來分享心得,但最近深感懷孕畢業文總是讓人羨慕卻同時也無助焦慮,一看到沒嘗試過的
偏方就趕快想試一試,反覆問自己:「我還能做點什麼呢?」因為,至少,感覺自己有做
點什麼努力,才能渡過無止盡的沮喪迴圈。這箇中心酸,真的只有備孕已久的人才懂啊!
這篇文章,是希望可以把目前的心得整理起來,讓不管是剛備孕需要方向的,還是備孕已
久來取暖的,都可以交流分享。
如果你也正在想「我還能做點什麼努力呢?」以下的心得,希望可以有幫助。當然必須說
,有些是有科學根據的,有些當然沒有,但備孕其間心情的穩定也是相當重要的,無論任
何一種方法是否有用,我認為只要能降低焦慮感,就是值得嘗試的喔!
1。生殖醫學科檢查
嘿,剛開始備孕的你,一定聽了很多同事朋友長輩包羅萬象的偏方,請你,拜託,直接和
先生一起掛生殖醫學科安排檢查!這可以省下你好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無盡等待!
我自己慘痛的經驗就是,第一年雖有點著急,只敢看中醫,各種嘗試後,去小診所掛號照
了個腹部超音波發現有肌瘤,醫生表示要月經第二天回診,我想再努力看看就拖著到第二
年終於抽血檢查,泌乳激素過高,也讓先生安排精蟲檢查發現活動力偏低,且型態不佳。
到這時我們都還覺得,那就只是機率低了點嘛!就再試一試囉。到備孕滿兩年時,終於鼓
起勇氣掛生殖醫學科,檢查出輸卵管一邊阻塞(偏偏又是我最常排卵的那一側),而那個
我擔心很久的肌瘤,則在根本不會影響著床的位子。
如果你剛開始備孕,又已高齡,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拖了幾年後悔莫及。我最大的懊悔,就
是沒有及早安排西醫檢查。中醫養身體當輔助很好,但若你久久照表操科沒有懷,只是因
爲輕微甲狀腺功能失調,或泌乳激素過高呢?吃幾顆藥就能增加懷孕機率,可以少糾結多
久啊!
以下是我們近期檢查的項目供參考:
先生精蟲檢查
月經第二天抽血驗荷爾蒙
輸卵管攝影(看有沒有通)
子宮鏡(看子宮環境,及是否有會影響著床的肌瘤或息肉)
驗AMH(看卵子庫存)
2。確認自己有排卵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中間可是有很多學問的。我老公甚至還以爲「有月經就是有排卵」,
但請去google「無排卵性月經」就知道不是喔!那要怎麼抓排卵期並確認有排卵呢?板上
已經有很多人分享,我大概列一下。另外要記得,受孕機率最高是排卵前兩天,到排卵當
日為止。
LH排卵試紙:以非晨尿驗到強陽,再到轉弱的時候就是排卵發生中。這個試紙唯一的問題
就是,有時強陽好幾天,有時一出現隔12小時即轉弱,很難抓準做功課的時機!如果你也
有這個困擾,可以用後面說的雌激素+LH試紙,準確抓出排卵前三天喔。
照卵泡及內膜:大概月經週期第10天開始到診所或醫院追蹤卵泡也很準確,也可同時觀察
內膜增厚狀況。如果是輸卵管一邊不通,能知道這個月有沒有努力的必要。排卵過後再照
的話,可以看卵巢週圍是否有液體,用以確定排卵喔。另外一項antral follicle count
,可以看發展中的卵泡有多少,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卵巢庫存指標。幫我照的醫生說,這
和試管取卵數及成功機率高度相關。
排卵藥:月經第二天開始連吃五天,可刺激排卵,一般來說排卵藥的效果要搭配卵泡追蹤
。我自己目前吃第二個月,第一次左邊一顆右邊兩顆(確定有排卵),第二次左邊兩顆右
邊一顆(還未確定排了沒)。
基礎體溫:板上分享夠多了,我自己是覺得單靠體溫很難抓準排卵時機,因為測到高溫就
已經排卵了。因此體溫我是當確認用,做功課做到體溫升高為止。
雌激素+LH試紙:這是我最近才發現的產品,因為LH是排卵前24-48小時會驟升,但estrog
en卻是排卵前三四天開始上升,這個試紙能讓你準確抓到最佳做功課時機。品牌我就不說
了,餵狗查就有~
3。養卵三個月
卵子品質很重要,是否能生下健康寶寶,這是決定性因素。好的卵甚至能修復精子問題,
而卵子若不好,即使做試管,也很難發展為胚胎。研究顯示,不明原因的流產,也都是卵
子品質的問題。
所謂卵子品質,簡單說就是複製正確DNA的能力。比如說,高齡生唐氏症寶寶機率高很多
,唐氏症就是一個基因弄錯了。這也是為什麼做試管如果有加PGS(胚胎基因檢查),排
除肉眼看不出來的不良品,可大幅提高成功率。
雖然卵子品質隨年齡下降,但不是不可逆的喔!備孕過程中常常聽到養卵三個月,是有科
學根據的。以下建議參考本書:It starts with the egg. 對我幫助很大,非常建議大家
一讀。作者親身研究佐證,找科學期刊,統整出備孕各階段(包含試管或多次流產)該補
充的補品。我是到近幾個月才接觸,相見恨晚。
統整一下就是,飲食作息加維他命補充,並遠離塑化劑(超重要!!是不孕一大原因)。
維他命的部份書裡有很詳細的解說,除了基本的助孕綜合維他命(含葉酸),對提升卵子
品質最重要的是:
CoQ10 (應該是最重要的,現在做試管的話診所都會建議要吃夠300-400mg)
維他命D (要高劑量,坊間綜合備孕維他命都不夠的)
Omega 3/6/9
這些補品,先生也可以跟著一起吃。我們原本只吃Pregnacare,最近三個月加以上三種,
先生這個月回診的精蟲檢查,跟去年比活動力大幅進步了,所以不管怎樣就是繼續吃囉~
4。暖宮
暖宮的部份當然最推薦的是固定運動,和泡腳,或者艾灸,這些網路上隨便查資訊很多。
最近我買了一台接行動電源的暖宮器,是個蠻方便的選項。
大約兩個月前,我從英國家醫獲得了針灸的一些資訊,發現原來在英國是很流行的!因為
有研究顯示,針灸可增加一倍試管成功機率。因此我也開始嘗試,目前的心得是,針灸完
,會有和暖宮很接近的感覺,腹部會發熱,心情也放鬆,可能絕大部份是心理作用吧!但
備孕到現在,任何對心情穩定有幫助的事我都願意做啊~
5。做功課的學問
首先當然是頻率。目前最多人推薦的是做一休一直到體溫上升或試紙確定轉弱,但是根據
我的不負責任統計,身邊至少有五個高齡(35以上)朋友都私下告訴我,是排卵那三天,
天天做中的。這其中包括備孕一年多才成功的,說她中的那個月和先生下定決心天天交功
課,竟然真的就懷了。但前提是,要看先生身體狀況,如果很勉強,可能精子品質跟數量
會不夠好,得不償失。
還有一些旁門左道,包括做完功課要抬腳啦,對岸甚至還有所謂非媽助孕法,做完功課用
手指進去抹一圈,以增加精子進入子宮機率。雖然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傳說,我因為懶也
沒試過,所以無法分享心得啦。
但有一點就是,我們有用助孕潤滑,在使用後的第二個月我有看到兩條線,但一直持續很
淡很淡到月經該來就來了,才知道這就是化學性懷孕,表示著床失敗。會用專業潤滑原因
是因爲,我們之前一直是用口水,但上網查發現口水及一般坊間潤滑劑,可能會不利精子
活動,因此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試試,沒多久就看到兩條線,也許是巧合吧,但也就這
樣繼續用下去了。
很多人會問,先生不配合怎麼辦?只能說每個人不一樣,有的男生是知道要交功課就會提
不起勁,這種情況只能靠溝通,看太太能否用兩人談好的暗示來安排。有的男生像我先生
則相反,一開始我因爲不想破壞氣氛,完全不提排卵期,他反而覺得沒參與感壓力大,溝
通過後,才知道他喜歡開誠佈公的說,老婆來製造寶寶吧~他說還有一個原因是,要交功
課表示他可以不需要做太多前戲取悅我就直接上陣,反而是另一種期待感(?)
不管怎樣,備孕是兩個人的事,我覺得溝通出兩人都能接受的計劃,非常的重要。這樣也
可以避免失敗時互相指責而破壞夫妻關係呀。如果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努力,內心肯定
不平衡的,直接攤開來好好溝通吧!
6。和隊友分享情緒
承上,在備孕這條路上,千萬不要覺得懷孕是女生的事,只有自己糾結,或覺得先生根本
就不懂女生的壓力等等。這些負面情緒,在我們備孕第二年達到高峰,直到某天我隨口說
了一句「你懂什麼,又不是你的身體!」我先生就炸了,把他承受的壓力一次倒了出來,
說他想參與想知道驗排卵驗孕結果但要看我臉色不敢問,擔心我的各種身體反應和檢查結
果,這一切都應該是兩個人的事啊!我這時候才發現,原來我有個好隊友,不知道自己之
前為什麼要自己躲起來查資訊,躲起來驗孕,月經來躲起來哭,或許是自尊心太強怕他笑
吧?
備孕以來我最懊悔的就是沒早點檢查,第二就是這一點了,應該早一點和先生分享身體和
情緒的變化,而不是自己默默承受又反過來指責他不懂。談開來以後,我們終於,像真正
的隊友了,而我也真的看到他和我一樣想要有寶寶,和我一樣擔心,和我一樣想盡最大努
力。
我們也談了最壞的打算,要努力到花多少錢及什麼階段,對借卵和領養的想法,以及想像
這輩子沒有孩子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聊完這些,發現原來我們的焦慮,並不是因為
非要有小孩不可,而是來自不斷努力卻不停失敗的挫敗感。在這過程中,我們更珍惜現在
擁有的兩人世界,更珍惜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自己「選擇」的家人。
只能說備孕就像上天給的考驗,磨練耐性,磨練夫妻關係,磨練和自己的情緒對話,磨練
面對外人關懷指點的修養,噢也磨練對身邊孕婦藏不住的嫉妒心。
7。驗孕與早孕症狀
這裡只有一句話想說:「千萬,不要套症狀。」驗孕期間每天上網查排卵後症狀,該有的
早孕症狀我都遇過了。什麼胸漲,貧尿,嗜睡,著床出血,著床刺痛,爆炸餓,淡到不行
兩條線,都遇過了還是沒懷啊。目前已經看開了,真的不要套症狀。
我是嚴重的POAS(pee on a stick)患者,很早開始驗,天天驗,因為就是受不了想早點
知道結果。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徒增壓力,不如等小紅報到,但我認為POAS患者是相反
,不斷驗到大白板反而放寬心「啊,又失敗啊,好喔再努力」,反而小紅來不會太失落。
8。設期限,做人工試管
面對看不到終點的備孕過程,給自己設期限吧!比如到幾月沒有就去檢查,到幾歲沒有就
直上試管。對我來說,有計劃的時候,心情真的比較安穩,比較不會因患得患失而陷入憂
鬱。
當然,做人工或試管也不是保證班,還是要和隊友討論出精神與財務狀況能承受的底線。
我們因爲住國外狀況比較特殊,英國有公費試管一個週期,我們就是設定好今年中前要試
公費,失敗的話年底前就要自費試管買三個療程。如果都失敗就正式放棄。
9。備孕群組,諮商,拜拜求籤,中醫
在這裡想說,請不要低估情緒與壓力對備孕的負面影響。如果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事,就
姑且試試看吧!
最後,我不知道估狗過幾次「如何放輕鬆」,試過冥想app,試過藏試紙,刪掉備孕app,
刪除好孕板,最後得到的心得就是,不可能,我的個性如此,不如擁抱焦慮與它和平共處
。我的做法,就是不斷嘗試各種對助孕有幫助的事,讓自己「正在做些什麼」,是我戰勝
無助感的方式。
最後,這篇並非成功畢業文,而是加油打氣文,更是我「能夠多做一點什麼」的項目之一
。還有,我們真的都辛苦了。再接再勵,加油。
噢,還有什麼是我漏掉的呢?歡迎大家分享備孕撇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1.148.158.9 (英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odPregnan/M.1581295476.A.EC2.html
這個我沒有聽說耶,因為我買的是綜合的就直接都打出來了。感謝分享,我再和醫生討論
看看。
謝謝!這確實是我很需要的。
好多人都說放鬆沒壓力就懷了,但放鬆真是知易行難啊!感謝大家分享,我也有考慮瑜珈
~正在找適合的小班中。
我的針灸師是在Coventry/Warwick喔,她比較特別的是專攻不孕,也有在做諮商。她本人
經歷求孕不成,試管無數失敗,子宮外孕,最後領養的過程。如果你剛好在這附近,我蠻
推薦的,至少聊聊都很有幫助。
至於暖宮,我是聽說不過度刺激就好耶,沒有聽說肌瘤不能暖。擔心的話,建議和醫生討
論看看喔!
哇,謝謝,我還沒嘗試過呼吸法,因為每次冥想app都讓我更焦慮囧... 我會再來試一試,
謝謝!
謝謝大家的意見跟鼓勵喔,還在努力的一起加油吧。
※ 編輯: switchoff (51.148.158.9 英國), 02/10/2020 16:08: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