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醫學體系改革1:從疾病到犯罪,如何超前攔截?】
今天,高雄市楠梓分局加昌所4名員警,協助精神病患強制就醫時,遭受病患持刀攻擊,所幸無生命危險,嫌犯亦被警方開槍還擊制伏,送醫戒護治療。此一案件,以及前陣子勇警李承翰殉職事件的一審判決,以及近日父親在失望中不幸往生的悲劇,都讓社會大眾再次的要求司法與衛生體系作出改革與回應。
在這個會期中,我和團隊非常關心這個議題,也特別提出了三次質詢,主題分別是:「監護處分制度增設置專責醫院並有妥善之預防與加強防護制度以保護醫事人員」,「精神障礙犯罪者應針對刑後處分與社區治療之整體計畫修正以及資源充分投入」,以及「衛福部與法務部將合作設立之司法精神病院,應釐清場地、人力、經費來源,其定位與服務項目」。
儘管立法院進入休會期,本辦公室,都還在與相關部會溝通質詢回應,以及後續修法或行政執行的細節,我們團隊也特別整理了一系列司法精神醫學體系的現況以及國內外實證,希望來向各位報告,以及討論後續改革的方向。
首先,我們先來看這幾年震驚社會的幾個精神障礙犯罪者案例,儘管媒體往往把焦點放在兇手如何兇殘,但我們看一下第一張表格,扣掉鑑定結論為「正常」的鄭捷先不提,其餘案件的病患,在犯案前,都有明顯的症狀,大多曾接受治療,但在犯案時,都是「沒有病識感、沒有規則回診、沒有服藥」的狀態。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沒有病識感」本身,就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一個特性,根據不同流病學統計,沒病識感的病患比率可能達到一半,而病患接受治療康復但又停藥的狀況下,據統計,超過90%患者會在1年內再次發病。
那麼,大家接著會問,精神疾病就等於暴力、等於犯罪、等於危險嗎?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個面向,我們分別用兩個知名的研究來回答,根據1980年代,美國全國性的ECP研究,和正常組相比,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患」這組(如思覺失調症、雙向情感疾患等),確實暴力的終身盛行率較高,但「物質濫用」這組盛行率又更高。而根據110篇研究的統合分析,共病物質濫用,可以再讓精神障礙患者的暴力發生勝算比(Odds ratio)上升1.8~2.8倍。而根據另一項收案量也很大的MacArthur研究,在從精神科病房出院的個案中,有物質濫用的個案,確實暴力風險較高;但若沒有物質濫用者,暴力風險和一般人無顯著差異。
如果你覺得統計很煩,簡而言之,嚴重精神疾病患者不治療暴力可能性高,治療後跟一般人一樣。但真正可怕的是物質濫用(酒、毒)。
有了這一大堆研究資料,我們的公衛體系應該做的,其實是「提前攔截」這些可能會導致疾病的個案,所以我們就要來看看兩種模型,分別是預防醫學模型,以及結合犯罪學概念,用來處理精神障礙犯罪的「#系統化攔截模型(Sequential Intercept Model)」,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國內的立法與政策討論中較少被廣泛提及,因此這邊就野人獻曝一番。
在最早期,系統化攔截模型的「攔截點0」與預防醫學的「初級預防」,都是要在社區就降低精神疾病盛行率,我們知道,精神疾病全是多重因素疾病,其致病原因包含遺傳因子與環境影響,在發展早期,父母的教養方式、照顧者時常更換與否、家庭的社經地位、是否曾遭受兒童虐待,都會影響未來罹患精神疾病乃至出現暴力的風險,因此,這方面的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投資就相當重要。
再接下來,系統化攔截模型的「攔截點1」,指得是精神障礙犯罪者初次遭遇執法人員,此時可能已出現一些亞臨床症狀,或是已經因精神症狀行為脫序而就醫,要做的就是將患者留在醫療體系內。根據統計,所有犯罪者中,15%的人在過去一年內,27%在犯罪之前的人生中曾經使用過精神醫療服務,這雖不一定和他的犯罪有關,但若能在此時確實施予治療,則未來的暴力危險便能大大降低,這也是針對高風險族群「特殊防護」的目的。
系統化攔截模型的「攔截點2」則是精神障礙犯罪者已經被拘留,例如鬧事被強制送醫,緊急安置強制住院等狀況,那麼,能否做好出院準備服務,改善病情控制就很重要,這也是病患因精神狀況惡化而犯罪前的最後一道防線,已經算是次級預防中的「早期介入」。
到了「攔截點3」,患者已經因某些罪行需要上法庭,判斷其責任能力,是否需要監護處分等治療模式,這樣的「評估」、「分流」就是重點。而到了「攔截點4與5」,就是病犯要從司法精神體系再過渡到強度較弱的司法社區治療或一般醫療的過程,如何維持穩定避免再犯,同時協助復歸社會就是重點,我們也就需要例如積極性社區治療(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強制社區治療等等模式,這算是三級預防中的復健。
講了這邊,要跟大家報告的:
第一點:精神障礙者,沒治療時終身暴力風險升高,但治療後與常人無異,問題是沒病識感就是病徵一環,需要從社區裡去攔截。
第二點:若我們不從系統的層面看,不從研究的證據去看,只想重罰伸張正義,大概無法嚇阻、更無法減少犯罪,特別是精神障礙者的犯罪。
第三點:要做系統性的改革,特別是前期投資,成本很大,但你不做,社會的代價更大。
第四點:台灣的社安網,光是在司法精神醫學這塊,就缺了「很多很多東西」,不只是司法精神病院,不只是延長監護處分可以解決。那麼什麼是證據告訴我們應該要有,但台灣沒有的? 什麼又是我們團隊要推動的修法? 明天會繼續和大家討論!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一個少年土豆噴農藥的故事。15歲那年,土豆的父親、阿嬤相繼過世,他只得輟學,想辦法到處打工,試著活下去。這樣欠缺家庭溫暖與學校社會網絡資源的少年們,為數不少,都隱身在我們之中。每一天,他們都在與命運搏鬥。 ●完整專題 http://bit.ly/2zmPT2u #廢墟裡的少年 #非行少年 #...
高風險家庭社會資源 在 許淑華 Facebook 八卦
今年10月12日,監察委員至南投醫院中興院區及草屯療養院巡察,卻發現偏鄉醫療資源缺乏且亟需其他縣市醫護支援的南投,仍須不定期調派醫護人力支援台東、花蓮部立醫院,恐造成醫護人員之負擔。
由於目前中興新村的老年人口眾多,亟需長照資源需求,南投醫院中興院區有意進行轉型,成為多功能的長期照護旗艦據點,卻因受限於現有空間及病床數已達飽和,無法再新增復健科、日間照顧中心、護理之家等單位。
建議衛福部應審慎評估部立台東、花蓮醫院需要,若要支援應從其他地區人力相當充裕的醫院調派;另外應積極協助南投醫院尋找閒置公有地擴建,使長照單位、資源引入,以利當地長照醫療需求之補強。
2004年開始,政府啟動高風險家庭的通報系統,過去3年,高風險家庭通報數從2萬5千戶增加到近3萬戶數,牽涉的孩子高達4萬3千位。
而每年近3千5百名風險更高的兒少,因家庭無功能,必須被送入安置機構裡。
依照現行兒少法規之安置規定,以親屬為最優先,其次是寄養家庭,最後才是安置機構。
📌從103至105年各年度寄養家庭數來看,分別1,289戶、1,326戶及1,299戶,儲備寄養家庭戶分別為303戶、307戶及278戶,呈現逐年下降現象。
其因為寄養家庭負擔孩童全部開銷及24小時照護工作,而安置費用卻不及2萬元。寄養家庭是高風險家庭中未滿2歲嬰幼兒重要的中介點,然各縣市財政能力不一,以致安置費高低不等。
📌至106年6月底止,國內兒少安置機構計123家,總核定床位數5,225床,實際安置人數僅3,310人,然與衛福部所統計的2萬名相比,形成我國兒少保護之漏洞。
從116家實際安置人數低於核定床位分析,其因出在生活輔導員及保育員等人力不足。雖每年4,600名相關科系之畢業生,但由於社會經驗不足、薪資等因素,未必會投入。
📌目前我國的兒少安置機構並無退場機制。自98至104年止,兒少安置機構經衛福部評鑑為丁等者共8家。然衛福部評鑑結果對業者不痛不癢,只要未發生兒少權法第83條各款所列事由,就不會罰緩停業。以致憾事一再發生,無疑對兒少是二次創傷。
上述,淑華要求衛福部應於2個月內研擬寄養家庭專案計畫、人員培訓方案以及兒少機構退場機制。
高風險家庭社會資源 在 潘孟安 Facebook 八卦
【安居大社區-社會福利、醫療衛生政策】
在屏東,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高達13.54%,面對人口結構的變遷,我認為這是挑戰、也是屏東發展新興產業的絕佳機會
( 社區關懷據點倍增 )
屏東萬丹松鶴園,首創全國第一個社區聯合自主經營老人日托服務,屏東的社區關懷據點數量也是非直轄市裡最高的。
※ 未來,我將利用這兩大優勢條件,編列專案經費,讓社區關懷據點可以比現在多出至少一天的服務能量,讓長者可以接受更完善照顧。
( 一鄉一托老中心 )
※ 未來,更要在每一鄉鎮利用閒置公有空間,透過社區照顧志工力量與智慧科技的力量,整合縣府衛生所復建師與社工員等專業人力,讓在地人照顧在地人,提供亞健康與輕度失能的老人家一個可以交朋友、學新知的快樂環境,給長輩一個有尊嚴、快樂的晚年,這樣也可以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 掌握銀齡商機,青年在地就業)
屏東必須掌握銀齡商機,善用在地特色,發展「走動學習」式之熟齡旅遊,我計畫利用各項職業訓練資源及學校技職教育,讓年輕人及有志投入照護產業的鄉親學會照護專業,增進在地就業機會。
※ 未來,我將延續曹縣長推動的「幸福健康生活園區」示範計畫,結合泗林平地森林遊樂區及大潮州人工湖計畫周邊,以智慧科技、養生照護、休閒旅遊為主軸,為屏東創造一個新的全齡安居示範典範。
( 社福在地化與在地醫療 )
※未來,將現有3處分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擴增為六至七處,就近照顧婦女、青少年、高風險家庭、身障者,並讓各項照顧資源可以巡迴與到府服務。我將從過去整合醫療資源、成功推動恆春旅遊醫院經驗出發,計畫發展跨縣市醫學中心服務網,強化消防局與醫療院所救護車聯合服務,同時也整合復康巴士服務能量,推動偏鄉DRTS公車服務系統,滿足長輩及身障者各項行動需求。
全文閱讀︰http://www.panmenan.com/2014/09/blog-post_30.html
#孟想屏東 #政策
高風險家庭社會資源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一個少年土豆噴農藥的故事。15歲那年,土豆的父親、阿嬤相繼過世,他只得輟學,想辦法到處打工,試著活下去。這樣欠缺家庭溫暖與學校社會網絡資源的少年們,為數不少,都隱身在我們之中。每一天,他們都在與命運搏鬥。
●完整專題 http://bit.ly/2zmPT2u
#廢墟裡的少年 #非行少年 #報導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6hIhWGyVnE/hqdefault.jpg)
高風險家庭社會資源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評價
眼見大環境的無奈,像個食物鏈般漸漸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許多家庭因為種種因素,沒有穩定的收入而讓孩子因為難忍飢餓,偷了超商的食物,被移送法辦留下難以抹滅的不良記錄,我每每被請託至分局關心,心中真的不捨又感慨,因此我發想了全國首創的「幸福保衛站」,讓孩子不再因餓肚而誤觸法網,這個政策得到了熱烈的響應和國人一致的認同,但我仍有想法要再接再勵,任重而道遠。
明義於2012年議會質詢期間向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提案並於2013年1月正式實行至今..
.
新北市政府與全市逾2,000家四大超商(7-11、全家、萊爾富、OK)合作,針對就讀、設籍於新北市或在新北市發生「急難事由」致有飢餓求助需求之18歲以下高國中小學生(含中輟學生)及兒童,提供緊急協助,每人每餐以 80 元為原則,採「救急不救窮」為原則,解決弱勢學生燃眉之急,除提供弱勢兒童的用餐外,也負起主動關懷通報及協尋的功能。
自102年1月1日起至105年10月底,累計取餐人數達1萬9,467人,轉介約1,923個案為高風險家庭,目前餐點總支出約230萬元,民間捐款逾1047萬元,助益本計畫長期推行。 「幸福保衛戰」所有經費來源來自於社會的捐款,沒有了一塊錢來自公務預算,四大超商也沒有收取任何的服務費用,完全是社會資源的結合。
-------延伸閱讀--------
【幸福保衛站網】:
http://tedl.ntpc.edu.tw/113/
【「幸福保衛站」 新北城市轉型奪冠關鍵】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754684
【關於「幸福保衛站」政策】
https://youtu.be/-kEeXCMDy3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XzpaoRvjp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Il91luo2wwS05Qh53cl7IaygLlg)
高風險家庭社會資源 在 陳亭妃陳怡珍 Youtube 的評價
1. 請市府整合各局處資源,加強落實里鄰通報,主動關懷高風險族群子女,增加完善幼兒托嬰照顧資源,降低家庭風險因子,並即時援助兒童免於受虐。
2. 請市府增加專業社工人力,保障社工安全,增加編列社工超時加班費,並改善社工低工資及回捐問題。
3. 請市府儘速訂定兒少保護自治條例及家暴防治自治條例。
4. 請市府訂立台南市社會安全網精進任務小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As-VXVaSeE/hqdefault.jpg)
高風險家庭社會資源 在 兒福聯盟- 陪高風險家庭重返安穩航道 - YouTube 的八卦
在台灣,當某些家庭遭遇經濟困境、負擔家計者重病等重大事件缺乏足夠 資源 或有力的支持系統幫助家中成員度過難關便成為所謂的「 高風險家庭 」虐童致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