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過日微旅行:黨產尋奇之旅
文/ 洪正
同步刊登於 高雄好過日 官網:https://takaogooday.org/20180412-2
上個月,位於鹽埕埔的高雄市電影館為了提升觀影品質,由文化部補助電影館斥資百萬重新裝潢影廳,經兩星期將軟硬體改版整修,並引進電影院專用的人體工學座椅,並重新調整配置重新開館。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電影館的空間似乎有點小?而建築樣式好像有點特殊?
✦ #高雄市電影館的前世今生
於 2002 年 11 月 3 日正式開館運作的高雄市電影館,所在位址是原本廢棄拋荒的高雄市實驗國樂團舊址;數年前,電影館官方網站上還有輕描淡寫地介紹電影館身世:
「長久以來,南部地區一直沒有電影文化推廣社教單位,以及相關的軟硬體設施,電影界所舉辦的各項活動也以北部為重心,基於對於台灣文化產業的關心,以及推動電影產業的夢想,更為了替南台灣的民眾帶來更豐富、更多元的影像視野,高雄市政府從 2000 年開始,就積極開始催生「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選定位於河西路愛河畔、原高雄市實驗國樂團排練場的舊有建築,作為電影圖書館的館址,這棟建築在成為國樂團排練場之前,原為鹽埕國中的校舍,一度成為國民黨民眾服務站,在高雄市音樂館成立,國樂團遷出此處之後,便一直荒廢閒置。」
然而,這段被輕描淡寫的「一度成為國民黨民眾服務站」歷史,不僅在全國人期盼轉型正義加速的當下沒有被進一步地重視,反而全面消失於官網上。高雄電影館的今身雖已蛻變成提升城市文化品質與內涵的美麗建築,但是其「前世」卻是如此模糊不清。歷史空間遭去脈絡化的再使用,是此文化地標美中不足的缺憾!
✦ 黨產 vs. 公產:#遍佈全台的民眾服務社
根據《不當黨產委員會》報告指出,依 1951 年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所通過「國民黨黨員推行民眾服務工作實施綱要」之精神,國民黨中常會在 1953 年通過「區域區黨部基本工作實施要點」後,便開始大規模設立民眾服務站,每一鄉鎮以設立一個民眾服務站為原則,由黨加強領導。
根據根據黨產會統計,全台各地共有 383 個民眾服務社,其設置地點與國民黨地方黨部有高度重疊,全台 135 個黨部共有 125 個黨部與當地民眾服務社設在同一地址,重疊率達 92%。383 個民眾服務社當中,設址於國民黨建築物共 80 個分社,設址於中投等黨營事業不動產的分社,則有 172 個。
因此黨產會表示,儘管民眾服務總社登記為社團法人,但根本上就是國民黨的地方附隨組織。
✦ 以民眾服務之名「偷龍轉鳳」?!
「民眾服務」之意,本來是社會福利及安全網的一環,其權責應歸屬於社會局處,但 1945 年戰敗來台的中國國民黨,為了建立普遍深入群眾的組織以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便以「民眾服務」之名於全台各大量佈建民眾服務社。
在 1970 年代,一連串的政治、外交、經濟風暴使中國國民黨在台的統治基礎受到動搖,為了挽救危機、加強社會控制,「民眾服務社」的功能必須被強化,導致黨工人數迅速攀升,包山包海的各項動員活動也大量增加,構成了夭壽驚人的開支。此外,這些受民眾服務社聘任的專職人員,在「黨職轉任公職」的政策下,黨工年資可以併入公職計算,同時在 1995 年前的年資,也可以享受到「十八趴」的優惠存款(註)。
在此歷史發展脈絡下,許多原本應屬國家的「民眾服務社」便被偷龍轉鳳的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黨產。而高雄電影館便是在此時被「撥給」中國國民黨作為民眾服務社使用,直到 1990 年代中國國民黨才將此處「歸還」給市政府。
在此「黨產」歸公使用後,高雄電影館原址先是作為市府國樂團的排練空間,2000 年後又變身為高雄電影館;將此「黨」的空間復原並再造為「公共」的藝文空間,也算是對過去威權不義的一種轉型吧。
✦ 高雄獨樹一格的黨產「特色」
除了位在鹽埕、前身是黨產的高雄電影館外,大家若來旗津也能至旗后山下海岸路上尋找黨產的身影。旗津民眾服務社的建築本體可說是目前高雄少數建築與用途街保存至今的「民眾服務社」。事實上,高雄早年的「民眾服務社」和旗津這棟建物外觀高度雷同,皆是利用底下內縮的入口大門,讓見著外觀都以頭重腳輕的姿態,突出二樓外牆上的巨大車輪牌。
仔細看的話,不難發現這樣的造型宛如「中」字一般,似乎是不斷地向民眾傳達著台灣和「中華」、「中正」、「中山」、「中國」等神聖不可分割的悲慘命運。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國民黨遍佈全台的民眾服務社,只有高雄市的服務社建築物才具備圖中「強烈突出的品牌意象」的造型。若考察其系列建物的落成時間,幾乎都是在高雄市長王玉雲任內完成,並以市府財產無償撥交國民黨「民眾服務社」作為「公共使用」。1977 年建造的楠梓區民眾服務社,便是經由此程序無償轉移給國民黨使用;而鼓山的民眾服務社,則是由時任高雄市黨部主委許引經策劃,經由「正義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杉鴻營造廠」承建,並在 1977 年 7 月 1 日奠基。由鑲嵌於鼓山民眾服務社牆上的碑文,或許可以臆測高雄的民眾服務社,幾乎都是由這間「正義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圖為本所建造的吧?
目前,鼓山和楠梓的民眾服務社土地都屬商業區,但前者土地是國民黨所有、建物市有;後者則相反。高市財政局曾表示鼓山服務社是以佔用市有土地為名,計價收取補償金;另外楠梓則收取土地補償金。
高雄市區中,這種風格獨具「中」性且繼續開張的民眾服務社,只剩下旗津、鼓山、楠梓三處,其餘不是因為拆建而失去原本風貌格局,便是回歸公產由市府管轄另做他用。
小結:#高雄轉型正義的想像?
這些座落在高雄各地的民眾服務社,不只是風格特殊的建築物,建物的背後更凝結著一段至今仍在書寫中的台灣戰後政治發展史,因此,好過日主張:
1️⃣#傳承城市歷史記憶:盤整此系列「僅此高雄一家,其他縣市都沒有」的民眾服務社,並將已收回作為藝文(高市電影館)、社福(左營、前鎮、新興、苓雅)用途的民眾服務社,於室內外空間規劃展示空間,向市民交代黨產的前世今生,以彰顯「轉型正義」中歷史記憶的傳承,找回斷裂的城市記憶。
2️⃣#加速轉型正義腳步:市政府應儘速收回「民眾服務社」此一不當黨產,並將空間活化再利用。例如可作為高雄轉型正義工程的或其他用途之展示空間;也可作為社區長照據點,重現「民眾服務」精神而非控制社會之用;或融合地方創生的概念,重新定位其於社區中的角色,透過「地、產、人」等既有資源的活用,依地方特色需求,發揮設計力、生產力、行銷力,達成振興高雄的目標願景。
#高雄 #轉型正義 #不當黨產 #城市記憶
—
註:1971 年 9 月 17 日,一封由中華民國民眾服務總社發函給考試院「機密速件」的文書,並附上「年資互相採計要點」,以及「民眾服務社專職人員職級採計比照表」等,至此「黨職併公職」的手續便輕鬆完成。其中宋楚瑜、胡志強、關中、連戰等人,皆是黨職併公職的受益者。
高雄市電影館的前世今生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好過日的讀者們,昨日 高雄市電影館 重新開館,本週末將有特別活動—— 系列活動一 重返現場:16釐米膠卷喀啦放映工作坊!
活動中,將有「16釐米」放映機現場放給你看!大都影業老師傅話春秋,從沖片到放映,從知識到趣聞,電影膠卷滿滿大平台報給你知!
數位電影(DCP)是現在戲院最通用的放映拷貝,在電影數位化來臨前,電影膠卷(底片)中以 35 釐米是電影底片的標準規格、另外 90 年代至千禧年初,台灣創作者以 16 釐米底片創作亦不在少數。
高雄市電影館 邀請影迷在電影館重新開館之際,跟著電影館踏上歷史足跡,在膠卷裡找回自由,在光影中感受奇蹟。
【#系列活動一】3/17 Sat. 14:00 ★整場為工作坊(資深沖洗師、原大都影業技師郭榮平)
【#系列活動二】3/17 Sat. 16:30 重返現場:高雄百年電影故事
【#系列活動三】3/18 Sun.19:00 法國短片節-《愛與生命,偶爾還有狗》映後座談
--
週末去電影館觀影之餘,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電影館的空間似乎有點小?建築樣式好像在哪也看過?
下週,好過日將會為各位整理 #高雄市電影館 的前世今生!
高雄市電影館的前世今生 在 2021 時光島影數位修復工作坊/論壇|高雄市電影館- YouTube 的八卦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高雄市電影館響應主題「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策劃「時光島影」影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