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中醫師平常在幹嘛 - 其之二》
週六週日固定放假?嗯?那是什麼?
有人問我:「當中醫是不是周末都很養生很悠閒啊?」
幹,最好是啦
事實上呢,每年中有不少假日,中醫師都會固定進行一種叫做「研討會」或是「課程」的神秘儀式
如果不幸走上中醫師這條路,要有很多假日因此消失的心理準備呵呵呵…
就結論而言「增進臨床戰鬥力,獲得新知以及取得積分」是大家參加這些研討會的主要目的
對了,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中醫師,大多有執照的醫事人員都有類似各自的研討會課程和積分制度
聽留在大醫院當外科醫師的學長說過,當年曾經還有周六徹夜開搶救刀值班,周日早上去研討會報整個早上的慘劇
#超慘
#外科的人血都超厚的
---------------------------
【關於研討會和課程】
每個月每個月呢,各地公會、學會...等團體組織所開設的課程非常的多
舉例來說,根據神祕的中醫同道台灣中醫課程分享這邊的整理
光是今年九月,就有這~~~麼多課程
0930 盧文瑞軟組織及骨骼損傷徒手療法實務課程 盧文瑞 台北
0903 黃連阿膠湯之應用 蔡宗憙
……....針灸理論重構與臨床應用 溫崇凱 台南
0903 婦女卵巢早衰防治/經方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張玉珍 婦科
0907 傷寒纘論(一) 鄭宏足 台北
0910 婦科腫瘤處方對策 賴榮年 台北
0910 糖尿病的綜合療法 蕭安廷 新北
0910 仲景平脈辨證法介紹 陳偉坤 新北
0910 何時用針何時用藥 鍾箴禮 新竹
0910 常見內科疾病辦證治療6 蘇三稜 彰化
0910 不孕症治療 黃蘭媖 高雄
0910 小針刀在骨關節疾病的臨床治療經驗 黃建魁 黃庭
0910 「失智症照護推薦醫師」暨「臺北市失智症照護團隊」培訓課程 北市聯
0910 鼻過敏及鼻竇炎之中西醫大師對話論壇 耳鼻喉
0917 蘇三稜常用80顯效方劑經驗傳承講座(一) 蘇三稜 台北
0917 從醫案談脈藥結合 李蔡榮 新北 �
0917 惡性腫瘤西醫治療副作用的中醫補教病例討論 鄭淑鎂 新北
0917 桂麻劑的解析與臨床應用 鄭宏足 彰化
0917 疾病與經方的深度探討(四) 吳財秀 經方
0917 肝腫瘤病因、病機的前因後果 葉育韶
.........肺癌中西醫互補療法 吳景崇 癌症
0917 經方辨治睡眠障礙之水煎藥應用 林慶恆 神經
0917 失智症及癌症細胞免疫治療法中西結合研討會 整合
0924 耳醫學視診法 黃麗春 台北
0925 視診陽性反應的類型、特徵及臨床意義 黃麗春 台北
0924 陰火臨床應用舉隅:腫瘤 張東迪 台北
0924 新九針及火針在外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及傷科的運用 黃建魁 新北
0924 李政育眼科治療經驗:白內障/老花眼 李政育 皮膚
0924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醫學會研討會暨會員大會 家醫
0924 經方臨床應用暨疑難雜症驗方分享(一) 李蔡榮
..……..江氏頭皮針:腦科疾病 江國輝 抗衰老
0924 美國骨病醫師Greenman:腰椎關節錯位結構性診斷與關節復位手法 譚仕馨 黃庭
0930 耳醫學電測法 黃麗春 台中
......嗯超多的對吧?
嗯。
事實上這些課程不可能有人通通上的完,大家都是看自己的臨床專長去選擇相對應的課程
在這些研討會或課程中,各地的中醫師會聚在一起發表新的中醫藥研究,
分享臨床經驗,討論特殊案例,或是實際學習新的手法和技巧…
不同種類的課程內容都相差很多,
唯一的共通點呢,就是大家都想變強吧
畢竟能力不足而無法處理好病人的感覺,那是一種黏膩而厚重的不快感,
沒有負責任的醫生會喜歡這種感覺的
而在比較大型的研討會或是各學會的年會,也有很多新的醫藥或器材廠商也會在會中發表新的產品爭取曝光
有些課程是帶狀式的半天半天,比較大規模的則是一整天從早到晚
老實說挺累的,更別提有時候有興趣的課程都在別的縣市
難得的假日一早就要開車或搭車殺過去,晚上才能疲憊地回家,然後隔天通常又是周一工作日
心情怎麼想都很難美麗呢?
唯一的慰藉,大概就是如果有學到一些東西的充實感,以及偶爾分散到各地天南地北看診的同學好友可以碰面這樣吧
【關於積分】
大部分有執照的醫事人員,執照是有使用期限的
在這個期限內,政府規定你一定要上滿多少積分的課,才能夠在期限到達後進行「換照」,繼續取得合法的
以中醫師目前來說,六年必須上滿120積分的課程(包含至少12積分感染管制及性別議題之課程
http://law.moj.gov.tw/News/news_detail.aspx…
如果沒有上滿法定的要求積分,六年一到,執照可是會被封印的喔A_A
---------------------- 延伸閱讀 -------
《不良的中醫師平常在幹嘛 - 其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a.488814371290…/797173157120822/…
高雄失智症醫師推薦 在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Facebook 八卦
到現在我還是清楚記得,2013年父親剛生病失智的時候,內心的那種憂鬱和恐慌。
憂鬱的是,從小被我視為大樹的父親,突然倒下了。雖然心裡知道總是會有這麼一天,但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還是覺得措手不及。心裡常常想:「是哪一個環節,我沒注意到嗎?」
恐慌的是,家裡多了一個失能失智的長輩,一開始我跟媽媽完全不知道要怎麼照顧:怎麼翻身、怎麼換尿布、怎麼幫他洗澡,當他晚上不睡覺開始亂,該怎麼辦?沒有人教,我只能自己看書,或是問有經驗的人。
因此,當我看到了這一個活動,我想分享給大家。
這是由富邦人壽和50+主辦的《憶同結伴:關鍵新手失智症家庭分享會》活動,針對失智病人的照顧者們,提供專業的醫師分享、有經驗的照顧者現身說法、還有紓壓手做的活動教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安排,如果是在5年前就有這樣的活動,一定會讓那時的我不會這麼憂鬱和恐慌。
有台北和高雄二場,誠摯推薦給想了解失智症的大家。
台北報名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eD6FrWVHQtxrk3KP…/viewform
高雄報名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c27zdXA6v9NafD9D…/viewform
(歡迎分享)
#憶同結伴
#失智症照護
高雄失智症醫師推薦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八卦
大老們,得罪了
其實扁要關要放不是什麼當務之急
特赦我也沒意見
只是無法忍受指鹿為馬這回事
"2010年11月11日陳水扁收賄案定讞,發監台北監獄執行為期20年之有期徒刑。陳水扁正式入監後開始頻傳身體不適,多次戒護就醫。
2012年9月12日陳水扁因無法解尿,由台北監獄戒送衛生署桃園醫院住院治療,但扁於13日戒護住院期間出現言語結巴、頭痛等問題,署桃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時,發現陳水扁右腦額葉有長度約 0.4 公分過去腦缺血所留下的舊痕,便於9月17日告知北監,需由神經內科與精神科進一步檢查,建議轉診至醫學中心(第一個踢皮球的醫院)。北監諮詢北部各醫學中心後,於9月21日將扁轉診至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後續治療(眾大醫院皆避之唯恐不及,北榮中獎),診斷結果報告指出,「不像中風,亦不像失智症」(像什麼?詐病嗎?)。
歷經兩月住院,2012年10月17日台北榮總提出「陳水扁先生住院結案報告」,建議將扁轉介至精神科專科治療 (第二個踢皮球的醫院)。依其所載,重要診斷如下:
1、 嚴重型憂鬱症合併焦慮及多重身體症狀。另外,合併明顯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之精神異常狀態,例如:被害妄想症及被監視感附帶症狀。(這是憂鬱症這診斷貶值的開始)
2、嚴重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3、結巴性語言障礙合併輕度命名障礙,可能是精神性疾患或是腦部病變所導致,不像中風,亦不像失智症。(醫學尚未發現之神奇腦部病變?)
4、慢性攝護腺炎,仍持續治療中。
結果陳前總統在 2012 年10 月 11 日透過「陳水扁辦公室」發表感謝聲明,表示願意續留臺北榮民總醫院,接受後續精神科治療 (寧住精神科慢性床,就是不想回北監!) 。
2012年10月24日,陳水扁因重度憂鬱症,直接轉住進台北榮總專門病房(被陳水扁看上了,北榮還是沒逃掉),並由各大醫學機構10 名主任級醫師及大學教授組成聯合醫療小組進行醫療。(示範了憂鬱症也可成為詐病選項?)
2012年11月30日陳水扁因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於台北榮總進行鼻中膈彎曲手術。2012年12月28日因陳水扁於台北榮總住院期間右手出現明顯抖動,北榮進行各項檢查後,認為不像典型的巴金森氏病,建議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及藥物治療。(看來只剩下憂鬱症可用了)。
2013年2月17日:前監委黃煌雄公布阿扁於北榮的病況影片,顯示扁走路不穩,數度踉蹌險些跌倒,講話嚴重口吃,手腳更是不斷顫抖(好演技),表示醫療小組認為扁的腦有病變。北榮則澄清表示扁手抖、走路顛簸、講話結巴等症狀,目前診斷仍傾向是巴金森氏症候群(並非典型巴金森氏病)或原發性顫抖症造成,應非中風。2013年3月4日陳水扁開刀治療痔瘡。 2013年4月19日,阿扁住了半年,終於憂鬱症改善了,但又未好到可以回普通監,故移監台中監獄培德院區(送走了,北榮與北監都大大鬆了一口氣)。
2013年5月前監察委員黃煌雄(又是他)至培德醫院及台中榮總實地訪查後指出,陳水扁健康每況愈下,不僅無法自行行走,每天漏尿更高達43次,還出現「嗆咳」新症狀;建議已到了慎重考量「保外醫治」的時候了。(圖窮匕現矣!)
2013年12月13日陳水扁二度開刀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斷了睡著覺會死這條路) 。2013年12月20日,神經內科名醫陳順勝鑑定報告指出,陳水扁患有腦神經退化症合併中度巴金森氏症、中度語言障礙、中度動作失能、輕度失智、嚴重尿失禁、重度憂鬱症合併焦慮、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身心慢性疾病。(打臉北榮的診斷,北榮無語)。
2014年5月17日,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陳昭姿轉述,陳順勝赴台中榮總會診,得知扁吞口水、吃飯時易嗆到,判斷扁是因腦部萎縮退化引起吞嚥困難;推估2、3個月後會有更明顯的吞嚥障礙。2014年6月10日陳水扁即首度正式委託律師以台中榮總2014年5月15日開立的診斷證明書聲請保外就醫,10月間遭矯正署駁回。2014年12月9日陳致中再接再厲,對外公布陳水扁台中榮總於11月4日所開立診斷書,列出下列4項疾病:
1.神經退化性疾病,以額顳葉症狀為主要表徵。(陳昭姿更指出,扁的腦部組織已萎縮一成七,真是神醫)
2.阻塞型睡眠呼吸暫止症,重度,經修整手術治療。(治好了不是嗎?)
3.重鬱症。
4.輕度攝護腺肥大合併中度排尿功能障礙。(所有60歲以上老男人的暗疾)
當時綠營配合發動多項攻勢,強烈要求讓扁保外就醫回家,各類媒體也很配合演出。呂秀蓮還祭出「不放扁,就絕食」的訴求。(奇怪,絕食專家林義雄並未響應)。2014年12月8日,法務部長羅雪瑩召開記者會,鬆口指引「抗告、向高院重新申請、專業評鑑」等三條釋扁的「明路」。這不是政治考量,什麼才是政治考量?第三項更擺明了要拿醫療作遮羞布了。果然,兩天後陳水扁就再度向法務部申請保外就醫,不到一星期法務部公布了陳水扁擴大醫療鑑定小組名單,由扁家推薦的高雄長庚陳順勝等7名醫師 (又有他) ,與台中監獄推薦的台中榮總8名醫師(想必不願配合政治的就不要推薦了),共組15人鑑定小組,由中榮副院長許惠恒主持。醫療鑑定小組於12月22日首度入監探扁,於26日召開第二次擴大醫療鑑定會議,於29日就迅速達成讓扁保外就醫共識。全部小組名單請見附表。
據當時媒體報導:「法務部長羅瑩雪日前已指示矯正署,只要法務部醫療小組確認陳水扁罹患腦部萎縮等重大疾病,無法在監獄治療,應盡快讓扁保外就醫,相關程序可望在年底前走完」。同篇報導還述,陳水扁以「弟」自稱致函給馬總統,開頭就提到「我是個罪人、廢人,沒有資格要求馬總統放人」,還要馬加油,最後以「弟陳水扁敬上」結尾(果然是重鬱症患者的口氣,有韓信甘受胯下之辱之風)。
照著劇本走,2015年1月5日 矯正署核准陳水扁保外就醫一個月。阿扁在眾人簇擁下高調出獄,還戴著頂上書「扁案是政治迫害」的帽子 (可見之前與馬總統的信只是權術而非真心話);保外就醫後就由新成立的「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負責把他的症治好,再依保外就醫規定回監服完刑期。
但正如挺扁名嘴汪笨湖的放話『再要讓扁入獄要開坦克來才辦得到』。果然神算,這麼多名醫治療下,扁之病情一個月沒治好,至今已一年多也好不了,看來是永遠不會好到可以回監了,但他卻仍可以拖著病軀,「遵照醫療建議」四處興風作浪。他的病大概要得到特赦,沒有「痊癒就要回監」的後顧之憂後才會完全康復吧。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成員們,你們拿出醫療專業給你們的患者悉心治療了嗎?還是悉心不要治好?當你們甘心配合政治演出時,難道也罹患了政治軟骨症的流行病嗎?
「阿扁出獄記」這連續劇折騰台灣多年,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因而主角似乎無意下檔。政治政治,讓人人都活在虛假的世界。面臨整個醫療界公信力在政治壓力下沈淪,勇者或許挺身對抗,我輩平凡人,只能嘆息!被迫配合演出這齣政治大戲的醫界同儕或許都有苦衷,我若遇上那舖天蓋地的壓力,能挺起脊樑對抗嗎?我也懷疑!或許只能保持沈默,不說違心之言吧!悲夫!
附註:保外醫治(俗稱「保外就醫」):受刑人罹患疾病等,經在監就醫、戒護外醫或移送病監都不能為適當之醫治時,矯正機關依其病情需要核准,並報請檢察官命其繳交保證金後,到監獄外自行就醫,俟其病況穩定再行通知回監執行,保外醫治期間不算入刑期。
附註;提建議讓扁保外就醫15位專家名單。我同情前八位的身不由己,也敬佩後七位扁家推薦的專家的勇於出面。
台中監獄推薦中榮八位醫師:副院長許惠恒、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張鳴宏、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喉頭頸科主任劉時安、放射線部主任陳啟昌、精神部主治醫師林育臣、呼吸治療科主任許正園、及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偉彰。
扁家推薦七位醫師: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執行長許重義、台北榮總精神部醫師周元華、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林信男、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陳記得、前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宏一、及和信治癌中心醫師賴其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