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末小故事 |
ㄧ
週末傍晚熱鬧的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穿著卡其色名牌風衣的時尚女子,她急行中突然停下來與一旁坐在路邊地上的男人說話,引起我的注意望去。一個看起來頗髒的男人,滿臉是血,地上不遠處還有個啤酒瓶。
女:「你還好嗎?」
男:「我沒事。」
女:「你確定不用幫忙?」
男:「不用,謝謝!」
巴黎的路邊隨處可見流浪漢、難民和路邊討錢吉普賽人,有些人很討厭他們,覺得他們破壞巴黎美麗的市容。但也有些人不怕生不怕髒也不怕麻煩,還是把他們當人看,看到他們受傷了,也會扶他們一把。
如果你看到了,你會像沒看到一樣地走過去?還是停下來扶他們一把?
--------------------------------------------------
二
走進非洲區的烘焙咖啡專賣店,我跟老闆娘說:「您好,我要半磅阿拉比卡,麻煩幫我磨成粉,濾紙的細度,謝謝!」
老闆娘:「蛤?您要什麼?」
我:「半磅阿拉比卡,濾紙細度,謝謝!」
老闆娘:「半磅阿拉比卡,請問您要磨成什麼樣的細度?」
我:「濾紙。」
對話發展到此,大家應該都跟我一樣翻白眼。但是更翻白眼的來了,老闆娘說:「妳說話有一種方式,我實在聽不懂。」
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歹丸郎,雖然我人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是在法國度過,有法國的高等文憑與工作,甚至還用法文出過專業書籍,但是我這輩子說法語的腔調,是永遠不會像我女兒一樣,有一口純正法國口音。
我從來不覺得說話有台灣腔不好,因為這代表我來自哪裡與我的家鄉。事實上各國的第一代移民說話都有嚴重的腔調,許多的ABC雖然已經是移民第二代,但說英文也還是有腔調。像珍柏金說唱法文時一口濃厚的英國腔,還不是好美好性感?因為言談之間交流的重點不是「腔調」,而是遣詞用字與內容。
在巴黎待久了,不知不覺地會變成一隻刺蝟。所以老闆娘說完剛剛那句話之後,我只好以機車巴黎人的法式說話法回應她:「您的店裡應該沒有什麼亞洲客人吧?所以您才會聽不懂我說話。我來自台灣,大部分的台灣人、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比較喜歡聚集在歌劇院一帶。」
可憐的老太太,其實她原本的話並沒有惡意,聽完我的回覆,她說:「是呀,我的店裡真的沒有什麼亞洲人來買過咖啡。亞洲人都待在比較chic的地區,我每天都關在店裡烘培咖啡沒有出門,所以什麼都不懂啊!」
上個月巴黎家飾展之後,再次證明一個法國人能不能聽得懂外國人的口音,與他所處的環境和心境有關,和我們有哪一國人的口音無關。
---------------------------------------------------
三
上面的故事,讓我想到九月家飾展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我在家飾展的某個小辦公室排隊等著處理事情,辦公室裡只有二位大媽為我們服務。以法國人的服務態度與精神,我的前面只有三個人,就讓我站在那裡等了一個多小時。
第一位很盧的客人來自加拿大,要什麼、不要什麼一直不知道該怎麼抉擇,最後乾脆與服務大媽聊了起來。第二位高效率客人來自日本,排隊時已經在平板電腦中準備好要訂購的資料,輪到她時,事前的準備足以彌補她無法溝通的語言能力。所以一路嗨嗨嗨,也能在五分鐘內完事。
第三位來自義大利的客人就不得了了,比起很盧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加拿大人,這位小姐自己預訂錯誤還無法接受。在英法語不通的情況下,一直打電話回義大利公司總部,然後再與法國大媽語言不通的溝通。
輪到我的時候,服務我的法國大媽在處理了各式國際案件後,就直接開口跟我說英語。沒想到我法語馬ㄟ通,就開始對我身家調查。
「為什麼妳法語說得這麼好?」
「妳來法國多久了?」
「妳在台灣有學過法語嗎?」
「妳是做什麼行業的?」
「法語對妳來說,會不會很難?」
問了一堆之後,這位法國大媽嘆了口氣說:「哎,我母親年紀越大,法語就說得越不好,有時候我們糾正她,她還不高興。」原來這位法國大媽是法國與柬埔寨混血,媽媽是柬埔寨人,爸爸是法國人。所以她說話是完全沒有柬埔寨口音,外表看起來也是個法國大媽。
她說的話讓我警惕,當有一天不願意再學習的時候,就表示自己老了。
--------------------------------------------------
四
每次在Châtelet聽到這樣的音樂,就想到茱麗葉畢諾許主演的電影「新橋戀人」。故事是一位快失明的女畫家被拉大提琴的情人背叛而自我放逐,在修復中的新橋上與流浪漢相識的故事。電影中一個著名的橋段,就是女畫家在像迷宮般的Châtelet地鐵站裡,眼睛看不到卻憑著對琴音的熟悉,靠聽覺尋找她的大提琴情人。
年輕時看的電影,深深地烙在記憶裡。每次經過Châtelet,聽到街頭藝人的表演,畫面就會一再出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WHIZO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HIZOO 拉乎 - 威素高等文憑試】 WHIZers知道DSE考生們呢段時間經歷嘅辛酸、擔心、迷惘和緊張? 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今晚佢哋將會親身為奮鬥嘅你哋加油打氣!??? WHIZers將會回到學生時代,再次進入試場! 挑戰完成中、英、數同通識科嘅考試題目!? 究竟佢哋有無將書本上嘅知識...
高等文憑 在 孔明 Facebook 八卦
其實19才子陶傑除左寫D抽水文,Come on james既文外,寫抒情散文真係一流,真係好欣賞佢。特別係林白太太依一篇文。
**********************************************
英國的六月,繁花滿眼,綠草連天。在離開倫敦前最後一天,我到維多利亞車站,買了一束花,去肯特郡的美士東(Maidstone)鎮,尋覓一位故人。二十多年前,我來英國讀中學。我讀不起一年一萬多鎊學費的寄宿私校,在肯特郡的美士東讀官立書院,準備報考高等文憑試(GCE A Level)。
書院有專門的寄宿處(accommodation office),替外國學生找英國家庭住宿,為我在學校不遠處,找了一個老太太的家。她名叫林白太太(Mary Lambert),丈夫已死,年六十八歲,一個人住一所大房子,一個兒子在倫敦工作。林白太太是典型英格蘭南部的老人家。肯特郡是保守黨的傳統選區,房舍的灰簷紅牆,掩映?青翠的花園,田野荒郊,像酣睡在維多利亞時代還沒有醒過來的一個故夢,聚焦在愛瑪湯遜主演、李安導演的電影《感性與知性》(Sense and Sensibility)裡油畫般的鏡頭裡。這個地區的英國人,瞇縫?眼睛,喝一杯下午茶,靠在安樂椅上,在邱吉爾的帝國餘輝假寐。
搬進林白太太的房子,第一天,她就嚴正地給我說明規矩:我住樓下的客房,她的主人房在樓上,她夜間十時半準時入睡,睡過去之後就不想被吵醒。獨立的洗手間在樓上,因此我必須每夜在十時半之前上最後一次廁所。英國的木房子地板舊,上樓梯時吱吱響,夜寂時,沖廁的聲音響如行雷,莫說會吵醒一位老太太,連希臘神話裡的天神宙斯也會驚醒過來。
我無奈答應,但兩星期後,由於夜間溫習,這樣的口頭協議無法執行。午夜時我躡手躡足上樓去洗手間,即使小心翼翼,也難免發出聲音。第二天,林白夫人的臉色自然很難看。「昨夜你為什麼在我睡去之後上廁所呢?」她問。「因為我有此需要啊。」我忍住氣。「但你答應過十時半之後不能吵醒我的呀。」她堅持。「我明白,但是我無法控制我的生理時鐘,令膀胱在夜夜十點半之前不灌滿水。」我硬擠出一點仿英式的幽默感極力解釋。這一次文化衝突,自然鬧得不甚愉快。英國人都有怪脾氣,一旦口頭協定,不可違背,如果辦不到,早應該跟她說清楚,不能因為客氣而敷衍過去。午夜沖廁事件,林白太太沒有錯,我也很對;英國人的合約紛爭往往有哲學的辯證味道,我後來才明白,這是英國法治發達的理由。
我一度想搬走。不打不相識,後來才發覺林白太太在孤僻之外,其實有一份細水長流的人情味。她喜歡一人弄廚,問我愛吃什麼。我隨便點了一道「燒牛肉和約克烤餅」(Roast Beef and Yorkshire Pudding),這正是她能精烹的傳統英國菜。我幫她洗碗,總被她拒絕,她認為這是家庭主婦的份內事,最後她妥協,讓我替她把碗碟抹乾。
我一面幫忙,一面跟她傾談一些小事情,例如:在英語中的supper和dinner有什麼分別;一九四三年納粹空軍轟炸英國的時候,她在哪裡,有什麼回憶。她一頭銀髮,佝僂?腰,眼鏡閃動?光輝,一口戰前的典雅英語,口音像英國老一輩舞台劇演員瑪姬史密絲(Maggie Smith),為我一一細說從頭。
我問她兒子時時來探望她嗎?她說,兒子聖誕節才回來團聚一次。「那麼少?」我問:「那他是有點不孝了。」「什麼叫做孝呢?」她反問。「中國人相信,養兒防老,兒女長大了有回饋照顧父母的義務。」「但是我不需要兒子的照顧。把兒子養大,他獨立了,不必再理會我。我有我的生活,而且有政府的養老金,為什麼我要兒子的憐憫呢?」她說,這樣的生活態度,對老人有點Patronizing。我那時不大明白這個字的意思,大費唇舌告訴她,東方的倫理觀念是如何不同。她側?頭,一隻手支?桌子,聽得很入神。
「Well, that’s quite interesting,但我真的不認為子女有照顧父母的義務,因為,生育他們,把他們養大,是我的責任啊。」她更弄不通的是,為什麼我年紀輕輕,我的父母忍心把孩子送來這麼遠的英國讀書。她問我多久回香港一次。「兩年吧。」我說。「真不可思議呀,為什麼呢?你的父母一定很掛念你。」這是我第一次隱約感覺到東西文化的隔閡和溝通,有如一艘船在冰海中啟航。林白太太漸視我為家人。有時她邀我在客廳看電視。希治閣的《電話謀殺案》,就是在一個冬夜在客廳裡一起看完的。
林白太太養的一隻貓一直在爐邊打盹。我第一次聽懂了全片每一句英語對白的每一個字。當最後查出誰是真兇的緊張情節,林白太太吐一吐舌頭,掩住面孔,像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後來我準備大考。這時我收到女友寄自遠方的信,通知我她想與我分手。在考試前夕,這樣不大不小的惡耗,對一個在考大學的門檻上的年輕人,可以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我關上房間的門,自閉了好幾天。
林白太太親切地來敲門,替我燒好晚餐。她勉勵我不要沮喪,一定要把試考好。今天回想,沒有她在這個關頭的關懷,也許我會一蹶介,考不上大學,頹然回到香港,我的下半生會從此黯淡得多。上大學的那一天,林白太太送我到車站。我擁吻了她。此後每一年,她的聖誕卡一定最先寄到,裡面以黑白英語舊片字幕體的草書寫下淡淡的幾行近事。有時我回她的卡,有兩三年我沒有回。後來我到倫敦工作,通知她我的地址,她的聖誕卡永遠像候鳥一樣最早來臨,告訴我那是季節的更迭。一九九六年,我回到英國,乘火車去她的老家探望她。她行動有點困難,知道我的來臨,她花了一個下午為我烹了一頓我早已忘記的燒牛肉和約克烤餅。我參觀了當年我的臥房,書桌和單人床依舊老樣子,只是眼前的林白太太已經八十過外了。那一次黃昏之訪,她送我到花園的門外,在夕陽裡,我回轉身向她依依道別。四年前開始,她的聖誕卡就沒有再寄來。
今年,我回到英國,在離開前最後的一天,獨自乘火車回到那個小鎮,叫一輛計程車,我仍記得那個地址:No.7 Sycamore Crescent。我到她的故居前佇立了半小時,房子已經賣了,有了新主人,我找不到林白太太的墳墓,只有把花束放在花園的木柵欄外,門前的草地開遍了小黃野花。一個小小的踉蹌之際,在我年輕而孤寂的時候,你在我身旁,你扶了我一把,林白太太,你是我生命裡的一位守護之神,我回來只想對你說一聲,「我想念你,而我是多麼的幸運。」
高等文憑 在 陳學聖 Facebook 八卦
台越教育合作協議 立委籲應落實
馮紹恩 2015/03/25 19:04
【台灣醒報記者馮紹恩台北報導】「現在是台商到哪裡教育就辦到哪,未來希望反過來,教育到哪裡台商就會到哪。」教育部長吳思華20日出席「2015台越教育論壇」,和越南教育部長范武討論如何培養台商需要的人才,同時針對雙方高等教育進行務實協商,並當場簽署「台越教育合作協定」。立委陳學聖則以2009年台灣、印度教育協議成效不彰,呼籲教育部應積極落實合作。
「2015台越教育論壇」於越南首都河內舉行,雙方駐外代表完成簽署「台越教育合作協定」,同時探討4大議題,包括「高教品質」、「台商人才培育和產學合作」、「台越高等文憑互相採認」及「華越語文教學合作」計畫,以加強雙方合作。吳思華說,「今年度東協經濟體成立之後,世界各國在越南積極部屬,台灣在越南投資是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後的第4名,因此人才非常重要。」
針對教育部和越南簽署的合作協定,立委陳學聖25日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呼籲教育部應「站在戰略高度」思考,除了東協之間的關稅減至零的考量,還應考量中國因素,「越南是東南亞中,唯一敢跟中美說不的國家,還有一個國家敢跟中國說不,是印度。」陳學聖呼籲教育部應積極落實和越南、印度的合作。
陳學聖指出,2009年台印曾簽署的教育協議,「當初號稱要送1萬名以上的華語老師去印度學習中文,是因為印度不想跟中國合作,想跟台灣學中文,台灣每年還要提供150萬美元給2千名的博士生來台就讀。」陳學聖質疑當初協議的成果,至今清華大學印度華語文教育中心的薪水「都還沒拿到」,教育部前陣子還質疑清大「不需另設辦公室」並要求合併。
吳思華回應表示,印度部分將會去了解並檢討,但認為「台商在越南有深厚基礎」,和越南的教育協議應會積極落實,並認為台灣新住民將有機會回自己母國接受教育,不管回台,或成為台灣越南廠商幹部都是很好的事情。
高等文憑 在 WHIZOO Youtube 的評價
【WHIZOO 拉乎 - 威素高等文憑試】
WHIZers知道DSE考生們呢段時間經歷嘅辛酸、擔心、迷惘和緊張?
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今晚佢哋將會親身為奮鬥嘅你哋加油打氣!???
WHIZers將會回到學生時代,再次進入試場!
挑戰完成中、英、數同通識科嘅考試題目!?
究竟佢哋有無將書本上嘅知識通通還返曬畀老師呢???
#DSE學生加油
#祝考試順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KqYUTdm5bI/hqdefault.jpg)
高等文憑 在 副學士與高級文憑的分別Asso vs High Dip - YouTube 的八卦
副學士及高級 文憑 都是兩年制課程,同屬資歷架構第4級,兩者有什麼分別呢?0:34 歷史背景3:44 課程內容5:42 辦學機構的財務狀況9:38 應如何選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