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連續第三天與年輕朋友座談,除了昨天、前天提出協助青年創業方案外,今天,我也提出促進青年就業方案。
🌱早上參訪KO-IN智高點高雄智慧科技創新園區,並與在地新創業者座談。未來將設立 #高雄技職人才培育基地,配合產業需求,結合在地技職、科大教學能量,強化與各產業聚落連結,讓青年學子畢業好就業。
市府也將研擬 #專業技術人才培育計畫,由技專校院、技職型高中及產業公協會及廠商針對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每年培訓一定名額人員投入產業。
新創部分,將藉由跟國營事業或是大型民間企業、國際大廠合作,扶持新創企業、並在市場、資金和技術上協助,幫助年輕人結合不同的產業應用,帶他們出海,連結國際市場。
將指定高雄銀行為專責銀行,成立青年創業貸款專案,針對新創、微創、文創、農創等提供融資協助。透過一站式服務並簡化貸款程序,建立單一窗口提供諮詢;針對小額青創貸款,將以表格申請取代計劃書,一週內撥款,提高保證成數、降低還款利率。
未來,也將結合國際平台業者等設立電商行銷課程,成立青創基地(加速器),提供青年創業家媒合市場、資金、技術、訓練等服務。
.
🥬下午,我則再次到 #杉林區 永齡農場,#關心農業發展 並交流意見,了解如何在農業生產方面應用 #人工智慧 跟 #大數據,幫助農民在產銷、食安到農業的技術提升。
我在行政院,就負責「#先進半導體製程中心」、「#亞洲高階製造中心」這兩大高科技國家級的計畫;半導體部分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南科三期的土地,這是未來台積電要擴大投資非常重要的基地,包括三奈米廠的設立;另外一個是橋頭科學園區,高雄的日月光是全球最大的封測廠,也有土地的需求;再加上DRAM大廠華邦電在路科投資,以後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半導體產業聚落,所有的先進製程都是集中在台南到高雄。
這是國家級的計畫,做為高雄市長必須了解整個國際產業的現況,跟國家的經濟、高科技產業的重大發展計畫。
地方政府當然要全力支援,並且跟中央密切合作,讓國家重大經濟建設計畫能夠跟國際市場接軌。讓從台南到高雄的科技走廊能夠茁壯,成為半導體供應鏈最強的生態系。
投資高雄或是發展經濟、幫助農民,沒有藍綠問題,只要願意幫助高雄產業或是農業發展,我都表示感謝與歡迎。
.
登真-邱議瑩 高雄市議員郭建盟 改變趁現在!邱俊憲
永齡農場 杉林有機 休閒農業園區
影片▶https://youtu.be/Npc-v89iLUs
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人工智慧推廣者不幸殞落】
4月13日傳出一則不幸的消息,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腦出血意外遽逝,享年44歲。
陳昇瑋在學界時就對知識與技術的傳播深負熱情,在中央研究院的支持下,於2017年創設人工智慧學校並擔任執行長,至今已有四處分校,培養超過6000位人工智慧人才。
陳昇瑋執行長過去也致力於高雄地區AI技術的產學串連與推廣,然而,他主導的人工智慧學校在往南拓展時,一度最有機會設於高雄,但最後卻失之交臂。
2018年3月28日,當時準備競選高雄市長的陳其邁,便曾赴中研院拜會陳昇瑋執行長等人,請教 #高雄設立人工智慧學校 一事。當時,陳其邁的政策強調發展AI,成為工業4.0與智慧應用服務的核心技術,並希望打造高雄成為AI科技產業聚落,吸引國內外人才及高雄子弟回流。陳其邁當時表示,若他當選,將成立高雄人工智慧學校,並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並以橋頭園區作為AI產業園區的用地,串連台南高雄高科技走廊,發展產業聚落。
然而,陳其邁在選戰中的AI政策,引起對手大肆諷刺批評,最終並未當選,而是由主張「賣水果去中國,蓋愛情摩天輪,到南海挖石油」的對手獲勝。
2019年8月,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臺南仁德設分校,原因是奇美實業力邀,因此分校設於奇美新田廠區。然而特別的是,前兩座分校名為新竹分校、台中分校,而這裡卻叫做「南部」分校,而非台南分校,涵蓋的範圍顯然更大。部分管理、醫療課程也分別與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高雄榮總、長庚合作開課,而智慧製造的課程也和中鋼等高雄廠商緊密相關,這或許也是以「南部」為名的原因。
如果當初是陳其邁當選,那麼以高雄市府的資源全力挹注,加上陳其邁和人工智慧學校的交情,高雄人工智慧學校的設立可說不成問題,規模也可能比當前的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來得大,培訓人才與產業發展也會更積極。
陳其邁轉任行政院副院長後,仍在多處與陳昇瑋執行長合作,推動南部的智慧醫療。在去年八月,他更表示「預算交給我,我不是講一講就跑掉的人」。而他在選戰期間諮詢的杜奕瑾等人,便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加入智慧運算國家隊,協助開發藥物結合模擬的預測、電子檢疫與影像判讀等項目,展現人工智慧的應用潛力。
陳昇瑋執行長的猝逝,令人惋惜。而高雄在地方政府並未傾全力支持下,錯失智慧經濟發展的良機,也頗為可惜。
我們哀悼陳執行長同時,也期待高雄未來能出現有遠見和執行力,不會喝酒、翹班、整天落跑的領導者,帶動產官學力量,來真正完成產業升級!
圖:陳其邁 Chen Chi-Mai 臉書
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 在 Facebook 八卦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 在 【直播】僑委員與明新科大「菲律賓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揭牌 ... 的八卦
... 也將發揮與半導體 產業 鏈緊密合作的優勢,針對菲律賓開設 高科技 類科 課程 ,提供專業技術 人才培訓 。 「菲律賓 高科技人才培訓 基地」揭牌典禮有僑委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