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社會變遷 高等教育的策略部署】
#15年後大一新生少5.8萬人 #大專院校學生少27.1萬人
#高教整體佈建與轉型現在就要行動
我在昨天的教文委員會跟潘文忠部長討論高教議題,我認為,台灣高等教育正面臨 #國家發展重點領域 #少子女化退場轉型 兩個重要且劇烈變化的議題。
疫情之下,各國都在進行轉型規劃。其中,高等教育如何在台灣整體國家發展的藍圖中,扮演關鍵的人才培育,以及帶動國家社會高格局的思考與心靈涵養,是教育部目前就必須著手討論的策略規劃。
同時,台灣社會正經歷人口的急速變遷。我今天想先談談產學合作中,教育部應該要有的策略思考。
#產學合作
#教育部要做大學的後盾
#不是任由產業引導高教
教育部目前準備推出 #產學創新沙盒條例,以符合國家整體發展目標,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栽培拔尖研究能力的博士生。
主要施行方式是開放企業共同出資,於國立大學成立重點產業領域學院,招收碩士以上學生,並在招生、教職員進用與敘薪上給予彈性與高度自主,鬆綁人事、財務、採購、招標等各式法令。但仍以「大學法」的「大學自治」及「校務基金」為主軸設計,因此「政府」在整體設計仍然是「沒有牙的紙老虎」。
我認為,大學與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不同,人才培育不應該市場化,企業要的人才,不會等於台灣整體社會需要的人才。
既然是國家整體戰略規劃,政府的引導角色應該更為重要。
為此,我也要求教育部:
✅高教創新沙盒條例,需要把國發會、教育部、經濟部、科技部放進機制內,最為整體引導、監督及管理角色,#避免國立大學公共財為特定產業所用。
#私校也有產學合作
#校產公共性也需要把關
再舉個案例,私立聖約翰科大才剛剛返還對教師的欠薪(詳情可以看👉 https://www.facebook.com/daan4fanyun/posts/4056676591028943 ),就在同一天還有一個新聞,聖約翰將和財團合作「樂齡宅」。
其中,學校將配合樂齡宅住民,共享校內中心、圖書館、游泳池及健康體能訓練等場域;也鼓勵學生於就學期間即進入樂齡宅擔任工讀與實習。
產學合作是好的,但這樣的合作,可能會造成,本來專屬於高教資源的校地、建築物和資源,專屬開放給特定對象,甚至打著「社會福利」以維持「公益性」。
但如同前面所說的,就算真的符合「公益性」,也不等於「公共性」;本來國家投入的「高教資源」不該任由私校經營者自行轉換為「社福資源」。
#台灣高教正需要把危機化為轉機
#教育部應有長遠規劃
#引領2035年的高教願景
目前教育部最完整的重大政策,是從2018年至2022年的「高教深耕計畫」,5年總共投入836億元。
我稍微看了2020年核定經費,總共有152所大學拿到經費。國立大學平均3億、私校和技專院校大約六七千萬。
高教深耕的計畫看起來目的是「全面提升大學品質」,但看不出對於15年後的台灣高教分佈的影響是什麼。看起來比較像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用各式各樣單點式、短期式的計畫堆疊起來。
台灣上一版的高教白皮書是2001年訂的,至今已經時空背景完全不同,需要一個有遠見、具前瞻性的高教政策。
面對數位時代的全面變革,同時因為少子女化造成生源人數大幅減少,台灣的高等教育需要一個回應社會變遷,又能接軌國際脈動的策略規劃。
高教公共性定義 在 Facebook 八卦
#教文委員會審查通過「產創條例」
#高教產學合作 #培育頂尖人才
#創新彈性也要嚴格監督
剛剛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審查完成 #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 草案。
這是蔡英文總統為了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所做的 #國家整體戰略規劃,推動國立大學 #小規模 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賦與其組織、人事、財務、財產、人才培育及採購等事項的 #彈性運作空間,以達成培育頂尖人才、提升大學技術研發效益的目標。
本條例在立法上鬆綁大學法、學位授予法、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等法律,這麼多的鬆綁,確實會讓人感到擔心。
但是回到本條例的目的,是為了台灣整體戰略規劃,是為了 #台灣整體國家利益,把握這個原則,設定 #嚴格監督機制以及退場機制,的確有可能為國家的 #創新發展 打開一扇門。
以下分別跟大家報告,我在草案送審前,以及今天審查時,提出的3個重要修正建議,並均獲採納,成為審查通過的法案條文。
1⃣ 各級監管機制均須納入 #政府席次 三分之一
我在去年接觸本條例後,多次跟教育部、科技部等相關部會討論研商,要求產學合作的研究學院,一定要把「政府」代表公共利益的角色體制化,放進機制內。
例如:歐洲產學合作成功的例子荷蘭的愛因荷芬智慧港區(Brainport Eindhoven Region),就是以三重螺旋(Triple Helix)概念,由大學、產業、政府三方共同挹注資源,但政府保留監管的作用。
教育部也參採了我的意見,在條例中設計的「審議會」、「監督會」、「管理會」、「產學會」等分層監管機制,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政府代表席次。(教育部最早的草案版本,基於產學合作,在各層級監督及管理機制均以「學校」和「企業」各佔二分之一席次為主。)
學校與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不一樣,人才培育不應該市場化,企業要的人才,不會等於台灣整體社會需要的人才。本條例應以「國家公共利益」為前提,政府席次必須能夠代表符合公眾利益的監督角色,避免大學(與研究學院)為了合作僅回應企業端的用人期待!
2⃣ 研究學院編制內教師應以 #教評會 審議機制為原則
我國大學現行有大學法的校園民主和教授治校體制,包括教職員生組成的校務會議、教師治校的院務會議、教師專業自治的教評會等。
行政院版本的研究學院,仍以「校務會議」為校內最高監督機制,並由校務會議授權「監督會」執行監管;也設有類似院務會議的「管理會」。但對於教師聘任、停聘、解聘、資遣等審議,卻設計有雙軌制:(一)以「產學會審議」通過即可;(二)產學會審議通過,報校教評會審議。
我認為除了在監督與管理機制上要保障師生参與外,校園內的教師聘任,仍應該秉持 #大學自主及保障教師勞動權益,以教評會審議機制為原則。因此今天審查時,我提出修正動議,刪除僅以產學會即可決定之規定。
最後審查結果,將條文修正為教師聘任制度,應該由學校最高決策單位「校務會議」來決定;確保了不會讓研究學院就自行決定要不要受校教評會審議。
3⃣ 加速 #退場機制 維護公共利益
研究學院享有國發基金投入成本及國立大學教研資源,倘若無法達成設立目標,如無法聘任到原先規劃之具國際學數聲譽或具掌握達國際領先水準之核心技術等教師,代表其並無設立之必要,應快速退場,避免耗費國家資源。
行政院版本雖定有相關退場機制,但卻 #均無規範退場期限。
因此,我今天審查時,提出修正動議並獲審查通過,明定研究學院如經營績校不佳,應於「六個月內」擬訂改善計畫;若經監督會認定改善無效且須停辦者,應於「三個月內」提出停辦計畫,並於「一年內」限期改善。
明確的退場機制,可以避免成效不佳之研究學院勉強苦撐,也可提早規劃維護教師勞動權及學生受教權之措施。
#產學合作需要創新與彈性
#也需要嚴格監督
今天委員會審查通過本條例草案,是台灣高教產學合作的新里程碑,彈性與創新是需要走的路,但我們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儘可能守好每一個環節;也把目前條例實施限縮在「小規模」範圍,教育部預估初期大約有4個以下學校設立研究學院;我一定會持續嚴格把關監督,在培育頂尖人才的期許下,確保師生權益與台灣「公共利益」的最高原則!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高教公共性定義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英國大選,保守黨首相金馬倫險勝連任,工黨的文立彬,因為慘遭蘇格蘭民族黨在後門狙擊,工黨傳統的地盤蘇格蘭幾乎輸清光,少了五十多席,敗運由此而決。
蘇格蘭人痛恨工黨,因為蘇格蘭獨立公投,工黨與保守黨同一陣線反對獨立。蘇格蘭人覺得,用選票養着工黨,幾十年來白養了,這一次懲罰叛徒。
在蘇格蘭趕跑工黨的蘇格蘭選民,不一定都在公投投了獨立票,但蘇格蘭的自決意識,還是有的。可以不獨立,但一定要佔領倫敦下議院,以便伸手要這要那。所以文立彬慘遭開刀。
文立彬出身左派,父母猶太人,父母當年反對美國在英格蘭布置核彈,也崇尚馬克思。他自己卻上牛津,所以一口上流口音。
工黨靠這樣的人當領袖,蘇格蘭人看見討厭。蘇格蘭人很樸實,欣賞戰士粗獷型的人物,最好一開口皆是蘇格蘭的鄉下音英語。上一任的白高敦,比文立彬更蘇格蘭。在公投之後,工黨應該換一個蘇格蘭人做領袖,將北方的人心哄回來,但來不及了。
蘇格蘭民族黨全無國際視野,眼中只有蘇格蘭人應該享有幾多資源福利權益這類柴米油鹽的小家問題。但是英國是要面對世界的,必要時不但要出兵敘利亞,而且根據李光耀的遺願,還要與美國一起合拍,重返亞洲的。蘇格蘭民族黨缺乏帝國主義的氣魄,雖然蘇格蘭人在十九世紀之後開拓和經營殖民地,像香港滙豐銀行歷任主席,貢獻巨大。
但是這一代人不同。正如中國的文化人再也沒有了胡適、蔡元培;中國的軍人再也沒有了蔣中正、白崇禧、孫立人,蘇格蘭當然不至於淪亡,但是與從前的瓦特、阿當史密、卡萊爾相比,蘇格蘭獨立領袖沙蒙,到底小了一個碼。
一百多年前,可以由蘇格蘭的航海家、銀行家、警察,與英女皇維多利亞表裏相配,縱橫四海,成就了「東方之珠」的傳奇。十九世紀是由蘇格蘭人來定義的。今日的金馬倫跟蘇格蘭民族黨卻很難同睡一床、共蓋一被,因為蘇格蘭人的眼界只及北海,而中國人卻正在遠征非洲。
至於文立彬,是一位很像樣的中學領袖生和風紀。膽子太小,也不敢大手筆。社會福利主義之左,不如蘇格蘭之激進;出兵第三世界之右,又沒有希拉莉之勇進。文明世界的擔子挑在這位青頭仔的肩上,比台灣由馬英九來掌舵更不令人放心。
這樣乾坤顛倒,這個世界將會往何處去,有獨立思考力的人,不妨自己想想了。
feature
英國新政府的走向(文:亢泰)
我們先來看看這次英國國會中的變化。國會共有六百五十個議席,保守黨議員中有 48% 都是從私立學校出來的,也就是說都是有錢的大家族出身,這些人佔議員總數的 32%。選舉結果最慘的是自由民主黨,他們的全部女議員都失去了席位,在英國西南部,他們的十四個議員全部被清除!在議會中他們原有的五十七席只剩下八個席位了!
英國人最討厭失信
英國人最討厭失信,自由民主黨在聯合政府中為了保權,就把上台前答應的好幾項政策放棄,向保守黨妥協。比如原先他們要減低或甚至取消大學收費,還回到過去讓市民可以免費接受高等教育的制度,就像蘇格蘭一樣,結果他們卻同意保守黨不改變目前政策的決定。儘管他們找了種種理由來辯解,誰還會信任他們呢?有人說有他們在政府裡就會使保守黨的右翼政策收斂一些。其實不然,現在雖然保守黨在國會中佔有微量多數,他們也還得謹慎小心,不會輕舉妄動。況且現在執政的只有保守黨,所以如果出了甚麼差錯或實行一項保守黨內有爭議的政策,他們就不能用自由民主黨來做擋箭牌了。
我在英國居住四十年中換過好幾個政府,可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卻不會有突然的變化。尤其是對普通人生活有影響的政策,絕不會突然改變,因為畢竟這是大家選舉出來的政府,它不可能做出損害選舉它上台的選民的利益。比如我們老年人現在享有免費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的權利,這是不會取消的。全民公費醫療也還會保存。當然,這些社會福利會逐步有些變化,但絕對不會突然取消!如果這個保守黨政府這麼做,那就是自殺行為,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自由民主黨只是對某些政策失信,就遭到如此激烈的懲罰,這也說明民主制度的力量。
金馬倫的難題
這個保守黨新政府面臨許多難題。首先就是和蘇格蘭民族黨(SNP)談判,究竟蘇格蘭獨立作主的權利要多少,能否保住英國的統一?當然,英國同歐洲的關係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保守黨內要脫離歐洲的聲勢又回來了,當初馬卓安就是被這些人搞下台的。現在金馬倫怎麼才能對付這些人呢?移民問題也急待解決,這不光牽扯到東歐來的移民,還有從印巴,從非洲來的經濟移民呢。近年來從中國來的非法移民人數也有增加。獨裁國家的人民不能挑選管理國家的統治者,他們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可憐中國有錢的人也拼命想把錢財弄到外國,沒錢的人也要離開那裡,也會鋌而走險去偷渡。英國是這些人的最佳目標,這當然也給金馬倫造成難題。看來這位新首相的日子不會太好過。不過據說,他在五年之後不會再參選,這樣他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大膽去實現他的理想。他在獲選為保守黨領袖時曾說,保守黨就意味著能實現「進步的目標」──比如改進社會上下移動性,提高教育水平等等。現在大家都拭目以待,看他能不能做出點成績來。
民主的生命力
我個人認為,現在執政的保守黨裡的這些人都是出自豪門望族,他們有能力管理英國的經濟,況且現在世界的經濟形勢也有好轉,所以他們這方面倒是不會出甚麼問題。不過,在社會福利方面會更加緊縮。先從外來的移民下手,他們要想得到社會救濟就不那麼容易了。英國靠救濟吃飯的人數也會減少,現在失業人數減少很多,就業人數也增加了。大中企業會得到一些照顧優待,窮人的褲腰帶會收緊一些,整個政壇會稍稍靠右,但國會中畢竟還有工黨和蘇格蘭民族黨等,所以不會太向右轉。如果沒有天災,世界局勢無大變化,英國也會風平浪靜,照樣過日子。
英國的選舉制度實行那麼多年,卻仍然有改進的餘地。這次選舉,英國獨立黨(UKIP)全國的選票近四百萬,但卻只有一個議席,綠黨得到的一個議席卻只有一百多萬選票。工黨的一個議席平均只有三萬四千多選票,保守黨的一個議席就更少了,只有兩萬五千九百多。改革選舉制度的呼聲再起,但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響應。這說明英國的民主制度很有生命力,在不斷成長,會不斷得到改善。
(全文見 CUP Magazine 161 期六月號「英國大選與你」專題)
高教公共性定義 在 子計畫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的相關結果
為落實提升高教公共性,擬由「擴大辦理弱勢及在地學生入學」與「弱勢學生學習輔導」、「建構永續智慧校園及友善學習環境」、「校務資訊公開」等四大分項研訂各項具體措施。 ... <看更多>
高教公共性定義 在 完善高教公共責任的政策法制 -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的相關結果
2. 除了宣示公共責任,尚應賦予公共性與公益性的具體定義,可透過政策聽證. 會、公聽會、公民團體對話等論述、溝通機制,建立堪為共識的操作準則。 3. 需體察高教經營環境 ... ... <看更多>
高教公共性定義 在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 教育部 的相關結果
引導學校調整校內課程開設,朝強化學生資訊科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跨領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國際移動能力、社會參與能力與通識人文能力之方向發展。 2. 提升高教公共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