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Harden在籃網首度連線就創兩人做為隊友得分總和新高!Harden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新球隊首秀拿下30分大三元的球員。
-
Kevin Durant+James Harden這雙MVP組合感覺有點看頭,在進攻端看來是非常有破壞力,#KD果然如我之前認為的,是一點都無須讓人擔心,他 #有球無球進攻能夠切換自如,且不影響自己進攻節奏,搭配Harden的掌球進攻,兩人確實是可以輕易連線的組合。
KD此戰依舊展現出他聯盟頂尖進攻武器的特質,不管哪種情況下接球或持球都相當有威脅性,旱底拔蔥投射、突破攻擊籃框、攻防轉換快攻,Catch and Shoot更不用說。
-
而在Harden不在場時,KD就會把持球大任給拿下,由他去主掌球隊進攻,且在關鍵時刻繼續發揮他優勢單打的能力。
🔥全場KD很輕描淡寫的就繳出42分4籃板5助攻2抄截2阻攻,效率是恐怖的61.5 FG%、62.5 3P%與100的罰球命中率,如此高效演出也讓KD超越Bernard King在1979年於籃網所創的連續8場25+的紀錄,將此數字向上推到9場,#成為隊史紀錄的新保持者。
-
至於James Harden這場打得也不差,雖然失誤有點多,不過不得不讓人稱讚他 #傳球組織的能力相當出色,視野很廣,且出球是快狠準,能夠激活團隊進攻外,他的強勢單打也能適時給予強大的破壞。
🔥全場32分12籃板14助攻4抄截9失誤,就像Steve Nash笑著說的,Harden幾乎填滿所有數據,當然罰球的威力也持續保持下去,Harden看起來要與KD共存也一點都不是問題,兩人並在這首場於籃網的合體就創下生涯 #並肩作戰的總得分新高(74分)。
且如果Harden未來能延續這樣打法,也就是將組織串連做為優先選擇,當隊友打不起來在做跳出,那我覺得籃網在進攻端真的會很有殺傷力,而Harden也成為聯盟歷史上,第一位 #轉隊首秀就寫下得分30分以上外加大三元表現的球員。
-
只是這樣 #我認為仍不足以讓籃網能夠奪冠,因為如果防守這個問題不解決,難度就是會相對提高,且現在板凳能量與天賦也不足,此兩大問題能優化多少,就是籃網可否挑戰歐布萊恩盃的關鍵,畢竟走了Allen、LeVert與Prince再報銷了Dinwiddie,這怎能不傷,而想稱霸天下綠葉戰將是不可少的。
Kyrie Irving要快點歸隊,除了測試三巨頭到底能不能融合外,籃網肯定希望他的身價可以慢慢回穩,#讓他們有操作的本錢。
雖然這只是KD與Harden的第一場合作。但基本上我認為已經很明確了,兩人合體是沒問題的,那接下來的問題就將丟到Irving身上了,事情可能就是會如此發展,這是Irving缺席所得承受的。
🏀延伸閱讀:
https://bit.ly/3nPmUsF
[Harden與Irving為何共存是大挑戰?三個圖表能說明原因]
-
最後看到KD、Harden與大哥大Jeff Green一起並肩作戰,感覺好像回到十年前,以前真的很喜歡奧克拉荷瑪雷霆這支球隊。
而剩下的龜龜本季狀態並不好,巫師團隊防守也跟紙糊的一樣,球隊戰績不如預期,做為主將他難逃被檢討,這也是他得承擔的,希望他之健康回歸並調整好狀態。
-
⚠還有跟大家抱歉,家裡發生一些事情,我這兩天真沒啥時間碰電腦,我Curry 8 的抽獎公布延到明天中午公布,真的很sorry.....
——————————————
🌐推薦閱讀:
勇士該如何先透過「簡化」開發Wiggins的潛力?
➡ https://reurl.cc/R1Apxz
盤點紫金大軍新戰力,衛冕之路上誰將會是X因子和隱憂?
➡ https://reurl.cc/8nQdXd
KD為何是最有可能克服阿基里斯腱的球員?
➡ https://reurl.cc/py7O9d
別太早看衰Kuzma,這小子仍有屬於他的成長之道!
➡ https://reurl.cc/9XMj2X
——————————————
🔔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HBKMAMBA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bkmamba/
✏️ HBK
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推薦你一本好書》人要活得好,就要成為學習高手!
看完,如果你也想看這本書,請留言+1😊
當大家都不斷提及,未來十年內,AI人工智慧將會取代半數人類可以做的工作時,也就是在提醒你,當前你最重要最急迫的,就是要擁有一套高效學習的技術。因為唯有懂得如何做到高手學習,你才能快速因應外在的變化;唯有掌握學習的多元視角,深度學習、跨界連結,才不會遭到淘汰。想要活下來,活得好,又活得久,本書絕對是向高手學習的實戰指南。
事實上,人跟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往往出在對一件事有著不同的「認知」差距。而「認知」的高低不同,直接反應了一個人在學習上的水平如何。作者萬維綱在這本書中做了一套詳實學習體系的解答。如果你想從各領域高手中挖掘出最聰明的學習路徑,請不要再低等勤勞,因為學了無用、學了仍舊沒有好效果,那就表示你尚未掌握到書中所提的,學習的精髓所在。
我的好朋友世界棋王(又稱紅面棋王)周俊勳就跟我說,很多職業棋士之所以能力無法突破,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舒適圈」中習慣了贏棋的方法。贏棋在結果上看起來是好的,但若棋贏了,卻沒在每一次贏的過程中,深度探索更好的下棋策略,只要一遇上棋力更強的對手,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這也是書中一再提到,很多人都以為「刻意練習」就是讓想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只要靠著「一萬小時」的勤奮練習就可達成。而實際上是輕忽了學習過程中,是否能持續在困難點上突破、進步。當我們習慣「做對」一件事時,很可能就是我們不再精進、緩慢進步的開始。因為,我們大腦自動地不再思考如何做出重大突破或做出不一樣的作為。當掌握的「套路」(方法)愈少時,面對熟習的問題或許能迎刃而解,但只要遇上稍微複雜的難題時,可能就會出現舊有套路不適用,需要新套路、不同套路才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窘境。
你也許會問,若學習遇到瓶頸,卻無法發現學習盲點、誤區,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該如何是好?書中就提到「一對一的學徒制」比「團體大班制」教學,可能更有效地導正你的學習盲點。
事實上,這也就是為什麼職業選手再厲害,都要找一名好教練來指導他,好指出關鍵錯誤所在。由此可知,學習一件事或技能,練習的時數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否找到你真正問題所在,提出更好的方法去加以練習,不斷優化實踐,才是刻意練習的關鍵。
好好閱讀這本書,你將會找到學習上突破的頂尖思維。過去你以為自己知道,事實卻是你的理解並不一定正確的。原因很可能出在你學習的工具、套路實在太少,導致問題長久被遮蔽,而你已早已不自覺。本書可以為你對症下藥,找出有效藥方。
又或者是你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但卻老是在走彎路,學得不夠精準,也花了很多金錢、時間、精力,最終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本書也提出了許多科學實證的具體作法,給你做了很好的指引。
當然,我更覺得書上很多知識、方法、認知,你或許略知一二,只是本書為你做了一套系統梳理,但卻有助你把複雜、繁瑣的思緒,清晰的得到一個明確有力的解答。最後,我更希望每一位職場人可以透過本書,可以破除僵化的思考框架,學會成為一位更全面的通才專家。高手學習的技術,能將你所學所得轉化為個人寶貴的資產,創造更大的價值!
#高手學習
#萬維綱
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八卦
【想逃離上班族生活,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怎麼辦?|自由工作者大小事】
-
「離職去讀博士,並成為自由工作者」這個神展開聽起來好像浪漫得不得了,所以很常會被朋友問到「妳現在是不是已經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妳是怎麼找到自己的熱情 & 方向的呀?」🤣🤣。不得不說,我的朋友們真的都很會鼓勵人呢!💕💕
-
其實我還沒實現夢想,只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離「夢想生活」越來越靠近了一點點罷了。「職涯探索」、「釐清自己的興趣/熱情」、「了解自己 “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然後摸索出一個方向,其實是一件很花時間,但也很享受、值得的事情。因為在思考的時候,你的思緒便可以暫時逃離當前惱人的現況,朝著「理想生活」更走進一些。
-
尋找興趣、熱情與夢想的過程,通常都是在不斷的研究、了解、實驗,甚至親身嘗試後,才會慢慢清晰。
-
囉嗦型完整版文章請見Blog:
https://pse.is/ESRQC
-
以下將用「4個大重點」來協助大家釐清「自己」與「未來的方向」喔!
——
一、「夢想是個大概念,而理想生活需要細細的去想像」
-
A:「我要離職去實現夢想!(吼~~~~」
B:「酷喔,所以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呢?」
A:「...不知道。」
-
我們很常大聲嚷嚷,「我不要再待在這裡了!好想要去做我夢想的事啊!!」。可是當我們被問到:「所以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到底怎麼樣的生活才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呢?」,卻沒有多少人能清楚的說出個所以然來。
-
「去澳洲打工然後回來」你就快樂了嗎?「去美國留學然後畢業」你就快樂了嗎?「辦一場超夢幻的世紀婚禮然後開始柴米油鹽的生活」你就快樂了嗎?「得到馬拉松XX盃世界冠軍」你就快樂了嗎?
-
「夢想」對我們來說,似乎就只是一個「看起來超奢華」的「虛無概念」。
-
但其實把夢想想小了,是一種「短暫快樂」;把夢想想大了,則是一種「理想狀態」。
-
人一生的夢想可能有很多,而把它們拼湊起來才發現,原來那正是我們對「整個理想生活」的一幅美好想像。所以我們真正要問自己的,其實應該是「你想過怎麼樣的生活?」、「在那個理想生活裡,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你每天都在做些什麼事?和哪些人/事/物在一起?在一個怎麼樣的環境裡?」...等等這些「更細節」的問題。
-
比如說:我想要全職自由寫作,在一個群山環繞的湖畔,和我愛的人們與動植物朋友們生活在一起。每天都熱情的擁抱我的工作,然後也有時間可以在大自然裡到處遊蕩。收入夠用就好,就是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還有一點閒錢。兩個月去城市裡和重要的朋友們聚會一次。然後不斷學習成長,成為善良、有活力且真正有智慧的人...。➡️當然你還可以再列得更細,這樣就會更清楚自己可以朝哪個方向去努力!
-
可別小看上述這種看似容易達成的生活藍圖,其實要實現起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要先找到願意跟你一起生活在森林裡的愛人們(夢想直接失敗嗷嗚嗚XDD)😆😆😆,然後要找到願意支持你的贊助商、出版社或讀者(若有能力當然也可以自費出版),要有能力在湖畔租房、買房甚至是蓋房子(或者長期居住在帳篷裡XDD),還要想清楚所謂「收入夠用還有一點閒錢」實際上對你來說到底是指多少?是每個月收入兩萬、四萬還是數十萬以上?...
-
看起來「夢想生活」很難實現對吧?不過至少你已經開始知道自己大概想要的是什麼了!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有熱情 & 動力啊!!!😍💪💪
——
二、有沒有一種成功叫做「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
理想生活是什麼?人生勝利組 & 魯蛇又是怎麼定義的?成功就是有錢/有名/有地位、學歷超強、朋友超多、在很猛的大公司上班、一直出國旅行、結婚生子、創業成功...之類的這樣嗎?...有沒有一種成功叫做「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
一定要好好的想、靜靜的問自己,慢慢勾勒出「理想生活的細節藍圖」,才能更確定什麼樣的職涯發展是你會「很有愛」也「很適合」的。
-
千萬不要被「社會的期待」給制約,然後依著「周遭人的期望」來「設定自己的夢想」。因為大家都公認的那種「成功/幸福」,真的不一定就是你要的那種「成功/幸福」!
-
舉個有趣的例子來說🤣:
-
我生長在一個可愛、溫暖的家庭。我爸對我來說除了「充滿關愛的 “爸爸” 」角色之外,也身兼「人生教練」&「惹人生氣專家」!🤣🤣
-
雖然對於「總是擁有很多夢想」卻「行動力&努力相對不足」的我來說,有一個會不斷依著我的個性、專長與興趣,幫我構想各種出路建議,還會在一旁鞭策我提高效率去行動的爸爸,確實是滿不錯的!👍 哈哈哈(真貼心,我爸還會自己手寫一整張A4紙的小筆記,跟我一一說明他的想法&建議🤣🤣🤣💕)
-
哈哈但他的「刺激型」鼓勵,有時還是很有讓人惱怒的實力!💪
-
記得有一次他又看不慣「整天玩樂、享受人生,工作也做得很充實愜意,且生活非常平衡」的我。😃😃😃
-
所以就煞有其事的對我說:「妳這樣整天只知道玩,怎麼能成大事?!」(其實我那時還沒成為自由工作者,是全職的行銷上班族,平常工作都很努力、充實,只是喜歡善用休假去戶外走走、旅行而已,根本完美的「工作生活平衡 實踐者」!🤣🤣🤣)
-
於是我就懶懶的回:「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實、開心啊!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 ”快樂” 啦!」
-
我爸:「喔對呀!那妳就一輩子快樂的 ”一事無成” 吧!!!」
-
「..... 」
-
哈ˇ嘍!這位爸爸~真的很會精闢的一句話擊垮女兒的自信心欸!!😭🤣🤣🤣
-
以我當時的道行,當然是說不出回嘴的台詞,只好悲情的掩面奔逃~
-
只是現在想想,不禁失笑,這其實是很大的世代差異啊!
-
在爸媽那個年代,的確有很多人都覺得「人生追求”快樂”就是沒出息」、「出去玩就是浪費生命」。但換個角度來說,你也不得不承認「能夠一事無成的一生快樂」也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就了!哈哈哈哈哈🤣🤣🤣
-
日本思想領袖「大前研一」,甚至還出了一本名為《低慾望社會》的書來檢討反思「現代年輕人沈溺於小確幸」的問題🤣🤣。可「小確幸」到底有什麼問題?年輕人「慾望降低、不再過度消費」又哪裡有問題?!這或許會影響經濟發展,但也很有可能正是能徹底解決現代「高生活壓力」&「嚴重環境破壞」等種種問題的完美解法與必要之惡呀!😍💪💪
-
所以說「成功」到底是什麼?要怎麼樣才算是「有出息」呢?這些都是由我們自己來定義的。從現在開始,「停止詢問別人,問問你自己」吧!
——
三、先搞清楚:現在的職涯生活是真的不適合你,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讓你想逃?
-
有時我們身心俱疲又充滿抱怨,想離職、想展開新職涯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目前的工作 & 職涯真的不適合你」。有些時候,很可能只是其中某些「小小的因素」在摧殘你的熱情,就像幾顆老鼠屎也可以壞了一鍋好粥一樣!所以在「尋找新職涯方向」之前,我們必須先仔細的問問自己,才能真正釐清問題的癥結點。
-
舉例來說,現在越來越多人的夢想都變成「旅行或環遊世界」了,這究竟是一個「展望世界的時代趨勢」,還是一種「文明社會的壓力症狀」呢?其實都有可能。
-
「旅行 & 環遊世界」是很棒沒錯!但應該只涵蓋了我們心目中理想生活的「某一個籠統的部分」吧?
-
雖然聽起來很浪漫,但似乎很少有人會真的「花費一生」在「旅行、流浪」的 (當然還是有,哈哈哈像我就很想嘗試看看啦!XDD)。而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嚮往能「從太過熟悉的地方出走」,或「從令人感到窒息的現況中走出」,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罷了!
-
就好像野生動物,被人類抓住、關起來時,肯定會拼了命的抓著籠子想逃。可是一但真的逃出或野放了,牠們也很少會真的用一輩子的時間「飄洋過海、踏遍世界各地」的去旅行(哈哈年輕孤狼的短期流浪、逐水草而居 & 季節性的遷徙...之類除外🙈😆😆)。相反的,大部分的動物們會精心選擇一處心愛的好地方為家,然後以家為中心,每天隨性所至的在附近一個足夠活動、覓食與探索的範圍內,到處嬉戲、閒逛、討生活...,自由自在的,就覺得無比快活了。該休息時,終歸還是會回到自己溫暖的家。~
-
所以說其實我們和野生動物們都一樣,有時渴望的可能並不真的是「離開」或「旅行」本身,而是「一個能夠喘息和探索的空間」,以及擁有「想出走就能出走」的「自由選擇權利」罷了!
-
這時候,我們應該要去了解的應該是:目前的工作中「到底是什麼讓你想逃」!而不是「花更多的錢旅行」,然後「花更多的時間工作,來賺取旅行所需要的錢」。
-
會不會有可能,你其實一點也不討厭「現在的工作本身」,反而還很喜歡呢?如果是的話,那「究竟是什麼,壓得你喘不過氣,讓你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呢?!
-
可能是某位難相處的主管或同事、可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模式、可能是冗長又無意義的會議、可能是降職或能力與價值被否定,也可能是工作受限制無法盡情的發揮...等等。
-
這時候也不用太過糾結,一直讓自己陷入在彷彿永無止境的不滿與壓力裡。此時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只有兩件事 (只是我們往往太過情緒用事,而無力展開行動罷了):
-
1.試著改變現況!
(直接跟老闆/主管/同事溝通、爭取、協調,不要覺得自己很渺小、改變不了任何事。不怕最大!人往往要先重視、尊重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重視與尊重。勇敢行動之後,你真的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改變。「世上沒有完美工作,完美工作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把「不完美的工作,變成完美」的呢!)
-
2.充實自己,離開去更好的地方!
(其實只要隨時準備好自己,不斷精進自己的軟硬實力,遇到不滿又不可解的情況時,就完全不用擔心或委屈自己,因為你早就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了。~哈哈就好像自己給自己保的一種工作保險一樣!)
——
四、「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熱情 & 職涯方向?」
-
我們必須「足夠了解自己」,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有些人找到自己的興趣、熱情與方向,只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有些人需要花費數年;有些人則一輩子都在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渴望可以找到自己「人生在世的意義」,就算要花費一輩子去尋找答案,那也很浪漫呀!
-
這邊必須要另外說的是,其實很有可能「人生在世本來就毫無意義」,只是人類總是習慣高估自己,認為自己比其他生物與非生物都還要高尚、不同罷了。
-
不過在虛心接受「人生可能毫無意義」、「少了你世界還是會繼續運轉」之後,是不是感覺也「大大鬆了一口氣」,輕鬆了不少呢?!
-
再也不用懷抱著罪惡感去休假,下班後就把工作訊息全部封鎖!因為你不是「為了誰」或「為了什麼更偉大的使命」而存在,沒有你公司真的不會倒,而現在你最需要的就是「好好休息」而已!
-
也不用覺得自己一定要扮演誰誰誰的完美 ”子女/太太/丈夫/父母/員工/老闆/朋友...” ,從現在開始容忍「不完美、不重要」的自己,然後那個「不完美、不重要」的自己就可以快樂的在徹底的耍廢、放鬆、做自己之後,再充滿活力的把自己拼湊得更加完整。
-
「人生或許沒意義」,但我們可以「自己賦予它意義」呀!為什麼要整天問來問去,讓「別人」來告訴你應該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尋找「自己最喜歡、心愛的意義」,然後把它們「放入到你的生命裡」不就可以了嗎!
-
至於要怎麼整理自己、找到它們呢?以下「6個超實用步驟」推薦給大家!💕
-
1.分別列出自己的「興趣」、「熱情」、「專長」與「市場需求」,然後尋找它們的「重疊交會點」與「可以相結合的地方」!
-
a. 「興趣」:可以廢寢忘食去做的事。
-
b. 「熱情」:可以廢寢忘食去做(進入 “心流” 狀態),而且願意為它付出一定的「代價 & 犧牲」的事。
-
c. 「專長」:擅長到成為一種「專業」的能力。或者比別人還要多擁有一些天份,只要花費較少的精力就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只要覺得比一般人好即可,專長是可以透過努力慢慢打磨的。)
-
d. 「市場需求」:會有人願意為之付費的事物。(可以很大眾,也可以很小眾,只要你能找到那群人是誰!)
-
e. 「價值觀(這點可以之後再列入評估)」:生活中有什麼事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絕不能被剝奪?如,「自由」>>那你可能就會適合比較有自主性的工作,像是企業文化較為開放、自由的公司,比較彈性且能自行掌控的工作類型,或者像我一樣成為自由工作者...🙈🤣🤣🤣。
-
2.從「步驟一」各類別中的「重疊交會點」&「可以相結合之處」裡,去思考可能的「出路選項」。可以寫出很直接的「工作職稱」,或者一個大概的「發展可能性」。(也可以拿「步驟一」所列出的清單去請教親朋好友或有經驗的前輩們,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可能的出路選擇」是你「不知道」或「剛好沒想到」的?!)
-
3.現實條件允許的話:根據「步驟二」所得出的「出路選項」,直接參加相關「實習/打工/計畫專案」,或應徵「正職/學徒/助理/接案工作」親身體驗!
-
4.現實條件不允許的話:可以根據最有興趣的出路選項,「發揮研究精神」去深入了解!
-
透過Google搜尋、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相關工作者所經營的個人平台(部落格、社群平台...)、詢問親友、閱讀相關書籍、參加相關課程、善用各大人力銀行之免費資料庫與資源(如:104職務大百科、104薪資情報、104性格找方向測驗),或有禮貌的「主動接觸」與從事相關工作的人聊一聊...等等方式,去搜集和「夢想工作/出路」有關的一切資料!
-
自己針對「夢想工作/出路」,找出以下這些關鍵問題的答案:「工作內容與要求」、「所需工作技能 & 如何精進」、「工作的一天長什麼樣子(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甘苦?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平均薪資範圍」、「5-10年間的可能職涯發展」、「誰會需要你(雇主或客群是誰?他們在哪裡?)」、「進入的方式、管道 & 準備」、「需要其他資源嗎?(多少)」...etc.。
-
5.刪除深入了解後「發現不適合」的選項,然後留下「真正熱愛」的選項。
-
6.出發行動吧!有計畫的「充實相關專業」,「爭取工作/發展機會」。
——
有沒有發現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熱情與職涯方向」還真是有夠麻煩的啊?!哈哈哈哈
-
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做著「不好不壞」的工作,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充滿熱情的為愛工作」呀!要任性「做自己熱愛的事」,本來就是需要「付出代價努力爭取」的。💪💪
-
就像許多已實現夢想、生活總是充滿熱情與動力的前輩們常說的:他們之所以會成功,只是因為「想做的人有很多,但做了的人很少」、「開始做的人很多,但持續堅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罷了!🍻🍻
=============
PS.很認真的看了大家幫我填的Blog經營回饋問卷,發現很多人都說想多看一些關於「自由工作者生活日常」、「獨立接案試驗發現」&「職涯探索-尋找熱情/方向」的相關文章。所以這次就從最後一項開始分享吧!(哈哈其他的部分我也會再努力紀錄、發文的!!!😆💪💪🍻)
-
➡️目前正在嘗試著把一些「自由工作者試驗心得 & 野放上班族生活故事」做更有系統的整理和分享,如果你感興趣、也希望未來能接收到更多相關資訊的email,歡迎填寫一下這個表單,加入我的「特別分享好朋友email群組」哦!💕🤣>> https://forms.gle/JkQhzZoQNcxu6oVy8
-
🔺Facebook:「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LMZ3E
🔺Instagram:「freelance_mkt」https://pse.is/DQJGH
🔺Medium:「野放上班族」https://pse.is/KXVN8
🔺WordPress Blog:「野放上班族」https://pse.is/L68CC
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 在 2409 友達19 元可以追嗎? (第3390頁) - Mobile01 的八卦
... 要讓農民有利潤、所得增加,並維護糧食安全,在這兩者中間尋找平衡點。 ... 智慧(AI)時代可望更早來臨,影響的是高效能運算,台積電去年高效能 ... ... <看更多>
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 在 [心得]《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心得筆記- 看板book 的八卦
圖文好讀:https://maxjamesread.com/self-learning-skills/
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他的背景非常有意思。雖然大學主修的是
哲學,碩士更專攻美學美術史,但畢業後,居然能到各大知名外商顧問公司任職,並出版
多本商業著作,可說是成功跨足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關的領域。他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自學。
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有點混淆。乍看書名會覺得是種混搭的概念,以為是結
合近來流行的斜槓人生和速讀方法的書籍。但此書的日文書名其實是《知的戦闘力を高め
る 独学の技法》(不負責任翻譯:增加知識戰鬥力的自學方法)。也就是說,這是一本
關於自學力要如何修煉的書。
這篇文章會先從自學的必要性談起,接著講解作者提出的自學四模組,最後會附上書中建
議的自學領域供參考。
【為何自學是現在必修的能力】
我們或許都知道自學能力相當重要,但問為什麼要自學,恐怕又說不上來,最後往往就缺
乏動機來實踐。作者明確的提出五個必須要能夠自學的理由。
〔一、知識呆帳化〕
所謂知識呆帳化,簡單說,就是知識的保鮮期變短了。過去有用的知識或理論,在可見的
未來可能不再適用。面對這些變化,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不斷的吸收新知,進化自己。
我想到的是運動的例子。像是棒球數據分析崛起後,打點和打擊率不再是最重要指標,大
家開始更重視上壘率與長打能力。或像是近年NBA大三分時代崛起,傳統低位打法式微,
長人必須更有機動性和外線能力等。知識與觀念都要不斷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淘汰。
〔二、產業蒸發的時代〕
再來是產業蒸發,比起過往,一個產業的周期也變短了。過去就職後,就從一而終的心態
不再適用,因此必須不斷重新學習。
就像現在新的職業和商業模式不斷出現一般,前幾年YouTuber才揚風崛起,去年則是
podcaster乘著疫情起飛。在產業翻轉比翻書快的時代,自學進修變得更加重要。
〔三、人生三季稻〕
雖然產業週期變短,但現代人的壽命卻變長了。由於工作時年數變長,轉職變得非常普遍
,就像三季稻般,每季都要再次重頭栽種。而這也就在在考驗人們領域轉換的能力。再一
次,自學是你最好的朋友。
〔四、跨界人才〕
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大概已經被說爛了,但再多說點也無妨,因為這真的是現代必備的能
力。作者指出,現在的高等教育都是以「培育專家」為前提,因此很難培養出跨領域的通
才。而要能跨出自己的能力小圈圈,靠的還是自學。
像我之前介紹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德.戴蒙,就是因為能整合生態地理學、
文化人類學、馴化生物學的種種系統性知識,再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整合,才能寫出這樣的
經典。
〔五、社會需求〕
前面的原因都個人利益導向。但作者認為,從社會需求出發,自學力同樣很重要。他提出
,我們社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知識革命家」。現行的單一領域的系統性知識已經疲乏不
堪用,因此要培養出「不以系統性」為前提的知識,才能找到讓社會變更好的機會。因此
自學力也是能幫助社會改變的原動力。
【自學四模組】
既然跨領域的自學能力那麼重要,那要如何執行呢?作者提出四個模組來因應。
〔一、戰略〕
首先,自學要有戰略目的,不能盲目得追著知識跑。作者建議的戰略設定是:以主題為主
,以領域為從。不要陷入要讀歷史還是科學,這種領域設定的框架中。那什麼是主題呢?
作者認為,主題就是你追求的觀點,比方說,我最近在思考的主題就是:如何透過寫作輸
出,建構個人品牌,進而推廣閱讀。
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設定呢?因為單純在一個領域學問中汲汲營營,最後或許會變得博學多
聞,但並無法發揮出作者所期望的知識戰鬥力。但如果先知道主題目的是什麼再去閱讀,
反而能從各個領域的書籍中汲取所需,創造出新的可能。
作者強調,創造是種「乘法」。像是賈伯斯就是利用人文與科技,兩個領域的交叉相乘,
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蘋果帝國。利用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碰撞,就可能綻放出屬於自己
的火花。
〔二、輸入〕
有了戰略,接下來就是要實打實的將知識輸入腦中。作者對於如何輸入有相當多的創見,
給我很多啟發,很推薦大家去閱讀這個章節。這裡我就挑個自己很有共鳴的地方:「無目
的的輸入」來談談。
書中提到那些能不斷維持高品質輸出的神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人生中有一段時間都
是在拼命吸收資訊」。因此絕對不要等需要產出時才急著想輸入,而是之前就要大量的輸
入,且不要太在意輸入是否有用。
但輸入的機會成本很高,畢竟學習是很花時間的。因此,作者建議要在機會成本小時大量
輸入,也就是當你還有時間揮霍的時候就要大量輸入學習。抱著:「雖然現在不知道有什
麼用處,但總覺得這本書裡有什麼,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很棒」的心態來讀書,
在未來反而更有可能將其中的知識活用。
想來,自己在當替代役時,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閱讀,而遇見了很多經典好書。可說是
碰巧實踐的作者的建議(笑),也才有今天在這邊寫東西的基礎。
〔三、抽象化〕
有了輸入,接著便是要將自學的知識應用出來。我們需要「抽象化」。作者就是用這樣的
方式,將哲學與美學的知識運用到商業之中。
那什麼是抽象化呢?作者提出所謂的抽象化,指的是要捨棄細微要素,取出精華並整理歸
納。有點抽象嗎?舉個書中的例子:你知道其實看似勤勞的螞蟻,其實仔細觀察有很多遊
手好閒的冗員嗎?這些「懶惰蟻」其實是儲備勞動力,在緊急狀況發生時便會上場發揮作
用。
那這樣的知識要怎麼抽象化呢?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組織將平時的工作量,針對處理能
力做最適化的人力安排,那如果環境突然變化,是否就會無法因應而滅亡?(絕對不是鼓
勵大家當冗員!)
簡而言之,抽象化就是將知識從其脈絡中切除,接著思考這樣的模式是否可用在其他領域
,從舊的知識中產生新的可能。
〔四、儲存〕
最後一點是儲存。作者將知識比喻成魚,而世界是海,腦則是冰箱。理論上,平常就讓魚
游,需要吃的時候再將魚能釣起,放入冰箱中就好。就像大家現在寫報告都用google一樣
(?)
不過這樣不夠有效率,因為釣上來的魚,如果不放冰箱,不就只能放回海裡?那之後需要
時,難道還要重釣一次?因此作者認為,我們要做一個「魚池」,將資訊魚放入,之後需
要時便可自由拿取。
那要如何建構魚池裡的存貨(資訊魚)呢?作者認為在輸入時就要先處理知識。以他閱讀
時所使用3步驟為例:
1. 畫線
第一次讀時,將所有在意的部分都畫線。
2. 選取
第二次讀,將仍覺得有趣的地方貼上便利貼
3. 轉錄
第三次讀,只讀貼便利貼的部分,選出日後可能會用到的內容抄錄。這裡,作者跟我一樣
用的是Evernote,大家可以找自己順手的工具就好。
不同的內容載體,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整理儲存。如此,便可將過去學到的知識,在適
當的時候拿來運用。像我在寫作時,就常常覺得,之前有把文章存在Evernote並作筆記真
的是太好了。
比如這篇〈1111折扣戰的思索與解方:為什麼我依然覺得獨立書店有存在的必要!〉,就
引用了非常多之前看的文章與影片,如果等到要寫才開始找資料就太工程浩大了。
【11種人文教養領域】
書籍的最後,作者介紹了他覺得能提供所謂「知識戰鬥力」的11個領域,同時也提供的一
些建議的書目給讀者參考。
1. 歷史
2. 經濟
3. 哲學
4. 經營管理學
5. 心理學
6. 音樂
7. 腦科學
8. 文學
9. 詩
10 宗教
11. 自然科學
我覺得很棒的地方是,作者除了針對每個領域都提出個別的學習的方法外,還談了他認為
學習這些領域的意義是什麼。以下舉哲學和文學,這兩個最常被大眾忽略領域為例:
〔一、學哲學〕
作者認為哲學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可以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哲學可說是種懷疑的技
術。不斷的思考這個世界是如何構成的;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又該如何生存下去等問題。
藉由這些思辨,我們便能重新檢視世界主流的思考或是價值觀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二、學文學〕
作者認為,文學可以更好的去理解人類的世界。要是透過一些必冰冷的統計數據資訊,讀
了可能會無感。但透過文學躍然紙上描繪,反而感受會更深刻。像是如果你讓我看永靖的
統計報告,探討他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我可能會哈欠連連,但如果是看陳思宏的《鬼地
方》,反而能讓我對永靖這小鎮的感受更立體。
【總結】
總結一下,作者首先提出因為產業知識變遷迅速,自學力變得相當重要;接著提出自學四
大模組:戰略、輸入、抽象化和儲存,來高效自學;最後則是提出11個自學領域供讀者參
考。藉由這樣跨領域的自學力,培養出知識戰鬥力 !
這是本談如何精準系統化自學的好書。其觀念與操作方法可說是相當有獨特性。如果想精
進自學力,卻又不知道從何著手;或是覺得雖然學了很多知識,卻無法靈活應用的話,此
書絕對不容錯過!
最後,談談這本書對我的另外的啟發。自認我閱讀的領域很雜,有時候會覺得好像看得太
廣,而缺乏深入得學習。但讀了此書,我覺得或許這樣的閱讀方式,反而更能在這動盪的
時代,展現「反脆弱」的能力也不一定?在這邊也期許自己,能將更多不同面向的書籍介
紹給大家,一起透過跨領域學習,開鑿新的可能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136.1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18584086.A.F57.html
※ 編輯: MAXjames (114.47.136.160 臺灣), 04/17/2021 18:20: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