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高偉誠維基百科 在 九把刀 Giddens Ko Facebook 八卦
必要之惡,是當權者最著迷的道德勒索字眼。
關於民主自由意識與我的相遇很晚,發生在交通大學的四年級通識課「台灣近代的政治變遷與發展」,呂明章老師會放很多台灣民主運動的相關紀錄片,白色恐怖,228大屠殺,江南案,陳文成被自殺、鄭南榕自焚、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等,令我大為震撼,原來國立編譯館版本的歷史是用來洗腦用的,從此民主自由意識的珍惜與追求,變成了小說創作裡的重要構成……都市恐怖病系列、零時月台、X理論、誠實麥克風、機構等等,甚至是上官無筵與怪力王與阿海的相遇,也都是在228大屠殺背景裡的台灣。
啟蒙前後最大的差別,就是對於「必要之惡」這四個字的重新認識。
「必要之惡」的表面邏輯,是告訴你為了大局!大局!大局!所謂的個人生命犧牲、環境災難、人權價值折損,都是必要的。是的,真的很遺憾,但所有的退讓與犧牲都很必要,一切都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為了更穩定的社會制度,為了更寶貴的國家尊嚴,我們一定要擁有宏遠的大局觀!
必要之惡是每一個政府都會使用的概念,但必要之惡這個表面邏輯尤其適合極權體質的政府。他為極權政府雙手奉上了最高道德標準,得以無限制剝奪人民隱私、監禁暴打人民、侵犯集會自由、劫掠人民生命財產,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好,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個人在當中如果不配合,就是貪心自私,就是背叛國家,分裂長遠集體利益的禍害。
必要之惡的實質邏輯,正是一種以國家級暴力,遂行的最殘暴道德勒索。
真正進行的是……
為了方便極少數當權者的長遠利益,社會上大多數公民的利益必須被剝奪。
為了極少數當權者的美好明天,社會上大多數公民的寶貴今天必須被犧牲。
為了級少數當權者的尊嚴,社會上大多數公民乃至國家的尊嚴都必須犧牲。
在過程中,極少數當權者只要略施小惠,便能擁有大批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爭相開舔擁護,一起對社會上大多數公民進行「能不能暫時犧牲一下!這是為了大局!」之刑,一邊迫害同胞,一邊催眠自己,一切都是為了大局。
這是狗屎。
更寶貴的國家尊嚴,在於國家重視每一個公民的尊嚴。
更美好的明天,來自於充滿希望的今天。
宏觀的大局,必定是由無數小小的公民權益所組成。
除此之外,沒有大局,只有極權者設下的騙局。
必要之惡不但是惡,還是極惡!
最後,附上幾年前我在網誌上寫過這篇文章,後來也收錄到出版的書本裡。
--------------------------------------------------------
標題
必要之惡,還是惡
我永遠都記得,大學三年級我在交大上黃駿老師的社會學通識課時,交過一份課堂報告。當時我在計算機中心把僅僅一頁的報告列印出來時,聞著雷射印表機獨特的油墨味,看著我臨時急就章寫出來的東西,不禁有些疑惑……為什麼我會寫出連我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服的文字?
我還是交了。
那份報告,需要我們針對二二八事件、與國民黨統治下的白色恐怖,做出分析與評論。分析的部份當然狠狠地批判了當時的獨裁政權,評論也不可能有什麼好聲好氣,但我在結尾時寫了一段諸如:「雖然血腥鎮壓與屠殺菁英並不可取,但當時的統治政權為了維持其合法性,訴諸暴力與箝制人民思想與自由,似乎是一種必要之惡。」
我忘不了這一份報告,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很白痴。
有一個醫學名詞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自行google會找到一堆資料),維基百科說,這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典型,在台灣最有經驗的罹患者大概都是去當兵的時候被班長幹死操死罵死虐待死後,班長淡淡說道:「對錶,給你們十分鐘去投飲料。」的那一刻,突然對班長產生奇妙的精液……不,是敬意。
這種爛病也常常發生在被綁架的肉票與綁匪之間。
如果你是肉票,被囚禁的時候綁匪只會對你拳打腳踢,辱罵你,動輒不給你東西吃,睡醒了就打一打你當做早操,晚上睡前也打一打你當收心操。
某一天你獲救了,你只會恨不得將綁匪身上的每一個頭割下來。
反之,要是綁匪同樣打你罵你餓你,但也會同時對你嘆氣:「對不起,跑路的壓力真的很大,剛剛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緒,讓你肉痛了,來,這是跌打酒,我幫你擦一擦……」還會把便當裡的雞腿撕給你一半。
或是偶而在半夜摟著被五花大綁的你一起喝悶酒,一邊喃喃自語:「像你這種有錢人家的小孩,真的不會了解我們當窮人的痛苦,你們一出生就什麼都安排好了,什麼都不用擔心,只要把書念好就可以了,哪像我們?我們誰不想念書啊?家裡沒錢,從小就要一邊念書一邊工作,書哪會念好?只好出來學人家作兄弟……」彷彿他之所以如此待你,有逼不得已的苦衷似的。
久了,肉票會對綁匪心生同情,即使在綁匪落網後還會向警方求情減刑。
在國外,甚至還有肉票下嫁給出獄後的綁匪這類的案例(白痴)。
絕對掌握了你的生死,令他可以一邊打你,一邊給你糖吃,讓你對他的行惡感到恐懼,卻又依賴他對你的略施小惠,殊不知這種恩惠原本就長在你自己的肉上。
政權用恐怖暴力剝奪你說話的自由,卻說這是為了讓下一代的人擁有說話的自由,才忍痛下手的不得不為------這種「必要之惡」的邏輯簡直匪夷所思,還讓人很噁心!
比如前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汪希苓,訓練陳啟禮等竹聯幫份子成為殺手,再跑去美國暗殺撰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滅口,幹理由一堆,什麼為了國家、為了領袖、為了自由民主等等,會不會把自己說得太偉大了點?
如果你告訴我,你殺了我寫書的兒子,是為了成就國家民族美好未來的必要之惡,你想我怎麼答你?
我只想還你一槍,少在那邊跟我玩用小愛換大愛的遊戲。
--------------------------------------------------------
寫小說就是屬於我的民主戰鬥,在我的戰鬥領域裡,我隨時都準備好了。
高偉誠維基百科 在 九把刀 Giddens Ko Facebook 八卦
必要之惡,是當權者最著迷的道德勒索字眼。
關於民主自由意識與我的相遇很晚,發生在交通大學的四年級通識課「台灣近代的政治變遷與發展」,呂明章老師會放很多台灣民主運動的相關紀錄片,白色恐怖,228大屠殺,江南案,陳文成被自殺、鄭南榕自焚、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等,令我大為震撼,原來國立編譯館版本的歷史是用來洗腦用的,從此民主自由意識的珍惜與追求,變成了小說創作裡的重要構成……都市恐怖病系列、零時月台、X理論、誠實麥克風、機構等等,甚至是上官無筵與怪力王與阿海的相遇,也都是在228大屠殺背景裡的台灣。
啟蒙前後最大的差別,就是對於「必要之惡」這四個字的重新認識。
「必要之惡」的表面邏輯,是告訴你為了大局!大局!大局!所謂的個人生命犧牲、環境災難、人權價值折損,都是必要的。是的,真的很遺憾,但所有的退讓與犧牲都很必要,一切都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為了更穩定的社會制度,為了更寶貴的國家尊嚴,我們一定要擁有宏遠的大局觀!
必要之惡是每一個政府都會使用的概念,但必要之惡這個表面邏輯尤其適合極權體質的政府。他為極權政府雙手奉上了最高道德標準,得以無限制剝奪人民隱私、監禁暴打人民、侵犯集會自由、劫掠人民生命財產,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好,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個人在當中如果不配合,就是貪心自私,就是背叛國家,分裂長遠集體利益的禍害。
必要之惡的實質邏輯,正是一種以國家級暴力,遂行的最殘暴道德勒索。
真正進行的是……
為了方便極少數當權者的長遠利益,社會上大多數公民的利益必須被剝奪。
為了極少數當權者的美好明天,社會上大多數公民的寶貴今天必須被犧牲。
為了級少數當權者的尊嚴,社會上大多數公民乃至國家的尊嚴都必須犧牲。
在過程中,極少數當權者只要略施小惠,便能擁有大批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爭相開舔擁護,一起對社會上大多數公民進行「能不能暫時犧牲一下!這是為了大局!」之刑,一邊迫害同胞,一邊催眠自己,一切都是為了大局。
這是狗屎。
更寶貴的國家尊嚴,在於國家重視每一個公民的尊嚴。
更美好的明天,來自於充滿希望的今天。
宏觀的大局,必定是由無數小小的公民權益所組成。
除此之外,沒有大局,只有極權者設下的騙局。
必要之惡不但是惡,還是極惡!
最後,附上幾年前我在網誌上寫過這篇文章,後來也收錄到出版的書本裡。
-\-\-\-\-\-\-\-\-\-\-\-\-\-\-\-\-\-\-\-\-\-\-\-\-\-\-\-\-\-\-\-\-\-\-\-\-\-\-\-\-\-\-\-\-\-\-\-\-\-\-\-\-\-\-\-\
標題
必要之惡,還是惡
我永遠都記得,大學三年級我在交大上黃駿老師的社會學通識課時,交過一份課堂報告。當時我在計算機中心把僅僅一頁的報告列印出來時,聞著雷射印表機獨特的油墨味,看著我臨時急就章寫出來的東西,不禁有些疑惑……為什麼我會寫出連我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服的文字?
我還是交了。
那份報告,需要我們針對二二八事件、與國民黨統治下的白色恐怖,做出分析與評論。分析的部份當然狠狠地批判了當時的獨裁政權,評論也不可能有什麼好聲好氣,但我在結尾時寫了一段諸如:「雖然血腥鎮壓與屠殺菁英並不可取,但當時的統治政權為了維持其合法性,訴諸暴力與箝制人民思想與自由,似乎是一種必要之惡。」
我忘不了這一份報告,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很白痴。
有一個醫學名詞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自行google會找到一堆資料),維基百科說,這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典型,在台灣最有經驗的罹患者大概都是去當兵的時候被班長幹死操死罵死虐待死後,班長淡淡說道:「對錶,給你們十分鐘去投飲料。」的那一刻,突然對班長產生奇妙的精液……不,是敬意。
這種爛病也常常發生在被綁架的肉票與綁匪之間。
如果你是肉票,被囚禁的時候綁匪只會對你拳打腳踢,辱罵你,動輒不給你東西吃,睡醒了就打一打你當做早操,晚上睡前也打一打你當收心操。
某一天你獲救了,你只會恨不得將綁匪身上的每一個頭割下來。
反之,要是綁匪同樣打你罵你餓你,但也會同時對你嘆氣:「對不起,跑路的壓力真的很大,剛剛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緒,讓你肉痛了,來,這是跌打酒,我幫你擦一擦……」還會把便當裡的雞腿撕給你一半。
或是偶而在半夜摟著被五花大綁的你一起喝悶酒,一邊喃喃自語:「像你這種有錢人家的小孩,真的不會了解我們當窮人的痛苦,你們一出生就什麼都安排好了,什麼都不用擔心,只要把書念好就可以了,哪像我們?我們誰不想念書啊?家裡沒錢,從小就要一邊念書一邊工作,書哪會念好?只好出來學人家作兄弟……」彷彿他之所以如此待你,有逼不得已的苦衷似的。
久了,肉票會對綁匪心生同情,即使在綁匪落網後還會向警方求情減刑。
在國外,甚至還有肉票下嫁給出獄後的綁匪這類的案例(白痴)。
絕對掌握了你的生死,令他可以一邊打你,一邊給你糖吃,讓你對他的行惡感到恐懼,卻又依賴他對你的略施小惠,殊不知這種恩惠原本就長在你自己的肉上。
政權用恐怖暴力剝奪你說話的自由,卻說這是為了讓下一代的人擁有說話的自由,才忍痛下手的不得不為-\-\-\-\-\-\這種「必要之惡」的邏輯簡直匪夷所思,還讓人很噁心!
比如前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汪希苓,訓練陳啟禮等竹聯幫份子成為殺手,再跑去美國暗殺撰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滅口,幹理由一堆,什麼為了國家、為了領袖、為了自由民主等等,會不會把自己說得太偉大了點?
如果你告訴我,你殺了我寫書的兒子,是為了成就國家民族美好未來的必要之惡,你想我怎麼答你?
我只想還你一槍,少在那邊跟我玩用小愛換大愛的遊戲。
-\-\-\-\-\-\-\-\-\-\-\-\-\-\-\-\-\-\-\-\-\-\-\-\-\-\-\-\-\-\-\-\-\-\-\-\-\-\-\-\-\-\-\-\-\-\-\-\-\-\-\-\-\-\-\-\
寫小說就是屬於我的民主戰鬥,在我的戰鬥領域裡,我隨時都準備好了。
高偉誠維基百科 在 中時體育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內容 ... 的八卦
CHINATIMES.COM. NBA》給史都華忠告 ... 中國時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https://zh.wikipedia. ... <看更多>
高偉誠維基百科 在 許紫柔男朋友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八卦
... 原子少年女友dcard,許紫柔大學讀哪,金雲女友,許紫柔維基百科. ... 月2日—哈哈哈哈哈,許紫柔跟高偉誠是不是在交往了啦,兩個人我都好喜歡的說,. ... <看更多>
高偉誠維基百科 在 中時體育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內容 ... 的八卦
CHINATIMES.COM. NBA》給史都華忠告 ... 中國時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https://zh.wikipedi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