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信懶人包
網路發達,資訊爆炸,不管大小議題,幾乎都可以上網找到「懶人包」,幫網友做好整理,一次看完「來龍去脈」,「秒懂」新聞事件。
不過,懶人包可不只是給「懶人」看的,有時做的過程,也可能會「懶了一點」,以至於「懶人包」常常缺東漏西,訊息並不完整,反有「誤導」之嫌。
這幾個星期,連續寫了多篇有關「WHA」的相關文章,將2009年的葉金川與2016年的林奏延,大致做了比較。
沒想到文章刊出之後,這兩天卻有許多網友,「口徑一致」的來我的臉書留言,言之鑿鑿:
「黃先生有事嗎?整天要人交待?!選前就說要維持現狀了, 你當記者忘記了嗎?況且林奏延還冠上衞福部長稱號, 還上台發表簡短演說,葉金川有嗎?......高下立判」!
許多網友主張葉金川只是「博士」身份前去,林奏延卻是「部長」出席;強調葉金川「沒有上台」演說,林奏延卻可以「公開演講」五分鐘。這類的留言,這兩天如雨後春筍般的突然冒出,數量實在太多,令我不免懷疑:「該不會又是那個懶人包,誤導了大家」?
有圖有真相,新聞事件都有資料可查,不用靠「懶人包」,也能窺探事實。
1、葉金川沒有上台演說?
所謂「用觀察員身份出席WHA」,就是指擁有正式與會「證件」,還可以上台發表五分鐘的「演說」。
2009年葉金川出席WHA世界衛生大會,之所以會受到高度矚目,就是因為那年是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睽違整整38年的再次參與聯合國相關組織。當年葉金川當然有上台演說!不但有說,還用英文說了「台灣」,用台語講了「甘溫」。
2、葉金川稱教授,林奏延稱部長?
過去這七年,中華民國的衛生單位負責人,都在同樣的模式下出席WHA,我們出席的代表,都被稱為「Dr」,意指博士或曰教授。說葉林兩人稱謂不同的謠言,是最無稽的,因為兩人都曾公開秀過證件,上面寫的清清楚楚,寫的都是「Dr」,為什麼會有人故意說葉金川沒官銜?林奏延更棒棒?真令人匪夷所思。
3、葉金川不是官方身份受邀?
看邀請函吧!2009年的來函內容是「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Chinese Taipei」,2016年的來函寫法則是「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Chinese Taipei」,一個是當年的「衛生署」,一個是現在的「衛福部」(中間我國歷經政府改制,衛生署與衛福部,是同一個單位)。簡單的說,就是邀請中華民國衛生單位的最高領導人,以「中華台北」的身份,用「Dr」稱謂出席WHA。
七年前,七年後,不論來函、名稱、位階、待遇,全都完全一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一大群人,言之鑿鑿的流竄於網路,到處留言,誤導著大眾的視聽呢?
回想20多年前,在大學就讀新聞系的時候,新聞學的老師,第一堂課,就開宗明義的告訴所有學生:「用主觀,寫出客觀;用客觀,找到主觀」。
老師要大家,天天一早,先看過「各大報」,再來上學。各大報濃縮昨日精華,幫助讀者快速擷取資訊,猶如「下載」,但下載之後,正反兩面的各種資料,「下載者」得自行「消化」之後,得到自己的「答案」。
也就是說,儘管各媒體對同一個新聞事件,褒貶可能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對的」,站在各自不同角度的「對」。讀者看了好,也看了不好,好與不好,先全部接受,然後通盤了解,再得到自己心中最後的「答案」。
這答案當然是「主觀」的。
但主觀的結論,卻得透過「客觀」的程序而來。反之,記者下筆寫作新聞,因為人人成長背景不同,對事情的認知也有差異,實在難以達到齊頭式的「客觀」。然而,記者卻必須在帶有「主觀」的採訪過程中,盡其可能的抽離自己,以求最後能勉強寫出,一篇「客觀」的報導。
二十年前尚且如此,二十年後,資訊之多之雜,更早已不是當年所能比擬。
一個懶人包,可能騙你,但若一次看完十個懶人包,就無法輕易做到「瞞天過海」、「面面俱到」。簡單的說,「懶人包」(網路訊息)不是不可以看,而是看了之後,不可盡信,或說不要「輕信」,要「多看」,「多查」,「多想」,「多比較」。
這兩天的「野生美青姐」,就是一例。
暐瀚 2016-5-30 de 台北
#葉金川 #林奏延 #WHA #稱謂 #中華台北 #衛生署 #衛福部 #周美青
高下台語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桃園、千葉、成田,有新朋友的熱情、老朋友的默契
這次前往日本,為期8天7夜的「鞏固邦誼X迎向未來」參訪團,昨晚已經回到台灣,我們一共參訪了6座城市,最後一站來到千葉縣,和成田機場所在的成田市。
桃園與千葉、桃園和成田,都在去年簽訂姊妹縣市,我們不只有新朋友的熱情、老朋友的默契,桃園與千葉,還有著兩段很特別的緣分。
森田健作知事總是把一段故事掛在嘴邊,在他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曾經生過一場大病,治癒他的是一名台籍醫師,當時醫師跟他說,長大以後一定要來台灣。因為這個緣分,他現在身體很健康,也對台灣有著特別的感情。
我也跟森田知事說了一段,我與千葉的故事,也是在我小學的時候,父親是推動農業機械化的基層公務員,當時遇到一位講台語的日籍工程師,我問他是哪裡人?他回答我說是「千葉縣」,小時候不懂事的我,還想說台灣沒有千葉這個縣,原來這名工程師是來自日本。
從此,千葉縣就成為我對日本的第一印象。沒想到在擔任桃園市長後,能與千葉縣締結為姊妹縣市,這真的是一段很特別的緣分。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千葉縣廳,每次踏進這裡,都有熱情的吉祥物「千葉君」迎接,和滿滿的歡迎掌聲。我想,只有真摯的友誼,才有這樣的熱情。
這兩年多來,桃園與千葉之間已經有很多互動,我除了當面邀請森田知事前來參加明年的農業博覽會以外,我還跟他說兩項新的提案。
我們的Lamigo Monkeys桃猿隊與千葉ロッテマリーンズ羅德海洋隊,本來就有很多交流,而市府也與La New合作,推動桌球運動。我提議桃園與千葉來舉辦桌球的國際競賽,熱情的森田知事則馬上說,他要開始練習,期待開幕的時候能和我來場比賽,一較高下。
我也提到台灣的年輕人,其實很瘋跑馬拉松,日本的各項馬拉松,台灣人也都搶著網路報名抽籤,就連我辦公室的年輕幕僚也不例外。
我跟森田知事提議,兩年一度的「千葉東京跨海大橋馬拉松」,也可以保留名額給台灣,在銜接神奈川縣、千葉縣的東京灣跨海大橋上路跑,一定很有吸引力,也能鼓勵台灣的選手在千葉旅遊,更認識千葉。
我跟成田市的小泉一成市長說,成田祇園祭是日本極富盛名的傳統祭典,也是成田歷史文化的代表,成田山新勝寺也是日本觀光勝地,許多人前往此地求子。過去,雙方推動了很多教育交流,成田百年歷史的「仲之町山車」在去年台灣燈會還首次出了日本國門,來到桃園參與燈會活動。也期盼未來的桃園盃棒球比賽,能夠邀請成田的隊伍參加,台日小將透過交流、切磋球技。
不只桃園和成田是姊妹市,桃園機場與成田機場也是姊妹機場,兩邊每周約有700航班。成田國際機場目前規劃興建第三跑道,並延長第二跑道,跟桃園國際機場的發展相近,希望能在這方面,雙方能夠共同交換意見,讓機場和城市能夠共榮共生。
我們希望透過更多的交流,深化彼此友誼,讓代表台灣與日本的門戶城市,都能共同成長。
高下台語 在 賈文青德仔 Facebook 八卦
經網友提醒後才發現,原來年度專輯獎只要由各語種最佳專輯獎的入圍者中選出就可以了。
然後再上網查了,因為年年得獎者與各語種最佳專輯都不同,所以現在報名辦法中寫的是「本獎項指整張專輯在詞曲、編曲、錄音、製作、演唱、演繹全方面整體表現具市場拓展性與前瞻性,不拘語言類型。」
我是覺得很奇怪,所以這代表每年的年度專輯都是最有市場拓展性與前瞻性,但全方面整體表現不夠好,所以才在自己的語種輸掉的嗎?這樣還能叫年度專輯嗎?
好啦,反正規定就是這樣,如果依這樣的標準,我還是會從《太空人》與《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中選一張的啦,所以沒有影響到我的選擇。
-----------------------------------------------------
「年度專輯獎」,入圍的有:
太空人/環球國際唱片股份有限公司﹙演唱者:吳青峰﹚
我們以後要結婚/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演唱者:茄子蛋﹚
戆仔船/THE SHIP OF FOOLS/山下民謠有限公司﹙演唱者:米莎﹚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十一音像有限公司(十一音樂)﹙演唱者:阿爆(阿仍仍)﹚
-------------------------------------------------------------------
年度專輯獎是從國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的最佳專輯中再選出來的,由於我這幾個獎的版本跟今天金曲頒出來的有很高機率不一樣,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只能當作我自己的版本啦,沒有甚麼預測獎項的參考價值。
到這個地步,每張專輯都已經太優秀,其實沒甚麼好分出高下的了,最後的選擇與專輯本身的好壞沒有太大關係。
我會想從《太空人》與《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中選出我心中的最佳專輯,原因是我覺得這兩張專輯都做出了以前沒有人做出過的格局。
《太空人》將許多實驗性的聲音表現與流行音樂結合在一起,那些使用人聲的方式或許不能說是前無古人,但確實不曾有人能在這樣的音樂形式上同時被市場接受,為流行音樂印證了新的可能性。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也是一樣,走向高度市場性的原住民語專輯並不是第一次,像Suming以前就做過幾張,但也從未在各方面達到這個高度。從實際發生的輿論來看,這張專輯已經成功改變=了市場對原住民語專輯的定位想像。
再下去硬要選的話就完全是我個人的偏好了,我想我會選《太空人》。
我喜歡承載意義複雜一些、層次深一些的歌,在這個角度上《太空人》做得比較多,同時,由於聽不懂原住民語而只能靠翻譯理解歌詞,也阻礙了我對《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的理解與感受。
在音樂形式上,《太空人》相對來說是更具實驗性的作品,強調人聲的聆聽體驗,也與我一向重視人聲演唱的觀點相合。
就這樣啦,這個系列終於要結束了,累死了。雖然這麼說,但比起以前真的當評審的經驗來說,已經是輕鬆很多,要聽幾百張作品的評審工作真的是地獄。
但我很高興今年試著寫了這個系列,讓自己能重新認識台灣的流行音樂,更慶幸因此而沒有錯過許多優秀的作品。
-------------------------------------------------------------------
一定要打的預防針:這個系列是為了讓自己不要跟流行音樂脫節而做的,不太專業,也絕對主觀,請大家輕鬆參考就好,感恩。
高下台語 在 Re: [瓦特] 我不懂為什麼Kobo這麼紅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八卦
蘿莉控是一部分另外很大一部份我覺得是實況都講印尼語歐莉的觀眾曾經問說為啥你明明是ID的可以多講印尼語 ... 34 [瓦特] 博衣下台一鞠躬. ... <看更多>
高下台語 在 [轉錄] 閩語例外論:從「下」的七種發音談起- 看板TW-language 的八卦
https://www.facebook.com/hentaishinbu/posts/417938709698382 #神父的鹽「下」午「下」班坐車到「下」營「下」車在樹「下」「下」棋比高「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