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驕傲!我是力里飛鷹隊員!》
~高金素梅 2021.04.12
連日陰雨的台北終於放晴,台大田徑場藍藍的天高掛著太陽,對來自屏東縣春日鄉力里國小的「力里飛鷹少年足球隊」而言,30度的氣溫,剛好是排灣族小球員的舒適溫度,這是天時!
兩週前在天母,64隊來自全省的勁旅中,「力里飛鷹」連2勝闖進今天的16強賽程。上午10點,16強賽勝,此時,台大田徑場上空飛來ㄧ對老鷹,盤旋兩圈後飛走。台北市區上空罕見的老鷹,竟然出現在「力里飛鷹」的賽場上空。祖靈來助陣了!大家信心十足。
「力里飛鷹」ㄧ路闖進冠亞軍決賽,以3:2奪取總冠軍。
看著平日沈穩威嚴的總教練摀著臉掉下英雄淚,看著小球員與家長助理教練抱成ㄧ團,身為「力里飛鷹」隊員的我,感觸良多……!
20個月前,去「力里飛鷹」煮菜結緣,下場跟小朋友踢了ㄧ場友誼賽,成為「力里飛鷹」的終身隊員。看著陳智偉老師與熱心的家長們在『體制外』自己訓練小球員……,看著家長自我培訓成助理教練……,看著他們串連力里國小、南和國小、古樓國小、泰武國小組成「南島足夢」聯盟……,看著教練、家長為出外比賽自掏腰包籌經費……。我既感動又遺憾!
我感動!原鄉這種『體制外』的自力發展從各種運動項目到音樂文化,發光發熱的例子不在少數。我遺憾!中央體育署的國小國中高中三級銜接政策,到了屏東縣卻只實施在市區,原鄉的足球隊成了遺珠之憾,只能靠熱心的老師與家長。
我跟體育署談了幾次,如何避免遺珠之憾,我要求體育署先建置「原鄉的12年國教體育人才資料庫」,並協助地方政府發展「地方運動策略地圖」,進ㄧ步打通原鄉三級銜接制。
我驕傲!我是力里飛鷹隊員。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可以不去學校上課嗎?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
「體制外 高中」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轉錄][文章] 體制外的心- 看板YP92-302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實驗教育畢業生真心話|親子天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2022體制外學校PTT-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體制外 高中 在 「體制外學校高雄」懶人包資訊整理(1)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體制外 高中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八卦
我家高中生開學囉!
從小學四年級來到宜蘭頭城、就讀人文實驗國中小,開始了「沒有課本、沒有考試、沒有分數」的體制外教育,兒子歷經了六年很不一樣的教育歷程。
從沒有排課、一整天晃蕩不知道該做什麼;到整個月風雨無阻的環島騎腳踏車;再到完全自主安排的行動學習;甚至學校挨告一度搖搖欲墜......青青最終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考北北基會考、回台北就讀體制內的高中。
剛開始我聽到他決定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十分贊同。一方面我覺得即便不選擇自學,還是可以唸宜蘭高中或是羅東高中,不必硬擠台北的學校;二方面我覺得他這麼晚才準備課業,很難有勝算。
不過,既然他決定了,我也沒說什麼,只告訴他,讀教科書十分枯燥辛苦,要有心理準備。於是,他國三那年的八月,從行動學習組轉入人文的會考班,開始準備考試。
人文的學科教授和一般學校方式不同,當然應考比較吃虧一點,因此他從國一起每週便和姐姐共請一位家教,週六下午上2小時的數理課。除此之外頭城還有一位外國老師,也是每週兩小時帶他和同學一起玩玩英文桌遊、讀讀英文小說。其他,就沒有補習任何課程了。
開始準備會考之後,青青發現自己因為缺乏練習,和體制內學生的數理程度差距太大,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完全;因此跟我提出要去補習班補習。於是,從去年八月起,他週六下午到晚上,去補了數理化和社會科,國文、英文則自己準備。
說實話,一開始他連去補習班聽課都還是有困難。於是,我在家幫忙他先預習內容,重學國一國二的數學、物理;開學之後補習班教新的,他才漸漸跟上進度。因此,後來會考時他的數學、自然稍弱,分別只有B、B+。
至於國文、英文、社會,他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並不太差。我鼓勵他閱讀「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哲學故事」還有金庸武俠小說,既充實歷史又涉獵文學;後來他國文、社會分別考出A++、A的成績;英文則差一題A,聽力全對,只差文法。
說來好笑,因為體制外沒有回家作業,他很少寫國字,一篇作文寫下來,一行有一半的字都不會寫。不過,因為平日閱讀量大,我就讓他參加我旗下老師的班,(容我廣告一下:https://annasu0630.pixnet.net/blog/post/35516500-2019)每週練習一篇作文下來,幾個月也就追上來了,最後寫作得到四級分,也算過關。
值得一提的是,補習班的數學老師對他印象深刻,還來宜蘭參加他的畢業發表;寫作班老師也打給我說:「他很有趣,當有同學在作文中質疑讀書、考試的意義時,他下課還特別等在門外,推薦那位同學去看《雜學校》展覽,告訴對方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教育體制。」
這八個月,他自己讀書,我從不催促他,也從未在意他的成績。只是提醒他要把錯誤弄懂,不要「浪費時間考試」。有時看他做題目很辛苦,晚上我也會陪著他和隔壁鄰居的孩子一起唸書。他倒還安慰我:「媽,我覺得學科內容還蠻有趣的,不算太辛苦。」
這半年準備考試期間,後來成為我家最歡樂的時光,他通常下課回來會睡到晚餐時間,然後吃完飯我們再一起研究各科考題、煮宵夜、查谷歌,從八、九點唸到半夜,其樂融融。
會考成績出爐之後,我們還算滿意,悠哉了一陣,殊不知差點栽在「志工成績」上!原來各縣市志工服務算法不同,我們因為國三才準備要回體制,國一、國二雖然做了比平常體制內學生更多的社會服務,卻都沒有「登記」。而學校和我也搞不太懂北北基的志工算法,差一點就因此少了十分!經過一番周折才終於補送成績、嚇得我差點心臟病發!倒是青青當時卻無所謂,他挺看得開:「反正我也不算太用功,學校差一點也沒關係。」
(唉,這「志工成績」在台北根本形同虛設,大家都一樣是學校安排得好好的「基礎分數」,一點意義都沒有。)
放榜了,讀書八個月的青青以22.6的成績,如願進了離台北家最近的南湖高中,上學只要20分鐘。我們並沒有如同當時某些酸民網友所說的:「反正最後都會送出國.....」、「教導孩子逃避考試」,反而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的力量。
開學之後,我去聽108課綱解說,微笑的發現,現在強調的選課方式、自主學習、品格教養,都是人文一直在做的事。而青青在暑假也自行參加了許多論壇活動、協助我帶隊,過得十分充實。
附帶一提,我家姐姐今年也以泰北高中全校第四高分的統測成績,如願申請進入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世新大學的「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開展了人生下一章。
誰說體制內外無法順利接軌?
誰說高職學生就考不上大學?
誰說實驗教育一定只能送出國?
我非常感謝現在改變的考試方式,它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我也感謝人文,它讓我們一家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體制外 高中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八卦
昨天「親子天下」專欄文章一出,引起很大的迴響與關注。
其實我原本列出的教育亂象,還包括「殘忍的排名」、「單一思考的老師」、「超過學生負荷的進度」、「過難過深的考題」、「荒謬的家長要求」、「為了升學的假面服務」
、「為了積分的社團成績」......等等,文長七千多字!因為親子天下版面不夠,刪掉大半。不過我想其實家有國中生的家長都跟我一樣清楚。有機會再全文貼出。
從文章轉貼的熱烈狀況,可以得見文章中所說的教育畸形狀態,已經不是我一個人要面對的問題,也不是我女兒的單獨個案。台灣國中生與家長,面臨的水深火熱,已經令人無法忍受。在這個節骨眼,竟然還有立法委員主張開倒車,要恢復聯考!真是令人無言以對。
以台灣學校的老師,不考試就不會教書的狀況,要讓每個孩子享受適性教育,需要更多的教改!不光是改制度,還要改老師、改家長!
茲將上篇多數讀者提出的問題,一起回覆於此:
一、我為什麼選擇人文?
請告訴我,除了自學之外,我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臺北縣市我遍尋不到一所「體制外」中學。連特色學校都鳳毛麟角,而且要看運氣,分到什麼樣的老師。
宜蘭慈心華德福爆滿,候補排名還要看積分,而且離臺北更遠。況且我並不主張孩子要回歸自然田野,不用電腦不打手機,我只希望他們不要再受考試荼毒。
人文可能有人文的問題,每個體制外學校面臨的問題不同。但是眼前它是我最理想的選擇。頭城離臺北近,50分鐘內可以回到內湖家中,我往返工作不成問題 ; 孩子可以享有適性教育,最起碼可以離開考試地獄。
二、未來學校如何銜接?
人文目前有「行動高中」。如要回到體制內,人文中學也有「傳學組」,教授高中會考的學科(雖然我根本不在乎這些學科)。一旦孩子決定要參加會考,她也可以自己準備。(大不了就是多上一年補習班,又如何?)
況且12年國教實施後,三年後的高中報名人數根本就等於錄取人數,女兒成績再怎麼爛也一定有學校念。
更何況,現行的多元入學方案,有推甄、特招.....等等,大學只要四分就可以錄取,只要我不擠明星高中、不在意名校,很多在地高中、職校、大學,都不是問題!體制外畢業生繼續升學的很多,也都表現得一樣良好。(人文畢業生也有考上台大的啊!)
問題是,她自己要什麼?
念不念高中?念不念大學?念什麼學校?念什麼科系?在台灣念?出國念?去大陸念?三年後念?十年後念?我都無所謂。
重點是,她要先知道自己是一個人麼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她如果不當教授、不當老師、不當公務員的話,她根本不需要浪費這六年的時間,啃讀那些要考試、卻對人生完全無用的科目。她可以學得一技之長,了解自己。將來有個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
要唸書?人生這麼長,隨時可以念啊!
三、我的工作跟生活怎麼辦?
這是我比多數人幸運的地方。
因為我們夫妻倆目前的工作形態不是朝九晚五,住在哪裡其實差別不大。對我來說,目前可以說比之前更加輕鬆。
我租屋在學校附近,孩子可以自己走路上、下學,無需我接送。等他們上學後,我有工作就開車回臺北,然後在他們四點放學前回頭城。我分期付款買了一輛柴油版的福特,換算一下,連過路費來回一趟約花台幣200元。不開車的話,板南站坐國光號就可以到頭城車站,走路去學校(或我家)約10分鐘。
我將通告、授課時間集中在周間兩天,週五孩子放學後就全家回臺北,週日晚間再回頭城。因為沒有考試和回家作業,我不用全程當家教、坐鎮在孩子身邊,因此反而輕鬆,而且親子關係也比之前更好。
四、離開體制內,是不是一種逃避?
如果你在一個公司上班,這家公司一直逼你做不擅長的事,而且不停的用你的業績去羞辱你,讓你痛苦不堪,你離開、換家公司工作,這叫做逃避,還是明智?
學習的壓力不等於考試的壓力。我們長大後一輩子都做噩夢在考試,這不是一種正常的事,而是一種壓力「創傷」。
我女兒在轉學前,堅持要考完期末考,她說:「我要再試一次。」但,努力應該要放對地方,我認為這樣的嘗試,一學期已經夠了,再下去也沒有意義。
轉學後兩星期,女兒對我說:
「媽媽,你知道嗎?即使你要我再回到原來的學校,我也是可以的。」
我點點頭,理解她的意思。
「但是,妳更喜歡這裡。」
我說。
女兒笑了。
我知道,她在這裡,她的優點會被重視、被看到。
這才是更有意義的學習。
五、走不了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小孩很幸運,學科成績表現很亮眼,請多注意他的「其它」人格發展。品格、公德、人際協調、閱讀、生活智商。不要變成一個死讀書、讀死書的聰明笨小孩。
如果你的小孩不幸學科成績並不怎麼樣,請跟老師做充分的溝通。請老師不要給予成績不佳的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老是催他們「讀課本」,多觀察、多讚美他們「非」課業成績上的表現,不要讓孩子養成自我貶抑的習慣。父母對成績的要求不要過度,要體諒孩子的能力,多給予孩子嘗試其他學習的空間與時間。例如,功課不好,應該要儘量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多發掘孩子其他方面的長處....,千萬不要一直叫他提升成績、補習,反而放棄了其他優點的發掘。
至於體制內轉到體制外,我家兩個小孩的轉變......那是讓我覺得一切都值得的部分......詳情請看下個月的「親子天下」。
體制外 高中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可以不去學校上課嗎?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3 什麼是在家自學?
01:59 那想在家自學,要有哪些準備?
02:32 哪些學生可能有在家自學的需求?
03:15 目前學校教育可能面臨的挑戰
04:59 在家自學的隱憂
06:09 在家自學要注意什麼?
06:49 我們的觀點
07:42 提問
07:55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or 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老師開發教育App 變成大富翁:https://bit.ly/2ZmiL8u
→ 教育統計簡訊:https://reurl.cc/Eq9Zv
→ 在家自學,好嗎?:https://bit.ly/2MIpzGw
→ 許多台灣家長崇尚「在家自學」,為何瑞典、德國卻大力反對?揭歐美國家失控的自學教育…:https://bit.ly/325QlMT
→ 國小到高中,自學申請書如何準備?資源怎麼找?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什麼?:https://bit.ly/2HgOEnK
→ 中研院:過敏貧血和飲食不當 恐增加過動症風險:https://bit.ly/2ZFCAXP
→ 在家自學者網路論壇資訊行為初探:以讀經教育論壇為例:https://reurl.cc/0Vrxo
→ 《黃少甫:自學,教育的開源行動》 :https://bit.ly/341hhPA
→ 一個高中生的憤怒呼喊:「大人們」都知道教育體制有問題,卻都用「這不是你一個人可以改變的」打發:https://bit.ly/2NCFkyo
→ 競賽、健檢、學生保險…高中自學生 享一般生所有權益:https://bit.ly/2Zs98QF
→ 離開實驗學校後—學生銜接體制內教育的挑戰:https://bit.ly/2KZuv86
→ 實驗教育三法鬆綁教育體制後,在家自學的趨勢|林純真:https://bit.ly/2ZB8rbM
→ 專訪/吳俞萱:我非常討厭教到乖寶寶 希望孩子讓我害怕:https://bit.ly/2ZB8GUe
→ 從再製理論看學校教育的角色:https://bit.ly/2MHlS3Q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體制外 高中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實驗教育的小孩上課都在玩?選擇實驗教育都是體制內的逃兵?從實驗教育國高中畢業,升學考試怎麼辦?
✔ 最新!2020實驗教育專刊↘https://cplink.co/FiNEjZMf
《親子天下》在2020年四月,對全台十八歲以上曾在實驗教育、自學的畢業生,做了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共有二六九位畢業生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人生重新選擇,九六%仍會選擇體制外學校。
實驗教育到底有什麼魅力?透過影片中四位畢業生侃侃而談自己在體制外學校的求學經歷,不僅能一窺實驗教育的教學特色、學生如何面對升學考試、以及和體制內出來的孩子有何不同,從畢業生面對人生抉擇時的態度,更能清楚看見教育如何深深影響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製作人:曾千倚|採訪:賓靜蓀、許家齊| 攝影剪輯:曾千倚|平面攝影:楊煥世、黃建賓、曾千倚|照片及影片提供:呂忠翰、魏良軒、歐振宇、李晴、全人實驗中學臉書】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體制外 高中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評價
5/13前,填寫問卷資料。我們將會有人與你聯繫,通知面試時間!
報名網址:http://bit.ly/QsU7dW
接棒團隊跑跑跑,要接到第三棒啦! 雖然最近活動籌備忙翻天,還是要維持一貫的傳統,錄個歡迎影片給未來的好夥伴,展現我們的誠意:)
接棒啟蒙計畫,一個由700多位各行各業志工組成的非營利組織,專注提供台灣高中生體制外的教育體驗與衝擊,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高中生,十年之後將會成為改變台灣的重要火苗。
現在誠摯徵求第三屆在學實習夥伴,如果你擁有以下的條件與特質,請不要害羞,讓我們認識你。
1. 認同接棒啟蒙計畫的理念,對台灣教育現況焦慮到快要發瘋,相信匯聚自己和眾人的小力量,可以讓發揮天賦和熱情的高中生變成這個島嶼的多數
2. 為期一年,每週二晚上可以固定參加核心團隊會議,每週一到五有一個白天可以到辦公室和核心夥伴一起工作,並參與接棒啟蒙舉辦的大小活動
3. 善於鼓勵夥伴、無可救藥的樂觀、笑聲響亮、遇到挫折到廁所揍完兔子或到樓梯間大叫後可以說出一個笑話
4. 願意從自己開始,實踐「問題解決,開放學習,創意激發,夢想追尋」的接棒啟蒙精神,並且願意打開自己的心,和夥伴們一起成長
5. 喜歡使用新的工具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6. 想要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開創資源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7. 喜歡閱讀,願意用一顆孩子般好奇的心探索教育的不同可能,定期寫文章刊登於FB粉絲頁及官方網站
加入我們,你可以-
1. 幫助台灣高中生,傳遞夢想的火炬
2. 在幫助高中生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然後,有很大的機會,你會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使命
3. 在實作中,體驗「問題解決,開放學習,創意激發,夢想追尋」的接棒啟蒙精神
4. 與各行各業700多位專業領域志工共事,激盪想法,累積社會上善意的人脈
5. 學習如何透過網路行銷,推廣非營利組織理念
6. 學習新創非營利組織的專案溝通與管理技巧
7. 進一步了解教育趨勢,Learning by doing!
8. 不需費心綴飾,在人生的履歷表上增添一個想起來會自信微笑的經歷
-------------------------------------------------------------------------
發現美好的天份與熱情,為人所用 - 接棒啟蒙計畫
http://thebatonproject.org/
-------------------------------------------------------------------------

體制外 高中 在 實驗教育畢業生真心話|親子天下 - YouTube 的八卦

從實驗教育國 高中 畢業,升學考試怎麼辦? ... 透過影片中四位畢業生侃侃而談自己在 體制外 學校的求學經歷,不僅能一窺實驗教育的教學特色、學生如何面 ... ... <看更多>
體制外 高中 在 2022體制外學校PTT-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 的八卦
2022體制外學校PTT-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Youtube的熱門影片,找體制外學校PTT在Youtube熱門影片就來大學國高中學習補習資源網. ... <看更多>
體制外 高中 在 [轉錄][文章] 體制外的心- 看板YP92-302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share 看板]
作者: ibing (快遺忘了怎麼飛翔) 看板: share
標題: [文章] 體制外的心
時間: Sun Jun 27 12:48:56 2004
從森林小學、全人中學畢業的高梵瑋,曾到法國修習語言和舞蹈,去年她回
到台灣,準備在國內大學攻讀藝術學系,雖然她清楚,走這條路很事能會餓死,
可是仍決定要走下去。
和其他高中畢業生一樣,吳政典、蔡易軒、高梵瑋這幾位曾在體制外學校就
讀的學生,今年必須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否則就得選擇到國外留學,因此他們最
近都埋首在書堆裡。儘管準備起來十分辛苦,也會擔心考不上,但和其他人不一
樣的是,他們早已認定志趣,即便不是選擇熱門科系,每一個人卻都表現得興致
高昂、唸得很開心。
這幾個人,看起來並不起眼,穿著也有點隨便,不過,當討論到一些問題時
,卻有超出年齡的成熟表現,明顯和一般高中畢業生不同,他們的腦子裡,隨時
隨地都充滿自己的想法。
曾經在國內念書的人,通常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更慘的
是,要放到哪個坑裡,絕大多數的蘿蔔頭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長期以來,國內升學率掛帥,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考試,讓學子們不斷接受填
鴉式教育,難怪美國2002年4月出版的《時代雜誌》,評論亞洲學生考試能力一流
,但卻是兩眼無神、缺乏創造力、不能團隊合作等。
打從唸書開始,就好像進入一個制式的生產作業流程,學子們在一成不變的
課程體制裡,接受同樣的教育,不論學生的興趣和志向為何,學校就硬塞一些美
其名「為將來好」的知識產品。而在接受制式化的教育後,還得要接受標準化的
教育,這還不打緊,在社會主流價值下,這些通過層層「標準作業流程」的學生
,往往隨波逐流,不去考量個人興趣,就一窩蜂跑去唸熱門科系。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從進入國小就讀後,由於缺乏學習動力,每天呆
坐在教室裡,總是對任何課程內容提不起勁,慢慢地變得不愛唸書,儘管家長苦
口婆心,用盡各種獎懲,小朋友的表現也是忽冷忽熱,唸起書來三天打漁、兩天
曬網。
小學階段,沒有升學壓力,那就罷了,等到上了國中,緊接而來的是,以學
習成果評定一切的升學考試,從此,學生陷入夢魘,大補、小補、大考、小考不
斷,早已忘了為何而學、為何而考。
好不容易升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國中三年的惡夢又得要從頭來過,而且情況
變得愈來愈嚴重。一會兒是基礎學測,一會兒是指定科目考試,特別是在春夏交
替之際,天氣不穩定,學子的心情日趨浮躁,家長更是忐忑不安。
坐在考場裡,除了要面對考試外,許多學子們,根本抓不到自己未來的人生
和方向,一切,祇能等待老天爺的垂愛,才能擠入社會主流價值的熱門科系。有
些人雖然如願以償,不過,等到實際就讀後,才發現根本和自己的志趣不符,但
為時已晚。
然而,有一群學生,卻不用面臨這種困窘,因為他們在體制外的學校就讀時
,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不但有方向,更充滿信心,在尚未就讀大學前,早已看到
清楚的未來,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做什麼。
另類森林小學 實踐以人為本
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早有一些教育先驅,開始不斷倡議教育改革,甚至是創
辦一些體制外學校,讓學習環境有別於傳統、刻板的體制。這些體制外的學校強
調,應提供一個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去追求自我實現,再也不是活在一成不變
的教育環境裡。
這方面教改的先驅者,是13年前成立的森林小學。該校主任林青蘭表示,每
個人都有向上的驅力,對事物抱有好奇心,不過,有些人卻痲痺了,無法表達,
而森林小學就是要創造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並予以實踐。
像森林小學有一門特殊課程──「生命的展現」,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到人存
在的價值,讓小孩子可以在群體生活中,培養出獨立思考人格。事實上,多數體
制外學校,都是朝這個相同方向邁進。目前,類似像台北縣森林小學的學校,包
括台北縣種籽學苑、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新竹雅歌小學、苗栗全人中學、台中
華德福小學、彰化苗圃學園、台南沙卡小學和高雄融合中小學等。
這些學校,分別有著不同的特色和理念,卻都提供學子一個另類的學習空間
。像台南沙卡小學校長李震宇強調,該校注重「天人合一」的精神,學生不但一
律吃素,還要進行靜坐、瑜珈的「靈修課程」。
著眼自然互動 重視品格教育
慈心華德福教務主任呂貞慧則表示,該校著重人與自然的互動,全面關照孩
子的身、心、靈。教學形式上,最大特色是「晨圈活動」,每次上課前,會安排
不同的遊戲,小朋友從中學習,同時藉由肢體運動,讓小朋友「醒過來」,不會
因早上起床而感到昏昏沈沈。此外,每堂課開始前,學生要在教室外面排隊唱歌
,不過,這並非是歡迎老師,而是老師在上課前,可以借這段時間,和每位學生
一一握手,並觀察每位學生的身心狀況。
課程安排方面,也不像一般小學,每周都要上國語、自然、數學和社會等課
程,而是連續三、四周時間,都在上同一門課,以提升學生專注力。平常時候,
則鼓勵小朋友嘗試各項事物,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看電視。
至於雅歌小學的學生,每學期結束後,每人都會有個人的兩本書,一本是「
美的分享」,學生必須將每天和家長的對話,以及個人學習心得,完整記錄在裡
面,目的是讓小朋友和家長共同成長,家長也可瞭解小孩子的學習狀況。雅歌小
學董事長孫德珍指出,該校十分注重品格教育,而品格就是要從心態上建立,才
能顯現於外在行為上。
另一本書則是「研究成果」,每學期開學時,學生在研究課上,要訂出本學
期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學期結束前必須完成研究,同時,還要上台發表研究成果
,負責教會其他同學,接受別人發問。
孫德珍指出,該校課程十分嚴謹,講究學習方法,相當遵守教育部所規定的
課程綱要,著重於培養學生多元智能,所以選課方面未具有太大彈性。
相較於雅歌小學,有些體制外的學校,則提供相當大的選課彈性給學生,像
種籽學苑一學期祇有兩個必修學分;至於全人中學,雖有規定畢業前的必修學分
,但不會強制學生一定要修,端看學生自己是否想要拿到畢業證書。
另外,學生的自主性並非祇展現在選課方面,全人中學設有「九人小組」,
由學生治理學校;種籽學苑則有「法庭」,由學生擔任法官,處理同學紛爭。
家長學校互動 完成教育理念
這些另類的學校,對就讀的學生而言,或許會感到很開心,不過,對於家長
來說,必須花更多心血,與學校互動,才能順利完成教學理念。
特別是,每個學生剛到體制外學校時,都會有一段調適時間,然而,家長要
調適的部分,卻遠比學生還多。有些學校,體育課就是到全省各地遊玩,家長第
一個感覺往往是:「到底有沒有在唸書?」全人中學校長黃正雄指出,唸體制外
學校的學生,家長必須有心理準備,如同高中生剛升上大學時,太過自由,一時
之間就會玩瘋了。
所以,這些學校招生時,通常會舉辦說明會,和家長溝通教育理念,學生還
得參加試讀,讓學校老師和學生互相適應。入學程序上,顯然比一般學校來得更
煩瑣。
多數體制外學校,皆是採取小班制,學生往往不到十人,老師和家長的互動
也更頻繁。森林小學平常就排有「小懇親」,由校長、老師和家長進行個別互動
,「大懇親」則是集合全部家長,共同討論整體學科。全人中學也有類似形式,
甚至家長每隔兩周就必須聚在一起,對學校提出建議。
在家教育模式 並非人人適合
因此,沒有時間、缺乏耐性的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嘗試體制外的學校,更別
想要採取「在家教育」模式。因為,同樣屬於體制外的學校,有些人卻不用到學
校上課,父母還得要扮演「校長兼撞鐘」的角色。
基於對教育制度和理念的不同,有些家長寧可不讓孩子去學校,以避免受到
外界影響,進而選擇把學校搬到自己家中。
負責自主學習資源交流中心的呂立聰指出,部分體制外學校,讓學生住校,
小朋友和家長分開,將會影響成長。再者,不論是選修或必修,都隱含操控權,
必須把這些都拿掉,才能讓學生達到真正的自主,在家教育則沒有這些問題。
至於這些在體制外唸書的學生成果如何?林青蘭說,從森林小學畢業的學生
,已經有好幾個上大學,但不可諱言,仍有部分學生考不上,不過,不應以考試
結果做為評量標準。黃正雄也持同樣看法,並認為應從學生獨立思考的人格來觀
察。
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祕書長黃夏成則說,雖然國內尚未有具體的研究,唯根據
美國20年在家教育歷程,1996年至2000年的各項學科考試競賽中,在家教育的學
生成績平均約80%,公立學校學生平均祇有50%。而2002年4四月全美兒童歷史競
賽中,冠軍是一位10歲在家教育的孩子,同時間所舉辦的拼音與數學競賽,名列
前茅者都是在家教育者。
想要讓自己的小孩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嗎?看來,安排小孩就讀體制內或體制
外學校前,家長可能先得要有獨立判斷能力,並對自己的判斷充滿信心與貫徹執
行的毅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13.54
--
大王殺不殺...殺...........太殺ㄌ....
你ㄅㄚ ㄅㄨ啦 ...
ㄅㄚ ㄅㄨ ... ㄅㄚ ㄅㄨ 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1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