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Ground Z(ero):殭屍和他們的產地】#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32年的好萊塢電影《White Zombie 蒼白殭屍》開啟了接下來80年橫跨電影、電視、電玩、小說等等媒介的大眾文化殭屍熱,並賦予Zombie這個字眼百年難以磨滅的恐怖想像。
雖然殭屍和殭屍病毒的故事是虛構的(希望啦),但這個字眼和其背後的信仰並不是無中生有。它們根源自更早的原始宗教、都市傳說和以訛傳訛(希望啦)的見證報告。
下文將追溯殭屍電影的源頭,尋找這個感染力甚強的文化病毒最一開始的Ground Zero:
▇ 深夜畫室的鬼靈
1838年Zombi這個新單字(拼寫方式要多年後才會加上字母e)首度出現在美國媒體上,是伊利諾州地方報紙The Telegraph轉載自英國雜誌Chambers's Edinburgh Journal的一篇恐怖短文,名為「不明畫家」。
文中描繪巴洛克時期的西班牙畫家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所僱用的年輕黑奴因為晚上睡在畫室裡,親眼目擊了非洲傳說中的“zombi”出現,並隨手拿起畫筆在畫室學徒的畫作上塗塗改改的驚悚畫面。
但沒有人把黑奴的說詞當一回事,認為只是他根深蒂固的迷信作祟。
(圖說:殭屍本人Sebastián Gómez的畫作)
Zombi的字源眾說紛紜,但多半不脫西非週邊的各民族語言。剛果的Kikongo語中,有類似的字如zumbi(意指軀體)和nzami(意指靈魂),被認為最可能是zombi的字源。
西非國家正是16~19世紀歐洲人實施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最大受害者。這些字眼和它們背後的非洲原始信仰巫毒教稍後隨著運奴船流轉向世界各地。以法國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海地島(法國人稱之為聖多明尼克)為例,最高峰時島上總計有3萬名白人指揮70萬名黑奴在甘蔗田和糖廠裡頭不眠不休地工作。
必須注意的是,就像zombi這個字的多重起源一樣,海地的黑人使用zombi這個字來指稱多種廣泛的靈異現象:比如失去身體的靈魂、失去靈魂的身體(比較接近我們今日對於zombie的想像)以及被巫師施法變成動物的人或是其他各種超自然現象。
所以回到1938年的「不明畫家」鬼故事中,黑奴使用這個字眼可能廣泛指超自然鬼靈,而非明確意指死而復生的那種殭屍。否則《The Walking Dead 陰屍路》中笨拙緩慢的殭屍群裡就會多出好幾隻以畫筆為武器的繪畫天才。
「不明畫家」的故事其實改編自史實。不僅巴洛克畫家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真有其人,連他家黑奴的名字Sebastián Gómez 都有明確史料記載。
隱藏在撞鬼事件背後的真相是:Murillo的學徒們早就懷疑畫室有鬼,因為他們下課時留在畫室裡的習作經常半夜被不知道什麼人增添好幾筆。最讓他們惱怒的是這個鬼還把他們的習作改得更漂亮。身為師長的Murillo最終只能親自扛起起抓鬼特攻隊的任務,半夜偷偷躲在畫室裡準備真的「抓鬼」......
如果這個故事裡的zombi確實是恐怖的殭屍,接下來想必會是腥風血雨、鬼哭神嚎的高潮場景。可惜劇情隨即急轉直下,變調成了一場溫馨喜劇——
被畫室主人活逮的Zombi根本是黑奴Gómez本人,而且Murillo還發現這位超會編故事的年輕人在繪畫上同樣也天賦過人。於是Murillo果斷還他自由身,並當場收他為徒,甚至還贊助了他的婚禮。
真正令人頭皮發麻的殭屍故事還要再等百年左右才會出現......
▇ 魔島和甘蔗田裡的活死人
1932年的恐怖電影《蒼白殭屍》非常不尋常地引用了18海地刑法249條印在海報上,甚至還特別囑咐電影院老闆一定要把該條文張貼在電影院大廳明顯處藉以攬客。片商的邏輯是如果海地刑法裡真的特別寫明了不准把人變殭屍,那不就代表殭屍的情節不是電影虛構,根本真有其事?
《蒼白殭屍》實際上是從早兩三年出版的一本書《The Magic Island 魔島》中抄來的條文。海地刑法還真的有這個條文,只是《魔島》作者把246條誤植為249條,以至於《蒼白殭屍》的宣傳素材也跟著抄錯了條號。
原本僅規範禁止對人下毒的海地刑法246條,在1864年增訂了第二款、第三款,把禁止的範圍擴及到用藥物把別人毒害致接近死亡狀態,此外如果被害人因此被當成死人埋葬則其加害行為視同謀殺。主導修法的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Fabre Nicolas Geffrard總統。篤信基督教的他原本打算亂槍打鳥,不管殭屍的傳說是真是假,都先用這個修法讓被他認為有失國家顏面的迷信徹底消失。總統大人有點弄巧成拙,因為《魔島》和《蒼白殭屍》引用條文到處敲鑼打鼓宣傳,海地島自此再也沒能擺脫大眾文化中巫毒污名。
史上第一部殭屍電影《蒼白殭屍》其實不只抄了人家一個條文。它的整個故事根本就是從《魔島》這本書中片段拆解出來的。而最詭異的是《魔島》這個現代殭屍文化的源頭甚至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本海地島的旅遊書。
《魔島》的作者 William Seabrook是一名對神秘主義有濃厚興趣的記者兼探險家。他的另外一本遊記因為記載了自己在象牙海岸吃到剛剛被殺的新鮮人肉而引發輿論熱議。但真正影響後世深遠的仍是這本記錄他1927年海地之旅的遊記。
他在書中記載了他的海地朋友轉述的海地殭屍事件:
1918年當地最大的糖廠Haitian American Sugar Company因為甘蔗收成期間缺工而提出懸賞,任何人只要能帶新的工人來上工都能得到糖廠重賞。這天糖廠的工頭Ti Joseph 真的帶來一群新的工人來領賞。工頭說他們來自山上的部落,因此語言不通,不會說話。但實際上這些可憐的人是被工頭用巫毒下藥變成殭屍。
殭屍是所有工頭眼中完美的奴隸:可以日復一日工作,完全不會喊累,不會抱怨,不會生病,甚至永遠不會死。唯一需要留意的是他們只能吃沒有調味的食物,尤其不能讓他們吃到鹽或肉,因為那些食物會讓他們恢復知覺和記憶,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甚至可能轉頭殺死對下藥控制他們的巫師。
故事的最後工頭的妻子對這些工人生了惻隱之心,於是領他們前往市集裡,餵他們吃用鹽調味過的開心果點心,並把恢復意識的他們帶回山上的部落。工頭Ti Joseph稍後被憤怒的家屬用大刀斬首致死。
讓《魔島》創造一整個殭屍文化的不是上面這個驚悚的故事。作者 William Seabrook的第一反應和你一樣,覺得傳聞證據沒什麼可信度,還是要眼見為憑。於是他當場要求海地友人帶他去甘蔗田裡看真正的「殭屍」。
這本遊記真正讓美國人嚇到頭皮發麻的是接下來作者親眼見證殭屍的紀錄:
他見到田裡的黑奴,立刻不顧工頭攔阻大膽向前攀談。但無論他怎麼對黑奴問話,黑奴唯一的反應是眼神空洞地看向遠方的虛無。「他們規律如一地埋頭工作就好像是畜生或是機器一樣。而最可怕的是他們的眼神。唯一能形容的就是已死之人的雙眼,跟盲人完全是兩回事,而是睜大眼睛、毫無焦點、什麼都沒有看在眼裡的茫然感覺。」
《陰屍路》、《28 Days Later 28天毀滅倒數》、《World War Z 末日之戰》、《Zombieland 屍樂園》、《I Am Legend 我是傳奇》、《Shaun of the Dead 活人甡吃》和《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活死人之夜》等等殭屍電影的經典形象通通起源自於這段文字。
▇ 殭屍背後的真正恐怖情節
1928年《魔島》這本遊記在美國出版之後造成議論紛紛的殭屍議題熱潮(《蒼白殭屍》正是這個熱潮的產物),作者William Seabrook後來不得不出來澄清大家誤讀他的原意:他只是轉述殭屍傳說以及紀錄他目擊到的農場黑奴的身心狀況,他從來沒有說他看到的就是殭屍。
如果不是殭屍,那是什麼?
紐約時報曾將殭屍形容為「非洲信仰」與「奴隸制傷痕」的混合體,因為殭屍本身就是「永恆的奴隸」。
非洲人被法國人運送到海地島之後,受到各種非人的待遇:在持續的飢餓狀態下每天連續工作18個小時,還有各種嚴厲酷刑隨時伺候。海地人趕走法國人之後,又換來1915年~193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以維護美商權益之名入侵,並對海地人實施種族隔離和強制勞役,用槍押著海地人到處修路,以便美軍得以快速控制全島。
不論法國人或是美國人都積極想用基督教取代海地原本的巫毒信仰,美其名為「救贖」。但他們的壓迫適得其反,讓巫毒信仰變得更加強韌、更有生命力。殭屍的鄉野奇譚正是起源於非洲的巫毒信仰:
非洲人認為無論在世界何處,自然死亡的人都可以重回非洲故里和先祖重聚,去到一個名為Lan Guinée(幾內亞)的天堂。但如果是自殺或是他殺而死的人,將無法回到非洲與家人重聚,永遠徘徊在葬身之所。
正是黑奴心中最深的恐懼創造了殭屍的鄉野奇譚。他們被萬惡的奴隸主、法國人、美國人輪番奴役,唯一能奪回自由的方法只剩下死亡。但自殺而死的黑奴又會遭到懲罰永遠無法重返故里,甚至會被路過的巫毒巫師收編成為永遠不會死的殭屍,進而成為「永恆的奴隸」。
所以殭屍是一種文學比喻,一種非洲人淪落永久失去意志、失去自由、失去對人生控制權的類死亡狀態。
殭屍的信仰反應了海地人的惡夢,殭屍的大眾文化則反應了美國人的社會焦慮。每一個世代的殭屍大眾文化都有各自的焦慮源頭:
《陰屍路》前後的影視作品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28 Days Later 28天毀滅倒數》前後的殭屍電影代表的是對於不明疾病爆發的憂慮(正式此時此刻全世界正在發生的狀態);《活死人之夜》前後的殭屍電影則是白人對於黑人民權運動引發暴亂的恐懼。
再往前推到殭屍電影的源頭《蒼白殭屍》背後的《魔島》,代表的是1920、1930年代美國社會兩股互相衝突的情緒。其一是美國人由於種族歧視而對於黑人文化的莫名恐懼,其二則是前者引發的「哈林文藝復興」運動,激起包括《魔島》作者William Seabrook在內的一群紐約藝術家和作家試圖探索黑人的歷史文化,揭開各種迷思背後的真相。
殭屍的真相則在1937年另外一本關於海地的書《Tell My Horse》中出現了新的答案。
同樣得到哈林文藝復興運動的啟發,曾受人類學訓練的黑人女作家Zora Neale Hurston前往海地調查另外一起剛剛發生匪夷所思的殭屍事件:
1936年,一名除了身上披的破爛袍子之外幾乎全裸的女子出現在海地的某個村子裡。她自稱是隔壁村的Felicia Felix-Mentor,還跟同名的女子一樣出現左腳跛腳的明顯特徵。唯一不吻合的地方是Felicia Felix-Mentor早在29年前就已經過世並下葬。她的說詞是自己被巫師變成了殭屍控制多年,後來被巫師拋棄才能脫身回家。
Zora Neale Hurston親自採訪了這位自稱殭屍的女子,並拍下這張極可能是史上第一張殭屍的歷史照片,刊登在1937年的《Life 生活》雜誌上頭。
她在文章中猜測女子是被下藥才會失去語言能力和自由意志,因而被家人當成死人下葬。她推論應該是一種莨菪烷生物鹼藥物或是從蛤蟆或是河豚身上提煉的毒素。不過Zora Neale Hurston欠缺醫學訓練,加上她歷來對神秘主義的高度興趣,使她的結論被專業人士完全無視。
1945另外一名醫師Louis P. Mars發表了對於同一個個案的研究結果:他用X光檢驗發現女子左腳並沒有死者原來的骨折痕跡,同時發現按常理近60歲的她應該已經停經,但檢查後發現仍然有月經,顯示她的年齡可能並不吻合。醫師最後推論認為比較大的可能性是患了「思覺失調症」(過去稱作精神分裂症),才會有身份的錯誤認知。也就是說其實沒有殭屍這一回事。
有學者認為所謂的殭屍,很可能是一種社會性的「死亡」。就像某些社會對於精神病患者的反應,對整個家庭和社會來說當事人就好像已經死亡的成員一樣,因為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再也不能言語。被當成死人般遺棄,也是一種「下葬」。
於是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無法正視任何一個電影中的殭屍,因為我們終於知道所有笨手笨腳、緩慢移動的活死人都代表了一種內建在靈魂裡卻永遠無法實現的本能:
重返故里,與家人重聚。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色貓叫聲 Black me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怪談故事#詭異#恐怖#都市怪談#鬼故事 一座帶來歡樂的遊樂園中,卻出現一棟讓人嚇破膽的鬼屋; 若是你的話,敢進去一探究竟嗎? 身歷其境的怪談故事-遊樂園鬼屋 ------------------------------- 現在本頻道也有在Podcast上架,歡迎至以下平台收聽🔻 🎧 Spotif...
「驚悚樂園小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Facebook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黑色貓叫聲 Black meow Youtube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yanchannel煙爺 Youtube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推薦] <驚悚樂園>無限流小說裡少見的佳作(有雷) - 看板CFantasy 的評價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驚悚樂園小說-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驚悚樂園小說-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小說#驚悚樂園#三天兩覺完本感言#分享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18年最新完本異類小說,《驚悚樂園》讓你緊張刺激到爆 的評價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惊悚乐园】 有声小说117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驚悚樂園小說 在 [嘗毒] 簡章最近看的書- cfantasy 的評價
驚悚樂園小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八卦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也許音樂產業就是需要讓它死掉」
——Esquire
────────────────
這一週有許多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出爐。Bloomberg Opinion一篇專欄文章在檢視這些數據的同時,認為在事情好轉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至少還有一線生機是:這波疫情正在提供大家未來娛樂消費趨勢的清晰圖像,並幫我們驗證了那些串流平台的鉅額投資到底值不值得。
音樂產業需要再死一次?
 ̄ ̄ ̄ ̄ ̄ ̄ ̄ ̄ ̄ ̄ ̄
Esquire的專欄作者William Ralston這週寫了一篇標題非常聳動的文章叫做”Coronavirus Might Kill The Music Industry. Maybe It Needed To Die”。搭配本週發生的相關新聞服用,會是一劑醒腦的藥方。
IFPI正好這兩天發布2020年全球音樂報告,內容是令人歡欣鼓舞的消息,但其實已經是2019年的好消息。統計數據指出2019年音樂產業營收上升至202億美元,較前年成長8.2%,並且是連續第五年成長。其中音樂串流較前年大幅成長了23%,產值來到114億美元,等於光串流一個部門就佔了音樂產業56%的營收。實體唱片則下滑了5.6%。而這一切都是去年的榮景了。
眼前唱片產業靠著串流收入的庇護,成為受到疫情傷害最小的部門,但實體唱片銷售幾乎停擺,授權收入預估也會因為影視劇組合演唱會全面停擺而快速下滑。更別提演唱會產業導致無數音樂工作者頓失收入的慘況,對他們來說2020年正是“The Day The Music Died”。
這幾天英國的UK Music和眾多英國音樂人再次呼籲政府出手救援,擔心英國演唱會上下游產業鍊將在幾週內崩塌瓦解。在大城市中的表演場所因為財務負擔最大,所以狀況也最危急。「整個產業鍊支持了10萬音樂人的生計,所以如果有82%場地關門,就等於音樂人可以演出的地方瞬間少了82%。」Music Venue Trust執行長Mark Davyd說。
流行音樂產業不是第一次遇到逆風,但從來沒有遇過COVID-19這種一瞬間把整個產業插頭拔掉的狀況。每一種類型、每一種大小的演出、每一種定價通通沒能逃過一劫。雖然串流取代了唱片的產值,但演唱會才是真正餵養音樂人活下來的方法。經過Spotify和唱片公司的一路剝削,串流收入流到音樂人這一端時已經只剩銅板價。唯獨只有世界頂端的藝人真正有辦法從串流中吃飽喝足。
夏天原本是音樂人賺奶粉錢的黃金時段。大量的音樂節讓他們更多機會賺到演出費、賣出更多週邊商品,同時吸引到新粉絲,並依靠著接下來幾個月粉絲的消費來養家活口。同樣的問題是只有世界頂端的藝人靠著演唱會吃飽喝足,對多數音樂人來說這些無止盡的勞動只有在運氣好的時候才能勉強糊口。
Esquire 的那篇文章認為COVID-19的疫情使音樂產業的結構性問題變得更顯著:我們產出了過量的音樂讓它們便宜到幾乎等於一文不值,那些靠著音樂賺錢的公司根本只分零頭給音樂人。疫情之下我們終於看清音樂人到底被整個產業、整個社會佔了多少便宜。
很多音樂人已經出來呼籲Spotify調高三倍版權費來彌補大家在災情中的損失,即使Spotify和其他串流公司目前都是屬於賠錢狀態。疫情也會促使音樂人重新檢視和唱片公司的制式合約內容,促使唱片公司把真正的版權收入透明化。
許多人開始在疫情中想辦法改變這種結構性現況,藉以存活下來:有些藝人自己在線上銷售專屬單曲或是演出,有些人則是舉辦線上的工作坊。
其實市場上一直都有線上演出,只是疫情把大家關在家中之後,大家才開始發現這種體驗很酷。許多人相信最終線上演出會變成一種商業模式。比如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當然線上轉播永遠不可能複製音樂現場的氣味和氛圍。
其他的創新解法還包括美國DJ Marc Rebillet開始借用電影產業的最後一盞燈火——汽車電影院來照亮音樂現場演出的路。電玩遊戲《Fortnite 要塞英雄》則是繼吸引1230萬玩家參與的Travis Scott演唱會後,立刻又安排了Steve Aoki和 deadmau5的演出。
Esquire 的文章認為當我們要從灰燼中重建音樂產業時,不太可能再從現有的經濟結構模式下手。而電競產業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粉絲願意透過Twitch 或是 Patreon等社群付費支持他們鍾愛的選手。這次疫情讓全世界體會到原來音樂這麼脆弱,也因此大家開始用行動來支持他們鍾愛的音樂人。當大家透過那些更透明的平台比如bandcamp,購買一張專輯或是黑膠時,音樂人因此得到的收入可能超過數千次串流播放。該平台原本抽成15%,疫情發生以來已經兩次舉辦活動將100%銷售所得全數歸給音樂人。
不過在這些音樂人寄望在置之死地而後生之後重建一個更甜美、更公平的新音樂產業時,Spotify正在默默策劃一個可能更劇烈的改變:
Spotify宣佈在自家平台推出Harry Potter At Home計畫,將由Daniel Radcliffe打頭陣為大家閱讀第一本Harry Potter小說的第一章,後續還有Stephen Fry、David Beckham、Dakota Fanning 、Eddie Redmayne和韓國男星金秀賢等名人輪番上陣。這個策略應該屬於Spotify的Podcast大戰略的一環。過去一年Spotify已經花了大把鈔票在收購Podcast的製作公司。他們急需自己100%擁有版權的新內容,借以逃脫現在完全受到唱片公司拆帳合約宰制而永遠無法損益兩平的狀態。一旦越來越多消費者為了Podcast和有聲書內容而來,Spotify就可以開始向唱片公司主張必須重新談拆帳比以便把月租費收入拆給Podcast的權利人。
對來說長年虧損的Spotify來說這一個計畫純粹出自求生本能,然而一旦現有分帳比例被推翻,影響所及會使音樂人從串流這塊幾乎被唱片公司和串流公司吃光光的大餅中分得的餅屑又少了好幾塊。
音樂人只能吃土了。
疫情正在把有線電視送進墳墓
 ̄ ̄ ̄ ̄ ̄ ̄ ̄ ̄ ̄ ̄ ̄ ̄ ̄
難得Variety上出現跟台灣有關的產業報導,當然得多看兩眼。新聞中指出Kbro凱擘成為第四家與HBO Go合作的有線電視業者,這四家有線電視系統台用戶將可以每月99元台幣的費用使用HBO Go的服務,並允許五個裝置登入兩個裝置同時收看。報導還特別指出,這些有線電視系統的關係企業包含凱擘影藝和台灣大哥大都參與了HBO Asia的台灣電視劇《做工的人》的投資。
對一頭霧水的消費者來說,最令人混肴的是到底HBO Go跟HBO Now和HBO Max有什麼差別?
HBO Go是HBO在這場串流的典範轉移中的第一個即時反應。實際上HBO早在10年前(連Netflix都還沒拍《House of Cards 紙牌屋》的時候)就推出了HBO Go,希望吸引有線電視的用戶轉移到網路上看節目。但顯然HBO在全世界的經銷商/有線電視系統都沒有太高意願配合,所以HBO Go在國際市場上拓展得很慢。十年後Netflix都統治地球了,HBO Go才姍姍來遲地登陸台灣。
HBO Now則是HBO進軍串流的第二步棋,有別於HBO Go必須搭配有線電視訂購,HBO Now則是單獨推出的串流產品。因為對傳統有線電視的威脅更大,迄今HBO Now只在美國推出,並為進軍其他市場。
HBO Max則是在HBO的母公司Warner被AT&T買下來後,趕走不配合品牌整合的HBO執行長,重新定位為整個大WarnerMedia集團所有影音娛樂內容的串流平台。
所以HBO Go在台灣的「隆重」推出,其實是一則哀傷至極的新聞。到底有多少台灣人會願意接受這種搭售:在享用HBO Go的《西方極樂園》、《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核爆家園》等優質節目的同時,被強迫購買那些服務品質經常是上個世紀水準的有線電視系統和有線寬頻服務?Anyone?
事實上這波COVID-19疫情正在加速將傳統有線電視送進墳墓裡的進度。
驚悚的數據是光今年第一季美國付費電視就損失了180萬用戶,其中AT&T旗下的DirectTV幾乎佔了半數。此時此刻是有史以來有線電視用戶數萎縮最快的時刻。不管是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或是後來才崛起的網路傳輸電視頻道服務都在疫情中面臨雪崩式的剪線潮。全美總計已經有460萬家庭沒有買有線電視服務。這個數字等同於1998年有訂購有線電視的家戶總數。
產業分析師John Hodulik認為對消費者預期疫情過後會有經濟衰退,致使他們果斷放棄昂貴的有線電視,加入剪線族的行列。如果疫情趨緩之後運動比賽轉播沒有及時恢復的話,預計將由運動頻道再帶起一波退訂的超完美風暴。
Disney、WarnerMedia和NBCUniversal等媒體集團都在積極繞過有線電視服務,直接透過串流平台將內容送至消費者身上。其中光Netflix第一季就擄獲1600萬新用戶。
目前服務範圍只有美國YouTube TV則是另外一種新嘗試:除了隨選節目之外,它還提供超過70個頻道的節目,並利用超級方便的雲端錄影機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預約錄下自己喜歡的頻道節目。這個直攻傳統有線電視系統咽喉的創新服務,近日再下一城:旗下擁有CBS、MTV、Nickelodeon、Paramount Network等頻道的ViacomCBS與YouTube更新合約,再增加14個頻道。YouTube TV的最大競爭力它是不像有線電視一樣需要綁約,也不需要任何機上盒之類裝置。處在串流和有線電視的緩衝地帶,YouTube TV可能是剪線族的另外一種選擇。
曾經伴隨我們數十年,並且用各種成藥蓋台廣告、惱人跑馬燈和垃圾訊號品質毀壞我們的電視體驗的有線電視系統,終於要踏上窮途末路。
沒有意外的Disney財報週
 ̄ ̄ ̄ ̄ ̄ ̄ ̄ ̄ ̄ ̄ ̄
91%這個數字涵蓋了電影產業未來幾年的產業結構。
這是Disney上一季淨收入縮水的比例。
當然Disney不是唯一受害的娛樂媒體集團。所有媒體巨人中只有一家公司不涉及廣告收入、沒有任何體育內容以及不需要消費者出門就可以消費。那家在股災中毫髮無傷的公司叫做Netflix。
2019年靠著併購Fox和復仇者聯盟電影的豐收,Diseny一家公司就佔了全美票房的40%。沒想到2020年Disney立刻從天堂掉到地獄,不僅電影失去舞台,營收金雞母主題樂園的營收還幾乎變成零。分析師指出:「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公司比Disney更被疫情正中紅心。他們受到重傷害。」華爾街因此一直在坐立難安地等待Disney本週發佈的上一季財報數據,希望摸清楚Disney的災情到底有多慘已經到底可能會慘多久。
此外,這份財報也是新任執行長Bob Chapek的第一份成績單。前任執行長Bob Iger先前傳出已經回到第一線繼續指揮應變,董事會和華爾街到底對Bob Chapek有多少信心是個問題。
股價早就跳水的Disney可能為了減緩財報數據對股價的衝擊,非常用心地在發佈前、發佈後都安排了新聞彩蛋。財報發佈前的彩蛋是5月4日星戰日無預警宣布Taika Waititi即將執導星戰電影來增加好消息版免。財報發佈後,則是公開演練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張的服務流程,並同時傳出重新開張第一天門票秒殺的消息。
重頭戲仍然是財報發佈當天:
結果一如預期Disney集團營收銳減37%,跌至24億美元。Disney旗下每一個部門都受到衝擊,但最嚴重的還是主題樂園業務,在14億美元的獲利減少中有整整10億來自於主題樂園產業。而且上季還只有部分期間受到疫情影響,估計下一季的財報將會更加難看。唯一的好消息Disney+推出以來表現搶進,已經有5450萬用戶。主持電話會議的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宣佈上半年將不會配發股息,以便為公司保留16億美元現金應變。
發佈完自家的噩耗之後,Disney隨即發佈電影院業的噩耗——Disney準備繼續忽略空窗期的慣例。「我們深信電影院體驗的價值」Disney執行長Bob Chapek 按慣例先宣示信仰純度。他說這波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使Disney必須考慮調整他們的發行策略。因此Disney將會開始逐案判斷,來決定是否要讓電影跳過電影院直接上網路平台,比如像下個月要直接上Disney+的《Artemis Fowl阿特米斯奇幻歷險》。
對於要在7月24日在電影院上映的《Mulan 花木蘭》,他們仍有比較大的信心,畢竟前一週還有另外一部大片會陪木蘭壯膽。那部電影叫做《Tenet 天能》。
上海迪士尼樂園明天重新開門的門票已經秒殺。園區開放初期採取預約制,限制每天8.8萬人入場。而且除了角色扮演者之外,遊客和員工都必須戴上口罩, 沒戴口罩的角色扮演者則必須與遊客保持距離。這個計畫不僅考驗主題樂園業的應變是否足以應付重新開門,也會驗證這樣的應變是否能讓消費者安心回來。全世界的主題樂園產業都在密切觀察,尤其Disney自己準備在日後將同一套方法運用在從東京到巴黎的各個園區。
Disney的這場線上財報發佈會由上任不到三個月的執行長Bob Chapek主持,已經改任執行主席(同時擔任董事長)的前任執行長Bob Iger也有參與會議,但主要仍由Chapek回答提問。
Diseny家族繼承人Abigail Disney先前砲轟Disney公司疫情應變的聲音仍迴繞不去,這兩位Disney高管的薪資再次成為本週新聞。Bob Chapek自願把250萬美元年薪打對折,但實際上他一年可以拿到的各種獎金合計4450萬。Fox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Lachlan Murdoch以及CAA、Camcast、NBCUniversal等公司的高級主管通通也比照自願放棄薪水。然而這些娛樂大亨都過著奢華生活,不可能這麼乾脆就放棄他們日常所需的現金流,所以幾乎所有的「自願減薪」都是表演性質居多的障眼法。
針對同樣自願放棄薪水的Disney董事長Bob Iger,一名正在放無薪假的Disney員工酸溜溜地評論道:
「當10萬名Disney人正在放無薪假的同時,這些巨額獎金和股息卻照常發放,你真的很難相信什麼『我們都在同一條船』和『員工是我們最大資產』之類的鬼話」。
(按:Disney在同一時間宣佈上半年停發股息)
|新聞出處|
5/3~5/10一週大事
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2020: Music Revenues Rise For Fifth Straight Year to $20 Billion(https://bit.ly/35z1j06)
HBO Go Added By Four Platforms in Taiwan (https://bit.ly/2yliSF6)
Disney Takes a Pandemic Hit, and There’s Worse to Come(https://nyti.ms/2LhT3IV)
Disney Says More Movie Releases Could Skip Theaters, Sees “Some Changes” To Release Strategy During And After COVID-19(https://bit.ly/3frD34E)
With Shanghai Plan, Disney Offers Blueprint for Domestic Park Reopening(https://bit.ly/2Wb8TeC)
Daniel Radcliffe and other stars are recording a free reading of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https://bit.ly/2zd9N0Y)
Hollywood CEOs "Sacrifice" Base Pay, Yet Keep Big Bonuses(https://bit.ly/35CP96u)
Live music circuit 'risks collapse within weeks(https://bbc.in/2LcXEvO)
Coronavirus Might Kill The Music Industry. Maybe It Needed To Die(https://bit.ly/2LakUKP)
Cord-Cutting Explodes in Q1 as Pay-TV Sector Delivers Worst-Ever Losses(https://bit.ly/2WKdnro)
How Covid-19 Is Changing Entertainment, in Five Charts(https://bloom.bg/2WjKqUi)
驚悚樂園小說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八卦
【尋找Ground Z(ero):殭屍和他們的產地】#葉郎電影徵信社
1932年的好萊塢電影《White Zombie 蒼白殭屍》開啟了接下來80年橫跨電影、電視、電玩、小說等等媒介的大眾文化殭屍熱,並賦予Zombie這個字眼百年難以磨滅的恐怖想像。
雖然殭屍和殭屍病毒的故事是虛構的(希望啦),但這個字眼和其背後的信仰並不是無中生有。它們根源自更早的原始宗教、都市傳說和以訛傳訛(希望啦)的見證報告。
下文將追溯殭屍電影的源頭,尋找這個感染力甚強的文化病毒最一開始的Ground Zero:
1932年的恐怖電影《蒼白殭屍》非常不尋常地引用了18海地刑法249條印在海報上,甚至還特別囑咐電影院老闆一定要把該條文張貼在電影院大廳明顯處藉以攬客。片商的邏輯是如果海地刑法裡真的特別寫明了不准把人變殭屍,那不就代表殭屍的情節不是電影虛構,根本真有其事?
《蒼白殭屍》實際上是從早兩三年出版的一本書《The Magic Island 魔島》中抄來的條文。海地刑法還真的有這個條文,只是《魔島》作者把246條誤植為249條,以至於《蒼白殭屍》的宣傳素材也跟著抄錯了條號。
原本僅規範禁止對人下毒的海地刑法246條,在1864年增訂了第二款、第三款,把禁止的範圍擴及到用藥物把別人毒害致接近死亡狀態,此外如果被害人因此被當成死人埋葬則其加害行為視同謀殺。主導修法的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Fabre Nicolas Geffrard總統。篤信基督教的他原本打算亂槍打鳥,不管殭屍的傳說是真是假,都先用這個修法讓被他認為有失國家顏面的迷信徹底消失。總統大人有點弄巧成拙,因為《魔島》和《蒼白殭屍》引用條文到處敲鑼打鼓宣傳,海地島自此再也沒能擺脫大眾文化中巫毒污名。
史上第一部殭屍電影《蒼白殭屍》其實不只抄了人家一個條文。它的整個故事根本就是從《魔島》這本書中片段拆解出來的。而最詭異的是《魔島》這個現代殭屍文化的源頭甚至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本海地島的旅遊書。
《魔島》的作者 William Seabrook是一名對神秘主義有濃厚興趣的記者兼探險家。他的另外一本遊記因為記載了自己在象牙海岸吃到剛剛被殺的新鮮人肉而引發輿論熱議。但真正影響後世深遠的仍是這本記錄他1927年海地之旅的遊記。
他在書中記載了他的海地朋友轉述的海地殭屍事件:
1918年當地最大的糖廠Haitian American Sugar Company因為甘蔗收成期間缺工而提出懸賞,任何人只要能帶新的工人來上工都能得到糖廠重賞。這天糖廠的工頭Ti Joseph 真的帶來一群新的工人來領賞。工頭說他們來自山上的部落,因此語言不通,不會說話。但實際上這些可憐的人是被工頭用巫毒下藥變成殭屍。
殭屍是所有工頭眼中完美的奴隸:可以日復一日工作,完全不會喊累,不會抱怨,不會生病,甚至永遠不會死。唯一需要留意的是他們只能吃沒有調味的食物,尤其不能讓他們吃到鹽或肉,因為那些食物會讓他們恢復知覺和記憶,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甚至可能轉頭殺死對下藥控制他們的巫師。
故事的最後工頭的妻子對這些工人生了惻隱之心,於是領他們前往市集裡,餵他們吃用鹽調味過的開心果點心,並把恢復意識的他們帶回山上的部落。工頭Ti Joseph稍後被憤怒的家屬用大刀斬首致死。
讓《魔島》創造一整個殭屍文化的不是上面這個驚悚的故事。作者 William Seabrook的第一反應和你一樣,覺得傳聞證據沒什麼可信度,還是要眼見為憑。於是他當場要求海地友人帶他去甘蔗田裡看真正的「殭屍」。
這本遊記真正讓美國人嚇到頭皮發麻的是接下來作者親眼見證殭屍的紀錄:
他見到田裡的黑奴,立刻不顧工頭攔阻大膽向前攀談。但無論他怎麼對黑奴問話,黑奴唯一的反應是眼神空洞地看向遠方的虛無。「他們規律如一地埋頭工作就好像是畜生或是機器一樣。而最可怕的是他們的眼神。唯一能形容的就是已死之人的雙眼,跟盲人完全是兩回事,而是睜大眼睛、毫無焦點、什麼都沒有看在眼裡的茫然感覺。」
《陰屍路》、《28 Days Later 28天毀滅倒數》、《World War Z 末日之戰》、《Zombieland 屍樂園》、《I Am Legend 我是傳奇》、《Shaun of the Dead 活人甡吃》和《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活死人之夜》等等殭屍電影的經典形象通通起源自於這段文字。
1928年《魔島》這本遊記在美國出版之後造成議論紛紛的殭屍議題熱潮(《蒼白殭屍》正是這個熱潮的產物),作者William Seabrook後來不得不出來澄清大家誤讀他的原意:他只是轉述殭屍傳說以及紀錄他目擊到的農場黑奴的身心狀況,他從來沒有說他看到的就是殭屍。
如果不是殭屍,那是什麼......
上下文還有半夜出現在畫室的殭屍,以及很可能是史上第一張殭屍的照片。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2XZzNqP
驚悚樂園小說 在 黑色貓叫聲 Black meow Youtube 的評價
#怪談故事#詭異#恐怖#都市怪談#鬼故事
一座帶來歡樂的遊樂園中,卻出現一棟讓人嚇破膽的鬼屋;
若是你的話,敢進去一探究竟嗎?
身歷其境的怪談故事-遊樂園鬼屋
-------------------------------
現在本頻道也有在Podcast上架,歡迎至以下平台收聽🔻
🎧 Spotify: https://reurl.cc/A886rY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7oo4zd
🎧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4mm6VK
🎧 Pocket Casts: https://pca.st/f5yu55ax
🎧 Firstory: https://reurl.cc/R11LKr
🎧 KKBOX: https://reurl.cc/zzNz0y
也歡迎造訪我的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egasusmarsha
上面除了分享影片,也會分享一些不靈異的日常XD
PopDaily: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me
推薦清單!
怪談故事:https://reurl.cc/W4oVXk
巢食者系列:https://reurl.cc/A1lzkp
親身經歷:https://reurl.cc/L3gr9y
日本なつのさん系列:https://reurl.cc/xZnp3L
meow視界:https://reurl.cc/6lMGg6
若你喜歡這個頻道,敬請幫我訂閱以及按讚,並分享給朋友!
誠摯歡迎訂閱:https://reurl.cc/5jWOM
驚悚樂園小說 在 yanchannel煙爺 Youtube 的評價
哈囉~大家好!我是煙爺! (≧∀≦)ノ
煙爺的LBRY頻道開張囉!請大力追起來!!
https://open.lbry.com/@yanchannel:6?r=4QCVWijaLqpnHtqfwMcu2HRhkx8MRFJW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各位訂閱我的頻道((´∀`))人((´∀`))ノ
有任何需要改進的部分也希望大家不吝嗇的給予建議,非常感謝各位喔!
另外,我也有在Twitch TV上有作一些遊戲的實況,
如果喜歡現場跟台的朋友可以到我的實況台
喜歡的朋友們歡迎追隨我的實況台ヽ(●´∀`●)ノ
Twtich實況台址:https://www.twitch.tv/vivayan92
大家也可以至粉絲團上留意開台或是影片的先關資訊
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ivayanyan
【其他SNS】
噗浪:http://www.plurk.com/Terah
推特:https://twitter.com/VivaYanChannel
#煙爺 #煙爺實況 #yanchannel #yan
驚悚樂園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秘窗異想個展 #藝術家邱媛專訪
「創作對我來說是:是心靈的寄託、是情緒紓解的憩息地、是打造異想樂園的
唯一途徑。」邱媛如是說。
一個充滿藝術人的家庭
邱媛自小生長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父親喜歡繪畫,兩個姊姊也都是美術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她自己也對創作有了許多想法和興趣,她回憶國小五六年級曾代表學校組隊,參加寓言故事壁畫的創作,她們以油漆在天母圖書館外的公園牆面作畫,「我記得我們那組分到的主題是后羿射日」邱媛懷念地說道,這也是她人生第一幅大型創作,她說現在想想還有幾分得意呢。
由於從小居住天母,邱媛特別喜歡那裏的氛圍,「天母居住著很多外國人,有種閒適的異國情懷,相較於台北市中心,天母的生活步調緩慢,巷弄間有很多特別的小店,外出散步也讓我有非常多靈感」求學期間,她的繪畫作品常被老師拿去參賽,也常常獲獎,她也曾在—Lili,一間由藝術家李紹榮及時尚名人溫慶玉合資開的畫廊餐廳裡打工,感受到他們對於生活態度及品味是令人嚮往的,邱媛個人認為此處是天母生活步調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最佳代表地。她的大姊從事室內設計,二姐則是一名服裝設計師,目前往歌唱演藝事業發展。她的父親,常給孩子們追尋自己夢想的勇氣,鼓勵她們勇敢做夢,但當初在現實經濟條件的考量下,他還是選擇了進入一般工作,在工作之餘,仍喜歡藝術、創作不輟,用藝術來陶冶滋養心靈。
不受拘束的自由創作靈魂
父親喜歡油畫,特別是風景畫這種具象的創作內容,但邱媛喜歡的是抽象的
線條,她熱愛不按制式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像許多愛畫畫的孩子一樣,
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比起畫靜物素描,她喜歡更自由的揮灑線條,恣意不
受拘束的創作,純粹色彩和內心世界的直觀表現。
浪漫與實際的逐夢者
邱媛大學就讀經濟學系,除了創作,她想更深入了解藝術市場和生態,並具有銷售的概念,她平常也涉獵不同類別的書籍,舉凡藝術行銷、藝術史,藝術心理…等等,可謂十分多元。她提到自己的個性活潑具冒險精神,「很多時候腦中浮現想法就會想立刻去做!」。
衝突的個體
邱媛喜歡和人性及心靈相關的議題,閱讀文學書籍偏好寫實,喜歡不同角度切入、描述人與人的關係和心靈細微的刻,反而不喜歡過多科幻元素。她也喜歡看電影,例如唯美的法國文藝電影、心理驚悚片和懸疑劇情片,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作品她亦耳熟能詳,邱媛笑著說自己其實是個很衝突的個體。
不斷延伸美的觸角
除了藝術家外,邱媛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身分-模特兒。因為身材高挑出眾,當年仍就讀服裝設計系的二姐常請她擔任作品發表的模特兒,所以她在國中即踏入這條路,之後也有姐姐的朋友請她幫忙走秀。大四畢業後她的模特兒生涯也正式展開。
從事模特兒工作,可以接觸到不同材質的服飾衣料,這也觸發了邱媛很多的創作靈感,媒材運用可以有更多想像空間,邱媛認為這是一份美的工作,無論是珠寶首飾、皮件或服裝,時尚和藝術是息息相關的。她也期許自己未來能走向演藝事業有更多發展,進而成為一位專業演員,有更多情感的揣摩和歷練經驗,相信這也會在她的創作上更增深度和視野。
談到潑灑創作的啟發,邱媛說一開始家裡剛好有一些油漆、廣告顏料和噴漆使她開始產生抽象畫的創作動機,她自己也喜歡蒐集許多各式指甲油,過期的指甲油她覺得丟掉很可惜,於是靈機一動,用去光水稀釋指甲油並潑灑、噴甩在畫布上,沒想到創造出很特別的效果。之後接觸壓克力顏料除了顏色的多樣性外,她特別喜歡選用金屬色系的顏料,也因為能溶於水的特性能夠製造渲染效果而深受吸引。邱媛於創作時在顏料中會加入一些亮粉、黏著劑、砂粒,結合不同媒材,讓顏料在畫布上流淌,更加豐饒了色彩濃淡虛實的變化。
每人心中都有一扇秘窗
這次展覽主題發想部分是從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驚悚電影—《秘窗》而來,揭露人們內心都存有一扇不可告人甚至晦暗的窗扉,窗戶帶給人一種神秘可窺視的觀感,在現代社會,人們透過電腦視窗」,在網路中建立虛擬社群的關係,大家習慣包裝自己,只顯現想被看到的姿態,網路成為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同時它也是絢麗多姿,充滿誘惑的。
被譽為華人抒情抽象「美的推手」的陳正雄,是邱媛景仰的藝術家之一,90年代初期,陳正雄因一趟俄羅斯之旅,無意中發現「聖像畫」的方框構圖;又從兒子的電腦中,知道了「視窗」的原理,於是展開「窗」及「數位空間」的系列創作;對他來說,「窗」是一個通往神聖世界的天窗,「窗」系列作品是在畫面放置生氣蓬勃富有規律的「狂草」,搭配獨特色彩繽紛的抽象畫,乍見似俄羅斯的「聖像畫」,卻又表達出網路世代虛實相生的「視窗」。
除了藝術家外,邱媛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身分-模特兒。因為身材高挑出眾,當年仍就讀服裝設計系的二姐常請她擔任作品發表的模特兒,所以她在國中即踏入這條路,之後也有姐姐的朋友請她幫忙走秀。大四畢業後她的模特兒生涯也正式展開。代人幾乎仰賴網路維生的現象,反思此種壓抑的,沉迷的,快速的,交雜在虛實間的人際關係。
在作品畫面中內框潑灑的部分是為了攫住觀者的目光—如同網路資訊般斑斕
漫奪目,細部的亮粉,不同顆粒大小代表大量繁雜的訊息,邱媛認為抽象繪畫最適合表現人內在的情緒及感受,是種“虛“的感官具體呈現的創作方式,此“虛“也如同網路所建構的“虛“擬世界。而外框的部份,就色彩表現而言以色階呈現空間感,就涵意而言象徵視窗外拘束受限的真實世界,邱媛說那可能是自己的房間、辦公室或是任何你會處於在的一個空間裡。作品整體充滿著韻律、快速節奏之感。
邱媛的首次個展「漫遊者」展出時,《典藏藝術雜誌》社長簡秀枝女士前往觀展,簡社長認為她的畫作很適合跟商品結合,並提出衍生商品的建議,她便把這樣的想法放在心上,目前和攝影師好友詹慶紅也已經製作出一套實驗性的服飾,用自己的畫作印製成布料,設計成一款服飾,作品(原畫作)和作品(服飾設計)的重疊加上攝影,富有層次感,而這件作品也將於金車文藝中心的展覽展出並販售,邱媛期待在跨領域的創作中擦出更多火光。
她提到之後想結合版畫、嘗試裝置藝術,讓自己的作品和不同空間作結合,讓藝術融入生活,邱媛認為藝術是國際跨界的交流,在世界不同角落都可能存在著欣賞自己創作的伯樂。(文:金車文藝中心)
邱媛簡歷:
1989年生於台北,畢業於真理大學經濟系,現職為模特兒、演員。透過演藝生涯的所看所悟轉化為藝術作品的呈現,在時尚圈裡感受精緻細膩的織品剪裁及配飾,在戲劇圈裡體會人文心思情緒的變化,將內心所感受關於美的事物作為靈感來源。藝術創作啟蒙於台灣抽象畫之父陳正雄,相信創意作品是永遠不死的;沒有創意作品未生即死。
驚悚樂園小說 在 驚悚樂園小說-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八卦
驚悚樂園小說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驚悚樂園、驚悚樂園全集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驚悚樂園小說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驚悚樂園小說 在 驚悚樂園小說-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八卦
驚悚樂園小說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驚悚樂園、驚悚樂園全集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驚悚樂園小說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驚悚樂園小說 在 [推薦] <驚悚樂園>無限流小說裡少見的佳作(有雷) - 看板CFantasy 的八卦
部落格圖文好讀版: 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2017/11/novel.html
<驚悚樂園>--無限流小說裡少見的佳作(有雷)
這是超越維度的遊戲,亦是追尋真理的競逐。
未知的封印,鬼神的賭局,資料的抗爭,人類的救贖。
意識決定我們,意識選擇我們,意識決定了我們的意識。
歡迎來到,驚悚樂園。
──三天兩覺
※ ※ ※ ※ ※ ※
<驚悚樂園>這本小說,在起點上的分類上屬於「遊戲/虛擬網遊」類型,而嚴格說
起來本書不是走一般網遊類小說打怪升級的套路,而是走「無限流」的方式--主角在隨
機生成的不同世界「劇本」中進行歷險探索,與原本世界中的NPC及其它玩家鬥智鬥勇達
成劇本目標(通關),然後再利用在劇本中得到的資源強化自己,進入另一個劇本繼續奮
戰。這是作者三天兩覺的第三本著作,他的前兩部作品<鬼喊抓鬼>與<販罪>都可稱上
佳作,然文筆上稍嫌青澀且劇情較為薄弱(販罪的主劇情很讚但感情戲真的太糟糕了@@)
,都不算有得到商業意義上的成功;而在<驚悚樂園>一書上,作者算是找到了對自己筆
風最好發揮的模式,且在文筆和劇情上的著墨也提升很多,因此作者藉本書順利火紅起來
,堪堪成為起點大神級作家,不只本書已經實體化,連前作也跟著沾光,也有一些影視改
編的消息傳出來!
三天兩覺不算一個勤奮寫作的網路作家,<驚悚樂園>一路過來緩慢更新,到昨天(
2017.11.25)終於完本了,想想能讓我甘願五年下來一路追更的小說還真的不太多(我大
多是看已完本小說),所以特此寫篇專文推(吐)薦(槽)一下XD
無限流小說起源於zhttty的<無限恐怖>,當然也有一些作品在此書問世之前就嘗試
無限流的元素,但真的讓無限流火紅起來的還是<無限恐怖>一作,後續跟風的作品很多
,但往往品質良莠不齊(很多都是「龍傲天」到各劇本去收後宮......我對這種作品真的
太無愛QQ);個人認為其中較佳的作品如卷土的<王牌進化><最終進化>、緣份0的<
無盡武裝>以及無限恐怖的同人作品<無限道武者路>(飢餓2006著,連載中,這本更新
超超超級慢我已經棄追了ORZ)。
無限流小說的劇本背景多半套用影視名作,在架構世界觀上相對容易,NPC角色抓來
就用,讀者在閱讀時很容易就能有代入感;而在題材的選擇上也不太會限制,這個劇本走
武俠路線,下個劇本再走科幻路線,設定上完全不違和。而主角在不同世界歷險中獲得的
各種能力和裝備,作者也有非常多馳騁想像力的空間,其中的混搭元素也是無限流小說很
重要的醍醐味所在(如具備吸血鬼血統還能超級賽亞人變身、找印何闐當跟班還餵他吃沙
之果實、身懷惡靈戰警和萬磁王的能力來駕駛變形金剛甚至操作星際戰艦變身成超大機器
人作戰等等)。
在一部作品本身所能擴及的廣度上,無限流小說幾乎是沒有限制的,但也因此,無限
流小說也會出現一些隨之而生的問題:
一﹒在單一劇本的選擇上,已經有太多劇本被抄來抄去寫爛掉了,諸如魔戒、生化危
機、神鬼奇航、魔鬼終結者等等,先姑且不論侵權問題,這些有名的劇本被無限流小說翻
來覆去這樣抄,其實看了幾部類似作品的讀者已經很難再獲得更多的感動;有些作者會刻
意選用一些冷僻的影視作品來當背景,但如果敘事的方式又不夠清楚,往往讓讀者會摸不
著頭緒,代入感較差。少數無限流佳作會試圖在劇情上另闢蹊徑,像<無限道武者路>把
「凡赫辛」和「一眉道長」放在一起作橫向世界觀連接,或如<最終進化>把「神鬼奇航
」的時間軸縱向拉回到電影劇情之前的土圖嘉港覆滅等,都是讓人眼睛一亮的寫法;但如
果作者將劇本為顛覆而顛覆,甚至把多個劇本世界觀胡亂兜在一起,又沒有清楚的邏輯和
雄厚的筆力支持,只會徒增很多劇情上的詭異漏洞而已。
二﹒過度廣泛的能力和裝備的選擇,許多無限流作品會放入過度繁雜的設定,隨之而
來就會有洋洋灑灑一大篇的數據(這在網路寫手的碼字上是一大利多,但對於讀者來說很
痛苦@@),身體素質方面就可能有屬性/技能/法術/功法/血統/異能/職業/稱號等
等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強化,每個裝備物件還會有物品等級/強度/攻防值/強化值/使
用熟練度/套裝特效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一堆資料,如果還加上怪物數據設定那就更複雜
了;一開始幾個劇本,數據流看來很新鮮有趣,能感受到主角的成長,但到劇情中後段,
出場人物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多,設定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很可能連作者自己都忘記
了某某人學會了什麼技能,更何況是已經看得頭昏腦脹的讀者們ORZ
三﹒最關鍵的,無限流作品的「單一劇本」發揮容易,但要順暢串起各個劇本的十分
困難!在劇本與劇本間的連接橋段,能把這部份劇情處理好的無限流作品實在不多--不
能脫離系統的主角往往就是待在系統中很單調的練功或開著後宮花天酒地;能夠脫離系統
的主角回到現實世界多半就會用在系統中得到的能力去復(為)仇(非)雪(作)恨(歹
)或搖身一變成為現充,不管哪種劇情都很容易讓人毒發@@
「主線劇情」的問題更大,總是蒼白而無力,大部分的無限流小說把背景設定在某種
「高維意志」的操弄之下,主角身處於「系統」當中,不斷被送入不同劇本,為生存而奮
鬥,持續的打怪升級,擊敗其他團隊,但是一直戰到最後把所有同樣維度的對手都戰勝了
,接下來呢?不管是直面高維意志或是跳脫出系統設定,要能描寫到合情合理十分困難,
也因此無限流作品往往收尾的漏洞百出且非常無趣!
三天兩覺的<驚悚樂園>,不僅很好的發揮了無限流小說有趣的地方,也很大程度的
避開了上述無限流小說的幾個問題點:
一﹒單一劇本方面,除了"DC宇宙"、南方公園等少數劇本直接套用世界觀外,本書絕
大部分是影視創作進行大幅改編甚至是「完全原創」的劇本,而且即便有套用世界觀,幾
乎全部的劇情都是原創!這樣讀者就無法用既定的印象來推測下一步的劇情,能在不長的
篇幅中把一個世界觀從「零」直接打造出來,然後在其中編排一個完整且有趣的故事,顯
示出作者的敘事功底真的非常深厚!部分大型劇本會在隔了一段時間後再次接續使用,如
蒼靈武俠、SCP基金會、咀魔島和宇超聯世界,而更多的原創劇本是「只出現一次」而已
,作者腦洞大開的程度真的非常令人驚嘆。
<驚悚樂園>的劇本簡單可分為單人生存、多人生存及多人對戰模式,這種多樣化設
計讓劇本不會太侷限於兩個團隊間的殺戮或是單調的練功升級,在多人亂鬥時強調智計,
1V1或2V2對戰時強調武鬥,在多人生存模式強調團隊間的互動合作,而在單人生存模式強
調更深入的描寫劇情中的細節及挖掘隱藏在表象下的世界觀!各種劇本交錯呈現的張弛變
化,讓讀者一直能處於有新鮮感的閱讀享受當中,當然這是對書中劇本模式做一個概括性
的解釋,有個在2V2對戰時把對手困死然後自己跑到場外去開拓世界觀的劇本也讓我印象
深刻(地球廢土篇)。
二﹒能力基礎設定方面,<驚悚樂園>大幅度地簡化了過度瑣碎的數據表現,身體數
值方面僅有用百分比表示的「生存值」(HP,歸零時死亡)和升級時增加的「體能值」(
SP和MP的合併,每次升級固定增加100點基礎體能值,如15級玩家就是1500點)和「靈力
值」(施放某些特殊技能時消耗,每次升級固定增加10點基礎靈力值);取消職業類別,
改用包含格鬥和射擊等八個面向的「專精」來顯示人物的面向,專精從F到A及S級,除體
現各方面的硬實力外,也跟技能與裝備的使用限制掛勾。
技能方面,角色技能欄限定擺放12個永久掌握性或次數限制性技能,加上一個隨「稱
號」變化的稱號技能,這樣就可以隨著故事推動很合理的把先前技能給替換掉,有數量限
制且持續替換中的技能,讓作者和讀者都相對能比較好掌握目前主角的成長狀況,也降低
了像某些作品在劇情中突然冒出個久未使用技能的突兀感;另外本書也取消了血統和變身
之類的設定,將它們整合進了「被動性技能」,進一步地減少了設定上的複雜度。
裝備方面,也摒棄了過度繁雜的數據表現,使用較為籠統的敘述方式,以從垃圾到傳
說的「品質」來做物品分級,「攻防值」也不是用數據表現,而是以微弱到極強及未知來
呈現,把物品的主要描述放在奇葩的「特效」及槽點滿滿的「備註」上,極大程度的發揮
了無限流小說張飛打岳飛的歡樂點,在此不得不再次驚嘆三天兩覺的涉獵真的太廣了,海
量的槽點來自四面八方XDDD
當然書中還有一些其他設定,像是「拼圖卡」和「技能點」等等,但都是獲取裝備或
技能的手段,不會複雜到影響閱讀,個人認為本作的系統設定即便放在整個遊戲類小說當
中來看也算很不錯的。
三﹒主線劇情方面,這是我最為佩服的地方,作者用心設定了一個相對複雜但是合理
性很高的整體世界觀,其中有延續前兩作的設定,但單獨閱讀本書也不會太難懂(當然有
看過前兩作的讀者接受度會比較高)--主角所在的宇宙有高等神魔存在,把人類當棋子
作為博弈,某魔頭為了不讓人間生靈塗炭所以提議用「網路遊戲」來選拔勝利者(候選者
遊戲),而「驚悚樂園」表面上看起來是個網路遊戲,事實上是由另一個宇宙的高度智能
系統「命運」來運行,可把進入遊戲中玩家的精神實體化投放到多重宇宙當中,給予進入
「劇本」的玩家設定通關條件與流程;如劇本失敗玩家死去,也是回到系統當中而已,這
種設定的基調比起其他時刻搏命的無限流小說來得相對輕鬆很多,已經著力塑造的角色也
不會因為一次的「死亡」就失去了再次出場的機會。
因為只是個「遊戲」,所以劇本間的連接橋段中就是回歸現實生活,作者在此發揮了
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甚至有些橋段比劇本中的劇情還出色!其中包含圍繞著宅男小說家
(主角)的歡樂日常、男女主角的各種互動、跟各路神魔的交涉,還有職業玩家圈的生態
等等,橋段中沒有重複的地方,幾乎都很生動有趣,劇情的推動上也都很流暢,其中讓我
印象最深刻的橋段是主角因書賣得不錯而被電視台邀去錄「我是寫手」,我想沒準不久的
未來還真的會出現這個電視節目啊XD
除了玩家(異界旅客)和多重宇宙中的原居生物(NPC)外,<驚悚樂園>還加入從
系統數據生成的「衍生者」(AI)們--它們想要提升為真正意義上的生靈--這部分的
劇情比神魔賭局還占有更大的比重,劇情中衍生者的陣營有點複雜,有希望與人類合作和
主張逆向取代人類意識接管人體的派系,劇情當中還出現陣營轉向,像魯特(Root)原本
是S1的大魔頭打著打著突然就跟主角達成合作協議了@@,如果讀者沒有仔細跟上劇情的話
可能會有點混亂。
最後收官時,最高意志對於主角質疑時的回答--「啊……你也看到了吧,我這兒正
堵車呢。」--清淡冷漠的話語宛如一把直入的單刀,對比著主角所處世界面臨著的完全
崩壞,這個反差對我而言真的太深刻了;而主角與系統的交談(1241-1243章)也是我所
看過的小說當中對於不同維度間對話的最佳描寫之一,可以看出作者在哲學上也有深切的
思考。
最後來提人物的塑造,主角封不覺跟系統一樣來自另一個宇宙,是設計整個「遊戲」
的魔頭「伍迪」所屬意下注的角色,因此幫他開了個不算太誇張的小小外掛--他的恐懼
被封印了--而遊戲中有「驚嚇值」評比的設定,所以主角雖然不是職業玩家,仍因在通
關時必定能拿到最佳評比而持續在等級和裝備上維持著第一流的水平;「驚嚇值」是個很
出彩的設定,初期的劇本很多都圍繞著「驚悚」要素來呈現,令人眼睛一亮,很可惜這個
元素在中後期劇本中逐漸被忽略了。
主角是一個智計如妖且行事瘋狂的人物,有著超強記憶力和海量知識,加上被封印恐
懼後的冷靜思惟,很多時候都是毫無下限地設謀造勢奪下了最終的勝利,在劇本中後期主
角也逐漸因為他的「強」和「狂」而變成主宇宙中的名人;在女主角及男女配角的人設上
,都有比前作更突出的描寫,三個都是超級富二代(遊戲中能買到的資源無限)加上個人
素質強大(都是<鬼喊>中靈能力者的後代),所以在抱團上也算是幫主角再開了個外掛
。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主配角部分,在驚悚樂園當中的角色們,不管是神魔、衍生
者、NPC還是其他玩家,幾乎都有讓人記憶深刻的鮮明描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其中有搞笑,有吐槽,有智計,有哲理,有感動,有熱血~~
慧黠的古小靈,呆萌的王小嘆,從小孤單翻著《劍神 》逐漸變成書中冷漠俠女的黎
若雨。
嘿嘿嘿在幕後算計一切的佈局者伍迪,幾經掙扎還是決定抹除主角數據的X23,牽著
白馬身著紅衣步入臨閭鎮的林顏,在安娜女王復仇號上飲酒高歌面對無數冗兵戰到最後一
刻的黑鬍子......
與主角在紫禁之巔上互刷時髦值對決的絮女神,只會一招天馬流星拳而在S1絕境中爆
發魂意轟殺雙子魯特的天馬行空,S2裡在隊友一個個倒下時仍直面大魔王突破極限爆發強
打的廢柴叔......還有在S3直接把人嚇掉線的廢柴叔變身(完全大誤)!!
而主角封不覺呢,太難形容了!套句書中覺哥的口頭禪:「Why You So Serious?」
感謝三天兩覺的創作,帶給我許多歡樂,也佩服他不隨流俗的創作理念(或者說佩服
他斷更被讀者們罵翻還理直氣壯嘲諷回去的氣勢XD),希望他在娶妻生子買房後,能維持
水平在未來持續產出高質量作品(為了奶粉錢加油吧^^b)!
老話一句,吾之仙草,彼之毒草,反之亦然,誠摯推薦這部作品給大家(雖然文中已
經暴了很多雷^^a),也希望大家可以推薦一些有趣的小說給我喔:D
--
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hsia
我的網誌: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82.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511672011.A.A10.html
※ fadeeve:轉錄至看板 book 11/26 12:55
※ fadeeve:轉錄至看板 novel 11/26 12: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