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閱讀趣 part1
我喜歡《在他們成為世界知名作家之前》這本書。
翻開書頁,第一個故事是關於馬克吐溫,精簡的文字,可愛的插畫,讓人愛不釋手。我喜歡《湯姆歷險記》這故事,在沒有什麼書的成長年代,我對於《湯姆歷險記》書中描繪的世界深深著迷。有些馬克吐溫的生平軼事我已經知道,有些是看了這本書後才了解。我帶著一抹微笑讀完這篇章,我真的喜歡這本書,我想讓我的學生和小蘇姑娘都來讀讀這本書。
隨即我陷入自我質疑:別鬧了,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自己一廂情願,小孩們根本都沒有讀過這些經典文本,怎會對這些創作的背後故事感興趣呢?
我繼續翻開第二個故事,瑪雅安吉羅以及蘇斯博士,這幾位都是我未曾讀過的作家,但我仍然被他們的成長故事所吸引。我的耳邊彷彿正演奏著爵士樂,眼前有謎一般的彩繪動物們天馬行空的飛翔著。
於是我知道,沒關係的,即便不知道這些作品也沒關係,即便不認識這些作家也沒關係。有時間的話,我也想找找這些作品來讀讀。
因為這些作家的成長故事都好精采,從這些傳記故事中,彷彿品嘗一杯杯濃縮的expresso,淬取出最濃郁的香氣,為讀者留下最醒腦、最迷戀的滋味。
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我招呼著小蘇姑娘說:「你看,這裡有JK羅琳的故事,還有寫《巧克力冒險工廠》、《吹夢巨人》及《飛天巨桃歷險記》的羅德達爾,這本書介紹了這些有名作家的小時候及成長背景,如何影響他們創作出一本本精采的名著。」
我有看到小蘇姑娘眼睛發著光,直呼這些作者都好有名。
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有空,我要來為孩子們多唸唸這些故事,為孩子們開啟想像與好奇心之窗。
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去找這本書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218
馬克吐溫生平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八卦
張維中:「只要心裡惦記著湯姆,就可能看見一個不同的新世界。」
#跟著湯姆去冒險 #張維中 導讀 #新文首刊
小時候因為越區就讀的緣故,班上同學都不在生活圈內,而回到家,住家附近又少有同年齡層的孩子,我常常一個人找不到玩伴,感到孤單。父母給我安排上許多的才藝班,讓我彈鋼琴、補數學、學英文、學作文、學畫畫,甚至學那時候還不太流行的電腦。我無所謂喜歡或不喜歡,只是按表操課完成它們,反正那至少比一個人在家,分飾兩角下象棋來得好。
我的生活看起來豐富又充實,可是卻常常感覺乏味。每天早上去學校時,總會跨越一座行人步道橋,我經常停在那座天橋上遠眺校園,幻想從操場上飛來一隻怪物,把我載走,去展開一場冒險,那麼我就再也不必去上學。
可惜現實的生活裡,我仍是一個平凡至極的小孩,只能日復一日的過日子。
然而,不久以後,我漸漸發現了「閱讀」這項神奇的能力。我發現,只要透過閱讀,隨著主人翁經歷的情節發展,我就可以投身進故事中的世界,靠著想像力,暫時擺脫禁錮的日常,來一次天馬行空的冒險。
那時候特別愛看冒險故事,《湯姆歷險記》就是其中之一。我第一次對《湯姆歷險記》這個故事有印象,並不是文字書,而是電視台播放的卡通。那是一部由日本改編製作的《世界名作劇場》系列動畫,把湯姆和他一群夥伴們,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來。一週一次,每次半小時,從年初播到年尾,當時覺得那是每個星期都活得很有重心的一整年。
後來,卡通播完了,無法滿足的我,決定找來故事書閱讀,透過文字,重新與湯姆相遇。在小說的敘述中,故事細節、人物性格與內心思考,一切都更完整了。擁有一本書,我得以慢慢的閱讀,反覆的閱讀(畢竟那時候沒有YouTube可隨時重看),覺得自己愈來愈了解湯姆,甚至誤以為自己也是他的朋友。
上大學以後,我念的是英美文學系。馬克・吐溫的小說是美國文學裡必讀的重要作家。我和湯姆久別重逢,這一次竟是英文原著。我的角色從孩童時代的閱讀娛樂,變成課堂上的文學批評,對於《湯姆歷險記》和作者馬克・吐溫的生平與創作背景,多了一層社會時代的認識。
《湯姆歷險記》之所以成為美國文學經典,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部成長小說,其實也象徵著一種美國精神——鼓勵英勇無畏的冒險,熱愛開疆闢土,鼓吹自由獨立的精神,創造英雄主義的崇拜。每一個美國少年,在生命中的某一個夏天,都曾經化身成湯姆・索耶。直到長大以後,還深藏在心底,時時被呼喚出來,那似乎便是美國人性格的原型。
馬克・吐溫曾說《湯姆歷險記》不少的情節都來自於他童年的經歷。馬克・吐溫所生存的年代,是一個動盪的美國,充滿歧視、對立和戰爭。他從小到大,經歷眾多家族成員的死亡,可謂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仔細探究,他筆下創造出來的角色,湯姆和湯姆的朋友們,其實也和現實的他一樣,都帶著缺口。然而,難得可貴的是,馬克・吐溫卻在小說中,讓湯姆成為一個充滿正面思考的陽光少年。看似調皮的小男孩,卻心地善良,重情重義。他用純真的目光,機智的小聰明,舉重若輕的化解危機,甚至還揭穿了不少大人的虛偽秘密。
「難過的時候,抬頭仰望天空,就可以看到遺忘的夢想。」
再一次閱讀《湯姆歷險記》,我想起的是當年卡通的主題曲,很真切地道出湯姆的人格特質。
多麼令人欽羨的單純啊。闔上書本,閉起眼,早已不是少年的我,依然忍不住想像,如果湯姆不排斥大叔,還願意領我去冒險的話,我還是會跟上前。
我知道,只要心裡惦記著湯姆,就可能看見一個不同的新世界。
#我的第一套世界文學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580
馬克吐溫生平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今年獎季的熱門電影已經漸漸成形,呼聲很高的除了《羅馬》、《真寵》、《為副不仁》以外,《幸福綠皮書 Green Book》其實相當值得關注,以黑馬之姿殺出重圍奪下多倫多影展 TIFF 的觀眾票選大獎,一舉笑那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劇本與最佳男配角三項殊榮,這部《阿呆與阿瓜》、《哈拉瑪莉》的導演 Peter Farrelly 攜手兩大硬底子演員,金獎男配《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ahershala Ali、《魔戒》亞拉岡 Viggo Mortensen 的新作,以感人至深又意蘊深遠的方式重新審視 60 年代美國社會裡的種族與階級概況,台灣將於下周 1 月 25 日上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WvIVR0pnNvA
不同於過往 Peter Farrelly 與金凱瑞或卡麥蓉狄亞合作的爆米花喜劇片,在競爭激烈的票選中脫穎而出,異軍突起力壓了眾多備受矚目的佳片,《幸福綠皮書》主要是源自於美國社會依然正在經歷的種族議題,民權運動之前,南部各州對有色人種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一位紐約曼哈頓的黑人郵差 Victor Hugo Green 為了讓自己族群的旅客出外遊玩時避開陌生地區的潛在危險,因此 1936 年到 1966 年間每年都會編篡一本黑人旅遊指南「綠皮書 Green Book」,標示出所有對黑人友善的機構與場所,曾經在 1949 年版封面引述馬克吐溫相當著名的一句話「Travel is fatal to prejudice 旅行是消除偏見最好的方法」,從一開始的紐約最後擴散到全美,還成立專門服務非裔族群的旅行社,為的就是讓有色人種能避免遭到歧視與霸凌,很多地方至今依然適用。
《幸福綠皮書》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在 1962 年時,從夜店保標轉行的 Tony Lip(Viggo Mortensen 飾)成為名聞遐邇的鋼琴家 Don Shirley(Mahershala Ali 飾)的司機,來自不同背景一黑一白的兩個男人美國南部展開一段旅程,是一段關於在最黑暗的時刻克服種種困難與偏見,從互相排斥、卸下成見到逐漸認識彼此,進而發展出一段深刻動人的友誼,Mahershala Ali 表示:
「在我讀過《幸福綠皮書》劇本之後,我無時無刻不想著這項計畫,如果你看著此二位劇中人物的原型,通常都是黑人擔任保全或軍人等收入低微的勞動階級,而至於經濟較為優渥富裕的也是相反,這個故事翻轉了過去既有的一切設定,而且還是真實發生的友誼,因此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然而,生於 1927 年卒於 2013 年的 Don Shirley 生平更值得細細介紹,這必須從 1956 年發生於爵士鋼琴家 Nat King Cole 的故事開始說起。Nat King Cole 1956 年時於家鄉阿拉巴馬蒙哥馬利表演時,在台下四千名白人觀眾面前遭到三 K 黨的成員衝上舞台攻擊,然而當時的 Nat King Cole 已經創下了百萬唱片的銷售量,並即將成為史上第一位國際節目的黑人主持人,但蒙哥馬利的家鄉觀眾卻對這件事漠不關心。Nat King Cole 當下感到既震驚又疑惑,在離開醫院之前,對著人群說,「我只是來這裡娛樂你們,我以為這是你們要的」,自此之後,他拒絕在美國南部展開任何一場表演。
六年後,出生於佛羅里達,同為黑人音樂家的 Don Shirley 準備前往南方展開巡迴演出,因為看過太多前車之鑑,他也相當聰明的做好萬全準備。Don Shirley 是一位從兩歲就開始接觸鋼琴的音樂神童,十歲時已經參與過多場正規表演,18 歲便成功舉辦生涯首場個人獨奏會,但在他還未拿到兩個榮譽學位與住進卡內基音樂廳樓上的公寓之前,經理告訴他,美國觀眾還沒準備好接受一位有色鋼琴家,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斷上演,因此山不轉路轉,Don Shirley 決定帶著他對音樂的熱情,融合自己熱愛的古典樂與新興音樂如爵士等,輪流於各個他曾經不屑一顧的庸俗夜店裡巡迴表演。即使過了二十年,Don Shirley 對於自己音樂生涯與理念因為膚色而被迫受限與妥協感到極為憤怒。
這趟 1962 年展開的巡迴表演,他與不甚討喜的司機 Tony Lip 一同上路,義裔美籍的 Tony Lip 是他在紐約一間夜店演出時結識的保鑣,兩人展開這一趟公路之旅所遭遇到關於現實殘酷與種族歧視的諸多經歷讓 Tony Lip 真正打開了視野,《幸福綠皮書》將一切都一一記錄在電影中。從互看不順眼變成一生的朋友,Tony Lip 的兒子告訴媒體,即使到了晚年,兩人常常相約共進午餐,Don Shirley 只要有任何生活上的疑難雜症都打電話給自己的父親求助,爸爸就會想盡辦法協助他解決問題。
《幸福綠皮書》以輕快節奏傳遞出各種扣人心弦的訊息,Don Shirley 在這趟旅程中,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幫助他於吉姆克勞法年代裡的南方城市中存活下來的人,意外超越隔閡結識了真正的摯友,然而最重要的仍是此部電影的名稱「綠皮書 Green Book」,這本書被譽為黑人的旅遊聖經、生存指南,真正意味了生與死的差別。
在這一趟旅程結束之後,1971 年 Don Shirley 終於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表演,1974 年與頗負盛名的 Hamilt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管弦樂團一同演出獻給艾靈頓公爵,之後 Don Shirley 的音樂被死忠樂迷不停流傳下去,2000 年時他意外發現網路上竟然存在自己的大批支持者,因此非常感動。而 Tony Lip 則回去原本的夜店繼續擔任保全,意外被星探發掘,陸續參與《教父》、《四海好傢伙》、《蠻牛》、《驚天爆》、《黑道家族》等經典電影的演出。
馬克吐溫生平 在 密西西比河的頑童-馬克吐溫逝世百年特展 的相關結果
馬克吐溫 本名山姆克萊門(1863 年改名為「馬克吐溫」),1835 年生於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村,童年時期是在密蘇里州的漢尼伯鎮度過。1847 年父親過世後,12 歲的他便從學校 ... ... <看更多>
馬克吐溫生平 在 馬克吐溫- 教育百科 的相關結果
馬克 •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 ... ... <看更多>
馬克吐溫生平 在 馬克吐溫介紹 的相關結果
馬克 ‧吐溫的生平事蹟也是一個典型的美國故事。馬克‧吐溫是筆名,他的真名是塞繆爾‧朗豪‧克雷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生於西元1835年,去逝於1910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