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我在畫室的桌上看到一張紙條,一位七十出頭的老基隆人來訪未遇留的紙條,他看了我的「基隆小旅行」想要約時間來拜訪,我手上捏著紙條心裡十分掙扎,因為,我的工作好多啊~~,但終究我還是回了電話,老先生會帶著一群三峽的讀書會來基隆小旅行。
我們約在畫室見面,閒聊之後,三峽來的朋友問剩下的一兩個小時還可以去哪邊逛逛,我心裡就暗自盤算著何不帶這些外地的朋友看看我們最近在梓桑巷做的事情,於是我就帶他們去看馬偕磁磚跟梓桑巷。
在實際參與者的親自解說導覽之下,來自三峽的讀書會大大的佩服以及感到驚訝,大部分的人都想不到原來在基隆的小巷山邊藏著這麼有趣的東西,對於許梓桑古厝也感到十分驚奇,當然也就對基隆產生了非常不一樣的新的看法,我介紹了基青陣對這邊的付出,市民對於磁磚畫高度熱情的參與,我對於蕨類元素的研究以及在磁磚畫上面的運用,在介紹完所有的這些之後,有一位三峽的朋友面露會心的微笑對我說,這個地方我原本會低著頭就走過去,都是現在我就覺得很有意義!
他說的沒錯,因為我也發現,在我解說導覽之後,這群三峽的朋友開始很仔細的找尋山邊各種蕨類的身影,遠眺基隆港搜尋著百年來歷史的痕跡,人與基隆的環境跟歷史的連結在他們的身上已然成形,這是我們最期待在來訪者身上發生的事情。
參訪結束後,讀書會的朋友一直說這是一個非常出乎意料之外的旅程,也非常驚訝於基隆原來是一個擁有深厚人文歷史的城市,自他們身上驗證了我的一個想法: 「尋著藝術與歷史而來的旅人,將帶著尊重與期待離去。」在他們的眼底我看到了這兩種東西,對於基隆的尊重與期待。
馬偕 古 厝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八卦
馬偕與和尚,這次的磁磚畫的主題,我的事情真的很多,所以外框的描繪就假手助手 - 畫室的吳老師幫忙,吳老師實在厲害,畫的跟草圖一模一樣,著實讓人吃驚與滿意。
主圖的部分大致上就是以馬偕與和尚的接觸為主題,地點就發生在廟口,我要試著還原1875年當時廟口周邊的場景,並且綜合了長老教會的教堂(其實當時還沒在此地蓋成),以及背景是仁三路後面的小山以及山上的許梓桑古厝(蓋成的時間更晚)等時代元素來增加圖像的歷史層次與可讀性,右下角的紅色是個意外,但也誇飾地詮釋了何謂嘔心瀝血的意義。
馬偕 古 厝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17.3.6 【老街巡禮】台北南港中南街 HD
中南街是台北市南港區的一條老街,也是南港地區第一條獲得開發的街道。因為日治時期與今南港街垂直,因此又被稱作「橫街」。
清光緒17年(1891年),為了使台北通往基隆的鐵路通過,而徵收了今中南街28號以南至42巷之間的土地,但並未於南港建立火車站,只於中南街附近設置了小型的平台供乘客上下車,稱作南港乘降場。
日明治38年(1905年),日人於東南街設置火車站,並拆除了中南街舊有的乘降場,新設置台車月台,並稱之為「南港仔站」。中南街就此開始興盛起來。
日昭和年間(1930年代),日人興建台北至基隆的公路,中南街因為與北基公路成垂直,遂被稱為「橫街」。
民國43年(1954年),中研院園區設置在南港現址,政府為了因應中研院設址後所增加的車流量,便將研究院路拓寬,並拆除了台道軌道;中南街便自此開始沒落,從原本繁華的街道,演變至今只剩下部分店家仍有營業,往日榮景不再。
位於中南街113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港教會是中南街上的重要建築。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創立於1874年,最初名為「三重埔教會」,由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博士創立,而後於1882年遷至水返腳(汐止),1928年復至南港設布道所,1937年遷至中南街現址。
在中南街底(最南端)與研究院路二段口的南側,有一座磚造的三合院式建築,是台北市南港望族闕家的古厝,人稱南港闕家古厝,又名德成居,地址為研究院路二段120號。
南港闕家古厝是來台闕家先祖闕朝聘留下來的產業,由祖先中最有錢的闕德妙建於1910年代初期,在一千坪的土地上,蓋了三合院建築,屋內的木材與石材都從中國大陸運過來,屋後還有自家挖的三個防空洞,古厝已逾百年歷史。
闕家古厝為紅磚搭建的三合院,地理位置為背山而居、坐西朝東。宅院外圍有池塘,入口於左側(東北角),院內建有可瞭望守衛與設置銃櫃樓的閣樓,過去大埕正廳每兩年換一次屋頂稻草。其基地的選擇,據傳為風水上的「牛穴」,因此院內的池塘與稻草之設置,有餵養後山牛神的象徵意義。
根據「姓氏考略」一書考證,闕氏的來自春秋時期山東曲阜的「闕里」,闕家於清朝時期自福建泉州府南安來到台灣,聚居於汐止、南港一帶,闕氏因此成為南港地區的大姓。
20世紀末,闕德妙的後代決定將古厝改建成大樓,並委由華豐建設公司進行改建事宜,但是談了多年,因為資產持分的爭議,至今仍未能順利改建。
闕氏早期經營煤炭生意,祖產加上自行投資累積了不少土地資產。由於世居南港,在當地政經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南港原先隸屬於內湖鄉,於1946年改制為台北縣南港鎮,闕家子弟闕山坑獲選為首任民選鎮長,地方政壇上亦多見闕家子弟參與。
闕家分為東房朝聘公與西房朝熙公兩大脈,東房與西房各自擁有祭祀公業,管理祖先留下的共同資產,位於汐止社后福德路14層大樓就是西房的宗祠,占地600多坪;東房的宗祠位於新民街,占地200多坪。兩房祭祀公業管理的資產加起來共有二十幾億元,主要為土地資產,包括位於忠孝東路七段的近萬坪山坡地、南港路一段600坪土地、住宅與宗祠的土地與建物等,算是資產相當雄厚的家族。過去南港火車站對面聯華麵粉廠的土地就是東房所有。
西房的宗祠在2001年完工,14層大樓的頂樓做為祭祀祖先宗祠,以下樓層建坪五千多坪,全部做為辦公大樓與住宅之用,收取租金以作為祭祀公業運轉的費用。
闕家東、西房各自設有管理委員會管理資產,並定期祭拜祖先、召開會員大會,出席的闕家後代還可領取出席費。其中光是西房一年的稅務、祭祀、大樓管理支出就高達七百多萬元,相當於一個小型企業的開支。闕進益強調,他們希望儘快出租大樓,有了收入後,還要發給闕家子弟獎學金、設立圖書館等。在現代社會中,像這樣手筆之大的家族確屬相當罕見了。
馬偕 古 厝 在 《淡水開港一百六十年》特展影片 - YouTube 的八卦
2022年是淡水開港160週年暨 馬偕 抵台宣教150週年紀念,《淡水開港一百六十年》是一部非常難得的影片,以陸海空拍手法拍攝,講述1862年淡水因天津條約 ... ... <看更多>
馬偕 古 厝 在 淡水河的出海口 - Pinterest 的八卦
L18804,一滴水紀念館,一滴水,日式建築,古厝,老屋,新北市,淡水區 ... 1871 年,馬偕抵達臺灣打狗港,由於當時臺灣南部已有英國長老教會在此宣教,而北部人口稠密卻沒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