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寫《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時,寫到的眾多人物中,最令我佩服的有兩個人:馬偕與林獻堂。
不過我們要注意到一個問題,一百年前的人,思想再怎麼進步,終究有那個時代的環境限制;想要看到一百年前的人,人生觀、愛情觀、經濟觀乃至對於人權、女權、婚姻、平等、自由、族群等的價值觀都要跟今日的進步想法一致,那是不可能的,要不就是那個人是個瘋子。
林獻堂身為臺灣日治時代社運大金主,貢獻之巨是沒有疑問的,雖然據考察,他年輕時也罹患花柳、晚年曾經有私生子等糗事,但在那個時代的有錢人來講,這也是正常發揮而已,並不影響我對他的崇敬。
但是馬偕,我當年書寫他的時候真的是快掉淚了。他差不多是完人,除非在我孤陋寡聞的見識之外有我未能寓目之資料,否則我還真沒看到什麼負評。
其實不只是馬偕,當年差不多時間來台的外國傳教士們,個個都有獨立書寫一部篇章的價值。比如說,相較於馬偕、馬雅各、巴克禮等牧師,有一位對臺灣歷史進程影響較小,但在臺文界名氣卻遠勝於前三位的牧師:甘為霖。
如果是一般歷史系學生,知道甘為霖這名字,大概也已經算讀書讀得很細的了。但是在台文系,不要說是這三個字,光講「甘典」兩字,若不知道是指甘為霖編著的《廈門音新字典》,那根本該退學!《廈門音新字典》是1913年以來,臺灣最早期也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臺語字典之一,至今仍然不少臺文人翻閱使用,其影響力可知一斑。
但是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甘為霖是關心盲啞人士的先行者。1887年,甘為霖在英國籌募臺灣盲人教育經費,1891年租用台南洪公祠設立「訓瞽堂」,是台灣第一個視障者教育機構,並努力替盲人做訓練,尋找工作,破除了過去失明者只能靠算命、乞討賺錢的命運。「訓瞽堂」後來從盲人的輔導擴展到啟聰,成為現今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的前身。
完全沒有臺灣血統的外國人,在一百多年前遠渡半個地球,來到這個熱帶島嶼幫助無數弱勢蒼黎,如果世間真有天使,毫無疑問這些傳教士就是。
經歷百年後的今日,天生視障、聽障的孩子,在醫學上依然無法完全避免與治癒。好在有先行者為我們先走出一條路,接下來換我們走下去。
近日得知一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的連署附議活動,致力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
轉錄「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連署附議的發起人郭子鳴先生的理念如下:
---
一般而言,出生嬰兒經過聽力檢查發現有聽力受損情形,政府為了避免這類俗稱「聽損兒」的孩童錯過黃金學習時期,會鼓勵家長偕同聽損兒參與語言早期療育,俗稱語言早療。
目前語言早療教學以「聽覺口語」為主。這種方式不利於某些聽損兒學習,導致其理解力越來越差,甚至變成像一隻只會仿說的鸚鵡。
那麼,何不利用聽損兒的視覺優勢來促進理解呢?所以我們想到了「臺灣手語」。
經過我們這群認同臺灣手語的聽損家庭,邀請手語老師自組親子手語教學班後,實作中發現孩童的理解力提高,且越來越聽得懂也說得更好。
另外手語不單單能促進口語發展、自信心培養,還能讓聽損兒擁有手語、口語全天候雙語溝通能力,助聽器、電子耳不再是溝通侷限。
目前連署天數還剩下一個半月,需要3000多票才能附議成功,進而請政府正視這項議題。請熱血的各位多多幫忙連署附議與拉票。
最後,請大家連署支持手語納入早療,讓聽損兒也能學習雙語。
您的一票很有可能決定臺灣手語的命運與改變聽損兒的學習模式,這群孩子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不是嗎?!
#如何連署附議:
請上網google「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並且註冊(採手機、email雙認證制),接下來在該平台內搜尋「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連結1〕【提議者:郭子鳴】。
往下拉會看到「我要附議」的橘色圓形章,按下它再按「確認附議」,會出現「已附議」的橘色圓形章,即表示附議成功。
爸爸、媽媽們若不熟悉上述操作模式,請找熟悉網頁操作的子女、親戚們幫忙操作連署附議。
#連結1.
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993cf559-0bf7-4e8d-a8bb-bbda146bbcfb
連署需要雙驗證(電子信箱和手機號碼),雙驗證通過後,記得回去登入網頁,按橘色的附議印章,按確認後會看到已經附議的橘色圓形圖案,這樣就完成連署。
如果您的父母也同意這個連署,但他們沒有E-mail,您若有2個以上的信箱,就可以幫沒有email的父母附議,同1組手機可用3個信箱,記得改用您父母的暱稱,請幫忙轉傳。
---
具體而言,這個連署就是希望天生聽力受損(包括全聾以及不是全聾)的兒童,在早期治療階段就能獲得手語資源,讓聽損兒多一個溝通的選擇,並且在學習手語的過程中,也有助於孩子的口語和認知發展;萬一在助聽輔具突然遺失、故障、發生問題時,孩子依然有溝通的管道。
甘為霖牧師在一百多年前,篳路藍縷,忍受民眾的歧視和誤解,花了數年四處募款遊說,終於替臺灣的盲人開啟了一道光芒。現在,我們只要坐在電腦前花上五分鐘認證連署,就能幫助今後聽損的小朋友。我們或許終其一生,都無法像甘為霖一樣偉大,但是集合大家的力量,我們可以做與他一樣有影響力的事!目前這個提案尚差1619人附議,這數字不小,但如果看見此文的您願意動動鍵盤附議,並分享擴散出去,網路的群眾力量或許能很快締造奇蹟,邀請您共同參與!
馬偕馬雅各巴克禮 在 馬偕、馬雅各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馬偕 、 馬雅各. 14K views · 8 years ago ...more. Lacie C. 1.69K. Subscribe. 1.69K subscribers. 36.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3. ... <看更多>
馬偕馬雅各巴克禮 在 [心得] 臺灣名人傳記漫畫:巴克禮讀後感(捏- 看板Native 的八卦
BLOG版
https://scotttomlee.pixnet.net/blog/post/50042508
[書籍資料]
書名:臺灣名人傳記漫畫:巴克禮【臺文版】
作者:蠢羊(編繪)
臺文翻譯:陳豐惠、李盈佳、薛翰駿
出版社:時報出版
類型:漫畫、台灣漫畫、傳記漫畫、歷史漫畫
附錄:華文翻譯本、巴克禮年表
備註:[傳者] 湯瑪斯‧巴克禮(Thomas Barclay) (1849.11.21-1935.10.5)
關鍵字:#巴克禮、#英國長老教會、#麻豆事件
其實我還在等馬偕醫生那本
畢竟對巴克禮其實不熟…(拖走
不過,能藉這機會認識倒也是蠻值得的
故事從巴克禮牧師來台灣傳教開始
相對於馬偕醫生等前輩藉由醫術與當地人拉近關係得以順利傳教
沒有醫術的巴克禮則處處受到刁難,且發現到台灣住民的語言太多種
這也讓他決定從教育上著手,使得教友也能閱讀聖經
乙未割台後,當初帶頭要抵抗日軍的政府高層陸續逃回中國
而無政府狀態下的台南治安也變得差,讓當地仕紳寧願交由日本來接管
但不敢與日軍交涉的當地仕紳則請求巴克禮代替他們去跟日軍交涉
雖然前些日子教友們才被栽贓串通日軍而被打死,甚至還有無關人士受害
後來在巴克禮出面交涉後,台南在無傷亡下,日軍和平進城
這也讓巴克禮在日治時期後,獲得當地住民信任而能順利推廣教育
最後也留在台灣過完一生…
個人感想方面…
在當時會醫術來傳教真得有利很多耶
本來看馬偕、馬雅各等人來台好像蠻順利的(?
結果看巴克禮情況就蠻慘的
不過一步一腳印慢慢改變,也真的造成了不少影響
看下來影響最大的就是教育方面吧?
另外,語言問題想到陶德能深入原住民部落也是懂在地住民語言
雖然茶廠也是不少波折,但語言能通總是能遇到願意合作的
還有,麻豆事件一些連教友都不是還喪命,這真的慘…
但或許只是表面遷怒,實際上是單純殺人打劫而已吧?
栽贓長老教會暗自跟日軍串通好而去趁亂殺人越貨
結果上頭那些當官的先跑後,才去找教會求助…
雖然那些故鄉本來就不在台灣的,捲款逃亡不意外
不過事後找本來排擠的教會求助也真的只是自己不敢面對日軍吧?
不然學台北那位開城的話,大概又有人會發跡了
只是受到求助時,儘管巴克禮最後還是願意幫忙跟日軍交涉
但是對於麻豆事件的不爽,巴克禮也是直接將不滿表達出來
畢竟沒做的事被栽贓然後被打死,結果現在卻求他們去做
不就是讓先前的毀謗變事實了嗎?可能還會造成更多教友被打死
雖然巴克禮牧師在台前期真的蠻坎坷的
不過後半也算是平安過完剩下人生
畢竟後輩萬榮華牧師在二戰結束前就被遣返了
但這還算好,因為再晚點的陳澄波也是作為和平的橋梁去溝通
結果就被當時的政府當叛亂份子被處決了(默
(OS:當年讀課本還以為成立委員後就事件落幕,結果真正災難在那之後)
話說,巴克禮在台60年也真的將自己的大半人生都奉獻在此了
相較於一堆只會用嘴巴講的,甚至做的是另一套的,或者不作為只會唱衰的
像是巴克禮、馬偕這類就真的是以自身行動在愛這塊土地,儘管不是出生於此
最後,看作者後記提到再來是要畫女性人物
雖然限制性別後的範圍變小很多
不過不曉得是哪方面的領域也是不好猜測
不知道會是較多人會知道的
還是只有部份人會比較了解的人物
--
在下scotttomlee最喜歡的台灣ACGN角色:
輕小說:《馬桶上的阿拉丁》的葉瑤依
PCGAME:《雨港基隆》的張曉瑜
手遊:《境界之詩 Tatics》的娜娜
形象代言:《初夏的東港之櫻》的絢櫻 &《前進吧!高捷少女》的婕兒
Vtuber:《瀕臨絕種團RESCUTE》的十五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76.1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ative/M.1651845084.A.0B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