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得不說羅比越來越精通協商的技巧了,
而我從這個四歲幼兒身上學到的技巧就是:
當別人要求你開始協商的時候,
你要想到一個辦法,
"絕不進行任何協商",
並且"讓對方盡快明白我個人不進行協商的決心",
這兩者缺一不可。
舉例說明:
周末的時候,
羅比想要去兒童新樂園玩,
但彼得跟我不是很想去。
羅比:我,我們要去兒童新樂園.....
彼得:不要啦,外面很熱......
羅比逐漸加強語氣:
我,我們現在要去兒童新樂園!!
現在,或是下午!!
我:不然改天去好不好?
羅比彈跳起來,
用一種rap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願:
兒,兒童新樂園,
兒,兒,兒童新樂園!!!
彼得:
羅比,我跟你說,
你想一想,有沒有其他備案?
如果我們不去兒童新樂園,
我們還可以去哪裡?
我跟著附和:
對,羅比,你已經長大了,
不能只給出一個選項,
就要大家聽你的,
你也要有別的讓大家選啊,
你好好想看看,
除了兒童新樂園,
還有什麼地方,
是羅比想去的地方.......
羅比安靜下來。
他左思右想:
……不然,去日本!!!!!
全家傻眼。
羅比伸出兩根手指頭大叫:
一,兒童新樂園,
二,日本,
今天!!決定!!快點!!
#想要別人聽你的
#就是讓備案超難備
#好吧我們決定去兒童新樂園
#真正的協商高手大開殺戒讓人退無可退啊
2.
商周寄來一本書給我看,
我花了兩天就全部看完了,
實在很驚人讓我來說給大家聽,
這本書叫做"親愛的醫師媽媽",
講述台灣馬偕小兒科的第一位女性住院醫師,
在早年重男輕女的社會中,
怎麼刻苦地成為一個醫師的過程。
這是資深醫師許瓊心的故事,
她是一位強大的女性,
今年70歲,
當了超過40年的醫師,
專職是照顧小兒加護病房的早產兒。
有幾件事我覺得很感動:
1)
初期,許醫師在基隆的醫院服務,
有天老公跑去找她,
看見她正在抽自己的血
要給生病卻沒錢買血的早產兒用,
據說,她也會自己掏腰包買奶粉跟幫病人出醫藥費。
2)
她的生長過程很辛苦,
小時候媽媽改嫁給別人,
她便跟著過去跟繼父一起生活,
是個孤單的小孩。
"那個年代,我覺得自己是個很不起眼的孩子,
我記得自己還拿東西去巴結一個小學同學,
因為她長得很漂亮,
還學了芭蕾舞,
跟家人之間的關係很緊密,
我很羨慕她。"
#好心酸
3)
身為一個小兒科醫師,
許醫師有時候會跑去罵婦產科醫師,
"你們都說,
緊急剖腹產要在三十分鐘內把孩子拉出來,
為什麼都兩三個小時後才生出來?
大家都說醫生很辛苦,
不想做壞人,
但是你做決定,
就要好好做,
你不知道若沒做好,
生下來會腦傷嚴重嗎?"
許醫師自稱自己很會吵,
她說:
"我是連廁所不乾淨也會吵的人,
我會假裝病人打電話給稽核室,
然後說你們的廁所太髒,
不尊重我們的就醫環境。"
#這招我要學起來
4)
書讀到一半我才發現,
許醫師自己也曾失去過一個孩子,
她的女兒因為得了惡性腦瘤,
在小學一年級時過世。
她在文中提到:
"我那時只要下班,
一離開工作,
開車回家都是一面哭,
一面喊女兒的名字......"
5)
她的先生也是一名醫師,
對她的形容是:
她非常沉默,
對社會跟工作的忍耐力很強,
對薪水福利的要求很低。"
另外,本書對我來說的最大看點,
便是當一個醫師怎麼這麼累,這麼難,
許醫師曾經值班太累,
開車打瞌睡自撞人行道,
"後來就不敢了,
很累的話就開車到加油站睡一下。"
#重點是她撞車受傷還是一拐一拐跑去上班
我好一陣子都不讀勵志書,
一開始是因為我的一個客戶的孩子,
曾是許醫師救回來的,
她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推薦一下,
但我整本書看完以後,
深深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動人,
裡面講述的全都是傷痕累累的,
一個關於醫師與身為女性的勇敢與奮鬥。
我也覺得,
我們要盡量讓好人出的書賣得好,
這樣各家出版社才會明白,
不要老是出一堆光鮮亮麗廢話連篇的書,
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幫助。
#我跟彼得分享這本書提到許醫師會參加早產兒孩子長大後的婚禮
#彼得先是很感動
#接著又突然說嘻嘻這個醫師應該也喜歡吃炸湯圓吧
3.
講一個昨天晚上才發生的事情。
羅比睡了,
我跟彼得說:
喂喂喂,
你就好好來跟我聊一下天嘛......
彼得:喔喔,要聊什麼?
我:
你要自己主導話題啊!!
你看,我今天跟你吃個飯,
就已經說了那麼多事情,
我講了我看的一本書,
講了在台灣當醫生,
在醫院有多麼難生存,
我還講了霸王別姬的故事,
講了為什麼古時候會讓男人扮成女人的原因......
欸欸,我講了那麼多事情耶......
彼得舉起手投降:
好好好,讓我來想一個話題.....
安靜了三十秒,
然後彼得突然靈機一閃。
彼得:
啊,我想到了!!
欸,我問你喔......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想不通......
想找你討論一下......
我:好好好你說?
彼得愉快地問:
欸,
你覺得為什麼大家想斷絕父子關係的時候,
要跑去登報呢?
#彼得首發主導話題
#到底為什麼我們要突然關心父子關係跟登報的事情
4.
因為我不願意讓本周話題停在彼得這邊,
我決定再補一個總裁唱老歌的故事。
我們在車上聽老歌,
最近聽的是黃品源的"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我一直以為這首歌的歌名是"最愛你的人是我")
羅比坐在後座,超認真學習的。
只是他可能耳屎很多聽不清楚,
明明副歌歌詞就是:
最愛你的人是我,
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總裁卻一直大唱成:
"最矮的人是我,
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本曲由晏嬰心痛改編
#獨具風味
#我想祝大家周末愉快才發現本周周記遲交三天
馬偕醫院婦產科電話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今天晚上,想佔用大家3分鐘的時間,認識一位 #索羅門 來的朋友:#波波拉。近期台灣努力爭取加入WHA,但仍然有許多人持續以 #失敗主義 的論調,評論我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各種努力。波波拉的故事,也許會讓你有些新的想法。(以下內容出自成功大學)
---
距離台灣5000多公里,位於澳洲東北方的索羅門群島,是台灣少數邦交國之一,兩個島國建交35年的特殊情誼,也在成功大學留下美好的印記。2014年7月,來自索羅門的波波拉(Paul Bosawai Popora)從成大獲得醫學學位,隨即返回家鄉成為當地唯一的醫生。2017年波波拉醫師在家鄉建造了自己的診所,為他的醫療志業夢邁出重大一步。
高中畢業的波波拉,2004年飄洋過海到達台灣,進入成功大學醫學系就讀,展開他10年間波折不斷的求學生涯。返鄉後,波波拉醫師每個月義務免費看診2500人次,他將台灣視為他第二個故鄉,同時感念成大讓他實現幫助當地民眾的醫療志願,自稱「將永遠是成大在索羅門群島的大使」。
醫生開設自己的診所看似稀鬆平常,但在索羅門群島偏遠的瓜達康納爾島,波波拉的診所是當地第一棟正規醫療建築,而這還是波波拉自己參考建築教科書、畫設計圖、購買建材,讓學木工的高中生花了兩年時間蓋好的。這非凡的成就讓波波拉的同學現任東海大學助理教授的Timothy McBush Hiele忍不住特地傳訊向成大校長蘇慧貞報喜。波波拉的最終夢想是建造一家更大更專業的醫院,希望設有診療室、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室及5間病房,提供給家鄉地區居民良好的醫療品質。這個醫療志業夢起源於成大。
2003年波波拉曾因政府獎學金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修讀醫學,但一年不到就沒了經費被迫輟學,第二年波波拉幸運地獲得台灣政府提供的獎學金,於是飛到台灣繼續學業。第一次出國的波波拉,在新加坡轉機時目瞪口呆地看著高樓大廈,搭飛機時,心裡一直認為自己搭的是「空中火車」,想到火車竟然能夠在空中行走還能精確地被操控到某個地方,讓他驚嚇不已。
但更大的衝擊還在後頭,波波拉被要求先學習中文,對他來說完全是天書,加上嚴重的思鄉病,幾乎馬上想回家,但為了未來的學業挑戰,終於撐過8個月的努力。緊接而來的是更艱巨的挑戰,2005年波波拉錄取成大醫學系,第一年就吃盡苦頭,再怎麼努力,學業上還是有太多的疑惑難解。某天他真的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心灰意冷之餘,寫信給當時的宋瑞珍院長說:「我想放棄回鄉去!」
宋瑞珍院長當時立刻打電話給波波拉找他面談,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你在這裡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放棄!」受到院長鼓舞,波波拉重新調整心情,堅強迎接各種挑戰,日復一日,也正因為院長的一席話,原本想要成為工程師的波波拉努力朝向成為醫生的路邁進。
但挫折又再次襲來,大四那年,他的台灣獎學金提供到期了,面臨輟學的波波拉難過地打電話通知遠在家鄉的哥哥,因為沒錢不能再唸書,即將返家。但天無絕人之路,正在宿舍收拾行李的波波拉接到索羅門大使致電,詢問他學習狀況,再次幫他爭取到兩年獎學金繼續學業,在學最後1年,波波拉又想辦法找贊助者,索羅門的GPPOL棕櫚油公司以他畢業後任職公司診所為條件答應贊助,波波拉總算能夠安心完成學業。
在醫院實習階段,波波拉奠定了成為醫師的畢生志願,「當時在成大醫院我看到許多醫師、護理人員及志工無私的付出與奉獻,我更堅定要把醫術帶回故鄉的想法。」其實一開始,病人對於膚色黝黑、中文腔調特別的波波拉不太習慣,但後來都被他認真又負責的態度所感動。成大醫院內科醫師劉明煇印象深刻,「波波拉樂於和大家討論並且從中學習,病歷紀錄做得很詳實,對病人很親切,頗受好評。」
奠定醫師畢生志願 成大醫院無私付出與奉獻感動了他
2014年7月,波波拉取得成功大學醫學學位,8月份便返回家鄉在GPPOL公司的診所工作。當時,要離開生活了10年的台灣,對波波拉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說自己當時很捨不得離開,因為在台灣、在成大,學習到很多,也獲得很多,而且擁有很多朋友,台灣是他的第二個故鄉。
所羅門醫療落後,GPPOL公司的診所提供當地民眾免費醫療 而波波拉是唯一的醫生,什麼科都要看,與在成大醫院實習相比,有過之而猶不及,每個月平均看診2500人。因為在成大醫院深受感動,看診之餘,波波拉也在家鄉號召並推動志工服務工作,以社區發展、醫療及教育等模式幫助及服務家鄉社區民眾。在社區發展方面,波波拉推動社區營收計畫,計畫所得的10%捐入社區基金,他自己個人則捐出一半薪水當作資金,透過鄉村發展計畫,完成水源改善;醫療志工方面,當另一家Good Samaritan醫院沒有醫生時,他就義務免費幫忙看診;而教育志工方面,他每周日都在Ghaobata社區中學免費教授數學,幫助學生順利升上高中。
將在成大醫學院所學的均化為志工服務的養份,波波拉一人身兼多職,除了擔任GPPOL健康部門主任之外,包括GPPOL瓜達爾卡納爾島工會主席、鄉村發展計畫志工、Ghaobata社區中學數理志工老師、Komubety 及Sape社區營收計畫與發展顧問、瓜達爾卡納爾島省Thimbo部落Luvumatanighabu主席、Good Samaritan醫院醫生志工以及Sape醫療中心主任,都是義務幫忙。
從成大醫學系畢業回到家鄉所羅門群島已近4年,波波拉仍然和許多成大的教授、同學們保持密切聯繫,曾任醫學院院長的林其和教授表示,波波拉求學期間,挑戰很多,但他始終以無比毅力去克服難關,所以回到家鄉有這麼出眾的表現是意料之中,「也許有朝一日有機會成為所羅門群的衛生部長,為更多人謀福利。」雖然在離台灣遙遠故鄉努力看診和做志工,但波波拉說,他從沒忘記在台灣的一切,也非常感謝教授和導師們,以及成大醫院醫療訓練的工作人員,有朝一日他希望能夠有機會再回到母校進修外科醫療,「別忘了我會一直是成大在索羅門群島的大使。」
—
看完了波波拉的故事,不知道你感受到了什麼?事實上,類似於波波拉的故事,還有很多。前幾天幫台灣在WHA大會上仗義執言的聖文森衛生部長,就曾受到馬偕醫院的接待,世界醫師會的新任會長,更是與台灣醫師公會全聯會有密切的交往。為了讓我們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爭取「僅僅是應有的待遇」,我們看到跨越世代、跨越行業的許多台灣人,在自己的領域努力想讓自己的國家被看見、被重視,甚至是自己出錢出力在打拼,只會高唱失敗主義的這些人,又為自己的國家做了些什麼呢?
#天助自助,這是在這屆WHA會議前,台灣的二十個醫事人員團體召開的記者會上,被高舉出的標語。我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國際的問題除了自己努力也要看國際情勢,但無論國際情勢如何,我們自己準備好了嗎?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嗎?如果不努力,甚至只會唱衰,被人瞧不起也是剛剛好而已。
我們的國家被打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我們從沒放棄,並且把握每個機會,發揮自己存在的意義。這座島嶼從來不缺出賣她、唱衰她的人,但願有更多在她的保護、照顧下長大的孩子們,能夠拿出自己的良知和尊嚴,在世界的每個地方勇敢發出台灣的聲音。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馬偕醫院婦產科電話 在 蕭彤雯 Facebook 八卦
《2016/2/4. 瓜瓜7m16d/矯齡6m5d. 》
身長67.5cm.
體重8kg.
頭圍44.5cm.
今天補打自費的第三劑肺炎鏈球菌,一針就3300好貴啊~
矯正年齡滿半歲的瓜兒,長了兩顆牙、大部分時間可以一覺到天亮、能吃大概的都吃了(不能吃的例如桌子電腦電話等等也吃了不少⋯😅)。能自己坐穩不倒來倒去的時間,也漸漸拉長到10秒左右。
謝謝當初在我安胎時、照顧我們母子長達四個月,以及瓜瓜在早產兒病房時、照顧他近一個月的台北馬偕醫護人員。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擁有現在這份幸福!
看著瓜瓜健康可愛、見人就笑的模樣,我總是感動得眼眶濕濕的~
希望你一直都是這樣開心的孩子!😊
#謝謝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及小兒科所有醫師及護理人員
馬偕醫院婦產科電話 在 [懷孕] 有沒有推薦生產醫院? PTT推薦BabyMother 的八卦
剛搬上來台北一陣子還沒決定好要在哪裡生產QQ 不太理解台北的婦產科,本人個性優柔寡斷也有關XD 原本在馬偕看診,但是看了幾次下來不太喜歡. ... <看更多>
馬偕醫院婦產科電話 在 關於新竹馬偕婦產科電話討論話題在Mobile01 - 醫護醫療保健 的八卦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成立於民國91年,隨著病患增加、為專精服務患者需求,我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團隊服務,於民國104年7月設立不孕症學科、一般婦產暨生育保健 . ... <看更多>
馬偕醫院婦產科電話 在 新竹馬偕婦產科電話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八卦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紀念醫院(MacKay Memorial Hospital),起源於西元1880年馬偕博士創建之偕醫館,並於1912年遷至中山北路現址,命名為「馬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