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香港 蘋果日報 邊 日停刊 在 Facebook 八卦
蘋果日報是什麼
1
黎智英被判刑,蘋果日報停刊,拜登發聲指控北京侵犯言論自由。
台灣不管藍綠,都如天地崩塌,指天罵地。
我不禁噗哧一聲,笑出了豬叫聲。
蘋果日報在香港反送中,和之前長期的反中運動中,擔當的,可不是媒體角色, 而比較像是,反中游擊隊宣傳組織部。
媒體也實錘了蘋果日報洗錢,以及雇用人,參與反送中暴動。
還媒體呢!
黎智英一再表明,他是為美國奮戰。
你以為他是說笑嗎?
他效忠的政府,是誰?
2
看看黎智英身邊的幾個關鍵人物 !
2014年,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在黎智英的遊艇上密會黎智英,長達5個小時。
遊艇密會,可是特工手法。
沃爾福威茨是美國共和黨鷹派,從國防部退下來以後,混過智庫,還當過世界銀行行長。
後來從被曝光的電郵,才知道他一直在金流上和黎智英密切合作。
雙方還透過美國商務部,到緬甸洗錢。
3
蘋果日報跟壹電視當年入台,竟然是美國在台協會會長薄瑞光在幕後操刀。
台灣當時原本不給壹電視執照,於是薄瑞光指示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強力介入。
黎智英親信表示,如果壹傳媒拿不到電視執照,就會公開批判台灣政府,重點是,美國在台協為什麼會支持壹傳媒?
美國為什麼會這樣介入台灣內政,護航黎智英?
4
黎智英的私人助理Mark Simon一樣詭異。
他是美國共和黨黨員,當過共和黨香港支部主席。
從2000年起,跟黎一起。
他出身自情報世家,爸爸在美國中情局工作了35年,而Mark Simon自己從1986年到1990年,是美國海軍情報局的潛艇分析員。
他曾經是CIA雇員,又是壹傳媒的廣告總監。
有趣嗎?
廣告總監可以讓洗錢跟洗腦融為一體,潤物無聲。
厲害吧!
而曝光的資料中,黎跟蘋果日報在佔中等幾個暴亂事件中,反中游擊隊的金流與組織,都是由Mark Simon掌控主導。
5
Mark Simon跟黎智英的關係密切到,至少有17間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兩人都同時列名董事或主控。
用壹傳媒大樓地址註冊的,有3間是黎跟Mark Simon共同持有。
另外2間,是Mark Simon擔任董事。而這甚至違反將軍澳工業邨地契條款。
台灣上市建商長虹建設花了61.39億元,大手筆買進黎智英新北市土城近1萬坪土地。而賣方公司的董事,又是Mark Simon。
黎智英連上次去美國跟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會面,Mark Simon都參與其中。
6
黎智英用蘋果日報跟壹電視做平台,致力於”和平演變”了台灣的價值觀。
反中親美台獨,是黎智英一貫的主軸。
手法則是用人性的弱點,以大量的屍體與裸體,也就是聳動與色情,完全摧毀台灣原本的媒體生態與文人辦報傳統。
7
黎智英一邊站在年輕人立場,批判國民黨土地政策,一邊大炒地皮剝削年輕人。
黎智英也在台灣建立了大量的政治與媒體盟友,拉幫結派,為親美反中壯聲勢。
想想看,那些重要的藍綠媒體人,甚至是媒體大亨。
以及藍綠政客。
橫跨藍綠喔!
他們跟黎智英關係萬分親近,難捨難分。
一邊支持黎智英,一邊支持蔡英文,或是假裝表演反蔡英文。
好精彩呀。
台灣至今台獨聲勢如此浩大,黎智英果然居功厥偉。
8
現在台灣多少媒體人哭天喊地不捨黎智英。
其實不奇怪。同一個老闆是不是?
美國跟台灣當局,則獎賞黎智英在台灣炒地皮大賺數百億。
僅僅台灣一地,獲利就數百億呢!
所以,黎智英在台灣,並不孤獨。
黎智英的故事,美國如何設立細胞特工與顏色革命的故事。
大家都要好好學習。
香港 蘋果日報 邊 日停刊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八卦
請不要無力,因為大家其實好忙
必須要坦白,自從九十年代尾二千年初出黎社會做事,就開始唔係特別鍾意蘋果嘅新聞報導模式。不過作為一個殖民地時代前後成長嘅香港仔,可以好肯定咁講,蘋果日報,無論新聞、財經、娛樂、專欄、副刊甚至波馬也好,或多或少都係伴隨我地呢代人成長。所以嗰份感覺好似一個從小認識但唔相熟嘅中學同學突然離開咁,如果話悲傷就太矯情扮嘢,不過係一份避唔到嘅可惜同有點失落。
發覺網絡上好多香港人覺得係香港未日,新聞已死,步入黑暗等等,隔咗半個地球都感受到嗰種無力感,彷彿從今天起就什麼都無嘢可以做到。
從來都唔鍾意賣情緒散播無力感,相反,蘋果日報停刊我唔相信係香港未日,更加唔代表新聞已死,所謂嘅「無力感」只係短暫嘅集體氣氛,事實上大家仍然有無限咁多空間,可以做好多嘢,可以好忙㗎!
失落、傷感總會有,但無可否認,我地多年黎嘅心態的確出現咗好多問題,間接令大家好容易感到無力。所以係咪可以借呢個機會「白事」當「喜事」去思考下之前有咩問題?
老實講,由九十年代開始,香港嘅食買玩即食文化,揾錢至上缺乏文學藝術修養,無國際視野(只有大中華視角)已經影響整個報紙傳媒生態,咩人睇乜嘢,咩社會做就乜嘢傳媒,如果話「新聞已死」嘅話,於個人而言...死咗好耐。然後,唔知幾時開始,香港嘅傳媒就帶起咗標題、口號、表態、畫面,但缺乏細節嘅論述模式,呢個現象延伸到網絡同依家嘅社交媒體時代。
呢個現象(同後果)係我、你同大家都有份營造出黎,唔應該亦唔可以賴誰,衰啲講係共業。去到依家咁嘅環境,失落過後應該借呢件事去集體面對下之前嘅不足,好老土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進入咗網絡時代已經好耐,只要有心唔會無新聞或者真相,哪怕係戰亂或者極獨裁國家(例如緬甸或者伊朗)都總有唔怕死嘅記者報導,問題係大家肯唔肯唔靠社交媒體,直接去各大國際傳媒去睇。什麼假新聞當道,唔知信邊個,笑話!同一單新聞可以睇幾個國家,唔同傳媒嘅報導。擔心英文水平唔得,咪順便練習英語閱讀囉。一次過提升香港人整體英語水平同國際視野,邊個夠膽話長遠無用?
一個地方嘅報紙其實就係反映當地文化,所以大家唔係純粹靠買份報紙支持,而係長遠思考點樣支持香港文化。唔洗諗得太文藝,電影、音樂、文字、攝影、畫畫、就算網絡創作都係文化嘅一部份。唔好覺得無用,講個關於英國人五六十年代對國民身份迷失嘅真實歷史比大家知。
經歷戰後重建,五十年代英國經濟雖然回穩,不過迎來嘅係蘇伊士運河危機,被盟友譴責遺棄,各個殖民地嘅獨立運動興起,英國人真正要面對帝國沒落,然後經濟回落,英鎊國際地位受挫,執政保守黨唔長進,全國直情要接受自己係「廢國國民」。
响呢個時候,利物浦就出現咗一隊樂隊,無錯喇就係Beatles,純流行音樂,結果响六十年代中做就"British Invasion",入侵美國繼而全世界。佢地就為英國帶黎超大嘅經濟利益,連英鎊都帶動埋,如果話救咗個國家同民族一啲都唔誇張。Beatles初期係無政治立場,不過一隊band帶動國家經濟,搞到當時嘅工黨首相Harold Wilson競選都要做攝石同佢地合照,影響政府嘅匯率政策。同時"British Ivasion"帶動整個英國創作工業向國際再一次輸出差啲變廢國嘅英國文化,而英國人就揾返自己嘅身份,。
所以,邊個話流行娛樂唔係文化?再深入啲講,Beatles當年無立場,無嘢要大大聲表態,但由佢地帶動嘅其他產業參與者呢?七十年代點解John Lenon响美國咁有政治影響力?即係咁,大家好憎TVB,但憎唔憎「天與地」,ViuTV算唔算中資,咁格仔Mike導呢?再遠啲,大家恥笑陳奕迅,咁佢唱林夕嘅詞有無影響力?
大家排隊賣報紙嘅時候,有無諗過將來點樣用嗰每日十蚊支持其他香港文化產業堅持緊嘅朋友?賣份報紙都未必由頭到尾睇晒(死唔信個個都連波馬經廣告都睇埋),咁可唔可以用同樣嘅寬容心態對待其它本地文化產業,就算有些少唔啱心水都揾可取之處企硬支持呢?有無諗過每日50萬份xHK$10第如幾多票房,幾多本書,幾多隻CD等等?香港人口雖然少,但勝在平均消費力異常強,勁過好多國際大城市甚至國家㗎,有無好好利用?
點樣無力感法?好忙喎,至少我都病都仲做緊,休息下瞓醒,又一日啦,朋友!
#有緣再會
香港 蘋果日報 邊 日停刊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香港蘋果 #國安法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憨吉
|剪輯助理: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香港蘋果日報逮捕行動擴大 社論主筆李平被捕:https://bit.ly/3gYgaaB
→ 打壓港蘋|香港《蘋果日報》宣布網站午夜起停止運作 明天出版最後一份報紙:https://bit.ly/3xP0v4c
→ 香港《蘋果日報》停刊:這意味著什麼?:https://bbc.in/3zVCXfO
→ 香港《蘋果日報》將停止運營:https://nyti.ms/3A2HYUf
→ 香港蘋果日報 24日正式停止營運:https://bit.ly/3vNaLbL
→ 《蘋果》和《壹週刊》停止服務聲明:https://bit.ly/3qyC7lf
→ 【蘋果終章.不斷更新】掌聲中編好《蘋果》終章 印 100 萬份 市民旺角排隊等《蘋果》:https://bit.ly/3gOyKmG
→ 打壓港蘋|遺憾香港《蘋果日報》遭扼殺 無國界記者籲國際社會「積極回應」:https://bit.ly/2UsM2M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香港 蘋果日報 邊 日停刊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廣告與「勇者動畫系列」合作播出
台灣原創的 4K 動畫影集 —「勇者動畫系列」⚔️👾
即將在 7/4 晚上十點於公視、公視+首播啦!
一共有六集,每週播放 2 集,
📺 本週日準時收看:https://reurl.cc/XWAVVg
#勇者動畫系列
#黃色書刊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勇者動畫系列」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9 「勇者動畫系列」廣告段落
02:29 《蘋果日報》是怎樣的報紙?
03:28 蘋果日報的特別之處
05:05 蘋果最風光的時候
06:14 蘋果面對的困境 - 台灣
07:12 蘋果面對的困境 - 香港
08:44 我們的觀點
10:04 提問
10:20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果籽與果實:「蘋果副刊」如何令香港生活「好靚」,好「香港」?:https://bit.ly/2URgfFG
→《蘋果日報》,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https://bit.ly/3yjjvrJ
→廿六載《蘋果日報》恐畫句號,四個壹傳媒人記憶中的瘋狂與自由:https://bit.ly/2UcLwTf
→最後一份台灣《蘋果日報》,今日上架:https://bit.ly/2Tvtiwj
→維基百科:黎智英:https://bit.ly/3Aw6uNI
→維基百科:蘋果日報 (香港):https://bit.ly/2UVDGO9
→維基百科:壹傳媒:https://bit.ly/3qFzcqN
→維基百科:蘋果化:https://bit.ly/36bw64t
→香港《蘋果日報》停刊:這意味著什麼?:https://bbc.in/3hIO57R
→香港蘋果日報在網路世界徹底消失,連總部大樓都要被收回?日媒產經頭版隔海喊話:朋友、等你復活:https://bit.ly/3htYzYh
→陳耀宗,〈傳統紙媒邁向數位匯流過程的經歷與困境-以《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為例〉
→紙媒巨變,蘋果日報 紙本最終回!蘋果日報未來怎麼走?:https://bit.ly/3h7BSua
→言論自由的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https://bit.ly/3xcgtpn
→黎智英等人非法集結案開審 前議員梁耀忠、區諾軒認罪:https://bit.ly/3AkBfVv
→港人漏夜排隊買最終回《蘋果日報》 中國網友:了不起:https://bit.ly/2TtKUbJ
→香港《蘋果日報》最終回售清100萬份破紀錄 民眾漏夜搶買珍藏:https://bit.ly/2UZl5Rs
→缺乏勾結外國勢力的證據,以《港區國安法》對蘋果日報下手合理嗎?:https://bit.ly/3qERfgV
→今夜印刷機不停:被指報導觸國安法,《蘋果》趕印50萬份:https://bit.ly/3qIJR4c
→【港版國安法】黎智英接受NHK專訪 「不會因國安法噤聲」:https://bit.ly/2TtL1nF
→專訪黎智英:北京以國安法敲響香港的喪鐘:https://bit.ly/2SFCP3k
50萬份報紙的反擊:香港蘋果日報的「七一抄家危機」?:https://bit.ly/3jzfyeq
【港蘋被迫收攤】100萬份《蘋果日報》全數售罄 創香港報章單日銷售紀錄:https://bit.ly/3hpmYOR
→廣告損8億 黎智英:打不倒《蘋果》
→《港蘋》遭中資打壓 手中媒體「都不賣」:https://bit.ly/3wgTQyt
→《台灣蘋果日報》給讀者的一封信:忍痛決定本月18日起停刊:https://bit.ly/3jIs9Mm
→【濫押黎智英】遭控「請求外國制裁香港或中國」 他講了甚麼話惹禍?:https://bit.ly/36bwno1
→史上最沒有新聞道德但是最好看的報紙——香港蘋果日報:https://bit.ly/3yfGUdU
→蘋果新聞備份:https://bit.ly/2UlpQUR
→網民備份《蘋果》報道 IT界倡開放CC授權:https://bit.ly/3dDOFlM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香港 蘋果日報 邊 日停刊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1997年創刊的《飲食男女》,是本港第一份飲食雜誌,她剛剛宣佈下星期結束紙本。《飲食男女》前身是由三位年青男女創辦的免費飲食指南《去邊好》,之後被黎智英收購,並改名為飲食男女。創刊號籌備了半年,大家猜第一期封面是誰?原來是楊采妮,每本更附送華園牛肉乾,總共送出8萬包。最初主力做飲食專題,書出版第一期後,專欄作家李碧華曾親筆寫信讚賞,當時更邀得不少猛人撰寫專欄,其中一個是食家蔡瀾。「那時我在《飲食男女》寫食材,又寫世界好酒店,結果出了幾本書,我都可以算是半個《飲食男女》的人。我喜歡看《飲食男女》,第一期看到現在,期期都有看,是一本香港飲食百科全書。」蔡瀾說。當年互聯網未普及,還有像黃頁形式的餐廳資訊,會介紹當年流行的disco蒲場,更有不少大膽的報道,如飲人仔湯、食腦專題、巨龜三味等等,作風大膽。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