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謝刺青師zadaHK授權使用 原始IG如下 https://www.instagram.com/zada_hk/?hl=zh-tw https://www.instagram.com/yc.carl.lee/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zadaHK授權使用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
「香港雨傘品牌」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Tommy Cheung 張秀賢 Facebook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香港雨傘品牌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香港雨傘品牌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Sun Rain Umbrella#香港品牌#雨傘#Made in Hong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雨傘品牌 在 日本雨傘香港-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08 ... 的評價
香港雨傘品牌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八卦
【有關整場生存之戰,我想說的是……】
「政治工作是日常的實踐,也是一種自我實現。很多事情都是聚沙成搭,香港在威權之下,生存到『就已經是一件事』。過去幾年,我們面對瘋狂清算打壓,很多政治組織和人都沒有了,有些心灰意冷,有些自己 fade out,對我和眾志來說,很多事情是生存之戰,生存下來就已經當贏。當然對比韓國和台灣以前,香港的政治困境仍有一段距離,但如果我在這個身位都不去做,那好像又說不過去。」
「現在很多黃之鋒名義的東西,也是團隊作品。給外國的文稿,絕大部份是團隊合作成果。黃之鋒只是一個品牌,例如 G20 那時想登報,拿我個名去問,會快點有回覆。黃之鋒去到現在,有很多是機綠巧合。雖然我被捕時也被優待,不會被打,但我都叫推到整件公共事務有一點成果,都會有成功感。」
「政治活動對我來說,是自我實現。雖然政治過程會磨蝕一個人,但見到議程成真的話,還是會很開心。去年美國《香港民主與人權法》通過,就是象徵著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開始有香港政策,也正慢慢改變他們的對中政策。」
————————————————
【論本土派、中間派、港獨】
「其實每個時期都略有不同。2016 年大家勢成水火,三分天下。就算到了 2020 年,很多圈外人仍會抱著 2016 年或更早的印象。那時我們被判監,有個十幾萬人的遊行,有人跟我說,盧斯達又有去,黃台仰又有去……那時的想法是,即使你不支持港獨,但在中共眼中,你想實踐真民主就是港獨。大家處境已經沒有分別。」
「2017 年第一次坐監,當然好震撼。坐監果種磨練,難在要令自己適應監獄,但又不要習慣,也難在坐完監後,如何繼續在公共領域找自己定位。投入政治工作是一種與自己的對話,坐監就有大量時間跟自己對話。曾經有一次在二人倉,同倉的獄友,14、15 歲就開始『撈偏』,19 歲被人捉去坐六年,衰販毒。他跟我說自己連 A 至 Z 都串不出來。除了販毒,也做過收錢鎅區議員 Banner,他還說自己的接頭人是周永勤,聽完之後我『彷彿明白了甚麼』,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完全不會接觸到的經驗。」
「當然泛民本土我們之外,還有曾俊華中間派那種討論,但到了去年 612 之後,香港有真普選,在中共眼中就是個不能想像的危機。如果今日的反對派,變成明日政府,可以任命保安局局長和警察,可以控制一支準軍事部隊,對中國來說真是不能想像。612 之後,香港已經被放在全球經濟政治衝突之中,在這種情況,『中間派』空間收窄到不能再窄。除非習近平不再做主席,或全球對港對中國改變,迫中共改變,香港中間派才有生存空間。」
「現在有人說黃絲特首、加埋商界,左右大團結,新香港就會誕生……如果民主派有 600 票選委票當然好,但在 2020 年很難預料 2021 年的事。有這種研判是基於中共會按《基本法》行事,但如果中共按本子辦事,過去四年就不會如此,我們就不會不斷 DQ (取消選舉資格) 不斷坐監。以前我們都沒想像過民主派會被拉。現在民主黨六個議員,四個被拉、3 個被起訴。」
「至於香港獨立與否,關鍵不是在於你講不講香港獨立,正如大家理解台灣是國家,蔡英文也不會突然開記者會說自己支持台獨。台灣又實在不是聯合國成員國。她要被承認,一定要過中國那關。看民進黨情況得到的啟發是,獨立與否不是說你表態與否。國際線以前只得李柱銘陳方安生參與,『一國兩制』其實是要帶上國際層面處理。當時眾志推(美國)《人權與民主法案》,沒甚麼人理會,作為政治人物,政治實踐重要過政治主張。談主張和分析,有很多評論人寫得好過你,我們想的是怎樣撐大香港的國際空間。」
————————————————
【論勇武抗爭、以武制暴、You no gun 探望 Who had gun】
「7 月 1 號大家佔領立法會,翌日我做了超過 20 個訪問,一個接一個。有一半記者會問:is that going too far? (佔領立法會是否太過火?) 我那時在 Twitter 寫了一個辯護帖文,埋單 reach 到約 500 萬個用戶。你話叫我去打,一看就知道我不是很在行。我也會去遊行集會,但功利地講,我去做訪問、做對外聯絡,會有用過我站在街上。我們時常說文攻武鬥,在『文』那方面如何做得更多,如何令前線手足的努力轉化為政治能量,便是政治人物要做的。如何用自己光環押下去,去解釋整件事?我們要為沒有發言權的人發言,抗爭者也不可以承認和自己說,我昨晚扔了汽油彈,我的理由正當……不會吧。」
「2016 年魚蛋革命那時,我們沒有出聲明和抗爭者割席,亦幸好沒有。當晚開槍那刻,我也在旺角。那時我在一個台灣媒體寫了一篇東西,大意是說,這件事不輪到我們支持或反對,而是要怎樣 frame 怎樣解釋這件事。現在有些 9upper (胡言亂語之人)會說,用武力就會搞到美國不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其實事情不由你控制,要發生就會發生,怎樣將事件轉化變成政治議程,才重要。」
「上一代或外媒經常有人問我,會不會勸抗爭者收斂。我反問,其實警察如此,我們不用武力,警察就會收斂?7 月 1 號之前,外國進步過香港;71 之後,香港進步過外國。所以經常要跟外國記者解釋香港在做甚麼。例如 71 那次佔領立法會的正當性。發揮到自己的崗位和身份,比評論或者意識形態最重要。」
「有時政圈說起黃之鋒,也是以 you no gun 代稱。當然現在香港也有槍了,而黃之鋒也探過因為持槍而被拘捕的抗爭者……當然那個探訪的場面難以形容,我說過 you no gun,現在他有了……不過當時我的意思只是說,雨傘規模不是大到能叫做革命,因為你比起 2019 年遍地開花,2014 就當然不是啦。自己不會做(武力抗爭),很難公開呼籲這件事。你不能將地下活動放在地上公開講。以前大家就喜歡講,作為政治人物,怎樣支持都好,都不能拍條片教人如何整汽油彈。當然我認同武力是民主轉型過程必然有的,例如閃靈(樂隊)也會講刺殺蔣經國。我都是那句,武力抗爭出現之後,不論到我們支持反對,要發生的就會發生,從政者的任務,是將它轉化為有利整體形勢的政治能量。」
————————————————
【論棄港保台論、大中華膠、海外遊說】
「我們在本地會討論去不去 64 集會,但香港人去到外國,還是會說 64 事件。對國際來說,要評論中國,就一定要經香港。香港有獨特地緣政治角色,依然是亞洲少數城市能夠直線接觸西方國際社會,其他國家是不會搞登報登到全球幾十份報紙,搞到 Twitter 也成為一條戰線。雖然香港是華人社會,我英文也沒有多好,但普遍來說我們英文能力屬於亞洲頭幾名。」
「我去國外都是主要說香港,但外國人總會問我們中國問題。例如 7 月之後我和梁繼平去《紐約時報》,他們會問你有沒有跟中國大陸社運人士聯結——外國人依然會這樣看我們。國際社會關心香港,so called 高等白人都仍然會希望香港促成中國民主化,但我們是寄望中國不會改變香港。香港人當然是以香港出發,但環球社會永遠想了解中國,香港就永遠是一個議題。以前中國有政治犯,外國仍有這個框架。這是一個很工具性、很策略的問題,是一個你怎樣跟不同的人 connect 的語言問題……回到棄港保台,我研判是國際社會永遠會都在意香港,因為他們在意中國。」
「我在國際上仍有光環,所以要保持清醒,但光環在頭上不燒也是沒用。當中自然都有很多落差。例如上年 9 月,兩日前先食完催淚彈,之後就要訪問外國。那次法庭保釋條件寫錯了,又入去坐了一日,然後就改保釋條件,之後馬上趕去坐飛機。到見到德國人,同我在臭格,只是相隔不夠 24 小時。香港滿天炮火,我就在外國酒會,要穿西裝,想著要跟記者說甚麼、裡面要推甚麼 agenda,是很大反差。」
「例如上年我去台灣,也要教育記者……其實哪個地方國家的記者都要。台灣記者那時問我會不會約蔡英文……其實我不會,我想約也不會約到。傳媒形象有落差,也不能說不好,因為說到底也不是假。例如我們去甚麼國家,駐當地中國大使館都會找人狂鬧我們,就慢慢成了一個 issue。(中國人也有份建構你們的形象,或政治能量) ,是吧,也是一種借力打力,而且哪個國家都會有政客想定位自己的反中形象,就會找我們。」
————————————————
【論 #國際攬炒 如何結合選舉戰線】
「最重要是 35+ 如何將香港局勢,跟國際棋盤扣連。6 月那時可以推翻《逃犯條例》,相當因素是因為有中美貿易戰,國際對中國壓力前所未有。對北京來說,難道做多樣嘢俾人鬧好爽?外媒形容上年暑期,是『習近平上任以來最大失敗』,雖然我們聽來好中二病,本地也不是這樣看,但外國就是這樣看。在疫情下,美國不會在短期內就說可以制裁鄧柄強。這不是我們寄個名單就可以做到。」
「我們面對最差的情況,是整個立法會取消,搬去深圳開臨時立法會 2.0,到時震撼程度一定勁過《逃犯條例》。國際攬炒就是嘗試將這件事與獨立關稅區掛勾,嘗試威脅北京。」這個有點像陳浩天他們曾經提出要求美國取消《香港關係法》,當然會有人問,如果真是取消,那香港不是也損失慘重?獨立關稅區地位沒有了,打到北京,確實也打到我們,也是七傷拳。當然我們如果說,沒有五大訴求,就要求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中間是沒有邏輯,也是九唔搭八,怎樣操作到,選舉戰線可以帶來國際壓力,是重要的。」
「雖然很難三言兩語說,但各國開始有對港政策。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重大國際事件,將香港置於 global spotlight 之下,令香港成為國際政經局勢一個關鍵因素。當年外媒報雨傘,多過太陽花,因為他們認為香港是直接挑戰北京。以前香港不是一件事,美國也曾經很冷淡,但香港現在由不是一件事,變成了一件事。」
「外界各種資訊落差是一定存在的,在我身上、在運動身上、在香港身上也是;但如果世界是這樣,我們避也沒用。如果落差可以有利運動,那也不錯,令香港不再是以前永遠只是東方之珠這個印象,令香港不再是只有李小龍和成龍,我們要令香港成為一件事,所以要給外面提供準確的 narrative(敘述角度)。」
「那麼認為議會(如果有)組成應該如何?他們(想選的人)要交代上年 6 月以來,做了甚麼。做甚麼,重要過說甚麼。光復香港後的想像,其實不難說。很多東西都可以吹到天花龍鳳,例如香港史、海水化淡……當大家淪為被專制統治,講執政意志、政綱……其實九唔搭八,我們不是民主國家。因為港獨自決 DQ 紅線,言論上候選人也很難說太多。總不能又鬥我最本土派、鬥我的政綱最好,如何超越 2016 年的政治語言,是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去做。」
香港雨傘品牌 在 Tommy Cheung 張秀賢 Facebook 八卦
【張秀賢參選批發及零售界宣言】商貿之港 重現光芒 Hong Kong Is Our Business
香港已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整個城市方向何去何從,不單是當權者的一念之差,人民的意志也是主宰社會走向的重要因素。經歷過一整年的抗爭運動,只有各條戰線互相補位,共同進發,才可以為香港帶來改變。
在議會戰線上需要取得佳績,得到過半議席,就需要地區直選、功能組別有所突破。我現時從事批發及零售業,亦在上屆選舉涉獵功能組別選戰部署,故此我毅然向各位公佈,我張秀賢正式出選2020年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選舉。
|新時代 新使命|
自從十年前投入社會運動,見證住不同的政治起落,由反國教、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我都身在當中。在政治抗爭的道路上,我從未缺席。在去年區議會選舉,我獲得選民授權當選元朗區議員,在地區議會戰線上持續抗爭,翻轉地區政治生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民共議。
身處在跟過去截然不同的新時代,作為從政者必要有新使命,敢於面對挑戰,而我選擇挑戰一直被保皇派壟斷的批發及零售界議席,期盼能夠破局,逆轉功能組別長期由單一派別操控的形勢。
|新經濟 新視野|
在科技急速發展,結合互聯網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已成大趨勢,尤其在疫症大爆發之後,網購、外賣平台更成為香港人消費的主要途徑。科技革新、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對外拓展,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軌道,批發及零售界作為產品銷售的門路和窗口,在新經濟形勢下,產業轉型顯然迫在眉睫。業界應結合本地品牌、本地製造的元素,奠定本土消費的穩實基礎。利用科技發展、大數據網絡推動電子消費模式,再與旅遊界共同合作,吸引更多高端旅客,擴大旅客來源客群,最終確立「向外拓展」的大方向,利用東盟自由貿易協議優勢建構東南亞消費及貿易圈,維繫跟歐美貿易、銷售的脈絡。
我在畢業後參與多項公共政策與商業企劃的顧問工作,現時經營一間台灣食品品牌代理、產品進口的公司,亦擔任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網購平台的助理總經理。我深信這些實戰經驗,可以為業界帶來衝擊,掌握新經濟機遇,建立新視野,為批發及零售界出一分力。
|新人事 新作風|
批發及零售界長期由單一政黨壟斷,他們近年在關鍵時候都選擇站在政權一方,在去年6月9日反送中一百萬人大遊行之後,更率先支持政府如期二讀《逃犯條例》修訂,為虎作倀,導致一年來的抗爭運動不斷升級。香港至今如斯狀況,他們需要負上重大責任。議席長期由單一政黨壟斷,最終只會令代議士與民意脫節,而他們自詡為中小企發聲,可是實質上只為大財團、大集團護航。代議士缺乏商界實戰經驗,卻擔任商界「代言人」,並非商界之福。
新人事、新作風,為業界做得更多、更盡,突破目前困局,打破壟斷。我承諾,我必定會站在香港人一方,聯同民主派同道否決一些損害營商自由的法案;在業界議題上,我必定會維護業界利益,在平衡公眾利益的情況下據理力爭,爭取民主派在業界議題上能取向一致,否決一些過度嚴苛,不符邏輯的法案。
商貿之港,重現光芒。我是張秀賢,希望能得到各位支持。
#張秀賢
#批發及零售
#商貿之港 #重現光芒
#TommyCheung #WholesaleRetail
#fb20200722004|選舉廣告|自行製作|1件|2020年7月22日
香港雨傘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感謝刺青師zadaHK授權使用 原始IG如下
https://www.instagram.com/zada_hk/?hl=zh-tw
https://www.instagram.com/yc.carl.lee/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zadaHK授權使用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https://www.instagram.com/zada_hk/?hl=zh-tw
https://www.instagram.com/yc.carl.lee/

香港雨傘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2XhSovA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香港雨傘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2XhSovA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香港雨傘品牌 在 日本雨傘香港-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08 ... 的八卦
找日本雨傘香港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日本雨傘推薦2021,日本雨傘waterfront,日本雨傘香港相關資訊,找日本雨傘香港就在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 <看更多>
香港雨傘品牌 在 Sun Rain Umbrella#香港品牌#雨傘#Made in Hong ... - YouTube 的八卦
#Sun Rain Umbrella# 香港品牌 # 雨傘 #Made in Hong Kong#Umbrella. 242 views · 1 year ago ...more. 摩登二世祖. 2K. Subscribe. 2K subscribers. 6. Sha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