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整是禮儀,所以上班姿整代表一份尊重。
但再高一層,姿整其實不只是禮儀,也是一種 representation 的手段。
明白這點的話,可以還沒動一根指頭已經「贏」人九條街。
「贏」是什麼意思?
舉一個很多香港人都看過的經典例子。
陳生。
香港傳媒說他 EQ 很低,美國潮界說他做生意的 IQ 讓美國人也開始仿效,後者評價來自一位兩億美金市值的「潮流科技公司」創辦人。
我覺得陳生穿衣的 IQ 更高。
聞說以前無論是什麼場合,陳生的衣著都不會假手於人。什麼電影首映,什麼頒獎典禮、什麼開幕剪彩,只有陳生自己可以為自己打扮,其他人連出一句聲的資格也沒有。
但要看一個人是否在某個指定範圍內的「達人」,必須看他在槍林彈雨的危急關頭如何應對。
2008 年,金融風暴。
儘管全球經濟受創,有說陳生那年的總收入是他的事業新高點,本來。
轟動娛樂圈的事件發生後,那年的陳生跟很多人一樣,幾乎什麼都沒有了。
我說「幾乎」,因為槍林彈雨的環境下,還有一個在危急關頭召開的記者會。
一個說什麼都死定的記者會。
但竟然在那個記者會之後。
有些人說,男人對他產生了半分同情,女人對他滋養了一點憐愛。
不用置疑的,是歉詞簡潔,演繹誠懇。
但要是他穿的不是當日的衣著,效果肯定不同。
衣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你開口之前,其他人已經根據你的衣著為你整個人「定調」。
「I am sorry」 只有三個字,但如果別人為你定的調是「不誠懇」,無論你說 I am sorry 說得有多真摯,這三個字也只是徒勞。
好記得陳生在召開記者會前一晚,跟我同枱吃飯的是一位所謂 stylist。
「聽日佢應該會著一件白恤衫,」stylist 發表偉倫,「襯一條深色褲。」
身處這樣一個記者會,要是真的穿一件白恤衫,不會潔白得來過於矯情嗎?
「又或者係一套 full suit,」stylist 繼續,「好似去喪禮咁,襯一條冇 pattern 嘅深色呔。」
嚴肅是必須的,但平時不穿西裝,這樣走出來不是虛偽多於莊重嗎?
結果。
全世界在螢幕上看到的陳生,不矯情也不虛偽。
但有一份千斤般的沉重。
沒有刻意的黑,沒有造作的白。
穿的依舊是平時穿的,因為「我」還是我,但破了一個洞。
私隱被揭,「我」也是受害者,但「我」不能這樣說;「我」沒有犯事,但在很多人眼中,所做過的是一種孽。
既然我是公眾人物,便得面對什麼叫「沒有罪也是錯」。
球鞋,牛仔褲,直條恤衫,帶點鬆身的西裝外套,拼出一份難辭其咎。
陳生所定的調,叫做無奈。
他「成功」了。
想說,要穿什麼之前,先問自己想為自己定一個怎樣的調。
一個小小的金融界別有形形色色的各路精英,但他們要定的調其實單一得不能再單一,那就是「老實」和「專業」。
除了西裝,根本沒有其他選擇。
但葉某即將展開的新工作,sell 的不是老實和專業。
我也不知道自己要 sell 什麼。
展開的新工作,將會每天對著一個又一個年輕創業家,聽他們提出一些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想法。
相信他們的新創意可以很偉大並不是最困難,因為最困難是相信明明現在運行得很好的舊思想其實已經過時。
然後見完那個年輕人,你要返去同你嘅 partner 討論,喂,究竟頭先嗰個後生仔係黐咗條線,定其實個世界真係會跟住佢嗰套去變?
思前想後,我要 sell 的是 energy。
一個人有 energy,才會不斷向前;一個人有 energy,才有胸襟檢討自己的不足。
但渾身 energy 之餘,也要給年輕創業家可以依賴的感覺。
你容許他們瘋狂,但自己也得保持清晰的思維去引導他們。
你相信他們的烏托邦,但也要在過程中不斷調節他們的心態。
怎樣靠穿衣去定一個適合自己的調,要由自己喜歡的東西出發。
我最喜歡的是波鞋,所以新工作的戰衣必定要有波鞋。
天生有點扁平足,所以此舉也為自己健康。
黑白紅綠高桶低桶麖皮漆皮乜款都有,但總不能因為穿波鞋便配運動服,不然三張幾著到成個運動員咁就其實同一個中學 PE 老師冇分別。
既然波鞋屬於 casual,褲子便需要找一些比較 formal 得來又不太土氣的配搭;除了黑色 denim,我想不到有什麼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然後便是上衣了。
是不是起碼也穿一件恤衫以示尊重?
可以,我也會這樣做,但有些波鞋配恤衫可能有點奇怪,還是一件 tee 容易發揮。
一件 tee 會不會太過 casual?
根據「非三不可」的穿衣法則,褲是一,上衣是二,還有三,便是那件為你全身定調的 key item。
選擇什麼的 key item 才好?
配 cardigan,文青;穿 blazer,穩重;著 bomber jacket,型格,圍一件 jumper 在肩上,公子。總之不會有太 casual 這回事,除非襯 hoodie。
但謹記一個字,complement,即係「襯」。
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麼是「襯」,讓我舉個例子。
波鞋就如那些有能力改變世界的年輕創業家,我們這些投資者就是上身的 key item。
火紅的波鞋,有人以為要襯一件火紅的上衣;這是八十年代的襯法,今天已經過時。
要襯火紅的波鞋,最好是白灰黑的上衣。我們要做的是 complement,不是 agree,即是配合,而不是和議。
多聰明的年輕創業家也不會是完美的,沒頭沒腦的和議只會壞了他們的好事。
配合是一份認同,但當中也有批評和建議,而信任便是一起走下去的基礎。
說了這麼多,才意識到剛才一直說的跟穿衣無關。
到了這班年輕創業家退休那天,已經是一個我們這一代看不到的未來。
但那個未來,他們看得到。
那個才是未來。
IG= marcusyip55
#攻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5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我們繼續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各項修正案。我就香港的青年、體育和電競發展發表了我的意見。香港的體育發展欠缺整體策略,政府投放於運動員和各個項目的資源也十分不足,我希望政府成立體育發展局,統籌體育發展政策,同時,增撥資源培育相關人才和加建體育場地,推動運動的普及化。...
香港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八卦
【300幾億買一個體育夢?財政預算案有關啟德體育院的發言】
(按: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正審議香港史上最大規模、耗資300多億的體育設施群──啟德體育園。各派議員對於招標模式、應該由政府還是私人管理、五萬人主場館的必要性、對落選投標公司支付六千萬等問題展開了討論,朱凱廸利用財政預算案的修正案辯論,將對啟德體育園的思考綜合了一次。立此存照,希望有助於日後的討論。)
本人想討論的,係57及58號,鄺俊宇議員同埋張超雄議員既修正案。兩條修正案內容係一樣的,即,議決為削減分目 000 而將總目 53 削減 895,000 元。 (削減大約相當於民政事務局局長 3 個月薪酬預算開支)。
我係兩周前討論民政事務總署既發言裡面,已經提到過我對民政局一啲睇法,今天或者可以集中睇下民政局係體育方面既工作。
我地不如重溫下一啲好典型既「香港故事」先。
我地聽過足球員蘇來強係十幾年前只得六千蚊人工,同時兼職救生員*既故仔,又聽過18歲曾經做過最佳青年球員既姚學文,24歲時一度掛靴,轉職消防員既古仔。
但其實過左咁多年,情況仍然係有待改善。港甲變左港超係好左,底層球員會8500至11000蚊,但港超聯理文流浪既行政總監馮嘉奇,上個月接受訪問時提到,而家仍然有青年球員,家住天水圍而月入四千。
好啦,足球圈可能太多人,唔夠「精英」。
最近港台有個節目,《鏗鏘集》既「運動場上」,訪問左好多唔同界別唔同項目既運動員,我地又睇到對本港體育設施既分析。
曾經得過亞運冠軍的山地單車手陳振興,提到越野單車的山徑是由單車運動員拼手胝足咁去維修同埋開鑿,搞一條要幾星期。
射箭運動員李嘉威提到牛池灣射箭場,草地水平係好斜,好難做訓練,甚至長期會有受傷風險。
剛剛跳出1米88佳績,打破香港紀錄,躍升世界排名第9既楊文蔚就指出,目前除左灣仔運動場外,唯一符合國際田聯標準既田徑場地,將軍澳運動場在設計上亦有唔小問題,例如坑渠蓋既質料錯左,跳高墊亦的助跑範圍亦不足圓周20半的規定。
咁政府做左咩呢?
我地留意到政府好識玩,搞個「體育專員」出黎,其實係將民政局本身負責體育政策既副秘楊德強,俾多個新名目佢。另外仲有70億既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後來又再多10億,咁當然係好左,但其實見到體院既收入大概亦只係多左1億多小小。
相對之下,我地既政府係啟德體育園既319億支出,就大得驚人。
但其實呢319億,並唔係直接拎去資助體育事業或前線運動員。
特別係5萬座位既主場館,功能同政府大球場幾乎完全重疊,長毛話齋,「無啦啦整撻啦」。
我要補充既係,體育園中的公眾田徑場我係贊成的,室內體育館雖然有質疑,但或者相對之下,尚算可以接受。
但呢個無啦啦的主場館,相信係佔左過半既開支,即係百幾二百億。
有左呢百幾二百億之後,多左啲咩呢?最主要係多左個上蓋,咁可以做埋concert。但真係對體育界既投入,並唔係最直接。
同埋,我地發現到,原來,立法會工務小組,對啟德體育園主要的爭議,都係在於個模式,即係個 有冇辦法確保個contractor,令項目回到本,或至少有番啲收入。而唔係任何體育上的指標。
其實我覺得,關於啟德體育園。DBO (Design-Build-Operate) 固然係爭議點,因為真係好少見,政府又出雞又出豉油,仲要1.8億既「提案誘因撥款」,俾啲輸左的 bidder 有安慰獎。
但或者DBO只係其中一個環節,不是最大的關鍵,最大的關鍵係體育文化或政策目標的推動,係不應由牟利為本的設施管理者去肩負責任的,而係應該由政府承擔的,否則就會俾商業、餐飲、零售、地產去主導。
設施管理者主要係應該做好 professional 的部分。
即係剛才講到,陳振興、李嘉威、楊文蔚關心果啲部分,點樣可以做到運動員真係想要的運動場。要好多Details 和心機,我相信體育專員係有可能做得到的。
咁而家點解係咁呢?
一就係因為成本太高了,319億,高到要回本,所以竟然有60萬呎零售及餐飲,令個體育項目變左地產項目。秘書長馮太同體育專員,變左旅遊專員,地產專員,要兼顧好多根本唔需要考慮的事。
二來是政府冇信心到一個點,因為民政局局長不關心體育,大球場又搞到一住屎。
至於個局本身吹水的目標,盛事化的盛事,本身就已行錯了標準
——例如一個外國城巿去host 奧運,去host 世界盃,係因為想用體育文化資本去 translate 出商機,upgrade 或 consolidate 旅遊的 branding,也因為對內管治有提振民情作用。
至於對 sportslover 來說,氣氛好只是 bonus,舉辦盛事係 once a lifetime 的機會,贏或提升戰績的機會。
以上呢幾點對香港唔算太關事。
但我地本身有咩體育文化資本?LOL
不如做好體育好過啦。
任何關心體育的人都明白,香港根本不需要盛事化,皇馬來港踢到17-0也無意義,四隊英超來港對方也不會出真力,只會係平日比賽力量的十分之一,人地當係旅行,見下FAN屎簽個名,吸下戲金。
香港的體育文化問題,主要係沒有經濟鏈,只能主要靠資助,咁資助一定有遺漏,照顧唔到好多俾心機既運動員。
與其搞大白象,倒不如執靚現有的不同體育設施管理,再擺舊錢係度,諗下點資助多啲前線運動員,做好啲體育教育好過啦。
至於民政局局長,劉江華先生,實在難以評價。印象中,我未見過佢黎立法會傾體育政策事宜,幾次啟德體育園既討論,都係秘書長馮太同埋楊德強先生孤軍作戰。
既然,局長冇政治承擔,咁不如人工俾埋啲幫佢頂既公務員啦。
運房局又係呀,張炳良局長,橫洲村民等左你500日,你又派房署啲官幫你頂。你同劉江華先生一樣,不如退番啲人工俾政府啦。
本人謹此陳辭。
(*註:發言指蘇來強曾兼職消防員有誤,應為救生員。)
香港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Facebook 八卦
//運動員的收入不能「只睇直接資助」,因為運動員在體院免費居住及用膳,運動員出外參加比賽許多時都有獎金,形容運動員如「營業員」般多勞多得,強調很多行業的薪酬都與表現掛勾,精英比賽是「弱肉強食、你追我趕、你爭我奪、不進即退」。//
弱肉強食、你追我趕、你爭我奪、不進即退。
面書世界都不是一樣嗎?哈哈哈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6%9E%97%E5%A4%A7%E8%BC%9D%EF%BC%9A%E9%81%8B%E5%8B%95%E5%93%A1%E5%A6%82%E3%80%8C%E7%87%9F%E6%A5%AD%E5%93%A1%E3%80%8D%E3%80%80%E6%94%B6%E5%85%A5%E9%9D%9E%E5%8F%AA%E7%9D%87%E8%B3%87%E5%8A%A9-280301?fbclid=IwAR2sgaje2Pk9mqxUSU7OtP6vv-Fw6DBo0h68ouiZRpSxLQycdZBLvNjTe-0
香港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評價
在5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我們繼續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各項修正案。我就香港的青年、體育和電競發展發表了我的意見。香港的體育發展欠缺整體策略,政府投放於運動員和各個項目的資源也十分不足,我希望政府成立體育發展局,統籌體育發展政策,同時,增撥資源培育相關人才和加建體育場地,推動運動的普及化。當然,政府也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將資助對象由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並適度增加資助金額,減低運動員因訓練和比賽產生的經濟負擔。
除了傳統運動外,我也十分關注近年發展迅速的另一個新興運動—電子競技。政府雖然表示在今年暑假會舉辦一個大型電競比賽,但要推動電競產業的發展,不能單單依賴每年幾個比賽,而是要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建立一個發展全面的環境。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培養電競產業的人才,電競運動不只是須要遊戲選手,還須要其他專業人員,包括分析師、直播主持人、專家旁述和技術支援等,讓年輕人有多一個出路和選擇,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規劃地發展。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
在這個辯論環節,我會集中就涉及總目53民政事務局和總目95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修正案發言。首先,我想講體育方面。我相信不少市民同我一樣,認為香港過去在體育發展方面是欠缺整體策略、政府在培訓各類型運動員的資源投放並不足夠,各個運動項目的軟、硬件,包括運動場館,以及運動科學和物理治療等相關的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情況,嚴重影響香港過去的體育發展,這方面民政事務局的實在責無旁貸。但我認為,即使削減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薪酬開支亦無補於事,相反我們應該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敦促下一屆政府全面推動體育精英化和普及化發展。
過去,本地多數運動項目都是依賴政府資助,雖然很多時資助金額並不多,但對於很多運動項目而言,政府的資助亦只是唯一的依靠,不過現時的資助模式難以推動體育界向可持續方向發展。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參考藝術發展局的模式,成立法定的體育發展局,負責統籌各項體育的組織,完善資源分配機制,同時肩負政策的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的責任。
在制訂體育發展策略方面,政府可考慮邀請商界合作,提供誘因,吸引商界投放資源,與政府共同扶助本地體育邁向商業化發展。當然政府亦須增撥資源,培訓更多運動科學、醫學及物理治療方面的人才,為各級、各類型的運動員提升訓練水平,並在護理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支援,減少傷患,從而令運動員有更好的發揮和表現。
主席,本港不少精英運動員,包括曹星如、李慧詩、吳安儀等,近年於各項國際賽事取得驕人成績,為港爭光,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特別在互聯網發展的配合下,廣大市民對體育活動更為熱情,在近年越趨分化和對立的社會氣氛中,發揮了團結社會的作用。所以,政府應該把握這個好機會,透過進一步推動運動普及化,包括研究於各個社區增建體育場地,資助各體育會提供更多培訓,提高市民對各體育項目的認識和興趣,讓市民大眾多參與各類型的運動,希望可以有效緩和社會對立的氣氛。其中,政府應資助學界運動員到海外交流,透過比賽和交流提升技術水平,並且為青年運動員提供更具彈性的升學安排,令青年運動員能夠在學業和體育事業上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包括將資助對象由現時只有精英運動員,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資助金額亦應適度增加,盡量減輕運動員因參與賽事所需負上額外的經濟負擔;至於對不同運動組織和協會的資助,政府亦要進行全面檢討,善用資源,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的支援。
除了傳統的運動項目,近年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興起一種深受青年歡迎的運動項目,就是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都有提及的電子競技。雖然香港目前在電競方面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內地、美國、韓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但我相信香港是有能力和條件發展電競項目和相關產業。
早前,我出席了本地一個遊戲資訊平台舉辦的電競比賽,現場人數超過100人。除了現場有觀眾觀看比賽外,其他遊戲愛好者也會上載打機的實況片段供大家參考,或以直播形式讓觀眾能投入遊戲當中。我亦了解過外國的電競發展,他們並非只是訓練電競運動員,或者單單舉辦幾個遊戲比賽,而是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讓身處電競活動中不同位置的參與者、歡眾和愛好者,透過持續參與,提升整體的電競水平,以及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其實,香港並不缺乏人才,本地不少電競隊伍和選手在國際賽事中都表現不俗,可惜的是,由於社會氛圍、認知和相關配套設施不足,窒礙了本港電競產業的發展,他們的努力不為人知,也沒有足夠支援支持他們更上一層樓。反觀美國,就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將電競視為正規的體育項目,除了設立專項「電競獎學金」,獎勵在電子競技遊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學生外,更會組織遊戲團隊參加聯校比賽。另外,韓國的大學亦開設專門的電競課程,甚至針對不同種類的電競遊戲,細分了不同專業,而一些優秀的職業選手更能像傳統運動員一樣能保送入大學。
電競運動員可說是電競產業的帶頭人,電競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龐大。電競發展,其實是一個巨型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亦是可供青年選擇、有機會向上流動的其中一個出路。雖然真正能成為電競專業運動員的人不多,但其實電競的產業鏈與傳統體育並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收入基本來自於贊助、門票、媒體版權以及周邊商品。新舊兩個產業的新型配搭與融合,有助雙方推動自身產業發展,開拓新市場。
根據國際電子競技公司Newzoo在今年二月發表的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經濟增長高達6.96億美元,比起2016年增加41.3%,預計到2020年將會進一步增加至14.88億美元,其中廣告佔1.55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21%,至於贊助佔2.66億美元,增幅更高達57.7%。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觀眾達到3.85億,其中電競愛好者佔接近2億人,當中51%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到2020年全球電競愛好者將會增加50%至接近3億人。
主席,電子競技的發展潛力非常龐大,它同時加速了與多個行業和產業的結合,為不同品牌、媒體等締造了一個重要發展契機。隨著網絡直播平台的發展和興起,越來越多市民可以透過網上直播,參與和觀看電競比賽,同時吸引了不少運動相關的組織和團體、企業、廣告商等積極參與電競活動和投資,將有助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正規化、普及化發展。
日前,我們新民黨和候任特首會面時,我已建議特區政府應提供更多資源,支援有志投入電競產業的年輕人,因為電競運動不單只需要職業電競選手,還要有遊戲分析師、專家旁述、直播主持人、技術支援、賽事運營和組織,以及內容製作等不同專業人員的配合,香港可以在職業教育系統中加入電競相關課程的培訓,提升本地青年在電競方面的競爭力,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系統、有規劃地發展。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香港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評價
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就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關於「青年共享空間計劃」,共用工作間市場在港已飽和,業界競爭激烈,有藝術工作者因未能負擔高租金而選擇出售共享空間。我希望政府恆常化「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確保青年創業家以優惠的租金租用共享工作間,以及保障經營者有穩定的收入。
民政事務署官員回覆,藝術發展局及數碼港等機構會成立評審機制,揀選有藝術潛質的青年藝術家,讓他們以較優惠的租金租用「青年共享空間」。
另外,就香港電競運動的發展,我關注到香港目前缺乏本地聯賽帶動電競業發展,暫未有一個獲得港協暨奧委會認可的體育總會。我希望政府可增撥資源培育專業的電競運動員,並制訂相關政策推動電競發展,將電競列為正式體育項目。
民政事務局官員表示,當局會考慮研究將電競列入正式體育項目的可行性,暫未有計劃將本地電競隊伍精英化。
香港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城大校隊知多D 越野篇】 3月26日出戰闊別三年嘅大專越野 ... 的八卦
香港 大專越野賽跑邊㗎呢? 香港 嘅越野賽同外地又有咩唔同呢? ... 【港田講徑系列】張宏峰(上) │ 全職 運動員收入 搵唔搵到食?田徑小圈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