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現代美術館 #線上課程
疫情攪局週末,在家防疫如何遠離人群,又能靠近藝術?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在上個月12日宣布暫時關閉實體館舍後,除了隨各界一起開放線上展廳,亦自本月17日起,於 #線上學習平臺Coursera 免費開放五門線上課程。展示其豐厚的 #館藏資源之 餘,為全球觀眾揭開美術館91年歷史的面紗,進行更多層次的知識交流。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液氮(常寫為LN2),是氮氣在低溫下形成的液體形態。氮的沸點為−195.79 °C(77 K),在正常大氣壓下溫度如果在這以下就會形成液氮;如果加壓,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得到液氮。人體如果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之下接觸,皮膚會有嚴重凍傷的危險。在工業中,液態氮是由空氣分餾而得。先將空氣淨化後,在加壓、冷...
館藏資源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液氮(常寫為LN2),是氮氣在低溫下形成的液體形態。氮的沸點為−195.79 °C(77 K),在正常大氣壓下溫度如果在這以下就會形成液氮;如果加壓,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得到液氮。人體如果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之下接觸,皮膚會有嚴重凍傷的危險。在工業中,液態氮是由空氣分餾而得。先將空氣淨化後,在加壓、冷卻的環境下液化,藉由空氣中各組分之沸點不同加以分離。氦氣最先洩出(且未被液化),接著就是占空氣中78.09%的氮氣,再來是占空氣中0.93%的氬氣,最後是占20.95%的氧氣。液態氮在常壓時的溫度相當的低,一旦與物體表面接觸將迅速地沸騰,同時也會帶走相當大量的熱能。 因此,使用液態氮時須額外注意,避免與皮膚的直接接觸。裝填時應穿戴護具,如:防凍手套。切忌使用棉質手套,棉質手套會藉由毛細現象吸著大量的液態氮而提高凍傷的可能性(甚至比不穿戴還要危險)。液態氮在常溫環境下會迅速揮發為氮氣,由液態轉而成為氣態。同一時間,體積將快速膨脹,在非壓力式之密閉容器中儲存恐導致氣爆。若為非正壓式儲存桶,切勿將液態氮常溫儲存於密封容器中。氮氣屬於非活性物質,若在密閉空間內使用液態氮,由液態氮所汽化出的氮氣將會填滿整個空間,慢慢地取代掉空氣中的氧氣,使氧濃度降低。氮氣無法替代氧氣作為呼吸作用所使用的氧化劑,因此能令人窒息,故必須在開放式的空間中使用液態氮。
香港科學館自1991年4月啟用至今,已成為大眾探求科學知識的理想地方。它透過舉辦高質素展覽與趣味科學節目,推動科學普及化,並協助學校推廣科技教育。它有別於傳統的博物館,鼓勵參觀者透過操作展品來發現當中的科學原理,讓他們從中體驗探索和學習科學的樂趣。科學館常設展覽廳的總面積為6,500平方米。館藏展品逾五百件,當中百分之七十是互動展品,老幼咸宜。其中最為矚目的展品是「能量穿梭機」,它是目前世界上同類展品中最大的。而DC-3客機可算是科學館的另一珍藏。它是香港首架客機,也是館內第一件安裝的展品。科學館另設有一745平方米的特備展覽廳、295座位的演講廳、課室、電腦室、實驗室及資源中心,其他相關設施包括禮品店及書店。除了常設展覽外,科學館還會定期舉辦科學專題展覽以推介科技新知。此外,科學館也向大眾提供各種科學推廣及科普教育活動。
館藏資源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館藏資源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電影資料館(英語: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早在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已籌備興建電影資料館,開始搜集和保存香港電影拷貝及有關資料,例如海報及雜誌等。199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已加入成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員,並與各國資料館交流及分享電影保存和修復經驗。到2000年,資料館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資料館大樓分為兩部分,每層均有半邊作為藏品室。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資料館為香港市民推廣香港電影藝術,並為電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資料。資料館目前蒐集了12,867部影片和1,136 197項電影相關資料,收藏電影拷貝超過5600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館藏亦有不少香港出品的電影,如1939年蔡楚生導演的抗戰愛國名作《孤島天堂》和由著名影星胡蝶、吳楚帆主演的《南國姊妹花》等。資料館亦收藏電影的相關資料,包括:劇照、劇本、電影海報、電影原聲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約文件、電影獎座、道具等。豐富而珍貴的館藏令資料館被《時代雜誌》形容為香港以及亞洲最偉大的視覺藝術寶藏和25項「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産片』(香港電影)」,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中華文化品牌風靡全球。被譽爲「中國夢工場」、「東方好萊塢」、「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中的電影殿堂,香江樂土孕育出植根傳統中華文化、融匯中西的華人本土電影産業,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爲矚目的電影天堂,更築起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生産基地,因此香港電影一直見證香港和兩岸華語電影的發展歷程,而香港電影資料館是兩岸三地中唯一打破傳統政治壁壘,全面接收保留大中華電影歷史素材的電影資料博物館,兩岸三地中,唯有在香港,才能夠全面重溫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和台灣電影的歷史足印。電影資料館致力保存香港電影文化,會搜集珍貴的電影菲林拷貝,並接受私人收藏的捐贈和借出,與海外專業修復團隊合作,修復不少重要作品。香港電影資料館樓高五層,樓面總面積約七千二百平方米。為了便於控制儲藏庫的恒溫系統,整幢大樓一分為二,即每層均劃出半邊為藏品室,內置獨立的製冷系統和氣體式乾燥及除酸器。大樓的另一邊,則為經常性地舉辦公開活動的展覽廳和電影院,以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
館藏資源之 在 第三部分館藏資源介紹 - YouTube 的八卦
第三部分 館藏資源 介紹- 館藏資源 、查詢工具介紹.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