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若重啟內用 #如何讓用餐更安全?
三級警戒進入第八週,疫情持續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看到確診案例、死亡案例繼續下降,雖然台北市狀況不穩定,但台灣整體而言已比五月、六月高峰時改善很多,大家深居簡出獲得回報。
壓抑經濟活動這段時間後,是否,降級已露現曙光?以我們關心的餐飲業而言,是否,餐廳能夠恢復內用了?
新聞報導指揮中心正在研擬相關指引,指揮中心沒把話說死,加上疫情仍在掌控中,我們或許能期待7月12日後餐飲店家能恢復某種程度的內用營業。可以預期,室內桌與桌拉開1.5公尺的距離、梅花座、隔板、實聯制等等措施,將會續行;客容量限制、單桌人數限制、合菜改以個人套餐,甚至營業時間限制,也是可能出現的新規範。
在指揮中心真正頒布決定以前,我們也可以想想,假設之後真的可以回到餐廳吃飯了,我們能如何讓用餐體驗更安全?
消費者與餐廳業者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餐廳內用蘊含什麼風險
我們喜歡餐廳的理由,正好是餐廳染疫風險高的理由。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去年十月一篇文章分析了餐廳蘊含的染疫風險。首先,餐廳通常環境吵鬧,#人們會大聲講話,#吐出更多飛沫。雖然科學家還沒研究出一個人必須吸入多少病毒,或者暴露於病毒中多久,才會染疫,但通說認為(包括美國CDC、台灣指揮中心)只要近距離接觸到病毒超過15分鐘就可能感染。MIT這篇文章更指出,去年美國在餐廳染疫的案例,全都和確診者共享空氣超過30分鐘至1、2小時。
此外,雖然目前WHO與各國政府都不認為COVID-19會藉由空氣傳播,如果病毒存在於比飛沫更小的氣溶膠(直徑小於5微米)內,即便病毒量較小,但能懸浮在空氣中較長時間,也能傳播較遠(10公尺)。即便病人已經離開現場,只要在同一空間待得夠久,也可能染疫。
在餐廳吃飯,#不可能不脫下口罩。若是室內環境,通風不良,加上前述病毒傳播的原理,的確讓餐廳這樣的空間變得脆弱。也因此,美國餐飲業去年第三季開始出現一波 #通風 (#ventilation)的討論,不少業者改善硬體設施,#加強換氣率 或 #過濾空氣。(有關換氣與通風,我會另外詳細說明。)
MIT該篇文章也提到以下研究結果:英國公共衛生部去年十月調查顯示,在去年八月至十月間染疫的英國確診者,出外用餐是他們產生症狀二天至七天前最常通報的活動;美國CDC去年九月針對802位美國成年人做的調查報告也指出,確診者通報曾經在餐廳用餐的人數約莫是陰性者的2倍。
#消費者可以怎麼減少餐廳內用風險
以上事證,令人沮喪。我們熱愛餐廳,想念餐廳,然而硬道理擺在眼前,我們必須直視面對。這事關所有人的安全與集體的信心,不僅僅是消費者的選擇,也是餐飲從業人員工作時必須權衡的重點。
疫苗已展開接種,我們都知道群體免疫才是徹底的解方,而在真正抵達終點線前(這條線請別後退呀),餐廳可不可內用、該不該內用,或者,餐廳到底該怎麼營業,都是客人與業者持續面臨的問題。消費者會評估自身的風險容許額度,餐廳業者亦同。若政府開放餐廳內用,消費者可以怎麼減少用餐風險?MIT提供以下建議: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空間較大的餐廳,較能保持社交距離。
🔸新鮮空氣
如果餐廳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室外座位。MIT引述UC Santa Barbara的科學家所言,室內空間染疫的風險是室外的20倍。
如果餐廳沒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靠近開放的窗戶或門口的座位。在不進食時,應戴上口罩。
室外空間,台灣的都會餐廳並不常有。政府是否可能開放某些道路、廣場、公園等等公共空間,供餐廳業者登記使用?有戶外空間的餐廳業者、飯店,該怎麼發揮最大利用價值?
🔸避開人群與熱鬧
如果餐廳窄小、擁擠、吵雜,比較不理想。
餐廳可調低音樂音量,使客人不必大聲說話。
🔸安排座位也很重要
如果你和不是同一家戶的人共餐,請與他們坐斜對角。日本超級電腦Fugaku計算出,坐斜對角的情況下,用餐者受暴露的病毒飛沫會減少75%。
#沒有單一有效的防護措施
最後要提醒大家,沒有一種防護措施能夠以一擋百,各種措施必須一起推行,才能達到有效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依舊是防疫的黃金三律。
至於,餐廳能怎麼讓消費者更安心?是否該考慮提高換氣率、過濾空氣?這部分是目前台灣比較沒有討論到的,我將在下篇文章與各位分享。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萬的網紅欸你這週要幹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天啊我們終於去到蘭嶼了 甚是感動 其實去嘉義那趟 本來是要去蘭嶼 殊不知原來蘭嶼是那麼難抵達的 要在至少一個月前訂船票(兩個月尤佳) 出發兩週前的00:00要搶車票 我們居然沒搶到 直接10秒內被秒...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八卦
/ #名家專欄 /
餐廳內用蘊含什麼風險?消費者可以怎麼減少餐廳內用風險?Liz 在文章中提供一些方向,消費者與餐廳業者可以一起思考看看,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沒有一種防護措施能夠以一擋百,各種措施必須一起推行,才能達到有效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依舊是防疫的黃金三律。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新鮮空氣 #避開人群與熱鬧 #安排座位也很重要
https://taster.life/liz-20210708/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訂閱電子報 由此去👉 https://0rz.tw/JSwwn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在 欸你這週要幹嘛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天啊我們終於去到蘭嶼了 甚是感動
其實去嘉義那趟 本來是要去蘭嶼
殊不知原來蘭嶼是那麼難抵達的
要在至少一個月前訂船票(兩個月尤佳)
出發兩週前的00:00要搶車票
我們居然沒搶到 直接10秒內被秒殺
幸好在出發前兩天 台鐵還會再清票釋出
被我們幸運得到想要的火車時間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去蘭嶼
但到了蘭嶼還是覺得超棒
住宿:
民宿叫做:那天That day
三月底才開幕的新背包客棧民宿
不是大家想像那種便宜能睡就好的
事由一對可愛的年輕情侶一手打造
住進去可以感受到滿滿他們的用心
如果不介意跟不認識的人一起住
喜歡交朋友的我非常推!
第一天行程:
1.角落咖啡:
真的是很角落很難找
即便是莎拉都走錯了兩次路
但是蛋糕好吃 飲料好喝
可以來坐坐
2.希蕊娜莉:
必須說要是沒人帶 我真的不敢走進去
因為他就是像一個親戚家
完全不知道原來是一間餐廳
吃的東西是簡餐 但配菜非常有誠意
影片中有列出我們的前三名給大家參考
3.旅人酒吧
蘭嶼的夜晚完全是一個可以喝掛的地方
但請注意 因為交通工具是摩托車
駕駛人拜託請勿酒駕
這間旅人環境是半戶外 氣氛很讚
酒雖然不便宜但是好喝 配酒菜也好吃
4.民宿老闆阿良的炸飛魚
炸飛魚我超愛
但原來一夜干不是一種魚
我真的是長知識了
最後一樣被桌遊達人肚子痛逼著睡前玩桌遊
可是機密代號很好玩欸 可以推!
這集小小置入Moshi IonGo 5K 帶線行動電源
有幾個能推薦的理由:
1.外型有質感 像個名車鑰匙
2.名片大小體積不佔空間
3.隱藏式帶線設計 完全不用另外帶線
4.充行動電源的同時也能替手機充電
絕對是外出很重要的隨身備品啊啊
Moshi IonGo 5K 帶線行動電源:https://reurl.cc/xZpaeb
或全台直營門市:https://reurl.cc/p7Lpd
下一集絕對是更滿的行程
敬請期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hIbBYONX44/hqdefault.jpg)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在 務農夫婦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是特別的節日,父親節。
農忙期間,都還是以農務工作為主。
(晚上要去餐廳吃個大餐也應該客滿)
慶祝等田裡插完秧苗,工作告一段落了再補慶祝也是可以的,
今天這一篇其實是想跟大家說….
因為上一篇有被質疑我的”初衷”
我記得當年回鄉務農的初衷堅持當作開朗農夫,未來的希望是當老農!
我沒變一直沒變。(只是身材變了很多)
你們只要記得,我只要有一段時間沒更新影片就代表著我們在田裡奮鬥
我們每個影片都是利用,奮鬥的休息時間拍攝的。
所以無法常常更新。
從事著那麼累人的農業,為什麼還要拍影片,當網黑,接業配,拚流量….
其實這幾年種水稻賺的不多,也有”看天吃飯的”風險在。
就像上一期收割就遇到天氣影響,出現了稻米空包彈….
(空包彈件單的說就是稻米只有空殼裡面沒有結穗成米粒)
收成量減半。收成完~沒賺錢還有虧損的情形。
災損,我沒寫在粉專上面讓大家知道是因為…務農本來就是看天吃飯的,
所以這種天氣影響的虧損,回鄉15年遇過太多這樣大大小小的災害了。
農田沒賺錢的時候,怎麼辦?
就是想辦法,可以在尋找另外可以加減貼補的方法了….
剛好自己對於拍拍農村影片有興趣,所以就把興趣順便當作額外的收入了。
再累,再辛苦還是要努力,因為有家要養。
這是每個當爸爸要努力的。
今天是父親節,要忙工作無法過節沒關係….
最重要的是看到家人幸福快樂就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了。
對了,相信我,我從來都沒有忘記”初衷”。
我依舊是個台灣農夫,到老都會是的。(祝佳節愉快)
要訂購小編所插秧的米可以加賴 @pkk6712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qV5en8FCXE/hqdefault.jpg)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小時候經常吃炒飯,家裏每當有剩飯,笑姐便會用叉燒、小蝦,蛋和葱炒飯給我們吃。大抵吃慣了,唸高中時偶爾毋須回家吃午飯,跟同學們去餐廳吃碟頭飯時,很多時候,還是選擇揚州炒飯。
印象中最好吃的炒飯,是70年代銅鑼灣鳳城酒家的炒飯,現在除了到九龍福臨門,已很少在外面吃炒飯了。為甚麼?又是材料、味道每況愈下的老問題,還不如自己在家炒飯吃!
無論用那種材料,不能少了就是青葱。
街市常見的葱有兩種,夏天是白葱,幼長軟身,味道較淡,用多一點才夠香。
冬天的就是紅頭葱,粗壯味濃,到五六月仍可找到。雖從來不是主角,但這配角卻很重要,
炒飯沒有它,就像缺少了靈魂。
材料(2人用):
1.白飯 2 1/2碗(見以下煲飯材料)
2.雞蛋 2隻(打散)
3.葱 5條(切粗粒)
4.乾葱 2個(切粒,如葱大小)
5.半肥瘦有少許燶的叉燒 90克(切粒)
6.海小中蝦 180克(連殼計)
洗蝦材料:
1.桌鹽 1/2湯匙
雞蛋調味料:
1.鹽 1/4茶匙
2.油 1/2茶匙
3.胡椒粉 少許
4.生抽 1/2茶匙
醃蝦材料:
1鹽 少許
2胡椒粉 少許
3生抽 少許
4油 1/2茶匙
炒飯調昧料:
1.鹽 1/4茶匙
煲飯:
1.泰國絲苗舊米 165克
2.岩鹽 1/4 茶匙
3.油 1/2 茶匙
4.水 150毫升
做法:
1.蝦去殼後,挑去蝦腸,放入大盆裏,加入1/2湯匙桌鹽,撈勻。
2.用細水喉水洗蝦,用叉子或筷子用力攪動蝦2分鐘直至蝦變通透乾淨。
3.用乾淨毛巾將蝦嗦乾水,用乾淨毛巾捲好,放入冰箱裏冷藏45分鐘後轉放入雪櫃。
4.用醃蝦材料醃蝦30分鐘。
5.白飯預先數小時蒸好:米洗後盡量瀝乾水,用鹽及油跟米撈勻,加煲飯水,浸米半小時。
6.大火蒸飯20分鐘,然後待10分鐘後拿出,將飯攪鬆待涼,放入雪櫃,不用蓋上。
7.撕去紅頭葱葱衣,洗淨後只要葱白,切粗粒。
8.鑊內加少許油,用中小火炒香乾葱,撒些少鹽炒勻,拿出,抹鑊。
9.加入1湯匙油,用中火爆蝦半分鐘至半熟,倒入密篩將油瀝乾。
10.在蛋漿內放入雞蛋調味料,攪勻。中小火燒熱鑊,鑊出煙後加入油1湯匙,待油熱時,放入蛋漿,快速炒蛋至5成熟。加入飯,快速炒勻,轉中大火,炒2分鐘。
11.撒1/4茶匙鹽,繼續炒飯至乾身,約1至1 1/2分鐘。
12.飯中間開一小洞,放入油1湯匙,爆葱粒,然後加叉燒、乾葱及蝦,大火繼續炒1 1/2分鐘,熄火,上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ZenoKNJEoM/hqdefault.jpg)
餐廳的大小很重要 在 餐廳外場服務人員必備英文 - YouTube 的八卦
現在餐飲業越來越重視英文能力, 能夠進行簡易溝通真的 很重要 唷! ... 行李超重了通融一下嘛~機場裡如何溝通行李 大小 事. C's English Corner 英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