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新聞【臉書測試以AI分析貼文、直播通報及Messenger關懷協助防範自殺】
臉書將運用AI及模型辨識技術分析用戶的貼文,判別是否有自殺意圖,再聯繫相關單位提供必要的協助。
此外,Facebook Live直播服務中也提供通報功能,並和美國的生命線、飲食失調協會等合作,將輔導資源整合至Messenger。
※最即時的科技新知,立即加入粉絲團>> 資策會
文章來源:IThome(http://www.ithome.com.tw/news/112403)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AG DAIL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繼上次在我的減肥心路歷程中分享到我是如何從錯誤的減肥方式之後經歷暴食,最後才愛上健身 影片發布後有不少可愛的觀眾朋友私訊我跟我說,他們也正處於飲食障礙的狀態中, 想知道我是用什麼方式走過來的, 所以今天透過影片再詳細分享。 *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為這個影片下個小標題:「別讓數字定義你」,人活著...
飲食失調協會 在 MAG DAILY Youtube 的評價
繼上次在我的減肥心路歷程中分享到我是如何從錯誤的減肥方式之後經歷暴食,最後才愛上健身
影片發布後有不少可愛的觀眾朋友私訊我跟我說,他們也正處於飲食障礙的狀態中,
想知道我是用什麼方式走過來的,
所以今天透過影片再詳細分享。
*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為這個影片下個小標題:「別讓數字定義你」,人活著身邊有這麼多愛你的人,每天有這麼多美麗的事情再發生,我們的存在是這麼寶貴,但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價值好像就只侷限在那幾個很膚淺的數字,尤其是女生,身為一個女人,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沒有人有義務要來呵護你要來愛你肯定你的。
或許你今天在觀看這個影片你並沒有這樣的難處或是症狀,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看看,可以正視到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到有這樣難處的人的真實情況,或是如果你有朋友處於這個狀況,或許你也能夠幫助他走出來。又或者你是不是也曾經在無意間用數字定義了別人讓別人進入這樣一個處境。
------暴食症是什麼?
http://www.3phk.com/v5article.asp?id=2173
根據美國精神科協會制訂的精神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是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的一種,其診斷準則如下:
1. 狂吃(Binge eating)情況一再出現,每次有以下兩個特徵:
‧ 在一段時間(如兩小時)內,比一般人於同樣時間內和境況下進食的分量明顯為多。
‧ 在狂吃期間覺得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如感到不能停止進食、控制吃的東西或分量)。
2. 重複用不當的補償性行為來避免體重增加,例如扣喉嘔吐;濫用瀉藥、利尿劑、灌腸或其他藥物;禁食或過度的運動。
3. 狂吃及不當的補償性行為同時發生,平均每周最少兩次,持續三個月。
4. 自我評價完全受身形和體重影響
5. 這些問題並非只在厭食症期間出現
------如何恢復
【心態上】
1.找到精神依靠、情緒出口
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尋找一個可以分攤心情跟壓力的人,當我們說出口了,也代表我們面對了,任何事情都是要在面對之後才能尋求解決方法。不要覺得丟臉,不要覺得別人會把我們當成怪物,只有伸出手了別人也才有權利來拉我們一把。
2.接受人生中的脫序時刻
在暴食的過程中往往是沒有自信自暴自棄的,或許你正處於一個規律的飲食中,只是因為吃了一點不再預想中的食物,你就因此失控,正因為你不完美,但也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不完美而活在這樣的深淵中,放寬心人生的路上總有事情不順心,無法避免,不如從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特別之處跟他和平相處。
3.跟食物建立良好關係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了解身體真的想要的是什麼,越界定食物的好壞越拒食物於千里之外越容易失控。吃東西時放慢速度,好好感受每一口食物的美味跟內容,仔細感受食物帶給身體的是能量?仕身理飽足?是心靈飽足?每種食物都缺一不可但也需要彼此平衡。
【怎麼做】
1.好好吃三餐
你沒有跟別人不一樣。好好享受一般人吃飯的權利,享受吃三餐規律豐富有營養的餐點。
2.坐著吃飯
規定自己要吃飯就坐下來好好吃,不滑手機不分心,培養自己的好習慣。
3.分散注意 發展興趣 避免孤獨
避免自己會暴食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不用時時刻刻用食物跟數字定義自己。轉移注意力發展另外的興趣。
------書籍推薦
正念飲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9785
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132
向巴黎夫人學居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0
向巴黎夫人學風姿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1?loc=P_asv_001
向巴黎夫人學品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336?loc=P_asv_004
------Follow u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rookiediaries
👩Magg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uuzYJB
👦Gem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tMesCx
✉合作邀約➤rookiediaries@gmail.com
------We Wanna SAY
🔊NOT a Sponsored Video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 或 私訊粉專分享、交流💕
🔊影片版權及資訊欄為菜鳥日記所有,未經授權私自上傳及其他侵權行為,那就開庭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1sNY8nit-g/hqdefault.jpg)
飲食失調協會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我不是精神病—癲癇發作當吸毒截查 無視殘疾證明 患者倡政府教育前線警察何謂腦癇症
腦癇症,前稱癲癇症,最為人熟悉的病徵非「發羊吊」莫屬。很多人因為一個「癲」字以為是精神病,其實患者精神健康完全正常,只因腦電波偶爾失調,發作時會令患者出現不同反應,或失神發呆,或全身抽搐。陳健生21年前確診腦癇症,求職碰壁,就連約朋友外出都會被警察誤當吸毒。歷盡不了解和歧視,現年39歲的他已放下怨恨,更希望以自身經歷幫助同路人,讓他們不再受辱。
健生自出娘胎已與一般小孩不同——他只用右手玩玩具,父母從未見過他用左手拾物。醫生認為這與健生出生時曾經缺氧有關。做過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左半身至今仍不太靈活,包括左手中指不能活動、左腳肌肉明顯較右腳弱、左邊小腿看上去比較幼,身體總是稍微向左傾斜。
直至18歲某晚吃飯時,健生一言不發,又完全不理睬家人,家人覺得事有不妥,再帶他看醫生,經腦電圖及磁力共振等檢查後,終確診患上腦癇症,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癲癎 #精神病 #腦癇 #發羊吊 #物理治療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OzEhVOMZFQ/hqdefault.jpg)
飲食失調協會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Ayurveda(阿育吠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之一,也是一種崇尚自然、追求身心靈平衡的養生法。雖然起源於印度,但在全球各地皆有支持者,更獲世界衞生組織認可。在印度很多大學都設有阿育吠陀醫學院及排毒學系,像培訓西醫一樣,持續栽培阿育吠陀醫師。他們相信,飲食是健康的重要一環,選擇適合自己體質能量的食物,排走身心靈毒素,即可提升自癒力,減低患病機會。
奉行阿育吠陀生活法則三十多年、現任香港瑜伽教練協會主席的陳鏗宇(Brian)說,Ayur可解作長壽,Veda則解作知識。根據印度古籍,人的體質能量可以分為Kapha(水土型)、Pitta (火型人)及Vata(風型)三大類。一個人的食物,是另一個人的毒。吃錯不適合自己體質的東西,就會生病。
Brian解釋:「阿育吠陀跟中醫概念相似,其中一部份都是講求以飲食養生。如中醫講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調和,阿育吠陀就講大自然五種物質元素(即火、水、土、氣及空間或以太)的調和。如果調和,我們叫善良的形態。如失調,就會跌入一個接近憤怒、疾病甚至死亡的形態。」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Ayurveda #阿育吠陀 #印度 #養生 #瑜伽 #健康蘋台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B8dvCgeB9U/hqdefault.jpg)
飲食失調協會 在 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溺愛】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香港 進食失調 康復會:【溺愛】. 4K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Uki ... 酗酒 飲食失調 戒掉壞習慣432Hz Eating Disorder Cantonese Guided Meditation . ... <看更多>
飲食失調協會 在 YouTube抓緊飲食失調內容規範 的八卦
這種行為可能包括在進食後催吐或嚴格限制卡路里攝取,YouTube還將禁止可能導致高危險用戶模仿某些行為的內容,例如在飲食失調的背景下,拿人的體重來霸凌 ... ... <看更多>
飲食失調協會 在 [知識] 瘦身須知的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 看板FITNESS 的八卦
這是前陣子我整理的文章,
主要原因是發現有不少的學生或者是對身材有注意的人,
許多都有類似的困擾。
裡面比較值得注意的部分應該是「飲食失調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有一些常見的迷思整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原文連結:https://goo.gl/qZKrwY
[0;1;30m現代女性的沈重包袱: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m
(圖:40% 的 9 歲女童節食,80% 的 13 歲女童曾經節食。此為國外資料,台灣
似乎相關的統計並不多。圖片來源)
前陣子,網路名人林雅強在臉書貼了一張照片,是一個在高鐵上吃東西的女
子大腿與自己的大腿粗細對比照,並盤點女子吃了多少東西,暗示女子大腿
圍度與她吃下肚食物的關聯。這篇貼文激起很多的討論,主要圍繞在胖子羞
辱(Fat Shaming)與女生在公共場合吃東西的壓力(例如個人部落格作者肥
好的這篇文章:關於「在公共場合吃東西」)。而談論到肥胖、飲食跟女性
,就不得不討論到這個深深困擾著一些女孩,特別是青春期與大學女生的「
類流行病」: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對了,為避免誤導,必須強調一件事:光從林雅強那張照片看來,事實上
根本無法判斷該女子是否符合「肥胖」標準。不過,主打瘦身的專家名人,
都不會積極導正「因為知識不足而把『肥胖』與『食物』兩者做過度的關聯
」的風氣,可能反而選擇放任甚至是作為行銷手法)
[0;34m飲食失調症簡介: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以及暴食症(Bulimia
Nervosa)[m
厭食症與暴食症是最常見的兩種飲食失調症,有時翻作神經性厭食症與神經
性暴食症、心因性厭食症與心因性暴食症。女大生個人喜歡後面這種翻譯法
,因為他直指飲食失調症的核心:它們是非單一成因的複雜心理疾病,而非
一般常被誤認的營養攝取的問題,雖然,嚴格的營養攝取限制,例如節食、
快速減重、或遵循特定的極端飲食法,的確可能是飲食失調症的主要誘發因
素之一。
厭食症與暴食症並非唯一的飲食失調症,但因為發生率高,且經常同時發生
在同一個人身上,或是接連發生,因此女大生以下主要會圍繞著這兩種病症
討論。
(圖:法國女模特兒 Isabelle Caro 在 2007 年拍攝的一組「拒絕厭食症」系列
照片。Isabelle 從 13 歲開始罹患厭食症,20 歲開始因為各種併發症不時
住院治療。在 2010 因呼吸系統疾病過世)
[0;34m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飲食失調症[m
由於厭食症與暴食症,是兩種被正式歸類於心理疾病的類別,且在「正常」
與「異常」之間,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帶,因此,需透過咨詢心理疾病專業人
士才能夠確診。不過其中有些可以留意的蛛絲馬跡值得參考留意。
[0;34m厭食症的症狀與警訊[m
根據美國國家飲食疾病協會(National Eating Dieorder Assiciation),
厭食症的症狀如下:
導致體重明顯過低的不正常進食方式
極端強烈地害怕體重的增加以及持續性做出各種努力防止
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 Image)做連結
無法察覺自己以上這些傾向的嚴重程度
暴飲暴食/排除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過去三個月內曾有暴飲
暴食及以激烈手段(如催吐、瀉藥、利尿劑、灌腸)排除食物的行為
限制攝食型(restricting type):沒有上一項所說的暴飲暴食及排除食物
行為
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厭食症警訊:
體重急劇下降
投注全副精力在體重、食物、熱量、脂肪量以及飲食方式
拒吃特定食物、強烈限制攝取食物的熱量
即使體重不斷下降,還是覺得自己太胖
對於體重的增加或「變胖」感到焦慮
否認自己的飢餓感
發展出一套特定的進食規矩(例如:照順序吃不同的食物、過度咀嚼、特定
擺盤方式)
經常找藉口迴避需要進食或有食物的場合
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
取的熱量
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
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
[0;34m暴食症的症狀與警訊[m
暴食症的確診症狀如下:
經常且一回或連續數回的吃進非常大量的食物,並伴隨阻止體重上昇的手段
,例如自我催吐
對於這種經常性的大吃行為有無法控制的感覺
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 Image)做連結
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暴食症警訊:
顯示暴食行為的證據,包含大量食物消失或是許多吃剩的食物包裝紙與容器
,都可能是
顯示排除食物行為的證據,包含餐後多次往返洗手間、嘔吐物的味道或殘跡
、瀉藥或利尿劑用剩的包裝
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
取的熱量
臉頰與下顎經常性地浮腫
自我催吐造成的手背與手指關節處的繭或硬皮
牙齒有髒污或是變色
安排特定的生活方式與時間表以配合大吃/催吐行為
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
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
罔顧傷害的大量運動;因過度運動造成勞損負傷
[0;34m 飲食失調症可能導致的健康風險[m
厭食症的健康風險
因血壓與心跳降低而導致的相關心臟衰竭風險提高
骨質疏鬆
肌肉流失以及虛弱
嚴重的脫水,甚至可能導致腎臟衰竭
暈眩、疲勞以及全面性的體虛
頭髮與皮膚乾燥;落髮的情形很常見
全身長一層軟細的毛,用以保暖
死亡率為所有心理疾病之首
介於 15 至 24 歲之間、患有厭食症的女孩,其死亡率為所有其他致死原因
加總的 12 倍!
暴食症(暴食後排除食物類型)的健康風險
電解質失衡導致的不規則心跳,及其引發的心臟衰竭與死亡
排除食物行為造成的脫水以及鉀、鈉、氯離子的流失
反覆嘔吐造成胃破裂
反覆嘔吐造成食道發炎及破裂
嘔吐過程的胃酸釋出造成蛀牙及牙齒染色
因濫用灌腸劑導致的不正常腸蠕動或便秘
消化道潰瘍以及胰臟炎
[0;34m飲食失調症與女性的關聯[m
雖然暴吃與催吐的行為,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有文獻記載,但暴食症與厭食症
則是到了到 1970, 80 年代才被明確定義。早期的研究幾乎都是聚焦在女性
身上,因為此現象普遍地在年輕婦女及女大生(是真正的女大學生不是我!
)身上發現。也有研究顯示在男性身上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十分之一。台灣
藝人 Janet Hsieh 也曾經分享自己初入演藝圈時,因為圈內對於女性身體形
象的極端要求,而陷入暴食厭食循環與憂鬱症的經歷。
時至今日,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專注在探討男性的飲食失調症,以及先前
研究在採樣與研究方法上對於性別可能產生的偏誤。但總體來說,不管是確
診案例與潛在可能案例的統計,女性的好發率都比男性高出許多,從 10 倍
(Sundgot-Borgen, 1994)、3 倍 (Eisenburg, 2011)、1.5~1.8 倍
(Woodside, 2001) 都有。確切原因,目前仍不明,然而大部份的推論,都指
向幾個方向:對女性較為嚴苛與不正常的身體形象要求、病理性因素、壓力
、家庭角色等等。
飲食失調症在女性運動員中占的比例也相對男性高。有研究顯示,女性運動
員發生飲食失調症的比率相對高,尤其在強調美麗與瘦小的運動項目上。
[0;34m飲食失調症與身材的關聯跟你想得不一樣[m
通常,暴食症者會比厭食症者更難發現,原因是暴食症者通常體重值都坐落
在正常範圍內。厭食症者因為嚴格甚至到恐懼食物的攝入,並容易有否認自
己正在挨餓或是已經不正常地過瘦的傾向,因此一般來說都會有極瘦的外形
。暴食症者則因為常常在暴食後伴隨清空腸胃以及過量運動的行為,因此雖
然會有短時間的大幅度體重波動(數公斤內都有可能),但總體來說可能並
不易察覺。
肥胖並非一種飲食失調症。肥胖的成因是複雜的,只有約 30% 的肥胖成因,
與飲食失調症有關:暴飲暴食飲食失調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Goodman, 2009)。其他原因,則包括了遺傳、生理、代謝、文化、環境以及
心理層面等等。因此,肥胖的治療也絕對不可能是單一且輕易的。目前的醫
療對於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不斷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肥胖則並不是,
雖然肥胖常常與心血管疾病與許多代謝型疾病相提並論。
脫離飲食失調症,不代表就會變瘦。事實上,很多因為減重而開始有飲食失
調症的人,在康復後,反而有可能體重上升。許多為了控制身材或是追求運
動表現而有飲食失調症的運動員,也可能在症狀消失後,運動表現下降。為
什麼?我想,是大部份人原本就將健康與身材或身體表現,做了過度的正相
關連結。
飲食失調症患者不一定缺乏正確營養認知。也因此,飲食失調症通常不會經
由「提供正確的資訊」而改善。並非提供正確的資訊不重要,而是將疾病成
因過度簡單化以及個人經驗化,往往容易錯失早期發現警訊的機會,也容易
不知不覺給潛在的飲食失調症患者不必要的壓力。
[0;34m男生就不會有飲食失調症嗎?[m
雖然早期的研究都針對女性族群,且女性的好發比率確實高於男性很多,但
這不代表男生就不會有飲食失調症。男生當然也會有飲食失調症,尤其是特
別在意身體形象的運動項目或族群,例如有研究顯示男同志族群比異性戀男
性發生飲食失調症的比率高出三倍 (Feldman, 2007),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
研究,在探討健美運動 (bodybuilding)、身體形象以及身體畸形恐懼症(
body dismorphic disorder,一種過度關注並臆測自己身上極小或不一定存
在的缺陷的心理疾病)之間的關聯與影響。
以美國國家飲食失調症協會的統計,全美約有 2000 萬的女性與 1000 萬的
男性,一生中曾經有一次或多次、短期或長期地承受飲食失調症的困擾。
以上是飲食失調症的簡單介紹以及迷思問答。女大生需要在這裡再次提醒讀
者,飲食失調症是一種已被明確定義的心理疾病,通常並不是循著簡單的嚴
格飲食控制或是自律就可以解決的。如果認為自己可能符合上述的許多警訊
,請不要害怕尋求專業的幫助。
而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認為身邊有親朋好友可能符合這樣的情況,除了分
享這篇文章出去讓更多人認識飲食失調症,也請一定一定一定要記得:多數
的飲食失調症患者在開始察覺自己有潛在症狀或是被質疑的時候時,第一步
往往會是否認或抵抗。就跟憂鬱症患者一樣,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指責、質疑
、告訴他要開開心心、不要想太多、或是幫助不大的指導,而是陪伴與面對
問題的勇氣。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原文連結:https://goo.gl/qZKrw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130.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TNESS/M.1467435472.A.706.html
※ 編輯: yuanopen (101.15.130.207), 07/02/2016 12:58: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