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無自古以來》東講西讀
人口遷移、國界變遷乃歷史常態,一塊土地之上時而建立大帝國,時而分為不同國家。正如歐洲,二千年來因中亞民族不斷遷入,「原住民」一直被迫西遷 。不同國家的建立、消失,不同民族的融合、獨立,然後,演變成現在的模樣。今天,我們不會聽到有西歐國家向東歐國家說:你這片土地自古以來是屬於XX國的。
可是,東方有某個大國,她的人民於近百年來學習著一種奇幻的史觀,那不是西方那套「這片土地曾發生過的歷史」,也不是他們古代那套「天下/王朝史」,而是一套「自古以來史觀」。「自古以來史觀」於近二、三十年發展得十分成功,它深深地刻了在某大國人民的「小腦」中。
何謂「自古以來史觀」?來一個身份代入。
• 歷史上,所有我們歷朝曾觸及過之地都是我們的。(這當然有雙重標準,標準就是欺善怕惡,例如面對露西亞就不敢這樣說)
• 歷史上,只要我們的庶民去過捕魚之地都是我們的。(如南沙、尖閣諸島)
• 從未管治過,曾有大量同族避難之地都是我們的。(如臺灣)
• 你寫漢字,因此你是中國人,你的土地都是我們的。
今天東亞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無「中國*」,中國是一種想象,是大清國末年的「創作」,「中國」之古代意義並非如此。二千多年來,東亞地區曾出現過很多不同民族,也曾出現過不少國家。就以今天所謂的中國土地為例,分別出現過由漢人、匈奴、突厥、黨項、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白族、越人、圖博人…等建立之國,有些國家建立於今天中國境內,而更多的是從外伸延入內。
今天佔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份人口的所謂「漢人」也是一種想象,今天的漢人和古代的漢人已大大不同。三國時代之後約一千年間,整個長江以北變成了契丹、鮮卑、黨項、女真…等遊牧、狩獵民族的世界,除了南方和閩粵一帶有小部份古漢人與土著 - 例如百越族混居外,其他地區大部份的人都並非古漢人。故此,今天數量龐大的漢人當然也是一種想象,他們其實都只是生活於「漢文化圈」的一群人。詩人李白是否漢人?據考證他生於西域(今"吉爾吉斯,接近哈薩克邊境")的碎葉城,只可說,他是活於「漢文化圈」的一個人。
創作始於想象。今天的「中國人」善於想象,故善於創作。他們不只創造出各色各樣的奇異食物,創作出各式電視「神劇」,更非常善於創作歷史。每天都被中國人指責「篡改歷史」的日本人,其實只是懂得淡化,卻不善於創作歷史,中國人的層次就高得多了。中國人不屑於篡改歷史,他們只愛「創作」歷史,他們不只會為死去的人創作歷史,更會為「在生」的你創作歷史,之後他們會告訴你:喂!這是你曾經歷過的,我說是,就是。
例如在香港保衛戰時,香港、英國、加拿大、印度等英聯邦軍人奮戰日軍十八日,港督和高官留守香港至最後,及後被送至集中營幾年,幾近送命。當年利用日軍拖國軍後腿壯大自己的中共,某芝麻官曾面不改容在香港人面前說故事:「英聯邦軍人幾乎不戰而降,港督怕得要逃。」他厚顏無恥地對「在生」的老兵創作故事。
又曾有芝麻官創作故事:「97前英國人欺壓香港人,香港人活得沒尊嚴」。有誰會比我們這些活在香港的人清楚,我們97前比中國人活得有尊嚴得多,如庸俗地以財力作衡量,97前香港人活得比英國人更有尊嚴。
中國的「國台辦」曾經斥責李登輝有關臺灣的言論為「錯亂的歷史觀」。從他們那個「自古以來史觀」的角度,你講史實,你的史觀就必錯亂。正如前段講過,只要是大量同種族避難之地,那管這片土地曾被誰管治過,那些史實都可以被抺去。日治時期臺灣人是大日本帝國子民,戰時與日本人一同對中國作戰,盟軍與中華民國亦有轟炸當時的敵國國土 ﹣ 臺灣,臺灣何來抗日?廿二歲前的岩里政男(李登輝)不是日本國民,難道是當時之敵國 - 中華民國國民?更遑論臺灣與當時還未出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任何一絲的關係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歷史常態,況且合與分,亦不會在固定界線之內,「自古以來」只是自欺欺人之精神自瀆。如世上每國都要「自古以來」,那樣蒙古就要追討整個中國土地、越南要追討兩廣、德國要追討波蘭、梵帝崗要追討大半個意大利、泰國要追討寮國、柬埔寨追討泰國、伊朗追討中東至北印度……。
1899年,英軍曾北上並佔領深圳(布吉以南)約半年,根據「自古以來史觀」,我們亦可宣稱半個深圳都是香港「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了。
若每個國家都是如此,世界將會變得十分有趣。
Jan 2020
*「中國」這個名詞由古至今,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解釋。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意思為都邑或京師,及至西漢時演變成稱呼中原一帶,「中國」基本上是個地理名詞(就如英語的China,日語的支那一樣),有時,當某朝庭用來自稱正朔時也會使用這兩個字。現代意義的「中國」始於清末民初,由中華民國成立起而確立。
伸延閱讀:《何謂支那》
https://readbeforeuspeak.wordpress.com/2016/10/13/%e3%80%8a%e4%bd%95%e8%ac%82%e6%94%af%e9%82%a3%e3%80%8b%e6%9d%b1%e8%ac%9b%e8%a5%bf%e8%ae%80/
#Hongkong #Taiwan #香港 #臺灣 #自古以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新高清版)全羅南道順天市樂安邑城民俗村是韓國三大邑城之一(其他是高敞邑城和海美邑城),其大致保留了600年前朝鮮村落的原貌,由於至今仍保留著朝鮮時期的聚落樣貌,多部古裝韓劇與電影選為拍攝地,而且是韓國三大邑城中,唯一目前尚有200多位居民實際居住的邑城。城中仍有當地居民在民俗村中經營餐廳、民宿及...
食邑意思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八卦
《只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無自古以來》東講西讀
人口遷移、國界變遷乃歷史常態,一塊土地之上時而建立大帝國,時而分為不同國家。正如歐洲,二千年來因中亞民族不斷遷入,「原住民」一直被迫西遷 。不同國家的建立、消失,不同民族的融合、獨立,然後,演變成現在的模樣。今天,我們不會聽到有西歐國家向東歐國家說:你這片土地自古以來是屬於XX國的。
可是,東方有某個大國,她的人民於近百年來學習著一種奇幻的史觀,那不是西方那套「這片土地曾發生過的歷史」,也不是他們古代那套「天下/王朝史」,而是一套「自古以來史觀」。「自古以來史觀」於近二、三十年發展得十分成功,它深深地刻了在某大國人民的「小腦」中。
何謂「自古以來史觀」?來一個身份代入。
• 歷史上,所有我們歷朝曾觸及過之地都是我們的。(這當然有雙重標準,標準就是欺善怕惡,例如面對露西亞就不敢這樣說)
• 歷史上,只要我們的庶民去過捕魚之地都是我們的。(如南沙、尖閣諸島)
• 從未管治過,曾有大量同族避難之地都是我們的。(如臺灣)
• 你寫漢字,因此你是中國人,你的土地都是我們的。
今天東亞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無「中國*」,中國是一種想象,是大清國末年的「創作」,「中國」之古代意義並非如此。二千多年來,東亞地區曾出現過很多不同民族,也曾出現過不少國家。就以今天所謂的中國土地為例,分別出現過由漢人、匈奴、突厥、黨項、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白族、越人、圖博人…等建立之國,有些國家建立於今天中國境內,而更多的是從外伸延入內。
今天佔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份人口的所謂「漢人」也是一種想象,今天的漢人和古代的漢人已大大不同。三國時代之後約一千年間,整個長江以北變成了契丹、鮮卑、黨項、女真…等遊牧、狩獵民族的世界,除了南方和閩粵一帶有小部份古漢人與土著 - 例如百越族混居外,其他地區大部份的人都並非古漢人。故此,今天數量龐大的漢人當然也是一種想象,他們其實都只是生活於「漢文化圈」的一群人。詩人李白是否漢人?據考證他生於西域(今"吉爾吉斯,接近哈薩克邊境")的碎葉城,只可說,他是活於「漢文化圈」的一個人。
創作始於想象。今天的「中國人」善於想象,故善於創作。他們不只創造出各色各樣的奇異食物,創作出各式電視「神劇」,更非常善於創作歷史。每天都被中國人指責「篡改歷史」的日本人,其實只是懂得淡化,卻不善於創作歷史,中國人的層次就高得多了。中國人不屑於篡改歷史,他們只愛「創作」歷史,他們不只會為死去的人創作歷史,更會為「在生」的你創作歷史,之後他們會告訴你:喂!這是你曾經歷過的,我說是,就是。
例如在香港保衛戰時,香港、英國、加拿大、印度等英聯邦軍人奮戰日軍十八日,港督和高官留守香港至最後,及後被送至集中營幾年,幾近送命。當年利用日軍拖國軍後腿壯大自己的中共,某芝麻官曾面不改容在香港人面前說故事:「英聯邦軍人幾乎不戰而降,港督怕得要逃。」他厚顏無恥地對「在生」的老兵創作故事。
又曾有芝麻官創作故事:「97前英國人欺壓香港人,香港人活得沒尊嚴」。有誰會比我們這些活在香港的人清楚,我們97前比中國人活得有尊嚴得多,如庸俗地以財力作衡量,97前香港人活得比英國人更有尊嚴。
中國的「國台辦」曾經斥責李登輝有關臺灣的言論為「錯亂的歷史觀」。從他們那個「自古以來史觀」的角度,你講史實,你的史觀就必錯亂。正如前段講過,只要是大量同種族避難之地,那管這片土地曾被誰管治過,那些史實都可以被抺去。日治時期臺灣人是大日本帝國子民,戰時與日本人一同對中國作戰,盟軍與中華民國亦有轟炸當時的敵國國土 ﹣ 臺灣,臺灣何來抗日?廿二歲前的岩里政男(李登輝)不是日本國民,難道是當時之敵國 - 中華民國國民?更遑論臺灣與當時還未出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任何一絲的關係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歷史常態,況且合與分,亦不會在固定界線之內,「自古以來」只是自欺欺人之精神自瀆。如世上每國都要「自古以來」,那樣蒙古就要追討整個中國土地、越南要追討兩廣、德國要追討波蘭、梵帝崗要追討大半個意大利、泰國要追討寮國、柬埔寨追討泰國、伊朗追討中東至北印度……。
1899年,英軍曾北上並佔領深圳(布吉以南)約半年,根據「自古以來史觀」,我們亦可宣稱半個深圳都是香港「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了。
若每個國家都是如此,世界將會變得十分有趣。
Jan 2020
*「中國」這個名詞由古至今,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解釋。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意思為都邑或京師,及至西漢時演變成稱呼中原一帶,「中國」基本上是個地理名詞(就如英語的China,日語的支那一樣),有時,當某朝庭用來自稱正朔時也會使用這兩個字。現代意義的「中國」始於清末民初,由中華民國成立起而確立。
伸延閱讀:《何謂支那》
https://readbeforeuspeak.wordpress.com/…/%e3%80%8a%e4%bd%9…/
#Hongkong #Taiwan #香港 #臺灣 #自古以來
食邑意思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八卦
#尋古拾珍 把孔子的教誨當座右銘 劉賀不甘現狀卻遭政治陷害
劉賀墓中出土了一塊繪有文字和孔子及其弟子畫像的漆木板,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孔子像。這塊漆木板其實是一面銅鏡的背板,在背板的題記中,孔子對顏淵說:“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意思是受重用時就積極進取,被捨棄時就韜光養晦。
把如此大道理描繪在鏡子上,以此爲鑒,可見劉賀把孔子的教誨當作座右銘,也並不甘于自己的現狀。然而,正因爲不甘現狀,才使得他後來遭到政治陷害,被漢宣帝削去3000戶食邑。遭此變故後的第二年,劉賀便撒手人寰,再也不可能邁進令他耿耿于懷的長安城了……
北京時間周一至周五晚上9點,一起《尋古拾珍》!
點擊帖文頂部的播單“尋古拾珍”,即可觀看其他精彩劇集!
食邑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更新高清版)全羅南道順天市樂安邑城民俗村是韓國三大邑城之一(其他是高敞邑城和海美邑城),其大致保留了600年前朝鮮村落的原貌,由於至今仍保留著朝鮮時期的聚落樣貌,多部古裝韓劇與電影選為拍攝地,而且是韓國三大邑城中,唯一目前尚有200多位居民實際居住的邑城。城中仍有當地居民在民俗村中經營餐廳、民宿及傳統韓國文化體驗活動。可說是到全羅南道順天市旅行的必遊景點之一。這個樂安邑城最初聚集建村的時間為高麗太祖時期(西元940年),到了朝鮮太祖時期(西元1397年)砌築為土城,朝鮮世宗時期(西元1424年)將土城改建為石城,本是為了防範倭寇入侵,直到朝鮮仁祖時期(西元1626-1628年)由林慶業將軍完成了樂安邑城的大致輪廓,之後就一直保留至今。在2011年3月1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暫定目錄中。樂安邑城有東門(樂豐樓)、西門和南門(雙清樓),購買門票後,可以由東門(樂豐樓)和南門(雙清樓)入內參觀。村內可以看到許多不同表情、不同造型的長丞(有點類似村莊守護神的意思)。這裡有從事著編織、耕種、陶藝、造紙、打鐵等傳統行業的居民,亦只有黃土石牆與稻草屋頂的純樸之美,沒有譁眾取寵的絢麗,卻美得令人捨不得離開。資料展示館內,則可以看到樂安邑城民俗村(낙안읍성민속마을)的縮小模型,及全羅道的歷史史料及文物展覽。在朝鮮世宗大王發明現今使用的韓文字之前,朝鮮時期的許多史料,都是用繁體中文記載的。所以出現我們可以看得懂世宗大王之前的記載內容,而韓國人卻看不懂的有趣現象。當然《大長今》、《醫道》等古裝韓劇都曾經在樂安邑城取景。
寶城郡是韓國栽培最多茶的地區,而寶城茶園則是寶城郡內大規模產茶區,為了推廣這個地區的茶產品,寶城茶園開放予公眾參觀,設有試飲區與參觀茶加工等活動,園內可用設施包括海景觀景臺、茶園觀景臺、中央觀景臺、杉樹林、竹林、迎紅杜鵑林、扁柏樹林散步小徑、八角亭、蓮花池、櫻花道、原木小屋、茶園休憩中心(販售綠茶冰淇淋、各種食物及紀念品)、試飲區、綠茶製品商店、噴水廣場等。而每年5月10日,寶城郡會舉行茶文化活動的茶香節,慶典中有摘茶葉、製茶、茶小姐選美大會等活動。有許多文獻內記載此處是茶的自生地,因此也被稱做韓國茶的寶庫。目前寶城郡內生產的茶葉產量佔全韓國茶總產量的40%,茶產業非常興旺。

食邑意思 在 牛舌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帶大家到台中忠孝路夜市吃美食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搜尋吃看看喔
※不好意思味泉米糕店家地標打錯字是"泉" 不是全喔
廢片~每周持續更新~
爽就訂閱! https://goo.gl/fwq1XW
台中忠孝路夜市美食名單
■永德堂薏仁牛奶
■味泉米糕店
■正老牌臭豆腐
■阿義紅茶冰
■Q禾豐邑地瓜球
#台中忠孝路夜市#美食#阿義紅茶冰#永德堂薏仁牛奶#味泉米糕店#正老牌臭豆腐#Q禾豐邑地瓜球#美食推薦#在地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