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發文問大家最懷念的報紙是哪一家?數百則回應中有九成提到《民生報》,其中也包括了我。於是,我今天特地走了一趟國家圖書館,找出《民生報》的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報紙,與大家分享上頭的文章。
聯合報系的《民生報》創刊於1978年2月18日,創辦人為王惕吾,發行人為王必成(王惕吾長子),報社的社長為王效蘭(王惕吾長女);內容以民生、體育、影劇為主,俗稱「吃喝玩樂報」。1980年,王效蘭任社長兼發行人。1993年,王惕吾退休,王必成接任聯合報集團董事長。《民生報》的最後發刊日是2006年11月30日,在這28年又9個多月的日子裡,總共發行了10,494號。
目前國家圖書館裡已經無法調閱1990年之前的紙本報紙,而只能透過電腦螢幕觀看已經數位化的報紙圖片。1978年2月18日星期六發行的創刊號《民生報》頭條新聞是「飛躍的馬年,喜事重重!適婚男女逐漸平衡」,而在頭條新聞的旁邊則是一篇民生報的創刊獻言:
================
為增進民生福祉而努力(本報創刊獻言)
今天,我們創辦一份嶄新的日報--民生報。獻給社會,獻給讀者。
本報取名為民生報,顧名思義,是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服務社會的主旨。 國父手創民生主義實為建國的最高目標,總統 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繼而手著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復配合社會需要,發揮了民生主義的時代精神。報紙原為社會的公器,而輿論報國則為報人的職責,本報同人秉承 國父與總統 蔣公建設國家社會的志業,願盡棉薄之力,通過大眾傳播的功能,促進大有為政府十二項建設,以期擴大與提高民生育樂生活。
一國國民的生活程度,過去一向以「國民生產毛額」為衡度,但近年來經濟學家已漸次強調「國民福利淨額」的新標準;而社會學家及生態學家亦認為,國民所得的提高,必須配合生活素質的提高,生活環境與條件的改善,經濟的發展,方能充分實現其福利的意義。本報鑒於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的現代化不可分割,物質文明的發達與精神境界的提高必須相輔相行,特揭櫫「實踐民生主義,促進大眾福利,提高生活素質,倡導健康活動」作為今後服務社會的準繩。
本報主要內容包括:體育、文化藝術、戶外和家庭生活、醫藥衛生、電視廣播、影劇以及兒童等各方面的活動,以知識性、實用性、娛樂性及趣味性並重的作法,並以嚴肅的立場、活潑的態度來報導及詳述國內外衣、食、住、行、育、樂的大事。
這是我們的願望、我們的使命、我們的努力方向;特在本報創刊之日,提出來報告讀者並與社會人士共勉!
================
接著,我在國圖調閱了紙本的最後一天《民生報》,讓我們來看看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的《民生報》頭條新聞全文吧:
================
民生報畫下
光榮完美句點
民生報今天譜上休止符,向全體讀者及社會大眾告別。
創報二十八年以來,民生報始終以「關懷讀者,關心生活」為職志,楬櫫「清新、健康、活力、優質」等正面價值,為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生活內涵,而善盡作為媒體一份子的心力。
由於念茲在茲地關懷讀者,關心生活,民生報置重點於現代社會中新觀念、新趨向、新時尚、新議題的報導與探究,務期做到對讀者「身心兼顧」的體貼服務。所以,除了設定食衣住行、醫療保健、消費資訊、家庭理財、終身教育等相關的版面與內容之外,民生報在影劇、體育、運動競技、戶外生活等專業版面的投注與表現,有目共睹。
也是基於對生活品質的關心,民生報在提倡環保理念、生態保育、精緻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並率先啟動了引介國際頂級藝術品來台展出的風潮,為台灣社會增添多采多姿的活動風貌。
當然,讀者更不會忘記,民生報除了首創運動競技的專版,並是最先以大篇幅報導本土職棒、職籃的報紙,亦是最早開闢文化專版,對國內藝文、繪畫、表演藝術、文化現象作全面深入探討的報紙。而在國人開始重視休閒生活與旅遊資訊的時候,民生報又率先開闢了旅遊專版。凡此,均顯示民生報對於生活境域的拓展,不斷在與時俱進。
民生報特別重視與廣大讀者的互動,幾乎是國內最常辦活動、形態最多元的報紙。二十八年來,各式各樣的演講研習、畫展藝展、音樂會、精品展、服裝秀、運動比賽……適時豐富了讀者的生活內涵,也凸顯出民生報活潑生動、與讀者共享品味生活的特性。
而多年來民生報不但獲得讀者的高度評價,更得到學術界、新聞界的一再肯定;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公共服務新聞獎等各項評獎,民生報奪標比率之高,說明創報理念已為社會所認同,也顯示同仁的專業表現誠屬亮眼。
「關懷讀者,關心生活」,基本上是對人文價值的維護與實踐。雖然,同仁們確信「清新、健康、活力、優質」的正面價值仍是人生所必需;唯由於台灣社會快速變遷,多元價值交互激盪,綜合性報紙亦多能闢置影劇、體育等版面;默察世運,盱衡情勢,民生報業已完成了階段性使命,是譜上完美句點的時候了。
回首來時路,對民生報同仁而言,一步一腳印的耕耘與堅持,堪謂「美好的仗已打過,篤信的道已守住」。對讀者而言,但願在多元價值的激盪下,人文關懷的溫暖與人生境界的提升仍是相期相勉的共識。對台灣社會,我們則衷心盼望,及時步向開朗的願景,使得明天會更好!
美好的記憶 真誠的祝福
一、民生報創刊迄今廿八年,堅持做一個純淨的文化育樂媒體,長期參與社會脈動,善盡媒體天職。但因外在環境變化迅速,民生報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決定於11月30日畫下光榮的句點,向社會及讀者告別。
二、過去廿八年來,民生報努力耕耘文化、影視、體育、消費、生活、醫藥、旅遊等專業領域,曾舉辦無數次大型展覽、演出及活動,堅持維護創辦人王惕吾先生正派辦報之理念,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讀者、客戶、社會大眾的愛護與支持,謹在此致上真誠的祝福。同時,也要向民生報所有同仁的心血努力致敬。
三、聯合報系永續經營的職志不變,將一本為讀者服務的初衷,繼續發展提供優質資訊的管道,請讀者續予批評指教。
民生報 敬啟
================
這張照片是我在2019年8月28日攝於國家圖書館三樓期刊室。
食藝手創評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昨晚我發文問大家最懷念的報紙是哪一家?數百則回應中有九成提到《民生報》,其中也包括了我。於是,我今天特地走了一趟國家圖書館,找出《民生報》的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報紙,與大家分享上頭的文章。
聯合報系的《民生報》創刊於1978年2月18日,創辦人為王惕吾,發行人為王必成(王惕吾長子),報社的社長為王效蘭(王惕吾長女);內容以民生、體育、影劇為主,俗稱「吃喝玩樂報」。1980年,王效蘭任社長兼發行人。1993年,王惕吾退休,王必成接任聯合報集團董事長。《民生報》的最後發刊日是2006年11月30日,在這28年又9個多月的日子裡,總共發行了10,494號。
目前國家圖書館裡已經無法調閱1990年之前的紙本報紙,而只能透過電腦螢幕觀看已經數位化的報紙圖片。1978年2月18日星期六發行的創刊號《民生報》頭條新聞是「飛躍的馬年,喜事重重!適婚男女逐漸平衡」,而在頭條新聞的旁邊則是一篇民生報的創刊獻言:
================
為增進民生福祉而努力(本報創刊獻言)
今天,我們創辦一份嶄新的日報--民生報。獻給社會,獻給讀者。
本報取名為民生報,顧名思義,是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服務社會的主旨。 國父手創民生主義實為建國的最高目標,總統 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繼而手著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復配合社會需要,發揮了民生主義的時代精神。報紙原為社會的公器,而輿論報國則為報人的職責,本報同人秉承 國父與總統 蔣公建設國家社會的志業,願盡棉薄之力,通過大眾傳播的功能,促進大有為政府十二項建設,以期擴大與提高民生育樂生活。
一國國民的生活程度,過去一向以「國民生產毛額」為衡度,但近年來經濟學家已漸次強調「國民福利淨額」的新標準;而社會學家及生態學家亦認為,國民所得的提高,必須配合生活素質的提高,生活環境與條件的改善,經濟的發展,方能充分實現其福利的意義。本報鑒於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的現代化不可分割,物質文明的發達與精神境界的提高必須相輔相行,特揭櫫「實踐民生主義,促進大眾福利,提高生活素質,倡導健康活動」作為今後服務社會的準繩。
本報主要內容包括:體育、文化藝術、戶外和家庭生活、醫藥衛生、電視廣播、影劇以及兒童等各方面的活動,以知識性、實用性、娛樂性及趣味性並重的作法,並以嚴肅的立場、活潑的態度來報導及詳述國內外衣、食、住、行、育、樂的大事。
這是我們的願望、我們的使命、我們的努力方向;特在本報創刊之日,提出來報告讀者並與社會人士共勉!
================
接著,我在國圖調閱了紙本的最後一天《民生報》,讓我們來看看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的《民生報》頭條新聞全文吧:
================
民生報畫下
光榮完美句點
民生報今天譜上休止符,向全體讀者及社會大眾告別。
創報二十八年以來,民生報始終以「關懷讀者,關心生活」為職志,楬櫫「清新、健康、活力、優質」等正面價值,為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生活內涵,而善盡作為媒體一份子的心力。
由於念茲在茲地關懷讀者,關心生活,民生報置重點於現代社會中新觀念、新趨向、新時尚、新議題的報導與探究,務期做到對讀者「身心兼顧」的體貼服務。所以,除了設定食衣住行、醫療保健、消費資訊、家庭理財、終身教育等相關的版面與內容之外,民生報在影劇、體育、運動競技、戶外生活等專業版面的投注與表現,有目共睹。
也是基於對生活品質的關心,民生報在提倡環保理念、生態保育、精緻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並率先啟動了引介國際頂級藝術品來台展出的風潮,為台灣社會增添多采多姿的活動風貌。
當然,讀者更不會忘記,民生報除了首創運動競技的專版,並是最先以大篇幅報導本土職棒、職籃的報紙,亦是最早開闢文化專版,對國內藝文、繪畫、表演藝術、文化現象作全面深入探討的報紙。而在國人開始重視休閒生活與旅遊資訊的時候,民生報又率先開闢了旅遊專版。凡此,均顯示民生報對於生活境域的拓展,不斷在與時俱進。
民生報特別重視與廣大讀者的互動,幾乎是國內最常辦活動、形態最多元的報紙。二十八年來,各式各樣的演講研習、畫展藝展、音樂會、精品展、服裝秀、運動比賽……適時豐富了讀者的生活內涵,也凸顯出民生報活潑生動、與讀者共享品味生活的特性。
而多年來民生報不但獲得讀者的高度評價,更得到學術界、新聞界的一再肯定;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公共服務新聞獎等各項評獎,民生報奪標比率之高,說明創報理念已為社會所認同,也顯示同仁的專業表現誠屬亮眼。
「關懷讀者,關心生活」,基本上是對人文價值的維護與實踐。雖然,同仁們確信「清新、健康、活力、優質」的正面價值仍是人生所必需;唯由於台灣社會快速變遷,多元價值交互激盪,綜合性報紙亦多能闢置影劇、體育等版面;默察世運,盱衡情勢,民生報業已完成了階段性使命,是譜上完美句點的時候了。
回首來時路,對民生報同仁而言,一步一腳印的耕耘與堅持,堪謂「美好的仗已打過,篤信的道已守住」。對讀者而言,但願在多元價值的激盪下,人文關懷的溫暖與人生境界的提升仍是相期相勉的共識。對台灣社會,我們則衷心盼望,及時步向開朗的願景,使得明天會更好!
美好的記憶 真誠的祝福
一、民生報創刊迄今廿八年,堅持做一個純淨的文化育樂媒體,長期參與社會脈動,善盡媒體天職。但因外在環境變化迅速,民生報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決定於11月30日畫下光榮的句點,向社會及讀者告別。
二、過去廿八年來,民生報努力耕耘文化、影視、體育、消費、生活、醫藥、旅遊等專業領域,曾舉辦無數次大型展覽、演出及活動,堅持維護創辦人王惕吾先生正派辦報之理念,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讀者、客戶、社會大眾的愛護與支持,謹在此致上真誠的祝福。同時,也要向民生報所有同仁的心血努力致敬。
三、聯合報系永續經營的職志不變,將一本為讀者服務的初衷,繼續發展提供優質資訊的管道,請讀者續予批評指教。
民生報 敬啟
================
這張照片是我在2019年8月28日攝於國家圖書館三樓期刊室。
食藝手創評價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你也曾經很喜歡看民生報嗎?
昨晚我發文問大家最懷念的報紙是哪一家?數百則回應中有九成提到《民生報》,其中也包括了我。於是,我今天特地走了一趟國家圖書館,找出《民生報》的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報紙,與大家分享上頭的文章。
聯合報系的《民生報》創刊於1978年2月18日,創辦人為王惕吾,發行人為王必成(王惕吾長子),報社的社長為王效蘭(王惕吾長女);內容以民生、體育、影劇為主,俗稱「吃喝玩樂報」。1980年,王效蘭任社長兼發行人。1993年,王惕吾退休,王必成接任聯合報集團董事長。《民生報》的最後發刊日是2006年11月30日,在這28年又9個多月的日子裡,總共發行了10,494號。
目前國家圖書館裡已經無法調閱1990年之前的紙本報紙,而只能透過電腦螢幕觀看已經數位化的報紙圖片。1978年2月18日星期六發行的創刊號《民生報》頭條新聞是「飛躍的馬年,喜事重重!適婚男女逐漸平衡」,而在頭條新聞的旁邊則是一篇民生報的創刊獻言:
================
為增進民生福祉而努力(本報創刊獻言)
今天,我們創辦一份嶄新的日報--民生報。獻給社會,獻給讀者。
本報取名為民生報,顧名思義,是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服務社會的主旨。 國父手創民生主義實為建國的最高目標,總統 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繼而手著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復配合社會需要,發揮了民生主義的時代精神。報紙原為社會的公器,而輿論報國則為報人的職責,本報同人秉承 國父與總統 蔣公建設國家社會的志業,願盡棉薄之力,通過大眾傳播的功能,促進大有為政府十二項建設,以期擴大與提高民生育樂生活。
一國國民的生活程度,過去一向以「國民生產毛額」為衡度,但近年來經濟學家已漸次強調「國民福利淨額」的新標準;而社會學家及生態學家亦認為,國民所得的提高,必須配合生活素質的提高,生活環境與條件的改善,經濟的發展,方能充分實現其福利的意義。本報鑒於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的現代化不可分割,物質文明的發達與精神境界的提高必須相輔相行,特揭櫫「實踐民生主義,促進大眾福利,提高生活素質,倡導健康活動」作為今後服務社會的準繩。
本報主要內容包括:體育、文化藝術、戶外和家庭生活、醫藥衛生、電視廣播、影劇以及兒童等各方面的活動,以知識性、實用性、娛樂性及趣味性並重的作法,並以嚴肅的立場、活潑的態度來報導及詳述國內外衣、食、住、行、育、樂的大事。
這是我們的願望、我們的使命、我們的努力方向;特在本報創刊之日,提出來報告讀者並與社會人士共勉!
================
接著,我在國圖調閱了紙本的最後一天《民生報》,讓我們來看看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的《民生報》頭條新聞全文吧:
================
民生報畫下
光榮完美句點
民生報今天譜上休止符,向全體讀者及社會大眾告別。
創報二十八年以來,民生報始終以「關懷讀者,關心生活」為職志,楬櫫「清新、健康、活力、優質」等正面價值,為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生活內涵,而善盡作為媒體一份子的心力。
由於念茲在茲地關懷讀者,關心生活,民生報置重點於現代社會中新觀念、新趨向、新時尚、新議題的報導與探究,務期做到對讀者「身心兼顧」的體貼服務。所以,除了設定食衣住行、醫療保健、消費資訊、家庭理財、終身教育等相關的版面與內容之外,民生報在影劇、體育、運動競技、戶外生活等專業版面的投注與表現,有目共睹。
也是基於對生活品質的關心,民生報在提倡環保理念、生態保育、精緻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並率先啟動了引介國際頂級藝術品來台展出的風潮,為台灣社會增添多采多姿的活動風貌。
當然,讀者更不會忘記,民生報除了首創運動競技的專版,並是最先以大篇幅報導本土職棒、職籃的報紙,亦是最早開闢文化專版,對國內藝文、繪畫、表演藝術、文化現象作全面深入探討的報紙。而在國人開始重視休閒生活與旅遊資訊的時候,民生報又率先開闢了旅遊專版。凡此,均顯示民生報對於生活境域的拓展,不斷在與時俱進。
民生報特別重視與廣大讀者的互動,幾乎是國內最常辦活動、形態最多元的報紙。二十八年來,各式各樣的演講研習、畫展藝展、音樂會、精品展、服裝秀、運動比賽……適時豐富了讀者的生活內涵,也凸顯出民生報活潑生動、與讀者共享品味生活的特性。
而多年來民生報不但獲得讀者的高度評價,更得到學術界、新聞界的一再肯定;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公共服務新聞獎等各項評獎,民生報奪標比率之高,說明創報理念已為社會所認同,也顯示同仁的專業表現誠屬亮眼。
「關懷讀者,關心生活」,基本上是對人文價值的維護與實踐。雖然,同仁們確信「清新、健康、活力、優質」的正面價值仍是人生所必需;唯由於台灣社會快速變遷,多元價值交互激盪,綜合性報紙亦多能闢置影劇、體育等版面;默察世運,盱衡情勢,民生報業已完成了階段性使命,是譜上完美句點的時候了。
回首來時路,對民生報同仁而言,一步一腳印的耕耘與堅持,堪謂「美好的仗已打過,篤信的道已守住」。對讀者而言,但願在多元價值的激盪下,人文關懷的溫暖與人生境界的提升仍是相期相勉的共識。對台灣社會,我們則衷心盼望,及時步向開朗的願景,使得明天會更好!
美好的記憶 真誠的祝福
一、民生報創刊迄今廿八年,堅持做一個純淨的文化育樂媒體,長期參與社會脈動,善盡媒體天職。但因外在環境變化迅速,民生報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決定於11月30日畫下光榮的句點,向社會及讀者告別。
二、過去廿八年來,民生報努力耕耘文化、影視、體育、消費、生活、醫藥、旅遊等專業領域,曾舉辦無數次大型展覽、演出及活動,堅持維護創辦人王惕吾先生正派辦報之理念,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讀者、客戶、社會大眾的愛護與支持,謹在此致上真誠的祝福。同時,也要向民生報所有同仁的心血努力致敬。
三、聯合報系永續經營的職志不變,將一本為讀者服務的初衷,繼續發展提供優質資訊的管道,請讀者續予批評指教。
民生報 敬啟
================
這張照片是我在2019年8月28日攝於國家圖書館三樓期刊室。
食藝手創評價 在 無砂糖、低升糖,三高族群&糖尿病也能吃的舒壓質感甜點 ... 的相關結果
「食藝手創」的甜點口感不會太乾硬,完全沒有吃過這類甜點的朋友,覺得非常驚艷,如果沒有事先說,根本不會覺得這是生酮甜點。 我和朋友都印象最深刻的, ... ... <看更多>
食藝手創評價 在 Sweet Cooking 食藝手創- 甜點店 的相關結果
Sweet Cooking 食藝手創, 台北市。 9155 個讚· 46 人正在談論這個· 1526 個打卡次。台北東門永康街無糖美食咖啡館,產品皆為無砂糖、無麵粉、無麩質、純手工製作, ... ... <看更多>
食藝手創評價 在 Sweet Cooking 食藝手創- 台北頂級無糖蛋糕咖啡館,糖尿病 ... 的相關結果
Sweet Cooking 食藝手創是深研低醣飲食的無糖蛋糕精品咖啡館,全館所有品項都是無砂糖、無麵粉、無麩質、純手工用心製作。適合低碳飲食、無麩質飲食以及受糖尿病所困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