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臉友來函,請大家幫忙想辦法!這位臉友的爸爸是木工師傅,他們的業主仍然拿著契約要他們如期交付,然而室內施工應該遵守不超過五人的規定,如果工班照規定施工,業主就會指控違約,工班不超過五人根本不可能如期完工。
然而工班師傅害怕跟業主鬧翻,如果檢舉業主,擔心業主到處毀壞名聲,影響接工作。聰明的大家,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做呢?
(好的我繼續回去進行客服工作。)
——————
『疫情之下,業主期待的完工,卻成了大型的群聚危機?』
疫情延燒至今,全國升了三級警戒,已經連續兩週的確診人數不斷破百。前幾天的新聞報導,工人休息拉下口罩喝水用餐,卻被路人斥責說「就是你們這種人害的」,工人被罵後並沒有駁斥,只是急忙的吞嚥食物後離開 ; 還有,外送員偷偷的蹲在機車群前方,狼吞虎嚥的吃了幾口飯,就怕被別人指責是防疫破口,明明在這場疫情裡,他們是冒著移動風險,在外幫我們接觸和送餐的人。
我爸國小還沒有畢業,就開始學了木工,幫家裡掙錢,以前阿嬤生的小孩多,能夠糊口飯就不錯了,哪有多的時間、金錢讓他能夠去唸書,木工變成了他的一技之長,做了就做二三十年,成了老木工師傅。
他就是靠著他的雙手,扛起來了我們的家,養活我們姊弟倆。偶爾他回家後窩在沙發上,戴著老花眼睛,手拿著鑷子準備要夾掉那該死、極細小的木削,可能又卡在他的手指頭的皮膚裡。
前些陣子,疫情還沒那麼嚴重的時候,說是他都會胸腔痛,呼吸不太順,他沒有跟我們說,就讓他的老伴帶他去醫院檢查肺部,可能也是怕我們會擔心,沒有多些什麼,原來是因為長期吸入木削,肺部呈現纖維化的狀態,才造成他的呼吸沒那麼順暢。我們都知道身體器官有了異常,就是不可逆的現象,而我們都默認了。
他用了大半子的青春,那雙粗糙的雙手,完成了商場裡華麗的專櫃,一年又一年,接了無數的施工現場,幫很多人完成心目中那個遮風避雨的家。
諷刺的是在疫情爆發,明明受限於政府室內五人以下的規定,業主依舊要求施工單位如期完工,這聽起來沒有錯,也很合理。在合約簽署之前,是不受限制於室內人數限定,現在因為疫情事態緊急,有人數、安全、疫情延燒的考量,業主依舊要求根據合約如期完工,且根據合約是不能打開通風的對外窗,打開就是違約、就是需要罰錢,施工空間是不流通且密閉的。
如果要按疫情規定,當然人力配置會有大量減少,完工日期勢必延宕,只是守法跟違約罰錢,到底該怎麼選?迫於無奈之下,老闆要求多位師傅(包含我爸)繼續趕工程,避免違約。
大型群聚的施工現場、不通風的密閉個空間,如果真的出了意外,是誰能擔下這個責任?
食之契約客服 在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Facebook 八卦
受過高等教育, 有一個還過得去的工作, 每隔一陣子上館子吃頓大餐, 還可以存點錢出國去玩 (順便在臉書上打卡昭告諸親朋好友)... 這似乎是我們這些人的同溫層朋友們很普遍的人生...
這樣的日子非常理所當然嗎?
英國一位記者James Bloodworth花了180天, 去從事那些相對基層的工作, 包括亞馬遜 (電子商務的龍頭老大) 的撿貨員, Uber (沒有人應該輸, 是這樣說的吧?) 的司機, 居家照護員 (長照似乎是個當紅的趨勢), 保險公司的電話客服工作. 然後他發現, 在共享經濟/斜槓/自由工作者...等光鮮亮麗的話術包裝背後, 這些工作代表的, 卻是沒有保障, 低薪, 惡劣的工作環境, 缺乏成就動機, 經常性地欠薪和毫無道理的扣薪.
舉個例子, 在亞馬遜當撿貨員, 上班前和下班後都要通過安檢搜身, 不准攜帶手機進入工作場所; 吃飯, 上廁所都有限時; 公司透過系統隨時監控你的撿貨速度, 一旦表現效率低落, 馬上就有監督人員透過廣播系統要求你加速...只有這樣嗎? 每一個人都是契約工, 但公司沒有給你一份聘僱合約可以存查; 雖然不斷地告訴你"只要表現良好就可以轉為正職員工", 但從來沒有人達到標準; 如果你遲到, 早退, 效率低落, 都會被記點, 記滿一定點數就會被開除, 就算你依照公司的人事規章制度請假, 公司照樣給你記點...
這家超級大企業進駐經濟逐漸衰退的小鎮, 原本人們以為會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經濟繁榮, 卻發現它們提供的工作條件, 根本沒有本地人會接受. 到最後, 只剩下那些東歐移民願意接受這些工作 (如果搭配著前一陣子有一部電影叫做<脫歐之戰>, 你完全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脫歐派會勝出).
作者說, 在這樣的壓力下, 大部分工人下班後不是只想要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吃垃圾食物, 就是到酒吧裡去喝酒. 連作者自己都重新開始了戒掉很久的抽菸習慣...
讀這本書, 我其實一直想到的是台灣的未來. 如果我們天真地相信資本主義和科技發展會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這是一本會讓人驚醒的書!
食之契約客服 在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Facebook 八卦
受過高等教育, 有一個還過得去的工作, 每隔一陣子上館子吃頓大餐, 還可以存點錢出國去玩 (順便在臉書上打卡昭告諸親朋好友)... 這似乎是我們這些人的同溫層朋友們很普遍的人生...
這樣的日子非常理所當然嗎?
英國一位記者James Bloodworth花了180天, 去從事那些相對基層的工作, 包括亞馬遜 (電子商務的龍頭老大) 的撿貨員, Uber (沒有人應該輸, 是這樣說的吧?) 的司機, 居家照護員 (長照似乎是個當紅的趨勢), 保險公司的電話客服工作. 然後他發現, 在共享經濟/斜槓/自由工作者...等光鮮亮麗的話術包裝背後, 這些工作代表的, 卻是沒有保障, 低薪, 惡劣的工作環境, 缺乏成就動機, 經常性地欠薪和毫無道理的扣薪.
舉個例子, 在亞馬遜當撿貨員, 上班前和下班後都要通過安檢搜身, 不准攜帶手機進入工作場所; 吃飯, 上廁所都有限時; 公司透過系統隨時監控你的撿貨速度, 一旦表現效率低落, 馬上就有監督人員透過廣播系統要求你加速...只有這樣嗎? 每一個人都是契約工, 但公司沒有給你一份聘僱合約可以存查; 雖然不斷地告訴你"只要表現良好就可以轉為正職員工", 但從來沒有人達到標準; 如果你遲到, 早退, 效率低落, 都會被記點, 記滿一定點數就會被開除, 就算你依照公司的人事規章制度請假, 公司照樣給你記點...
這家超級大企業進駐經濟逐漸衰退的小鎮, 原本人們以為會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經濟繁榮, 卻發現它們提供的工作條件, 根本沒有本地人會接受. 到最後, 只剩下那些東歐移民願意接受這些工作 (如果搭配著前一陣子有一部電影叫做<脫歐之戰>, 你完全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脫歐派會勝出).
作者說, 在這樣的壓力下, 大部分工人下班後不是只想要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吃垃圾食物, 就是到酒吧裡去喝酒. 連作者自己都重新開始了戒掉很久的抽菸習慣...
讀這本書, 我其實一直想到的是台灣的未來. 如果我們天真地相信資本主義和科技發展會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這是一本會讓人驚醒的書!
食之契約客服 在 食之契約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唯有各位的支持與守護,緹爾菈世界才能如此的美好。 經雙方友好協商,Efun遊戲平台(代理方)與FUN DOLL(開發方)關於《食之契約》臺港澳發行的 ... ... <看更多>
食之契約客服 在 《食之契约》手游官方网站——美食拟人&经营冒险类手游_ ... 的相關結果
美食拟人首创RPG手游《食之契约》全新版本上线,盛夏华丽蜕变!世界美食化身飨灵,美味突破国界;男神女神正太萝莉,各色人设皆收入囊中!国风日系完美融合, ... ... <看更多>
食之契約客服 在 《食之契約》官方網站 的相關結果
《食之契約》是款超幻想美食冒險手機遊戲!餐廳經營結合RPG食靈育成,體驗前所未有的美食擬人!遊戲更有城美雪、花江夏樹、佐倉綾音等知名日本聲優傾力聲演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