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故事:我還是永遠愛著你》
~高金素梅2021.02.26
今天是元宵節,我再來談一首歌,一首曾經在50年前流行的情歌~「我還是永遠愛著你」。
在上個世紀的1970年代,許多著名的歌星都曾唱過這首歌,其實,這首歌是源自於原住民部落的林班歌。根據2014年飛魚雲豹音樂工團製作「流浪之歌專輯」時的田野調查,在流行樂壇出現這首歌之前10年,原住民部落已廣泛流傳這首歌,只是沒有固定的歌名。
作家楊渡曾以《詩經》為喻,將林班歌比喻為原住民族的“國風”,也就是可待採集、傳達民情的“民歌”。我們可以從起源、內容來看,集體創作、自然傳唱、人際傳播的林班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民歌。幾十年間,也有許多歌被“不問出處來源”的通過電台電視和一些歌手的演唱,成為“流行歌曲”,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首《我還是永遠愛著你》。
原住民族對流行音樂界的貢獻,不只是這些好聽的歌、源源不竭的天分歌手,還有,對“流行”原初意義的觸動~表達出普遍與真實的心聲,召喚衆人憂歡與共的情感。
2015年在我舉辦的音樂會上,布農族的伍美珠與來自北京的小娟合作演唱了這首歌,美珠以部落熟悉的古典深情唱法,小娟則用現代的民歌唱法,古典與現代,林班歌可以這樣詮釋。
音樂故事系列:
《流浪之歌: 珍重!》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3734871239889423/
《青春版稅 李泰祥》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3734878466555367/
《兩首歌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49440885634020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安息歌...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在 Abao阿爆(阿仍仍) Facebook 八卦
#山谷音樂節
超棒的部落音樂節
而且明年看心情決定要不要辦
謝謝花蓮銅門部落的愛❤️
沒有來的我只能說 sorry 😂
Tribal festival in Hunlien Tong men
Awesome!! Thanks for join us 😌
謝謝主辦單位⬇️⬇️
#才華太魯閣好友東冬侯溫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村長超過100分
#阿爆 #部落演出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八卦
《詩人莫那能》
〜高金素梅 2019.12.20
2003年,我在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的演唱會上,第一次見到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的召集人莫那能先生。不久之後,我在大愛電視台看到了他深情地朗誦了自己的詩作《如果你是山地人》。當我聽到他的朗誦時,我的情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莫那能的詩歌,是投入原住民族解放運動時,必定要通過的歷史大門,沒有推開這道沉重的大門,就沒有燃燒自己、照亮道路的能力!
莫那能拄著他詩歌的手杖,領著我們走向當代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滄桑,那當然不是一段「高高在上的美麗」,但在這個對原住民族來講,「善惡無度的人間」裡,他讓我們看見了「結實的黑白分明」!
是這樣情感的啟發,讓我和他成為了好朋友。他常常給我一針見血、如詩的諍言。
是這樣並肩奮鬥的情誼,讓我和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成為終身的戰友!
-------------------------------------------------------------------
【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162-001007887
行別:臺灣銀行 群賢分行
銀行代號:004
【政治獻金線上捐款】
https://donate.newebpay.com/giwas888/abo2019
【捐款提醒】
請您在捐款通訊欄或備註欄填上姓名、身分證字號、地址、電話,以便開立捐款收據。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評價
安息歌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在 leftabo Youtube 的評價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在 leftabo Youtube 的評價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