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世界的孩子教育系列:貧富差距·愛在偏鄉程式
台灣非常多的家長,家境比較好的,把小孩送到雙語學校,或者就是聘請家教,最終把孩子送出國。即使沒有送出國,也想辦法擠進美國學校,擠進歐洲學校。歐洲學校的一個負責人就說,大家對台灣教育信心的崩潰,已經太多這個現象買一個護照進了歐洲學校,你以為你到了歐洲學校,和外國小孩在一起,結果全班都是台灣小孩。
這是台灣的現狀,這些小朋友或者有機會,因為家庭給他們的經濟資助,他們可以在台灣上雙語學校。然後接著,在高中或是大學的時候至美國接受教育。
但其他的小朋友呢?他們是台灣多數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呢?
他們可能永遠的被拋棄在角落裡。台灣有無數的政治問題,政黨不斷的輪替,每天有各種政治議題,過去的、現在的、清算的、奪權的,但是我覺得再也沒有比因為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教育資源落差,再也沒有一個政治議題比這個議題更重要。
我們所談的是下一代人,他們所有的希望都會因爲相對貧窮葬送人生,這個國家似乎不打算提供給他們將來發展足夠的機會。
台灣有很多英語流浪老師,可是從中央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局,卻不願意在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增加雙語教育,反而不斷的討論要增加其他的地方語言,但是真正重要的雙語教育,這是對孩子們將來發展關鍵性的教育,卻被擱在一邊。
在我們過度講究本土化的狀況下,雙語教育被忽略了。雖然本土化本來沒有錯,可是任何事情只要過度,就會產生偏差。那麼多的流浪英語老師,那麼多的學子,他們需要學習雙語教育,可是他們只好看著有錢人家的小孩,羨慕別人的背影,然後自己呢,或許認真的自學,將來長大,英語可能免不了仍有口音,永遠不如那些比較有錢小孩子們的未來。
第二個是程式教育,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你可能需要很好的其他跨領域的背景,但是你不能夠不學程式設計。可是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學校裡,並沒有程式設計的課程。在美國小學、在愛爾蘭從5歲開始,在歐盟很多學校,從國中的時候開始,在新加坡高中程式設計是必修課程。
台灣現在列入了國中課綱,可是並沒有準備足夠的師資。那麼什麼學校可以教?當然又是貴族學校,又是有錢人的學校!
所以再也沒有一個議題,比因為貧富差距,有一群小朋友他不必是三級貧戶,他只要是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親是正常的收入,他們就不會得到雙語教育的機會,不會得到程式教育的機會。
所幸台灣有一些企業界,例如趨勢科技,所幸台灣有一些非常有心的人士像成功大蘇文鈺教授,他們願意投注他們自己或企業的力量,他們的員工或者老師帶著他的研究生,到偏鄉地區教授程式教育。
今年1月,這些有心人辦了一個冬令營。過去可以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的都是有錢的小朋友,然後到美國去騎馬,或是到美國去學英文。
如今終於有一個冬令營,專為偏鄉老師及小孩,而且聚焦有趣的程式設計課程。
他們希望拋磚引玉,孩子不該因為家境而限制了他們的基本教育。這是一個國家對下一代最起碼的義務。
====================
文德國小,彰化八卦山之巔。
高湘樺四年級,她和五年級的許羽恩是全校54個孩子中 好感情的"小閨密"。離家四天和其他兩位同學,一塊兒到台南參加科學營。
本來以為湘樺會帶上她所有的好玩玩意兒,沒想到,偏鄉孩子們的行李很單純。
(高湘樺\文德國小學生\)
(最想)去逛老街
(許羽恩\文德國小學生)
我沒去過台南,而且聽說台南很多小吃 我想去吃
(高湘樺母親)
生活上自己要..獨立一點。
不管是透過FB,還是其他通訊軟體,你就會覺得,城鄉差距真的是..還真的蠻大的。
什麼是偏鄉學校?可能是那些不在市區,也不在深山,而是少有企業捐贈和媒體青睞,真正因為教育資源造成城鄉差距的地方
(李政穎\文德國小校長)
其實 (偏鄉)孩子的資質,其實他沒有比一般都市的差
欠缺的只是機會,沒有那個觸動它(機會)的因子。就是說,可能視野可能文化
六個年級只有54個學生的文德國小,全校十多位使命感十足的老師,在這兒推動<流浪犬陪讀>的生命教育,還和<特有生物中心>合作,師生們一起拔山涉水 架設紅外線,甚至拍到瀕臨絕種的石虎蹤跡,讓日本研究單位都為之振奮,但是 對於明年將上路,涉及科學專業的"12年國教科技課綱",老們們坦言,"需要幫助 不是太容易"
1月31號,我們看見台灣科學教育的希望與熱情。南台科技大學產品設計系和PTWA主辦的<設計自造營>,參加的64位國中小學生,都和湘樺一樣 來自台灣的偏鄉,最遠還從澎湖七美而來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四軸飛行器 要不要帶回家呢 (要)
靈魂人物,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說,來參加的必要條件是「老師要帶自己的學生來台南」。課程的三大主題是老屋音樂盒 飛行船 自走車
課程的設計顯然已經脫離了純寫程式的模式,變成"程式是配角",而主角是"跨領域的學習"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我們不希望程式設計 變成是"學科",我在過溝(教會)那邊上過我程式教育課的學生
應該超過200個,可是目前為止,還留在這個程式設計路上面的大概只剩下7.8個
所以都是程式設計的情況之下,大部分的小孩子一定會在中間會...會掉隊的
我們從沒想過,原來學科學 可以這麼快樂
== 課程1: <老屋音樂盒> ===
教孩子們做"老屋音樂盒",文德國小美術老師李秉軒,帶孩子們先到台南新化老街寫生,1920年代 台灣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李秉軒\文德國小老師)
山頭基本上會有兩種結構喔,有些山頭上面會先有女兒牆,可能像這樣,會做欄杆
,欄杆完之後,它可能再做一個很漂亮的山形牆,再來第二件事情,中間我們剛剛講有幾根柱子?四根,再來是什麼,我們剛剛是不是講中間有個什麼?"飾帶"
(黃子恩\玉里國中學生)
軟體裡面沒有程式是有圖形是可以(切斜邊)的,所以我是用長方形,然後用一個正三角形去切斜邊,要一直不斷的嘗試,雖然在過程中可能會..會很想生氣(笑)
(李秉軒\文德國小老師)
我們的孩子他(如果)失去了手做的能力,他不曉得如果我只有一張紙一枝筆,我該怎麼表達我自己的意思,但是你不覺得這好像就少了一點什麼嗎,他少了一點人味
== 課程2: 飛行船 ==
在我們還想像不到"飛行船"最後的成品究竟是什麼時,20年來開發出8000種紙飛機
神奇的讓紙飛機滯空秒數,長達58秒。卓志賢老師先讓孩子們摺紙飛機 進入飛行的世界
(卓志賢老師)
空氣刷到這邊的地方會怎麼樣,啊..它會被它頂上來,但是空氣不甘願 它會被它壓回來,"作用力" 再來呢 "反作用力"
邊笑邊玩邊跌倒孩子們慢慢體會,原來"飛行"整體的重量要輕,還要找出飛行體的重心支點。本來以為很難的空氣動力或流體力學,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 課程3: 自走車 ===
製作自走車,整個地方好像變成"烹飪教室"了。PTWA的老師創意十足的讓孩子們用蘿蔔和地瓜雕出車體造型。孩子們的手有點拙,卻又散發出專注的學習欲望
然後再用塑料PS板加熱 真空成型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不管是 我們這個課程的自走車,或者是真正的無人車,你要從A座標走到B座標,那是個大哉問,那是個大問題。也就是說,它需要的問題 會包含很多工程上面的東西,很多的數學,但是它卻不是以前那個方式就是,你用一個數學公式帶進去,就可以解決的,你必須讓小孩子去體會到一件事情,在課本裡面跟在電腦裡面,你會碰到的問題,跟你實際生活會碰到的問題,這兩個是兩回事,他必須從小建立這個概念。要讓小孩子去"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我覺得是更重要的,因為當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可能就不是只有"一科",某一個科目可以做得到的
不只是程式教育,結合歷史.建築與音樂,結合了美學.雕塑和飛行動力,並且利用各種偏鄉不可能用到的各式科技工具,蘇文鈺說,這樣的跨領域課程,讓孩子們視野更多元,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程式很棒,但是Coding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以程式為配角的"跨領域科學課程",可能更解決了108年國高中「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時,師資培訓不及的問題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要讓這個學校產生出來的是 ...可是有多少專家會來教,讓他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上去解決他生活上碰到的問題,這個是比較重要的,而如果你假如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那(程式設計課程)我們可能就沒有欠缺師資的問題了。我們這個老屋課程
老屋課程的講師,本身是特教老師兼美勞老師,他是特教老師兼美勞老師,那一年半前我們在訓練他的時候,我們就是用程式設計師的方式來訓練,就把他嚇跑了。所以我們就跟這個老師,我們就開始來合作,他去解決,他去幫我們設計課程是一個大課程,可是後面需要科技的部分,就我們幫他解決,那我們花多少時間陪這個老師成長,差不多一年多,可是他這個課程一旦設計起來之後,他讓其他的美勞老師,就有信心了啊,因為大家都是美勞老師,你可以做 我們當然也可以做不是嗎
(美勞老師也可以教程式),對 "我也可以教程式",可是你教的那些程式,不是讓小孩子以後變成程式設計師的程式,你教的那些程式是讓小孩子能夠完成這個專案的程式就好了
一個城市孩子參加程式夏令營的話,8000元學費跑不掉。蘇文鈺不諱言,讓每個孩子能帶回家的四軸飛行器,成本就1000元,加上每組課程的材料.師資等費用,平均每個孩子,四天成本一萬元。
但PTWA藉著募款全額負擔支出,而南科大產品設計系,更把斥資6000萬元剛蓋好兩年的新系館,館內所有最新的雷切.機器人等軟硬體設備無條件讓孩子們使用
(王文雄\南科大產品設計系主任)
每個人都可以帶一個自己的作品回去,你可以帶一台空拍機回去,你可以帶一台自走車回去,你可以帶一個老屋鬧鐘回去。在這個過程裡面,我覺得最可貴的,其實是讓學生可以知道,所謂的軟硬體中間的關係是什麼,我這麼辛苦學的程式,我以後可以怎麼用它
無私的大人們打造出一個環境,讓自信心和資訊獲尋較低的偏鄉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們一樣,在不斷的嘗試錯誤中學習,因為不管做壞多少次,材料總是足夠。
他們相信,當孩子們不怕做錯時,成長和爆發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飛機 反作用 力」的推薦目錄:
- 關於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長青美國動畫影集《衰仔樂園》(South Park) 最近上映的一集《Band in China》,成了中美新冷戰文化陣線的主戰場,而香港身影在其中,同樣若隱若現。有線電視多年前曾引入《衰仔樂園》,對當中的人物進行了在地化配音,例如主角們的老師Mr. Garrison被釋譯為香港早年家傳戶曉的補習天皇「史Sir」;台灣也有電視台購入影集,融入台灣的社會政經局面進行再創作,例如其中一個「衰仔」Kyle在原著是猶太人,台版則被改成客家人。這集《Band in China》講述主角Stan的父親Randy為了「發大財」,去中國推銷大麻,順理成章在機場被拘捕,並進入了集中營受苦,期間各種反諷都是針對中國體制,北京自然認為「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美國觀眾則普遍會心微笑。
當「中美共同體」成為流行文化批判對象
然而與其說《衰仔樂園》「反中反華」,不如說它是一貫反建制。這部影集從九十年代開始,就以諷刺和批判美國社會內部的各種文化和禁忌聞名。在《Band in China》之前,中國人雖然偶爾也會出現在片集中,但並不重要。然而今時今日,中國不只成為父親Randy積極希望開托的市場,他在飛機上,更遇到迪士尼旗下的童話人物、以及近年爆紅的Marvel角色,象徵以迪士尼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已將中國市場視為業務內「核心外圍的內圍」。《Band in China》更貼切的標籤,其實反映了美國民間反對「中美共同體」的訴求。
當中國成為美國流行文化敘述的中心,意味在美國人眼中,「中國」逐漸變成了「美國社會存在的一個嚴肅問題」,一如槍械、暴力、種族分歧、宗教問題……等《衰仔樂園》長期批評和諷刺的話題。諸如「中國就像新的電影分級委員會」、「給美國小朋友看的電影為甚麼要符合中國政府的審查?」之類的對白,幾乎已經是白描。雖然《衰仔》批評的對象是「崇中媚外」、金錢至上的美國/跨國企業,但關於審查制度的種種,對已經被合拍片制度改變影圈結構的香港人,必定感觸甚深。而希望扭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中美共同體的呼聲,除了在美國開始流行,在民族主義當道的中國內地,同樣方興未艾。
因為《Band in China》,《衰仔》一如所料獲得內地網絡封鎖,然後製作人Trey Parker和Matt Stone公開向中國「道歉」,但聲明顯然是以一貫風格發出的諷刺和反話。更戲劇性的是,聲明connect了NBA球隊火箭總管莫雷在Twitter上支持香港人,而引起中方封鎖的軒然大波。其實莫雷那條貼文的內容,僅為「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就引起中國贊助商紛紛與NBA割蓆、央視騰迅等馬上暫停轉播火箭賽事,許多中國贊助商亦陸續表示將中止與火箭隊的合作。甚至是中國駐德州侯斯頓領事館官方,也發文批評火箭:「要求該隊作澄清,立即糾正錯誤,並睬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紐約布魯克林隊的老闆、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亦在網上用英文解釋,中國球迷因鴉片戰爭以來的國恥歷史,認為「……分離主義運動是不能碰觸的極度敏感問題」,因而希望外界理解中國球迷的激動和受傷。
但事件除了作用力,也有反作用力。美國朝野馬上發出聲音,反對莫雷其後道歉的自我審查、自我消音,並且大力「維護美國人的言論自由」。NBA總裁阿當施華(Adam Silver)發聲明「支持莫雷行使言論自由」;有球迷因風波而故意入場展示Free Hong Kong標語;不久中國的抵制行為輕輕放下,但有中方官員要求解僱莫雷的消息被施華證實(雖然被中國否認),球星勒邦占士批評莫雷,又引來其他球星反擊…… 最終風波過後,美國民眾對香港現狀的認知,再入屋了百倍。這一切一切,似乎又反過來證實了《衰仔》的批判:只要「中美共同體」繼續運作,美國就有「思想警察」、自我審查,市場就有被干預的趨勢,而這個預言的示範單位,正是香港:當支持運動的空中服務員,可以因為立場或者臉書帖文而被解僱,分別只是香港的反作用力,並不像美國一樣馬上顯示而已。
「香港牌」成為「反中美共同體」的過來人、代言人
當美國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在Twitter表示,「香港人在爭取金錢以外的更高價值」,呼籲NBA「學學香港」,一句簡單的說話,蝴蝶效應同樣不能小覷。須知麥康奈爾的太太華裔趙小蘭官拜運輸部長,是特朗普內閣相對和北京最友好的其中一人,麥康奈爾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一直未正式表態,成了參議院能否迅速通過法案的最大暗湧,但一場NBA風暴,卻令他也被「connect」,可見《逃犯條例》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香港在國際的地位。
當歐美世界開始認定中國不斷以政治介入市場,言論審查過度推行的「反作用力」,就是西方人都會開始積極進行反審查,並且慢慢接受政府應該「硬起來」,為自己子民和企業的各種利益(包括言論自由)護航。這不是說西方朝野不喜歡市場,而是剛好相反,他們會逐漸了解到簡單的就範,只會失去對自身經濟的掌控力,唯有對中國逐步切割、並以同樣方式對中國市場施壓,才是既理想、又現實的王道。正如大航海時代,海軍強大的國家就會變成帝國,可以維護自己的商業航道、以及打劫競爭國家的商船,那麼在歐美鷹派眼中,全副武裝的中國商船已經橫行太久,他們也是時候增強武裝、保護自己。
無論我們是否接受其論述,也要明白這是不少歐美「屠龍派」的邏輯,而香港身處中美新冷戰斷層,更不可能獨善其身,類似例子在未來肯定無日無之。例如暴雪(Blizzard)出品卡牌遊戲《爐石戰記》的香港職業選手Blitzchung,因為在賽後受訪時配戴口罩表態,並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而遭暴雪官方「DQ」和沒收賽事獎金。暴雪遊戲《魔獸世界》的首席設計師Mark Kern隨後也被觸發,在網上不斷發炮,大爆電子遊戲界如何被中國資金滲透,慢慢充滿言論和政治審查。蘋果讓涉及香港示威行蹤的App下架,卻引來美國國會議員聯署要求重新上架,令美國傳媒發現原來蘋果已因為「中國因素」,下架了大量app;這批議員,又都是最堅定支持《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一批人。這些案例貌似商業糾紛,但其實只是東西方之間的政治、經濟、乃至文明衝突,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國際社會,迎來總爆發的開端。
當中國與國際持續衝突、並持續重寫規則,被視為一個國際關係理論中的「status quo revisionist」,究竟是否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韜光養晦路線的初衷,自然有各種解讀。但如果我們視鄧小平理論為中國與國際社會之間的「社會契約」,那麼此前的二、三十年,這張契約還是大致有效維繫雙方關係。但正如近年急速惡化的中港關係,root cause是什麼,雖然台上的人諱疾忌醫,但也心知肚明;中國在國際關係逐漸成為眾矢之的,root cause又何嘗不是?黃仁宇名著《萬曆十五年》曰:「上下否鬲,中外睽攜,自古國家未有如此而能長治久安者」。要是太深奧,也可以回顧香港MK文化殿堂級作品:「潛龍勿用,這樣玄妙,你懂不懂」。
明報筆陣 2019年10月21日
飛機 反作用 力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長青美國動畫影集《衰仔樂園》(South Park) 最近上映的一集《Band in China》,成了中美新冷戰文化陣線的主戰場,而香港身影在其中,同樣若隱若現。有線電視多年前曾引入《衰仔樂園》,對當中的人物進行了在地化配音,例如主角們的老師Mr. Garrison被釋譯為香港早年家傳戶曉的補習天皇「史Sir」;台灣也有電視台購入影集,融入台灣的社會政經局面進行再創作,例如其中一個「衰仔」Kyle在原著是猶太人,台版則被改成客家人。這集《Band in China》講述主角Stan的父親Randy為了「發大財」,去中國推銷大麻,順理成章在機場被拘捕,並進入了集中營受苦,期間各種反諷都是針對中國體制,北京自然認為「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美國觀眾則普遍會心微笑。
當「中美共同體」成為流行文化批判對象
然而與其說《衰仔樂園》「反中反華」,不如說它是一貫反建制。這部影集從九十年代開始,就以諷刺和批判美國社會內部的各種文化和禁忌聞名。在《Band in China》之前,中國人雖然偶爾也會出現在片集中,但並不重要。然而今時今日,中國不只成為父親Randy積極希望開托的市場,他在飛機上,更遇到迪士尼旗下的童話人物、以及近年爆紅的Marvel角色,象徵以迪士尼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已將中國市場視為業務內「核心外圍的內圍」。《Band in China》更貼切的標籤,其實反映了美國民間反對「中美共同體」的訴求。
當中國成為美國流行文化敘述的中心,意味在美國人眼中,「中國」逐漸變成了「美國社會存在的一個嚴肅問題」,一如槍械、暴力、種族分歧、宗教問題……等《衰仔樂園》長期批評和諷刺的話題。諸如「中國就像新的電影分級委員會」、「給美國小朋友看的電影為甚麼要符合中國政府的審查?」之類的對白,幾乎已經是白描。雖然《衰仔》批評的對象是「崇中媚外」、金錢至上的美國/跨國企業,但關於審查制度的種種,對已經被合拍片制度改變影圈結構的香港人,必定感觸甚深。而希望扭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中美共同體的呼聲,除了在美國開始流行,在民族主義當道的中國內地,同樣方興未艾。
因為《Band in China》,《衰仔》一如所料獲得內地網絡封鎖,然後製作人Trey Parker和Matt Stone公開向中國「道歉」,但聲明顯然是以一貫風格發出的諷刺和反話。更戲劇性的是,聲明connect了NBA球隊火箭總管莫雷在Twitter上支持香港人,而引起中方封鎖的軒然大波。其實莫雷那條貼文的內容,僅為「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就引起中國贊助商紛紛與NBA割蓆、央視騰迅等馬上暫停轉播火箭賽事,許多中國贊助商亦陸續表示將中止與火箭隊的合作。甚至是中國駐德州侯斯頓領事館官方,也發文批評火箭:「要求該隊作澄清,立即糾正錯誤,並睬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紐約布魯克林隊的老闆、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亦在網上用英文解釋,中國球迷因鴉片戰爭以來的國恥歷史,認為「……分離主義運動是不能碰觸的極度敏感問題」,因而希望外界理解中國球迷的激動和受傷。
但事件除了作用力,也有反作用力。美國朝野馬上發出聲音,反對莫雷其後道歉的自我審查、自我消音,並且大力「維護美國人的言論自由」。NBA總裁阿當施華(Adam Silver)發聲明「支持莫雷行使言論自由」;有球迷因風波而故意入場展示Free Hong Kong標語;不久中國的抵制行為輕輕放下,但有中方官員要求解僱莫雷的消息被施華證實(雖然被中國否認),球星勒邦占士批評莫雷,又引來其他球星反擊…… 最終風波過後,美國民眾對香港現狀的認知,再入屋了百倍。這一切一切,似乎又反過來證實了《衰仔》的批判:只要「中美共同體」繼續運作,美國就有「思想警察」、自我審查,市場就有被干預的趨勢,而這個預言的示範單位,正是香港:當支持運動的空中服務員,可以因為立場或者臉書帖文而被解僱,分別只是香港的反作用力,並不像美國一樣馬上顯示而已。
「香港牌」成為「反中美共同體」的過來人、代言人
當美國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在Twitter表示,「香港人在爭取金錢以外的更高價值」,呼籲NBA「學學香港」,一句簡單的說話,蝴蝶效應同樣不能小覷。須知麥康奈爾的太太華裔趙小蘭官拜運輸部長,是特朗普內閣相對和北京最友好的其中一人,麥康奈爾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一直未正式表態,成了參議院能否迅速通過法案的最大暗湧,但一場NBA風暴,卻令他也被「connect」,可見《逃犯條例》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香港在國際的地位。
當歐美世界開始認定中國不斷以政治介入市場,言論審查過度推行的「反作用力」,就是西方人都會開始積極進行反審查,並且慢慢接受政府應該「硬起來」,為自己子民和企業的各種利益(包括言論自由)護航。這不是說西方朝野不喜歡市場,而是剛好相反,他們會逐漸了解到簡單的就範,只會失去對自身經濟的掌控力,唯有對中國逐步切割、並以同樣方式對中國市場施壓,才是既理想、又現實的王道。正如大航海時代,海軍強大的國家就會變成帝國,可以維護自己的商業航道、以及打劫競爭國家的商船,那麼在歐美鷹派眼中,全副武裝的中國商船已經橫行太久,他們也是時候增強武裝、保護自己。
無論我們是否接受其論述,也要明白這是不少歐美「屠龍派」的邏輯,而香港身處中美新冷戰斷層,更不可能獨善其身,類似例子在未來肯定無日無之。例如暴雪(Blizzard)出品卡牌遊戲《爐石戰記》的香港職業選手Blitzchung,因為在賽後受訪時配戴口罩表態,並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而遭暴雪官方「DQ」和沒收賽事獎金。暴雪遊戲《魔獸世界》的首席設計師Mark Kern隨後也被觸發,在網上不斷發炮,大爆電子遊戲界如何被中國資金滲透,慢慢充滿言論和政治審查。蘋果讓涉及香港示威行蹤的App下架,卻引來美國國會議員聯署要求重新上架,令美國傳媒發現原來蘋果已因為「中國因素」,下架了大量app;這批議員,又都是最堅定支持《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一批人。這些案例貌似商業糾紛,但其實只是東西方之間的政治、經濟、乃至文明衝突,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國際社會,迎來總爆發的開端。
當中國與國際持續衝突、並持續重寫規則,被視為一個國際關係理論中的「status quo revisionist」,究竟是否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韜光養晦路線的初衷,自然有各種解讀。但如果我們視鄧小平理論為中國與國際社會之間的「社會契約」,那麼此前的二、三十年,這張契約還是大致有效維繫雙方關係。但正如近年急速惡化的中港關係,root cause是什麼,雖然台上的人諱疾忌醫,但也心知肚明;中國在國際關係逐漸成為眾矢之的,root cause又何嘗不是?黃仁宇名著《萬曆十五年》曰:「上下否鬲,中外睽攜,自古國家未有如此而能長治久安者」。要是太深奧,也可以回顧香港MK文化殿堂級作品:「潛龍勿用,這樣玄妙,你懂不懂」。
明報筆陣 201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