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介紹一套舊戲】
《玉樓春劫》Bonjour tristesse (1958, dir: Otto Preminger)
昨晚又在網上寶庫尋寶,看到有套由Jean Seberg 和Deborah Kerr 主演,Otto Preminger 執導的電影,光看這個組合頗為吸引,於是連劇情簡介都沒留意就選了這套戲觀看。
電影是一套發生在法國南部的英語電影,主角兩父女是前來渡假的上流社會人士,在假期中談情說愛,風花雪月。此種戲雖難自成一種Genre,但其實相近的電影亦有不少,令我聯想到的有A Bigger Splash(舊版中譯《水花四濺》;新版是早幾年上映的《危情後樂園》)、Avanti 《兩代風流》或帶有更多懸疑元素的The Talented Mr. Ripley 《心計》等。總之,富二代/ 花花公子來到南歐迎來陽光與海灘,一定有可觀的故事發生。
電影一開始以黑白片呈現,還以為彩色的劇照只是宣傳用。我們看到女主角Cecile (Jean Seberg)在巴黎參加派對,但她總是提不起勁,悶悶不樂。原來,她的心神還停留在上年的暑假,也就是故事主綫。當她的回憶一再浮現,畫面亦染回了色彩。上一年,她的爸爸(David Niven 飾演的有錢中年花花公子)和她,還帶著一位年輕情人,來到法南避暑。女兒早就習慣了父親風流不羈,也亦跟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情人相處融洽;與此同時,情竇初開的她遇上一位俊朗不凡的大學生男朋友,可想像這假期對她來說有多完美。
直至有日,父親邀請了另一位老朋友Anne(Deborah Kerr) 前來別墅。兩人不久便擦出愛火,轉過頭就決定訂婚。突然多了一名繼母,Cecile 起初還以為不難適應,但相處下來到越覺不妥。Anne 的性情有點反覆,有時頗為衝動,而且有點專制。但除了自身性格問題,更大的原因似乎是由於這個「母女」關係不僅作為女兒的Cecile要適應,還有Anne如何豎立一個母親角色也是難題。當「母親」不只搶走了Cecile的爸爸,而且還限制她跟男友外出時,那不但是剝削了女兒的自由,更把男性從女兒的世界抽去。這樣理所當然會使本來相安無事的關係破壞,而新的五角關係(包括了父親年輕情人和Cecile 男友)只會為劇情埋下一個將要引爆的計時炸彈。
影片當年上映時評價一般,不少評論認為這套片「不夠法國味」,但導演本人卻十分喜歡這套戲。事實上這套戲的確相當不俗,什麼「法國味」只是那是觀眾的獵奇心態吧。要欣賞這套電影,可以看眾人物的角力精彩和演員們的演出。不論是Jean 由愛到行、又歡喜到悔疚的心理變化,或是Deborah 作為外來者的精神崩緊,到慢慢融入這個家庭後漸漸得到地位的自信,都在劇情配合下發揮得特別出色。結局不能想像,但縱使我們猜得到,仍難免提他們感到唏噓。
Criterion Channel 仍在上架中,不容錯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