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關節炎,也是一個西醫只能減緩疼痛,而無法根治的疾病,甚至也無法避免骨節繼續腫脹變形。西醫把關節炎分成很多類,基本上有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型,原發性通常指的是因為老化而造成的關節炎,繼發性的範圍比較廣,從運動受傷的後遺症、免疫系統不全或反應過度、基因問題、骨頭疾病、西藥副作用導致的骨頭壞死或化學不溶物進入關節等等。在這些各種關節炎分類之下,最普遍及最讓病人苦惱的,通常是免疫系統問題導致的關節炎,如慢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急性的通風。
在臨床治療上看到的關節炎,大多數可以對應到中醫所謂的「歷節」,在將近兩千年前的「傷寒雜病論」就已經有許多的闡述(宋朝把後半本分編為「金匱要略」),最簡單粗淺的解釋,是寒濕進入骨節,因此治療的方向在「去寒」、「去濕」,這一點是現在中醫師常常犯錯的地方。關節炎的症狀,大多是中醫所謂的「紅、腫、熱、痛」症狀。所以,非常多的中醫師在面對關節炎的時候,都是以「清熱」為主,那似乎最接近西醫的「消炎」。這種以寒涼藥為主的治療方法,在關節炎不嚴重時,或許可以暫時壓制關節炎的「紅、腫、熱、痛」現象,讓病人覺得有些效果,然而,往往讓潛在的關節炎問題變得更嚴重。我遇到過不少病人,告訴我幾年前發關節炎的時候,服用哪裡哪位中醫師開的藥方,那時候好像挺有效的,但是現在又發關節炎,變得比以前痛上好幾倍,骨節也變形了,服用原來的藥方卻一點用都沒有了,我看了一下那些藥方,全部都是以清熱、解毒為主,這樣的治療方法,比西醫的關節炎止痛藥好不到哪去。
正確的中醫關節炎治療方法以「去寒」、「去濕」為主,聽起來很簡單,卻有兩個大問題:
(1)骨節裡的寒濕,通常是累積很多年以後,病人才會覺得自己有關節炎的症狀。而既然是累積多年的寒濕,想要去掉它,也就不會是服藥兩三週的事情,醫師及病人都得有耐心。我自己臨床的經驗統計,通常病人開始服用中藥後,一兩週之內會有些改善的感覺,但是要完全不痛、活動完全沒問題,大概兩三個月逃不掉,如果骨節已經嚴重變形了,那恐怕就不是每一個病人都能夠運氣很好,變形的骨節還能變回原本正常的形狀,不過,有耐心慢慢服藥,做到不痛、活動自如、生活正常是可以的。
(2)用熱藥去寒、用利水藥去濕,聽起來簡單,臨床治療卻是個藝術。除了每一個病人的症狀及身體其它問題都不一樣,關節炎的寒濕累積,是一個相對局部的現象,選擇什麼中藥、如何組合搭配、各個藥的劑量都重要,如果只是開大量的熱藥、利水藥,病人服藥後可能出現許多不好的反應,而局部的關節炎還是一點都沒有改善,藥力根本到不了想要治療的地方,或者藥性在該局部地方發揮不了作用。
譬如,手指的關節炎,通常得借助於桂枝、烏頭蜜等,大熱的生附子及生硫磺反而不一定好用。膝關節、腳踝、腳背等的關節炎,除了去寒、去濕以外,常常還需要借助於麻黃的「發陽」,不然很難痊癒。大腳趾的痛風、腳底的關節炎,除了得多加藥材來引藥力下行以外,倚重炮附子可能是少不了的。而一般所謂的僵直性脊椎炎,也大多屬於中醫的「歷節」,這個時候,以生附子及生硫磺兩個要藥為大將,常常是打勝仗的關鍵。當然,無論是用哪些中藥來組合,更重要的是評估病人身體全面的情況,很多時候病人有其它的問題,不適合使用某些中藥,或者有控制局部性問題的全身性問題,醫師得特別考量如何繞路而行,不能直攻、猛攻。
簡單的說,關節炎又是一個西醫束手無策,而中醫卻有很大幫助的疾病。其實,現在越來越多西醫研究人員開始注意到中醫在免疫系統問題上的優異性,我和許多世界頂尖的西醫學專家討論過,我們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中醫在三焦水道運行上的深入理解,「三焦水道」似乎和一般所謂的淋巴液、組織液等等人體內液體運行有很大的關聯性,而這些液體的運作已經被認定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是否能正常發揮的主要環節。當然,重點在於中醫師的功力是否足夠,不然,看到關節炎的紅、腫、熱、痛,就急急忙忙使用寒涼藥,還躲在西醫後面,沾沾自喜的跟著西醫大叫「消炎、消炎」,那麼想要治好各類關節炎,想要得到病人及西醫的尊重,是非常困難的。
(http://andylee.pro/wp/?p=467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般在早晨起床時會覺得關節僵硬,活動一段時間後才會漸漸舒緩,而且通常是對稱性的關節出現症狀,如手腕、手肘、肩膀、膝、腳踝等的關節常有僵緊的感覺,併發關節痛的症狀時,就要留意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到底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甚麼樣的ㄧ種疾病?現代醫學沒辦法治療嗎?中醫有沒有辦法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鄭秋霞中醫...
類風濕性關節炎 腳踝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八卦
老化先從「腳」開始!5大不可輕忽的腳症狀,看出身體隱藏疾病警訊
立即檢視👉https://bit.ly/3rXUgJT
【雙腳冰冷、易抽筋 5大腳症狀看健康】
看更多👉https://bit.ly/3rXUgJT
1⃣腳冰冷:可能是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的早期徵兆,如果趾甲變成藍色、紫紅色要特別留意。
2⃣腳抽筋:身體缺乏鈣和磷、脫水,少數跟糖尿病、巴金森氏症、貧血、低血糖、內分泌異常有關。
3⃣腳麻: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這是「壓迫性神經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
4⃣腳趾關節痛:腳踝、腳趾或膝關節經常疼痛,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痛風性關節炎。
5⃣腳趾甲輕微塌陷:指甲兩端翹起、中央輕微凹陷,通常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女性較容易發生。
-------------------------------------------
🌳免費追蹤《口袋熊醫師》,一起健康過生活>>https://bit.ly/3dzmW4Q
類風濕性關節炎 腳踝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八卦
#gout
痛風是最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炎,在台灣的盛行率是 1.2–6.2%,男女比率是 6:1,但是停經後婦女的盛行率就跟男性一樣了。痛風的關節位置是大腳趾(MTP1)> 足背 > 腳踝 > 腳跟 > 膝 > 腕 > 手指和肘。
急性痛風的特色是高尿酸血症、單關節/少關節、關節有紅/壓痛/不能使用、反覆發作、(不管有無治療)兩次疼痛中間的時間完全不痛、痛風石、關節 X 光檢查有侵蝕、關節超音波檢查陽性、關節液檢查有尿酸鈉鹽。雖然有 1/3 的痛風病人血清尿酸值是正常的,而高尿酸血症(尿酸 > 7 mg/dL)的病人大部分(90%)是無症狀的。
痛風的鑑別診斷是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炎,沒有紅/熱、X 光有骨刺/關節腔狹窄/軟骨下骨質密度增加,主要是頸椎、腰椎、大腿、膝、手指的 DIP)、細菌性關節炎、假性痛風(主要是膝關節,X 光或超音波檢查有關節軟骨有鈣化、關節液的偏光顯微鏡檢查有短菱形的焦磷酸鈣結晶,治療跟痛風一樣)、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反應性關節炎等)、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症、蜂窩性組織炎等。
臨床指引建議痛風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控制肥胖,避免喝酒、避免含果糖的甜食和飲品、避免含高普林的食物、避免造成高尿酸血症的藥物(阿斯匹靈、利尿劑、某些抗結核藥、環孢靈、某些化學治療藥品)等。治療藥物包括秋水仙素、降尿酸藥物(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 allopurinol、febuxostat,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 benzbromarone)、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類固醇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 腳踝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一般在早晨起床時會覺得關節僵硬,活動一段時間後才會漸漸舒緩,而且通常是對稱性的關節出現症狀,如手腕、手肘、肩膀、膝、腳踝等的關節常有僵緊的感覺,併發關節痛的症狀時,就要留意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到底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甚麼樣的ㄧ種疾病?現代醫學沒辦法治療嗎?中醫有沒有辦法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鄭秋霞中醫師分享她的經驗
這一集影片重點主題如下:
1.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比風濕性關節炎嚴重嗎?
2.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是甚麼?
3.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並非類風濕性關節炎
4.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5.如何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
6.哪些人容易得類風濕性關節炎?
7.哪些藥膳或食物可以調養?
8..生活上注意事項
9.哪些併發症需要注意的?
10.依統計女性病患平均壽命減少五年,男性減少七年
11.四神湯是不是光喝湯也有效?
12.多吃青菜水果有益健康,但為什麼不適用類風濕性關節炎?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