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應該優先施打疫苗:民主人權國家——英國篇》
#我們都在等疫苗
#請中央官員退出第二類優先順序
#請民眾了解台灣是不是一個平等民主的國家?
#團結抗疫不是官員先偷打
*英國和美國都是疫苗生產國。疫情死了數十萬人,疫苗未進行完第三階段,僅完成約2.5-4萬人中期時,即由FDA緊急授權。
過去歷史上所有的疫苗開發,動輒十至十五年,小兒麻痺症疫苗由小羅斯福家族慷慨捐贈,他死了以後十五年才開發成功。
生技醫藥界近年因基因工程、大數據的結合,美、英、歐盟政府投資好幾家生技公司,不到一年,奇蹟式出現了針對COVID-19的疫苗。
其中英國牛津團隊的疫苗交給英瑞合資的大廠AstraZeneca 生產,又簡稱世人熟悉的AZ疫苗。
疫苗剛剛問世時,民眾疑慮,首相Boris Johnson 雖然已經得過COVID-19,身體已有抗體,仍然率先施打。伊莉沙白二世女王也是在養老院第一順序打完之後,率先施打。
民眾漸有信心之後,英國政府即公佈施打疫苗順序:
1 老人院住民及老人護理院的工作人員。
2 所有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線醫護人員及醫院工作人員。
3 所有 7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4 所有 70 歲及以上和重大疾病緊急狀態者(不包括孕婦和 16 歲以下的人)。
5 所有 6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6 年齡在 16 至 65 歲之間的重大傷病患者(見下圖)。
7 所有 60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8 所有 5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9 所有 50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10 其餘人口(待定)
所謂重大傷病指
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或骨髓瘤)
糖尿病
失智症
心臟重症
呼吸疾病包括肺氣腫或嚴重的氣喘
腎臟病及洗腎病患
肝病
由於疾病或治療(例如 HIV 感染、類固醇藥物、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導致免疫力降低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或免疫系統疾病(可能需要長期免疫抑制治療)
器官移植病患
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神經或肌肉萎縮
嚴重學習障礙
脾臟疾病,例如鐮狀細胞病,或者脾臟切除
嚴重體重超重(BMI 40 及以上)
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全球民主國家施打疫苗的概念:
1)生命權之下,人人平等。
2)重點不只防護力,主要在防止重症及死亡。依據過去一年經驗,老人及原重大疾病患者最容易感染病毒即成重症,或是死亡。
3)職業類別,只有醫療人員才能被優先施打,因為他們必須近身接觸確診患者。
4)沒有任何職業,物競天擇優於其他職業,每個職業幾乎都有群聚感染風險,也有被同等保護的理由。
5)地點:只有長照機構(易成重症)優先。
打疫苗是防重症及死亡的。先施打給容易重症及死亡的年老族群,將可拯救比較多人的性命。
以感染會危及到重症及人命風險為考量,而不是以工作種類、社會地位為優先考量。(除了長照機構及前線之醫護人員外)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vid-19-vaccination-care-home-and-healthcare-settings-posters/covid-19-vaccination-first-phase-priority-groups
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大傷病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先打一劑,保護自己,全島同命》
*今天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四輪接種將從明天上午10時,開放38歲以上者登記,預計7月30日起開打。
凡198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民眾、以及上周宜蘭縣、基隆市因受颱風影響取消預約者,以及第三輪已收過簡訊但尚未完成預約者共約144萬人,將陸續收到預約簡訊。
預約接種期程:只開放至7月29日中午12時截止。
本輪可接種疫苗仍為AZ疫苗,施打期間預計自7月30日至8月6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
*我們的建議:不要挑疫苗,除非你有血管攻擊史,或是三十歲以下。
即使是第九類重大傷病患者,除非有免疫攻擊血管史,否則應儘可能登記。
化療中的病人,免疫系統低下,尤其應該先行趕快注射疫苗。
歐洲兩大科學報告顯示:AZ血栓形成之因素主要是免疫系統攻擊血管,與其他重大疾病、包括心臟疾病、癌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無關,與貧血也沒有關係。因此各國如果有設限,均以年齡或60、或50、或40歲為限制:而非以疾病為限制:許多人可能被浮濫的新聞誤導了。
*為什麼不要等?
*台灣原下單購買最久最多的AZ1000萬劑來自泰國暹邏生技公司,目前已經確定產能不足:屆時生產的AZ將優先供應疫情嚴重的泰國。AZ東南亞藥廠負責人提克表示他們正從其他國家調貨至泰國,再出口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
(坦承泰國疫苗代工量能低下 AZ:考慮進口給東南亞各國)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07/5625226
*因此這次的AZ,各位千萬不要再錯過。未來AZ的供應量在日本結束捐贈台灣約340萬後,AZ從世界調貨至台灣會不會如期、如量到貨,都有不確定性。
*台灣指揮中心目前的措施不夠透明化,未告知十月初開打的BNT到貨之後,主要施打疫苗的第一、二、三等優先對象是誰?
這很像猜迷遊戲。
根據判斷,雖然指揮中心認為18歲以上的台灣人皆可施打AZ,但這違反國際包括亞洲韓國的規定。目前只有馬來西亞和台灣一樣,同意18歲以上施打AZ。
如果BNT從青少年疫苗打起,接下來開放18-30,31-40歲(這比較符合目前執政者的選民結構),加上之前少了第二劑的AZ(75歲以上,及47-64歲,及重大傷病患者)開放混打⋯⋯1500萬劑BNT善心疫苗,其實⋯⋯遠遠不足。
如果你剛好37歲,未來可能可以施打到BNT,但你的第一劑疫苗,可能要等到明年春天。如果你50歲以上,你可能沒有第一劑BNT,得等到明年,還是AZ,或是三月之後的Moderna。這將使你在未來半年,皆處於風險之中,而且把病毒帶給父母,帶到工作場域。
*Moderna政府近日大量採購,但才剛下單,那是明年春天之後的事。今年還可以到貨量約400萬左右。但光指揮中心自己規定的第七、八(65-74歳)類人打第二劑Moderna ,已經260萬人次,若加上其他4-7類混打Moderna,至少需要300萬-350萬劑左右。
*若干血癌、骨癌等年輕患者,政府必須為他們保留一定數量,至少一人兩劑的BNT或Moderna。
*深深建議各位,凡符合資格者,為了保護自己,明天一大早,十點趕緊預約AZ,為自己打下最起碼防止重症、死亡,及一定程度的疫苗。
(加拿大研究:一劑阿斯特捷利康新冠疫苗就能有效預防病毒變體引發的住院或死亡)
阿斯特捷利康表示,來自加拿大的實際數據表明,其新冠疫苗只需一劑就能有效預防病毒變體引發的住院或死亡。
https://tinyurl.com/ydrqbj9p
*如果每個人都在等待天邊彩虹,例如Moderna或是BNT:或是不了解各疫苗皆有副作用情況(AZ年輕人有血栓風險:Moderna凡對染頭髮劑、化妝品若干成份過敏、或是曾有藥物過敏體質的人,會引發休克式過敏,如未即時急救,可能窒息。台灣過去施打Moderna 死亡案件,症狀多為窒息、咽喉腫痛、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其實應該都是藥物過敏休克的症狀。BNT的副作用也是。此外,根據美國英國CDC及衞生公共署兩劑mRNA的疫苗,可能誘發帶狀皰疹,建議兩劑疫苗之後七天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了解所有疫苗,疫苗適合施打的對象及其副作用,再想想如果40歲以上的人,也要打BNT、Moderna,我們下一代年輕人包括學生,他們打什麼?
還有你理想中的疫苗可能到貨的時間?
以及我們的政府可能出其不意的施打順序?
這些都列入考量之後,為自己的生命做最理性的思考,為全島共同利益做最安全的思考,也做好最明智的選擇。
#各位請即時接種第一劑疫苗不要失去保護自己的機會。
——附表台大家醫科共筆聯名。此圖表為政府宣布開放混打前整理。
http://dl99.tzuchi-healthcare.org.tw/tchw/pdf/COVID-19%E7%96%AB%E8%8B%97%E6%87%B6%E4%BA%BA%E5%8C%85%E8%B3%87%E8%A8%8A%E5%A4%A7%E5%85%A8.pdf
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大傷病險 在 張維文醫師 Facebook 八卦
【新冠疫苗已開放,慢性病患看過來!】
現已開放全國第9類及第10類接種對象意願登記,定義如下:
❗️ 第9類: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
✅ 高風險疾病者
✅ 罕見疾病者
✅ 重大傷病者
❗️ 第10類:50-64歲成人
其中,哪些慢性病患屬「高風險疾病者」呢?
舉凡 #慢性腎臟病患、#糖尿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或腎臟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肝炎、#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癲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HIV病毒感染或疾病者 等,只要健保卡有註記相關診斷碼,通.通.都.算!👍
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 做意願登記,待收到 1922 簡訊後再做預約,之後即可依預約時間接種疫苗!(溫馨提示:第一波意願登記至 7/12 17:00 止)
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們!輪到你,就去打!💪
#新冠疫苗預約平台
#第一波意願登記至今日下午5點
#錯過一樣可登記等待下一輪
#有打有保佑
#趕快打起來
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大傷病險 在 關節酸痛僵硬我是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CSH_HOSPITAL 的八卦

中山附醫─醫師來了系列 ⚕️ 這次為您說明「 類風濕性關節炎 的診斷方法」由#過敏免疫風濕科魏正宗醫師專業詳細的說明替您解決健康煩惱! ... <看更多>
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大傷病險 在 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大傷病卡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八卦
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大傷病 卡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自體免疫疾病有哪些,自體免疫疾病不能吃什麼,重大傷病項目2021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