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出生、上學、工作、不斷的工作、死亡,當工作的佔比如此巨大時,社會對於一個人工作應有的規範與期待,聲音也就震耳欲聾,干預且左右人的心智。
在我爸爸的世代,工作就是存活,有飯吃有錢養家最重要,精神是什麼?興趣是什麼?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生理需求被滿足了,你才有餘裕想別的,活著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隨台灣社會變得富裕,對於工作開始出現追求興趣的聲音,甚至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為了興趣工作比什麼都重要,自我實現與精神層次的聲音從過去如同臨演一樣的腳色,成為主角。
年輕孩子對追夢以及追逐興趣很堅定,但身為長輩的人與社會似乎還沒準備好,對於尊重職業的多元性,我們都還在學習,也因此年輕人把興趣當工作時,身上的社會壓力也挺巨大的,家人跟朋友都會存疑這不一樣的腳步,真的可以?真的可以存活?
「二十六歲的最後一個月,我辭去了全職的工作,開始自由工作的生活。」辭職只是一張紙寫上幾個字,卻是曾彥菁按下生命的雲霄飛車,唯一的安全帶是她受夠疲憊工作的念頭,「我做著大學時最想做的夢幻『國際志工領隊』,領隊生活一點都不輕鬆,過長工時占據生活,出團是24小時在工作,即便在睡夢中都有處理緊急狀況,長期累積的身體疲憊與心理壓力,三年的資歷換來心力交瘁。」她在著作「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這本書中寫下這句話,「當我還在壓榨自己,想要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更好的人時,只有身體真誠的為我捍衛,回應心中真切的渴望。」
她在存款不到十萬下,替自己從職場贖身,贖身後的日子看似可以吃飽睡睡飽吃,藏在愜意之下卻是許多壓力湧現,自己的內心有罪惡感,也擔心別人覺得自己是米蟲,她反思怎麼自己工作三年多,才僅存到這點錢,錢去哪了?
買了太多滿足慾望的商品,以為自己可以因此變得甜美、專業、厲害,消費的不是商品的本身價值,而是它背後代表社會的符號。
她在離職後,想要寫作與療癒身心靈,當她拿到第一筆稿費八千時,急著去跟媽媽報告好消息,她一有工作就急著告訴家人,表面上看似輕鬆的日常分享,卻是想要證明自我的卑微。
看到書中這段話時,我心有戚戚焉,我以前只要升官加薪,拿到好的東西,都急著想要跟身在南部的爸媽報告,想證明自己真的很棒,真的很好,像是把肚皮吹鼓的青蛙,賣命展現,內心卻非常不安疲憊。
想走自己的路,內心都是非常孤獨的,會不斷在自我懷疑與自我打氣中拉扯,曾彥菁在這段期間去學習身心靈課程,有陣子學了西藏頌缽,想跟家人分享頌缽的神奇,剛敲了一下,家人驚嚇地問說,「這不是葬禮上的東西嗎?」讓她沒信心再介紹下去。
曾彥菁很真誠地記錄下自己離職後的不安與勇敢,如果你是家長或者主管不懂年輕世代在想什麼,這本書很適合你看一下,如果你是年輕想要追夢的人或者最近想要離職的人,你也會在這邊看到自己所有的心情,因而得到一些力量。
請記得,當別人問你將來要幹嘛,「不知道」也是一個選項,且一點都不可恥,我們從不是因為什麼都已知才能去做,而是透過摸索才能成沉澱出自己的價值與方向。
書名: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681?sloc=main
分享這則貼文,隨意留言,遠流出版社送出兩本書給大家抽獎,即日起到21號為止,22號公布得獎名單。
頌缽課程邊間好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如果能誠實面對自己,接納自己,不只是從表面責備自己怎麼能力不好、個性不好、命運不好,而是從根本了解看不見的內在如何湧動,好好把那些意識、愛、自由找回來,過圓滿的日子,那每個人都會真正幸福。
我想當這樣的一個人,走一遍愛回自己的歷程,過上生活本該的品質,把這些歷程透過文字、話語,分享給每一個相遇的靈魂,讓每個人都能好好活著,好好愛。
我深深感謝媽媽在那樣脆弱的時刻,用力抱緊了我,用她的方式告訴我,不用擔心,放心做你自己,我會在身後好好看顧,然後永遠愛你。
取自《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
各位朋友,早安:
作者很幸運,有一個愛她、支持她的原生家庭。在我們的文化中,家庭互動以負面語言為主,父母常常沒辦法停止自己的焦慮與恐懼,講出來的話,常讓在職場上遇到困難的孩子洩氣。
然而,有些父母又主動撤守了原則,讓孩子的怯懦被養大,逐漸失去走出家門的勇氣。
所以我們藉著作者的分享學習,知道我們可以怎麼支持一個人,但同時也堅守我們的界線。愛一個人,常常要在有界線的情況下,才不會變質、才能相對久遠。
不管是失戀或失業,都足以讓一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產生自我懷疑。而這自我懷疑,如果這時家人能給予關鍵性的陪伴與溫暖,這能幫助一個社會新鮮人踏上自信之旅。
我們做父母的,最後是要還給孩子,讓他有定義自己的能力。即便他翅膀硬了,會向遠方飛去。
祝願您,有為自己活的勇氣,走一遍愛回自己的歷程!
************************************
重點是你怎麼看自己
【文/ 曾彥菁Amazing】
記得離職時,我曾在臉書上宣告自己的狀態,當時有一段這麼寫著:
「因著工作與生命的一個個事件,映照出我內在的樣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內心如何被家庭養成,靈魂又如何隱隱卻強烈地導引我們一生。如果能誠實面對自己,接納自己,不只是從表面責備自己怎麼能力不好、個性不好、命運不好,而是從根本了解看不見的內在如何湧動,好好把那些意識、愛、自由找回來,過圓滿的日子,那每個人都會真正幸福。
我想當這樣的一個人,走一遍愛回自己的歷程,過上生活本該的品質,把這些歷程透過文字、話語,分享給每一個相遇的靈魂,讓每個人都能好好活著,好好愛。說起來是這麼模糊,自己也有點害怕那般不明確,但我的靈魂仍是為此激動、渴望。
老實說接下來的路真的不確定怎麼走,可能上上身心靈課程,可能到處走走旅行,也歡迎大家的各式邀約:吃飯聊天、看人類圖、演講、活動、工作機會,我可以主持、辦活動、行政、帶團、文字編輯、資料蒐集與統整、陪小孩!」
一方面交代了近況,另一方面也毛遂自薦了一番,希望能吸引到相關的工作機會。
果然離職後第一個月,就有朋友介紹了文字接案工作,是關於社會企業相關的文章撰寫,兩篇文章共賺了八千多元的稿費,成為了自由工作後的第一筆收入。
雖然只有八千多元,對我而言卻意義重大,那代表我真的有機會透過寫作這份能力,開始接案工作,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
我一直在證明自己
我一完成那份工作,就馬上跟媽媽分享:「你看,我寫兩篇文章就賺了八千元,是不是很棒?」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是想向媽媽證明些什麼。
當初離職,媽媽並沒有什麼意見,只說:「不想做就沒關係啊,只是我以為你做得很開心,看你假日都去工作。」我確實鮮少將工作上的壓力告訴她,可能出於一種孩子的自尊或體貼吧,希望父母不要擔心自己,總是展現出沒有問題的那一面。
雖然很幸運,沒有被媽媽催促趕快去找工作,也讓我安心住在家中,省下許多花費,但我仍隱隱感到愧疚。特別是弟弟在我離職三個月後,開始進入職場工作,體貼的他主動幫忙擔負了管理費與水電瓦斯,雖然媽媽的收入其實穩定,他仍想幫忙,卻也讓我這個長兩歲的姊姊,感到心虛與不安,怎麼變成了一個待在家裡的米蟲。
平常早上七點多,他們就出門去上班了,我還躺在床上睡到十二點,再悠悠起來吃飯、慢慢寫稿。對比去工作的他們,我察覺自己悠哉地不像話,也深感能這樣無慮生活,是因為有他們的收入支撐著。每次腦中浮現這些念頭,充滿罪惡感時我就會趕緊告訴自己:「你也有工作過三年多啦,只是現在休息而已。」「弟弟大學畢業後比你多讀了兩年研究所,也是讓家裡養的,這樣算來你應該可以有兩年的扣打。」如此才能跟自己過得去。
腦中不時被這些糾結與自我安慰的小劇場佔據,但其實他們從未要求與怪罪。
為了平復這份焦慮,我一有工作機會就告訴他們,表面看似是輕鬆的日常分享,背後有著想證明自我的卑微。
***
隔了一片海的孤獨
當時喜歡的身心靈領域,他們也沒有什麼興趣,甚至有些擔心我會被怪力亂神的事情欺騙,我在分享時總會小心翼翼沿著邊緣探索,像是一次丟一點麵包屑般,試試他們可接受的邊界。
有陣子學了西藏頌缽,老師鼓勵我們回家為家人敲缽,讓他們體驗頌缽的神奇,我才剛拿出來敲了一下,他們立刻驚嚇地說:「這不是葬禮上在用的東西嗎!」我驚覺不對立刻收起,也沒有信心再繼續介紹下去。
心情上其實寂寞,特別是因為自己也還是身心靈領域的初學者,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學問,即使喜歡,仍無法表達無法說服。感覺在同一個屋子裡,跟家人緊密一起生活,中間卻像隔了一片海,在靈魂上我們終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一定總能理解、同心,在我不知道自己人生方向時,孤獨更加強烈。
我不確定自己該往哪裡走,喜歡身心靈的東西,但是這個領域那麼大,哪一個是我真正要的?文字工作真的能養活自己嗎,沒有穩定的案源怎麼辦?不去上班真的可以嗎,自由接案會不會有一餐沒一餐?不一起分擔家計是不是太自私了,夠資格當他們的家人嗎?
這些自我懷疑不斷在內心翻攪、膨脹、擴散,感覺就要把我吞沒。
***
媽媽給我的底氣
就當某天晚上我又窒息在這些難受的思考,快要承受不了時,決定打電話給媽媽。那天晚上雨下得很大,我把心底的焦慮赤裸裸地告訴她:「你會不會覺得我現在這樣不去上班,是一個很廢的女兒啊?」剛說完我的眼淚就無法控制地流瀉,好像積累已久的害怕終於打開了出口。
我一邊哭著,一邊緊握手機,戰戰兢兢等著媽媽的回應,感覺心就懸在電話那頭,知道一個回答就能讓我墜落或活下。
結果媽媽從容又堅定地說:「你是我的小孩,不管你怎麼樣我都會愛你。可是重點不是我怎麼看,而是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沒有做到你想要的事情,成為你希望的人?」
她說她也是這樣對弟弟講的,當時弟弟讀完研究所,還不知道要做什麼時,媽媽告訴他做什麼都可以,想要當米蟲也沒關係,她都不會在意,因為她知道,每個人的人生是自己要去在乎的。
我頓時感受到一股厚實的力量,從我的體內湧現,那是理解了媽媽的想法後,終於從自我懷疑的恐懼中解放的自由。我深深感謝媽媽在那樣脆弱的時刻,用力抱緊了我,用她的方式告訴我,不用擔心,放心做你自己,我會在身後好好看顧,然後永遠愛你。
我像是生出了底氣一樣,在這堅實的後盾上,知道不必再擔心與猜疑,只要專注活出自我,那就已是最好的樣子,也是回報媽媽愛的最好方式。
.
以上文字取自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681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頌缽課程邊間好 在 蔡逸帆 - 甜心媽咪 Facebook 八卦
好久沒有按完摩有回魂的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因為長期睡不好難以入眠加上又淺眠,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兼顧家庭和工作,除了虛累累,身體也出了一些狀況😞姐妹看不下去推薦我體驗「身心靈平衡脈輪能量按摩」~當初聽到這個療程名稱頭上只冒出了大問號???
原本不懂「脈輪」到底是什麼?但實際體驗後就愛上了!!!因為當天走出芳療室時,真的精氣神都充滿,一整天工作後再回家顧孩子也不累~就連我如石頭般堅硬頂扣扣的肩頸部位也輕鬆非~常~多~
首先芳療師會先詢問個人目前身體、心裡及情緒狀況,一開始有點害羞😌但了解之後才知道,為的是要加強能量比較弱的「脈輪」來挑選所搭配對應的精油,甚至按摩之前會測量血壓,與經絡儀測量穴位,更正確的掌握每個人經絡狀況再針對其加強。
人體從尾骨到頭頂總共有七個「脈輪」,每個脈輪應該是順時針在運行也會相互影響,簡單來說~把脈輪想成是身體工廠運作的齒輪~有能量比較弱的脈輪就會影響工廠也就是身心狀況,這概念來自印度阿育吠陀,雖然脈輪看不到也摸不到卻能支配著我們身體機能,所以讓脈輪達到能量平衡身心靈自然就會健康!
療程中全程都是用德國「有機植物精油」,先是進行令人woosa~放鬆心情的足浴~ 再以「嗅吸」讓精油以最直接的方式達到最大效果,接著利用「頌缽」震盪聚集能量、及透過「手感深層安撫神經釋壓」,與「負離子熱石背部鬆筋」的方式,將精油的氣味與能量往下扎根,達到最深層舒壓與身心靈平衡~療程後芳療師還會分享平時在家自己可以按摩保養的穴位,也太貼心了☺️
空間優雅極具「隱密性」女性專屬也是讓人全然放鬆的因素~ 尤其淋浴間和廁所是孕媽咪友善環境,都有安全扶手、免治馬桶和定期消毒,乾淨到還以為是新開幕那樣😜
體驗完脈輪芳療,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煥然一新!只要身邊有朋友跟我一樣睡眠品質差或長期疲憊,情緒憂鬱敏感,感覺能量氣場缺乏的人,我都大力推薦來體驗ㄧ回,生活忙碌之餘也不忘時常讓身心靈休息重整~因為真的沒有什麼事比健康更重要的了❤️
好康來惹👉至依蘭雅閑體驗療程,主動告知「蔡逸帆體驗文章分享」享首次療程體驗優惠
脈輪課程83折!!!
60分鐘經典課程「幸福鼠尾草」 2380元😍
官網上有多更詳細的脈輪療程介紹👉
https://pse.is/vqy78
依蘭雅閑幸福芳療 Vedaroma Is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