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的朋友,別錯過高市交助理首席張恆碩,及奇美藝術獎得主陳品均的這場音樂會!購票連結: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SeNEfQjYwq8Q
《雙弦饗宴 張恆碩x陳品均》
—沉浸於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完美二重奏
節目介紹: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的共通語言、是來自心靈的言語,人們在聆聽音樂時,學會了愛、學會了感情,而有什麼樣的情感是音樂無法燃起或抑制的?此場音之饗宴,由知名小提琴家張恆碩與大提琴家陳品均同台演奏多首經典曲目,在欣賞兩位頂尖演奏家精湛演出之時,別忘了先解鎖您的心房,讓悠揚的樂音能夠輕敲您的心扉~
開幕曲《高大宜: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作品7》,受到五聲音階的影響,這首作品頗有東方氣息。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合奏、輪奏,各自的旋律線有如兩人充滿內容的對談,論述、爭論、等待、回應,激動又溫和,高潮迭起。第二首為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所譜寫的《小提琴與大提琴之奏鳴曲,M.73》,同樣融合五聲音階的元素,以獨特的手法詮釋,把提琴的音域發揮到最極致。印象派的曲風,賦予提琴更多的可能性。最終以霍爾沃森改編的韓德爾作品作為結尾。霍爾沃森將韓德爾原先寫給鍵盤樂的《G小調組曲的帕薩加利亞舞曲》加以改編成弦樂版本,兩條旋律線在兩把提琴的詮釋下更為突出,在不搶走風采的前提下襯托彼此,相輔相成。
音樂家簡介:
張恆碩Violin/ Chang Hen-shuo
成長於台東,曾被知名小提琴家瑞秋.巴頓.派恩(Rachel Barton Pine)讚譽琴音「非常令人振奮且富音樂性」;百老匯世界網站以「純熟的技巧以及極高的靈敏度」形容其演奏。
六歲開始習琴,十六歲赴美深造,以全額獎學金分別就讀Colburn School音樂院大學部,以及耶魯大學音樂院碩士班,並以全額獎學金數次參與美國多個音樂節,也擔任過耶魯愛樂樂團首席,與連續三年參加阿斯本音樂節。曾數次與世界級指揮家,如芝加哥交響樂團之音樂總監:慕提(Riccardo Muti),舊金山交響樂團之音樂總監:麥可.提森.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及新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等人合作演出。曾考取芝加哥公民交響樂團首席,並在壇格塢音樂節擔任75周年慶音樂會之樂團首席。2015年考上邁阿密的新世界交響樂團;2017年示範樂隊退伍後,任灣聲樂團助理首席;2019年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以及NSO國家交響樂團之客席首席,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現為高雄市交響樂團助理首席。異鄉遊學10餘年,除了琴藝精進之外,也開始思考身為音樂人的社會角色,盡心於培養台灣的音樂之苗。
陳品均Cello / Chen Pin-jyun
陳品均,2014年出國至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與教授秦立巍學琴,並在成功獲取學士文憑後,繼續前往德國深造碩士。目前就讀於德國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HfM Hanns Eisler School Berlin),師事 Claudio Bohórquez教授。出生於臺灣1996年,9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分別在12和16歲時都各獲得了高雄市音樂比賽A組第一名,省賽第二名。2013年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與鳳新高中樂團協奏演出。2016年時在Wallace紐西蘭國際大提琴比賽中獲第二名。2018年入圍臺北市交音樂人才庫,奇美30屆藝術獎。大師班獨奏課分別與 王建, 楊文信, Steven Isserlis, Gary Hoffman, Alexander Buzlov, Lee Kangho, Philippe Muller, Wolfgang Schmidt, Richard Aaron, Kirill Rodin。室內樂 Gabor Takacs-Nagy, William Coleman, Juilliard quartet, Norman Fischer and Takacs quartet。
曲目Program:
Zoltán Kodály - Duo for Violin and Cello op. 7
高大宜: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作品7
Ravel Sonata for violin and cello, M.73
拉威爾:小提琴與大提琴之奏鳴曲,M.73
Handel-Halvorsen Passacaglia in g minor (after G.F. Handel’s Suite in g minor,HWV 432 passacaglia)
韓德爾‧霍爾沃森:G小調帕薩加利亞舞曲(改編自韓德爾G小調組曲的帕薩加利亞舞曲)
活動聯結:https://facebook.com/events/s/%E9%9B%99%E5%BC%A6%E9%A5%97%E5%AE%B4-%E5%BC%B5%E6%81%86%E7%A2%A9x%E9%99%B3%E5%93%81%E5%9D%87%E6%B2%89%E6%B5%B8%E6%96%BC%E5%A4%A7%E6%8F%90%E7%90%B4%E8%88%87%E5%B0%8F%E6%8F%90%E7%90%B4%E7%9A%84%E5%AE%8C%E7%BE%8E%E4%BA%8C%E9%87%8D%E5%A5%8F/1581231965371405/?ti=icl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
韓德爾的二首經典作品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八卦
早上說到海頓,
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得意學生樂聖貝多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貝多芬早期的作品有濃濃的海頓味,
他的第一二號交響樂就是有濃濃的海頓味。
貝多芬一開始寫交響曲時,
還沒有像三號以後那樣,
有很大的突破,
只是三號到九號,
才是浪漫時期的經典代表作。
其實海頓他的作曲很多樣化,
幾乎任何的音樂形式他都有,
實在是多元化的作曲家。
他有一首曲子是名列三大神劇之一,
就是創世紀,
這首曲子在宗教音樂中是很重要的,
若說每年聖誕節都會演出韓德爾的彌賽亞,
那另外一曲可能就是海頓的創世紀了。
我們就來聽這首三大神劇之一的海頓創世紀當中的選曲。--------阿智。
韓德爾的二首經典作品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八卦
音樂系於三月份邀請來自德國慕尼黑音樂院大提琴教授Reiner Ginzel與漢堡音樂院法國號教授Szabolcs Zempléni蒞校進行大師班講座,除了透過一對一的指導教學,分享對曲目的詮釋技法外,另也透過音樂會呈現演出,帶領師生們一睹大師風采。
德國大提琴家 Reiner Ginzel 教授深信「音樂的藝術」是超越完美演奏技巧的。對他來說,作曲、演奏、指揮及教學等,都是「音樂」一體多面的展現。 Ginzel 教授曾於23歲之姿擔任 「德勒斯登愛樂管絃樂團」的大提琴首席,之後再任巴登巴登「西南廣播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1986年起 Reiner Ginzel 教授即任職於慕尼黑音樂學院迄今。
在教學之餘,Ginzel 教授以著名的「德意志弦樂三重奏」一職於各方演出,其鑽研曲目涵蓋古典、浪漫甚至近現代,為德國該領域之重要演奏及教育家。他同時以獨奏家身分活躍於歐洲樂壇,包涵於各大音樂節演出以及大師班教學,並固定受邀於歐洲各音樂比賽如慕尼黑音樂大賽擔任評審。此外, Reiner Ginzel教授也灌錄數量豐富的唱片,種類由獨奏、室內樂甚至擔任指揮,皆精準詮釋了各種不同樂派之作品,並經常出現於廣播電視節目,是多才多藝的音樂家。
在一對一的大師班指導課程中,除針對各樂曲呈現之技巧外,Reiner Ginzel 教授也針對不同學生在運弓和琴身擺放位子提出了他的建議。他強調,演奏者臉部與肢體的表情不要過多,以免造成觀眾們因視覺上被吸引,而去忽略到聽覺上的感受,模糊了音樂演出的焦點。
另一位來自漢堡音樂院法國號教授Szabolcs Zempléni,曾任職於倫敦三一音樂學院和日本東京音樂學院,與德國特羅辛根音樂大學。他曾獲Békés國際法國號大賽第一名、Markneukirchen國際法國號大賽第二名、Brno國際法國號大賽第一名與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金牌。
Szabolcs Zempléni教授以獨奏家身分在捷克、日本、中國、泰國、義大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及美國等地演出,並與國際指揮大師如Ivan Raiskin、Yakov Kreizberg、Jonathan Nott、Daniel Raiskin 和Michael Sanderling等人合作,並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慕尼克室內樂團、薩爾茨堡卡門管弦樂隊、布達佩斯音樂節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和符騰堡愛樂樂團合作演出。
Szabolcs Zempléni教授在課堂中也建議同學一些演奏時的小細節,舉例來說,如果是與鋼琴或其他樂器合奏,首要注意譜架擺放之位子,以及和其他演奏者之間的距離,除了要考量觀眾角度外,也要能隨時與合奏者保持視線上的溝通順暢,才能讓演奏達到最佳成效。而勇於提問和發言,也是上課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此外,在18日舉辦的音樂會中, Reiner Ginzel 教授演奏了包括《貝多芬:十二首韓德爾神劇「猶大馬卡巴」主題與變奏曲,作品45》、《蘇克:敘事曲與小夜曲,作品3》、《馬丁努:斯洛伐克主題與變奏曲》,以及《孟德爾頌:大提琴奏鳴曲 D大調第2號,作品58 》等經典曲目。而另一場由Zempléni教授並與北藝大音樂系校友蘇映竹聯合演出之音樂會中,則呈現了《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Piano and Horn in F major Op. 17》、《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oncerto in E-flat major for Horn and Orchestra KV. 495》、《Robert Schumann: Adagio and Allegro for Horn and Piano Op. 70》、《Johann Wensel Kalliwoda: Introduction and Rondo Op. 51 for Horn and Orchestra》和《Robert Planel: Caprice pour Cor en Fa et Piano》等優美樂章,獲得全場熱烈迴響。
攝影 王世邦
韓德爾的二首經典作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韓德爾的二首經典作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你看過《天能》了嗎?你知道《天能》中除了祖父悖論之外,還隱藏一個並未明說的「鞋帶悖論」嗎?你知道那其實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的核心思想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的文章〈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在我們正式開始前,也請記得七字訣: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本系列前三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自由意志的重要**;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簡而言之,時間很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先後次序也並不可靠;而這樣的概念則破壞,或說解放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對因果律的預設,從而將薩托的哲學導向了虛無。
這是《天能》前半段的思想辯證。但話又說回來了:因果律真的就這樣被破壞殆盡了嗎?
其實也沒有。伊格言分析,針對這「線性時間中因果律被削弱」的結果,《天能》中的未來人分為兩派,暗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其中之一,是我們在上一集中提及的反派薩托,以及薩托的未來盟友。我們姑且將之稱為「薩托─未來人」派。薩托受到個人心靈創傷與私慾的驅使,自甘成為此派未來人的報復工具;而「薩托─未來人」派的核心思想,約略就是「沒有核心思想」──
一種無底線的虛無。
他們的對立面,當然就是天能組織了。
但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來討論的事。而這就得從組織代表人物,亦即是未來人Neil的行事原則──「發生的就是發生了」說起。
這句一再出現的口頭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粗疏地說,那正是他一再提及的**宿命論**哲學。正因為「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Neil顯然認為逆行回到過去無法改變史實;而他的信念和最終行動則體現了「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有機結合──
對,如同他在電影終局所言,「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Neil知道結局已定,無法改變;但他依舊有事要做。
一邊是「結局已定」的宿命論,另一邊則是「有事要做」的自由意志,二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彼此結合在一起。
相較之下,《天能》主角的態度則曖昧許多。這也導致了主角與夥伴Neil的價值衝突──為了救治於塔林慘遭逆轉子彈所傷的凱特,一行三人決定逆行回到奧斯陸自由港,去使用該處逆轉機把凱特的傷再「逆轉」回來。
而路程中,Neil首次向主角與凱特提及「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父,那麼你就不會存在;但你不存在,又如何可能回到過去殺了祖父?
這早已眾所皆知的**時光旅行祖父悖論**想必讀者們已然熟悉;也完全明白它在邏輯上無法解決。當然,「多重宇宙假設」可輕易擊潰此一悖論;但這是另一大題,我們照例沒時間講(?)。
對《天能》而言,更關鍵處其實是劇情中未曾直接提及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此悖論因美國科幻名家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科幻短篇〈By His Bootstraps〉而得名,我們在此簡述如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韓德爾的二首經典作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