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洲自由車公路錦標賽
#女子22公里公路個人計時賽
勇敢與恐懼一念之間👆🏻
身體疼痛仍然存在,我卻因為傷痛把自己的心弄的恐懼恐慌甚至想放棄了!回顧自己,實在太過於在意悲觀,我想要改變,既然都已經準備打仗,就是把最好的自己拿出來,不管表現如何,都要全力以赴🤛🏻
當到了現場,車子架上風阻,一切就緒準備熱身。心裡突然疑惑,我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麼優嗎?心魔出現在我腦裡,我的傷依然存在,為什麼要折磨自己?👎🏻。。。不!✋🏻你要做的是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不是腳不行,是你不想做,是恐懼讓自己擔心結果。黃亭茵,別拿過去的傷害來替自己找藉口,亞錦出場權是那時你一直想拼的,拼到了就是要好好的結束這個任務,無倫好壞別擔心結果別懷疑自己。一步一步跟著行程走,一次一次告訴自己可以的👍🏻
熱身前,用COMPEX熱身模式電刺激喚醒肌肉,電完上車開始熱身,照著自己習慣的模式專心在我的全身每一個動態,心跳拉高到極限休息一下再拉強度三分鐘把全身力量榨乾,逼迫自己維持一樣的功率把三分鐘撐完,結束那一刻心跳190❤️,恩!這是我要的數字❤️。呼~好喘。。。下車滾筒緩和,感受到我的腳仍然是反應遲鈍,這樣就好了!至少不是疼痛。。。不去想結果,做好每一階段的過程,無論好壞都不會有遺憾!別怕!勇敢一點💪🏻
一旁的隨隊人員,並沒有特別跟我說什麼!只說了加油~!當然,油必然要加,心必要安定👍🏻
正式挑戰自我
一分鐘的點放選手,在我前方已出發了四名,出場前,教練只對我說,前方是你的目標,試圖的追下來,別管後面的對手,拿出最平常的亭茵就好,別拿出最好的亭茵就好了👍🏻我:噗~你在開我玩笑嗎?哈哈~很有趣也放鬆了緊張的心情🤣
恩,最平常的我就是最好的我~短短的22公里,我相信自己知道該怎麼做!車子佩霓台上起跑台,拍拍我的屁股說加油呀💪🏻我看著時間倒數,騎就是了!哪來那麼多內心戲,好不好都無所謂,至少眼前是能掌控的,只要好好地深呼吸,別急!裁判54321倒數,出發!下噴射台到比賽道路,其實我沒有很掌握全程路線跟路況,隨機應變了!一公里後一個右轉開始進入公路道路,調節好我的呼吸,迴轉保持我的節奏,我只知道不是全平的路線就別硬急著強迫自己要定在一個時數。
前五公里
走著自己的路線,內線道的路況好差,我選擇了外線道,我看著自己的心跳,三公里心跳達到180,深呼吸別急別慌,感覺沒有很疲勞,還能維持時速40以上,感覺風也不大,還不錯唷~繼續保持!不久就看到前方的選手,我看到他往對向道切內,我不由自主隨著他的走線到了對向道的外道,只覺得路四線道的路寬好寬好寬,切來切去,還是走中線好了。。。而且對向若有來車豈不是更危險。上坡時速掉了,變輕保持迴轉頻率看著前方的對手,直直逼近他騎行,下坡變重保持迴轉頻率隨之拉高速度,看錶已五公里,心跳185上下。
前十公里
好快五公里過了,在一個上坡我追到了前方蒙古選手,我不斷地深呼吸深呼吸,保持自己的節奏,無論上上下下的路線,無論凹凸步平的路況,亭茵!別慌~後面追到就追到吧~維持好自己就夠了!我注意著前方路線,正當騎行六七公里時,有一個圓環左轉彎,直接反應是不繞圓環,切對向內彎直接左彎,不放慢速度直接跟他賭了,起身抓牛角,硬彎過去,正彎時,速度快到有點恐懼,自然反應按了一點點煞車,喔~亭茵!過得了不需要煞車!唸了自己一下!沒事~正好下坡,把速度拉回來。。。快到折返點我只覺得路線好寬好寬,長長的微上坡,讓我不斷地起身抓牛角變輕齒數晃車晃車晃車的爬上去,下坡變重齒數順拉回來速度,回到平路,看到1公里倒數折返的牌子,照著路線走,前方的遠遠看到另一個對手,此時我的心跳達到192,肯定是喘的,跳高就跳高吧!節奏別亂了就好,我腦海裡想著,後面的對手要追到我了嗎?折返後就揭曉了!沒有很注意自己的時數都在多少,我只顧著自己的體感還有路線的動態,上上下下的也沒能定一個好時速。準備折返,是一個 U trun,速度不敢放太慢,直到快要轉彎時,切外煞車切內彎彎過去到對向內道,起身晃車加速。
前十五公里
我的雙腳開始慣性不由自主控制出力力道,我知道自體開始啟動自我保護狀態,不斷告訴自己,做一樣的功率,一樣的姿勢,我不強求追趕,我只要維持頻率就好,試圖用腦控制雙腿的節奏,大口的深呼吸來控制呼吸節奏,我開始注意對向來的在我後面出發的選手,是不是離我近了!看到一個藍色的衣服~哇!香港的這麼快在我後面,那等等就被追到了,不對~那是剛剛被我追下來的蒙古選手,驚了一下!接著看到香港的選手,我想我們差不多!一眼一剎那判斷心裡有個底。回程我想剛剛的下坡就變上坡了,我的心跳一直在190上下,還有一段距離,深呼吸~你可以的可以的!照著路線騎,沒多久有一個長長的下坡,瞬間覺得好爽快,不由自主加速,但下意識控制自己別拉太快,會亂了節奏,等等就要上坡了!下坡結束就是為上坡。變輕變輕,我看到韓國的與我在爬坡點交會,他快好多~我想我跟他差很多,沒事~不到終點不知道結果!我看著爬坡的時數釣到25上下,最慢23,我的心跳197,感覺整個胃快被我喘到擠出來了,前方有人試圖追他,拜託你別放棄了!又是一個長長的下坡,維持著我的速度,我看到時速60上下,心跳降回來186,很好~亭茵!別怕~到目前為止都是好的!一個微下坡追近了前方新加坡的選手,再一個微上坡追到了她,此刻的我好喘好喘,深呼吸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大腦不斷地控制自己的雙腳,別讓雙腳隨心所欲去了!加油~快結束!
剩下七公里,追過了新加坡選手,接下來前方就是泰國選手,一直看不到他,剛追過新加坡選手沒多久一個右轉彎,又是上坡,喘喘喘,好撐好撐好撐!速度慢到都覺得新加坡選手會不會反超我了!老天鵝鴨雞都心裡OS出來。。。路面震動超級龐大,大家條件都一樣。看見五公里的牌子,剩五公里了,亭茵,快到了!定下心來,維持好別趕別急!加油!長長的道路,只有我一個人,遠遠看著前方引導機車裁判,四公里牌子出現,一直上坡上坡,我好喘好喘,抓起牛角,一直一直爬坡,撐下去撐下去!喘讓他喘,累讓他累,就是要撐下去!三公里牌子出現,微下坡又平路,我留意了自己碼表,心跳195,時速45,加油~保持這個節奏!隨著路線行走,看到了一個圓環,指標標示左邊,大圓環一旁人指引繞外到,我想著可能是彎完左彎圓環朝右出口出圓環,當我切內順圓環左彎準備好要朝前方又出口出去,看到有警察擋住路口!再往左出口看,裁判在那個出口。啊啊啊啊~~~我判斷錯了,快速拉回來繼續左彎,雙手放在計時把上不殺車的硬凹,停腳屁股重心向後,核心撐好,別動!跟他賭了!順著高速凹彎過去。。。結果我就繞大圈的左彎過圓環,驚驚怕怕!!又讓自己吃一次強心藥!沒事~快結束了!彎過去我看到了前方泰國選手,他是我的最後一個目標,保持節奏追上他!此刻,我的膝蓋發出警訊,感覺到好緊繃疼痛,開始無法定原本的力道。好!別急。。。我不追,不追,就這樣維持原本的節奏就好~好嗎!拜託你再撐一下!別慣性放棄!逼迫自己維持原本的節奏,不刻意追前方了,還好都是平路微下坡,沒有上坡,你行的!可以的~快結束了!我看著前方離我越來越近,最後一公里右轉彎,我追到了泰國選手,剩下一公里!!!時速掉到34,怎麼這麼難騎,剩下五百公尺,起身晃車加速,不到終點不放棄!!剩下三百,兩百,一百,五十。壓線。。。😵
意外的平靜喜悅
結束了~變輕齒數,低著頭安慰自己結束了!停止碼表計時。腦袋一片空白慢慢的踩著踩著,當我回神意識到自己在哪裡時,我離終點好遠好遠了!折返回去,我想著,若超過一分鐘,香港的還沒回來,我就有第四名了!開始一直看終點,覺得從回來後好像超過一分鐘了!心裡高興地覺得有~有達到目標!只要前四就好,遠遠聽到廣播我的成績,沒有很清楚,但聽到31分鐘,接著我看到香港進終點,聽到成績32分鐘,嗯嗯~前四名了!接著看到日本回來,成績32分鐘,哇~我有頒獎台上了😲韓國的回來,31分02秒,我想我沒那麼快!他應該是跟大陸選手拚冠軍,快滑行到終點,我看到佩霓說舉高手,我想說他在告訴我他在那兒,我趕緊高舉手請他過來推我,他一見面就跟我說亭茵你第二名誒😊!傻眼~😳真的假的!教練也過來了,很高興的跟我說恭喜啊~第二名👍🏻,我說不是還有大陸選手還沒回來😳佩霓女王說,大陸!大陸選手出發前車子出狀況,拖到一點時間才出發🤔!是喔~~~~~~喔!😮我想我被結果給嚇傻了,我還不敢相信我是第二名,是不是騙人的?!女王推我回到休息區,我還不敢置信我有那麼厲害嗎?!一直問她,我騎得很順嗎?🤔他一直回答我很順啊,而且不慢啊!我好幾次爬坡超慢的誒!他回答可是你很順暢啊!我真的第二名了嗎?😧他回答~是拉!別懷疑好嗎!😤
知道自己的結果,卻沒有很興奮很開心,只覺得好平靜。。。就這樣拿到亞運資格了!
這一趟,真的很累~我體會到了很多,傷都是存在,那就與傷共存吧!跟他達成共識🤝別拿過去的衝勁來套用現在的自己,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不過,亭茵還是亭茵!永遠都要正面思考👍🏻賽後檢討自己還有好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好好的學習⋯😀
謝謝大家對我的恭賀恭喜😍,好久沒有這樣重返國際凸字台的感覺,我把這份榮耀獻給所有的台灣人🙆🏻🇹🇼
這一刻,我還是告訴我自己
打敗自己的不是敵人,打敗自己的是自己。
別讓一次的成功就把自己看大了,把世界看小了!
有一段話寫得好入心
「沒有人能真正的拯救你,
就像沒有人能真正的阻擋你。
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跨不出去的自己。
接下來的路都得靠自己⋯
穿越所有的失望、挫折、恐懼,
唯一的方式就是⋯
#勇敢地面帶笑容走過去」💗
謝謝,我的廠商Xforce Optics - Taiwan眼鏡美利達自行車還是把最好的都給我,受傷這段期間,沒有成績的表現時,只要我能快樂騎車,他們都是永遠支持我,還有Herbalife營養品公司的身體營養支援,身體重要的蛋白素及魚油各個保健食品,還有運動前中後的乳清蛋白飲,實質的幫助我在訓練比賽的時候得到及時營養補充。
謝謝高雄市體育處還有議員們不斷關心著我的現在與未來。
謝謝申騰美利達車隊Team Senter-Merida車隊,給予我最大的後勤。
謝謝下坡女王周佩霓 Chou Penny全心全意把我的鋼炮戰駒準備完美無瑕,還現場直播即時報戰況給台灣關注我們的人。👭
若能帶給大家喜悅,全力以赴不算什麼🙆🏻
#最平常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
接下來,一場任務結束了~我還有下一個任務未完成。
亭茵,請繼續加油💪
「韓國 為什麼 被 台灣 反超」的推薦目錄:
韓國 為什麼 被 台灣 反超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按照Joe長期針對中國和香港與台灣的貿易結構做研究來看,這篇文章其實蠻適合解釋一部分的兩岸三地與南韓的貿易發展,當然可能還有一些部份需要額外解釋,但這個解釋還算相對理想。」
每個消費者所購買的產品背後,都藏著一條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當中,全世界的廠商非常激烈地卡位著。假設全球的製造業只生產一項工業製品,那就是樂高積木車。把積木車給拆解後,有四個主要部分:
1. 輪子
2. 積木
3. 馬達動力模組
4. 遙控模組
輪子有輪子的原料商和製造商、積木有積木的原料商和製造商。而比較複雜的馬達和遙控也各自有其製造商。然後由負責組裝的廠商把這四個部件組裝為完成品,然後交給商家販售,這些廠商就形成了產業鏈。
在積木車的生產製作過程(製程)中,每個部件的技術含量都不同,例如生產積木的技術(射出成形)是最容易的,輪子次之,但馬達模組和遙控模組的製造技術都相當複雜。
一開始,台灣和韓國是出口積木車完成品的國家,但是台灣和韓國沒有輪子和積木的原料,但中國有這些原料。另外,台灣完全不會做馬達模組,對於遙控模組,台灣只會做訊號的接收端和發射端,其他的技術則不會。
因此全球產業的分工如下:
中國:出口輪子和積木的原料到台灣,進口積木車
日本:出口馬達模組給台灣,進口積木車
美國:出口不含接收端和發射端的遙控模組半成品到台灣,進口積木車
台灣和韓國:向中、日、美進口上述原料、半成品,自行製造接收端和發射端,組裝後出口給其他國家。
其中,製造輪子和積木,以及最後的組裝都是低階技術,遙控模組中的發射端和接收端是中階技術,遙控模組(不含發射與接收端)和馬達模組都是高階技術。
台灣和韓國透過貿易進口原料,克服了沒有原料的先天劣勢,先學會了低階製造,比擁有工業原料的中國先一步工業化,並發展到中階技術,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二。這被稱為經濟奇蹟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戰後的經濟學界是預測擁有工業原料的國家會先一步工業化,但台灣和韓國卻令經濟學家跌破眼鏡,靠著出口積木車至其他國家賺取了大量的貿易順差。
工業化慢了一步的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由於組裝積木車需要大量人力,中國廉價的人力吸引了台灣的積木車組裝廠前去設廠,另一方面,由於語言不通導致管理問題,韓商前去中國設廠的意願較低。台灣組裝廠外移之後,原本組裝積木車的工人們就失業了,他們只好轉往服務業和沒外移的廠商求職,突然多了很多人搶職缺,這讓台灣的薪資開始下降。
隨著中國工人逐漸熟練組裝技術,台灣的輪子和積木製造商發現中國已經有原料和人力了,製造輪子和積木的技術也不難,整個產線搬過去還能省工資和運費,所以也紛紛搬過去了。原本從事輪子和積木製造的工人也失業了…他們要不就學習中階技術去做遙控器的接受和發射端,要不就轉往服務業,於是薪資繼續拉低…另外,這些廠商所聘的文員(行銷、業務、管理等)則被迫前進大陸當起台幹。如今台灣只剩製造遙控器的接受與發射端並出口到中國讓他們完成最後組裝了。
同時韓商因為語言與管理問題未能大量外移中國,低階製造的部分受到極大的競爭壓力,還爆發金融風暴,國家一度破產。低階製造的部分已經倒光,韓商只能專注中階製造,專攻遙控器的發射端和接受端的廠商家數變多,反觀在台的中階製造商數目,還維持原本的數目,競爭壓力較輕。在憂患中的韓商在競爭後,優者吃掉劣者,規模逐漸變大,技術也有進步。
如今擁有豐富工業原料的中國已掌握了低階製造技術,這原本就是經濟學家的預期,只是沒想到缺資源的台灣韓國竟然早一步學會這技術。最終還是把這技術回傳中國了。
但中國不甘於此,龐大的貿易順差是靠數量取勝的,其實低階製造的毛利是很低的,也就是說質還不足。中國開始進行產業升級,用他們的話叫「騰籠換鳥」。中國開始透過勞動條件的要求、工資的提昇,加重稅負的方式逼使台商遷廠至內陸,並吸引擁有中高階技術的廠商進駐。
用低階製造賺得的錢,使中國的可受教育人數增加,技術、知識型勞力也增加了,他們已具有挑戰中階製造的實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正如台灣從低階製造透過學習掌握中階製造的技術,中國本地的廠商也具有此種自我學習的能力。若中國追上台灣的技術,台灣就要和中國本地的中階製造商競爭,若技術被反超,則他們甚至就不再需要從台灣進口遙控器發送端、接受端了。台灣的製造業高不成,低不就,連最後的中階製造市場都可能因被中國從技術上趕超而被攔腰斬斷。
中階製造是台灣製造業的最後命脈,能否保命,取決於與中國中階製造商的技術差距,技術差距拉開,則中國必須不斷從台灣進口遙控器的發送端和接受端,而且能維持不錯的毛利,若技術差距縮小,則毛利將下降,對中國順差也將日益縮小。
反觀韓國除了中階技術領先台灣外,也已經具有打入高階製造的實力,韓已能生產完整遙控器模組,也能生產品質一般的馬達模組,韓國已經具備積木車中高階技術部分的完整產業鏈雛形。
從上述的例子裡,可以發現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的來源有二種:
前期:從中國進口原料,出口完整的樂高積木車至中國
後期:從中國進口原料,出口遙控器的發射接收端至中國
前期整個產業鏈除了原料和高階零件外,都在台灣製造,掌握了產業鏈低階到中階的製造,卡到良好的位置,創造了充分的就業機會,經濟欣欣向榮。
後期整個產業鏈除遙控器的發射接受端以外,台商全部移到中國去了,除了台商在中國設廠賺取的利潤外,原本在台勞工的工作機會移轉到中國去了,於是中國的職缺愈來愈多,事求人的情況下,中國工資上升。反觀台灣,職缺愈來愈少,人求事的情況下,薪資不斷倒退。
而中國取代了台灣成為樂高積木車出口國,出口到其他各國。台灣則集中出口遙控器的發射接受端到中國。換句話說,台灣由出口到世界各國變成集中出國中國,這是出口結構的改變,而不是台灣出口競爭力變強。出口的餅,從來都沒變大,只是從中國賺的部分變多,從世界賺的部分變少,反而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增加了貿易結構過於集中的風險。
韓國也面臨了低階製造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但是韓勞和韓商皆是受害者,是命運共同體,韓商要求政府給予暫時補貼苟延殘喘,並趁機努力轉型至中階製造,在共同危機意識和激烈競爭下,原有的低階升級至中階,造成原有的中階製造商的生存壓力,如此一來又逼出了幾家升至高階技術的廠商。
反觀台灣低階製造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中,台勞是受害者,台商卻是受益者,不旦沒有採取產業升級的策略,反倒是向政府遊說解除投資限制,大量外移至中國,然後用舊有的技術、更低的工資另起爐灶。這就是台灣輸韓國的關鍵。
如果您知道,我們對中國持續的貿易順差,是用失業率增加、薪資水準降低、出口結構集中化、減少廠商技術升級誘因、所得分配日益不均作為代價所換來的,你就不會發出以下疑問:「為什麼馬總統拿出數字說我們對中國持續貿易順差,從中國賺了很多錢,而我卻只覺得我愈來愈窮?」
拿出經濟數據而不深究背後的原因,這種刻意誤導並非經濟學的正道,在我看來只是以經濟學包裝的邪教團體而已。
http://centre-left-economics.blogspot.tw/…/07/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