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子金麥穗 – A l’Epi d’Or
訂位時特別要求露天座.
其實也不必, 巴黎現在多數餐廳都不難訂位, 承平時期一位難求的露天座也一樣可以輕鬆到手. 晚上七點半, 朋友已經就座, 我們還是第一桌. 看看後來的客人, 有一大半都是沒訂位的.
和朋友約喫飯, 挑了羅浮宮附近小巷裡我們摯愛的小胖子主廚Jean-François Piège去年新開的, 還在貸款的小館子「金麥穗」A l‘Epi d’Or, 這是一家開幕於1880年的百年歷史的小酒館, 被小胖子起死回生, 找回第二春.
之前來過兩次, 很喜歡. 這餐廳其實有點延續小胖子之前意外拿下一星的老牌餐廳「雞盅湯」La Poule au Pot, 也是以復古食譜菜色出名.
不過餐廳概念完全不一樣.
[雞盅湯]是布爾喬亞料理, 在19-20世紀初是一種有錢階級炫富的料理風格, 只用上等部位食材, 要用銀製餐具呈現食物, 價格當然也高. 「金麥穗」走的是平民路線, 非常符合這個位在過去中央市場附近的一般老百姓的消費.
據說這回是小胖子夫人Elodie設計的, 在我看來是一份非常聰明的菜單: 每天推出一種固定的無選擇的套餐(2道29歐元/3道36歐元), 天天變化不同菜色. 不喜歡當日套餐的可以單點, 選擇不多, 都是小館的名字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菜色 – 麵餅肉醬, 麵包粉煎魚, 咬夫人croque madame, 維也納小牛排, 韃靼生牛肉.
即使單點也不貴得離譜, 約在40上下.
我最欣賞的是在每日更換的套餐裡總會發現一些老菜, 現代年輕廚師不屑做的, 年輕一代法國人不懂喫的老掉牙的菜色.
比如今晚前菜是維棋冷湯Vichyssoise. 用馬鈴薯, 大蔥和雞高湯煮出來最後打成濃湯的冷湯, 都是很普通廉價的的材料, 以前是大眾食堂的東西, 上不了檯面. 現在則很難找到了. 即使有, 也常是工業品.
所有餐廳都偷懶在搞西班牙番茄冷湯的時候, 小胖子推出現在少見的法式冷湯, 而且做得非常道地, 加上一球芥末茴香鮮奶油, 清爽好喫.
麵餅肉醬Paté en croûte就甭說了, 對小胖子來說小菜一碟, 奇怪的是, 餐廳做得出色的不多, 小胖子的堪稱巴黎最好的(之一).
當日套餐的主菜是里昂的經典傳統魚丸子quenelle, 小胖子這次改用昂貴的高山湖魚omble chevalier, 滋味不同於常見的河鱸魚brochet, 更細緻. 重點在龍蝦熬製的經典醬汁Nantua非常出色, 搭配Basmati印度香米好喫得不得了. (所以醬汁有給太少的嫌疑…)
麵包粉煎魚也是好的無話可說, 魚肉鮮美, 柔嫩化舌, 油香撲鼻.
甜點也不馬虎: 蜜桃冰淇淋Pèche Melba (蜜桃還煮過去皮的), 草莓/橙花水冰淇淋(這個超級好, 一嘗驚豔)
還有, 我好喜歡這些民俗風手繪花紋陶盤, 很有鄉下地方的家庭感, 和La Poule au Pot那些過去有錢人喜歡炫耀的銀製餐具正好對比.
當兩星主廚不走浮誇炫耀路線, 走實在懷舊的comfort food路線, 而且做的一絲不苟, 很值得給掌聲. 我對他的敬佩不是他的兩星手藝, 其實是這一點: 即使做最不賺錢, 最不招名氣, 最尋常無奇的料理, 細節上他都堅持住品質.
喫著喫著, 小胖子戴著口罩悠悠晃晃地出現, 走過來打招呼, 停在桌邊跟我們聊天. 他今年不再當電視廚藝競賽Top Chef教練, 手底下掌著6家餐廳, 這家金麥穗還是壓下家產向銀行貸款的. 疫情一來, 餐廳全部關閉, 無數的員工進入半失業狀態.
小胖子今年半百(9/25, 天秤座), 嘗到人生的幾許歡喜哀樂: 中標病毒, 事業危機, 卻也在6月中迎來一個白胖寶寶.
在台北貴婦百貨Bellavita裡的燒烤餐廳據說照計畫, 可能明年初開幕.
他讓我們繼續用餐, 戴著口罩, 晃晃悠悠的去照顧他的兩星餐廳Le Grand Restaurant, 本來26個位置現在縮減成10個.
祝福像他這樣對美食文化有熱情, 努力穩住, 在非常時期求生的餐飲人.
#AlEpidOr
#JeanFrancoisPiege
韃靼牛肉食譜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君品全新義大利餐廳 #雅意Artbrosia
君品酒店 Palais de Chine Hotel Taipei 六樓全新開設義大利餐廳「雅意 Artbrosia」,據說,志在摘星。
於是在中秋佳節前接到一通電話:邀請您於10月1日與雅意的廚藝總監Massimiliano Musso與雲朗執行長張安平一同共進午餐。
媒體餐敘安排在中秋連假的第一天,可想而知,是為了大老闆張安平。張安平的確重視這間餐廳,餐廳名稱「Artbrosia」是他取的,結合「藝術」(art)與「眾神的食物」(ambrosia),提醒諸君義大利的古希臘、羅馬根底,吃美食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這天的菜單,菜名也是他取的,逗嘴海天地、頰暈馥郁、人生三吻,他隨手在手機上打出來,「我覺得很舒壓」。
雲朗觀光集團重視的「人文底蘊」,是張安平的日常。
張安平的手機備忘錄就是他的稿紙,裡頭存了藏量豐富的散文、新詩作品,其中有好多是他獻給太座的禮物,生日、情人節、結婚紀念日從未錯過,「不是一年寫一次,是幾個月就寫一次耶!」談到讀書,他眼睛一亮,說道最近在看《我們為什麼愛宋朝》,閱讀龐雜如他,尤其愛歷史書。「我原本大學想念歷史、文學的」,張安平眉舒目展,「可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家需要人才,於是我念了物理。」
也就不意外張安平會在辦公室練毛筆。這天,他從家裡帶來一卷軸,打開來,是他親筆題的「雅意」二字;拉開卷軸笑得真切的受贈者,則是從北義大利皮埃蒙特(Piemonte)遠道而來,米其林一星餐廳「Ca' Vittoria」的主廚Massimiliano Musso。
#家傳四代的皮埃蒙特菜
Massimiliano Musso今年三十九歲,是Ca' Vittoria的第四代傳人。座落於義大利皮埃蒙特地區(Piemonte)阿斯蒂省(Asti)的小城蒂廖萊(Tigliole),Ca' Vittoria本身是一座十八世紀的建築,歷經三代女主人的經營,第二代Gemma將之擴大為莊園酒店,且在1997年摘下米其林一星,第三代Sandra是Gemma之女,而第四代掌門人,你猜對了,就是Gemma之孫、帥氣挺拔的Massimiliano Musso。
Musso主廚去年就應君品酒店之邀來台客座,今年更進駐開店,由與之共事許久的捷克籍Josef Pindur擔任駐台主廚,率領來自義大利、秘魯、美國、中國、波蘭等地的內外場成員,供應具有皮埃蒙特特色的佳餚。
為什麼是Ca’ Vittoria?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半開玩笑地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雲朗觀光集團在義大利擁有五間酒店與莊園,其中一間位於皮埃蒙特的「聖莊」(Relais Sant'Uffizio)距離Ca’ Vittoria車程不過四十分鐘;丁原偉去當地出差時,透過義大利廚師介紹造訪了Ca’ Vittoria,一嚐鍾情,「怎麼可以每次吃都吃不膩!」於是動了跨國合作的念頭。
雅意 Artbrosia在台灣亮相的第一份菜單,丁原偉和Musso主廚反覆溝通,「我要你做你祖母的菜。」
祖母的手藝,向來是義大利菜的靈魂,時至今日沒有什麼地方比義大利更以老奶奶的食譜為傲了;另一層意義當然是,Ca' Vittoria是在Musso主廚的祖母Gemma手上成長茁壯的。這天的菜單,精選了幾道雅意的自信料理,不是正式的套餐,但可體驗Musso主廚的皮埃蒙特本色。
#傳統風味的現代呈現
什麼是皮埃蒙特菜?
二道全義大利知名、甚至世界知名的皮埃蒙特傳統菜,你一定聽過:香蒜鯷魚熱蘸醬(Bagna Cauda)與鮪魚醬小牛肉(Vitello Tonnato)。前者是將熱橄欖油、大蒜、鯷魚和融化的奶油調和而成的蘸醬,用來沾蔬菜吃;後者是將水煮小牛肉切片,淋上以美乃滋、鮪魚塊、水煮蛋、酸豆、鯷魚做成的鮪魚醬。由此可見,鯷魚是皮埃蒙特的重要食材,且會用魚醬為肉類調味。
皮埃蒙特也會用奶油,那是因為此處盛產好牛,酪農產業因此發達,並肇生出許多牛肉料理,添入此區聞名的Barolo紅酒或Barbaresco紅酒做的燉牛肉(Brasato)十分普遍;宰割牛肉、處理閹雞所剩下的牲畜內臟、生殖器,也會被拿來做成燉菜或其他菜色。還有榛果,榛果巧克力醬(gianduja)就誕生於此區,那是1807年法國佔領皮埃蒙特期間,由於巧克力禁運,當地糕餅師將牛奶與榛果加進巧克力中的智慧發明。也別忘了松露,皮埃蒙特區內的阿爾巴(Alba)與阿斯蒂(Asti)二城向來互打「松露戰爭」,Musso主廚的老家Ca' Vittoria距離二城都近,吃松露可是家常便飯。
這天的菜單顯示了以上線索。開胃小點裡,鮪魚醬被裹在膠狀紅椒裡,與紅椒丁一起吞下,鮪魚醬的綿密香腴給紅椒的甜味與芬芳點亮,一口醒神;煙燻櫛瓜塔,塔皮輕脆且厚薄一致,黑橄欖的馨香隨著咀嚼後發先至;雞肝慕斯安坐在榛果脆餅上,內臟與榛果出現了,皮埃蒙特的傳統風味。幾口點心,既展現做工,也展現Musso主廚結合傳統風味與現代呈現的表達。
內臟也出現在另一道開胃菜,包在菠菜葉裡的鴨心、鴨胗、肥鴨肝,入口一抹柑橘類的明亮芬芳,原來是檸檬醬,與底下的帕瑪森乳酪慕斯、焦化洋蔥一起吃,鹹香回甘。
皮埃蒙特的牛肉出名,來到台灣,雅意特別選用台灣黃牛的菲力來做韃靼牛肉,手剁成粗丁以強調口感,覆上牛肉清湯晶凍,襯以帕瑪森泡沫醬汁,正是帕瑪森的鹹勁與發酵濃香,為整體賦味。這也是一道風味強烈的韃靼牛肉,與其他市面上的韃靼牛肉截然不同。
風味強烈的韃靼牛肉,必須配麵包,雅意從義大利聘請的烘焙師很出色,她做的黑松露可頌,內裡層次分明、空氣感蓬鬆,外殼又堅挺酥脆,黑松露的芬芳優雅繚繞,十分美味。
攝氏61度的溫泉蛋,與洋蔥醬汁、煙燻栗子泥配對,更加秋意盎然的配角們,是香菇、牛肝菌、黑松露,沾泥帶土的踏實風味,卻夾藏了鹹鮮亮點,原來是義大利生火腿(prociutto),且是Musso主廚特別指定的品牌。溫泉蛋作為載體,堆疊洋蔥與栗子不同的甜,蕈菇與煙燻不同的香氣,層次明朗。
鯷魚終於出現了,與麵包、大蒜做為餡料,夾進鱈魚肉裡,外層包裹菠菜與巴西里做成的「菠菜紙」,醬汁也青翠如草,是魚高湯與巴西里、檸檬的調和。鱈魚肉細油潤,熟度剛好,鯷魚餡柔柔鹹香,恰與巴西里檸檬醬汁平衡,也正是巴西里的綠香與檸檬的酸味除去濃膩的風險。皮埃蒙特南邊接壤利古里亞(Liguria),利古里亞面臨地中海、盛產柑橘,Musso主廚說在皮埃蒙特也時常用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入菜。
另一道用上巴西里與檸檬醬汁的菜色,是Musso主廚的Gemma奶奶做的牛尾麵。太美型的牛尾麵!巴西里與原味麵團反覆碾壓而成的雙色條紋麵皮,如緞帶般蜷曲,凹折處填進了燉牛尾,醬汁如一汪碧潭橫據中央。於是,這道麵不是唏哩呼嚕捲一捲吃,而是用刀叉切開再沾取醬汁,味道輕盈、姿態優雅,義大利人自己做的義麵解構,擺脫傳統印象。你以為這是孫輩的Musso主廚的創作?非也,這出自Gemma奶奶之手,1997年她摘一星時,就有這道菜了。
燉牛肉作為主菜登場,用上的是牛頰,燉煮了二十小時,搭配炸牛尾球,以及四種質地的根芹菜:根芹菜泥、烤根芹菜、根芹菜脆片、根芹菜球。牛頰本身偏乾老,欠缺膠質融化的稠嫩口感,比較可惜。
甜點是檸檬塔,並以芒果冰沙象徵一輪明月,慶祝中秋。
Petit four比甜點好,杏仁餅乾(amaretto biscuit)夾巧克力、松露巧克力、巧克力沙布蕾與焦糖布丁、青蘋果,都有紮實的做工與精準的調味,結尾愉悅。
#希望讓人一訪再訪
雅意設席32位,不大,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說,希望這裡讓人一訪再訪,一個月可以來吃好幾次,而不是一季來吃一次新菜單。於是他也希望這裡能做到高度客製化,經營熟客群,讓客人有如回到自己家那樣舒適與妥貼。
至於多國聯軍的團隊成員,丁原偉也透露,他希望雅意可以成為與「頤宮」分庭抗禮的西餐品牌,作為未來向海外拓點的培育中心。
作為五星級飯店裡的義大利餐廳,雅意的設定自然偏向高端,與台北坊間受歡迎的直爽型義式小館有所不同。繼TOSCANA、Bencotto後,雅意能否開出台灣義菜市場的新格局,值得觀察。
韃靼牛肉食譜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八卦
Christophe Pelé x Karen Torosyan四手聯彈
一個是當今最受注目的巴黎兩星主廚, 一個是2015年世界麵餅派pâté-croûte(註)冠軍, 兩人正好都出新書, 在合寫的日本作者增井千尋Chihiro Masui的牽線下, 辦了一場四手聯彈的媒體餐會.
地點就在目前巴黎我最喜歡的兩星餐廳Le Clarence裡. 我受邀去湊個熱鬧.
先介紹一下餐廳本身所在的建築. 這是一棟建於19世紀末的貴族豪宅, 鄰近香榭大道, 帶有濃厚的拿破崙晚期的風格: 粉色系色調, 線條華麗, 弧度優美的石砌樓梯, 閃亮描金的鑄鐵捲花欄杆, 氣派的花紋大理石地板, 古典油畫人像, 復古手工厚羊毛地毯… 我最喜歡的是圖書室這一塊, 整片的骨董書牆, 讓人想順手牽羊.
背後的主人是波爾多五大酒莊之一的Château Haut-Brion莊主, 當今的盧森堡王子Prince Robert. 餐廳酒單好, 不在話下. 光是自家的酒完整年份排下來就很驚人了. 偷偷告訴大家, 酒單上有好幾款我偏愛, 市面上不好找的香檳酒莊Jacques Selosse.
插話一句: 地面樓還有一間葡萄酒專賣店, 酒款不是非常多, 卻選得很好, 價格也算合理, 是巴黎買酒的好地方.
如果有機會來這裡吃飯的話, 建議你: 用餐前喝香檳, 或是用餐後喝咖啡, 要求上二樓的大廳, 那是一間寬敞明亮, 法蘭西風格貴氣逼人的沙龍. 舒服得很.
Le Clarence主廚Christophe Pelé以即興創作出名. 餐會開始前甚至沒人知道菜單 – 除了知道客座主廚Karen Torosyan一定會出他拿手的冠軍麵餅派.
這次地主主廚C. P. 端出的作品有些是平常這裡就有的, 如韃靼醬鳳螺, 陳年comté乳酪烤泡芙, 海膽-烤旱金蓮花-香料醃漬肥豬肉片lard de colonnata.
這回比較精彩的是4款不同做法的小螯蝦: 酸模醬汁水煮小螯蝦與胸腺天婦羅(這道組合意外但是還不錯); 焗烤小螯蝦佐香草; 生小螯蝦佐生蘑菇和波菜; 玉米餅-小螯蝦-牛肉清湯-黑松露.
這位號稱不用鹽做菜的主廚用最新鮮的食材和其他方式調味(魚子醬, 乳酪, 醃漬肥豬肉…), 讓每一道菜嘗起來都明亮細緻而不失滋味.
客座主廚Karen Torosyan則做了兩個派: 黑毛豬-鴨肉-鵝肝派, 蘇格蘭鮭魚-蘑菇-波菜-黑麥. 兩個派當然都相當出色(雖然我有點懷疑珪魚派的餅皮沒有完全烤熟).
插話一句: 麵餅派這個傳統熟食店的東西最近兩年在巴黎又紅回來了, 不知為什麼, 被搞得很現代, 有時尚感, 不少餐廳都用來當招牌. 小胖子的新餐廳A l’Epis d’Or; 裝修後重新開幕每年發布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固獎的Drouant; 還有把肉醬派高級化奢侈化的Nicolas Arnaud, Le Boudoir… 也都做得相當好.
我翻了一下C. P. 的書, 部分的照片和我過去幾次在Le Clarence餐廳嘗到的菜幾乎一模一樣, 表示照片和實際的菜品非常一致, 並沒有為了出版而美化菜色和擺盤. 還有, 這本書出了英法兩個版本, 也很明顯是想攻占英語食譜書市場.
客座主廚Karen Torosyan的出身頗有趣的, 原籍東歐亞美尼亞人, 18歲移民布魯塞爾, 在比利時的brasserie工作, 2010年成為布魯塞爾Bozar restaurant主廚, 2015拿下世界盃麵餅派冠軍Champion du Monde de Pâté-Croûte, 2017年拿到米其林一星. 他這本書有50多個食譜, 不是只有麵餅派.
下次去布魯塞爾我倒是想去嘗嘗他的餐廳Bozart, 感覺是個手法嚴謹有度的廚師. 不然是很難將麵餅派如此傳統的東西做到這麼精準到位的.
註: Pâté-Croûte或Pâté en Croûte指的是外面用麵餅皮包住內餡, 送進爐子烘焙. 通常是長條形, 然後切片販售或上桌食用. 熟食店常見, 因為會擺上好幾個鐘頭, 甚至隔夜, 所以肉餡往往是肉和鴨肝, 像這次餐會裡的鮭魚餡則非常少見, 而且魚肉能烤到如此精準的半生熟度, 可見主廚功力.
#ChristophePele
#KarenTorosyan
#LeClarence
#BozarRestau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