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調降為二級警戒,降哪些? 】
➤➤➤ 首先提醒:警戒調降仍維持外出戴口罩,室內可放寬到50人、室外100人,人數放寬但仍須留意社交安全距離。
➤➤➤ 以下為指揮中心的建議指南,實際施行細節,需待各縣市政府公布。
我們來看看與大家常碰到的生活問題,先參考各類活動通則:
1.除飲食外,全程佩戴口罩。
2.實聯制。
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4.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
5.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6.室內人數限制50人,室外人數限制100人,超額需提防疫計畫。
7.用餐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祭典、普渡、中元祭、誦經、禮拜、彌撒:保持社交距離、人數限制、防疫措施。
🆗 #宗教場所掛單住宿:一人一室,若為同住家人可多人一室。
🆗 #酬神表演(如歌仔戲、布袋戲等等):演出人員持三至七日快篩陰性證明可脫口罩。舞台離最近的觀眾席需有三公尺距離。
⛔ 還不可以:台下觀眾不得飲食。
🆗 #可以公祭:實聯制、防疫措施、人數限制。細節由各縣市訂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外出用餐:可在餐廳、超商、賣場內用區用餐,用餐指引可參考上次,比如需有間隔座或隔板等等。
⛔ 還不可以:超商熟食不開放販售。
🆗 #可以辦婚宴:仍須實聯制、用餐指引、人數限制,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百人以下。
⛔ 還不可以:不得逐桌敬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幼兒園、托嬰、課照:
教師施打疫苗達80%。未施打疫苗或施打疫苗十四天內者,需持三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每三至七日定期篩檢。
⛔ 無法通風的空間:不開放地下室、無窗空間等。
🆗 #補習班:
未施打疫苗或施打疫苗十四天內者,需持三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每三至七日定期篩檢。
⛔ 無法通風的空間:不開放地下室、無窗空間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以下團隊訓練、返校訓練:
一、教練、防護員等工作人員,需持三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每三至七日定期篩檢。
二、分時分段返校訓練,各時段室內二十人、室外四十人。
⛔ 還不可以:住宿。
⛔ 還不可以:跨校(需要固定成員)。
🆗 #高中以下暑期活動:
篩檢等陰性證明與定期篩檢規定同上。
開放靜態、校內、室內、固定座位(崗位)、固定成員的教學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撞球、#保齡球:球具需消毒後才能給下一組客人。
🆗 #各類球類活動:球場需有實聯制、需戴口罩。
🆗 #抓娃娃機:營業時專人管理、實聯制、加強清消、出入口限縮、人數管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釣魚了:開放第一類漁港垂釣區、娛樂漁業漁船,休閒農場開放附設釣魚池、釣蝦池,記得仍要口罩喔。
❓ 市區郊區的各類釣魚釣蝦是否開放:依照各縣市政府公告細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植物園:預約制。
⛔ 還不可以:飲食。
⛔ 還不可以:室內展示館暫不開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圖書館:人流管制、維持社交距離可適度開放。
🆗 #美術館、科博館、博物館:單一出入口管制、預約優先。
⛔ 還不可以:語音導覽、穿戴式、體驗型、互動式器材設備。
⛔ 還不可以:五十人以上團體預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演場館、劇組拍攝:演出人員與劇組人員需持三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演出時演員可脫下口罩演出。
🆗 #觀眾席:間隔座或梅花座、固定席位、舞台離最近的觀眾席需有三公尺距離。
⛔ 還不可以:還不能有搖滾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意:客人需預約並有時間間隔,需加強清潔消毒。
🆗 #民俗調理業:預約制、得檢附技能證明、禁止密閉空間、加強清消、禁止拿下口罩。
🆗 #美容美體業:預約制、禁止密閉空間、加強清消、禁止拿下口罩。
⛔ 還不可以:需拿下口罩的做臉、紋唇項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旅行團:
開放五十人以下旅行團、遊覽車需間隔座、大車限載二十人,遊覽車麥克風清潔消毒後才可給下一人使用。
⛔ 還不可以:在遊覽車上唱歌。
❓ 遊覽車上是否能用餐:還需要研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團體會議:
開放室內五十人、室外一百人集會,以及實體投票、理監事、辦理選舉罷免等事項。
會員大會、代表大會超過人數限制怎麼辦:實體會議合併視訊舉辦。
現場需留意防疫措施、人流管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額外補充七月十七日的指南:
#自行開車載家人,#是否可飲食?
民眾自行開車,若車內均為同住家人,可開放飲食。
若為非同住家人,其中一人飲食時,車內其他人還是要把口罩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都是還不行:
⛔ 高鐵台鐵還不能在車廂內、大廳、候車區飲食。(只能在用餐區飲食)
⛔ 游泳池。
⛔ 無法全程配戴口罩的水域活動,比如海邊、沙灘、水域設施。
⛔ 山屋營地暫不開放。
⛔ 遶境、進香等非固定地點宗教活動
⛔ 八大行業
⛔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
⛔ KTV、MTV。➜ 還不能唱歌
⛔ 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 還不能上網咖、不能玩桌遊、不能上麻將館
⛔ K書中心、樂齡大學、社區大學(社區大學受理秋季班報名,但目前實體課程仍不開放)。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23:18更新】確診澳籍音樂家2月28日、3月1日曾在台演出,國家交響樂團取消演出,文化部所屬場館座位採梅花座或隔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晚10點20分緊急召開記者會,衛福部長陳時中和文化部長鄭麗君共同對外說明,從台灣飛回澳洲確診的澳籍男子是音樂家,2月28日、3月1日曾參與國家音樂廳演出,鄭麗君宣布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即刻全部取消,並加強各藝文場館的防疫措施。
陳時中表示,這名澳籍音樂家入境台灣時,在健康聲明填寫說他有咳嗽症狀,因此在機場接受醫師檢疫,醫師當時判斷他無症狀也無地區旅遊史。該名音樂家密集接觸者是合演的團員,進出音樂廳也是從後台進出,加上音樂廳演奏時跟觀眾超過2公尺,研判觀眾應無感染風險安全。但音樂家來台密集接觸仍有21人(包括團員、記者),則需要分別進行居家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
鄭麗君表示,該名澳籍音樂家受邀來台於國家交響樂團演出,分別在2月28日晚上於國家音樂廳、3月1日下午於演奏廳表演。
她指出,已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展開因應作為,包括即刻取消國家交響樂團活動;國家音樂廳和相關空間立刻關閉進行消毒,後續演出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來向大眾說明;團員中密切接觸者皆進行防疫措施;該名澳籍音樂家在演出前開過記者會,當時有7名記者參與,後續有3名記者專訪,共10人(其中2名外籍記者已離境),其餘國內記者已掌握名單,將會提供給指揮中心。
對於藝文場館的防疫措施也將加強,鄭麗君宣布,文化部直屬的樂團近期若有國際邀演者,且不確定其旅遊史,國際邀演將延後辦理;民間活動涉及國際邀演者,若是從旅遊警示區來的,則要求要謹慎評估,若非旅遊警示地區,仍希望主辦單位要風險評估,掌握旅遊史。
針對今晚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公眾集會因應指引」,鄭麗君表示,會建議藝文活動主辦單位訂定防疫應變計畫,文化部也會開設窗口來因應。文化部所屬的表演型場館,除了春節開始的入場量體溫、乾洗手防疫措施外,將來體溫超過37.5度的觀眾禁止入場並建議立即就醫,其餘觀眾需全程戴口罩,座位建議採梅花座或隔排,進場散場都要消毒;至於靜態展演場館,也希望能控管不同時段的進入人數。
#圖解新聞【武漢肺炎14大臨床症狀有哪些】http://bit.ly/2HMR2T6
【新增兩確診;外籍男2日搭長榮班機抵澳洲後確診;公布「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和「企業持續營運指引」】
台灣今(5日)新增2名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分別為先前曾到中東旅遊返台確診者的插花班同學,以及一名到菲律賓旅遊返國後的30多歲男性,國內累計案例增為44例。
為避免集會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晚也公布「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和「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作為進入社區傳播階段的準備。
■中東旅遊史插花班同學1名確診,另1例為菲律賓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晚間召開記者會,公布國內第43、44例確定病例,案43(北部50多歲女性)為案39(曾到杜拜、埃及旅遊北部60多歲女性)確診前的接觸者;案44為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北部30多歲男性)。
陳時中表示,北部5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由於其2月24日、25日共兩天的下午,曾與到杜拜旅遊的女性一同在插花班上課,且坐正對面,故列為接觸者。其於3月3日因發燒及喉嚨痛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住院隔離,4日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研判為群聚事件,其家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完成採檢,將持續追蹤個案接觸者健康情形。
關於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陳時中指出,北部30多歲男性曾於2月28日至3月3日與友人至菲律賓旅遊,3月2日於菲律賓當地出現胃脹及腹瀉症狀,3月3日返國後因喉嚨乾、倦怠情形至診所就醫,4日至醫院就醫時,院方發現個案有國外旅遊史且出現症狀故採檢通報,於今日檢驗確診,目前個案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同住接觸者無疑似症狀。依個案發病前活動史和時間序來研判,於境外感染的可能性較高。
■外籍男境外感染在台發病後,2日搭長榮抵澳洲後確診
澳洲廣播公司(ABC)今日報導,南澳州(South Australia)新增2名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其中1名為近日到台灣旅遊的外籍58歲男性。該男性於3月2日從桃園機場搭乘長榮航空BR315班機出發,於3日抵達澳洲布里斯本(Brisbane),當日再轉乘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VA1394客機,前往南澳州首府阿得雷德(Adelaide)。
陳時中表示,因為無法直接與該個案接觸對談詢問,疫調上有難度,目前還在跟澳洲當局確認該名男性的身分,但已鎖定一名可能個案。該個案在2月22日自英國倫敦經泰國曼谷到台灣,於2月23日入境,2月27日晚間因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至診所就醫,並於3月2日離台。
陳時中指出,該個案初步研判於境外感染後在台發病的機會較高,目前正透過各項聯繫管道,積極調查個案2月23日至3月2日間在台行程,以進行接觸者匡列,請民眾勿過度恐慌。
長榮航空則發表聲明表示,長榮每一航班值勤後均會清潔與消毒,對於該確診者搭乘的BR315班機會採深度清潔及加強消毒之方式處理,當班之空服員原規劃值勤今日BR316布里斯本-台北航班,本航班將空機飛渡返台,旅客全數轉搭其他航空公司,空服組員不安排勤務,並以加大隔離空間及全程配戴口罩之方式搭機返台。與該名旅客接觸過的空、地勤員工,將配合疫情指揮中心之規範,進行相關檢疫或隔離。
■避免集會群聚感染,公布「公眾集會因應指引」
指揮中心今晚並公布「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呼籲民眾舉辦活動前必須先進行風險評估,包括舉辦活動的必要性,風險高就建議延期或取消,如果必須舉辦則要擬定防疫應變計畫,計畫中必須有六大指標:是否能事先掌握參加者、活動空間通風情況、參與活動是否有固定位置、參加者之間的距離、活動持續的時間以及是否能落實戴口罩與手部衛生。
在場媒體詢問以職棒為例,是一場超過千人以上的活動,是否會建議取消?陳時中表示,職棒球場很難掌握事先參與者,但空間算通風,位置也固定,只要參加觀眾之間距離能保持一公尺以上,落實戴口罩與手部清潔,加上3個多小時的活動也沒有過夜,如果主辦單位有提出應變計畫,對於這樣的活動「基本上不會反對」。
至於受居家檢疫/隔離者若違反規定外出的罰則部分,陳時中也說,指揮中心正在擬定裁罰指引,等確定就會馬上公布。
■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延期不開罰,發布企業持續營運指引
內政部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因應指引:社區管理維護」,建議社區的遊戲室、多功能活動空間暫停開放,公寓大樓的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如果在這段時間無法召開,不會開罰,並於今年底前擇期召開。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說明,社區管理委員會如果沒有辦法如期改選,可以以書面的方式共推管理人,就可以維持正常的管理,不用急著在疫情緊繃期間召開,另外,如果要舉辦活動,建議配戴口罩、定期清潔消毒並與衛生單位討論形式、延期或取消。
指揮中心並發布「持續營運指引」,將疫情分為「零星社區感染」與「發生持續性或廣泛性社區傳播」,建議企業依疫情情境、風險評估、因應對策、組織應變與緊急聯絡網等五大架構,由企業訂定持續營運計畫。(文/林雨佑、嚴文廷;攝影/中央社/裴禛;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擋掉上百關鍵字、自封「全球抗疫典範」,中共如何打武漢肺炎輿論戰?】https://bit.ly/2wxxpMi
【武漢肺炎防堵、減害換檔關鍵──我們怎麼及早攔截重症高危險群?】http://bit.ly/3avhmO7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2019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群聚感染 #社區傳播 #報導者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Facebook 八卦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先前的「一天聽一點」當中,曾經有好幾次,跟大家分享關於「內向者」的特質。包含「內向者怎麼樣能夠做好外向的事情」,或者是對「內向者」而言,為什麼運動這麼的重要?
那很多朋友開始問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我也是個「內向者」,那我可以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更適合我、更能夠讓我這樣的一個性格跟特質,透過運動能夠得到一個好的充電呢?
那今天呢,我就跟你分享,關於適合「內向者」到底有哪些運動?
分成幾個部分喔,第一種運動,叫做「耐力型的運動」。事實上,對「內向者」而言,對於那種需要身體近距離接觸,而且要同時揪集很多人才能進行的;那顯然這樣的運動,不太合適於「內向者」。
那種可以自己一個人,就去進行的「耐力型的運動」,就非常適合「內向者」。比如說,像健行啊、健走啊、慢跑啊、騎自行車…我個人很喜歡騎自行車哦!游泳,這些部分都很合適。
而且這樣的一個運動,能夠有效的刺激你的心肺功能。當你慢慢的養成這樣的習慣的時候,你不僅可以透過這樣的運動,享受獨處的時光。而且對於疲勞的恢復也很有幫助。
那第二種運動形態,就是「重量訓練」。熟悉「重量訓練」的朋友你就會知道,其實在做「重量訓練」的過程當中,你不太需要跟其他人互動;頂多你跟那些輔助的器材互動,這樣就可以了!
其實,對於安靜的「內向者」來說,這種「重量訓練」讓你長肌肉,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你有效的預防骨質酥鬆、降低骨折的風險。對於喜歡長期靜態活動的「內向者」而言,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重量訓練」的部分。
而第三種活動,就是「團隊運動」。這裡所謂的「團隊運動」,其實前面已經有提到了,對於那種籃球啊、足球啊;這種需要一大群人,而且跟其他的夥伴,要很近身的這種運動項目,顯然不太適合「內向者」。
可是,對於那種身體距離,不需要那麼靠近的;比較遠身的這樣的活動,就很適合你。比如說桌球、網球。所以,如果你是「內向者」,你也很喜歡桌球或網球,那這樣的一個運動形態,也是你可以選擇的。
而最後一種運動形態,就叫做「身心協調式的運動形態」。這樣的運動形態,可以幫助你心情沈澱下來,而思考力更集中。比如說太極、合氣道、皮拉提斯,或者是瑜伽這一類,都是很好的選擇。
那當然,如果你本身也很喜歡接觸大自然的話;那麼散步、在山林裡面健走,這樣的活動,也可以幫助你身心協調。
那麼談到這裡,跟你分享了這麼多的運動形態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什麼時候「開始運動」啊?
我想如果你願意的話,在聽完這一段錄音之後,起碼給自己一個「開始」;因為「起點」是很重要的哦!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明年的3月9號跟3月10號;我們有一個工作坊,是由國際級的心理咨商師哈克,為大家帶來的一個工作坊。
叫做「翻過來看世界,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這兩天的工作坊,會幫助你認識自己,並且找到最適合自己,生命發揮的調整與道路。
我們很難得的,邀請到哈克開設這樣的工作坊,所以,希望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3月9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古碧玲 主編、黃柏勳 同學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 史琬晴(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
劉錦宜(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靜態活動有哪些 的相關結果
靜態活動有哪些 ... 靜態遊戲由於心智解讀是需要孩子的專注與靜心思考的,靜態遊戲是比較適合做為引導孩子來推論解讀。諸如撲克牌、桌遊、扮家家酒、火車汽車玩偶等各種玩具 ... ... <看更多>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動態活動有哪些 - 軟體兄弟 的相關結果
3.考量安全性:. 從事休閒活動,需有規劃準備,量力 ... ,动态活动,例如旅游、逛街、运动等之外,有哪些静态活动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呢? . 来 ... ... <看更多>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休閒活動的種類 的相關結果
例如各種球類、游泳、健身操、騎馬、登山、太極拳、潛水、跳繩等,可以鍛鍊體魄,增進體力,有益身體健康。從事腦力工作的人,尤宜多參加體能活動,藉以調劑身心,激勵進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