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爸爸媽媽總是形影不離,一直以為他們倆會白頭到老的,怎知爸爸先走留下媽媽,房間兩個人的雙人床顯得分外孤單,衣櫥裡一整排用不著的衣架,飯後手牽手的散步時光,睡前再睏也要聊幾句的那幾分鐘,媽媽的生活瞬間多出了從未有的空間與時間。
我們4個子女,因性格與專長的不同,發揮了各自強項,試著填滿媽媽接下來多半是一個人的時光。像弟弟有了孩子起得早,姊姊下班陪到晚,妹妹寒暑假報到,而我外向活潑又過動,獨樂樂不如與媽媽樂樂,舉凡娛樂性質、逗她開心、出了家門以外的事都由我負責。於是,我的旅行玩伴,從男友、姊妹、閨蜜換成了媽媽,原本我行我素的個性,慢慢地學會從她的角度設想,她的喜好選擇為優先考量。
年近80歲的老人家,很難跟著旅行團走那種幾天3個城市,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一大早出發,晚上才回旅館的吃到飽行程 (別忘了我也年過半百喔),於是我選擇單純去1個城市,逛一天休息一天的悠閒遊,讓媽媽放鬆許多,畢竟年長者步伐緩慢,不適合久站或曝曬在寒風烈日下,也不需為了趕下一個行程而有壓力。
飯店的選擇非常重要,希望給她舒適的居住環境,這部分我是不會省的。評價、地點、安全為優先考量,上網瀏覽做功課之外,個人的經驗是直接與飯店聯繫,告知你的需求以及旅遊網站提供的優惠,應該都有再低的折扣,且很多連鎖飯店,一但成為了他們的常客,未來入住其他國家或城市,還有可能拿到更好的房價。
當然,沒有帶著媽媽會省很多,9年前在巴黎,拖著2個行李箱爬上旅館的四層樓,跟朋友擠在只容得下一張床的房間,當時覺得這一切酷斃辣,早餐一個可頌一杯熱咖啡,整天背著相機在街道巷弄裡,逛到喜歡的店就走進去,迷了路也不擔心,對我而言就是曲式瀟灑自在的遊。
可是媽媽不一樣,必須規劃好路線,希望她能在旅途中睡得好吃得好,安全第一、不要生病,所以我才要努力工作,趁著媽媽還能走,陪著她去看世界的風景,讓她沒有遺憾。為了陪媽媽逛街,我可以捨去參觀設計展的行程,經過我最愛的品牌,也沒有停下來的慾望,天天陪她去同一家餐館,同樣的幾道菜(麻婆豆腐、醬爆茄子、青椒肉絲),也吃得津津有味,這都是我過去做不到的。
今年暑假,我們母女重返意大利佛羅倫斯,連續兩年同一個城市同一家飯店同一間房,有如回到熟悉的老地方與老朋友相聚。在這裡的10多天,早餐是媽媽最期待的, 不僅豐盛美味,還能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由於媽媽年紀大,多數人經過我們桌都會微笑點頭,甚至來一句Nee How,媽媽也會大方說hello,她很喜歡觀察用餐的客人,我就找機會與他們聊天,再把每個人的故事說給媽媽聽。
我們遇到紐澤西來的祖孫三代8人行,也有50多歲退休夫妻的二度蜜月。餐廳經理馬力歐總是西裝筆挺,20歲進入這間飯店體系,17年來一路從倫敦的吧台小弟、米蘭的服務員到佛羅倫斯的經理,私底更下熱衷慢跑,參與歐洲各大馬拉松賽事,與同事們組了一個慢跑團,每天清晨6點從飯店出發。
來自紐約,退休的阿公與哈佛法學院畢業的律師老婆,拎著剛滿2歲的外孫女Ami世界趴趴走,Ami的談吐思想超齡,不僅每天穿的衣服自己選,還會批評外婆的鞋子與上衣不搭,十足小大人,抬頭望著我媽媽還會叫一聲阿嬤,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隔壁桌一家四口,爸爸不時叮嚀孩子吃多少拿多少,重複使用餐具,環保不浪費,溝通也是輕聲細語,讓孩子充分表達再分析道理。我忍不住上前打招呼,這位父親也很大方暢談他的成長。出生貧困,赤手打拼創辦醫療企業,如今生活富裕,仍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本,更要孩子懂得惜福,我問他如何把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兒女教育成全A的學生? 答案是週一至週五沒有電視、網路,專注在閱讀與課業,週末上教會學習感恩。
飯店大廳負責迎接賓客的Dominico,與我同年同月同血型,他說在這個集團的福利就是能夠免費住宿全球的飯店,正在與男友規劃明年去曼谷度假呢,聽了這對伴侶10年長跑的愛情故事好感動,無論台灣還是義大利,男生還是女生,人人都有平等去愛的權利。七老八十銀髮阿伯,潮T配上酒紅色格紋垮褲,光著腳丫,挽著小他至少50歲(我目測)的妹,一早喝著香檳宣告他們的爺孫羅曼史。
來自邁阿密的作家Emma,伊朗籍丈夫一年前猝逝,過度悲傷封筆一年,幾星期前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她握著手機快速滑過一張張兩人生活的畫面、曾經去過的地方,囑咐我要愛自己、活在當下,至於我嚴重骨折的手腕,她說沒什麼大不了,人生再怎麼困難,日子還是要繼續,別因為這意外的插曲影響了原本的規劃。聽了Emma的話,媽媽說風景固然美不勝收,但人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與收穫。
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故事,媽媽與爸爸的回憶,憑著一張30年前夫妻倆在佛羅倫斯的黑白照,為了尋找照片裡的那條街,我們來回在市區走了一下午也沒找到,母女倆癱在路邊滿身大汗望著對方,其實爸爸一直活在我們心裡,那條街只是形式罷了,媽媽邊擦汗邊說:好餓!我說現在好想吃麻婆豆腐、醬爆茄子、青椒炒肉絲。
因為旅行,重新認識彼此,我們沒有距離,衣櫥裡的衣架永遠在搶著用,兩個人睡一張床,整夜一路打呼到天亮都沒在care對方。因為旅行,我們更親近,也更珍惜當下,每天晚餐結束,媽媽總會勾著我散步回飯店,還有什麼比這更溫暖。睡前躺在床上話家常,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逗得她哈哈大笑,在台灣同住一個屋簷下卻很少互動,因為旅行,整天黏TT都不會膩,夜裡,房間永遠為她留一盞燈方便下床走動,媽媽也會不厭其煩為我把踢掉的被子蓋好,畢竟在她心中,我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一起旅遊四年了,早已認定對方是最佳拍檔,就算這次我在佛羅倫斯撲街摔倒骨折,也阻止不了我們倆結伴前往下一個城市探索的計畫。媽媽,我只能說,做您的女兒好幸福。
寫了這麼多,你們肯定想知道佛羅倫斯到底有多迷人? Well,她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真的,一切都值得了!
#有時間多陪陪爸爸媽媽
#珍惜當下每一個moment
#謝謝您對我在每次旅途中的包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萬的網紅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学们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农家小炒肉,将五花肉和里脊肉分开来炒虽说较为繁琐,但效果特别好,不仅成菜更香并且也相对更加健康营养更加均和,农家味十足! 本期菜品:【青椒小炒肉】 【主料】 五花肉(约150克) 里脊肉(约100克) 【辅料】 二荆条(300克) 小米辣(几个) 蒜苗(2根) 大蒜...
青椒小炒肉 在 Amyの私人廚房 Facebook 八卦
冬天推薦必吃的就是花雕雞🐔可滿足天冷時想吃重口味,又想吃熱呼呼的火鍋料理🍲花雕雞是一道很另類的火鍋🍲將雞肉與花雕酒以乾煮的手法類似三杯雞🐥在配料上及料理方式卻大大的不同👍花雕雞需先醃入味再下鍋煎炒及燉煮至湯汁變濃郁,打開鍋蓋的瞬間是花雕酒撲鼻而來的迷人酒香💕雞肉Q彈又入味加上鹹鹹甜甜的醬汁,酒香四溢卻不醉人,超級下飯的😋花雕雞吃完再加入高湯及豆皮等配料, 又變成澎湃好吃的火鍋喔🥘
🎬訂閱➠ youtube.com/c/Amyの私人廚房
🎯追踪➠ instagram.com/amy.der.kitchen/
✍材料表✍ 4人份
去骨雞腿 600g
青蔥 2根
薑 30g
大蒜 10瓣
辣椒 2根
芹菜管 1小把
青椒 1個
亁香菇 5朵
麻油 1大匙
醬油 1大匙
冰糖 1大匙
豆瓣醬 1大匙
素蠔油 1大匙
花雕酒 200cc
高湯 150cc
─醃料─
花雕酒 2大匙
醬油 1大匙
素蠔油 1大匙
青椒小炒肉 在 Amyの私人廚房 Facebook 八卦
秋冬季節最愛吃的就是這道 #花雕雞🐔可滿足天冷時想吃重口味,又想吃熱呼呼的火鍋料理🍲
花雕雞是一道很另類的火鍋🍲將雞肉與花雕酒以乾煮的手法類似三杯雞🐥在配料上及料理方式卻大大的不同👍花雕雞需先醃入味再下鍋煎炒及燉煮至湯汁變濃郁,打開鍋蓋的瞬間是花雕酒撲鼻而來的迷人酒香💕雞肉Q彈又入味加上鹹鹹甜甜的醬汁,酒香四溢卻不醉人,超級下飯的😋花雕雞吃完再加入高湯及豆皮等配料, 又變成澎湃好吃的火鍋喔🥘
🎬訂閱➠ youtube.com/c/Amyの私人廚房
🎯追踪➠ instagram.com/amy.der.kitchen/
✍材料表✍ 4人份
去骨雞腿 600g
青蔥 2根
薑 30g
大蒜 10瓣
辣椒 2根
芹菜管 1小把
青椒 1個
亁香菇 5朵
麻油 1大匙
醬油 1大匙
冰糖 1大匙
豆瓣醬 1大匙
素蠔油 1大匙
花雕酒 200cc(或紹興酒)
高湯 150cc(豬高湯或雞高湯)
─醃料─
花雕酒 2大匙
醬油 1大匙
素蠔油 1大匙
青椒小炒肉 在 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 Youtube 的評價
同学们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农家小炒肉,将五花肉和里脊肉分开来炒虽说较为繁琐,但效果特别好,不仅成菜更香并且也相对更加健康营养更加均和,农家味十足!
本期菜品:【青椒小炒肉】
【主料】
五花肉(约150克)
里脊肉(约100克)
【辅料】
二荆条(300克)
小米辣(几个)
蒜苗(2根)
大蒜(15克)
生姜(15克)
蛋清(2克)
干淀粉(少许)
植物油(适量)
【调味料】
食用盐(少许)
胡椒粉(少许)
生抽酱油(适量)
蚝油(6克)
白糖(少许)
老抽(2克)
如果想支持我或想看更多多幕后周边和我的生活私照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加入”宽油帮“油管会员,点击订阅按钮旁的加入按钮会弹出详情,会员福利如下:
1. 拥有“宽油帮”成长徽章
2. “宽油”社区动态,独家生活私照和生活分享
3. 拥有更多留言被回复的机会
名词解释:
宽油:大量的油,很多的油
滑锅:冷油下锅,滑过锅底,使锅的温度迅速提高,并产生油膜,防止粘锅
明油:成菜之后淋入一点点葱油,来提高菜品的色泽与明亮度,葱油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iUmWhezjA&t=6s
刀口辣椒:干辣椒干花椒炒香炒脆后,手工切碎即为刀口辣椒,香辣麻三位一体,辣度温和,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oC8AqirVA
我是王刚,一个草根厨师长,从15岁做学徒到30岁开始在网上教大家做菜,我感恩每一段经历,感恩这个时代,也真心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可以帮到大家,让大家走进厨房,爱上厨房。我会坚持做菜,坚持教大家做菜。也希望大家来订阅我的YouTube官方频道,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和评论。在西瓜视频,头条和微博上也有我相同名字的账户“美食作家王刚”,微信公众号为“厨王刚丝球”,谢谢大家支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cYq8W6xRZ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