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我就泛淚了~~這代價真的好大!聽到小蝌蚪最後哽咽的聲音、我已經淚崩了~所有小孩都需要大人的愛跟教育!!真的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不會再碰到這樣的意外、並且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本週,我們要來談一個不容易說出口的話題:「死亡」,當你身旁有人歷經喪親之痛時,你可能會安慰他,「人總有一天都會離開,你要學會放下」。但在放下之前,其實還有很多需要練習的事....首先,你要勇敢的跟自己的情緒共處,無論是生氣、想念或是悲傷。
-
在生命教育這則專題中,我們邀請了小燈泡的姊姊小蝌蚪,來跟我們談談她如何看待妹妹的死亡。在看《來不及說再見》這支動畫前,#小燈泡的母親王婉諭 也有話想跟大家分享~
-
【💡小燈泡母親的話💡】
「記憶中的小時候,總有那麼些片段,大人會說『你們長大就知道了』,等到長大之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總是會想,為什麼孩子不會懂?又或者為什麼孩子不能知道?
-
王景玉因爲想傳宗接代,所以把小燈泡給殺害了,這樣就會有四川女子來找他傳宗接代。從專家的報告中看到,他曾向爸媽詢問交女友或傳宗接代的事,但爸媽並未給予足夠的回應,我不免臆測如果大人認真跟孩子談愛情、談性,是不是有可能挽回兩個家庭?
-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過程,生命中或生活中的總總無可避免,也無需避免。所以有了孩子之後,我和先生總反覆討論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各式好奇,最後我們想如實以對,或許孩子會懂,或許不懂,或許只懂一點,但至少不至於有錯誤的想像。
-
關於死亡,小蝌蚪(九歲)從一歲多開始陸續歷經了外曾祖父、曾祖母、姨婆、舅公、外曾祖母的過世,有的離開的緩慢,有的離開的突然,後事的處理也各不相同,但只要他有好奇,我們絕不迴避。只要他有疑問,我們無一不盡可能詳盡的回答與討論。一次次的面對死亡、一次次的理解了死亡、一次次的參與了後事處理的過程、一次次的看見了親人離世後我們可能會有的情緒、會有的反應,也一次次討論了人死了之後呢?
-
在小燈泡離開之後,情緒上當然會起伏,但至少孩子沒有抗拒接受、沒有恐懼,我想除了家族裡的大人一直都不避諱去談論這樣的事(比如說幫自己準備好壽衣、靈骨塔與晚輩談論自己的後事如何處理),孩子過往一次次的真實面對的經歷,或許或多或少有幫助孩子理解死亡,於是相對容易的接受與面對小燈泡的死亡這件事,也或許也幫助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傷心難過的時候,能說得出口,能好好的聊一聊,然後繼續努力的過好生活。
-
生老病死,其中尤其以死亡仍是許多人無法談論或觸及的話題,尤其是面對孩子,因此公視找我談這個企劃的時候,我很有意願。一直都是關心教育的,深感這個社會太容易存在單一價值觀,不太能想像或理解異己,如果這樣的一個節目、一個故事,能帶給孩子、帶給家長不同的面向,那會是很棒的!」
-
►《生命教育專題》完整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kbglf08d4
►更多精彩內容可參考青春發言人的官網喔!
http://www.pts.org.tw/PTSYouthNews/YouthNews/Index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的網紅田雅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柴橋里獨居老人一個勇氣/遠離燒炭自殺 微涼的秋心微恙,轉涼的秋掉落許多讓人傷痛。 今天(9/27)驚訝的看到亡者的名字,是那麼的熟悉,堅強的面容立即浮現腦海,是如此靠近的眼神輕輕訴說⋯謝謝有許多問題讓雅芳有機會能一件一件幫忙解開。偶爾聽到大姐的內心世界,卻是道出世俗的百般不解,尤...
青春發言人死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世界衛生組織於10月9日表示,歐洲各國政府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包括限制群眾集會,以遏止病毒的傳播,才能避免未來更痛苦的封鎖。歐洲在過去五天中每天的感染數量毫無緩解,本週四(10月8日)首次超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100,000人次,佔全球單日新增病例總數的三分之一,已經超過了美國和印度,成為第二波疫情的全球最大災區。
歐洲許多國家和都市的新冠確診病例激增。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是歐洲第二波疫情的最大熱點。西班牙政府於週五(10月9日)啟動緊急狀態,要求對馬德里及其周邊地區的數百萬民眾實行部分封鎖,
此舉立即生效,也更加劇了中央政府與保守黨領導的馬德里區域負責人之間的僵持關係,後者稱中央命令非法妨害自由。馬德里地方法院出乎地推翻了中央政府10月2日頒布的局部宵禁,中央與地方防疫舉措不同調,讓民眾相當困擾。
在德國,單日確診病例超過四千人創4月以來新高。柏林從週六開始實行宵禁。法蘭克福也淪為高風險疫區。德國衛生當局對於第二波疫情恐將結合冬天的流感,深表憂心。強調在即將到來的秋冬季節,在戶外無法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佩戴口罩是最有效防疫手段。
歐洲第二波疫情在年輕族群中大幅快速地傳播,但是死亡率相對較低。三分之一的歐洲疫情熱點皆為大學城。
在第一波疫情裡受創最重的義大利,今年春天號稱祭出了全球最嚴厲的封城禁足措施。現在面臨第二波疫情,在沒有歐盟整體的協調舉措之下,義大利從本週四開始,對來自英國荷蘭比利時和捷克入境的旅客,包括之前的西班牙希臘和法國旅客進行入境強制性篩檢測試。並且要求在全國境內不分室內室外一律要帶口罩,違者將處以罰款。
英國正在進行的大規模篩檢因為供應商羅德藥廠的庫存問題,而造成了嚴重的推遲,再一次暴露了防疫措施的缺口。而正在進行的英國保守黨年度大會,被迫以視訊方式舉行,首相強森必須面對來自黨內嚴厲的批評。
{內文}
這條不斷攀升的曲線,說明了一個可怕的事實,歐洲的第二波疫情,比第一波疫情更為險峻,10月9日歐洲單日新冠確診病例,已經突破了10萬人次,其中最大的疫區是西班牙,第一個衝破80萬人感染的國家,而法國單日確診病例最高,超過2萬人為第二疫區。
(Balazs Ujvari\歐盟執委會助理)
直到今天早上,我們一共有159個病例確診
(Eric Mamer\歐盟執委會會首席發言人)
當然我們通知了常駐代表團隊這個情況
你無法對攀升的曲線無感,因為歐盟的領導團隊三巨頭,包括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議會議長,已全數因為接觸到確診病例,而必須相繼進行隔離,雖然歐盟領袖得以實際出席10月1日的峰會,但是新冠病毒的第二波反撲,並沒有等待歐盟峰會做出任何共同防疫決定,各國都不願對影響旅客流量的應對措施進行妥協,這與第一波疫情爆發初期的混亂相去不遠,歐盟防疫上最大的意見分歧,在於是否應該對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如航空業的要求,實行強制性檢疫而不是隔離檢疫。
(Raphael Kahane\France 24 新聞主播)
好幾個國家秋天的假期越來越近,但是疫情正在歐洲加速升溫,德國單日確診新例超過了四千人,是六個月以來的新高,而在法國更達四倍之多,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巴黎和布魯塞爾兩個大城市已經宣佈關閉酒吧,英國和西班牙馬德里也相繼將社交人數上限降為6人,比利時甚至更嚴格地降到只有3人。
(馬德里EL BRILLANTE酒吧侍者/DAMIAN MARTINEZ)
看看這裡是空的,現在就是在最好的情況下,我們的收入只是以前的20%
第二波疫情最為嚴重的西班牙,自10月2日上週五起,中央政府對首都馬德里和周邊9個城鎮實施了新的封鎖措施,禁止480萬人在地居民無正當理由離開該地區,酒吧和餐廳必須在晚上11點關閉。
在西班牙令所有人驚訝的是,馬德里高等法院撤銷了對首都實行了將近一周的局部封城,法院認為這種關閉,構成了基本權利和自由的障礙。
(馬德里地區主席/ISABEL DIAZ AYUSO)
我們再次要求馬德里居民不要離開馬德里,並在接下來幾天銀行假期中,遵循所有健康建議,我們將通報自星期五以來,我們從西班牙政府收到的命令和協議
被馬德里地方法院駁回中央政府的命令,卻受到馬德里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來一往令馬德里居民無所適從。
(流行病學監測負責人/SANCHEZ DIAZ中尉)
我們試圖說服他們配合,他們的幫助,對於不再經歷今年稍早的混亂至關重要,但是有些人不願合作,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接再厲繼續我們的工作
西班牙動員了馬德里五個軍事基地中,150名志願士兵向確診病患打電話,試圖繪製他們近期的社交互動圖,並讓那些可能被感染的人待在家裡。
(流行病學監測負責人/SANCHEZ DIAZ中尉)
我們無法檢查人們是否真正在進行隔離,我們也想這樣做,但是顯然我們無法監控他們,這不是我們的工作也是對權利的侵犯
篩檢測試與隔離追蹤是大家都共同認為的防疫上策,但顯然無法有效追蹤以及進行強制隔離,這是歐洲各國第一波解封之後,普遍失敗的防疫漏洞,就連第一波防疫模範生都難逃第二波的衝擊。
(德國衛生部長/JENS SPAHN)
新冠病毒感染的數量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今天增加非常高
德國10月8日單日新增感染數突破了四千例,刷新了四月以來單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值,柏林宣佈酒吧將在23點到凌晨6點之間關閉,法蘭克福市也突破防疫警戒紅線淪為高風險地區,衛生部長斯潘表示德國疫情「令人非常擔憂」。
(德國衛生部長/JENS SPAHN)
主要是,當然不只是現在被感染的大多數是年輕人,部分是因為他們想參加派對,因為他們想旅行,並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是無敵的,但他們不是,新冠病毒的感染仍然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隨著大學秋天的開學復課,各國多所大學都已經出現了學生集體感染,大學被認為是第二波疫情的重災區,大約三分之一的集體感染都發生在大學校區。
(法國大學生)
我們儘可能減少風險,但是零風險並不存在
(法國巴黎索本大學學生會代表)
「被犧牲的一代」是大家最常用的代表句,但是我們的確對未來心存恐懼
除了大部分校區上課空間必須輪流分配的問題之外,2020年的大學生還面臨了就業以及生活上的其他困難,但是新冠疫情真的摧毀了享受青春的大學生活嗎?在里昂上百名學生盡情的歡唱跳舞,緊緊的一個挨著一個,沒有任何口罩出現在畫面上,這是一個彷彿新冠疫情不存在的大學生party,在巴黎是另外一種氛圍,但是也沒有遵守社交距離,乍看之下好像大家都戴了口罩,但是也不是真正好好地戴著。
(大學生)
我盡量試著戴口罩,但是在裏面很熱所以很麻煩,而且當我們喝東西的時候我們也沒法戴著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國家新出臺的防疫措施,關閉的是酒吧而不是餐廳,而且目前大多數課程都是線上授課,這些聚會成為大學生朋友之間,唯一能夠彼此見面的場合。
(大學生)
這是我們唯一的社交場所,因為我們上課根本就看不到彼此
(大學生)
我從來沒有住在巴黎過,所以我們還是想要出來認識新朋友,有一點社會連結,而不是整天一個人對著電腦
但是第二波疫情的確是,在年輕族群中最為明顯,圖表上顯示在20-29歲之間的傳播率最高,一如德國的情況,所有法國被列為高風險地區的城市,都是擁有大學校區的大學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sther Duflo)
並不是要說服大家再次封城禁足,而是如果真的必須要再次封城禁足,最好是能夠預期先做準備,而不是驚慌失措下的反應
這是法國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想法,為了搶救在年底闔家團圓的耶誕節,兩位經濟學家建議,從12月1日至20日全面封城禁足三週,才能讓大家 包括年輕人 與家人團聚一起過節,但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歐洲政府,敢公開表示考慮再度封城。
(義大利總理/孔蒂)
我們必須更加嚴格,因為我們要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避免對商業和社會生活採取新的限制性措施
義大利的感染率也正在迅速上升,並且自4月24日以來首次單日確診突破3000例,義大利不再等待歐盟遲遲無法定案的統一防疫決議,從本週四開始,對於從英國 荷蘭 比利時和捷克入境的旅客,還包括之前的西班牙 希臘 和法國旅客進行強制性篩檢,同時強制要求全國必須在戶外配戴口罩,否則將被處以最高1000歐元的罰款。
(義大利總理/孔蒂)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所有人,不區分公共開放空間和私人區域(戴口罩),唯一的例外是您的家裡內部
同樣進行大規模篩檢的英國,卻因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庫存問題,在本週三10月7日再度面臨新的中斷,羅氏是英國國家衛生局測試和追蹤計劃的主要供應商,幾天前就因技術性故障而受到影響,推遲了超過15,000例陽性結果的報告出爐。
(英國首相/強森)
我不知道您以為如何,但我真的是受夠了這個病,不僅侵害了人類,而且侵害了我們國家的許多最偉大事物
10月7日當英國的病毒篩檢被迫中斷的同一天,正是英國保守黨召開年度黨員大會的時間,去年此時風風火火拿下黨魁的強森,被迫以線上演說的方式,來試圖撲滅對他領導抗疫的諸多批評。
(英國首相/強森)
最近我讀了很多廢話,這是關於我自己,關於Covid的如何以某種方式搶走了我的「魔力」,當然這是不言而喻的鬧劇,來自那些不希望本屆政府獲得成功的人,煽動性的宣傳
對強森最嚴厲的批評是來自保守黨內「強森曾經是一個贏家」,「現在必須證明他是一個領袖」,何止英國如此,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第二波,第一波疫情時所欠缺的口罩和醫療防護器材,面對第二波並沒有短缺,短缺的是歐盟與各國政府清楚而明確的防疫領導。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完整版】2020.10.10《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zJpPC4FPU
青春發言人死亡 在 A-Lin 920 Facebook 八卦
#在天堂的你好嗎?
👉🏻本週,我們要來談一個不容易說出口的話題:「死亡」,當你身旁有人歷經喪親之痛時,你可能會安慰他,「人總有一天都會離開,你要學會放下」。但在放下之前,其實還有很多需要練習的事....首先,你要勇敢的跟自己的情緒共處,無論是生氣、想念或是悲傷。
-
在生命教育這則專題中,我們邀請了小燈泡的姊姊小蝌蚪,來跟我們談談她如何看待妹妹的死亡。在看《來不及說再見》這支動畫前,#小燈泡的母親王婉諭 也有話想跟大家分享~
-
【💡小燈泡母親的話💡】
「記憶中的小時候,總有那麼些片段,大人會說『你們長大就知道了』,等到長大之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總是會想,為什麼孩子不會懂?又或者為什麼孩子不能知道?
-
王景玉因爲想傳宗接代,所以把小燈泡給殺害了,這樣就會有四川女子來找他傳宗接代。從專家的報告中看到,他曾向爸媽詢問交女友或傳宗接代的事,但爸媽並未給予足夠的回應,我不免臆測如果大人認真跟孩子談愛情、談性,是不是有可能挽回兩個家庭?
-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過程,生命中或生活中的總總無可避免,也無需避免。所以有了孩子之後,我和先生總反覆討論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各式好奇,最後我們想如實以對,或許孩子會懂,或許不懂,或許只懂一點,但至少不至於有錯誤的想像。
-
關於死亡,小蝌蚪(九歲)從一歲多開始陸續歷經了外曾祖父、曾祖母、姨婆、舅公、外曾祖母的過世,有的離開的緩慢,有的離開的突然,後事的處理也各不相同,但只要他有好奇,我們絕不迴避。只要他有疑問,我們無一不盡可能詳盡的回答與討論。一次次的面對死亡、一次次的理解了死亡、一次次的參與了後事處理的過程、一次次的看見了親人離世後我們可能會有的情緒、會有的反應,也一次次討論了人死了之後呢?
-
在小燈泡離開之後,情緒上當然會起伏,但至少孩子沒有抗拒接受、沒有恐懼,我想除了家族裡的大人一直都不避諱去談論這樣的事(比如說幫自己準備好壽衣、靈骨塔與晚輩談論自己的後事如何處理),孩子過往一次次的真實面對的經歷,或許或多或少有幫助孩子理解死亡,於是相對容易的接受與面對小燈泡的死亡這件事,也或許也幫助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傷心難過的時候,能說得出口,能好好的聊一聊,然後繼續努力的過好生活。
-
生老病死,其中尤其以死亡仍是許多人無法談論或觸及的話題,尤其是面對孩子,因此公視找我談這個企劃的時候,我很有意願。一直都是關心教育的,深感這個社會太容易存在單一價值觀,不太能想像或理解異己,如果這樣的一個節目、一個故事,能帶給孩子、帶給家長不同的面向,那會是很棒的!」
-
►《生命教育專題》完整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kbglf08d4
►更多精彩內容可參考青春發言人的官網喔!
http://www.pts.org.tw/PTSYouthNews/YouthNews/Index1
青春發言人死亡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評價
給柴橋里獨居老人一個勇氣/遠離燒炭自殺
微涼的秋心微恙,轉涼的秋掉落許多讓人傷痛。
今天(9/27)驚訝的看到亡者的名字,是那麼的熟悉,堅強的面容立即浮現腦海,是如此靠近的眼神輕輕訴說⋯謝謝有許多問題讓雅芳有機會能一件一件幫忙解開。偶爾聽到大姐的內心世界,卻是道出世俗的百般不解,尤其聽到訛傳抹黑雅芳的一些言語,總是用很生氣表達的憤憤不平,謝謝能在蜚語流言下還選擇支持,是我最敬愛的帥氣大姐。但我總是沈默,選擇細細的傾聽靜靜的陪伴。但這樣一步一步都跨過拒絕憂鬱的門檻,卻依然敵不過這塵世的紛紛擾擾。著墨在私心的分別。
柴橋里的帥氣大姐,總是帶著微笑面對,在最後一次水果攤的揮手,還看見一直都擁抱堅韌生命的承諾,從未有過曾有放開的念頭,而那種堅毅後仍然選擇鬆開了拳頭,是什麼讓你如此靠近逝去的生命⋯放棄妳曾經的什麼是勇敢。
如果知道這些對我的抹黑,會造成一個可以挽回生命的逝去,我不會選擇容忍這些抹黑的一字一句⋯
燒退的第一天,接到您的死亡消息,顧不上身體還沒恢復,就急著去關心您發生了什麼事,燒炭自殺?是這些抹黑讓您原本緊抓住的手,永遠的鬆開了…
願您不再有痛苦
不再被世上的紛紛擾擾所困
影片來源:青春發言人、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ZNvh5Hz0/hqdefault.jpg)
青春發言人死亡 在 青春發言人- 想結束掉的是痛苦,而非生命《我自殺 - YouTube 的八卦
小路的選擇#公視青春發言人#傷痕底下的秘密「我自殺,只是想結束痛苦,不是真的想結束生命。」‣‣‣#來自企編的話六月初,影片受訪者婷婷的叔叔訊息問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