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WHO招牌的不是譚德賽,而是中國的野心 】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昨日記者會失控演出,裝可憐說自已被台灣網軍侮辱,甚至崩潰亂咬是對黑人社群的侮辱,想拖其他同胞下水,用種族歧視的罪名抹黑台灣。此番言論立刻引起世界憤怒砲轟,歐美各國網友紛紛聲援台灣,畢竟正是這位譚德賽,配合中國假消息攻擊,蓄意降低世界各國對武漢肺炎的戒心,癱瘓世界防疫準備一至兩個月,讓全世界超過150萬人感染,近9萬人死亡。
三個月前,台灣沒什麼人認識譚德賽,我們給他的唯一訊息,是透過IHR傳達武漢肺炎會人傳人的警訊。這個可以拯救數百萬人的消息,卻被譚德賽蓄意掩蓋,甚至說這是「侮辱」,譚德賽所作所為不只失職,還相當於隨機謀殺大量群眾。外交部沒有控訴他是與中國配合的殺人魔,還邀請他訪問台灣、向台灣學習防疫,真是客氣到極點了!
然而,這樣荒腔走板的中國衛生組織CHO,是怎樣走偏的呢? 我今天要花點時間,跟各位完整地講這個故事。
1. 世界衛生交流的開始
故事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在工業革命之後,一方面歐洲城市的人口快速增加,歐洲的船隊征服世界,使得疾病傳播更加容易;另一方面科學知識與技術也突飛猛進,人類逐漸相信,理性能戰勝未知,讓我們免於疾病之苦。
因而,在1829那場殺死數十萬人,持續多年的霍亂大流行後,法國成立了「皇家醫學學院」,派遣科學家到當時歐陸另外三大強國: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進行調查與交流,成為國際醫療合作的起源。在數年研究後,法國人比較了各國採取的不同隔離政策,認為應該組織一個國際會議來制定相關規範的標準。歷經協調後,1851年終於在巴黎召開「國際衛生大會」,共有12個國家各派出一名醫師與一名外交官參加。
有趣的是,在大會上,義大利國家(教皇國、托斯坎尼、兩西西里王國)、西班牙都支持對霍亂患者採取嚴格隔離措施,但英、法、奧不贊成,幾經妥協下,各國同意起草共有137條的國際衛生公約。
1854年,英格蘭內科醫師John Snow 研究寬街霍亂爆發事件,透過分析群聚感染的地理模式,使用科學統計方法,正確推測出了「水源」是傳染病灶,在找到微生物病原體前,就能夠有效的圍堵傳染病擴散,成為流行病學的發端。
在公共衛生的進展下,國際衛生大會的形式也越來越齊備,開始針對更多的疾病制定各國一致的公衛規範,到1938年,一共舉辦了14次,參加國也增加到50個,成為西方世界交換衛生訊息的主要平台,這也是WHO的前身。
2. WHO的誕生:一位中國人與一位台灣人的故事
二次大戰後,在戰火的斷垣殘壁中,建立世界大同的理想主義也隨之興起,剛誕生的聯合國被賦予很高的期待,各國希望聯合國希望取代國際聯盟,更好的協調各種國際事務,維持和平,阻止戰爭的發生。
1945年4月,當德國即將投降,而日本仍在垂死掙扎時,第一次聯合國籌備會議已經在美國舊金山展開,當時中華民國代表團中擔任醫學專家的施思明博士,在會議上和巴西、挪威代表討論下,共同提議設立新的國際衛生組織。在最後的宣言中,各國同意以「世界(world)」取代「國際(international)」,彰顯該組織的普世性,不只限制在特定的會員國中。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將防治瘧疾、結核病、性病,促進母嬰健康、營養和環境衛生列為首要目標。在WHO成立之初,大體上仍有著崇高的理想,並領導了許多重要的公衛成就,包含由美蘇等國共同合作,從1958年開始推動的「根除天花計畫」,結果成功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在自然界消失,一時之間,讓世衛成了象徵國際合作與科學成就的力量。
至於發起人施思明博士,因為後來進入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服務,而與WHO的管理職位擦肩而過,但仍於1948年開始,擔任聯合國醫學總監,負責所有聯合國職員的醫療,以及執行海外任務行前的醫療衛生準備工作,前後長達20年之久。這位後來就不生活在中華民國國土的中華民國國民,最後在美國安養天年,活到90歲,於賓州享高壽過世。
1949年,中華民國政權逃難來台,並宣稱以台灣為國土的中華民國,是全中國的正統代表。當然,在這段時期裡,台灣人就以「中國代表」的名義,得到了參與WHO的機會。
其中,在WHO中擔任過最重要職位的,莫過於林宗義醫師。他是台大第一位神經精神科主任,是日治時期的典型台灣人菁英,一路從台南公學校、台北高等學校、唸到東大畢業後回台行醫,然而,就在他年紀輕輕就當上台大科主任同時,他的父親,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當時擔任台大教授的林茂生卻在228事件中被中國國民黨特務抓走殺害,連屍體都找不回來。
228後,林宗義全心投入工作,曾獲美國哈佛大學、母校東大獎學金,在美、日、英等國研究,在1955年就被WHO邀請成為心理衛生部的專家委員,並在1966年成為該部主任,決定遠赴日內瓦工作,主導了WHO的精神流行病學方向,然而,同時林教授因為228受難者的身份,又在海外接觸異議人士,支持台獨運動,而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黑名單,不能返國,卻能拿聯合國護照通行無阻。中華民國的異議人士在國內被迫害,卻在WHO當大官被保護,一生流亡海外,相較今天的政治環境,真是諷刺至極。
3.爭取中國正統失敗的中華民國,以及被國際遺忘的台灣
1971年,聯合國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也就是PRC取代ROC成為中國唯一代表。先前十多年間,不斷嚴詞拒絕各種「雙重代表可能」(簡而言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中華民國政權,突然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但我們今天嘲笑譚德賽時,不要忘記中華民國政府在50年前也是一樣的口氣。
當時,在告全國同胞書中,蔣介石痛訴:「聯合國大會違反憲章規定,通過阿爾巴尼亞等附匪國家之提案,牽引毛共匪幫竊取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安全理事會中的席位」....「我們本漢賊不兩立之立場及維護憲章之尊嚴,退出我國參與締造的聯合國。」.....「對於此項非法決議,中華民國政府與全中國人民,決不承認其有任何效力。」
簡言之,一切就是「毛共匪幫」動員聯合國小混混霸凌我們「七億正統中國人民真正代表」,我們絕不屈服,歷史將會證明,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聲明就是聯合國「毀滅的宣告」。
什麼,聯合國沒了中國國民黨,聯合國就會毀滅! 這真是太威了吧!
總之,蔣介石政府把有機會平局的牌,打成輸到脫褲,結果害到台灣,從此因為掛著「假的中國」招牌,無法加入任何聯合國下的國際組織,但他的徒子徒孫一樣爽爽跑去「附匪」啦!
總之呢,在兩蔣在世時,對於聯合國各種組織,抱著「我們退出聯合國,聯合國就要毀滅啦」的心態,被趕出門後,趕快表示是我拒絕參加。到了李登輝時期,則轉向務實,開始嘗試用各種名字加入國際組織,也不再計較代表「中國十幾億人」,但如果用了中國,就違反一中原則,用了台灣,就被說搞台獨,而被中國用力打壓。
2003年,SARS爆發,台灣因被中國排擠,無法接受最新防疫報告與防疫政策建議,因而導致之後政策誤判,釀成嚴重傷亡。當時,台灣第七次申請加入WHO,雖然美日歐盟都支持,但卻被中國強硬否決,中國駐WHO代表沙祖康更怒嗆台灣採訪記者「(台灣2300萬人的防疫需要)早就給拒絕了!沒聽到大會做的決定嗎!#誰理你們!」
在那個年代,台灣要取得國際新興流行病等資訊,幾乎都是透過美國CDC等組織的管道協助,WHO完全將台灣人民的健康需求遺忘。
2009年,當親中媚共的馬英九政權上台後,中共為了「表達善意」,默許台灣以「中華台北」為名參加WHA大會,但WHO卻在內規中把此身份表達為「中國的一省」大吃台灣豆腐,而參與會議也限制重重,無法取得所有資訊,還要時時看中國臉色。
蔡英文上台後,中國施壓WHO不繼續發給台灣觀察員邀請函,台灣改以其他身份派員混進去旁聽,並拉攏各國支持。期間曾與美日法澳英德共同參加多邊防疫會議,陳時中部長也曾堵到剛當選理事長的譚得塞,恭喜之餘表達希望參與WHA的意願。
4. WHO為何變成中國的樣子
陳時中部長遇到譚德賽時,他剛打敗英國籍對手,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秘書長,自然風光至極。但只要稍微研究一下他當選的背景,就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譚德賽念的大學本科是生物,後取得公衛博士學位,是第一位非醫師的WHO秘書長。但他過去在擔任衣索比亞衛生部長任內,三度阻止記者報導霍亂疫情,顯然和中國氣味相投。而他在擔任外交部長任內,和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密切配合,大量引進中資,讓中國在衣索比亞首都投資了機場、輕軌、工業區、到吉布地出海港的鐵路,提供了約4000億台幣的貸款,佔該國外債的一半,也讓衣索比亞面臨嚴重的還債壓力。
譚德賽的競選,受到非洲聯盟的大力支持,而中國在非洲國家中運作為時已久,支持這樣一個連國內霍亂都治理不好的人當上世衛秘書長,原因很可能是譚德賽好控制、握有把柄,易於讓中國發揮影響力。也讓中國在陳馮富珍(SARS期間防疫不力的香港衛生署長)卸任後,能夠繼續控制WHO。
陳馮富珍擔任的WHO秘書長,正是中國第一個拿下的國際組織首腦。近十年,中國大舉佈局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全球大撒幣,攏絡這些國家,獲取國際組織控制權。於是,2013年,中國拿到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和WTO副總幹事;2015年,又奪取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接著曾任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專門屠殺與迫害異議人士的孟宏偉,竟然於2016年當選國際刑警組織主席,但卻在2018年10月回中國時「被失蹤」,過幾天才被中國宣布逮捕,國際刑警主席一職也「被辭職」,而今年,最喜歡盜版、最沒有人權的中國又叩關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這一連串的努力,目的在於滲透國際組織後,更改遊戲規則,替中國在國際上打壓異己,或是幫中國竊取機密消息,好讓中國在世界競爭中可以透過各種作弊賤招來獲勝。
但另一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反應緩慢,盲信中國表示自身不具威脅的說詞,金融海嘯後孤立主義興起,都給了中國趁虛而入的機會,也讓一度充滿理想的WHO,變成了CHO。
5. 台灣的機會
在中國崛起之際,台灣看似處境艱難,中國國民黨之流,則認爲台灣完全沒有機會,只能依附中國、仰人鼻息,靠著雙膝下跪討口飯吃,看能不能混進去這些組織當「中國台北」,以中國附庸的方式存在。
然而,正是在最不利的時刻,台灣過去壯大自己的努力卻意外有了成果,讓國際暮然回首,才發現台灣在燈火闌珊處活著,活得比你們這些相信中國讓大家發大財的國家都還好。
台灣防疫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在於「不相信中國」、「不相信WHO」,既然WHO不給我們一手資料,我們就當作你和中國聯手說謊,從自己的經驗嚴格來判斷,三個月過去了,相信WHO的國家都死傷慘重、全面停擺,只有死也不信的台灣還在上課、還在打職棒,成為世界奇蹟。
台灣退出聯合國已經七七49年,被沙祖康痛罵「誰理你們」也17年了,現在的台灣,需要國際組織援助的,基本上沒有;可以幫忙國際組織的,非常多。但直到這波疫情,台灣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建立起非官方的聯繫管道,開始交換情報、支援物資。主流國際社會才突然發現:「哇靠,台灣這麼有用」、「被中國打壓成這樣竟然打不死」、「早聽台灣的說不定沒事」.......
國際社會,是實力的社會,不是沒有原則道義,但要證明自己,才會有人幫你。而台灣,已經拿到了那張名為「信任」的國際入場券。然而,現在並不是自滿,也不是擺出姿態,全盤否定所有國際組織的時候。
接下來,WHO與台灣的恩怨情仇並不會落幕,真正的遊戲才要開始!
#早安長文恭喜你看完了
#打不死的必使我們強大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Boba ET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02(一)】雲端最前線第203集 主題: 惡語傷人恨難消!徐乃麟笑著道歉被砲翻 職場霸凌7成選離職? 主持人: 主持人:楊文嘉 來賓: 資深媒體人 粘嫦鈺 資深媒體人 彭華幹 時事評論員 王時齊 內容: Q:徐乃麟2次鞠躬稱性情直爽 笑著道歉網友砲翻? Q:...
霸 凌 統計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八卦
當身旁小女孩遭到霸凌 結果路人的反應是….
#NA編:感觸很深!如果是你會選擇怎麼做?
#請分享 給身旁的朋友!遏止更多悲劇發生!
國內外霸凌事件頻傳,據統計,每3名小朋友就有1人在學校遭到霸凌,而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段影片,講述有關霸凌的社會實驗,而該社會實驗以2名小女孩在等待巴士前來時言語霸凌另一名小女孩,藉此觀察路人的反應。
影片中,3名小女孩坐在巴士站等巴士,其中2名外型姣好的女孩不停用言語辱罵及諷刺戴上紅色髮箍的小女孩,身邊等巴士的乘客們紛紛伸出援手出言制止。雖然這段短片只是社會實驗,並非真實案例,但片末也強調,當遇到霸凌事件時,其實每個人都能挺身而出制止,若能多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相信一定能夠遏止更多悲劇的發生。
影片來源:YouTube- Bullying PSA
#霸凌 #悲劇 #路人反應 #社會實驗 #挺身而出
霸 凌 統計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八卦
歲末年終加上天氣多變,按過去經驗本就是醫療業務較繁忙的時候, 昨天因醫院有診, 沒空和他南下, 他常說夫妻倆都忙, 有時周末要南下輔選,能利用機會到各地走走,把行程當休閒兼運動也不錯。
最近在臉書上會少用「先生」這種字眼, 因為有好事者統計我臉書的文章曾出現幾次「先生」,當然他們會如此大費周章不是我寫的多好,而是想冠我一個「沒主見,處處提先生」的笨女人,順便再酸我「丟盡台灣女性的臉」,雖然有人要我別理這些人,但自詡文筆尚可,所以也願意「從善如流」,改個寫作方式,儘可能用「他」來符合這些性平工作者的「觀感」。
今天有人特意給我看一則臉書發文, 作者應是20出頭的女性吧,在臉書上說我講:「聯醫會請我參加活動, 是因為我的先生是柯文哲」,是漠視自己的醫療專業,讓全台女性蒙羞的用語,真是這樣嗎?!
「性平」就如同施政一般,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更重要的是要能貼近兩性中較弱一方的需求,而不是抓住某人的某句話窮追猛打,再利用「性平」大興文字獄,請問這樣對「性平」推動有什麼幫助?
我在聯醫服務30多年, 說實在的,聯醫在他當市長前,沒請我參加過什麼對外活動,不說聯醫 ,就拿我最近幫忙拍的「南門市場一日採買記」來說,我在此處採買30年,過去也從沒什麼人邀我拍促銷影片啊 ,這次自治會會長會邀我,難道是因為我有很好的醫療專業?還是長得美若天仙?還是口若懸河? 亦或擁有如傅培梅女士般的廚藝?啊,不就是因為我的老公是市長柯文哲嗎?女性結婚後有些活動會和先生有關,反之男性亦然, 請問這樣說有什麼丟臉的?
印象中電視談話性節目有個大嫂團 ,她們不就是仰賴先生的知名度,才得有上節目的機會嗎?她們這樣有丟女性的臉嗎?
什麼是「性平」? 「性平」要貼近生活,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講些我工作上的經驗…
台灣出生的嬰兒,男女性別差異一向在全球排名前幾名,難道台灣婦女真的都力行清宮秘笈(有家長跟我說的, 但不知真假,也不知是否靈驗) ,還是什麼原因導致台灣男女失衡嚴重? 記得我曾在某節目上說過,有個媽媽第三胎又是生女嬰,我去查房時,她沒一絲為人母的喜悅,只記得她講著、講著, 竟然眼眶泛紅,差點掉下淚來…,我沒詳問她原因,但心裡可想而見大概是為了什麼。
現代夫妻生的少, 若是生兩個,以機率來說最常見的應是一男一女, 但因生的少, 門診中兩男兩女也很常見, 舊曆年又要到了, 希望這些性平主義者多宣導些實際的性平意識吧, 以後除夕夜原則上回女生娘家,讓辛苦的女性和自己的原生父母相聚, 再不然每年輪流一次也不錯,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宣導落實子女姓氏由父母雙方共同決定的觀念,能夠這樣,相信生三個女兒的媽媽一定很高興,絕不會在我面前掉淚!
少子化或許是世界潮流或經濟不佳導致, 但台灣男女失衡嚴重一定有什麼特殊原因,請問我們衛福部過去為男女失衡做了什麼努力? 以前只喊喊「 兩個恰恰好, 生男生女一樣好」,現在則規定幫產婦做超音波的醫師不可告知父母嬰兒的性別, 也不可為了知道嬰兒性別而去做羊水或絨毛膜穿刺,往後醫師超音波做出來都跟家長講:「真恭喜喔, 可以買藍色衣服了」或「這位媽媽準備粉紅色衣服吧」,至於恭喜兩個字就省了,試問台灣社會何以至此?難道只在某某人講了某某話「很丟臉」這種芝麻小事上做文章就能解決嗎?
過去他的知名度比我高, 但醫療工作上是各做各的, 醫學會各參加各的 ,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專研貢獻, 記得2014年他要選市長時,知名度漸開,有一個跟我數十年的同事醫生,有天突然像發現新大陸般的跟我說:「佩琪, 佩琪,啊呦, 我昨天才知道妳的老公是柯文哲,太意外了, 太意外了,他很有名囉!」 哈哈, 我說不知道是應該的,我的醫療專業、工作內容和主管職位,本就和先生毫不相干啊!
我承認以上說的我自己家也做不到, 以我的年紀, 當時若堅持如此前衛作法,以自己媽媽的年紀,也未必能接受,婆家是生到男生的既得利益者,當然會更反對了,只不過最近性平觀念進步了, 甚至有同婚專法, 衛福部和內政部都應該多加油了,想辦法為下一代的女性造福。
《 總統蔡英文:「唉,這個很難評論,對這種對政黨政治一知半解的人講的話,你要評論他真的很困難。」》
在這裡回應一下蔡總統我個人的認知:『 政治是眾人的事, 「政黨」則是一群政治理念相符的人組成的團體, 為了實現政治理想, 在民主國家是經由選舉制度來取得政權,藉此實現政黨理想。』
政黨是「理念」, 派系是「利益」,想取得政權要靠「理念」說服人民, 不是靠派系、網軍、民粹、或媒體來霸凌、打壓、甚至殲滅敵人,更重要的是請別利用國家職位來攏絡派系,藉此鞏固自己的權位,想請問現在您主政下的國家,是不是「個人的利益大於派系的利益,派系的利益大於政黨的利益,政黨的利益大於國家的利益?」
您貴為總統,曾說執政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一次沒聽到,可以大聲點, 兩次沒聽到,可以再大聲點, 三次沒聽到,可以拍桌子,您在總統府裡, 拍桌子您是聽不到的,人民手中只有選票。
霸 凌 統計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評價
【10/02(一)】雲端最前線第203集
主題:
惡語傷人恨難消!徐乃麟笑著道歉被砲翻 職場霸凌7成選離職?
主持人:
主持人:楊文嘉
來賓:
資深媒體人 粘嫦鈺
資深媒體人 彭華幹
時事評論員 王時齊
內容:
Q:徐乃麟2次鞠躬稱性情直爽 笑著道歉網友砲翻?
Q:「輸不起」7PUPU 惹毛徐乃麟還有另外一個「她 」?
Q:徐乃麟大砲性格最愛喊不錄!張菲、林志玲都挨罵?
Q:怒批演藝圈難看低級 徐乃麟也有10大狂句!?
Q:心疼78歲失智母親被辱 唐從聖直播痛哭真告徐乃麟?
Q:演藝圈出名的孝子 失智母親是唐從聖最甜蜜的負荷?
Q:謝和弦PO文拒看徐乃麟:不要倚老賣老!
Q:網路公審!連鬼氏企業都挑出來要徐乃麟來輸贏?
Q:主持界3王1后脾氣檢驗 吳宗憲:「惡語傷人恨難消」!
Q:台灣金鐘獎剛落幕 韓國羅PD說做節目要有「SHE」?
Q:5種職場地雷一次中?小心成為職場「徐乃麟」?
Q:申訴無用or不敢張揚?70%受霸凌者都選擇離職?
Q:網傳罵人價目表 這五個字竟然要賠100萬!?
關於《雲端最前線》
根據comScore的統計調查,《ETNEWS新聞雲》2016年連續在7、8、9三個月到達率已躍居台灣新聞網站的第一名,全台灣1556萬上網人口中,9月份有1260萬人到訪ETtoday,比率高達93.4%。網路新聞跟世界各國一樣,幾乎已是台灣民眾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來源。當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超越報紙與電視,《ETNEWS新聞雲》在忠孝西路一段4號15樓所建置的新聞直播中心,2016年12月5日正式開台。
《雲端最前線》為《ETNEWS新聞雲》新聞直播中心全新製作的時事政論節目,在緊鄰行政、立法、監察三院政治權力中心的攝影棚內,每天中午12時將以即時多元的雲端直播科技,由關注台灣政治運動變遷超過20年的資深媒體人楊文嘉擔任主持,偕同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等來賓,針對立院動態、公共政策、熱門時事、網路聲浪等不同議題,進行即時與深度的評論與解析。
《雲端最前線》於2016年12月5日正式首播,每周一至週五中午12時現場直播,網友們可同步於《ETNEWS新聞雲》的官網、新聞雲、筋斗雲、播吧等臉書粉絲頁、ETNEWS新聞雲APP,即時收看。

霸 凌 統計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評價
📊 完整版在這⏩⏩https://youtu.be/-9jUqEcETQY
(更正啟事:台灣報料哥,應更正為「爆料」)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story99@gmail.com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標題必須很隱諱 #科學化分析 #數據超齊全

霸 凌 統計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截至10/6中午12點已經來到3千5百多萬人(35,456,343),死亡人數也早已跨過百萬(1,043,216)。根據各家的統計來看,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為6月起開始飆升的拉丁美洲地區,其次分別是歐洲、北美洲、亞洲、非洲。以國家死亡人數來看,來看目前仍是美國最高,其次依序是巴西、印度、墨西哥以及英國。我們已經一段時間沒有談全球疫情了,今天就來看看過去9個月來的疫情發展給我們什麼啟示。
世界衛生組織在10月5日表示,根據其「最佳估計 」,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可能已感染新冠狀病毒。比現在的數字多了20倍。他特別提到,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疫情正在激增,歐洲部分地區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感染率也在上升。而且現在歐洲的官員們擔心,今年春天歐陸醫院慘況會重演,當時病毒蔓延造成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重症監護室負荷。像是現在西班牙的部份地區,醫院再度出現大量新冠肺炎病患。與此同時,俄羅斯5日的病例上升來到接近5月份的最高數字,但俄國卻已逐步解封。
剛剛講到美國死亡人數全球最高,大約是22萬(213466),這其實就佔了北美的9成,而鄰國加拿大僅有9千多人(9481)病亡。但是其實加拿大總理也說,現在加拿大已經進入第二波疫情,新增感染人數每天也是以千記,但是因為加拿大也是在過去SARS受創很嚴重的國家,所以衛生部門非常謹慎小心。
這樣感覺領導人是誰好像真的有差,現在川普確診,雖然已經出院了,但還沒康復。死亡人數第二高的巴西,之前他們的總統波索納洛也確診。而且這兩個人就是典型不在乎疫情的領導人,才會導致國內疫情這麼嚴重。
拉丁美洲的狀況真的滿嚴重的,拉丁美洲的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8%,但現在卻佔了全球死於COVID-19的三分之一。但是過去幾週狀況有比較好轉,應該過了最嚴重的階段。跟歐美國家不同的是,拉丁美洲大部分的地區很難進行封鎖,因為半數以上的拉美人在非正規部門工作,往往沒有什麼積蓄,只能外出謀生。密集的城市和多代同堂的家庭也讓疾病更容易傳播。
所以看起來防疫還是有文化跟社會結構的差異,但有些基本到像是直覺的事,像是戴口罩,我就不懂有什麼好反對。尤其跟歐美國家比起來,拉丁美洲人已經懂得要好好防疫。有一個有趣的調查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到4月份,拉美大部分地區至少有70%的人表示外出時總是戴口罩,而美國和英國大部分地區的這一比例不到30%。
像希臘還有醫生上街戴口罩遊行,鼓勵大家戴口罩,但是在英國還有人因為戴口罩被別人霸凌。像是美國也是,也難怪主持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Chris Wallace還得說,wear the damn facemask,照規定戴!口!罩!很難嗎!?
接著來看看歐洲,英國首相強生說冬天的疫情可能更嚴重,英國確診跟死亡人數都是最高。之前嘗試要放寬封鎖的國家疫情都飆升,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等,都可能會逐步恢復封鎖,規定派對的人數等等,並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我看這個歐美的派對文化要改變也很困難,如果是我就不會想要去可能感染病毒的活動。不過世界上有好幾百萬人是靠這個生活,很多人從派對中得到幸福感和釋放,鼓勵陌生人之間相互信任,進而促進社會凝聚力。因此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方式,比如說停車場派對,或者是有人在線上放歌,隔空派對,的確也可以解決人類的孤獨感。
而死亡人數超過10萬高居全球第三的印度,確診病例數也突破640萬,也是世界上第二高,而且印度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不斷攀升,僅9月份感染的人就佔其病例的40%以上,是目前全球日病例數最多的國家,新病例幾乎是美國的兩倍,過去24小時內就增加75,829例。光是印度官方統計已經有超過1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更不要說沒有統計的。但聽說印度官員還是計劃取消更多限制,希望重振已經癱瘓的經濟。而且除了經濟之外,我自己看到這些國家在封鎖中,受到影響有很多是沒辦法去上學的兒童,那種影響才是好幾代的。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學校還在封鎖當中,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都去工作了,印度也不例外,而且這些小朋友從事的往往是非法且危險的工作。這也使得這些國家未來的社會流動性和競爭裡都會出現問題。
不過世界上還有少數零確診的國家,像大洋洲就是目前世界上少數的淨土,有12個大洋洲島國保持零確診,包括台灣的4個邦交國: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吐瓦魯。這些國家主要是因為可以比較容易封鎖邊界,而且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只要病毒一入侵,出現的危機更大。
從今天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每一個地區面對病毒肆虐,都得要重新檢視一下各自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除了衛生健康專業之外,防疫的路上也要有社會學或是人類學家一起從文化和社會的面向找到最好的防疫措施,至於根據規定戴口罩,就不用我再重複了吧。如果你對我們的討論有什麼意見,請上網與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霸 凌 統計 在 兒少統計專區| CRC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二、校園霸凌確認個案統計:數據來源係教育部校安通報資料庫,自2013至2022年區分性別、學制(國小、國中、高中職)、身分別(一般生、特教生、原民生)、城鄉統計(直轄市 ... ... <看更多>
霸 凌 統計 在 研究調查報告 - 兒福聯盟 的相關結果
2022臺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 2022-11. 2022-11 · 2022年臺灣國高中生飲食習慣調查結果. 2022-09. 2022-09 · 2022臺灣兒少戀愛認知暨情感教育調查報告. ... <看更多>
霸 凌 統計 在 2019台灣家長對校園霸凌之認知與態度調查 - 兒福聯盟 的相關結果
逾九成家長擔心孩子被霸凌、逾八成認為台灣校園霸凌問題嚴重 ... 霸凌的比例最高(18.1%)、關係霸凌其次(14.6%),值得留意的是,相對於一年僅159件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