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MIT Media Lab人工智慧系列報導〜台灣留學生李務熙:主持人陳文茜、記者李怡慧、陸念勤採訪報導
【MIT Media Lab是全球研究新媒體與高科技樂園 多元而彈性學習環境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興趣與多面向的嘗試 台大電機系畢業的李務熙 從小熱愛音樂 在Media Lab將音樂.塗鴉.遊戲與程式設計相結合 開發出音樂遊戲軟體即將於年底上市】
這裡,最怕想法一樣,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在我們思考著,MIT學生老掛在嘴邊的"多元"時,踏進麻省理工學院的Media Lab,"多媒體實驗室"。
創立32年的Media Lab,堪稱全球研究新媒體和高科技的樂園,超過20個研究小組,進行上百項研究,每年預算7000萬美元。
Media怎麼放入Lab裡面呢,在"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裡。
當Science與Art碰撞時,創辦Media Lab的"百元電腦"發起人,Nicholas Negroponte說,就能"create trends","and do the impossible"。
文茜世界周報團隊,親訪美國MIT Media Lab。
六位在Media Lab攻讀碩博士,或畢業的台灣學子說,他們在MIT 在一群世界最頂尖的創意天才中,徹底被顛覆,吸收挫折,再重新學習。
「(你原來念電機系),對,電機系,(哪一個學校畢業的),在台大電機系,(你念台大電機系,然後現在在搞音樂遊戲,that's great太棒了),」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vsMusicpainter創辦人李務熙。
李務熙,台大電機系畢業,在MIT Media Lab七年,2014年得到博士學位,一個原本在電機領域,苦尋不到熱情的人,卻回到從小最愛的"音樂",發現自己一生的熱情。
「我高中的時候,也想考音樂系,後來我在電機系,開始手做自己的,屬於自己的電子琴,然後發現這些電路都產生聲音,是我耳朵可以聽到的,然後我發現說,啊,原本對我有點找不到學習動機的領域,被我連結到耳朵,是我全身上下最感性的一個器官,所以是這樣連起來的,」創辦人李務熙
這種多元,需要把不同領域連結在一起的,這種研究,(在台灣)缺乏一種對話,對話方式,例如,學音樂的人,不知道怎麼樣跟學電機的人,分享他怎麼作曲,但是學電機的人,反過來說,也沒有辦法練習說,試著用一種音樂家的語言,來說這個故事。
來到了Media Lab之後,才發現說,以前我是個不務正業的異類,但是在MIT這裡,開始可以找到這種語言。
進入MIT後,師承美國電腦音樂先驅Barry Vercoe,與人機互動專家Chris Schmandt,李務熙結合了,音樂,大腦認知和電腦的互動,開發出Musicpainter音樂軟體。
科學和音樂,左腦和右腦的潛力,全被激發串聯了出來。
「我在MIT的七年,一個考試都沒有,我在這裡有的課,有的設計課,從頭到尾老師上課沒有任何"講課",從頭到尾都是在互相,挑戰不同人的設計,一直在對話,一直在對話,所以,老師好像在主持這一個大家的對談,(辯論),對,」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vsMusicpainter創辦人李務熙。
在波士頓的陰雨中,李務熙特別帶我們到他的共享辦公室,他的Musicpainter,即將在年底上市。
結合了著色繪本和音樂的手機/平板遊戲,你可以先自由的選擇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樂器的聲音。
恣意的著色後,色彩變成"畫"出來的音樂。
不用學會五線譜,也能創作自己的音樂。
我們覺得太動人了。
「年紀越小越喜歡亂畫,然後基本上他們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顏色,畫在每一個圈圈裡,然後越大聲,越興奮,也就是說,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觸覺中,產生聲音,跟產生視覺的回饋,有些人呢,他們開始想說,我可以把這個音樂,變成什麼風格,這是一個Empower的過程,Empower就是說,把這個能力,傳給不同的人,」Musicpainter創辦人李務熙。
「他(Barry Vercoe教授)給我的指導其實都更玄,例如他,他有時候就是會,我們兩個就是坐在沙發上聊天,或是一起聽音樂,然後,他會問說"嘿你還記不記得","你這輩子第一次,感覺到了"的時候,然後我就問,"什麼是感覺到了",他說 "就是你突然覺得","啊 我有一個故事想要說出來","那種渴望",我現在不管在創作什麼東西,我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表達",所以呢 我透過科技說,嘿 我們可不可以讓人,不會彈鋼琴,不會五線譜,但是也可以表達,」Musicpainter創辦人李務熙。
李務熙說,Professor Vercoe收了他為門徒,不是因為他提出的研究專案,卻是因為,"看到我彈蕭邦 看見了我內心的靈魂"。
「我已經覺得快無話可說,節節敗退的時候,(MIT)老師叫我"彈鋼琴",他就說 你說你很喜歡鋼琴,你說鋼琴,音樂是你一輩子,那麼"show me"(彈給我看),我現在每天都彈一點點的鋼琴,提醒我自己,我是為這個而來的,」Musicpainter創辦人李務熙。
在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裡,我們有個很深的體會。
本來以為,教育是讓你蛻變成更具眼光的人,現在發現,教育更是,讓你有眼光認識自己,找到自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物律動-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要介紹生物律動特展,一開始先由展覽組策展人 #林怡萱小姐 為大家介紹去年為什麼會策這個展。再來由展覽組教育活動人員 #王凌卿小姐 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外空運來台的13個展件作品。 1、聽見空間:雙耳讓我們得...
電路設計軟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單則精選>
人才是當前科技競爭下,各國都在競逐的戰場,而美中科技戰下,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投資,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移,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過去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社會更有排外的氣氛,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親上火線,為一項「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做政策遊說,這項計劃只有500個名額,瞄準高科技專才,滿足條件的就給予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的機會,李顯龍說,這能為新加坡創造新的就業 並鞏固科技樞紐地位。
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佈結構性調薪20% 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
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 ,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內文}
美中科技戰下的世局動盪,讓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迎來機會,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 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資,而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海峽時報視頻新聞主播)
明年1月 (新加坡)將有新的工作准證制度,提供給外國頂尖技術專業人員,憑此通行證,他們可以在新加坡開設公司並經營業務,或者在本地成為其他公司的股東或投資者,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在高端人力的引進上仍不遺餘力,這次更瞄準高科技,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即過去一年最低月薪兩萬(新加坡幣),5年的科技企業領導職位,或曾主導科技產品研發,三項要件只要滿足兩項,就可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名額雖然只有500人,但星國經濟發展局預計,這將吸引全球頂尖的科技專才加入,更可為新加坡帶來新的就業。
(李顯龍/新加坡總理)
非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時,必須努力適應工作和社交,而新加坡人必須了解,這是新加坡如何創造新工作,和更多就業的方式,且必須確保他們受到公平對待,不會受到歧視,並在工作和晉升方面有公平的機會,他們必須看到科技公司,帶來了構建行業和能力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樣我們自己的員工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提升自己並最終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庫
面對國內排外的氣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在一場論壇上,為「科技准證」的政策辯護,而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布結構性調薪20%,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已連續三年都超過3000億美金,金額比進口原油還要多。
(魏少軍/大陸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很長時間以後,到了2000年有一個小高潮,後面呢就10多年的時間,其實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是非常少的,而同期全球的平均投資額,每年的平均投資額大概在500億美元左右,我們國家的投資,我們開玩笑說是叫,在人家的投資的統計誤差範圍之內,就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忽略不計的,那麼沒有投資,市場或者企業又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那麼這個過程當中,你的產業發展就是非常艱苦
過去的「中國製造」技術靠外援,零件全進口,只求代工賺快錢,缺少研發投入的結果,在轉型升級路上,就遇上被外國人「卡脖子」的瓶頸,這狀況在半導體產業最為凸出。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我們之前談到所謂「紅色供應鏈」,就是之前台灣公司到大陸設廠,做什麼製造,世界工廠,那大陸後來崛起,基本上台灣人做的,大陸都學會了,因為大陸有市場,他可以砸錢 有人工,所以從零件 組裝 DRAM 面板都做會了,唯一一個大陸學不會的就是半導體,那這個東西因為投入太深了,那大陸對於這點可能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就賺錢為主,可能上市啊 資本市場,這類有想過做,後來忽略就沒有了
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
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半導體有三個很大的門檻,大陸一直沒有辦法跨越,第一個門檻就是所謂的IC設計
IC設計就像台灣的聯發科,就者一批工程師 去設計 晶片設計,這個其實沒那麼難,
因為只要花錢把人搶來就可以了,難的地方是設計的那個軟體,只有三家公司做這個軟體,都是美國公司
(羅斯/美國商務部長)5月20日,我們發布了一項命令,這次規則限縮就明確表明,使用任何美國軟體或使用美國製造設備的產品,為華為生產產品,這將被禁止,並且需要獲得許可
美國商務部在5月的禁令修改了「外國直接生產規則」(FDPR),這恐怕讓華為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停擺,因為設計晶片必備的軟體幾乎全是美國公司,包括益華設計系統(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 Ansys,及德國的明導(Mentor Graphics)這4大巨頭,幾乎都受制於美國的禁令。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第二個門檻就是器材,所謂的半導體器材,從台積電來講好了,他拿一個wafer就是晶圓,從無到有,兩個月的時間 要300個過程,要做300道手續才能把晶圓做出來,然後他要很多機器來做,最重要的機器就叫Lithography,中文好像叫光刻,就是光去刻那個東西,只有一家可以做,就是ASML,荷蘭的公司 對,就那一家做的出來
,這家重要的程度就是說,連台積電 連三星都要去求他們去買機器 去搶機器,他們機器訂的話,一年以後才拿的到,而且他們都入股那個公司了,因為要拿那個機器,所以沒有那個機器,後面就免做了,所以大陸拿不到機器的話,這個機器是不能替代的 就沒有了
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刻機EUV是晶片製程的設備,這和傳統底片曝光類似,以雷射對幾何圖像曝光,然後對矽晶圓進行刻蝕,利用極短波長的特殊光源,把轉印到半導體上的電路線寬,縮小到7奈米以下,目前能製造光刻機的有日本佳能與尼康等企業,但能生產紫外線光刻機並且量產的只有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一家,這壟斷了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台灣的台積電就是艾司摩爾的客戶之一,而受制於「瓦聖納協議」的科技管制,艾司摩爾出售光刻機給中國,都需要荷蘭政府的許可,過去往往因為等待審批,錯失獲得先進製程的時機。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最難的第三道,就是怎麼做出來,像餐館好了,餐館廚房給我做,器材都在,叫我去炒,我炒不出來,因為我不會炒,就是,你軟體也給你,器材給你。你怎麼做,這個就是know how,工程師多年經驗才做得出來,所以半導你你常聽到一個名詞,叫yield rate (良率),就是同樣的晶片,有人做出來可能是90%的yield rate(良率),通常90%以上,有人做出來可能1%或0%,就你晶片做了半天,那麼複雜做出來是爛的東西,就所謂的yield rate(良率),中芯半導體設立是2000年初,那時候我去看過,在上海外面嘛,那個時候沒有中美貿易戰,那時候基本上他要什麼有什麼,他有軟體 有硬體,20年做不出來,就我剛才講的第三部份,就經驗所謂的recipe(秘訣),怎麼做yield rate(良率),(就不會炒菜),對 不會炒,所以他20年的時間全部給你還做不出來
楊應超認為,從設計 製程設備到人才,這半導體的三道門檻,是中國難以跨越的鴻溝,而這正是所有科技產業的最核心,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
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6WUB1Msow
【完整版】2020.11.2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DkX0DhDWg
電路設計軟體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亞洲·矽谷計畫」桃園產學合作大聯盟成立暨「虎頭山物聯網(IoT)創新基地」推動委員會合作備忘錄簽署:透過產官學合作,全力發展「亞洲·矽谷計畫」
「亞洲·矽谷計畫」是政府相當的重要政策,為了全力配合中央政策,市府與桃園市內17所大學為主的22個產學單位,組成『亞洲·矽谷計畫』桃園產學合作大聯盟」,也與7個專業機構及企業簽署「虎頭山物聯網(IoT)創新基地推動委員會」備忘錄,透過產官學合作,全力發展「亞洲·矽谷計畫」,也打造「虎頭山物聯網(IoT)創新基地」為新創園區及物聯網產業的創新平台。
新竹半導體及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優秀,台北則以軟體研發為主,桃園因有許多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產業設廠,工業動能強大,透過「亞洲·矽谷計畫」,將可整合發展,提升競爭力。
去年我到歐洲參訪,當地政府投入許多經費及資源打造創新園區,我認為,創新需要完整生態、文化及制度配合,也需要一定機制投入創新發展,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增加國家競爭力,「虎頭山物聯網(IoT)創新基地」,以物聯網產業應用為主,發展示範場域(Demo Site)推動創新,並納入實驗計畫。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已在高鐵桃園站前掛牌,「亞洲創新人才交流中心」也將落腳青埔,未來可辦理國際人才交流。而我們也將中原營區設置「中原創業村」,結合社會住宅,做為「工業4.0」的人才育成基地;也在楊梅設置「幼獅國青年創業村」,因應桃園製造業動能,提供創業青年發展小型工廠所需空間。
此外,「亞洲·矽谷計畫」也包含「智慧城市」,我們推動「桃園市水銀路燈落日計畫」,將6個行政區高汙染水銀路燈改為省電LED路燈,並有「遠端監控」、「維運管理」及「燈光控制」等功能,落實「智慧照明」,能提升維修效率,也能避免電力浪費;今年也發行1萬5,000張「桃園市行動市民卡」,具有識別、小額錢包、繳納規費等多元功能,這些努力下,使桃園榮獲2017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全球7大智慧城市殊榮。桃園具有豐富的資源與優勢,我相信,未來就在我們手中。
電路設計軟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生物律動-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要介紹生物律動特展,一開始先由展覽組策展人 #林怡萱小姐 為大家介紹去年為什麼會策這個展。再來由展覽組教育活動人員 #王凌卿小姐 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外空運來台的13個展件作品。
1、聽見空間:雙耳讓我們得以偵測聲音的方向,幫助我們建立周遭環境的空間意識。將有雙耳聽覺的頭像放在遠處,空間的聲音傳送回你的耳機,讓你能夠體驗遠端的空間感。
拍博曼 [愛爾蘭/英國]
2、聽聽看:你聽得到是因為大腦蒐集並處理空氣中分子的震動,震動在大腦中變成化學訊號。藝術家與科學家聯手打造,讓你探索人類趣味橫生的聽覺世界。
拍博曼與安‧凱莉 [愛爾蘭]
3、聲光艙:這個貝殼狀的裝置將你包覆在沉浸式的影音結構中,眼前看到特製的影像,低頻透過地板連通,在環繞立體及觸覺的聲音中共振,將聲音轉換成震動穿透身體。來體驗一下自己的環繞立體聯覺電影吧。
泰茲 [義大利]
4、聲囊:我們的聲音體驗不只是聆聽而已,身體也接收到產生聲音的震動。這件裝置藝術讓聽者能夠聆聽及感受聲音,結合兩個擴音器與六個傳感器,在聲囊內打造3D聽覺及觸覺體驗,高沉浸式的環境帶你-進到藝術家體內。
森田智嗣 [日本]
5、感覺鏈:這個高度參與的體驗讓人串連起來,打造獨特又不斷變化的音樂饗宴。藝廊內懸掛的金屬鏈邀請你成為音樂鏈的一環。
哈維爾‧杰瑪維契,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聲音藝術研究中心 [北愛爾蘭]
6、移動情緒:你將受邀來量測情緒,這是聲音藝術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的音樂及情緒實驗之一。你的身體是否喜歡你自以為討厭的音樂?本實驗運用心律監控及膚電反應來讀取身體對精選音樂的反應。
尼爾‧克格蘭、哈維爾‧杰瑪維契、米格爾‧歐提斯、彼得‧漢利、班傑明‧納普、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聲音藝術研究中心 [北愛爾蘭]
7、電子音樂桌:這是一個協同式多用戶的影音體驗,桌上編碼的物件由感應器讀取,每次移動時就能創造出不同的聲音。此作品出自巴賽隆納龐貝法布拉大學音樂科技組之手,讓多人能夠同時彈奏樂器,開創音樂的無限可能。
反應系統 [西班牙]
8、泰雷明琴 V2:不經觸碰來製造聲音。泰雷明琴是史上最特別的樂器之一,在樂器周遭創作干擾圖樣,就能做出音樂。這件裝置藝術展示了聲波如何透過空氣傳送,這件原型設計將用音樂教你聲音的科學。
尚‧麥當勞、艾力克斯‧宏貝克與安珀‧緹蘇 [美國]
9、音波椅-獻給什麼都不缺的女孩:每間藝廊都需要一些椅子,但可要當心這張椅子。這張椅子由1920年代的椅子改造而成,充滿聲波電荷。操縱控制面板上由電壓控制的震盪器,就能根據個人喜好用身體感受聲音的力量。
大衛‧漢德福 [英國]
10、竊體者:這是一個讓你在藝廊自己創作音樂的機會。在軟體站自己動手採樣,隨後立即收到個人舞曲的音樂反饋。
艾力克斯‧道與席奈‧米妮 [愛爾蘭]
11、樂器人:這件實驗的音樂作品於三個螢幕播放,為三幅一聯的影像。此作品由查亞‧赫塔(Chaja Hertog)與三位音樂家合作一年,打造、發展出適合每位音樂家的獨特樂器。這些樂器變成身體的延伸,模糊了音樂家與樂器之間的界線。樂曲用三台攝影機同時拍攝、一鏡到底,造就即時的裝置藝術。
音樂家:米夏‧柯──鋸琴、沙夏‧阿赫拉諾福──酋力‧波立帝──打擊樂器查亞‧赫塔與尼爾‧奈德勒合作 [荷蘭]
12、心跳與節拍:這件獨特的樂器結合「龐克科學」與日式創新,將你自己的心跳變成曲調的基礎。這件樂器將你的身體當作電路,讓脈搏發出聲音。你可以加進聲音樣本,搭配自己的心跳一起演奏。
佑希赤井 [日本]
13、音波床:該上床了,但這不是拿來睡覺的床,低音喇叭播送深層、親密的音波音景至整張音波床,串連你的感官,讓你不只聽到傳送的聲音,還能感受到聲音。音波床探索我們與音樂之間非常私密的關係。想像一個滿溢聲音的池子──滑進池子泡個音波澡吧。
卡芙‧馬修斯及身體音樂 [英國]
電路設計軟體 在 Fritzing教學(電路繪製軟體) 的八卦
Fritzing教學( 電路 繪製 軟體 ) ... 新手不要怕!5分钟带你入门开关电源PCB 设计 How to Design 12V to 5V Buck Converter #4: Beginner Guide to PCB ... ... <看更多>
電路設計軟體 在 畫線路圖與pcb layout軟體 - Mobile01 的八卦
企業體系中型以上,且有產品標準化的走向(其中還涉及標準化的設計流程、標準化的採購流程、標準化製造流程),那別無選擇-只有強迫你自己學習駕馭Cadenc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