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覽會】于3月3日~3月8日盛大舉辦 ,詳如,http://www.timtos.com.tw/zh_TW/index.html
❤《3/5-6免費研討會推薦》:台北國際工具機展-高效率航太製造研討會
工具機科技中心於台北機展期間同時舉辦”高效率航太製造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分享航太領域相關高效率切削、精密量測、精密主軸、電腦輔助製造等主題
☀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L9ukuxZ9Ey
❤其它課程參考:SolidWorks進階工業產品設計工程師實務培訓班《證照等級:SolidWorks CSWP》
▓ 課程網址:http://college.itri.org.tw/SeminarView.aspx… (工研院廣告)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粉麵製造,雖有機器輔助打麵、壓麵、切麵等,但執麵、撈麵工夫仍繫於一對手。心到,手至,麵條的乾濕、重量、彈性,就在一拉一按間了然在胸。 年近七旬的鄧蘇妹是香港仔有記粉麵廠的大家姐,小學時已跟父親做麵,至今逾一個甲子,傳統的生麵雲吞麵蝦子麵,新式的番茄麵、蕎麥麵……天天做麵,日日食麵。 她指出,做麵是工...
電腦輔助製造 在 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 Facebook 八卦
那些新科技依舊發燒?那些可能已開始降溫?
.
全球最受尊崇的前三大戰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 (排名請參考: https://www.consulting.com/top-consulting-firms) 調查各類新興科技對產業的影響力,發現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仍是目前科技應用的主流,且技術本身仍在快速發展中,但大數據與數據視覺化的技術,幾乎達到一個相對較成熟與退燒的狀態 (雖然我認為除數據分析技術的本體外,對於實務界還有很多可應用的空間)。
.
就技術本身,其他仍在發燒中的,如自動駕駛、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擴增實境AR、區塊鏈(分散式帳本)、聊天機器人、數位工程等。在退燒中的則包括物聯網、雲端運算、網路安全、流程自動化、移動/數據參與等。先進製造技術AMT,例如電腦輔助製造、集成製造系統等則持平穩定發展中。
https://www.bain.com/insights/whats-hot-and-whats-not-snap-chart
電腦輔助製造 在 《鹹魚爸》清光光好物分享團 Facebook 八卦
Parallels Desktop® 15 for Mac (parallels.com/desktop)
完全支援macOS® 10.15 Catalina,不論其為host或guest作業系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SvLYZHGEI
Parallels Desktop 15將Windows 10和Mac兩者最佳功能整合到macOS Catalina,包括在iPad®使用Windows 10和藉由Sidecar使用Apple Pencil®、透過Apple Metal®使用DirectX 11 (改善電腦輔助設計和電腦輔助製造應用以及PC遊戲效能)、使用「Apple登入」以快速取得Parallels服務、以及輕易的建立一個macOS Mojave虛擬機器(在升級至macOS Catalina之前繼續執行舊的32位元Mac應用程式)。
電腦輔助製造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粉麵製造,雖有機器輔助打麵、壓麵、切麵等,但執麵、撈麵工夫仍繫於一對手。心到,手至,麵條的乾濕、重量、彈性,就在一拉一按間了然在胸。
年近七旬的鄧蘇妹是香港仔有記粉麵廠的大家姐,小學時已跟父親做麵,至今逾一個甲子,傳統的生麵雲吞麵蝦子麵,新式的番茄麵、蕎麥麵……天天做麵,日日食麵。
她指出,做麵是工多藝熟,「最緊要是原材料」。例如,雲吞麵用加拿大麵粉,因為「它的麥子爽口些」;最優質級數的蝦子麵,全用上較甜較香的順德河蝦子;蝦子用前一定要炒香,由於這款蝦子特別幼細易燶,必需人手慢慢炒,再仔細剔出炒燶的,真是「成擔心機」;魚蓉麵用新鮮紅衫魚熬湯直接打入麵粉而來,所以「好夠味」。
生產數十款粉麵的有記有近70年歷史,現由第二代十兄弟姊妹合力經營,大家姐負責的是麵部。話說上世紀40年代戰後,父親鄧有由東莞走難至鴨脷洲,赤手空拳在山邊搭木屋做麵賣麵。60年代初入鋪鴨脷洲大街時,他的粉麵已經坐駁艇賣到香港仔。及至70年代頂手規模較大的香港仔振記粉麵廠,批發客戶遠至中環甚至沙田食肆。
1983年父親遽逝,大家姐和弟妹接住家業,在麵部、粉部、門市部各司其職。「我們懂做不懂打算,他回來帶我們去計劃去做。」大家姐口中的「他」是六弟沛森,沛森到英國浸過鹹水讀市場學,1986年回歸有記,帶領粉麵廠走向現代化、電腦化,爾後市門衝出香港仔,分店開到西營盤、灣仔,渡海至旺角碧街。
「十兄弟姊妹,加上現在有第三代,爭拗當然會有,但很快過去。」公司「樣樣都管理」的沛森說。如此多人的家族生意,他笑言管理離不開「公平」、「以身作則」,有時自己「蝕底」少少也無妨。
「有些街坊看着我們幾十年,說:『你們就好,兄弟姊妹個個都很齊心。』我覺得這都是一個成就,雖然不是金錢上的成就。」和家人一齊工作30多年的沛森靦腆地笑。
做靚麵,可靠一對巧手;但保住字號的名聲甚至將它發揚光大,關鍵在於聯手,是這十對手。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文禧
有記粉麵廠
地址:(總店)香港仔香港仔大道171號金豐大廈地下N鋪
電話:2518 8390

電腦輔助製造 在 阿爸去哪裡 Youtube 的評價
在台灣的的中低價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
絕大多數零件都是從大陸來的,畢竟那邊市場蓬勃
在台灣有很多組裝廠和使用台灣製造的鋰電池
在電池安全上可以放心,有許多產品險跟測試認證
另外鋰電池老闆說壽命約三到五年
有提供兩年保固,電池一顆14000
電池不便宜哦,跟一般摩托車三年保養費用應該差不多吧
這幾年小型電動車越來越普及了
不只是外籍勞工朋友會去買來騎乘,很多台灣人也有了新選擇
既不用電動機車的高額購車費用,也不用駕照、不用稅金
不過還是要戴好安全帽並遵守交通規則
在台灣也有很多人抱怨常遇騎這種車的人成為馬路三寶
我是覺得不論交通工具的種類,總是會有不守規矩的人
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車型:JY-166S 電動自行車
馬達功率:800W
爬坡度:約18%
續航力:約30~35KM(載重與坡度皆有差異)
剎車:前後鼓煞
最高時速:依照法規,電動自行車最高速限為25km/h
輪胎尺寸:3.00-10
車重:40公斤(不含電池)
電池:有量科技鋰電池 52V13Ah 通過CNS檢驗 工研院STOBA防爆專利 防水等級IP-68
--------------------------------------------------------------------------------------------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條文
第 69 條
慢車種類及名稱如下:
一、自行車:
(一)腳踏自行車。
(二)電動輔助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最
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
輪車輛。
(三)電動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每
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含電池在四十公斤以下或車重含電
池在六十公斤以下之二輪車輛。
二、其他慢車:
(一)人力行駛車輛:指客、貨車、手拉(推)貨車等。包含以人力為主
、電力為輔,最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行駛於指
定路段之慢車。
(二)獸力行駛車輛:指牛車、馬車等。
其他慢車未依規定向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領取證照即行駛道
路者,處所有人新臺幣三百元罰鍰,並禁止其通行。
前項其他慢車登記、發給證照、規格、指定行駛路段、時間及其他管理事
項之辦法,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定之。
第 72 條
慢車未經核准,擅自變更裝置,或不依規定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
裝置等安全設備之良好與完整者,處慢車所有人新臺幣一百八十元罰鍰,
並責令限期安裝或改正。
電動自行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擅自增、減、變更電子控制裝置或原有規
格,處電動自行車所有人新臺幣一千八百元以上五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並
責令改正。
第 72-1 條
電動自行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行駛速率超過型式審驗合格允許之最大行
駛速率每小時二十五公里者,處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
八百元以下罰鍰。
第 73 條
慢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在劃設之慢車道通行,或無正當理由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不靠右
側路邊行駛。
二、不在規定之地區路線或時間內行駛。
三、不依規定轉彎、超車、停車或通過交岔路口。
四、在道路上爭先、爭道或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五、在夜間行車未開啟燈光。
六、行進間以手持方式使用行動電話、電腦或其他相類功能裝置進行撥接
、通話、數據通訊或其他有礙駕駛安全之行為。
慢車駕駛人,駕駛慢車經測試檢定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者,處新臺幣六
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慢車駕駛人拒絕接受前項測試之檢定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罰鍰。
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三百元罰鍰。
第 76 條
慢車駕駛人,載運客、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
以下罰鍰:
一、乘坐人數超過規定數額。
二、裝載貨物超過規定重量或超出車身一定限制。
三、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有惡臭氣味及危險性貨物不嚴密封固或不為適
當之裝置。
四、裝載禽、畜重疊或倒置。
五、裝載貨物不捆紮結實。
六、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不緊靠路邊妨礙交通。
七、牽引其他車輛或攀附車輛隨行。
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駕駛人附載幼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
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一、駕駛人未滿十八歲。
二、附載之幼童年齡或體重超過規定。
三、不依規定使用合格之兒童座椅、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
四、未依規定附載幼童。
前項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應遵行事項及兒童座椅之檢
驗方式,由交通部定之。

電腦輔助製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評價
今次去意大利Mugello賽車場,主要出席APRILIA ALL STAR派對及APRILIA RSV4 1100 FACTORY發布會,沒想過試車,所以沒有帶備皮衣、皮靴、手套及頭盔。
沒打算試的原因是車輛高達217匹馬力,來意大利之前從未開過1000cc的跑車,還要在MotoGP分站直路車速最高的賽道駕駛,這部車直路可超過時速300km/h,所以沒有信心。還有10年前在珠海賽車場第一次開600就炒車,往後沒有在大賽車場開過車,到現在只在街道上開過幾次600,還有最近才參加使用300cc入門大包圍,在小型賽車場(卡丁車)操練的培訓班,可以說自己沒有開大排車的經驗。
但是同行的Kin說難得來到著名賽車場,別浪費機會,恰巧APRILIA提供全套裝備,所以決定試車。另外,很多豐富經驗的騎士說現在的跑車比以前容易駕駛,自己確實想體驗一下,經過這次測試後,某程度上認同這說法,但在我的角度來說絕對不能說容易駕駛,但是沒想到很快適應。
以前的大馬力跑車難開,是因為又大又重,馬力輸出太狂野,油門很難控制。可是現在的高性能跑車又小又輕,還有配備先進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下輔助騎士控制車輛,還有油門控制寬容度比以前大,讓我自己覺得不是第一次駕駛超跑,可是要開得很好,確實要求更高層次的駕駛技術,正所謂易學難精。
回顧過去20年電單車的發展,電子科技進步神速,如果10年前我駕駛的600擁有循跡系統,很大機會不用炒車。因為現在的超跑推出前,已裝有大量數據,車上的感應器把騎士動作及車子的傾則角度化成數據,萬一數據超出安全範圍,電腦立即減少供油,及早化解炒車危機,可以說補救騎士犯錯及駕駛技術不足,讓騎士更安全,。
先不說最先進的MotoGP戰車,就算高性能市販跑車,已經做到車子仍在傾則,騎士大油門出彎,輪胎都不輕易打滑導致炒車,還有馬力模式能夠壓住馬力輸出,讓新手更容易者適應。其實跟電腦賽車遊戲一樣,在電子系統輔助下,玩家大力按住控制器的油門出彎,可以調校至輪胎輕微打滑,甚至沒有打滑地出彎,可是在現實世界沒有這個膽量。
雖然電子科技很重要,但車輛的設計及各項設定才是最重要,因為它等同穩固地基,否則再多電子科技,都無法彌補硬件上的不足。因為試駕RSV4 1100 FACTORY後兩星期,編者去西班牙JEREZ賽車場,出席輪胎發佈會,有機會試駕不同款式的超跑,在可以比較情況下,發覺RSV4 1100 FACTORY的加速力及轉向靈活性能非常出色。
說回電子科技如何使編者迅速地適應RSV4 1100的大馬力,先說她的座姿,騎上車輛後雙腳像芭蕾舞(編者5呎6吋高),座姿十分俯伏,但車子很小,這是採用V4引擎的好處。
由於我從未駕駛過1000cc跑車,從維修區駛出賽道後立即加速,到現在仍然清楚記得那一刻,她的低扭非常勁強,很爽,雖然力量不斷地湧出來,但來得很順暢,油門控制沒想像中困難,可是最意外是駛過T1、T2及T3三個彎道以後,不知不覺在T4很自然地磨包。可能聽起黎有點誇張,雖然她的操控感未致於編者操練的300cc入門大包圍靈活及輕,但沒想過一部1100cc跑車的壓彎感那麼輕,壓下去可以那麼輕鬆,過彎穩定性能更出色。雖然這樣比較不太合適,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經驗,腦海裡還停留在10年前炒掉的舊款600跑車,又重又大。
其實RSV4 1100 FACTORY有那麼好彎向性能不難解釋,看看她的鋁合金車架及搖臂,還有市販車使用的頂級Ohlins前、後避震,與及賽車胎輪,這些硬件製造出來的穩定感及咬地力,我前之從未體驗過,給我很大信心。當我逐漸熟習戰車及賽道後,出彎打開油門時間越來越早,越來越兇。但是如果有機會檢視行車數據,編者肯定循跡系統在每次出彎都介入,幫手控制馬力,否則以自己的駕駛技術,是沒信心車子還在傾則就大開油門出彎。
其實Mugello賽道的大部份路段是上、落坡彎,看MotoGP直播是無法看到,其中一個彎道可以磨包4-5秒,這反映編者的車速不高,純粹是嘆彎,可是最難忘是全長1.4公里大直路,今年MotoGP又創出356.7km/h新記錄。雖然往上衝看不見T1彎道,可是非常刺激,還有在這條大直路可以徹底感受她的加速力有多利害,從最後的T15彎用2檔出彎後,一直衝到底可以用盡6檔。而她的5檔很大力,沒想到6檔同樣很強,不要忘記,她比一般超電多78cc。
那天共有四節試車,每節15分鐘,由於編者在前兩節試車無法適應大直路的超快車速,所以不敢開油。但適應以後,還有找到煞車點,才大膽地扭油加速,產生的推力對我來說無法形容,即使身體俯伏在風鏡後,但兩側與頭頂的風阻卻非常利害,風聲像轟炸機投下的巨型炸彈,手臂還要用盡力捉緊軑把才可以駕駛,還有首次體驗到高速煞車的俯衝感,雙臂必須撐緊軑把,與及上半身抵受強勁的風阻,現在想起都回味無窮。雖然車速很高,但車輛卻十分穩定,與及非常貼地向前衝,說不定碳纖定風翼正發揮下壓作用。另外還有防起頭電子系統,大油門加速都不容易起頭,這些科技確實了不起。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快速電子轉檔器,由於我的轉檔技巧不高,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神器,因為在賽車場操練,最困難是連續退3個或者4個檔位,如果減慢車速不對,補油與放開離合器時間不準,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使車尾兩邊擺,很恐佈與無法穩定地攻彎。雖然緩和引擎煞車(Engine Brake)的防鎖死離合器或滑動式離合器(Slipper Clutch)已普及,但如果有電子輔助當然更好。
怎樣也好,除了起步入1檔與停車入空檔,RSV4 1100 FACTORY都不需要使用離哈器,趾尖只要頂上或踏下,與及不用放開油門就可轉檔,轉檔聲清脆利落又準確,最利害是在高速大直路從6檔拖到2檔,車子保持高度穩定,因為電腦及節氣閥不動聲色地自動補油,緩和引擎煞車,讓我穩定地攻彎。編者也試過在大直路用傳統的手動轉檔,鬆開油門再扣下離合器,但是由於體力已下降,在高速握緊軑把下轉檔其實不容易,拜科技所賜,不僅減少轉檔動作,而且轉檔速度更快。
還有配備碳纖導風管散熱的煞車卡鉗及330mm大煞車碟,煞車手感非常美妙,在如此高速下減速,好像不費吹灰之力車子就減慢,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番體驗。
說到現在,從頭到底把車子說得很容易開,某程度來說是沒錯,因為電子科技的確可以馴服一部超過200匹超跑,可是千萬不要輕視她們,當她們發惡起來,又或者無法駕馭,你是無法壓住她;此外,最困難是怎樣用成熟態度去運用強力馬力。總的黎講,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的車子電子科技過多,減少操控樂趣,可是對我來說是偉大發明,因為科技可以讓我好快適應大馬力超跑;另外,如果騎士本身有很好的技術,電子科技可讓你如處添翼。

電腦輔助製造 在 [評價] 107-1 電腦輔助製造李貫銘+蔡曜陽教授合- 看板NTUcourse 的八卦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7-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蔡曜陽、李貫銘合授、外聘講師與工場師傅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機械系知識領域選修-
機械系大三以上(基本上大三跟機械設計原理衝堂,主要還是大四和研究生)
δ 課程大概內容
CNC工具機介紹、2D/3D CAD/CAM(使用MasterCAM)、CNC程式、刀具選擇與路徑規劃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想親自操作CNC (抱歉無法,這門課不是實作課)
想學好CNC程式與MasterCAM ★★★★★(推外聘老師)
不喜歡突如其來的作業以及兩次間隔不久團體報告 ★(主要集中在學期快結束的最後一個月)
想跟工場師傅抬槓 ★★★★★(兩次Lab時間講解與認識CNC加工機與加工自己畫出來的CAD/CAM檔)
不是那麼想聽教授講課的(如我)★★★★ (基本上內容都在ppt裡面,跟教授講得其實差不多)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李&蔡教授-投影片
外聘講師-投影片+發影印講義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李&蔡教授-前面1-4週與13-17週,以投影片做講解,這學期比較趕,期中報告,作業和期末報告相隔約1-2週,作業會事先說明,上課中通常只下課一次,通常都是3小時上好上滿
外聘講師-5-12週,CNC程式講解與用MasterCAM設計3D圖與模擬加工,講義使用技術士考試的工程圖來講解CAD/CAM,帶同學上機實作,作業小考約2-3次,題目與講義上的題目差不多,基本上就是考畫圖與打CNC程式,以及把加工模擬出來的結果轉成CNC程式,每次上課大致花個2小時
工場師傅-2次LAB,時段自選,一次是去生醫館參觀與介紹CNC加工機與操作流程,一次是拿自己設計好的圖檔到工場給師傅做成品加工,2次Lab都有算點名成績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原本是-
作業 10% ,小考10%,課堂參與與練習50%,分組報告30%
但後來又多了一次口頭報告,作業小考也有點變得像是老師臨時決定,配分方式較不清楚,反倒是報告分數會佔很重(基本上都有交是70分以上),這也是我扣一顆星的原因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小考(CNC程式,2D/3D繪圖,刀具路徑規劃)(外聘講師)+作業(根據刀具與切削材料來決定轉速和進給率)(教授部分)+2次報告(一次是每個組員各設計一個圖檔(限制在直徑約50mm上的圓棒作加工),Lab時加工,報告內容為把成品與選用的刀具做比較,另一次是設計一個圖,切削路徑必需包含三種不同的加工方式,平面與曲面銑削都要,報告完要交書面報告),報告大致上是8X-9X左右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不注重出席率,建議去聽外聘講師的課,有修過工程圖學與工場實習會比較好上手(其實沒有也沒差), 基本上大三被機設原理卡著,修課人數其實不多,加簽是全簽,課程上可以當成是下學期先進產業機械操作實務的銜接
Ψ 總結
相較其他機械系知識領域選修,這門課算是較輕鬆的一門,唯獨報告的部分可能需要有個凱瑞的組員,不然期末會比較辛苦點,提供給機械系大三大四現在仍被知識領域選修折磨的人參考
以下是小小的murmur-
我覺得機械系的知識領域的修課規定真的該廢掉了,課程開得太過集中而且課越開越少(聽說開電輔的鍾教授退休了...),反倒是系上其他不錯的選修卻不能當知識領域選修= =,我看開學跑大地又一堆人跑去擠那些所謂知識領域選修的課了......(之前106-2去電輔加簽也是這樣的情形)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X00TD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09.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course/M.1550150218.A.77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