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排名喜歡的愛情日劇,《零秒出手》絕對可以列入前十名。《零秒出手》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編劇會不斷製造浪漫橋段,以及安排美妙巧合,加上導演一流的掌鏡功力,營造出許多美麗畫面,使大家在觀賞的時候,隨劇情發展又悲又喜。儘管充滿戲劇性的老梗,可是許多鋪陳貼近生活,讓談過戀愛的人產生共鳴,沒談過戀愛的人亦能領略愛情的甜蜜。
上矢直輝(山下智久 飾)在大學球隊表現優異,畢業後加入職籃JC ARCS。雖然被教練視為主力球員,卻無法在正式比賽發揮實力,年薪逐年下降。原本打算向交往兩年的女友求婚,但兩人的關係陷入瓶頸,還目睹女友劈腿的情況。另外,白河莉子(北川景子 飾)一面在書店打工,一面朝小提琴家的夢想前進。隨著時間流逝,莉子漸漸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覺得煩惱和不安。
剛開始直輝和莉子的戀愛火花並不明顯,情愫只是淡淡地萌芽,有時候看了真叫人焦急。不過,我特別喜歡這種自然的戀愛模式,也是自己一直嚮往的。他們從友情出發,相知相惜、彼此砥礪,不僅欣賞對方的優點,還包容對方的缺點,慢慢發現彼此的重要性,最後再發展為情侶。
優柔寡斷、體貼過頭的直輝,可說是日本時下的『草食男』,當他邂逅了凡事勇往直前、不服輸的莉子,改變了彼此的未來。直輝與莉子歷經波折,好不容易心意相通,成為一對情侶,這時候又遇到遠距離戀愛的考驗。
直輝告訴他媽媽:「我找到了……就是媽媽之前所說的,能夠讓我打從心底感到安心的女孩。但是,她也在追求自己重要的夢想,當然我想要支持她。雖不願跟她分開,又不希望她因為我而放棄機會。」
媽媽回答說:「她對你很重要吧!那你就相信自己的感覺,覺得談戀愛很痛苦,就這樣輕易放棄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鍥而不捨地持續相信下去的話,或許就能看見,只有堅信到底的人才能看到那閃閃發亮的東西。」
雖然可以馬上飛奔去見莉子,但是聽完媽媽的一席話,直輝忍下來了。或許是一段辛苦的過程,無法保證兩人的感情可以維持,可是直輝選擇相信,因為他想看見最後那閃閃發亮的東西。
要在愛情跟夢想之間抉擇,本來就很痛苦,一般年輕人應該會選擇愛情,然後等年紀大了,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努力,甚至埋怨對方阻礙自己的發展。可是,如果不顧一切去追求夢想的話,有人誰能擔保愛情不會變質呢?最後即使功成名就,也可以失去最愛的人。
遠距離戀愛是情侶會遇到的考驗之一,彼此生活在不同的國家或城市,無法常常見面,單靠著電話和網路來聯繫。自己曾經談了一年多的遠距離戀愛,我發現維繫感情的關鍵因素在於『信賴』、『安全感』、『共同目標』這三個要素。
如果愛情沒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容易因為猜忌而傷害對方。主動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點滴,讓對方有參與感很重要。此外,安全感雖然是抽象概念,卻是一種讓人放心和舒服的感覺,必須找到使自己安心的另一半。最後,兩個人擁有共同目標,一起努力的同時,感情也會不斷加溫。
#日劇人生 #零秒出手 (ブザー・ビート〜崖っぷちのヒーロ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50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
電小提琴缺點 在 香港作家王迪詩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要讀大學?(作者: 王迪詩)
那天在城市電腦售票網排隊買演奏會門票,排在我前面是兩個穿DGS校服的女生。其中一人轉過頭來尖叫:「Daisy!Oh my God,你是Daisy對吧?」我遇見學妹也很高興,見她們拿小提琴便問:「來買哪場concert的門票?」「Oh no no,我們來買你的寸嘴講門票!班上很多同學都是你的粉絲,我媽媽和姐姐也是!我替同學們和家人買票,共二十三張。」
她們還問了我很多事情:在DGS的時候最喜歡哪位老師,有沒有跟DBS的男生拍拖,校園重建後有沒有回去看看……在母校的日子,好sweet。
自從宣布今年10 月做「王迪詩寸嘴講」,在Facebook 收到很多舊同學的訊息,有些還曾經與我同班,我們曾一起在早會捧藍色hymn book唱歌,為了參加Joint School Christmas Ball而一起去買一世人第一支唇膏。同學們告訴我他們成群結隊買了票來看我的「寸嘴講」,給我打氣。還有我的大學同學們,太感謝你們來看我的talk show。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是我生命中最浪漫的時代。
我的浪漫由DGS 開始。那時的校長是Mrs Elim Lau。她是一位優雅的女士,穿衣很有taste,舉手投足散發鄧蓮如那般貴族氣質,臉上帶微笑卻很有威嚴。
家長日,她向全體家長說的第一句話是:「DGS has no school rules.」她說學校的宗旨是訓練學生自律。的確,我在DGS那些年學校從未管過我們的校服裙長度,也從未聽過留班、留堂、罰抄。DGS從來不用負面方法,只為學生製造鼓勵性的動力,例如一般學校在成績表用紅字來標示不及格的分數,突出學生的缺點,警告他若不想再被取笑最好趕緊用功。DGS剛好相反,我們有一個 red marks 制度,測驗考試80分以上,分數用紅色標示出來。那時我們都拚命想考red marks,看見其他同學成績表上一片紅,自己也很羨慕,於是自動自覺去努力加油。
科技大學教授要遲到的學生罰企,據報章引述教授說,罰企是為學生好。用紅字強調你不及格,用罰企來強調你不守時,目的都只有一個── 羞辱你,令你覺得醜以後不敢再犯。學生當然不敢再遲到,寧願準時簽到後在堂上睡覺。
我相信教授的出發點是為學生好,正如家長陪子女到大學上課也不是存心靠害。但家長和教授自己以為對的,對學生是否真的有益?數年前,外國一對女同性戀者想生孩子,兩人都是聾的,而她們認為失聰是一件美好的事,她們在聾人的社群裏一直活得幸福。於是她們刻意尋找一個五代皆聾的男人,請他捐精。結果成功了── 她們的兒子是聾的。
此事被Washington Post 報道出來後,她們遭到強烈譴責。大眾批評二人不應刻意令孩子產生缺陷,她們卻認為失聰根本不是「缺陷」,二人只是單純地希望孩子「跟她們一樣」而已。
拚命指責她們之際,想想其他父母所做的其實不也跟她們一樣?逼子女學三種語言、五樣樂器,這些父母其實也在將孩子塑造成他們心中的理想模型,緊跟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務求令孩子在「模型」範圍內活動,於是一直做奶媽直到孩子入大學,所以才有三十歲怪責「阿媽點解唔買樓畀我」的敗家仔。
若教授講課精彩,學生連滾帶跑地來上課,趕他們也不走。我存在,不是為了「成為跟父母一樣的人」。我讀大學,也不是要學習變成「跟教授一樣」。我活,是為了成為比我的父母和老師更好的人。人類不是因為這樣才由猿猴進化而來嗎?
閱讀王迪詩其他專欄文章: http://www.daisywong.com.hk/?page_id=2936
電小提琴缺點 在 Facebook 八卦
【在日本讀音大,五件令我驚艷的事】
#sls雜談
身為在日本打滾過一年的留學生,今天來稍微和大家聊聊在洗足音大令我最驚豔的五件事。
一、學餐
首先從最膚淺的開始講——吃XD!
洗足的學餐價格經濟、好吃又衛生,喜歡來吃的師生都很多,但缺點是不供應晚餐;比起鬼故事超多、我大二就沒走進過的北藝大學餐,我真的覺得我來到天堂(X
#圖片附在留言曲
二、琴房
洗足在環境與設備維護方面著實令我驚艷,琴房的隔音、除濕、空調等制度和系統都設計的很完善,創校至今五十多年但保養得很好、讓人看不出歲月的痕跡,甚至讓我覺得比1991年方遷校的北藝大來得新。(當然可能預算有差,但有些地方真的看得出是態度問題w)
#圖片在留言
三、鋼琴上擺東西
台灣音樂系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很奇怪的習慣:大家都喜歡把東西往平台鋼琴上扔。一進到琴房,書包、飲料、小提琴盒等等都放上去,好像是個置物台一樣;在日本我完全沒看到這現象,每台鋼琴🎹都很健康地活著,非常欣慰。
四、對樂種的理解與尊重
儘管洗足本身有古典、爵士、流行、傳統等不同部門,但就我觀察來看大家普遍對於不同類型音樂的認知度和尊重都相當的高,除了在共同課有許多賞析或入門的課,也有很多不同系之間跨修的情況;比起在台灣很明顯劍拔弩張、各種排斥的氣氛,這點明顯讓我感受很深😌
五、電子化簽琴房系統!
這真的是讓我最爽的事情了🤩你能想像還躺在床上時就先用手機預約好下一個時段的琴房,然後慢悠悠吃完午餐再騎腳踏車去學校,心裡踏實地知道有一間琴房歸宿的感覺嗎?不,在台灣我無法,因為我們得跑到現場去排隊搶簽琴房...用的是超古老的紙本表格,還有可能被惡性內定或蓄意竄改😵
以上是我第一刻想到的五項「在日本讀音大」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部分,有想到什麼改天再來補充吧。
———
註1:以上僅為個人所見與體驗之主觀敘述,以洗足/北藝大兩所我就讀過的學校作為比較範本。
註2:洗足音大”並非“日本音樂最高學府,北藝大為台灣音樂系第一志願(師大同學們不要打我)
註3:北藝大一年學費約12萬新台幣,洗足音大一年學費大約1,990,000日圓。
#slstalk
電小提琴缺點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評價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