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隨便摸別人的小孩
看到一位朋友在報紙上的投書,我贊同他的想法—兒童不是公物,未經父母同意,不能隨意碰觸。這種現象常出現在無法自我表達的寶寶身上,想抱、想摸,甚至捏到臉紅。孩子夠大了,能表達了,更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即便只是牽手或擁抱,這種一般性的舉動,也要注意界線。
不管從兒童人權的角度,或者是傳染疾病的角度,或者有些孩子的皮膚會過敏,或者因為社會上隨機傷害孩童的新聞實在不少,我們都需要正視這個問題。
孩子可愛,就想碰他,是我們文化裡常見的現象。不過,我自己不隨意碰孩子,即便是很熟悉的孩子,我的理由比較特別,是因為有些孩子不喜歡被碰觸,有觸覺敏感,碰他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
延伸來說,我也不隨便盯著孩子看,有些孩子有視覺敏感,很不喜歡被看(其實不要說是孩子,我們大人被看得久了,一樣感覺很奇怪)。我會等到孩子看起來比較自在了,才會把視線多停留在他的身上。所以有時候孩子們來找我,我會盯著電視看影片,或者自己打電動。
(我也會注意自己講話的音量、速度,所引起的孩子的反應。因為有些孩子,是在聽覺方面敏感。)
其實,不碰、不看,尊重孩子的情緒,是有好處的。有時候,孩子有這些狀況,自己不會說,我們不經意的舉動,會讓孩子的情緒累積。等到孩子爆發了,我們大人莫名其妙,反而會覺得孩子無理取鬧。這時候管教,往往會搞錯焦點,管教效果很差,雙方都弄得很有情緒,父母是找了自己麻煩。
孩子哭鬧不給抱,就說孩子小氣,這我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孩子非得喜歡給別人抱?那大人拒絕被人碰觸,可不可以說他小氣?
孩子能夠真實表達自己,我反而覺得可以鼓勵。這個社會由於權力的強弱,讓有些人從小無法表達自己,造成內心混亂、搞不清楚自己的例子,別說在我的治療所裡面,光是在我的臉書版面上,就一直有朋友公開地現身說法。
如果孩子對陌生人特別警覺,我還會跟父母說,這樣比較能保護自己。特別是會怕生的女孩子,我會請父母去肯定她。依據孩子自然的步調,展開社交,會比大人強迫要好得多。
社會環境已經不一樣了,孩子不給碰,我們大人就不要碰,沒什麼大不了。我們大人的自尊心也不需要這麼脆弱,因為我們的玻璃心而罵小孩,真的對大家都不好。
不要說社會新聞,光是孩子莫名其妙被不認識的大人打胸口、壓在地上、逼到牆角用膝蓋頂,甚至性侵的真實案例,我就遇過好幾件。我們不能再以善意,去預設他人的碰觸了。尤其是碰觸敏感部位,更是不可以,可是孩子小,他自己不一定會分辨,也不見得懂得說。
我會跟孩子討論被碰觸的經驗,如果孩子真的不舒服,我會教導與建議孩子表達,或請父母保護孩子。有時候我們是為了社交,為了不傷其他大人的顏面,所以父母會勉強了自己的孩子,這種文化,我期待能改變。
另外有一種狀況,就是隨意給孩子糖果、餅乾,孩子即便同意,這個部分絕對要問過父母。有些色素會讓孩子很high,巧克力類的東西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吃,有些食物會過敏(有些很常見,像奶蛋製品),這個要小心,不是我們想給就能給。
我知道一下子要改變不容易,所以特別寫一篇文章,支持這位朋友的說法。期待我們一起尊重孩子,讓這個聲音多一分力量。
.
延伸閱讀:〈不要摸我的小孩〉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60430/849793/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環宇電台《我想傾聽你》贈書活動 : http://ppt.cc/XikE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燕秋老師教學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電子書閱讀器的作業系統 以廣義來說電子書閱讀器分成「開放式」及「封閉式」二類作業系統 📚開放式 說穿了就是具有E-ink螢幕的Android平板,例如hyread, 文石boox... 為androdi或自行開發之作業系統,可另外安裝APP,所以除了購買專屬的電子書廠商的書籍之外,也可以再安裝...
電子書借閱平台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哀悼是一件私密的事
「為什麼她會那麼冷靜?」
在公共場合聽到旁人講了這句話,還引起了一番對話,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我心想,「為什麼她喪失至親的苦痛,一定要『表演』到位,讓大家都知道?!」
她可以默默難過啊!她也可以先把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再容許自己難過啊!她可以用許許多多不同的方式,包括用冷靜,表現自己的哀悼啊!為什麼一定要在大眾面前公開自己的情緒,好像要讓大家「滿意」一樣?
我想起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的一段經歷。那是他認識的一位朋友,用很激烈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他媽告訴他的時候,彷彿她已經準備好了一樣,雙眼盯著他的臉,想要捕捉他的每一絲情緒。
他說,他媽的習慣,就是到處說長道短。她大概把這件事當成了一個好機會,設計了一個情境,要等著捕捉他的反應,然後到處散播議論。
他坦承,說實在話,他很難受。可是,他媽一副看笑話的表情,臉上帶著微微的興奮,在那種情況下,他看了實在很難不嫌惡。他的情緒,很自然而然被長輩那張緊盯著他的臉,壓住了。他媽看他的反應似乎不到位,就一直不斷逼問「你是不是很難過?」
他沒回應,她就繼續說,「你是不是很想哭?」好像他不哭,她不打算收手那樣。他還是沒回應,他媽又說,「你說話啊!人家問你,你要回應,你這樣不講話,很沒禮貌!」
他說,他只好回答,「我很難過!」然後臉別過去,默默地流淚,不想看她。她就假意安慰,「不用這麼難過啦…」,然後帶著一副滿意的表情,很快地去做她的事。連安慰,都那麼虛假,不願多做停留。
他描述這件事的時候,正在情緒中,所以說了不太好聽的話,「你說,我媽是不是很『變態』?她竟然是用這種事,來滿足她自己耶?!」
這種消費他人的心態,即使是過世的人,也不放過。不要說是他媽,現在的媒體,不是常帶頭這樣做嗎?
他從小在這種環境長大,他的情緒如果沒表現到讓他媽滿意,他媽就會罵他、損他。像是說他冷漠,說他都不關心,說他自命清高…
我在臨床上,也會碰到類似的狀況。大部分家長,是真正抱著關心、擔心的態度,怕孩子的情緒沒表達完整,沒辦法及時伸出援手。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長,單純是覺得孩子的情緒「很奇怪」,跟想像中的不一樣,「沒有同理心」。
情緒沒有公式,對很多人來說,情緒是隱私。像我跟一位小女生很聊得來,她幾乎對我知無不言,但是過了幾年,她快接近青春期的時候,開始對我有所保留,有些話題會碰到鐵板,「那是我的秘密」。她偶爾快忍不住想講出來的時候,一逕傻笑,就手摀著嘴,自我克制。
情緒很需要被尊重,即使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情緒,我也尊重。我很少逼問什麼,逼問是一種不是那麼尊重對方的態度。
如果情緒來了,當事人其實也很難擋。如果情緒還沒來,也不用硬要逼出來。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會用故事、演劇、繪圖、音樂、舞蹈…,想辦法幫助當事人表達卡住的情緒,但那也要在當事人有動機的時候進行,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情緒的流動會比較順暢。
有些家長或長輩,很喜歡操弄孩子的情緒,常見的手段像是騙小孩、逗小孩、罵小孩。操弄人的固然被滿足了,但是對被操弄的人來說,特別是孩子,身心發展都不利。
操弄他人的情緒,有時候是為了看好戲,基本上就是不尊重人。好像他人的情緒不重要,滿足自己的情緒是優先。
我很期待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願意尊重、發揮同理心,給她、給他們家情緒上的空間。我們好好自己的情緒,那是更要緊的事。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加贈限量作者簽名書衣):http://ppt.cc/Qv9m5
【贈品書衣解說 : http://ppt.cc/HCG1a 】
2.博客來(簽名款已售完)請至一般版:http://ppt.cc/XpS6Y
3.誠品(限量明信片首刷已送完):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電子書借閱平台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擔心你就是愛你
她每次回娘家,就要面對她媽重複的嘮叨,而且還帶著干涉,那是她回娘家最大的壓力,往娘家的路上就感覺腳有千斤重。這次又跟她媽吵架,她媽說了一句話:「我擔心你就是愛你,你不懂嗎?」
她自己當媽的人,覺得她媽講得好像沒錯,可是,又總是感覺不舒服。想找我聊幾句,搞清楚。
我說,這是很常見的迷思與合理化的方式。擔心不等於愛,這放在其他功利一點的關係,可以看得更清楚。像是,老闆擔心我們業績不好,一直干涉我們的做事方式,這是愛嗎?
愛本身包含不少正面的情感,可是擔心又干涉,那常給人壓力。如果今天男女朋友談戀愛,互動過程中,不管哪一方一直只表現出擔心,又干涉對方的生活,我不知道這段關係可以持續多久?
我反問,通常老人家最被擔心的,就是健康問題。我問她,她有這方面的擔心且干涉嗎?
她說,她有跟她媽講,叫她去運動,做健康檢查。她媽很不喜歡聽這些話,有時候還講說「死了就算了,檢查反而知道一大堆毛病,活著也痛苦!」
所以啊,她的擔心就不是愛,她媽媽的擔心就是愛,這是什麼道理?不照顧自己的健康,就很可能給晚輩負擔,為什麼她不多積極面對自己的健康,選擇逃避?真的愛晚輩,就更要照顧自己的健康,不是嗎?
常管別人的人,很不喜歡被別人管,這是很常見的現象。管別人,不等於愛別人。如果「管」變成「尊重」,少了干涉,多了關懷,讓人感受到溫暖,這會比較接近愛。
愛一個人,會怕失去,所以擔心,這很自然。可是,懂得愛自己,愛起家人親友來,才能給人更多的空間與自在,而不是無所不在的壓迫感。
我再繼續請教她,請問她媽媽這樣擔心、干涉,對她的生活有幫助嗎?
她回答,沒有啊,反而造成大家常吵架。
我說,對啊,愛一個人,怎麼會是要讓對方持續受到我們的負面影響呢?
她說,她媽媽還怪她,都是她不聽話,所以害得她老了就一身毛病。她媽媽這句話,讓她很有罪惡感。
哇…,直接把老化常見的身體狀況,全都怪到晚輩身上,這招很經典。我換個方式說,請問她如果聽話,她媽媽的身體毛病就會不見嗎?不管是十年以前,還是現在開始聽話?
她說,應該不會吧!就算她十年前開始,假設事事都聽她媽媽的話,她媽媽還是有很多事可以擔心跟生氣,像是她爸爸、她弟弟,還有她奶奶,也就是他媽媽的婆婆…
我說,所以她剛好是所有人裡面最願意聽她媽媽講的人,她媽媽就把所有情緒的責任放在她身上。好像她沒讓她媽媽開心,就是罪人。最孝順的人,反而最常接受指控,這不知道是什麼邏輯?
我們沒辦法繼續聊,只好講到這裡就說再見了。
有一個想法,我想請她參考—先放棄做一個媽媽眼中的好女兒吧,這太難了,太單向了。把另一個人的情緒都一起承受著過生活,很不容易。這一關過不了,她反而沒辦法用輕鬆的態度,面對她媽媽。有空多看看書,把一些陳舊的迷思理清楚,別被它們纏繞著綁住了。
擔心對方,不代表我們愛著對方,因為愛常包含正向的感受。如果傳達不出正向的感受,擔心、干涉又沒有用。那麼,我們很可能只是繞個彎,要對方幫我們承擔情緒而已。
有時候,過度為別人擔心,是一種逃避。像是不想面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是,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巧妙地藉著要對方順著我們的意,來回頭安撫我們的情緒。這種情況下,通常雙方都過得不會太如意。
真的愛別人,還是要從愛自己開始。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加贈限量作者簽名書衣):http://ppt.cc/Qv9m5
【贈品書衣解說 : http://ppt.cc/HCG1a 】
2.博客來(簽名款已售完)請至一般版:http://ppt.cc/XpS6Y
3.誠品(限量明信片首刷已送完):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台北市圖免費講座 : 3/26(六)下午2:30-5:30(自由進場)
http://ppt.cc/NeNn2
電子書借閱平台 在 燕秋老師教學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電子書閱讀器的作業系統
以廣義來說電子書閱讀器分成「開放式」及「封閉式」二類作業系統
📚開放式
說穿了就是具有E-ink螢幕的Android平板,例如hyread, 文石boox...
為androdi或自行開發之作業系統,可另外安裝APP,所以除了購買專屬的電子書廠商的書籍之外,也可以再安裝像是kindle, readmoo, kobo等多家書商的電子書APP,亦即可以在此閱讀器中看到其他的書.
優點
喜好購買不同家平台的書籍者(哪有優惠哪裡去),那就很適合此設備.
缺點
因不同家的戴具,在APP使用上的優化並不如專屬的閱讀器來的好,例如顏色對比,速度較延遲,介面比例過小等等.
📚封閉式
亦即為專屬的閱讀器,只能看同一個平台的書籍,也無法下載安裝任何的其他APP(就是台單純的閱讀器),例如:kindle, kobo, mooink...
專為自家平台所開發的電子書閱讀器,各家有各自的優點及特色,在介面上會更優化閱讀時的介面.
優點
專為自家開發故更能凸顯各家優點,
缺點
綁定特定書庫,並不是所有書庫都有所需的書籍,若喜歡在不同平台上購買書籍就無法觀看
則針對自行上傳文件(PDF)則是目前電子書閱讀器都有的功能哦!(每一台都有,只是上傳方式的不同)
心得
幾乎各家的閱讀器,燕秋老師都有購買及使用,但我的書大多以readmoo讀墨的平台為主(目前約莫1百多本,持續成長中)
使用策略是
✍外出時
是攜帶mooink 6吋 or kobo 6吋,因為外出的需求大多是零碎時間觀看,所以以小說為主,不需要大螢設備,工作需要則以ipad mini來處理
✍辦公室/家裡
🔖若要看小說,則使用7.8吋(減少翻頁次數),螢幕也比較大
🔖若要看圖書館的書,可利用學校或公共圖書館帳號借書,則會使用hyread gaze x, 因為這平台有與圖書館合作,可以使用借閱電子書,但這台只會拿來看圖書館的書,因為使用了其他的APP(例如readmoo), app的介面有點慘不忍賭(我個人認為啦!)
🔖若要看電腦書籍/文件/論文,則是使用mooink的13.3吋,因為閱讀效果不輸A4紙張,看起來又舒服又方便,亦可同時書寫筆記再匯出至電腦中,偶爾也會用這台來觀看小說,真的超讚的(回不去了)
以上是燕秋老師的心得分享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也不會像我一樣買了一大堆,
但是能夠讓家裡空間變大,書籍永久留存,分享給家人觀看,文件註解都能留下,外出也不用帶一堆書.....
雖然也是有買實體書,但每一年會固定清書/裁書/掃描/電子化,將最喜歡的書永久留存,
我還是會持續支持電子書😎
#燕秋老師教學頻道
#歡迎轉載分享
#不論實體書或電子書
#知識就是力量
電子書借閱平台 在 國立臺灣圖書館_HyRead ebook電子書暨電子雜誌操作說明1 的八卦
HyRead 電子書 與國內外知名出版社合作,提供國立臺灣圖書館讀者專屬的 電子書平台 ,讀者只要登入國臺圖的 借閱 證帳密,即可線上借書,並安裝閱讀軟體離線 ... ... <看更多>
電子書借閱平台 在 #分享圖書館免費電子書資源 - 書籍板 | Dcard 的八卦
大家好,我想跟大家分享最近發現的到的免費電子書資源,以及我製作的 ... 台灣雲端書庫- 首創「準公共借閱權」電子書平台(Public Lending Right)。 ... <看更多>
電子書借閱平台 在 Re: [問題] 電子書平台的放大換行- 看板book 的八卦
※ 引述《solomn (九米)》之銘言:
: 台灣雲端書庫 / ebookservice.tw
: iRead臺北市立圖書館-愛閱讀臺北市立圖書館 / 臺北市政府
: iLib Reader / 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就圖書館界合作的電子書平台,目前是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的iLib Reader服
務的讀者數量最多,幾乎是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的帳號的讀者都可以連線借閱電子書,該平
台最初是由 凌網(Hyread) 來建置,後續的營運則是國資圖自行負責,技術問題還是凌網
來處理,書籍的出借模式其實比照的是傳統圖書館借還書的邏輯,買多少本書(的授權)就
只能出借多少本。
後來 遠流集團 建置了 台灣雲端書庫,採用的模式是把 公共借閱權 的概念納入,最初
是從高雄市立圖書館開始合作,目前也很多縣市的公共圖書館也都有提供,書單並非是
圖書館方能決定,所以有很多公共圖書館建議的書籍不一定能在該平台上出現,當然問題
牽涉的就是授權問題在部分出版方覺得會有爭議,借出去的書籍由圖書館按次付費給版權
方的細節操作連圖書館也無權干涉,所以到底作者有沒有獲得應該有的報酬,也是個問題..
台北市的 愛閱讀App,實際上跟電子書無關,簡單講只是一個查詢北市圖館藏書籍用的工
具而已,無法借閱電子書亦無法閱讀子書內容...(很廢的App)
: Android用過上面三個政府的電子書App
: 可惜書本內容呈現的方式都是類似掃描檔
: 沒辦法文字放大自動換行
: 台灣正版合法的
: 應該只有政府的比較多資源吧?
: 請問有其他電子書平台
: 有放大換行功能的嗎?
: 謝謝
內容呈現一直都是上述圖書館電子書平台最不積極的項目,因為他們習慣於「先求有」,
但是不會積極的「再求好」,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在於圖書館屬於公務人員制度...
原PO說類似掃描檔,算是,不過大部分書籍的電子檔出版社只有排版檔轉出的PDF,呈現
的版面跟紙本幾乎是一樣,但是非常不適合各種尺寸的行動載具,出版社多數沒人手能
製作國際電子書標準的EPUB格式,如果原PO用過 Google Play 圖書,看過免費或付費的
電子書,就會發現有些書在手機就會自動文字段落排版,有些就是縮小頁面...不過
Google Play 圖書 不是圖書館界合作的電子書平台,是屬於消費市場的,有Google帳號
就可以直接使用或是購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25.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8457983.A.6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