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FB首播
我們看到Sears倒閉,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百貨商場,他針對的是中產階級,後來當美國不再是主要的製造產地的時刻,Walmart崛起了。
Walmart的特色就是,他從全世界採購,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的採購,使他非常非常成功,所以從1991年之後,Walmart就超越了Sears,Sears本身又沒有像Walmart,很快他意識到Amazon對他的挑戰,Walmart自己也進行了電子商務,同時其他的百貨公司也都開始,像Etaly等等他讓顧客可以走進去,在裡頭有體驗,這個就是電子商務,不可能在Amazon上有所有的體驗。
甚至Amazon就因此去併購一個Wholefoods超市,來讓大家可以有所體驗,變成是一個彼此之間的一個加分。
其實所有的老企業,可能都面臨類似的問題,一家我們大家最熟悉的老企業叫做Sony。他至少創造了一個英文字,就讓美國人快要發瘋,叫做WalkRT man,因為根本沒有這樣的英文字,而且這語法是不合的,但是日本人的英文本來就如此,而那個時候是日本獨霸電子產業的時代,所以Sony生產的耳機,你可以聽的就叫Walkerman,然後這個字眼就變成全世界都要使用的名詞
但Sony現在也開始滄桑了,滄桑老去的Sony,他並沒有堅持自己是驕傲的老品牌,他只留下了手機,這個手機是賠錢的,但是他的目的,是賣他的裡頭的遊戲軟體,因為在遊戲軟體裡頭,他是賺錢的。
更重要的他把自己轉型成為一家類似像台積電的公司,在一個智慧型手機裡頭,我們說iPhone,iPhone手機裡頭設計的跟一些重要的半導體,在美國大概占百分之五十四左右,其他最多的像記憶體,像感光元件,像很多鏡頭等等,很多就是向日本採購,其他有一部分向韓國,有一部分向台灣採購,而日本被採購的很多重要的部分,甚至是占了一支iPhone手機的百分之十的獲利。
Sony因此看到了,我為什麼一直要堅持我Sony這個品牌,所以他把手機裡頭,比別人高明的某些零件,這些零件是iPhone Apple或是華為或是其他所有智慧型手機,你不需要再生產的一個就是感光元件,一個就是鏡頭,現在全世界的智慧型手機裡頭,百分之九十的感光元件是向Sony採購的,鏡頭百分之九十是向Sony採購的。
所以Sony的最大特色就是放下他的驕傲,然後面對自己還有什麼,乾脆就把手裡頭,還有競爭力的東西,賣給我的對手。
==========================================
熙來攘往的西銀座三丁目,寸土寸金的地段,環伺高級商辦和國際品牌旗艦店,水泥叢林中剛剛迎來一塊綠地,2018年8月才剛開放的銀座Sony Park,它是一個品牌樞紐、一個互動體驗空間、更是一個徹底改變銀座地貌的都市公園。
標了價格標籤的植物盆栽,讓人懷疑Sony為何要做盆栽生意,導覽人員說,喜歡的盆栽歡迎你買回家,所得全數用來綠化與維持公共空間,而且植栽的流動,不僅可以讓公園增添樣貌,更代表SONY這個企業不斷的創新、生生不息,而這樣的意識形態,也巧妙體現在產品線上。
在歐洲擁有廣大市占率的SONY,搶在蘋果年度發表會之前,在2018年柏林消費性電子展推出全新旗艦機種,行動通訊強者發表新機原屬常態,但這支最新旗艦機對SONY來說,意義遠不只如此。
移動通訊市場的擁擠,讓SONY在尋找產品定位上走的辛苦,高價機種有市場霸主蘋果,低階市場主打價格戰,中高階品牌反而容易在價格和性能的平衡上,迷失核心價值。因此,SONY移動通訊公司新任總裁岸田光哉,接下手機產品部門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先徹底人事換血。
(岸田光哉/索尼移動通訊總裁)
我是自我推薦要接下總裁職務的,(真的嗎?),就從今年四月開始,我汰換整個管理團隊,換上具有全新經驗的團隊,徹底煥然一新的人事,希望扭轉索尼移動通訊在這個產業的競爭力,我真的希望能改變內部氣氛,全力專注在產品本身。
Sony在消費性產品產品市場全寄託於智慧手機,可以想像舉手自薦當Sony移動總裁需要多大勇氣。1983年進入SONY集團的岸田光哉,從在秋葉原賣SONY產品開始做起,也許正是街頭第一手接觸消費者的經驗,還有後來進入製造部門在生產線上的專業,SONY新旗艦機種變得更柔軟且更直覺,一改以往缺乏互聯網思維、埋頭專注機械與工藝設計的僵硬,把用戶需求思考進來,加入了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
(岸田光哉/索尼移動通訊總裁)
我認為我們要用獨特的產品去增加我們的競爭力,我們必須從現在的競爭對手身上學很多東西,對手總是充滿企圖心,而且產品的推陳出新速度很快,所以跟對手學也是必要的。人工智慧我想現在是科技時代,我深信索尼可以在人工智慧上 強化使用者經驗,我也確信可以強化很多其他方面,就像新推出的這一款智慧手機,運用人工智慧可以讓使用更為簡便,照相功能更為容易使用,將人工智慧帶入手機規格可以優化很多功能
在專訪岸田總裁的過程中,我們數度提及對手品牌的優劣比較,也許是日本企業慣有的內斂低調,也許是SONY寧可堅持"信仰",不輕易"參戰",岸田總裁不以批評對手來為自家產品塗脂抹粉,畢竟終端產品例如手機,並非SONY唯一的競爭力,既然B2C(企業到消費者)走到了瓶頸,B2B(企業對企業)或甚至B2B2C(企業到企業到消費者)的商業模式何嘗不是成長的動能。Sony的電池、相機鏡頭、聲音產品等向來獨霸全球,蘋果就是採用SONY的感光元件,幾乎壟斷智慧手機的鏡頭供應鏈,雖然從消費性產品巨擘要轉身成為零件供應商勢必充滿掙扎,但從SONY一步步分割集團業務,消費性產品只留下手機和遊戲來看,轉型的佈局早就已經開始。
電子商務 專 有 名詞 在 Catherine C 朱琦郁 Facebook 八卦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cle/new/20171009/1219123/
我來簡單翻譯一下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的話,大概就是”我會輸是因為蝦皮他爸很有錢,雖然我做的很爛,但是因為我是台灣品牌所以你應該要挺我”
執行長認為問題最主要還是資金,「EC產業面臨的就是這種不對等、不公平、不合法的資金消耗戰」。的確,現在很多公司都沒有盈餘,都在讓募資的錢大筆大筆的燒,燒到再募,等他對手死光了他就贏了。
不過回歸最根本的問題,PChome該思考的是「如果PChome也擁有相同龐大的資金可以比拚,你能做的跟蝦皮、淘寶、亞馬遜一樣好嗎? 」這很像是問如果富二代沒了他爸可能泡不到妞,但是如果你變成億萬富翁還是娶不到老婆,你就知道你的問題有多大。
最讓我震驚的是以下這句---------「我們的UI、UX不夠好,我們的團隊,對供應商不夠友善,我們的行動App尚待改進,在這些方面,我們會持續努力,以提升服務水準,可是此時我們心中所想的是,我們會全力打一場本土網路平台的最後陣地保衛戰!」其實我看不太懂本土網路平台的最後陣地保衛戰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點抽象。多抽象? 就像他的APP的介面一樣抽象阿!!!!!
兩年了,PChome都沒有改變,甩掉那些什麼數據導購,搜尋區塊等等的UI/UX專業名詞,以一個有眼睛的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比較淘寶、蝦皮跟PChome的介面,發現PChome根本是電子版的購物目錄而已,醜的要命不用說,我要找客服線上直接對談的按鍵都找不到,還有篩選條件只能篩選價錢的範圍我也是醉了。反觀一下蝦皮右上角按鍵直接跟賣家線上對話小框溝通,淘寶的以圖找圖,截圖直接問你要不要分享到朋友圈等等(太多功能我不多說),趨勢就是網路購物個性化,親自體驗一下他們的購物流程,就會發現真的不是因為只有錢。
為什麼電子商務的行動APP這麼重要,因為現在手機是幾乎可以替代電腦,在辦公室使用桌機或是筆電,回家追劇用PAD跟手機的比例越來越多。大尺寸或是大屏幕的手機逐漸侵蝕筆電的市占率。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划手機的黃金時段大概就是下班後、通勤中、上床前,直覺式的使用介面如果使用者第一次覺得很難用,就很難會給你第二次機會。這樣的情形在未來會越來越頻繁,APP介面越貼近使用者,就是最緊急也是最基本可以掌握的改變,所以我說感到很震驚,執行長說問題是資金,究竟要多少錢才能讓PChome突破思考框架?產品的本質都做不好,我們先不要講誰是本土誰喝洋墨水了好嗎?
以整體他有兩億八千萬個物件跟會員4000萬個會員數來說,PChome優勢還是很大的,背後龐大電子商務的數據,B2C+C2C流量的優勢、品牌力網路社群影響力等等,就看如何運用優勢領先對手了。
網路無國界,電子商務這一塊的競爭對手從來就不只是本土,PChome要有更大的格局,應該放眼走出國際,而不是想著如何防止別人走進來。
電子商務 專 有 名詞 在 織田紀香 Facebook 八卦
Hi 大家好,我是織田紀香
最近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沒能好好跟大家報告一下近況,趁下午終於有個空檔,趕緊跟各位分享一下近期的狀態,還請大家多多見諒。
好消息是,我們從兩人公司,變成將近三十人的公司,很快速在半年之內,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回想起2018年的三月,我還在想像著怎麼渡過2019年,會不會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徬徨或是無力,心中是有些疑惑。
朋友曾問我,做講師、顧問做好好的,何必跑去做網紅?換個角度講,用網紅也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名詞,但準確來講,多年來累積的資料與內容,以文字跟照片居多,反倒影片完全沒有拍,所以想趁著有空擋的時候,專心製作影片。
不怎麼爭氣的狀況下,Youtube頻道也累積2897位訂閱者。我啊,一直以來對影片是有些害怕、擔憂,畢竟看照片可以挑好看的,但看到真人影片時,那個畫面跟聲音產生的衝突感,會不會帶給看的人不適,是有那麽一些在意。因此,當大家早就拍攝影片熟悉到不行時,我才像幼幼班剛起步。
去年,我開啟了新的購物社團,想要試著做社團電商,從自己的朋友圈經營電子商務。如果就結果論來說,做得很不好,也沒有耗費太多心思去經營,辜負不少網友、粉絲們的支持,先說聲抱歉。追究箇中理由,主要還是不停的演講、授課、顧問活動多,兩個人能做的不多。
所以經過了2017年、2018年之後,2019年,有三十人的公司,代表三十個家庭的負擔,如果再加上合夥人、投資人,負擔可能到達五十人以上,對於他們我責無旁貸,必須為他們付出百分之百的心思,盡力將公司做好,給他們一個像樣的環境、場所,還有一個值得投入與嚮往的工作。
因此,我沒能好好經營粉絲專頁、IG、Youtube。
先向各位說聲抱歉,很多支持我的朋友,你們的訊息、卡片、禮物,都有收到,真真切切地收下來,而且好好的收藏起來。那些頭號粉絲們,或是常常來按讚的朋友,我都有仔細的看,也有在空檔時滑一下,關注大家的動態,只不過每每到了能看的時候,通常也已經深夜,想要發文又很怕寫了影響情緒,導致隔天到公司狀態不佳,因而選擇將情緒整頓好,早早入眠。
這幾年,真的收到好多朋友與粉絲們的支持,像是今天又因為蘋果日報的報導,又有很多人跳出來。有的支持,有的批評,有的指教,有的謾罵,不論是什麼,我都很感謝能有這麼一個粉絲專頁,可以跟每一個人對話。雖然,我常常發文在自己的個人帳號之中,但粉絲專頁是另一個我心歸屬的家,只是這顆心在近兩年,稍微漂離公司、創業比較近的地方。
我是個有很多缺陷,又充滿毛病的人,從以前到現在,做過的好事不多,但做爛的事情也沒停過,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真沒什麼好誇口的,尤其好多想照顧的人們,沒能照顧好,是我此生不再想要有的遺憾,才會在這兩年之間,不斷審視自己的內心,思考著想要的東西是什麼,真正在追求的又是什麼。因為,我做得不夠好,一直還不夠,還有很多需要改進改善的地方,那些所有的不好,都變成想變成更好的我的動力。
最後,很想要感謝你們,你們的支持,也是我想要繼續變得更好的動力,我沒能當成一位超人將每一件事情顧好,也期望身為平凡人的我,能盡力將自己在乎、重視的事情,做到位、做到好,包含好好的對待每一位粉絲、朋友,這些不管是有形或無形,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成了我得以存在的依據。
我之所以在,是因為你們一直都在。
謝謝。